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更加有趣详细的汉服知识(图文说汉服)

更加有趣详细的汉服知识(图文说汉服)

更加有趣详细的汉服知识(图文说汉服)
更加有趣详细的汉服知识(图文说汉服)

============================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图中汉服:红色为明代形的披风,内为明代袄裙

【误区】汉服不是指狭义的汉朝服饰,而是指汉族的民族服装,旗袍马褂为满清的旗装演变而来,并非汉服!

另外,不能说汉服像和服、韩服,作为宗主国,和服韩服均源自于汉衣冠,就像我们不能说老爹很像儿子一样

=========================================

【汉服】并不是指汉朝服装或者古装,而是汉族人自己的穿着了千年的传统服饰——《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图片来源:朝露之城

汉服:隋唐五代·对襟齐胸襦裙(又称高腰襦裙)浅黄色带子名称为“披帛”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现在很多人将交领弄错,包括coser们在穿动漫中的和服时也时有错误

左为阳,右为阴,所以交领左衽是在家中有丧事的场合下穿着的

出一场COS是大家的心血,很多人不了解的觉得左右无所谓,其实是大有意义需要注意的的

这点不管在汉服,还是和服、朝鲜服的形制里都是一致的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旗袍、唐装、马褂——均源自于满族的民族服饰,是旗装的衍化版,并非汉服!】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

【旗袍的诞生】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改进,融入了一定西方的审美

【马褂】男性服饰名立领、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男性正装“袍褂”的外褂则较长,长及膝盖或更偏下,与短款的马褂不同),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至民国时期又升格为礼服,统用黑色面料,织暗花纹,不作彩色织绣图案。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马褂。

【唐装】现多指类似满族马褂而吸收西式裁剪的服装。唐代服装和现在的“唐装”式样截然不同且毫无关系。

西方国家称“中华街”为“china town”英文发音很像“唐”于是译为“唐人街”,于是就把这些华人街的“唐人”所着的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唐代的服装是以汉服为主,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

而现今常称为“唐装”的服装是从清朝时期的满族服饰马褂发展而来,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并吸收了一些西式裁剪的特点,如在肩膀部接袖等。

【误区】——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种源于“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的满装马褂误认为是“唐朝的服装”,这是不对的。

================================

【和服】在日本称为“着物”或者“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服装。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养老令》模仿唐朝朝服制度用于即位礼、冠礼、婚礼等周礼仪式。元正天皇下令全日本改用右衽。

================================

【朝鲜服】

唐代时期,新罗请求唐太宗赐汉衣冠,革除新罗服饰,以同于中国。李氏朝鲜中期之后朝服吸收了明朝服装式样,悉遵华制。特别是女服朝高腰襦裙发展,而官服、朝服、宫廷重要礼服亦一直保留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如唐朝时官员的乌纱幞头的后系带为下垂带样式,新罗官员幞头同为此样式,而明代之后改为展角样式,李朝也改为短展角;如李朝王后大礼服一直都为中国皇后翟衣样式。而现代朝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 字领),而朝鲜服装的交领不明显,近似小v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故而朝鲜服服、和服其实都是源自于汉服,吸收和学习了汉服的形制并且各自加入了日韩自己的审美,变成了今天的和服、韩服

说到左衽,不得不提一个历史人物——管仲

管仲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

当时各诸侯只顾去欺负弱者,抢夺城池。可当时最擅长攻城略地的是北游牧民族,中原这些人分开了斗不过他们

管仲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出“尊王攘夷”!团结的众诸侯,维护了残缺的中华文明!

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那我们就要被蛮族统治,和他们一样披发左衽了!”

【友情提醒:全国各大城市均有汉服组织,在传统节日一般都有汉服活动,如果想买汉服的同袍们切记,淘宝上的很多商家都是戏服形制,错误不正,最好等学习一阵子,对形制有了基本的认知再下手,不然很容易误上当花了钱买错衣服】

下面用Q版图志来简单概括一下汉服的几种形制(女装)

图片来源:汉服漫画吧作者:辛未年……等等(还有几个不记得了)

【红色外衣:披风】

【披风】穿在身上的对襟大袖的外衣,是直领、对襟、两腋下开衩、有二长袖的一种长衫。与斗篷不同,斗篷常穿于室外,披风室内外均可穿。盛行于明清时期,从许多画像以及笔记资料上看,披风是明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服饰,在明末的《云

间据目抄》里面就提到了“披风便服”,清朝入关之后,由于“男从女不从”,所以披风仍然流行了一段时间,在《红楼梦》中也反复出现披风这种衣物,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既有披风又有斗篷,说明这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袄裙:上衣称袄,下面为裙】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袄裙的下摆可分为碎褶和马面等样式,上图为碎褶,下图为马面褶】

明制袄裙这里说的“袄裙”是明代女装的一种通称,不是固定术语,袄是袄,裙是裙。早期汉服上衣多称为“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襦”字逐渐被“袄”、“衫”替代。漫长的演变,它们的具体意思和细节都会有差别,目前普遍认同的是“袄”为有衬里或夹层的上衣,“衫”为单衣。

