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学基础提要

政治学基础提要

政治学基础提要
政治学基础提要

《政治学基础》学习复习提要

一、基本知识

1.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一门科学;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应当围绕社会公共权力的理论和实践展开。

2.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都力图找到一种可以实现正义、达到至善的理想的城邦制度。

3.民主共和制是与平等、自由的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君主制是与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

4.在中国封建社会,以皇权主义、宗法观念和等级秩序等构成的封建政治文化维护了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5.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6.我国最早记载政治活动的典籍之一是《尚书》。

7.历史上第一国家类型是奴隶制国家。

8.政府机构的基本特征有阶级性、权威性、整体性。

9.健全的行政体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系统性、有序性、稳定性、法制性。

10.阿尔蒙德把政治文化分为三类:地区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臣属型政治文化。

1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2.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和平与发展。

13.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通过的《人权宣言》,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4.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法制原则、人民参加管理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现代化管理原则。

15.政治决策的主要特征是:阶级性、权威性。

16.政治参与的方式有:政党活动、公民选举、公民复决、游行示威、与政府接触。

17.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三权分立。

18.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19.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20.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通过议会制度、政党制度、普选制度三大支柱支撑起来的。

21.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西方国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国家建设时期、民主化时期、福利化时期。

22.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23.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大致有:政治理论、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国际政治。

24.阶级产生的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

2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6.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趋向于扩大的国家权力是行政权。

27.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28.近代以来,日本的政治发展模式属于:保守—改良型。

29.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有:阶级性、民族性、稳定性、时代性。

30美国的两个最大的党是:民主党、共和党。

31.内阁制行政机关的特征有:国家元首不掌握行政权、总理握有行政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32.政党和阶级的关系是: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

33.英国两大党之间的角逐主要在下议院进行。英国国王是英国议会的一部分。

34.“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句话是由列宁提出的。

35.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_的结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人民的民主。

36.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是革命和政权问题。 37.资产阶级思想家划分国家机关的原则是分权原则。

38.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39.德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

40.领导科学化指的是领导方式问题。 41.行政决策的最大特点是执行性。42.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主体是国家。

43.维护原始公社的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习惯、共同信念、社会舆论、氏族部落首领的威信。

44.民主的含义是指居民与政权的关系、政体问题、国家活动的原则。

45.民族问题表现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

46.我国最高决策体系由党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组成。

47.政治统治体系的一般特征有:集合性、整体性、有序性、变动性。

48.资产阶级国家司法机关的职权范围主要有:审判权、非诉讼事件的处理权、违宪审查权。

49.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职权有:立法权、组织中央其它最高国家机关的权力、决定一切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对其它中央机关活动的监督权。

50.根据君主权力受限制的程度,可以把立宪君主制分为:二元君主制、议会君主制。

51.构成资产阶级民主的三大支柱是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

52.国家职能是国家在实施阶级统治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

5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的是《共产党宣言》。

55.国家消亡的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自行消亡”的只能的社会主义国家。56.每一个社会居民间的矛盾性质归根结底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57.邦联是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瑞士的联邦委员会既是最高行政机关,又是国家元首。被称为“既是议会制,又是总统制”的国家是法国。

58.在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自决权的途径是各民族的平等的联合。

59.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是契约论。

60.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是家庭。正式、有效和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是学校。

6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层次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2.资产阶级多党制最初产生于法国。

63.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阿尔蒙德。

64.将政党划分为左翼、右翼、中间的分类标准是政党的意识形态倾向。

65.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治形式是巴黎公社。

66.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是英国。

67.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68.在存在民族压迫条件下,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民族自决。

69.民族问题的性质和内容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革命和政权的发展、变化。

70.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指政治领导。

71.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集中表现是地区民族冲突。

72.《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作者是亨廷顿。

73.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74.把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的是党的十五大。

75.马克思主义区分政治文化的标准主要是阶级性质、经济基础。

76.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77.资产阶级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优劣的关系、民族至上的原则、民族投降的原则。

78.资本主义国家议会职权主要有立法权、财政同意权。

79.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有两大特色,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是特别行政区制度。

80.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8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方式来统治国家。

82.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生存利益,二是国家发展利益。

83.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是:亚里士多德。

84.创立近代资产阶级国家主权学说的政治思想家是:布丹。

85.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一书中揭示的国家产生的最典型形式是:雅典国家产生形式。

86.暴力论国家起源说的要害是把国家看作: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87.马克思主义认为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的一切国家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类型划分的标准科学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88.亚里士多德称由少数人掌物的政权的正常国家是:贵族国家。

