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播学史

传播学史

第五章 芝加哥学派
一,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重要的欧洲理论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强调符号互动论
4.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地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二,乔治.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
1.西梅尔,德国人,围绕社会进化,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生态学等问题从事教学和写作
2.西梅尔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时对社会化的理解,此观点由C.H.库利,G.H.米德和J.杜威推向前进,并将之系统地阐述为符号互动论
3.西梅尔有关传播的理论观点
(1)社会由个体之间的传播所构成
(2)所有的人类传播代表着某种交流,具有交互的效果
(3)传播在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改变的个体之间发生
(4)人类传播满足某些基本需要
(5)某些种类的传播随时间的发展而代表着文化和社会结构
三,库利,杜威,米德和帕克
1.共同的特征
(1)改良派,通过更准确地理解社会问题而对抨击社会问题发生了兴趣
(2)库利和米德创建了互动社会心理学,反对以直觉构成人类个性的基础,认为人际传播是个性构成的中心
(3)强调人类传播的主观主义,即信息的接受者以某种为其所特有的方式解释信息的内容,而不是完全如同信源的意图
(4)早期芝加哥学派是经验的,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将统计的方法运用到量化资料的分析中
2.库利
(1)发展了两个主要的概念:“镜中我”,“初级群体”
(2)三本主要著作:《人性和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
3.杜威和实证哲学
(1)他认为:个体只有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才能发现自我意识;因此对于民主制度来说,共同体乃是基本的
(2)被称作“民主制度的哲学家”,认为传播是使人民成为社会的完美的参与性的成员的手段
4.G.H.米德和符号互动论
(1)“主我”与“客我”
(2)“内形式思考”
(3)(布鲁默)符合互动论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个体基于对象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产生于与人们的同伴的社会互动,也通过个体的解释过程得到修正)而对对象采取行动。
5.帕克和芝加哥的鼎盛期
(1)开创了4个重要论题的学术研究:大众传播,种族关系,人类生态学和集体行为
(2)利用了达尔文生存竞争的观念,区分了四种主要的社会进程:竞争,冲突,适应,同化
(3)陌

生人和社会距离
a,社会距离:两个或以上个体或其他范畴之间的能感觉到的亲近感的缺乏
b,边缘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世界的人
c,陌生人:集团以外的人,具有某些优势,如在理解集团及其行为方面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
d,创新者:即一个系统中最先采纳新思想的个体,他们具有世界性,与他们的系统相对来说不成一体。因此,他们享有免予遵守这个系统的规范的自由。


第六章 拉斯韦尔与宣传分析
一,什么是宣传?
1,拉斯韦尔:“通过操纵有意义的符号控制集体的态度”
2,宣传与说服的异同
(1)相同:都是有意图的传播,由一个信源所进行,以改变受众成员的态度
(2)不同:说服是面对面的,人际间的传播,更具有互动性
宣传是借助于大众媒体的说服,往往是单向的
二,内容分析
1,定义:通过将信息内容分类,以便侧度某些变量的途径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
2,拉斯韦尔用它来研究一战的宣传战史及宣传技巧
三,五W模式
1,在洛克菲勒传播研讨班中提出
2,内容: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
3,成为限定美国传播研究的范围和问题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使传播研究侧重于媒体效果,把传播看作一种行动,而非过程
四,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在洛克菲勒传播研讨班中提出
2,内容:
a,监督环境:开拓个人视野,知道更多事件
b,协调社会对于某种环境下的事件的反应:帮助个人了解事件的意义
c,传递文化遗产:让儿童接受有关他们的民族的历史的教育等
五,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1,他的五个问题传播模式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
2,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实际上发明了定性和定量侧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
3,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
4,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美国社会科学
5,他帮助创办了政策学,这是一门将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行为整合起来的跨学科的运动
六,刻板模式
李普曼“是一种规范,它能简化现实以至于一个信源能够轻易地将之传递给个体。”“我们头脑中的图像往往因为几个原因而与实际现实不相吻合,我们需要简单的规范(如,“刻板模式”),以便为这混乱的世界提供解释;由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伪环境’,它是新闻过程中高度把关所产生的结果。”
七,议程设置的概念化
1,李普曼: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队这个事件的想象之间的主要连接物——早期的议程设置
2,(M.麦库姆斯和D.肖)议程设置过程

