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作文五步教学法研究实验报告

小学作文五步教学法研究实验报告

小学作文五步教学法研究实验报告
小学作文五步教学法研究实验报告

小学作文五步教学法研究

结题报告

邯郸市馆陶县城关完小张连华

一、指导思想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没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教师怕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师生在作文教学中苦苦挣扎。如何尽快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效果,小学作文五步教学法有较大优势。它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自我表达,从说到写,变传统的“师授作文”为“自能作文”,把作文教学与语文阅读教学、课外读写、校园活动、社会生活相联系,实施趣味的、高效的作文教学。

2、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

二、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实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地选材、立意,构思成文,实现学生的自能作文。

2、愉悦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和学会作文。

3、整体性原则。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三、实验过程

实验周期:二年(2002年2月-2004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02年2月-3月)

1、理论学习。(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学习有关文献。

2、调查研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制定实验方案。

4、确定实验教师、学生。

(二)、初施阶段(2002年4月-2003年7月)

1、召开开题会。2002年4月我们邀请了县市小学作文界知名专家到校作报告,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念,完成课题研究的意义重大。

2、多次举办辅导讲座。由课题负责人张连华同志主讲,学习教科研理论与方法;熟悉研究的步骤,过程;如何搜集与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学习教育统计与分析等。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4、初步构建低、中、高各年级作文教学模式。

5、举办了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活动。

6、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和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7、写出了阶段性实验报告和期末工作总结。

(三)、完善总结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2月)

1、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研讨会,汇报交流研究工作,吸取经验教训,逐步完善“一个核心”、“四个阶段”的作文教学模式。

2、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范围的课题研讨会,实验教师现场作观摩课、宣读研究论文。

3、积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争取发表;筛选学生好的作文,

积极投稿。积极参加论文与作文评奖。

4、写出结题报告,总结实验成果。

四、研究重点

1、内容体系。小学作文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看—说—写—改—评”五步,包括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看”指看图、书、人、事、景、物等,从看中积累素材,摄取作文信息(解决写什么)。“说”指学生交流作文构思和口头作文(解决怎么写)。“写”是学生将自己摄取作文信息经过加工,书面表达出来。“改”是批改,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调控实现教和学的动态平衡。“评”是讲评,讲为导向,是评的事实、依据,是信息“量”的反馈,评为总结提高,是信息“质”的反馈。该内容可概括为“一个核心”、“四个阶段”。

“一个核心”: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提高作文水平。

“四个阶段”:

一年级:看图说话为主的说话训练,包括口语交际、说游戏、对话训练、画图说话等。

二年级:以看图写话为主的写话训练,包括口语交际、游戏、小实验、人物对话、一件事等。

中年级:以写观察作文训练为主。第一步,课内观察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二步,定向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某一景物。第三步,机遇观察,由学生自己随机捕捉对象。

高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具体目标。

(1)教学目标:构建“一个核心,四个阶段、五步走”的作文教学模式,

探索出一条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小学生水平的新途径。

(2)育人目标:①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③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操作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由封闭、单一的教学观转向开放的、多样化、趣味性的作文教学观;由师授作文转向自能作文,由重形式轻内容转向从构思内容入手,边指导,边实践。

(2)培养写作兴趣。坚持“鼓励”原则,培养学生的情感。a、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对作文具有需要感。b、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对习作具有兴奋感。c、作文指导耐心、热情,让学生对老师具有亲切感。d、作文批改多加肯定,使他们克服自卑感。e、作文讲评采取多种形式,使他们具有成功感。

(3)构建作文教学模式。

a、构建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课堂教学模式。看(先整体看,再部分看)—说(讨论交流)—写。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①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努力选择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己做过的事情为话题。这样,学生有体验、有感受、有兴趣,才有话说。②采用灵活多样的交际形式。如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与父母交流等,并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③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习的词语,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如看图说话:一、训练要求(出示四幅图)说说放学以后他们在干什么。

二、训练指导:1、说懂题目要求。这次看图说话要求我们看看这四幅图,说说四幅图画中四个小朋友放学以后在干什么(整体看)。说话时要把每幅图的意思说清楚,做到语句完整、通顺(部分看)。2、说话前要仔细看图。为了能把图看明白,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图时可以按照先整体、后部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近到远,从人到物,从中间到四周等顺序来看。这次说话训练,我们可以按照从人到物的顺序来观察每一幅图意。观察时要先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人?是大人还是小孩?是男的还是女的?接着再仔细看看每幅图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他们周围还有什么物品;最后把每一幅图中的物品和图上的人物联系起来想想,就能知道他们放学以后干什么了。3、用完整、通顺的话把图意表达清楚。在说话时,为了说得方便,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我们可以给图上的人物起个名字。比如:张凯同学在看清第一幅图后,是这样说的:“放学以后,小红在看书。”他就是先给图一上的小女孩起了个名字叫“小红”;接着又联系到小女孩的动作和她身边其它物品:如台灯、桌子上的书等等,想到了小红放学后正在看书;最后用完整、通顺的话把图一的意思说了出来。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把另外三幅图的意思说清楚了。

