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áin[1]于1983年首

先提出。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业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生态旅游”

热潮。据加拿大野生生物局统计,早在1990年全球生态旅

游业产值就已达2000亿美元,并且每年还以10%~30%的

增长率在迅速发展[2],在整个旅游业中独树一帜,集中反

映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国外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

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对厄瓜多尔等5个国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1990

年出版《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3]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地

区乃至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96年制订

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在所确定

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的优先领域

中,都体现出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1998年在墨西哥

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

战略得以确认。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

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

1.1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主要有《旅游研究期刊》(AnnalsofTourismResearch)、《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ofTourismStudies)、《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ofTravel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Management)及《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等,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旅游管理》1993年第2期还推出了生态旅游专辑。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部:Lindberg 等[4]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6]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MarthaHoney[7]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1.2.涉足学者越来越多,国际组织机构应运而生

Lindberg等[8]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是揭示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的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Martha[9].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收益分配。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teverde的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收益。从1990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EplerWood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还有像Reid[10]、Ziffer[11]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主要的组织机构有:生态旅游协会(TES)、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TNC)、国际保护组织(C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旅游人类学委员会(IUAES)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从1991年以来就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1.3生态旅游类型划分

尽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正从描述性研究向更为严格的理论化研究迈进[12~15],但目前大量研究工作和实践尚处于经验阶段。很多学者还在致力于理清生态旅游、可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真正含义的问题上。如加拿大环境顾问委员会(CEAC)主席Scace[16]、Farrell等[17]、Boo[18]和Cater等[19]从不同角度、立场给生态旅游下过不同的定义。在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上的分歧,导致对生态旅游类

型划分上的多样化特点。Linberg[2]一方面分为中坚的(hard-core)和专注的(dedicated)生态旅游,一方面又划分为主流的(mainstream)或临时的(casual)生态旅游。澳大利亚昆士兰(Queensland)生态旅游战略划分为自助型生态旅游大众型生态旅游。

Orams[20]划分生态旅游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两种。主动型生态旅游是指有着更为严格标准的生态旅游。它的开展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代表着强调资源基础得以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式。相比之下,被动型生态旅游则是仅仅以维持资源现状,不对自然或人文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弱可持续旅游模式。

此外还有人把生态旅游分为大众化和替代性的生态旅游。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局(ANPS)在生态旅游划分时,根据资源开发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强度不同,采用0~5级的6级分类系统。

综上所述,国外对生态旅游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参与的生态旅游者的数量,二是生态旅游者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比较偏重后者。同时,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一般而言,游客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明显。笔者比较倾向于把生态旅游划分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的分类。这样更利于我们把握生态旅游的实质,也有利于分析生态旅游者的活动特征,进而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进行协调和控制。

1.4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

1.4.1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体现生态旅游部分思想的旅游规划早于生态旅游本身的历史,主要表现是旅游规划引入生态学的思想[22]。80年代中期提出了基于社区之上生态发展的理念,认为生态旅游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人民对生态旅游的态度和生态旅游机会的可得性。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研究,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上,如《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4]、《生态旅游:规划者和管理者们的参考文献注解》[5]、《生态旅游介绍》[23]等,并将“岛屿理论”、“环境容量”和“游憩地等级理论”等引入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主要参照和借鉴旅游规划的一般程序和管理原则进行。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旅游管理组织——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NPS)出版的《设施和项目设计的综合指导手册》提出了包括自然和文化资源、景区设计、建筑设计、能源管理、水供应、废水处理和设备维护等在内的可持续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此后澳大利亚也出版了类似的文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的低环境影响设施设计。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Gunn[24]在1988年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即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社区。这一模式提出后被普遍采用。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环境区、集中游憩区、野生游憩区和野生保护区等4个。

1.4.2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案例.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的生态旅游规划项目是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进行的。在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5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后,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3]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实践,突出强调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和特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加拿大要求游客在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要自觉保护它们;充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从事一切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

澳大利亚政府自从90年代以来就一直很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战略[25]。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生态旅游地生态的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支持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所雇佣导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优先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26]。有的州还制定了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6]。瑞典、英国和荷兰等国家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强调尊重地方文化传统,注重社区参与,增加当地人管理旅游业的权力。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如肯尼亚、赞比亚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政府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将社区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7]。加

勒比海沿岸各国从90年代初开始实施区域性的生态旅游战略,定期举行生态旅游会议,调整传统海滨胜地旅游内容与方式,以适应改善环境的要求。

2国内生态旅游研究.