包括:
a,媒体议程设置:一种特殊新闻问题之报道的相关数量由大众媒体把关者,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受众的兴趣所决定
b,公众议程设置:公众决定哪些问题相对来说最重要
c,政策议程设置:政府体系或被选出官员的问题议程得以确定。以法律的通过或基金的调拨为标志
决定 决定
a —— 〉b —— 〉c
3,大众媒体在决定人们想什么方面具有强烈的影响。在构成舆论方面,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八,麦库姆斯和肖的论文的贡献:
1,为这个新的研究专业提供了一个名称,为研究议程设置的过程提供了一种经验的方法论
2,论述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一种异常紧密地联系,提出通过议程设置过程,大众传播具有间接的效果
3,论文既展现给研究公众议程设置的大众传播学者,又展现给研究政策议程设置的政策学家和社会学家



第七章 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
一,拉扎斯菲尔德的两个重要的方法论贡献
1,拉扎斯菲尔德——斯坦顿节目分析仪:能使研究者们将广播节目,或广告内容与其对受众个人的情感影响连接起来
2,焦点小组访谈: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对于某个媒体信息的理解上,由深入细致的,自由型的访问所引起,以便帮助回忆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
2,拉扎斯菲尔德用4个法则论述他对社会研究的信念
a,任何现象都应该以反省报告和客观观察来侧度
b,案例研究应该与统计信息结合起来
c,资料研究应该与所研究的问题的历史信息结合起来
d,来自不引人注目的测量方法的资料应与问卷和其他自我报道的资料结合起来
三,1940年的伊利县研究
1,舆论领袖,两级传播
2,“有关媒体内容的特殊的,可侧度的,短期的,个人的,态度的和行为的效果的研究,以及媒体在舆论的形成中并不是非常重要的结论
3,J.T.克拉帕:“一般说来,大众传播不能作为受众效果的必要的与充分的原因,倒不如将它看作是通过一组中介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些中介因素通常使大众媒体在巩固现存状况的进程中成为一种能够发挥作用的力量,却不是唯一的原因
四,个人影响的迪凯特研究(1945):《个人影响》
1,这个调查促进了对于舆论领袖过程中的大众媒体和人际传播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学术理解
2,内容:第一部分是卢因式的群体动力学研究,表明群体影响对于个人决定的重要性,并论证说来自小型群体研究的概括可以被扩展到大众传播过程中。第二部分报道了迪凯特研究

的经验结果,即关于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家庭主妇类的调查对象的决策行为的作用
五,医药扩散研究
最先采纳创新思想的个人,不被系统中的其他个人所尊敬,所以采纳的速度最初增长缓慢,然后,在这个系统中的舆论领袖采纳了这个创新思想之后,人们中间关于这个创新的讨论促使“S”型的扩散曲线向上飚升
六,研究局的研究风格
1.风格:
a,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中收集资料
b,从未使用统计显著性检验
2,拉扎斯菲尔德对于节目制作过程和报纸出版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对于传播产品本身背后的运作都一无所知,导致他脱离了对于大众媒体传播的源泉组织的研究。他引导着传播学沿在社会背景下研究个人行为的方向行进,将传播学领域引向效果问题的研究
七,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
1,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
2,通过收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收集不醒目的侧度,焦点访谈 ,三角策略以及各种资料分析方法
3,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第八章 勒温和群体动力学
一,群体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
1,群体中的成员资格是一个人立足之“地”的组成部分。与一个群体的认同为一个人提供了一种观点,一种视野和一种自我的意义。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受了信息,该信息的意义就部分地由这个人所属的群体决定。
2,“自我怨恨”:当一个群体的否定方面超出了肯定的吸引力,那么一个人就会离开这个群体,但是,由于多数人群体的更大力量,少数人群体的成员被禁止离开他的群体。多数人群体过于强大,难以攻击,所以这个体转而进攻其所在的群体或其本身
二,权威主义的,民主的和自由放任的领导
1,专制的领导被定义为“在群体决策中,由领导者所实施的一种高度的控制,成员们没有多少自由,也不参与”,民主的和自由放任的领导人控制程度低,但区别在于民主的领导人“积极鼓舞群体讨论和群体决策,”而后者发挥着“消极的,袖手旁观的作用。”
2,在勒温从个体心理学向社会心理学的变化中,领导方式的实验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
三,食品习惯变化方面的实地实验
1,胰腺实验:在有关相互作用的人际传播(由讨论的条件所代表)和单向大众传播(近似于演讲的条件)之间差异的方面,该实验成为一个经典性的研究。
2,行为变化的三阶段程序:解冻,行为和凝固新的行为
a,当一个个体的行为发生变化时,这个行为不久就会回复到它