总之,同学们在这次看图说话中,学会了按顺序看清每一幅图,学会把自己在图画上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语句要完整、通顺,要准确地表达图意。另外,在练习说话时,还要学会认真听一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这样不光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还能学到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典型例话

例话一放学以后,小红在看书。

放学以后,小刚在听广播。

放学以后,小明在扫地。

放学以后,小兰在拍皮球。(一年级李乐)例话二放学以后,小红坐在家里看故事书。

放学以后,小明扒在桌子上听广播。

放学以后,小刚在院子里扫地。

放学以后,王兰在草地上拍皮球。(一年级孙甜)例话三放学以后,李乐坐在写字台前,认真地看着课外书。

放学以后,小亮在家里,全神贯注地听广播。

放学以后。小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放学以后,兰兰写完作业,到草地上拍皮球。你看她拍得多开心呀!(一年级宋瑞雪)简评:这三组例话都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了图上的人物放学以后在干什么。三名小同学认真观察图画,抓住了图画上的主要内容。他们还能联系图上的事物,动脑筋思考,准确地表达图意。尤其是第三组例话,宋瑞雪同学不但准确地说清楚了图中人物放学以后干什么,而且还具体地说出了他们在哪儿,干得怎么样。这样,就更加具体地表达了图意。(指导教师牛存华)b、中年级观察作文教学模式。看(观察取材)—导(围绕习作训练引导构思)—说(讨论交流)—写(起草修改)。重点也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①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方法,积累素材。②导,围绕习作训练重点,引导构思。利用电教媒体(图析形象、声音形象、图象形象)再现生活或活动场景,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学会观察方法。根据训练重点的要求,选定要说的内容,想一想说什么,怎么说。要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印象最深的地方。③说,讨论

交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最深的说给大家听。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④写,起草修改。动笔成文,并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c、高年级自能作文教学模式。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论—修改。重点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记实或想象作文。

①审题:确定中心。

②构思:就是确定写作思路,列出提纲。一是确定“写什么”,也就是选定材料;二是决定“怎么写”,也就是理清文章的思路,考虑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有了提纲作向导,目标就明确了,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什么方法写,详略段用多少笔墨。这样,既避免提笔“没话说”,也能避免写时“走弯路”,还可以防止对某些内容感兴趣就任意发挥,信笔写去,收不住笔而“偏离主题”的现象发生。

如,题目:我的外公

中心:用三件事说明年近古稀的外公是个珍惜时间、酷爱学习的人。

层次:①开头:写暑假里我随妈妈去看望三年来未见面的外公。(略写)

②中心:a外公立体利用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了看书等四件事(以见到的动作、神态为主——详写)b外公把妈妈寄来买皮袄的钱买了书(以听到的语言为主——略写)c外公教育我从小认真读书(以语言、神态为主——略写)

③结尾:写外公与领导人的全影和他得到的奖状,进一步抒发我对他的热爱和尊敬。(采用侧面写)

简评:这个提纲重点突出、选材新颖、主次分明、有详有略、写法多样。(实验教师李玉娥)

③口述、起草:先把自己想好的中心和提纲说一说,然后听取大家的意见,再动笔具体写成文章。

④评论:把写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同学或老师来评一评,提出修改意见。

⑤修改、誊写:根据大家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修改,然后誊写。

如果是自由表达作文,可依据话题、依据感受、依据印象,不拘形式地先写出人、事、景、物,然后再根据内容和中心添加一个自己认为合适、新颖的题目就可以了。

(4)听、说、读、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这样,根据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特殊规律,坚持“从说到写,先说后写”的习作原则,即每次写作时,人人先练说(自由说——小组说——代表说——集体评)。既可以锻炼听、说能力,逐步做到出口成章,又可以使学生互相开启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学生在每一次的习作过程中,从说到听,从听到议,从议到写,将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用我手写我口,从而使习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大量读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措施。而读与写始终是伴随在一起进行的。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读一篇文章,就从中摘抄一些句段,并坚持每日写一句话;到了中高年级加入了随文练笔、读写笔记和单元习作。学生从读到写,读写结合,建起了一座读写迁移的桥梁。

大量阅读,使学生在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同时,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提升了鉴赏力。学生在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徜徉、畅游,用丰富的精神食粮滋润着心田,长大后语言绝不会贫乏和苍白,思想也绝不会贫血和缺钙。大量习作使学生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同时,提高