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袄衫长度有长有短,有交领、竖领、方领、对衿等。此外,明代的女袄衫和男袄衫一样,也有直袖和箭袖。

【袄裙是在大街上最容易被看成朝鲜服装的形制之一!】

悲哀的是,我们的袄裙才是本宗

【齐胸(高腰襦裙)】

【齐胸襦裙】汉族传统民族服装的一种,齐胸襦裙旧称高腰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装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襦裙,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之为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实际上高腰襦裙和齐胸襦群也存在着一些区别。高腰襦裙的束带位置在胸以下腰以上。齐胸襦群束带位置则是在胸以上。相同点就是不论高腰还是齐胸均可对襟或交领。

【齐胸襦裙也是在大街上最容易被人看成是朝鲜服的服装之一!(我不知道他们除了日韩还能想到什么了)】

悲哀的是,我们的齐胸襦裙才是本宗

【外衣:褙子】

【褙子】即背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又名绰子,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仪卫等都穿。妇女从后、妃、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汉服的一种,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在宋、明朝时最为盛行。

【曲裾深衣】男女通穿

国学知识竞赛策划书范文(精选3篇)

国学知识竞赛策划书范文(精选3篇) 国学知识竞赛策划书范文(精选3篇) 时光匆匆,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希望,新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策划书吧。拿起笔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写什么,以下是WTT精心整理的国学知识竞赛策划书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知识竞赛策划书1 活动引言: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广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学院团委决定举办“迎国庆”国学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题:品鉴经典传承文明 二、主办:院团委、学生会 承办:社团部 三、活动对象:学院全体在校生 四、时间: (二)决赛:待定 五、地点:仓山校区

六、参赛方式: (一)采取团体赛方式,各支部自由组队,每队3人。 (二)各支部负责登记参赛队员名单并确定后于9月28日前统一将报名表交至社团部吴文泉同学(1#516)处。 (三)此次竞赛共分两轮: 1、淘汰赛:各个支部代表一起参加“国学知识竞赛笔试”,取各支部代表队成员的成绩平均分在前8名的代表队进入总决赛,若存在2支以上队伍(包含2支)并列第8名,则只取前7名进入决赛; 2、决赛:进入总决赛的代表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决赛时的队伍序号,决赛代表队同时参加竞赛,当场决出前三名获奖代表队。 七、有关要求: (一)各支部要高度重视国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参加,及时关注学院关于此次活动的后续公告。 (二)各支部限报一支队伍参赛,确定参赛人员并发送报名表后不得擅自更换,否则将取消支部参赛资格。 (三)此次竞赛取前三名支部代表队,由学院颁发奖状。 (四)本次若有未尽事宜,将及时完善并公布。竞赛规程及报名表将另行通知,其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八、联系人:杨茜

汉服知识竞赛100问

一、选择 1、“汉服”一词的记载出于“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请问此句出自哪里?( C) A.《史记》 B.《春秋左氏传》 C.《汉书》 D.《论语》 2、同袍一词在汉服复兴者间运用广泛,那么这个词出自哪里?(D ) A.《楚辞》 B.《仪礼》 C.《尚书》 D. 《诗经·秦风·无衣》 3、现在的汉服同袍属于汉服运动的第几代复兴者?(C )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4、汉服运动兴起于____年?被称作汉服上街第一人的是谁?(B ) A.2004;陈朕冰 B.2003;王乐天 C.2003;李婷 D.2004;菲古想 5、历史上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A) A.晋代 B.五代十国 C.宋代 D.元代 6、(甲)楷书、(乙)行书、(丙)篆书、(丁)隶书,以上四种书体的发展顺序是:(B)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甲丙丁乙 D.丁丙乙甲 7、《三字经》言:"昔孟母,择邻处。"这就是“孟母三迁”的典故,那么孟母究竟搬了几次家?(B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8、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 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A) A.铁观音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西湖龙井 9、“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请问这个典故讲的是哪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故事?( D) A.楚国和越国 B.秦国和晋国 C.齐国和燕国 D.晋国和楚国 10、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 风光和繁荣景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而此画的

汉服系统知识纲要——体衣word资料14页

汉服系统知识纲要二:体衣二,体衣 《释名释衣服》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按裁制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 上衣下裳制(衣裳类) 上下连裳制(深衣类) 上下通裁制(通裁类) (一)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后世男子的服制由于后来出于行动方便的内在缘由逐渐向一体式发展,而不需要太多活动的女子,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不知道这样的思考有没有道理。 1.上衣 衣裳制的“衣”即上衣,礼服上衣一般是交领大袖,女子服装的上衣多为襦、衫、袄、半臂,袿衣等。 襦:《说文》曰:襦,短衣也。故此,襦的长度最长也一般在膝盖以上。不过,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有汉服研究者以长短来区别襦、衫、袄等上衣,将襦定义为“短小的上衣”,是有失严谨的。实际,襦的“短衣”是与“深衣”相对而言的。深衣长至踝部,襦与之相比,的确是短衣。

