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摘要:艺术教育有很多社会功效,本文从艺术教育对德育、审美、智育、身心健康及改变人的形象和气质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进行论述,以提高认识,重视并加强艺术教育。

关键词:艺术教育功效

来吧,我们一同走进气象万千,群芳争艳,令人目不睱接的艺术殿堂。这里有粗朴的崖画和精美的壁画,有原始的陶罐和精致玲珑的雕花,有“杭育”的劳动号子和令人迷醉的乐声,有简朴的手舞足蹈和优美典雅的舞姿……这里有美丽动人的传说,妙趣横生的故事,欢快流畅的小调,高亢粗犷的山歌……浓厚的生活气息,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凝集了人类的昨天和今天,昭示着美好的明天。

艺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始终。劳动创造了艺术,艺术为劳作服务;劳动创造了美的生活,艺术使生活更和乐更和美。

人文文化的基础离不开人的思想与感情,离不开人的身心内外作用。宗教可以安顿人的思想与感情,使它寄托在遥远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中去,得到一个自我安心的功效,但那种拘束也令人不好受。要安排人的思想和情绪,必须要有一种超越现实且界乎感情之间的艺术意境,才能使人的思想与感情有好的寄托,得到升华,达到乐观自在,独立不倚,精进向上的境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始终强调建立诗教价值,有“诗礼传家”与“诗书世泽”的传训,的确也腾古耀今。艺术在整个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

置。笔者仅就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来分析研究其境界的功能与价值,以引起人们关注艺术教育,爱护艺术教育,使艺术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一、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强调美育帮助政教的作用。荀子认为艺术有“美政”、“美人”、“美俗”的社会功能,是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手段。梁启超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艺术教育能使青少年精神振奋、感情丰富,心地纯洁,信念坚定,斗志焕发,更重要的是她能通过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载体,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循循善诱,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命运交响曲》激励人们百折不挠同命运抗争;《二泉映月》让人们为善良的人掬一把同情泪。徐悲鸿的奔马,成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象征;张善子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设的宴会上,一口气画了49只神态各异的虎,并在画下题言:“怒吼吧,中华。”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屈性格。我国的革命歌曲,根植于我们民族丰腴广博的土壤中,是中华民族大进军的号角。她曾在巍巍井冈山上悠扬,在革命圣地延安唱响,在青沙帐里沉吟,在黄河之滨回荡,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咏唱,在抗灾一线交响……她动人心,鼓壮志,激励中华儿女战斗、奋进,从胜利走

向胜利。

二、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

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结构和审美结构三个方面。审美结构建立在智力结构和伦理道德结构之上,智力结构和伦理道德结构的水平决定审美结构的价值取向,作为最高层次精神现象的审美结构,又反作用于智力结构和伦理道德结构。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审美功效。艺术作品追求着“象外之象”、“弦外之音”、“景外之情”、“言外之意”的最高艺术境界,使人神思流连、余味萦回,在艺术形象中寻求精神的自我醒悟和亢奋。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和高尚的东西无动于衷。”只有人有了会听音乐的耳朵和会欣赏画的眼睛,才能感受美的客体,进而去发现美、创造美。因此我们必须抓好艺术教育。

松树被列为百树之长。当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时候,万木都脱掉了盛装,只剩下光祼的枝干。而松树却独立在寒风和冰雪中,披着苍翠的绿衣,坚韧而挺拔。孔子感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陶铸说它生长在贪瘠的土地上,索取极少给予却多。陈毅抒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郭沬若把牛称为中国国兽,说它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坚毅、无私、和蔼、无视辛劳。这些文人下笔下讴歌的事物和画家纸上描绘的形象,她们的某种内在的本性与人们追求的某些品质和精神相似,成了审美对象,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舞蹈《黄河魂》让你好像亲临黄河之境,进入