了观察力,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力,提高了创造力。学生在习作中童言无禁忌、思维无禁区,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常常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出创新的潜质。

(5)开展课外读写活动。我校学生订有一定数量的报刊,有自办校报,广泛开展课外读写活动。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我介绍、背诵名篇佳作、自办手抄报、新书推介、演讲赛、故事会、社会调查、少先队活动、新闻发布会、口头作文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训练、展示的机会,也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作文与其它学科相结合。音乐教学中,理解歌词;美术教学先画后说;自然教学中做完实验后口述实验的过程;常识科教学,可用讲故事、归纳总结、谈或写读后感等;活动类课程可写写经过。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

(7)指导作文与指导做人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把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起来。

五、主要研究成果

1、主要研究成果统计表

2、获得荣誉、奖项

我校2003年11月获第四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组织奖。

2003年12月获“雏凤杯”作文大赛组织奖。

张连华2003年9月被评为邯郸市优秀科研型校长。邯郸市教科研专家库成员。

孙金花2003年10月在河北省第十三届小学生“雏风杯”作文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李玉娥2003年10月在河北省第十三届小学生“雏风杯”作文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胡社玉2003年10月在河北省第十三届小学生“雏风杯”作文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牛存华2004年7月在邯郸市“小学生普通话拼读写能力大赛”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牛存华2004年6月第五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实验班学生作文在县市级以上报刊发表36篇,获市级以上奖23篇。

3、数据与分析

F=0.91>0且接近1,说明被试接受实验后,对作文很感兴趣,喜欢写作文。

表2:作文教学效果统计分析

从表2中分析,实验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且实验后的学生离散程度比

实验前的离散程度低,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表3:学生作文能力调查(样本40人)

从表3不难看出,学生的观察、理解、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明显优于实验前的表现。

下面是实验前后两班抽样对比情况:

表4:实验前作文成绩

表5:实验后作文成绩

从表5分析,实验前实验班作文成绩略低于对比班,且成绩较分散(S=13.67),通过Z检验说明两个班平均之间有差异但不明显,整体作文水平比较接近。

在进行了两年的实验后,通过Z检验,两个班出现明显差异,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且成绩相对集中(S=9.01)。五步教学法提高了作文教学水平。

六、结论与讨论

通过实验,初步结论是:小学作文五步教学法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它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自我表达,从说到写,构建了“看(听、读)—说-写—改—评”基本教学模式,变传统的“师授作文”为

“自能作文”,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均得到发展,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1、五步教学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内容入手,引发需要。所有的书面表达,都是处于某种需要;反之,就没有书面表达的需要,就不可能有书面表达。引发作文需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书面表达需要的情境,使学生明确书面表达的目的,特别是明确读者对象;二是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给学生布置和指导作文内容。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2)听、说、读、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这样,根据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特殊规律,坚持“从说到写,先说后写”的习作原则,即每次写作时,人人先练说(自由说——小组说——代表说——集体评)。既可以锻炼听、说能力,逐步做到出口成章,又可以使学生互相开启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学生在每一次的习作过程中,从说到听,从听到议,从议到写,将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用我手写我口,从而使习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3)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2、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理论水平大大提高,锻炼了教师队伍,浓厚了科研氛围。

3、构建了“一个核心,四个阶段,五步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证明五步教学法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本实验具有普遍意义,适于一般学校推广。

最新霍梅老师创新小学生作文批改“五步法”

霍梅老师创新小学生作文批改“五步法”【做法研讨】 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标志着作文教学思想的重要发展;让学生对别人的作文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更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以新课程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希望作文在小组合作中开“学生自改、小组互改互评作文”的先河。 一、建立小学生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学生按优良中差的搭配原则分成了12个小组,每组组长一名,全面负责本组的评改活动;记录员一名,记录下组员对评改的修改或建议;汇报员一名,对评改的结果进行全班汇报。合作小组活动时前后桌围成一圈,这样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也便于开展合作修改作文活动。 二、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自己的作文后,自己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 但是,学生个人修改,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且限于水平,文章中的毛病,作者常常自己看不出来。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复看审核,查找出标点、错别字以及不通顺的句子,并进行改正。接着从题意、中心、内容、感情、结构、语言等方面来一个“回头望”,多问几个“是什么”或“怎么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从点到面,实事求是的评价。最后,对文章再次阅读,寻找出自己本次作文的最大亮点,或指出今后作文中应该改进的地方,在这样的自我修改,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达而竟不须改,乃有济也。” 第二步:小组内互改作文 组内成员都完成作文后,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每一个组员的作文进行一一的共同阅读,共同修改。修改时要注意: 1格式是否正确。 2找出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3找出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修改正确。 4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5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以上五点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修改后,组员再次阅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最后抄写在课堂作文本上。 第三步:各小组互改互评作文 互改互评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四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在以前的作文批改中,我首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进行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规范性的批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别人作文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了作文修改的方法。 1、各小组互改的操作方法: ①格式是否正确。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不正确的要批语指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智力活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备写作能力,并借此学会做人、学会表达、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困扰着语文教师,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究其原因,无外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作文素材,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描绘或议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即使储备了一些作文素材,也没有一点想说想写的冲动,缺乏进行作文创作的欲望;学生作文创作后常常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老师即使全力以赴也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一周或两周才可能得到老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创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制约了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了改变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这些不良现状,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从作文教学的规律出发,结合自身作文教学实际,建议采用以下策略与措施。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积累语言词汇、积累作文材料是源头性的环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