襦有长短之别。长襦称褂,僮仆的长襦叫裋(Shù),短襦又叫“腰襦”,可能也叫“小襦”。《孔雀东南飞》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杜甫《别李义》有:“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 襦也有单复之分。单层襦近乎衫,复层襦则近袄。 襦是庶民的常服,深衣只作为他们的礼服。 衫:作为上衣的衫,衣型多样,有作为内衣的短小的衫,也有作为外衣的长大的衫。衫,一般是单层。 《说文新附》:“衫,衣也。”《释名》:“衫,芟也,芟无袖端也。”袖端(即今舞台上古装的“水袖”)。马缟《中华古今注》:“古妇人衣裳相连。始皇元年,诏宫人及近侍官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于侍奉。”不过,后代的“衫”的名称也开始泛了起来。也指长衫。如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已是指官服了。 袄:一般是指有衬里的上衣,如: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 宋代出现“旋袄”,衣制有些像今天的短大衣,齐膝、对襟,直领下两条窄花边,称“领抹’”,前后左右开叉,起舞尤其旋转时,四片裙摆张开旋转,故名旋袄。 裲(liang)裆:“裆” (dang),也写作当;又称裲裆、两当。《释名》:“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主要是妇人的贴身衣物,来自于胡服。《仪礼乡射礼》提到的“韦当”,郑注曰:“直(值)心背之衣曰当。”可见裆类似今天的背

汉服简介 附图

漢服简介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展品簡介: 第一部分:深衣之曲裾 曲裾 释义: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 記載:见《礼记深衣》“续衽钩边” 唐孔颖达疏。《汉书·江充传》:“ 充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 《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汉代时,服饰制度虽还不够完备,但对宫中的后妃们的衣饰已有了明确的规定,汉代妇女礼服采用深衣制,《续汉书·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后汉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饰,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都是深衣制(即单衣)。深衣当时是男女通用的服

汉服活动策划书

华东交通大学 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交流会 策划书 一、整体情况 1、活动主题名称: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交流会 2、活动目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校人文气息。 3、活动意义: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中华文化重又得 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我们将立足交大,率先在江西高校中开展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普及交大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培养交大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我校的人文素质。 4、时间:2007年12月15日19:00——21:00 5、地点:南区礼堂 6、主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校团委 7、承办单位:汉服文化协会人文学院 8、协办单位:江西民间汉服(人士) 二、工作人员 指导:石初军 顾问:江西民间汉服(人士) 总策划:陈沈平 导演:宋检张瑞 工作组委员:王兴华梁嗣敏李飞飞张宇 工作组组员:郭霞马磊郭猛彬詹前裕林君王智健张晗 张金燕刘鹏李潇

三、活动大概流程 1.汉服及传统礼仪展示(30分钟) 2. 传统文化精讲浅谈(20分钟) 3. 古琴弹奏及其知识略述(12分钟) 4. 茶艺及古琴联合表演(13分钟) 5. 互动提问环节(15分钟) 6. 四、活动详细流程 到活动开始时间后,主持人和汉服讲解人一同穿着汉服入场,主持人简单介绍下这场活动目的,参加人员及邀请观看的嘉宾和观众后宣布活动正式开始,然后退场。汉服讲解人员开始简单介绍下汉服的概念,之后古典音乐响起,开始此次活动第一部分内容。 1.汉服及传统礼仪展示 本部分活动将展示多款的现已知汉服,包括男式直裾,直身,圆领衫等;女式曲裾,襦裙,高腰襦裙,其中曲裾分大曲裾,小曲裾,襦裙分对襟襦裙与交领襦裙;专门的礼仪服饰玄端等。 具体过程是全部衣服由合适的人员穿着好后在幕后准备好,并排好衣服的展示顺序,当古典音乐响起,穿着人员迈步缓缓上场,原本就位于舞台中央的解说人员开始介绍这款汉服的名字,流行于历史上哪段时间,当穿着人员行至场中间时向全场观众行揖礼,然后展开双臂展示汉服并旋转一周。解说人员则据此介绍这款汉服的特点,细节等。解说完后,穿这款汉服人员在场中指定位置正座(预先放置垫子),然后下一个穿另一款汉服人员开始上场,如此至全部汉服全展示完为止。 全部人员上场后,讲解人员开始讲解传统礼仪,主要包括:辑礼,拜礼,正坐礼,对弈(射)礼等。每一个礼仪,都由场上的预先指定的着汉服人员演示,或一个或多人,其他不演示的人员保持正坐不变,演示完时人员以揖礼拜谢观众,然后坐回原来的位子。 至预定的全部礼仪讲解完后,场上人员全部起来和讲解人员排成一行向观众行揖礼告别退场。同时主持人上场,简单说几句感谢上场人员的话然后宣布第二部分活动开始。