89.在美国主张完全取消社会保险制度的保守主义经济学家是:弗里德曼。

90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一般途径是:革命。

91.《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争取民主。

92.列宁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著作是:《国家与革命》。

93.中国在宪法中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时间是:1982年。

94.作为一个国家对内对外最高代表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元首。

95.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期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96.最早提出一切政体都具有议事、行政和审判(司法)机能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97.弹劾美国总统的审理机构是:参议院。

98.议会制国家中议会通过对政府表示不信任而使政府集体辞职的权力称为:倒阁权。

99.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前提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00.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

101.政治文化结构中属于深层因素和隐形文化的是:政治心理。

102.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

103.国际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

104.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以非战争性对抗和对立为核心内容的国际政治格局被称为:“冷战”时代。

105.美国政治学家达尔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是:政治多元化。

106.政治发展性质不变前提下的政治关系调整过程称为:政治改革。

107.西方早期政治发展研究把国家分为传统国家、现代国家和过渡国家。

108.国家权力与其它权力相比的特性表现为强制性、普遍性、主权性。

109.议会实行两院制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

110.马克思曾把他的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结论只限于欧洲大陆是因为当时英国和美国还没有官僚制度和军阀制度。

二、名词解释

1、压力集团:也称利益集团,指由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并代表某一群体利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成为政治角色的团体。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压力集团主要通过院外活动和公众舆论来影响议会立法和政府决策的制订、执行,在政治生活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

2、文官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官吏制度。它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来选拔合格的国家文职人员,并可长期任职,但必须保持政治上的中立。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对稳定政局、保证社会管理的连续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具有重大的作用。

3、“守夜人”:意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之一,就是要规范和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和合法(经济)行为,维护正常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西方政治自由主义认为,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公民和宪法的限制,政府的权力只限于保护公民的财产和权利,而不能他们的财产和权利。

4、政治参与:是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活动的行为。政治参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也是民主政治的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宪法规定和肯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和形式。选举和社团活动是政治参与的最主要方式。

5、民族问题:指由民族差别、民族矛盾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在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并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由于社会的阶级分化以及大部分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所以,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宗教问题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6、“三权分立” :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它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防止集权专制,主张以权力约束权力而提出的民主思想,并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政府机构所遵循的分权原则的基本内容。它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协调关系,调解矛盾的手段。

7、公民创制与复决:是指一定数量具有选举资格的公民提出法案和对法案进行表决或否决的活动。公民创制分为直接创制和间接创制;公民复决也分为公民表决和公民否决。

8、基层群众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参政形式,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直接民主的方式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由全体成员自我管理,也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基层群众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意愿表达和对国家机关的监督,也有利于我国基层民主的完善和发展。

9、权威主义:又称集权主义,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

这种策略以增强政府维持秩序能力和推动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在政治上,排除民主参与,实行较封闭的政治过程。权威主义在经济、社会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回到民主化道路上来。

10、国际关系格局:指世界各主要政治行为主体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由于在力量对比关系上的差异而在一定的结构中居于不同的地位,发挥不同的作用。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国际政治的变化,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1.契约论:是西方学者关于国家起源的一种理论。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12.总统制行政机关:指国家的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

13.民族政策: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14.政治领导: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活动,即隶属于一定阶级的领导者通过政治统治体系的影响力、强制力,引导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达成政治和社会目标的活动。

15.领主占有制:是西方封建制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16.政治总格局:指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三、问答题

1.政党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政党的特点:鲜明的阶级性;一整套的政治纲领;有纪律的组织;全力争取民众。

政党的作用:阶级斗争的工具;干预和领导国家政权;制定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培养、挑选、配备各级领导人;宣传作用。

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特征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特征:实行代议制;实行分权制;实行政党制;实行法治。

意义:对于反对封建等级特权,防止专制独裁,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面临哪些困境?

发展中国家面临时间和问题的巨大压力,在“示范效应”压力下,各种社会、政治、经济问题都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处理;面临被动型政治发展,受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压力;面临本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的阻力,存在制度短缺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欠发展“表现在:政局不稳;行政不力;政治独裁;两极分化;政治腐败。

4.政治决策在政治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是什么?

政治决策是政党和国家机关的一种政治活动,是现代政府管理国家的最主要方式,是政治过程的关键和核心。政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对公民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4分)政治决策规定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指导国家机关的活动,制约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决策可以把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并运用国家力量加以推行。

6.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因素:时代性质;国家利益;综合实力;文化意识。

7.简述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答:第一,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不同。西方是分封割据制,中国是中央集权制。

第二,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不同。西方是等级制,中国是官僚制。

第三,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不同。西方宗教直接干预政权,中国是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8.总统制和内阁制的基本区别有哪些?