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再聪明能干的媳妇如果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要想文章内容充实、意蕴深厚,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作支撑,中小学生只有读得多,见得多,记得多,讲求积累,聚沙成塔,才能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进而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 (一)从阅读中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为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中小学时期人的记忆往往是一辈子难以忘记的,学生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多读一些课内外文章,这对他们的写作乃至成长十分必要。 1.精读教材文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典范性的文章,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样本。学生要积累作文素材,首先要精读教材文本,反复地诵读,读精、读通、读活、活读,把文章中经典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熟读成诵慢慢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着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那些经典的句子;把文本中那些巧妙的构思、精妙的遣词造句、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诵读中消化吸收,在脑海中贮藏起来,把作者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对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领悟不同的文体和对象该怎么写,文本是怎么写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这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教学模式(精读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五步教学法

浅谈“五步教学法” 华岳小学刘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沿袭甚久、积弊甚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在教室这个专门设定的场所里进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与现实生活无涉亦不合乎学生理解力的系统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教科书,学生则坐在固定的位置上,静听和记诵教科书。 这种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学生的活动、教室以外的世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使儿童获取知识。但这种知识脱离生活、不合学生志趣,结果学生虽能背诵它、记住它以应付提问、考试和升学,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兴趣、爱好受到剥夺和压制,能力发展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束缚。 “五步教学法”的变革就是变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把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 而要想使经验、行动更有效能,就必须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思维起于直接经验得到的疑难和问题,而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在于“把困难克服,疑虑解除,问题解答”。 “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就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的方法”。鉴于此,我们要将思维五步教学法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 怎样培养思维能力呢?由于思维起于疑难的情境,所以培养思维能力的最首要因素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合宜的情境。“持久地改进教学

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上”。 对这种思维的方法应作广义的理解,不应把它看作我们一般所言的纯粹思维的方法。实际上,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行动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包含观察、分析、综合、想象、抽象、概括等多种能力的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还涉及知识的参与,涉及到对各种观念与假设的检验,因此这个过程更像是一种科学的“实验”。 五步教学法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变革,而是整个教育观念的变革。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五步教学法与传统教育理论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就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是以培养智慧为目的的区别。“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然而还需要不断地重新提出来。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要的是人的智慧,即明智地行为、行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以知识为目的并以知识来扼杀智慧,五步教学发现则以智慧为目的并以知识来增进智慧。对于活动而言,知识永远是从属的。 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论述教育的。五步教学法在教学操作层面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自学环节;第二步,学生交流;第三步,巩固所学知识;第四步,教师课堂小结;第五步,拓张延伸。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情景与问题的关系、问题与探究的关系、探究与结论的关系和结论与训练的关系。要做的:既有步骤,又不唯步骤,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常用的有以下五种方法即单元整体教学法、布局变序教学法、整体循环教学法、读议讲练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五步教学法 为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分析,总结出五步教学法。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到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药达到的教学目的。 2.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况,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3.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二、布局变序教学法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金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

小学语文“五步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

小学语文“五步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犹如一场巨大革命,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很大冲击。随着新课程试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就我校而言,我们试图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只是苦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各科有各科的教法,各学段有各学段的模式,甚至,同学科的老师也各有不同,就出现了教学上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场变革对我们来说就这么容易?就语文教学而言,冷静之后,我们发现,精彩纷呈的背后,蕴含着浮躁和肤浅,各自为战的结果是偏离科学的完整体系。尤其是语文教学“重人文轻语言”、“重内容轻形式”而造成的学生语言能力旁落和弱化的严重问题,显然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人生最可怕的是当你攀着梯子向上爬的时候,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当我们煞费心思地围绕着高效课堂做深入研究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研究的方向出现了偏差,这也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光明路小学校长王凤云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名师窦桂梅只有一个孤本,照搬复制都是不可取的,模式有很多,都