“情”的深层,走向“意”的远处。声乐是由呻吟而悲鸣而怒吼至咆哮;舞姿是爬起来又跌下去,此起彼伏,前仆后继;充满深情的躯体律动,组成了一组组雄伟的雕像……在此,人们似乎重蹈了苦难的深渊,背负着旧时代的重荷,在历史的长河中抗争、搏击、成长……舞蹈再现了灾难深重的中华儿女饱受煎熬的历程,讴歌着东方巨人的崇高、伟大和坚强。她强烈的撞着人们的心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纪伯伦说:“当你达到生命的中心的时候,你将在万物中甚至于在看不见美的人的眼睛里,也会找到美。”抓好艺术教育吧,把学生引领到“生命的中心”去,因为艺术有柳岸花明的境界,冷暖相宜的风格,绿肥红瘦的色彩,抑扬顿挫的韵律。她歌颂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她能激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

三、艺术教育的智育功能

我国古代音乐的十二律吕和编钟都具有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可以说是古人对音乐的爱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创作需要想象,欣赏艺术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中国文化中有视万物有生命和情感的特征。因此有很丰富很神奇的想象:小孩眼中小溪会唱歌,树林会招手,花儿会微笑;成人有“鱼乐”的哲学思辩,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和引领人类实现飞天梦想的“嫦娥奔月”等想象。这充分说明了艺术为想象插上了翅膀,想象为创造打开了厂门、开动了机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和目的

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和目的 【摘要】: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不可忽略的作用已经渐渐被人们所重视。 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更是有责任将艺术的魅力带给学生。本文在重点详 尽介绍艺术的功能价值基础上又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的目,以供纵览。【关键词】:艺术教育功能价值目的全面发展 【前言】: 在“以人为本”观念逐步进入人们生活的今天。基础教育也进行着一场观念的改革,教育的模式倾向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如何做人。更广泛的说,是要教人尽人性,启发人性中所拥有的求知、乐善、好动、爱美的本能,使它所具的潜能尽情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就是应该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中,往往偏重知育,德育,体育,相对来说只有美育只有很少人顾及,这实在是教育上的一种缺憾。 终于,在艺术列入教育方针以后,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艺术的教育才真正的迎接了改革。 1、艺术教育的价值 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全面型人才才是人才发展的方向。人若没有艺术的修养,实为人的一种残缺。爱美也是人性的迫切的要求,一般人认为美是无助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实际则不然人性之要求美的满足,正犹如人性之要求饮食的满足一样,饮食的不满足,会立见其

形骸的枯萎;美的不满足,也会发生精神的病态。 1.1以美辅智,提高能力 智育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多上了一节课,多看了一本书,多做了一道题,多考了一点分。它的主要方面还是在于心智的提高,能力的提高。相反倘若这些都提高了那么至少相当于多上了很多节课,多看了很多本书,多做了很多道题,多考了很多点分,甚至更多。 1.1.1开启人的心智 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在塑造人的鉴赏方面有作用,而且具有扩大人的心智,在创造更多价值上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而不是书呆子,就必须使学生知道怎样思考、怎样发现、怎样探索等方面进有所发展。这样的人才才是新时代的人才。而艺术教育正是通过它特有的手法和方式,通过视听,想象来解放学生的深层天然的素质能力,尤其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力,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初始条件。著名的科学家及小提琴爱好者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随着科学的发展,艺术可以开启人的心智也逐渐被科学家认识到,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基础上,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进步,艺术教育更显示出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1.1.2辅助人的心智 艺术的作用并不仅仅在开启心智上,而且其在辅助心智的发展上也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艺术的是人类的瑰宝,人类在发展的同时,