以前的状态;
b.在改变和维持那样的行为方面,群体的其他成员对于每一个个体的行为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c.群体决定对于未来的行为具有某种“凝固”的作用
四,把关
1.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他们可以扣押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把关概念适用于范围广泛的各种传播环境)
2.“把关”在本质上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体)过程,因为一个报道在电视台新闻演播室里通过一道门,然后在行进中又通过另一道门,以便被广播出去。
五.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
1.内聚力:个体成员实现集体期望的程度。因此,内聚力标志着集体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并被用来解释一个集体中的成员资格能够预示一个集体成员的行为变化的程度。
2.集体内聚力往往产生有益的效果,但它也导致集体审议,这是一种“精神效力,现实检测和道德判断的退化,它来自集体内部的压力。”
六.西门研究(1946年,费斯廷格)
两个个体之间的偶尔联系由于空间的靠近而得到大大增加。空间距离通常是谁对谁谈话的主要因素。
七.费斯廷格和认知不和谐
不和谐是一个个体面临两种冲突着的认识要素的程度。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不和谐的一个效果是避免面对相互冲突的信息。其过程存在着传播的方面。
八.场论
一般观点:研究处于他(她)的“场”中的个体,因为事件是由个体当下的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决定的。这个“场”也被称为一种生活空间,它是个体行为的私人环境,或是围绕此个体的社会环境。
将场论运用于受群体影响的行为——群体动力学
九.勒温对传播学的贡献
1.群体传播对于个人行为的效果研究:群体动力学运动,组织中的参与性管理研究;
2.提出行为研究、把关人、暗示——行动等重要概念。


第九章 卡尔?霍夫兰和说服研究
1.霍夫兰开创了有关个人态度变化的微观层次研究的学术传统。
2.说服:做出积极努力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有意图的传播,是由某种信源所作出的单向尝试,以便在接受者方面造成效果
3.态度研究经历的三个时代:(麦奎尔)
(1)20世纪20y~30y,态度测度时代。(1935~1955,群体动力学使该研究黯然失色)
(2)50y~60y,态度变化时代(卡尔?霍夫兰时代,之后,社会知觉研究将其取代)
(3)80y~90y,态度和态度体系
一.说服试验
1.以美国1500万新兵为实验对象,研究《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片的效果
2.内容:一面理信息和两面理信息,恐惧呼吁的影响,信源可信度的效果等
3.结论:个人认识方面的变化超出了其态度方面的变化,个人的明显行为的改变程度

更小
4.有关说服的战时研究开创了“信息学习法”(MLA),试验涉及信源、信息、信道、信宿中的一个方向。
二.信源的可信度和说服(1953)
1.信源的可信度:一个传播信源被接受者认为是值得相信和能够胜任的程度
2.实验结果:比较大的态度变化来自具有高可信度的源泉。4周之后,在高可信度对象和低可信度对象之间的早先态度变化方面的差异消失了。
3.结论:信源可信度的效果在传播时最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而退化(休眠效果)。因为个人具有这种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忘记低可信度的信源不值得信任,人们记住的是信息,而非值得怀疑的信源
4.控制实验促进研究的内在有效性(一项调查控制外来变量效果的程度),而外在有效性(一个研究结果被推广到现实世界条件中的程度)比较低。
三.恐惧呼吁(贾尼斯)
温和程度的恐惧呼吁更有说服力。使用过强的恐惧呼吁可能相当于玩火,使受众置于一种情感紧张的状态中,受到激发而忽略这种危险的重要性,或使其重要性减到最小。而如果使用温和的恐惧呼吁,可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在引起态度变化方面不会产生相反效果
四.从霍夫兰说服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1.霍夫兰有关说服的研究和理论来自三种影响
(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C?赫尔的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变化的方法
(3)勒温的场论和群体心理学研究
2.说服研究的成果
(1)信源可信度与态度变化、休眠效果
(2)恐惧呼吁(见《传播学教程》207-208)
(3)一面理信息和两面理信息的说服效果(见《传播学教程》203-204)
(4)陈述结论与让结论含而不露的说服效果(见《传播学教程》205-206)
(5)一种强烈的自我评价能够提供对于说服信息的抵制
(6)积极参与说服过程的人与消极的参加者相比,具有更多的态度变化
(7)在一个与群体规范相反的问题上,受群体强烈吸引的个人较难说服(即:群体的内聚力鼓舞群体的个体成员遵守这个群体的规范)
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
将说服研究与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


第十章 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
一.控制论
反馈是通过有关一个系统过去行为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因此,它是借助于重新插入一个系统的过去行为的结果来控制该系统的一个手段。在传播系统中,反馈是信宿对于信源从前信息的回应,表明它的效果。
二.控制论对于传播学的贡献
1.反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传播信息流通,因为被传递的信息描绘了系统自身在从前某一时间的运行状况
2.控制论包含着一种时间中的动力学的,行进中的行为观
3.