是适应别的学校的,我们需要从这些模式身上找到触点,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找到我们自己的可行性模式。” 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光明路小学成立了1+x科研组。1+x科研组由各个年级的骨干教师组成,由组长带领,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应新课程需求的语文教学之路。任务明确之后,学校根据新课程的设置,吸纳传统的有效方法,紧密联系平顶山的文化实际,制定出分“学习理念,更新观念;课例观摩,对比反省;骨干引领,形成模式;汇报展示,完善模式”四个环节的创新思路。第一个环节,学习理念,更新观念。每周一个板块集中学习研讨。我们的学习,不再是领导读,老师记,而是学一个板块,围绕一个板块进行讨论,结合老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谈体会。对于语言文字的强调,原课标中有三处点到,现在的课标有十四处,对于每一处提出的目的及落实,都要作为我们讨论的焦点,进行认真反思和论证,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作为语文课堂纠偏。第二环节,课例观摩,对比反省。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观看名师的教学光碟。每周二的教研活动,1+x 科研组都要集中在多媒体体室,观看一些大家的优秀的课例。于永正、管建刚等名师的课例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课例的理念到课例的设计,从课中的生成到师生的互动,从学生表现到学习效果,我们犹如一群贪婪的蜜蜂,摄取着名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五步十环”基本模式简介

找准年段目标力求扎实高效 ——低年级阅读教学“五步十环”基本模式简介低年级的阅读课文,多以儿歌、童谣或故事呈现,大抵内容简单、语言朴素,学生乐读。目前,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取舍不当,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师指导作用不突出等问题。现给大家推荐一套低年级阅读教学“五步十环”教学模式,供大家借鉴学习并灵活使用。 此模式主要针对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五步十环”即两课时中的五个步骤、十个环节。每步明确了具体任务,提示了教学操作的方法。第一课时包括前“三步六环”,第二课时包括后面“两步四环”。 第一步:导课板题,指导书写 两个环节:1.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 具体任务:1.复习旧知。2.激趣导课。3.结合课题指导书写。 教学操作:1.检查朗读、背诵或板演、听写。2.猜谜、讲故事或设疑激趣导课。3.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相机指导重点生字的书写。 第一环:导入新课。 本环节包括“复习旧知”和“激趣导课”两项任务。复习旧知时2,主要涉及识字、写字和朗读三项内容,每节课选择一项即可。复习时以检查的方式全员参与为好。激趣导课时可采用讲故事、边描述边画简笔画、猜谜语等方式,更多的时候是直接导课,导课宜简洁干脆,不要拖泥带水。最后适当小结,时间不宜太长,3分钟为宜。 第二环:板书课题

要体现整合意识,把板书课题和指导写字、教学新词读音整合起来,教师边写边提示,如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及时指导“我”字的主笔,“要”的长横,“葫芦”的读音。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三个环节:3.“三读课文”。4.识字学词。5.整体感知。 具体任务: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多种形式识字。3.初步感知内容,提取主要信息。 教学操作: 1.“三读课文”指教师示范读(或听录音)——学生自由读——检查指名读。 2.遵循生词认读(带拼音)——生字认读——带生字的其他词语认读规律。识字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和方法性,渗透思维训练。 3.教师简要概括内容并小结。 第三环:“三读课文” 第一学段强调“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三读课文”是指读书的三种形式,不是只读三遍课文。 二年级形式可变换形式,即学生作业读——检查指名读——教师范读。检查指名读时,可以用指名开火车读,每人读一个段落。这样能大面积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便于了解学情,及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环:识字学词 识字要多种形式,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和方法性,渗透思维训练。一般可以按照教学操作中的流程来识字。遵循“字不离词”的认读规律,降低识字难度。一年级主要是识字,个别词语的意思可以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二年级要关注到一些新词和新鲜句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 一、基本模型 拓展延伸 平等对话 合作探究 自主研读 激疑生疑 深读启思 精读领悟4 初读感知 模型说明: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二、操作程序 (一)初读——探究中感知课文。 初读阶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探

究心理,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行自主研读,在迫切的探究心理伴随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一阶段一般可分成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三个步聚。 (二)精读——探究中领悟课文。 精读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关键性环节,探究心理、探究性学习方式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阅读、感受、理解、品评课文,最终领悟、吸收、内化课文内容。这一阶段主要分成合作探究和平等对话两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当然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较多的时候是交叉着进行的。(三)深读——探究中拓展课文。 在“深读”阶段主要是完成“拓展延伸”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研读,进一步深化课文的学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有条件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最终养成。 三、模型讨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去收集、分析、处理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始终置于一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范文