汉服由来及简介

简介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溯源 汉服起源于华夏文明肇始的炎黄时代,定型于春秋战国,汉民族在汉朝正式形成后遂有汉服之名。此后,历朝历代均有沿革,但其基本特点从未改变。宋明两朝为汉服的集大成时代, 古朴、典雅、华贵、明快等多种风格并存,百花齐放,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汉服体系。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隐扣束带、宽袍大袖,不用扣子,而用绳带

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制式严谨,为正式场合穿的服饰;常服一般去掉大袖,适合百姓日常起居。以衣冠(汉服)、礼仪(汉礼)为表征的中国,被邻国评为衣冠之国、礼仪之邦。汉服运动是旨在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媒介,引导人们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寻回失落的华夏情节,由物质的汉服导向精神的文明,并最终实现传统中华文化向现代转型的社会文化复兴运动。“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与华夏衣冠(汉服)相应的礼不是形式,而是民族历史之积淀,民族之根脉,汉服之美更须礼仪之大的依托。礼的卑己尊人、长幼有序、严密规范诠释着华夏社会的理想,而庄重、纯正、质朴的周礼更充分的发挥了礼的内涵。汉服属广义的礼的范畴,通过礼仪的形式,指向华夏文明的内涵,因此汉服是礼与仁的统一。

汉服知识竞赛100问

一、选择

14. 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B) A.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特点是其全部服装都宽袍大袖。 B. 交领右衽是汉服的基本特点,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存在过左衽的汉服。 C. 汉服中的“汉”字指的是汉朝。 D. 汉服是因为自身的缺陷,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汉族人放弃的。 15 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B) A. 汉服和和服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比如和服都是宽腰带,而汉服中从来没有

出现过宽腰带的痕迹。 B. 韩服的款式受明制汉服的影响很大。 C. 吴服是汉服的一种,因为吴服是指上海人民在18世纪末的穿着。 D. 旗袍是根据从汉服中的圆领袍衫演化而来的。 16 中山装不属于汉服的原因是(C) A. 孙中山有美国国籍。 B. 中山装是窄袖。 C. 中山装源自日本学生装,与汉服毫无关系关系。 D. 中山装上面有扣子。 1. 襦裙。B 2. 朱子深衣。A 3. 短曲E 4. 曲裾。C 5. 褙子。D 20. 以下关于汉服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汉服运动是指穿着汉服做体育运动。 B. 汉服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让所有人每时每刻在所有场合都穿汉服。 C. 汉服运动的目的是消灭其他服饰。

D. 汉服运动的口号之一是“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21. 以下关于汉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在明风婚礼中,新娘子身着穿着钿钗礼衣,新郎着公服,即所谓“红男绿女”。 B. 狭义的深衣指的是《礼记》记载、规定的深衣,但现在观点多认为其过于理想化,无法完全的实现。 C. 在重大礼仪场合,男子一定要着大氅,以示隆重。 D. 裋褐是由上衣下裙组成的。 二、填缺补漏 1、唐代孔颖达在《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注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华夏”一词。 2、汉服结构的十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服的三个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汉服的三个基本形制: ______、______、______。

汉服小知识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一弹--礼仪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但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袍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二弹--礼仪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héng,.脚胫】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跽【jì】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胡坐:女子坐容,两腿稍偏即可。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三弹--礼仪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

汉服知识竞赛100问

1、“汉服”一词的记载出于“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请问此句出自哪里( C) A.《史记》 B.《春秋左氏传》 C.《汉书》 D.《论语》 2、同袍一词在汉服复兴者间运用广泛,那么这个词出自哪里(D ) A.《楚辞》 B.《仪礼》 C.《尚书》 D. 《诗经·秦风·无衣》 3、现在的汉服同袍属于汉服运动的第几代复兴者(C )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4、汉服运动兴起于____年被称作汉服上街第一人的是谁(B ) ;陈朕冰;王乐天;李婷;菲古想 5、历史上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A) A.晋代 B.五代十国 C.宋代 D.元代 6、(甲)楷书、(乙)行书、(丙)篆书、(丁)隶书,以上四种书体的发展顺序是:(B)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甲丙丁乙 D.丁丙乙甲 7、《三字经》言:"昔孟母,择邻处。"这就是“孟母三迁”的典故,那么孟母究竟搬了几次家(B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8、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 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A) A.铁观音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西湖龙井 9、“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请问这个典故讲的是哪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故事( D) A.楚国和越国 B.秦国和晋国 C.齐国和燕国 D.晋国和楚国 10、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 风光和繁荣景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而此画的

汉服制作教程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韩国、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曲裾是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的一种。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 襦裙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襦裙是是我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 但今天看来,曲裾深衣有着别样的风韵,是汉服中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的装束——不论是下摆宽敞的曲裾,还是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