重视艺术教育 提升核心素养

重视艺术教育提升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18-07-23T16:40:11.93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吴海涛[导读] 艺术教育作为当前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分支,对于当代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针对重视艺术教育提升核心素养展开介绍,文章中首先介绍了艺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然后介绍了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其中包括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三个方面。 (重庆市华蓥中学校,重庆渝北 401132)本文是重庆市华蓥中学校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艺术教育实践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6cqjwgz3020)的研究成果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当前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分支,对于当代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针对重视艺术教育提升核心素养展开介绍,文章中首先介绍了艺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然后介绍了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其中包括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三个方面。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关键词:艺术教育;核心素养;提升 一、艺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经过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对学生未来综发展都产生着影响。通过将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结合发现,艺术教育对如下几个方面都产生着影响。 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发现,艺术教育对学生德育培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如果通过宏观角度去来对素质教育进行审查的话就会发现,艺术教育的作用就会显得更加明显。我国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就针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艺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有着辅助的功能。这与艺术教育的本质有着密度可分的关系,因为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追求美的。并且,艺术教育本身蕴含这非常丰富的思想,具有非常大的感染力,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是,艺术教育是通过学生不断学习艺术进而积累丰富的感情经验,艺术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提高所发挥出来的重要远远要于传统过程中说教方式起到的作用。比如我国著名的艺术家黄泽金的著名作品《和谐中国》就是一个奠定的例子。每一种艺术都包含者浓重的思想特征,学生在体会这些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时,往往能够被其中的艺术思想所熏陶,进而慢慢就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 2.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素质 艺术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基本的技能,而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叙述的专业素养。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专业素养极强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就从这一层面上来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某一专业课程的悟性以及灵敏度。而专业度的提升往往是伴随着艺术教育的进行而实现,通过对学生展开艺术教育,让学生发生生活中蕴含着的美,进而使得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艺术的灵感,提升学生们的艺术素养。 3.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造往往脱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创造力的的培养往往需要基于想象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艺术教育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美学教育,因为艺术就是一个对美追求的过程,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发现,学生在欣赏艺术过程中,大脑会处在非常活跃的状态下,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也是学生不断获取艺术思维的过程。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艺术发现其中讯在的特点以及规律等,进而使得学生在展开对艺术想象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发现出艺术中存在的美学,而且也能够使得自身的智慧得到启迪。因此,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对于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很多学校关注重点。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学生中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的比例一直在逐年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学生的人际关系还是学习压力等带来的心理问题都对学生健康发展起到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艺术教育的作用便凸显出来。艺术相当于学生的心灵体操,能够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过程中慢慢领会到艺术中包含的美好。很多心理比较消极、低落的学生,经过艺术的熏陶之后,消极的情绪便会得到改善,从而使得学生的内心变得阳光起来,这说明艺术在对学生心理治疗方面发挥着非常好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随着很多学校对于艺术方面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型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得到了极高的重视。艺术教育的目标除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之外,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显然,这一教育理念刚好符合我国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理念。艺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能够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性作用,因此,作为艺术教育应该对艺术培养在素质教育提升方面起到的作用给予足够尊重,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出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模式,进而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特点,针对学生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案,进而实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艺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特点。 2.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 要想提高学生艺术核心素养,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园艺术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因此,学校在加强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对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建设提高重视力度。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专门建立一个艺术长廊,将优秀的作品放在上面进行展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够感知到艺术中的美,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艺术情操。 3.情景教学渗透到艺术教学中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一)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一) 摘要:艺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学科专业特点,但和社会科学其他专业一样,艺术教学、艺术教育实践中总涉及某些文化价值观念的传达。为达到真正能够接受文化精华,对糟粕、消极因素采取批判态度,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重要的。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自己的学生拥有相应的文化批判意识,但这种理性批判意识的养成,必须依赖学校教育各个环节重视文化价值观选择的教育。 关键词:艺术;艺术教育;文化价值观 Abstract:Thearteducationcontainsimilarto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ofcourse,butandsocialscienceotherlyp rofessionownspecial,theartteaching,thearteducationpracticemediumtotalinvolvesomeculturalcon ceptofvaluestoinform.Forattainrealcanaccepttheculturalessence,adopttocriticizetheattitudetothe draff,negativefactor,theculturalvaluethechoiceeducationwithinthearteducationisimportant.Thesch ooleducationcontainresponsibility,havethedutydevelopmentownstudenttoownthehomologouscul turaljudgmentconsciousness,butthiskindofreasonablenessjudgmentrealizeofdevelop,mustdepend ontheeducationoftheeducationeachlinkoftheschoolvalueculturalvaluechoice. Keywords:art;arteducation;cuturalvalueview 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一样,艺术教学实践中也包含着文化观念、价值观的教育与选择。也就是说,艺术专业课不仅仅是某种技能、技艺、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含着某些价值观、尤其上文化价值观的传达——属于人们热衷谈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关于艺术与文化、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已有人进行过比较充分的讨论,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根据艺术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专业课设置、教学的特点,还应注重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并通过综合性达到素质教育之目的,体现艺术学校教书育人的独特之处。艺术教育、艺术学校的专业教学活动与文化、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从内涵到实践,远比其他专业更加紧密。宏观上讲,艺术活动本身即具有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或文化属性。因此,研究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与文化、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艺术学校教学、育人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讨论文化、文化价值观与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进行学理剖析。结合艺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必须强调文化价值观对艺术教育、艺术教学的重要影响。人的价值观包括多重涵义,左右着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文化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关涉人的文化观念,以及对文化的认知和选择。这种选择既是对具体文化知识的选择,也是对文化观念的选择。“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1]据此可知,艺术的教学蕴涵着文化的教育,彰显著文化的价值意义。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接受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会产生多重效应,直接影响着艺术学校学生对艺术真谛、内涵的认知与把握。正确的文化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选择,不仅对于艺术学校的掌握艺术技艺、技能,领会艺术要领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高远目标的理想坐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传统的分工和划分方式,艺术面对的文化主要是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不论是“西洋艺术”,还是本土民族艺术,都应对背景文化有所认知,并认识这些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艺术本身一定蕴涵着人文精神,但人文精神并非是绝对的、超然的,必定体现着某些文化价值观念。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是,糟粕与精华同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共存。随之而来的、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如何教育、教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文化,如何通过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艺术水平的提升,拒斥文化糟粕,文化价值观及其选择能力、意识,绝非可有可无。因此,强调艺术教育、艺术教学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必要的,也可以认为,文化价值观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作业; 一、填空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__________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 ______________。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___________。 (二)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 2. 为什么所以说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4. 为什么说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5. 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6. 艺术教育在当代时候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2.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4. 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5.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