一、“三段五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今天,人们对数学这门科学的认识是:数学不仅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数学内容、思想、方法乃至数学语言、符号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加上学科枯燥无味的特点,学生厌学、畏学。于是,本校学习借鉴外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在反复实践、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段五步教学法”,即:课前——课中——课后;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答疑解惑——反馈练习——总结归纳”。 二、“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三段”的组织安排 三段: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巩固。 课前:学生利用上课的前一天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按照“五步”的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要将“三讲三不讲”落到实处,讲规律,讲方法,讲问题的突破口,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利用当天课后时间,结合课后提高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则用“疑难问题解答卡”送到教师处,由教师帮助解决。 2.“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 “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特别是编写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②探究性原则。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基本知识(问题化)、学习反思、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 提出问题:上节课结束时把下一节课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翻阅资料,领会内容实质,进而完成学案中的识记类及理解类问题,而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类问题能形成初步因惑,以便带入课堂交流。所以,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后,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学生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学习: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上课初将学案中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共同讨论,每组至少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选出一人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5~10分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的学生按问题顺序讲解答案,教师待一个问题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再讨论,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最

小学语文作文优秀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教师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赵建锁 一、捕捉生活素材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为什么小学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呢?因为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可以借助外界的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写记叙文能够让学生去观察周遭的环境,通过发生的事情来感知外界,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发展。 小学记叙文一般要求学生记叙自身经历或身边事物,例如“记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妈妈”“第一次做家务”,这些都是小学作文中比较常见的类型。比如“记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应该围绕“我”“难忘的事”展开描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去生活中捕捉作文素材。很多学生一写作文就觉得没东西写,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生活素材进行讲解。生活素材并不一定要求是重大的人物或者事件,生活中难忘的事也并不要求是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的大事,而是学生直观感受到的难忘的事。比如今天和伙伴去哪里玩或者做错事被父母惩罚,这些都可以成为难忘的事,学生只要把这件事如何让我难忘这样的心理感受写出来,一篇记叙文就出来了。学生不应该为了写作而刻意去编纂一些虚无的“难忘的事”,真实的情感就是记叙文的灵魂所在。 教师应该经常布置记叙文题目,不一定要是长篇记叙,教师可以从记叙短文人手,如“第一次洗衣服”“周末游玩”,教师可以一个礼拜给学生布置两篇记叙短文,规定字数可以由少到多,这样学生既能习惯去捕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素材,也能让学生锻炼记叙能力。经过这样反复记叙练习,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接触记叙长文。学生经过多日的观察已经能轻易捕捉身边的素材,教师再专门开展一节写作课对学生的文笔素材加以修改指导,学生对于写作素材就不再头痛了。 二、积累美词美句 一篇好文章是由无数组美词美句组合成的,这就需要学生的文学素养。一个文学底蕴深厚的写者可以信手拈来成语、名言警句、经典素材,好文章就是小菜一碟。对小学生而言,积累文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并不是要求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小学时期该积累怎样的词汇和句子。深厚的文学底蕴并不是两三天就能积累出来的,每一个当代名家都是从小做起。 小学阶段,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先从课文中积累词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每一篇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在长篇记叙课文或者议论课文中就有许多现代成语、名言警句,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会对这些词语句子有详尽的解释,理解了语义学生记忆起来便很容易。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课外阅读,仅仅靠课堂学习的文学积累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空闲时间阅读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可以是《红楼梦》等世界名著,也可以是经典美文,还可以是中学创新作文。阅读适当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词句,还能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写作功底,小学至中学阶段,学生本就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适当的模仿大家的写作风格也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当然,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哪些是对身心有益的课外读物,不要让学生接触对学生的成长易造成不良影响的黄暴类书籍。 三、尝试大胆新颖用词