大学生汉服知识竞赛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汉服知识竞赛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前言 为了提高我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家的课外娱乐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增强我们的综合素质,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生命热情,为同学们创造更好地交流、学习和娱乐的平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增强院系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通过一场完美的汉服知识竞赛让你重新体验生活的激情与丰富,让你重新定义你的大学生活,它不应该是平淡无奇的,而是丰富多彩的,让你走进充满阳光的大学世界。 三月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全国两会在这时隆重召开。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相信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具有深远的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精神家园,成为了我们党和人民一直不变地追求着的目标。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力量,更应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如今,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充斥着学生们的眼球,浮躁的气息不免滋生,又有多少学生读过《论语》、《大学》等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有多少同学了解汉服、汉文化呢?为此我社团特举办此次汉服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以气氛活泼的活动形式达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活动目的及活动意义 两会的召开,无疑会继续完善党的行动纲领和执政理念。为更好的学习先进的时代精神,同时不忘传统,号召同学们温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当代大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党的政策与执政理念,做一名人、家、国和谐统一的优秀大学生。 三、活动主题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紧跟先进时代潮流

汉服知识图文概述(上)

目录 一、汉服概述 (2) 二、历史发展 (3) 三、汉服结构 (13) 四、纹饰配件 (17) 五、汉服形制 (25) 六、汉服文化 (29) 七、地位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汉服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男装汉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女装汉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按功能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按用途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按形制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现代汉服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竞赛题库〗最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五年级》题库及答案

五年级公布题 共100题,单选题50题,多选题30题,判断题20题。 一、单选 1.成语故事“摧枯拉朽”是发生在哪个时期的事情() A.西晋 B.东晋 C.西汉 D.东汉 【答案】B 2.成语“痛定思痛”语本自下列哪个人物的作品() A.苏轼 B.韩愈 C.岳飞 D.白居易 【答案】B 3.成语“外强中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大学》 B.《左传》 C.《论语》 D.《孟子》 【答案】B 4.成语“幸灾乐祸”中王子颓将()赶下了王位,自立为王。 A.周武王 B.周平王 C.周惠王 D.周厉王 【答案】C 5.成语“芝兰玉树”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谢灵运 B.王安石 C.谢玄 D.李密 【答案】C 6.杜甫曾经写过“五夜漏声催晓箭”,这句诗中提到的计时工具是() A.漏壶 B.日晷 C.油灯 D.简仪 【答案】A 7.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为统一货币。 A.刀币 B.元宝 C.半两 D.布币 【答案】C 【解析】半两,圆形方孔,多为铜质,每枚钱的重量为当时的半两,上有“半两”二字。 8.()这种钱流通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A.开元通宝 B.元宝 C.布币 D.五铢 【答案】D

【解析】五铢钱美观、适用,流通了七百多年,从汉武帝开始直到唐代初期才被废止,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9.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A.恒河 B.尼罗河 C.黄河 D.密西西比河 【答案】C 10.五岳中以“险”著称的是()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答案】B 11.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被法海镇压在哪座塔下?() A.雷峰塔 B.大雁塔 C.六和塔 D.释迦塔 【答案】A 12.汉服的“祍(rèn)”是指() A.袖子 B.衣襟 C.裤腿 D.裙摆 【答案】B 13.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特有景色的诗句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最是一年春好处 D.绝胜烟柳满皇都 【答案】B 14.宋代的叶绍翁写过一首《游园不值》,这其中“值”是()的意思。 A.值得 B.遇到 C.合适 D.价值 【答案】B 15.唐代时,女子多穿() A.披帛礼服 B.云肩礼服 C.齐胸襦裙 【答案】C 16.汉服的袖子被称为() A.帔(peì) B.袂(meì) C.裾(jū) D.纨 【答案】B 17.以下叙述中匹配错误的是() A.北京的四合院 B.草原上的蒙古包

汉服知识普及

汉服知识普及 1.什么是汉服? 汉服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不是旗装,不是古装,更不是影楼装 2.汉服是否种类很少 汉服的种类很多,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相应的款式,第一不必担心冬天穿会冷,第二不用担心款式单调 3.关于汉服曲裾 一问:曲裾有多少种? 答:汉服曲裾分为马王堆曲裾,短曲,三绕曲裾 二问:有一种曲裾叫小曲,小曲算汉服吗? 答:小曲不是汉服 三问:怎么区分各类曲裾? 答:1.短曲:短曲是指在膝盖以上不入字底的单绕曲裾或在膝盖附近的双绕曲裾 2.小曲:小曲是指在膝盖以上入子底的单绕裾 3.三绕曲裾:三绕曲裾最好辨认,一直绕到地上的就是三绕曲裾 4.马王堆曲裾:马王堆曲裾有出土文物的证明,是完全符合形制的一款

四问:如果购买曲裾应该避免什么呢? 答:1.避免八字袖,避免八字袖的方法是,通袖长度=身高+80cm 2.避免入子底 3.去封腰改腰带 五问:什么是八字袖? 答:八字袖是指通袖长度不够,胳膊弯回来时,两个袖口之间的空隙是一个八字 如图所示: 六问:什么是入子底? 答:如图所示【因为我不造怎么形容】 4.关于褙子和披风的区别