答:第一,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第二,组织行政机关的程序不同;第三,国家元首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9.简述美国两党制的特点。

答:第一,两党制与总统制政体相联系;第二,执政党是指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第三,两党的组织体制松散。

10.《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

是政权问题;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要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实现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12.西方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西方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织,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提名的政府高级官员必须经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在议会制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首脑,再由政府首脑组织政府;二是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即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政府集体辞职;三是行使弹劾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四是行使质询权,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13.简述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首先从国体的角度出发把政权的组织形式分为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具体标准:

⑴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⑵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⑶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14.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基本组织原则。它的具体体现是: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2)国家机关之间合理分工,协调运转,依法进行权力制约。

(3)立法和决策民主化及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负责制。

(4)合理划分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5.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中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是:(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2)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进行抵制和斗争。

四、论述题

1.试结合我国实际状况,论述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

⑴政治参与是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活动的行为。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心理因素

⑵我国现实状况: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但政治参与的强度不够(1分);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不够高;消极参与的传统政治文化;政治体制需要完善;公民教育程度不高。

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措施:完善、健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法制,

实行宪政;培育市民社会;健全和发展基层民主;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开展民主教育等等。

2.论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的整体功能。国家职能一般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律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都具有阶级性。

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从发展趋势来看,政治统治职能逐步缩小,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深化。3.试论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

(1)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其先锋队共产党来实现的。所以,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第二,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全体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必然需要一个集中、统一、团结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进行领导。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在阶级性质、组织纪律、指导思想和优良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决定了它有能力承担领导国家和社会的责任。(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目的在于确保党的领导的有效性、正确性和长久性。党的领导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行的,政治领导是核心,思想领导是前提,组织领导是保证。

(3)长期以来,党在领导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弊端就是党政不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是党政分开,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得到实施必须经过国家政权机关将它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实现党政职能分开。

江苏开放大学政治学基础第一次

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68 姓名婷婷 课程代码 110059 课程名称政治学基础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开放大学

平时作业一( 第一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每 小题2分,共20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 A 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4、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 西塞罗 C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我国政治学分为( ABCD )等。 A 政治学理论 B 中外政治制度 C 行政管理 D 国际政治 6、中国古代的法家强调( ABCC )为核心的政治观,主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 来驾驭人民。 A 法 B 势 C术 D 变 7、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B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 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的自上而下的 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9、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 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 10、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开篇语: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 ?广义政治: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人生观)?狭义政治: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概念(politics /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术语意义上的政治:很重要(官话) ?) 5、利益政治观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但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而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三、?°非阶级关系?± ?1、阶层 ?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分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两个阶层)。 ?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是也要依据其它社会因素,比如劳动方式、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等。 ?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未成熟起来之前,也称为阶层,比如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过渡群体也可以成为阶层,比如军人、大学生。 ?2、等级 ?等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一个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的人也可以包括来自不同阶层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三等级?±。 第二节西方国家阶级构成的新变化 ?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

《现代政治学原理》复习要点要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学者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的完成者:英国学者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评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但有根本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上的其他学说。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为始点范畴,以剩余价值为基本范畴,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从理论上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物关系,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人人关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过程分析的同时也研究和揭示了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未来公有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提出了原则性的构想。 列宁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和调节经济的方式,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不是发挥一般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应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D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E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在分配政策上,提出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F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G经济体制改革及转型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2.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主要由利益关系的状态和政治权力关系的状态、性质双方力量强弱等因素决定的) 1.指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江苏开放大学政治学基础第一次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7020400168 姓名张婷婷 课程代码110059 课程名称政治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平时作业一( 第一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每 小题2分,共20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 A 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4、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 活。 A柏拉图 B 西塞罗C苏哥拉底D亚里士多德 5、我国政治学分为(ABCD )等。 A 政治学理论 B 中外政治制度 C 行政管理 D 国际政治 6、中国古代的法家强调(ABCC )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 治术来驾驭人民。 A 法 B 势C术 D 变 7、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B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 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的自上而下的 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9、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 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

北京大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复习题库!!!