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解决地欲望,有追根究底地积极性,他们就有地待续不断写好作文地内驱动力,作文教学就会生机蓬勃,,活水流淌. 研究中学生写作心理 破“怕” 首先要找准恐惧地原因.、长期受批评,受指责,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提到写作,这些学生就立刻与“挨批评”联系起来,因而产生“怨”. 、不摸门,摸不到书面表达地门径,由苦恼而怨恨,形成恐惧心理. 、神秘感,觉得定作是“高级”地事,是作家、文学家地事,自己不是那块料子,自卑得很,害怕动笔. 、懒于思索,形成莫名其妙地“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其次是从鼓励入手,加强“对症”教育. 再次指点入门地途径,让学生自己从“怕”中走出来. 帮助找“米”下锅.(一是启发他们从记忆中去寻觅,抓住某些记忆中地人、事、景、物,开展联想与想像,使模糊地印象清晰起来,笼统地具体起来,单薄地丰富起来,零碎地串联起来,成为笔下可写之“物”.二是启发他们就地“捕捉”,学会看周围地事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帮助“搭架子”.一是帮助他们明确文章地中心思想.二是指导他们梳理思想与材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如何过渡,如何收尾,要作通盘考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帮助选“砖瓦”.可采取试写一段,就遣词造句进行分析比较,也可写好以后教师面批面改,有些词句让学生自己咀嚼、辨味、思考、比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攻“难”. 抓积累. ()用百首以上地诗词打底. ()广泛阅读报纸杂志,开拓视野. ()到生活宝库中觅宝. 抓思路锻炼.文章必须“言有序”.而“言”是否有“序”又决定于思路是否有“序”,是否细致严密.文章贵丰满,忌干瘪,而能否丰满又决定于思路是否开阔活跃.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有这样那样地零碎材料,有点点滴滴地感想,而不善于井然有序地加以组织,不会从广度上开拓,深度上挖掘.要攻这个“难”,须着力于思维地训练,思路和锻炼.如从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能力地培养入手,促使学生锻炼思维,锻炼思路.除了课外实地指导观察,写作过程诸多环节积极引导外,阅读课上有计划有目地地培养也很为重要.有时一两段精彩地文字若能驾驭得当,就会成为训练思路,训练上述能力地好材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抓局部地深入.整篇文章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指导一番,学生不易捉摸.若有计划地从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一个个局部,有重点地进行“分解动作”,深入一点,带动全篇,学生易懂易做,效果较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抓榜样地激励. 克服“急于求成”地情绪. 一是要肯定他们想写好作文并想有明显进步地愿望;二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地规律;三是要有一副精细地目光,对学生地点滴进步,都要满腔热忱地肯定、鼓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地冲动感 没有想写、要写地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地迫切要求和责任感,再好地技能技巧也难以凑效,更不必说下笔千言,感人肺腑了.热情是一种强有力地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地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就会产生一吐为快地冲动感.写作冲动感一经形成,往往就会思绪纷呈,妙语连珠,写作进入最佳状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写作地人如果蕴藏地思想感情不汹涌澎湃,如果没有一吐为快地情绪,下笔绝不会一泻千

三环五步教学法

“三环五步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桃山局中心小学高桂芹 “三环五步教学法”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学生个性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三环”,即:创设情景——师生互动——建构知识。“五步”,即:创景导问——自学教材——讲析研讨——正固训练——评结延伸。简称为“问、学、析、练、评”五个基本环节。那么,怎样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环五步”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语文教学工作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巧妙导入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合理分配时间,把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有备上课。 导入要根据课文特点而定,看用什么样的导入法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时,我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狼和小羊》的故事,然后问他们故事中的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狼是凶恶的、残忍的。我接着说:“童话中的狼都是凶恶残忍的,但我们今天所学课文中对狼的评价并不是这样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听了我的话,学生一个个疑惑不解,我便顺水推舟:“那你们自己从课文中找答案吧!”这时候学生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打开教材,兴味盎然地走进文本,接下来的课就

进行得非常顺利。 二、把握目标,正确引导 上课前,我把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先告诉学生,这样教学活动既不会盲目,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教学生怎样自学生字新词,怎样预习课文,怎样品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怎样针对本节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等。比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板书完课题后首先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就提出了鲁迅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等问题。然后我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沉浸文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语言文字,一一去寻求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答案。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开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我也乐在了其中。 三、提倡合作,促进发展 五步教学模式最精彩的就是“析”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析有所获,就必须进行小组交流互动。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小组各个成员共同关心的,但又苦于难以独自解决,从而产生与小组成员合作的欲望和需求。若学生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则没有合作的必要。五步教学模式只有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合作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在本学期的语文课堂中,我采用比较多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语 文 教 学 反 思 阳高县教研室刘珍旺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根据市、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会探索新知,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