一问:褙子和披风有什么区别 答:褙子和披风其实是一个东西,只是不同时期的形制不同而已 二问:怎样区分褙子和披风 答:1.看襟缘,襟缘到底的是褙子,但是也有襟缘到胸前的褙子,襟缘到胸前的是披风 2.看侧面开叉,开叉到腰或更大的是褙子,开叉小的是披风 三问:襟缘是什么 答:如图所示,襟缘长的是褙子,短的是披风【也有襟缘到胸前的褙子】 5.袄裙和衫裙的区别 衫裙是变薄的袄裙,袄裙适合冬天穿,衫裙是夏天穿的 袄裙:衫裙: 6.汉服的袖子都很大,穿起来很不方便 袖子大的大多是礼服,可以选择比较日常的,比如短打

汉服简介

汉服简介 文章来源:汉服资讯 汉服(Hanfu),指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现在所指古代汉服,是指约公元 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 末清初)的近四千年中,以华夏民族 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 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 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系;或者 说:历史上的汉民族传统服饰(古代 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 (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 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 饰的总体集合。 在现有考古实物支持年代之前, 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 了。如《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 帝所制”。《易经·系辞下》:“黄帝、 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诗经·曹 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黄帝 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 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 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 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 图一汉服常见款式之襦裙 服章之美,谓之华。”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服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外部特征。”但在古代,由于中华文明相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发达以及由此产生的高度民族自豪感、优越感,“汉服”概念较少见,而多以“衣冠”“衣裳”等代替。 在21世纪汉服复兴运动兴起产生了“现代汉服”的概念,即:现代中国人所穿着的正在被复兴的具有鲜明汉民族传承特色的并反映了汉民族特有之精神文化的民族服饰。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都属于汉服范畴。而民族服饰本身的属性应该是传承的、不中断的,但汉服在17世纪因一场横祸遭受剧变而暂时消逝三百余年。这正是历史之悲痛。今天的汉服复兴者正努力将现代汉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神与汉服消亡前链接起来,亦即汉服复兴者正在修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性。 汉服的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太大的改变。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显示了世界各地包括欧亚美洲人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倾慕和向往。直到三百多年前满清入关,这一服饰制度才消亡。1644年明朝灭亡后,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满清统治者为削弱汉人及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顺利和长久统一中国的目的,

汉服系统知识纲要——服饰的各个部件及其他基础知识简介

服饰的各个部件简介 《释名释衣服》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按裁制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 上衣下裳制(衣裳类) 上下连裳制(深衣类) 上下通裁制(通裁类) (一)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后世男子的服制由于后来出于行动方便的内在缘由逐渐向一体式发展,而不需要太多活动的女子,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不知道这样的思考有没有道理。 1.上衣 衣裳制的“衣”即上衣,礼服上衣一般是交领大袖,女子服装的上衣多为襦、衫、袄、半臂,袿衣等。 襦:《说文》曰:襦,短衣也。故此,襦的长度最长也一般在膝盖以上。不过,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有汉服研究者以长短来区别襦、衫、袄等上衣,将襦定义为“短小的上衣”,是有失严谨的。实际,襦的“短衣”是与“深衣”相对而言的。深衣长至踝部,襦与之相比,的确是短衣。 襦有长短之别。长襦称褂,僮仆的长襦叫裋(Shù),短襦又叫“腰襦”,可能也叫“小襦”。《孔雀东南飞》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杜甫《别李义》有:“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 襦也有单复之分。单层襦近乎衫,复层襦则近袄。 襦是庶民的常服,深衣只作为他们的礼服。 衫:作为上衣的衫,衣型多样,有作为内衣的短小的衫,也有作为外衣的长大的衫。衫,一般是单层。 《说文新附》:“衫,衣也。”《释名》:“衫,芟也,芟无袖端也。”袖端(即今舞台上古装的“水袖”)。马缟《中华古今注》:“古妇人衣裳相连。始皇元年,诏宫人及近侍官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于侍奉。”不过,后代的“衫”的名称也开始泛了起来。也指长衫。如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已是指官服了。 袄:一般是指有衬里的上衣,如: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 宋代出现“旋袄”,衣制有些像今天的短大衣,齐膝、对襟,直领下两条窄花