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90年代初。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调整、补充方案中,列出“承德市生态旅游”、“井冈山生态旅游与次原始森林保护”等作为实施项目[28]。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成为被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1999年云南大学主办了全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

回顾国内在生态旅游研究领域所作的诸多研究,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2.1生态旅游分类与区划

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吴必虎[29]从发展哲学、科学和旅游产品三个层次来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王尔康[30]、张延毅等[31]把生态旅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陈传康根据旅游活动场所的差异,把生态旅游分为人工自然的亲近自然、次生自然的返回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回归大自然3个级别。李

东和等[32].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同时强调这两方面的重要。马乃喜[33]则从旅游活动类型方面,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赏型、科学型、探险型、保健型、狩猎型和民俗型6大类型。有的学者[34~36]从生态旅游研究内容上,强调生态旅游不仅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而且还包括人文生态旅游。

上述分类尽管有所区别,但大都强调以下几点:一是生态旅游应当促进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二是有利于地方和社区经济的发展;三是包括生态旅游的人文特色。至于生态旅游区划分的研究,王良健[37]从宏观的角度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将其划分为四大基本

陈伟康,陆树刚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开发理论和实例研究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6

生态旅游区:东部名山、江河湖泊、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区;西北草原、沙漠戈壁、雪山绿洲生态旅游区;青藏高寒景观生态旅游区;西南高山峡谷、岩溶风光、天然动植物园生态旅游区。

2.2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分析

(1)生态旅游带来的良性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提供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场所,扩大自然保护区宣传,被保护学家视为支持保护区的潜在手段[38~41];二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为乡村居民创造了保护资源的经济动力[42,43,38,40],促进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

的发展;三是促进我国旅游景点布局的合理化和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40];四是有利于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行业发展;五是扩大与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和地方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