控制论假定,一个系统的控制主要在于这个系统的内部。因此,这个系统从它自身中学习。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只有当这些变化必须适应于反馈的时候,才能影响这个系统。


第十一章 香农的信息论
一.信息:被定义为一种有别于物质、能源的东西,在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有一个选择存在于一批选择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影响不确定性。
讯息:都是已知和未知,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结合。在一个只含有你已知道了内容的讯息中,没有信息,所以,一个讯息中的预料之外的部分就是信息的一个标志。
二.香农的传播模式(详见〈传播学教程〉)
三.信息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1.香农模式:有助于奠定传播学的学术领域
2.关于信道能力的命题(与传播学学者对于传播效果的基本兴趣不十分吻合)
3.信息论和传播学


第十二章 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
1.施拉姆的传播学观1942年在华盛顿产生,1943年—1947年在依阿华大学成型,1947年在伊利诺伊成为现实。
2.1955年,施拉姆前往斯坦福大学;1955-1970年,斯坦福大学支配了美国传播学领域
一.“绿眼罩人”和“卡方人”之争
1.绿眼罩人:以新闻职业为方向,而不是以新的传播科学为方向;他们认为,新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在报道、写作和编辑方面的实践技能。
2.斗争的中心:正确的术语是“新闻”还是“传播”,社会科学在新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理解人类传播和新闻实践的认识论的基础是什么。3.布莱尔的弟子们在为施拉姆的传播研究观准备新闻学院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传播
1.每一份报纸的意识形态立场直接影响它的报道
2.施拉姆对国际传播产生兴趣的原因:
a.只以一个国家为中心的传播学是过于有限的;
b.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研究国际传播问题是将传播学推广到其他国家的一个途径
三.为什么施拉姆如此有影响
1.具有涉足某一特定研究前沿的能力,快速地理解主要的问题,确认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然后将这一认识组合成一部可读性很强的著作。
2.具有广阔的文学和社会科学的背景,为他建立传播学这一跨学科领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轻易地将他那个时代的杰出学者融合在一起,将与这些权威的关系用作通达其他学科的知识桥梁,用作为发现一个新领域做出准备的工具
四.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1.对传播学这个新的科学领域持有某种观念
2.撰写了大部分大众传播方面的早期教科书
3.将研究基金和博士申请人吸引到他的研究机构
4.赋予新领域的研究以特殊的方向
5.创建了第一个被称作

“传播学”的学术单位
五.大学对传播学的吸收
1.传播学盛行于现存的新闻学院,逐步地使这些学院的传播教学和传播研究从一种职业的视野转向更为科学的方向。
2.传播学渗透到言语学系,将它们从对修辞学的人文研究改变为对人际传播的科学分析。
3.由此,将传播学领域划分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个分支学科。
六.技术决定论者:英尼斯和麦克卢汉
1."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变化导致社会中的社会变化。(技术决定论的批评者们论证说,一种技术通常被嵌入到一个社会结构之中,这一社会结构影响技术的发明、发展、扩散,影响技术对于社会的作用。技术可能成为社会变化的一种动力,但并非唯一的动力。)
2.哈罗德?英尼斯,最有影响的媒介决定论者之一
(1)媒介决定论者认为,一种文明的占支配地位的传播技术是那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的中心。英尼斯将传播媒介看作是文明的真正本质
(2)《帝国和传播》:根据传播媒介允许控制时间或空间的倾向,将它们分为“以时间为偏向”(经久耐用,难以运输)和“具有空间的偏向”(不那么耐用,易于运输),倾向于现在和未来,侧重点在于扩展,在于政治权威的增加,在于各种世俗机构的创立。
3.马歇尔?麦克卢汉
(1)侧重于传播技术如何改变基本的视、听、嗅、触、味觉等问题
(2)媒介就是讯息:那些有文字被写于上面的东西比文字本身更重要
(3)热媒介(受众参与度低)和冷媒介(受众参与度高)
(4)传播技术是人的心灵的延伸
七.今日的传播学学科
1.主要是经验的、定量的、侧重于确定传播的效果
2.传播学的两个分歧
(1)主流传播学学者考察“是什么”,批判学者对“应该是什么”感兴趣
(2)定量的还是定性的
3.可供替代的选择:解释学派;文化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