汉服与汉文化复兴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汉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许多的青年人本着复兴汉族传统服饰的信念投身到汉服文化产业中来。随着汉服爱好者人数的增加,影响范围的扩大,汉服圈子的各种思想鱼龙混杂,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摩擦不断,甚至以此为基础产生的一些偏激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外界人士对汉服文化的抵触。 回归到最基础的最原始的端头,汉服爱好者们只是想通过对汉服的宣传和推广来达到“使汉民族有衣可穿”的目的。最直接的借鉴就来自于日韩。众所周知,和服和韩服都是对汉服的本地化改良,也算是改良版的汉服。现如今,中国的传统汉民族服饰几近消失,而日韩两国却始终保持着对本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从这两国来看,一件衣服是可以起到维护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作用的。自汉服复兴活动发展至今,反对者一直存在,他们最主要的论点就是汉服已经被潮流所抛弃,不在适应时代的发展。反对者中激进者甚至认为,主张复兴汉服的人,是对封建旧习的崇拜,是历史逆流。对于这种论调,自然是要受到汉服爱好者的反驳。这两者之间的辩论似乎也日渐走向了彼此的极端。对于汉服文化的发展毫无益处。 要说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可追溯到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到了新中国建立,文革的出现无疑使中国传统文化断了层,中间断裂出现的鸿沟使得我国的文化缺失。到了改革开放,在经济利益的催动下一切东西都进入了功利化轨道,以物质成就为标准。对文化的保护从政府到百姓都不够重视,社会文化尽显薄弱。空虚久了必然就想要充实。到今日,随这国际竞争的转变,国际上对于文化软实力逐渐重视,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自然也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 作为社会上最激情最蓬勃的群体,青年人显然比以中老年人更愿意担负一个民族文化复兴的重担。这或者是汉服爱好者群体年轻化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正是由于群体的年轻化,许多不够成熟的言论和理念自然会受到社会中流的批驳。这是阻碍之一。 现在汉服的爱好者几乎已经遍布了全中国,四处都能发现“同袍”。他们穿汉服工作、学习、活动,出入各个社会场合,且自诩为“汉服复兴者”。虽说有些许的人试图用激进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汉服复兴的诉求,但是更多的人把这当成是个人爱好,尽力去影响小范围的人来了解汉服、接收汉服。后者这样温柔的宣传远比前者好,前者只能引起大众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汉服文化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方面的现状 汉服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现状主要有这样几点: 第一,目前来说,我国关于服装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上只有“外观设计专利”这一项(一般某件时装的独特外观设计申请在当天就可以取得专利申请号码,并在6到8个月内获得专利授权)。而汉服作为民族服装,款式和外观基本上是固定的,从款式和外观来说属于全体公民共有,所以任何商家不可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而面料和颜色花纹基本上属于面料的范围(国外有面料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内没有),而商家的面料一般是从外采购,所以不同商家也可能买到相同的面料,某家商家不可能用了某种独特的面料就不允许别人用(因为就算面料有专利,也属于面料开发商,而不是汉服制作商家)。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汉服商家自己设计出独有材质或花纹图案的面料,再拿去纺织厂生产出来,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这时的这个汉服商家是有权利维护自己的独家使用权的(当然这种自己设计定量生产的面料,其他汉服商家估计也不可能在市场上买到,就算想山寨也山寨不能)。而最后就剩下颜色搭配了,这个的侵权更没有办法认定的。 第二,从国内整个服装行业来看,主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商家基本没有。这是由服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服装外观设计专利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服装产品因为与人体的特

国学知识竞赛题题库

选择题 1 缶属于下列选项中哪一类C A 石 B革 C土 D匏 2 诗经中“颂”的主要内容是 B A 地方名歌 B宗庙乐歌 C朝廷乐歌 3 有“女校书”之名的女诗人是B A鱼玄机 B薛涛 C蔡元姬 D 李冶 默写题 4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5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6 仿佛兮若轻云之敝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填空题 7 神话故事中禹杀相柳出自《山海经》。 8 《周礼·春宫》中把乐器分为八类,这八类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9 乐府三绝指的是《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秦妇吟》 10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1 “玉铭堂四梦”是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12 北宋时被称为“曲子相公”的是和凝。 13 “三言二拍”中的“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4 “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15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洛神赋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 16 “四大风流”是指张敞画眉,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 (李黄华)选择题 1.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 B)的长安。 A.秦代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2.下列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 A.玄; B.皂; C.青; D.苍 3.“双簧”是我国一门独特的曲艺形式,它得名于:(A) A.初演得两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 目录: (1) ★汉服的场合着装 (2) ★前言:简语华夏衣冠 (2) ★汉服的基本特征 (3) 汉服基本结构体系 (3) 首服 (3) (一)冠冕类: (4) (二)巾幞类: (9) (三)盔帽类: (16) 二,体衣 (18) (二)上下连裳制: (30) (三)上下通裁制: (35) 三:足衣 (40) 履。 (40) 四:饰件 (43) (二)男子饰件 (59) 佩剑 (60) 笏头带(玉带) (60) 带钩/带饰 (61) 绶、绶佩帖子相关图片: (62) 玉佩 (63) 组佩:亦即杂佩。 (63) 容臭/荷包 (65) 蔽膝 (65) *附:佩绶制度 (66) 五:服制与场合 (67) 目录: ★简语华夏衣冠 ★汉服的基本结构体系 一,首服 (一)冠冕类 (二)巾幞类 1.巾帻类 2.幞头类 (三)盔帽类 二,体服 (一)上衣下裳制: 1.上衣