北京大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复习题库 1.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 2.政治的社会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有哪些? 6.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是怎样的?7.研究现代政治学应掌握运用哪些方法?8.什么是政治关系?它包含哪些内容? 9.如何把握利益的内在矛盾? 10.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什么是政治权力?它有哪些特性? 12.政治权力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3.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6.什么是政治统治?其本质是什么? 17.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18.什么是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19.现代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20.西方学者关于政治参与的观点有哪些?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21.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2.什么是政治体系?其构成有哪些组成部分?2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揭示国家本质的? 24.国家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内容?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5.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26.现代政党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27.什么是政党制度?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28.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29.政治社团的功能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30.什么是政治文化?其构成有哪些方面?31.什么是政治心理?其构成要素有哪些?32.什么是政治思想?它有何特点? 33.政治思想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4.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它有何作用? 35.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动力是什么?36.何谓政治革命?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7.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8.如何选择、运用政治改革的方式? 39.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有哪些?40.为什么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学的历史任务? 一. 名词 1. 行为主义政治学 2. 后行为主义 3. 政治哲学复兴 二. 回答 1. 什么是政治学 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3. 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4.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5. 简述行为主义政治学 6. 学习研究政治学的目的,意义方法 7. 现代研究政治学的技术手段有那些 8. 21世纪我国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三. 课堂思考题 1. 怎样理解政治的含义 2. 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4. 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哪几种政治学说以及如何评价 5.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政治学的区分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国家的阶级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只有当阶级矛盾在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才会产生国家,而国家的存在又是为了缓和阶级冲突,把这种冲突控制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主要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三是国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机构,它虽然是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但首先必须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本质:就在于他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表明一个国家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 国家的职能:是指国家在社会中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是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二者是怎么样的关系: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统治密切联系在一起。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的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合一模式:社会包融国家,国家吞并社会。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模式:社会先于和优于国家的模式,国家高于社会的模式。国家与社会的交融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经济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领导政治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思想特征。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政治权力的问题涉及: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的起源和基础,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 权力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主体促使客体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能力。具有以下特征: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主客体关系;权力具有强制性;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在公共事务领域为实现一定的利益和达成特定的目标而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主体特殊性,政治权力的公共性,特殊强制性。 政治权力的实现是指在权力关系中权力主体促使权力客体按照主体的意志行事以实现特定利益。主要有以下实现方式:1、直接使用暴力;2,压迫和威胁;3、命令和规范;4、说服和激励;5、训诫和处罚。 政治权力的基础和本质:政治权力的基础是经济权力,本质上是阶级统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政治科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政治权力、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威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治权利: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以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赖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政治权力是主体对客体的影响力,反映二者的制约、服从关系。 政治权威:是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即对政治权力正当性的认同。它通常以政治权力为后盾,依据正义或人格的感召力,产生具有高度稳定性、可靠性的政治影响力和支配与服从的权力关系。它是政治权力最有效能的表现方式。 1、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A、政治权利决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来源于政治权利的属性,决定了政治权力的从属性。政治权利对公共事务有决定权。政治权利选择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参与共同体内的利益分配、决定资源增益。政治权利监督与制约国家权力。 B、政治权利体现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规定政治权力和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的范围、内容和方式,对政治权力具有价值的导向性、目标性。 C、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保障政治权利形成。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使得政治权利更好的完善。健全的、理性的政治权力能够保证政治权利的有序、健康实现。 D、政治权力的目的在利益,政治权力内在地具有扩张延展性。基于利益的冲动,政治权力一经形成,即会最大限度地扩展其作用范围,在权力各层级上扩展且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这种自发的趋向,使权力的滥用不可避免;权力无限扩展其边界会导致权力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E、“必要的恶”是现代政治权力理论的主要结论。人性是有缺陷的,会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政治权力是有缺陷的,亦会追求利益集团及个人私利的最大化,破坏、损害一般民众的正当利益;因民众人性的不可靠,所以需要让渡部分权利组织公共权力;又由于政府不可靠,因此,必须对政府实行监督和制约,公民通过政治参与等方式实现政治权利,对政府运用政治权力进行监督。这样有利于实现政治正义,促进政治体系的完善。 F、政治权利是一种法定资格,是政治权力的法律转化,总之,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主要表现为两者在权限划分与配置上的反比例关系和两者在政治运行中的双向互控;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2、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关系 A、宽泛的说,权威就是一种权力,是披上了被承认、认可的外衣; B、对某种行为如此行动的规范性承认,无疑可以加强和扩大政治权力; C、具有一种结构性的内在关系,政治权力是彰显政治权威力量的重要来源; D、政治权威的强弱本身是衡量政治权力高低、强弱、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政治改革:指政治革命的调整和完善,换言之,也就是通知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政治革命: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生活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政治革命的斗争锋芒“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3、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现有的政党制度包括有: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 5、政治秩序: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6、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7、治理: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8、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包括1:政治投票、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政治冷漠。 9、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10、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11、政治文化: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2、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3、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过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4、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15、政治社会化: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笔记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是指导并服务于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其核心是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它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 我们认为,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方面 (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2、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所使用的制度研究方法和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究政治现象的表面,而无法研究实际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心里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他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人类政治学说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科学地揭示了人类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律和最终命运,从而奠定了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 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 论体系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的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 第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 产物,国家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 永远存在的。 第二,提出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 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 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的观点。