艺术教育的作用(共7篇)

艺术教育的作用(共7篇) 第一篇 一、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人的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从传统心理学研究个体消极心理变化到研究个体最积极、 乐观的心理品质,这不得不说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飞跃。它研究三个 主题:第二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指出任何人生活的质量首先 不在于对物质财富的占有量,而是在于积极的情绪体验量。个体具有 积极的情绪体验,将会更好地促动身心和谐发展,适合社会,健康生活。其次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赛里格曼用“解释风格”来对人格 实行描述,他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包括好奇、乐观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 认为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 极情绪体验。再次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怎 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 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这种研究取向有效克服了当前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积极心理学把注重的焦点放在个体积极的 心理品质上,主张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能,促动个人心理特质的发展,从而拥有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是以积极乐观为主基调的持久的、积 极的情绪体验,包括智慧、幸福、坚持、仁慈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创造力、领导水平、洞察力和思维力等积极心理特质,以及包括 慷慨、正直、谦虚、自律、幸福感、快乐感的积极态度。对个体来说,积极的心理品质主要是指爱的水平、工作学习的水平、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性等等。只有具备了积极的心理品质,才 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使个体健康幸福地成长,积极心理品质 能让正常人更强壮更具有活力,让人的智慧、勇气、洞察力、交际水平、乐观、真诚、勤奋、现实、慷慨、责任感等水平和特质得到充分 的发展,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并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积极 的心理品质必然为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浅谈拉斯金的艺术教育思想及影响