2.下衣 (附:玄端介绍) (二)上下连裳制 (附1:曲裾深衣) (附2:一些定制明确的深衣) (三)上下通裁制 三,足衣 (一)履 (二)韈 四,饰件 (一)女子饰件头面类,耳饰类,项饰类,臂饰类,佩饰类,妆容类 (二)男子饰件 (附:佩绶制度) ★汉服的场合着装 古代:祭服,朝服,公服,婚服,孝服,戎服,武服,儒释道服 现代:大致分为“礼服类”和“常服类” ★前言:简语华夏衣冠 华夏自古乃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国很早就把“布帛可衣”列为生民之本。《风俗通义愆礼》云:“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白虎通衣裳》云:“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绤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故此,我们看到,服饰在华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一系列人类通行的实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等特殊意义。《周礼地官大司徒》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认为“同衣服”的风尚才可安定万民;在强调“名正言顺”的华夏传统中,历代帝王问鼎天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改正朔、易服色”;满清入主汉室江山,也是从衣冠入手的,衣冠的断绝才彻底瓦解了屠刀都没能砍断的汉人最后的坚守…… 衣冠于华夏,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我们回首遥望,虽然不至于像某个关于新疆库车记录片里,一些当地的维吾尔人看到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上的古龟兹祖先,茫然地说:那是异教徒(因为他们信佛教),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但确实也迷失了许多记忆;当今又是一个迫切需要特色的时代,历经苦难的中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时候,也很懂得需要自己的“民族特色”来向世界展示。于是,我们在破碎的记忆中匆匆翻检一番,又带着许多迎合西方强势文化思维的成分——于是,旗袍、“唐装”被我们骄傲地视作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却很少有人去想,这些最多只有三百年的、严重变异的符号为何能够淹没几千年渊源和积淀? 要待何时,华夏才能够不只是一个苍白的名称?要待何时,我们才能够明白,我们的祖先给了我们一个多么深远美丽的名字。 衣冠断代已六个甲子,如今又燃起了星星之火。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时代大任义不容辞,然而,恐有损五千年沉甸甸的使命,衣冠体系,总不敢妄下定义。不过,看着很多网友,尤其是新入门的朋友抱怨没有完整的学习资料时,实在汗颜。于是,我们诚惶诚恐地翻故纸堆,

汉服简介

我学跨国文化交流之体会 ——以汉服为例 一、汉服的简介。 本学期在李荣建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深入学习了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由文化基础衍生出的风俗习惯。在本学期的学习下,我认识到了文化对各个国家社会生活及经济体系建设的巨大影响,应该来讲文化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基层。由此我对我国自身的文化体系建设也进行了思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加强着,而我们对本民族的服装——汉服,确没有给它应有的位置。我们应该回溯汉服在历史的地位及进一步思考汉服的回归对我国目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古人还称之为华夏衣冠、华服、汉衣冠、汉装等。史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礼仪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华夏社会特有的人文风貌,至周朝,衣冠礼仪形成完备的制度,汉帝国之后,“汉”取代“华夏”成为民族名称,汉服之名逐渐定型。 秦汉以后,汉服历经魏晋南朝隋唐宋明,历朝历代均有沿革,但其基本特点从未改变。1644年满清入关后,汉服在满清政府“削发易服”的民族压迫政策下,伴随着血雨腥风被人为禁止。汉服的禁止,导致汉族的人文风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易衣冠,亡天下,民族尊严被抹杀,君子之风被葬送,“衣冠之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成为遥远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萎靡猥琐的奴性,一直延续至今。 汉服的消亡不仅仅是汉民族外型的异化,更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没落,衣冠亡,礼仪亡,神圣的冠礼、笄礼(汉族成人礼)、典雅的婚礼、文武兼容的射礼、郁郁人文的祭礼随衣冠而消亡,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失去了核心的祭祀、娱乐部分,仅仅余下了饮食风俗。汉服亡,士子亡,终满清一朝,传统也仅是剩余的风俗和迂远的考据,失去了修己达人兼济天下的灵魂。一段灰暗的历史,令华夏这个浩瀚瑰丽的文明体系凄然谢幕,而五四运动所反之传统只是满清异化之传统,真正的华夏早已尘封。 《左传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一袭衣冠,背后却是沉重的历史,当我们拭去血迹和尘埃以后,衣冠上显出的字迹叫做“华夏”,这是一片雾霭重重、尘封已久的精神故园,天地玄纁,清新的泥土中埋藏着我们民族的魂魄。 360年之后,汉服终于归来,汉服兴,则礼仪兴,则汉族兴,则中国兴。汉服所代表的人文风貌,汉服运动的大众化诉求,使之短短数年间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汉服运动以复兴华夏文明、振兴汉民族精神为宗旨,以衣冠礼仪为开端再造整个华夏,由衣冠而礼仪,由礼仪而仁本,由仁本而道统,以践行的方式重构华夏自身,对社会而言,则化民成俗,对自我而言,则修身达命。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隐扣束带、宽袍广袖,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服饰。 对于传统文化复兴,几乎所有的人都踊跃支持,然而说到汉服复兴,却总是众说纷纭。为什么要复兴,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华夏”。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华夏儿女,海外游子也因之称为“海外华人”。然而,什么是“华夏”?语见《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在世人心中华夏民族与礼仪之大和服章之美密不可分,却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见衣冠服饰和礼仪制度、思想文化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中华古老的服饰文化绚丽多彩,与民族属性息息相关。中国也因此自古以来被尊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易经. 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也就是说,早在黄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