(2)生态旅游带来的弊端。一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区自然性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消耗过度,矿物燃料短缺,火灾危险性增多;随着大量人工设施的建造,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特征被逐步削弱,其中乱建疗养院和旅馆的影响最为严重[39]。一份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发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一)数据情况 在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栏目中输入主题“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展示形式研究”进行查询,结果如下:2004年的数据为1篇,2011~2019年的9年间,关于小学英语课堂展示形式的文章也只有90篇(见图1.1)。但对比2004年的1篇到2018年的27篇,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该数据说明国内老师们开始对小学英语课堂展示形式进行探索。 (二)关键词分布 从图1.2可以看出,451篇文章的关键词前六个依次排序为:小学英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信息技术、教师话语、小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文章作者的关注点大部分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面,但涉及学生的展示形式较少。由此可以说明,目前的研究尚停留在英语课堂教学法,并为有涉及学生课堂展示的研究。 (三)文章作者 文章作者所属机构大部分在江苏省(图1.3),由此可以看出,该生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暂时走在前面。其中来自教育期刊的有52篇,博硕士的有26篇(图1.4)。 (四)文章来源 文献来源排序为:校园英语,而这些期刊名称中几乎没有国内权威性的一级核心期刊(见图1.4),因此我们课题团队判断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核心期刊对小学英语课堂展示的研究不够重视;二是文章理论性欠缺,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三是由于学生的课堂展示还固守于传统教学,对学生不敢放手。 (四)主要研究内容 经过查阅大部分论文,发现国内对小学英语学生的课堂展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老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对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其代表性观点认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故事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词汇教学、任务教学。 2.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课堂是贴近生活,因此教学内容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为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比如韵律诗、儿歌、游戏、会话表演等;教学的内容语言真实可见,学生可以在上课时通过边用、边学、边做,让他们在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3.教学模式 于海浩在《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文中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模式应强化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一是小组合作,带着期待进入英语课堂;二是小组合作,带着感情参与课堂;三是小组合作,带着创新延伸课堂,四是小组合作,带着欣赏分享课堂。其观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启发性和实践意义,英语这一外语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享、互动应该成为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一,这样能让英语课堂“活”起来;但该观点从学生学习的多元层面而言,还是单薄了一些。 通过以上几个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展示的研究有一下三个特点: (1)研究起步晚,时间短,主要开始集中研究也是近两年的事情,因此,研究还停留在表层。特别是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开展仍然是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且主要集中在教育理念较先进的江浙地区。 (2)目前参与研究的绝大多数是一线小学英语老师,缺乏专家的理念和理论引领,科研能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研究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研究 什么是生态旅游? 长久以来,大众旅游在中国很多地方主宰着地方旅游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作为大众旅游的一种替代,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生态旅游和传统的大众旅游有很大的不同。它通过限制游客的数量,控制能源和水的消耗,使得文化之间能够充分的交流,它给游客提供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历史信息,使旅游者并不仅以金钱的方式来回报社区。生态旅游通过赋予旅游者自主权,由他们自主决定希望开展一种什么样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致力于使游客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感受当地文化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并尊重当地人的传统,信仰和习俗。 生态旅游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开发的方式之一,以每年30 %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被看作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之一。然而,生态旅游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生态旅游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对环境所造成的威胁甚至大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因为大众旅游的地点大多是在人为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而不是发生在环境敏感的保护区或国家公园。而生态旅游恰恰相反。如何发展成功的生态旅游? 综观世界各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发现:对当地居民利益的关注程度以及居民对旅游的参与程度和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否关系十分密切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桂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漓江,阳朔,龙胜,资源这些地区集中了桂林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处所,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但由于桂林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初级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1)对桂林市内溶洞的大面积开发,许多地区一发现好的溶洞,就匆忙施工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致使石钟乳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溶洞将会过早衰亡。(2)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龙胜核心景区内建造宾馆等与当地风情格格不入的建筑,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3)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国内外研究现状68639

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例如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实践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地理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美国的中小学在地理教学中都实施了“应用学习”的方式;法国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实施了“动手做(hands-on)”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在地理学科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此外,为了适应地理改革的需要,各国都将地理实践活动纳入正常的地理教学计划中。如:在爱尔兰,新的地理计划增加了野外考察内容;法国和丹麦还建有专门的地理野营学校;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的学校读有野外地理研究基地;在英国,规定高年级野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此外,地理考试时也大量引用野外工作的资料和成果;日本在乡土地理教材中还向学生介绍附近地域的调查方法,包括怎么样阅读地图、怎样到市县政府和派出所搜集资料、怎样将统计数据绘成图表、怎样从事城市交通和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及其调查的步骤、如何确定访问和调查的对象、如何写调查报告等。[?? 国内研究进展 1、关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及意义的研究 2001年李通和李岩梅经研究指出,“在这种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即知(认知活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学生的学习动机、外在行为、状态的价值性情绪体验)、意(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和支配行为的活动)三方面都可以得到发展。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方面正可以发挥作用,因为实践活动不仅指向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思维和活动的模式及方法,指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2003年刘广义在《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起及意义》一文中对中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意义做了重要的阐述:①地理实践活动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对学习对终身发展都有用的地理“两大基本理念的实现;②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自主学习;③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展学习空间;④新评价机制的重要依托。[?? 而吕鸿则认为”地理实践活动是相对与课堂课堂教学以外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它以能力培养、人格教育为主要目的,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探索、表现机会。地理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中学地理的教学目标,除了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来市县,还必须通过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才能全面完成。因此,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课堂”。[?? 2008年唐之冰在《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指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贝贝则认为地理实践活动再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他在《地理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和调动学生参加科学技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等。”[?? 谢旻曾在《论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中指出,“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有:①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②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优化学习环境;③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④实践有助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2、关于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开展的原则的研究 对于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当中应遵守哪些原则?1992年陈泉汝认为“开展地理实践地理应遵守一下原则①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②教师主导原则;③自愿和自主性原则;④实践性原则;⑤灵活性原则;⑥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原则”。[8]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