浅谈约翰·拉斯金的艺术教育思想及影响 【摘要】: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是现当代素质教育中普遍关注的问题,艺术家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成就就是艺术教育的基石。19世纪英国艺术批评家美学家约翰·拉斯金的艺术教育思想影响了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乃至世界,他的艺术教育理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在强调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我们更好地完善和普及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约翰·拉斯金艺术教育思想对现当代我国艺术教育的影响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年2月8日—1900年1月20日)是19世纪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在艺术教育思想方面拥有建树的艺术教育家、美学家。拉斯金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艺术爱好者,在家庭的影响下,童年的拉斯金对艺术就有浓厚的兴趣,以后拉斯金称他这是所受的教育是他一生中教育的“本质部分”。①青年时代的拉斯金曾经就读牛津大学,这时的他就发表了很多有关建筑和绘画的论文。19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矛盾重重,殖民主义、贫富对立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得关注现实的拉斯金倍感焦虑,这时的拉斯金已经是有名的艺术批评家。 针对当时英国的现实问题,拉斯金认为:“伟大的艺术必须具有一种道德意义。”②于是他提出艺术应该表现崇高的精神,应该表现“美”,而“美”和“善”是密不可分的,有次他极力推崇艺术应该反作用于社会,艺术应该以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为己任。因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拉斯金始终主张艺术应该面向大众,而要使艺术面向大众艺术教育的普及就成为核心,由此拉斯金的艺术教育思想、理论及实践不仅涉及专业艺术教育,而且还涉及包括儿童和成人在内的普通艺术教育,特别是他在牛津大学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为以后综合大学,尤其是为美国综合性大学中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照摹本。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代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拉斯金的艺术教育思想 1.关于“艺术社会主义”的思想 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面对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失衡,未来社会的进步,拉斯金指出拯救社会的最好手段:一是劳动;二是艺术。认为劳动能提高人的品位,是人心向上,而艺术是最美的劳动。他在《英国的艺术》一书中指出:“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一致的,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民族艺术的发展,也就是道德水平的反映。”正鉴于艺术对于社会进步的如此重大意义,拉斯金继而提出艺术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艺术面向社会大众,并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高岭 2009年7月6日—8月9日我在去年底《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①]一文中,首次对近一年来国内艺术界一些学者在访谈或着述中每每提及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价值观和内容上的特征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为此,我在该文中专门用一定的篇幅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名词概念和一种艺术实践,在中国最近二十年来生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境,指出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和内容特征,不能不首先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事实和语境,任何艺术批评不能脱离艺术实践的历史语境,任何价值观的梳理不能不面对既有的事实实践。在最近完成的为2009年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图录撰写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论文中[②],我又具体从话语叙事方式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和抽象观念风格的形式主义叙事手法,都是艺术家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上建构自己与现实生存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努力。我特别在论文的结尾部分强调:“对艺术叙事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与这种工作在中国具体社会背景下被理解和

被使用的方式是存在着重要区别的,因为一旦我们从包括艺术叙事在内的艺术象征形式进入到它的社会运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面临它在中国社会背景下被用于建立特定价值观和规范化的社会共识的复杂性。”[③] 现在,我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问题在进入社会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实和理论困惑与争议,做进一步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以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描述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的全貌,从而表明任何学术命题的提出决非主观愿望和情绪所能左右,必须首先明确该命题的逻辑自恰性。 价值观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正像上面提到的,价值观问题只有在艺术作为一种象征形式被带入到社会运用领域里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换句话说,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对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艺术象征形式之间或者不同社会的艺术象征形式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时候,才会突现出来。单一的艺术象征形式,即单一的艺术作品的视觉符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尚未上升到思想观念和原则规范的层面。因此,价值观总是在具体社会这样的背景和语境的运用中形成的。 那么,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问题是如何被带入到中国的社会背景中的呢? 一.现实背景分析 这首先与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经济体有关。最近据预测,中国的经济今年年底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1.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应当说,在艺术

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知识讲解

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 值

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一、美术课程的性质 我国中小学的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课程结构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偏重技能训练,课程目标定位不确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课程的性质认识不全面。因此,全面认识课程的性质是全面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 1.理解广义美术的涵义是全面认识美术课程性质的前提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一直被归入“技能”学科的范围,即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这样的认识显然不全面,它仅仅局限于专业美术的范围之内。实际上,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美术课程称谓的不同,就反映了对课程性质的不同理解:我国目前一律称作“美术”课,在中国近代曾用过“图画”、“图画手工”、“美劳”课。香港称之为“美劳”,台湾称之为“艺术与人文”,美国称之为“艺术课”或“视觉艺术课”,日本称之为“图画工作”,等等。纵观以上对课程的不同称谓不难看出,总的倾向是将“美术”理解为广义的美术,而不是局限在专业美术的范围之内。所谓“广义美术”,即凡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切具有创造性的产品或活动,都可列入美术的范围。简而言之,广义的美术即是美的物化。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全面认识美术课程的学科性质。 2.认识美术的社会功能是全面认识美术课程性质的关键 美术的社会功能大致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1)审美教育的功能;(2)