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问题和最 终结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和全 人类实现彻底解放的第一步,是人类从 有政治社会到无政治社会的过渡,其目 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第四,强调指出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 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 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 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 观点。 第五,系统的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 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 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无产阶级 政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领导工人阶级 夺取和掌握国家政权。 上述论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 基本原则,真正地实现了政治学的科学 性与阶级性的统一,革命性与实践性的 统一。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1、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 个基本论断: 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 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 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它是生产的发 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 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 生的原因问题。 2、国家产生形式(欧洲)早期国家产 生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恩格斯分析了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 三种主要形式:第一种是雅典国家的产 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 型的形式”。第二种是罗马国家产生的 形式。外来居民平民斗争,加速了氏族 制度的崩溃和国家的形成。第三种是德 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这是德意志的日 尔曼部落征服罗马帝国的直接结果。尽 管国家产生途径有所不同,但国家产生 的根源都是一致的,都是由于社会内部 经济发展。 3、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 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 家产生的时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私有制和阶 级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有阶 级社会的社会组织。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 物,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因此国家绝非公正地代表社会的每 一个阶级,而是特定阶级的统治。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 保持在统治阶级允许的“秩序”的范 围之内。这种秩序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经 济关系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4、契约论:资产阶级的契约论包括两 种含义:一种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 另一种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的关系。契约论都主张不能长久地停留 在国家以前的那张票买个自然状态下, 为脱离这种自然状态,人们就互相订立 一种契约,成立国家,来保证财产和安 全。契约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非科学的 理论。契约论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在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却起 过积极的进步作用。 5、暴力论: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 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 果。暴力论观点的非科学性主要在于, 抹煞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暴力 在一定条件下对国家的形成起过促进 作用,但它不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如果 没有内部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单纯的暴 力是不会产生国家的。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1:国家的定义 列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断,对国 家的涵义作了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 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 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 阶级的机器。” 列宁的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其次, 国家是阶级统治。再次,国家是个机器。 2: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 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 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如下特 性: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力具有 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 的暴力”。第二,普遍的约束力。国家 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 都具有约束力,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 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 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第三,主 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属性,也 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 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 力的独立性。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 义?概括为3层含义1、国家是有阶级 社会的组织,当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 可调和就产生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 灭,国家就消亡了;2、国家本知识阶 级统治、阶级专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通过社 会变革,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随之改 变;3、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 是机器、工具。它是实现统治权力的机 器,这个“统治权力”具有强制性、普 遍性和主权性。 4、国家的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 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 命、基本目的,是指全国家机器的基本 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 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 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 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 保卫国家安全。 5、根据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 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分为“政治职 能”和“社会职能”。在具体的国家 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 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 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 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 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 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 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 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 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 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 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 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 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1、如何理解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 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间相互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制度的变革,包括国家历史类型的 变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 质的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国家历史类 型更替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具体更替 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爱不同的社会背 景下,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 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国 家历史类型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 2、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是政治革命。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才能 完成一种国家类型转向另一种国家类 型的社会政治发展的质变。政治改良是 社会政治发展的另一种方式,但不是国 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 一般地说,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 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 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以新的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代替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而改良是统治阶级在不改变现行 的根本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 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 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 其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则是在 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 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第三,革命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 家机器,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 良是渐进的、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政治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获得 的,在某种程度上对被统治阶级是有利 的;同时,改良也有利于被统治阶级积 蓄革命力量,从而为社会和政治的彻底 变革创造条件。 知识点3:国家退出历史舞台的方式 代替最后一种剥削者国家——资产阶 级国家而出现的新的国家类型,是无产 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所建立的社会 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 最高类型的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国家存在的阶级 基础和社会基础逐渐消失,社会主义国 家就逐步自行消亡。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 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维护资本私有制和 资产阶级利益、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 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1)资本主义 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 政治上层建筑。(2)资本主义国家以 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 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 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 治。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所谓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 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 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 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 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方 式。 2、认识福利国家?为何没有从根本上 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这些经济政策的采取和 实施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资本 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而对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