陶冶情操的功能;(3)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功能;(4)交流的功能;(5)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的功能;(6)提高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的功能。从上述社会功能来看,美术学科具有多种学科性质的特点。首先,它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其次,从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具有交流的功能,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提高特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审美价值的 功能来看,它又是重要的工具学科;第三,从美术创作和美术设计可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和理想的角度来看,它属于表现学科;第四,从美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来看,无疑它属于生活学科的范畴;第五,从美术创作和美术设计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来看,它属于技能学科的范围。 3.美术课程标准的学科性质定位 在以上多种学科性质中,从美术课程对于中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来讲,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学科性质,应当突出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1)人文性。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无论是三万年前的原始洞穴壁画,还是现代的绘画艺术,始终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不是单纯的谋生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像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以它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打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并以有

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核心价值及其意义

第一部分关于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领域核心价值是否突显 既然老师所组织的是某领域的教学活动,那么,该活动就应该将所属领域所承载的核心价值加以突显出来。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有的老师所组织是表明某领域的活动,但又没有将领域的核心价值突显出来,让听课者摸不着头脑,有的老师会辩解说是在领域活动中进行渗透式的综合活动,所以领域的边界比较模糊,确实很难明确给所组织的教学活动界定具体应属于哪个领域。如果确实基于这种考虑来组织这样的活动,那就不应该将这个活动标识为某领域活动,而应该命名为“整合活动”。老师所辩解的“在领域活动中进行渗透式的综合活动”,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前提是要分清主次关系,应先保证本领域核心目标的实现,再去考虑完成本领域活动所能完成的领域间的渗透整合任务。 领域核心价值突显的具体体现在:①活动目标的制订(不同领域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价值是不一样,体现在领域目标的表述上也不相同);②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内容与本领域的相关度,是一致的还是有偏差);③活动环节的设计(有无突显本领域学习的主要方法,比如科学活动的主动探究、语言活动的口语表达、数学活动的操作发现等,以及属于本领域活动学习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所占的比重)。那么,各领域活动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呢?讲到“核心”就应清楚“核心”一词应该是带有独特性与排他性,领域活动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指这个领域活动中独有的最为突显的重要的价值。 ●健康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增强体质,也就是说健康领域活动内容本身或许还包括其他的子领域活动内容,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但总的来说,“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不仅仅是健康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领域教育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而要达到增强幼儿体质,就要看教师所组织的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体育活动的生理负荷,指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所受到的)是否达到锻炼的效果。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有教育观察法、自我感觉法(幼儿自述自我主观感受,包括疲劳感、肌肉酸痛感、心悸、胸痛、恶心等感觉)和生理测定法(通过一次活动多次测定幼儿的心率。了解和掌握一次活动的心率变化情况,判断生理负荷安排是否恰当)。在平时主张采用比较实用的教育观察法,则教师

浅谈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伴随着大学的普及和扩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识,更应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加强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教授曾说过,“我无法想象,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却依然缺乏艺术气质和人文修养。”由此可见,加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一些工科高等院校的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应当引起重视和加强。 首先,高等院校理工科类学生,因其专业特点,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论与实验中,致使他们很难有机会和时间去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与艺术活动。其次,许多高校为扩大学校知名度、加强竞争力、在扩招、扩建、设施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而对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外的培养尤其是艺术素质的教育不够重视。再次,艺术选修课的开设,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工类大学生文艺素养的不足,但在学时、课程的安排上却难以使理工类大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得到文艺素养的普遍提高。然后,一些理工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而勉强选修艺术类课程,未能认识到艺术素养对自身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最后,不少院校将专业过度细化,过分强调“单科性学习”,致使理工科学生无法很好地得到文艺的熏陶,学习层次没有得到应有的拓展。因此,从人才培养的高素质规格及其后续发展空间来看,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已势在必行。 加强工科类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一,艺术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完整性与连续性的需要。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个性的塑造,尤其是艺术,被看成是青年人接受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艺术素养是拓宽理工学生学习面与深层次发展的需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际交往的高品位与高质量,要求我们的理工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理工学生的艺术素质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 第三,艺术素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与品位,不只来源于某座标志性的实验楼与教学楼,也不仅仅来源于几个教授或博士,更多的是来源于这座校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底蕴。 加强工科类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决定的意义。思想性是进行艺术教育的灵魂。但思想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说教,必须像春风那样“随风潜入夜”,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使人愉快地受到教育。目前各高校以各种文艺活动,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宣传党的政策、树立英雄榜样,极大地教育了广大学生。各种生动形象的文艺活动,给学生以鲜

艺术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理念 一、艺术教育理念的依据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并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等重要的教育理念,这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党教育方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艺术教育理念的内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所以榆林市第三中学艺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艺术天赋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以谋职为目的的职业技能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它具有规定性、普及性和奠基性的特征,符合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这种教育理念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公平的接受优质艺术教育的机会,学校的艺术活动和演出不仅仅是展示的舞台,更是教育的平台,榆林市第三中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和修养,体现教育公平。 (二)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榆林市第三中学艺术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学校艺术教育不同于社会大众艺术、流行娱乐艺术,应该凸显育人特质,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来引领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少年的朝气蓬勃、青年的意气风发,这些美好的精神气质正是我校学生的审美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哺乳,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所以榆林市第三中学艺术教育是要让青少年从内心得到高尚健康的文化艺术的营养滋润,在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我们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培养对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而且更注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品位、构建精神家园。我校艺术教育力求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由崇高的精神状态,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快感。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在培养直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也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e15803522.html,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 作者:王昊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8期 摘要:艺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学科专业特点,但和社会科学其他专业一样,艺术教学、艺术教育实践中总涉及某些文化价值观念的传达。为达到真正能够接受文化精华,对糟粕、消极因素采取批判态度,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重要的。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自己的学生拥有相应的文化批判意识,但这种理性批判意识的养成,必须依赖学校教育各个环节重视文化价值观选择的教育。 关键词:艺术;艺术教育;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199-03 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一样,艺术教学实践中也包含着文化观念、价值观的教育与选择。也就是说,艺术专业课不仅仅是某种技能、技艺、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含着某些价值观、尤其上文化价值观的传达——属于人们热衷谈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关于艺术与文化、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已有人进行过比较充分的讨论,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根据艺术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专业课设置、教学的特点,还应注重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并通过综合性达到素质教育之目的,体现艺术学校教书育人的独特之处。艺术教育、艺术学校的专业教学活动与文化、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从内涵到实践,远比其他专业更加紧密。宏观上讲,艺术活动本身即具有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或文化属性。因此,研究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与文化、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艺术学校教学、育人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讨论文化、文化价值观与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进行学理剖析。结合艺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必须强调文化价值观对艺术教育、艺术教学的重要影响。人的价值观包括多重涵义,左右着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文化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关涉人的文化观念,以及对文化的认知和选择。这种选择既是对具体文化知识的选择,也是对文化观念的选择。“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1]据此可知,艺术的教学蕴涵着文化的教育,彰显着文化的价值意义。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接受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会产生多重效应,直接影响着艺术学校学生对艺术真谛、内涵的认知与把握。正确的文化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选择,不仅对于艺术学校的掌握艺术技艺、技能,领会艺术要领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高远目标的理想坐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摘要:人文精神就是对人存在价值的肯定,也就是让人成其为人。艺术能表明或揭示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意义,教育更是承担了很重要的责任。所以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传达给学生的重要思想。一句话艺术能丰盈人的心灵世界,让人更好地战胜我们生活中的阴暗面,这就是艺术中的人文教育精神。 关键词:情感;幸福;自由;意义 艺术属于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的核心是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我们如何理解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象艺术等等范畴一样,也没有一个普世认可的定义,所以我们就依据比较经典理解来理解来和使用人文精神。法国1971年出版的百科全书《拉鲁斯辞典》对“人文主义”的广义的解释是:”“从黑格尔赋予这个词更为广泛的意义而言,人文主义被理解为人的精神上的努力,它肯定的是人对于人的崇高尊严、人的无可比拟的价值、人的广泛的能力的信仰,它力求保证人的个性的全面实现。”[1]这个广义的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文精神的一些基本特征。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写道:“文艺复兴于发现外部世界之外,由于它首先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而取得了一项尤为伟大的成就。”[2]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理解并置在一起,或许我们就比较能理解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对人存在价值的肯定,也就是让人成其为人。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就是要守护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意义等等。艺术教育恰恰完美的诠释了这一追求。那么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情感的守护 人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表达情感的各种符号,这是其它物种绝对没有的能力。人就活在人创造的情感符号的世界里,从遥远的史前洞穴符号到现代的影视符号,都与人类的情感需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这些形形色色不绝如缕的艺术符号就是对人情感的忠实守护。如果没有这些形形色色不绝如缕的守护情感的艺术符号,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例如,风靡全球的《指环王》是如何让今天的人如痴如醉的,就会明白人并不是单向度的理性动物。创造神话,活在神话中是人类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也是不死的梦想。那些否定神话的理性主义者就没有认识到神话的本质原来是情感。现代人复兴神话,也不是理性的需求,而是情感的需求。人在神话中获得的是情感的陶醉,而不是理性的知识。宗教学家斯特伦精辟地说:“神话是什么?为何它有如此强大的魅力?神话,是关于超自然存在的故事。它以象征的创造力把人的存在秩序化,并成为一个意义的世界。神话,还有一种观念,对于生活于其规范作用中的人们来说,它具有终极的价值。”[3] 所以艺术是对人情感的守护,人类就活在他创造的情感世界里。传达自己的情感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冲动。所以我们要积极开放我们的心态,欣赏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世界艺术,扩大我们的同情心,把我们培养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提高我们生活的境界,从而享受诗意的生活。艺术教育就是要启发人的这种内在需求。 二、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幸福的守护 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为迷人的探险之一,那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幸福观占据了人类文化史上最为核心的位置。艺术,人类艺术永恒的主体也是传达人类的幸与不幸。如果人遭遇的是一个积极的有作为的时代,这个时代艺术的主旋律自然是绽放人幸福的生活。例如拉斐尔圣母像展现的就是圣母的幸福感。他画笔下的圣母显得那么温情,那么和蔼,那么美丽,那么善良,我们看了也能刻骨铭心地体验到圣母的快乐和幸福。拉斐尔生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一个积极的有作为的时代,也是一个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幸福,肯定人的尊严的时代。人类最惊心动魄的艺术就是传神表现人获得幸福时刻

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

我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案例中教师所担忧的“挫败感”是幼儿自身的体验吗?在先画五官再画脸部轮廓从而画出教师满意的效果的过程中,幼儿有没有感受到愉悦和满足?幼儿的绘画技能不如成人,表现出一种稚拙感。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应关注他们的表现能力而非绘画技能。表现能力不等同于绘画技能。以画人物头像为例,如果幼儿没有经过细致、认真的观察和体会,即使通过临摹学会了画人物头像,也只是学会了技能,画得再“好看”也是没有表现力的,因为他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画的只是教师告诉他的人物,而不是自己感知的人物。幼儿自己的画尽管不一定好看,但满足了表达的愿望,而且,只要是基于亲身感受的,都可以说是具有表现力的。当然,培养表现能力并不排斥绘画技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看到,幼儿的绘画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体现在图像的结构、比例的处理及线条的运用等方面,但这种技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通过大量的实践自然而然提升的。如果为了画得好看而教幼儿技能,就会削弱幼儿的表现力,这样的画只是“徒有其形而无其神”,最终变得大家画得一个样。因此,绘画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追求幼儿绘画作品的完美,还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美的事物,追求幼儿情感、个性的表达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决定了绘画活动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更应关注幼儿感知、体验、想象、创造等本体艺术能力的培养,关注幼儿艺术素养、表现能力的提升,强调让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为此,教师宜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借助真实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以人物画像为例,可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最亲近的人,说说他们面部表情的各种特点,并用剪纸、泥塑等方式尝试表达自己对人物头像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绘画创作,这样幼儿可能就会主动去尝试把脸画大一些,以表现更多的面部表情细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内在体验,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在评价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创作过程去关注幼儿的作品,理解不同幼儿的表达方式,即不只是关注幼儿最终的作品,更要关注幼儿的思维过程,幼儿采用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对材料的探索等。(山东淄博李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