“激情五步”教学法

摘要:小品写作教学,一是为了技巧的练笔,二是为了提供于应用,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摆脱在创作中常见的雷同、重复、模仿、模式化现象。“激情五步”教学法是一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其关注点,不在于重视技巧的训练,而在于引导原创的激情。 关键词:“激情五步”教学法小品写作教学模式 在学院从事小品写作的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从教学实际来看:有些学生不注重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泛泛地以“想当然”为创作的出发点,所选取的材料普通,没有新意,很难在内容上打动读者和观众。 另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技巧训练,对技巧的掌握跃跃欲试,认为创作很容易,只要理性地安排情节,处理技巧就行了。他们全部热情在于关注表达方式,比如说习惯性地运用误会法挑起一些戏剧冲突等。这么一来,创作过程中那种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感悟,从生活中发现戏剧美的功能就疏忽了,对内容引发的创作激情在无意中被淡化了。 从教学看,小品创作的最大困难是激情的缺乏,我们的教学辅导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从平淡中见到诗情,在审美发现中澎湃激情,在挣脱模式中发挥出自己的才情,创作出具有原创意义的作品。因而,对原有模式进行了改变,注重了“创作激情的发现、聚焦、审美、扩展、引导原创”的教学法的探索。 第一步:发现激情 鲁迅在《致董永舒》的信中强调:“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①学生在观察生活,经过深入生活收集素材之后,进入创作的第一步是选题的确定。选题,是一种创造,是创造中的重点之重,其最能显现编剧创造能力和智慧。作家王蒙认为这是一个作者基本能力的表现:“因为生活就好像大海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② 选题阶段,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小组讨论,其解决五个问题。 1.给学生一个打腹稿的机会。学生在形成书面结构之前,可以随意地,以零星的碎片的凝聚材料、展开想象、简单塑型,而不必刻意追求完美无缺。 2.给学生一个口头表述的机会。学生以口述方法,将简单整理好的故事表达出来,以增强绘声绘色地描绘一个故事的能力。 3.给学生一次听取反应的机会。学生在讲述中,注意别的同学和老师作为故事的第一接受者的反应,接受反馈,而不是自顾自地独白。 4.给学生一次参与其他同学的创作的机会。对别人的故事随时补充,启发联想,发挥集体创作激情碰撞的场效应,帮助叙述者完成故事。 5.教师了解学生创作兴趣、思维习惯和生活范围。在各个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作为叙述者和接受者时流露出来的情况。 没有热情、激情、诗情,创作者就失去了人对于世界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再好的材料,也看不到其中的闪光点。尤其是有些学生经过一些走马看花的采访后,抱怨没有挖掘到那些充满复仇、欺骗、犯罪、失恋的看点,抱怨没有挖掘到那些极其动情、煽情、滥情的素材,对创作反而产生厌倦和失望。 教师关注的重中之重,是激情的有与无。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敏感的感觉力,像绷紧的琴弦,轻轻的一个触摸,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一旦感觉到了同学在交流中冒出了激情,教师要及时、正确地给予回应,反馈,让学生看到反应,以致保护、肯定,鼓励学生的激情;而不能一直做思索状,没有一丝反应,或只对学生所交流的素材感兴趣,不对学生对这素材的情绪进行关注。教师对学生激情的冷漠和沉默,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二步:聚焦激情

作文六步教学法

作文六步教学法 内容提要:本文全面系统地解读了作为教学的新思路:六步作文教学法,突出了它的普遍适用和可操作性极强的特点,具有理论深度,蕴涵创新精神。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教育心理学家还纳特指出:“从人的天资和使命来看,每个人均具创造力,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显示出来,但这种创造性常常受压抑、束缚、埋没。”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往往在辅导上下大工夫,在批改上花大气力,结果不仅劳而少功,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受到压抑,束缚和埋没。近年来,围绕作文教学,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收效甚微,特别是现在的大班教学和多班教学,更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办法。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摸索出一整套适应各种情况下的作文教学之路:六步作文教学法,现在提出来,与大家分享成果。 六步作文教学法即:下水、辅导、写作、修改、说评、重写。下面分别对每步作文教学加以阐发。 一、下水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把这一步看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只有教师才真正熟悉自己学生的生活空间,所以也只有教师才能写出更接近学生实际的作文。下水作文对学生有两大好处:给学生榜样的力量,与学生心灵互动。一篇《落叶》曾经让学生那样痴情地找寻“秋”的痕迹,一篇篇习作就是来自他们的痴情;一句平常语句“我愿做一枚落叶,飘落在你们中间,为你们化作春天的泥土。”更让学生深深地了解他们的老师,也就在这种理解中,一期黑板报特刊“我爱你,老师”诞生了。也就是这次收获,让我看到了下水作文对学生的巨大魅力和由此产生的巨大作用,坚定了我经常写下水作文的信念。在学生心目中,虽然老师的作文并不是篇篇精品,但是却比精品文章更让他们忘情,因为他们分明的感觉到,老师真正地走到了他们中间,与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二、辅导 作文辅导,最忌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展示,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作文辅导课上,采用的是点荐结合的方法。点即点题,点到为止,给学生更多的放飞思想与感情的空间。一次以“对话”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我只讲了一句话:对话,有语言的对话,但更多的是心灵的对话,让理解、让勾通成为你这篇作文的旋律吧!正是这句话,激发了学生纯真的感情,思维的火花。学生多彩多姿的心灵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老师实实在在地感悟了学生个性的魅力。荐即推荐几篇接近学生实际的范文,一来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增加阅读实效,二来可以让学生从范文中学技巧、学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三、写作 有了写作激情,有了自由空间,学生的作文就会体现出一个“活”字来,体裁活、内容活、形式活。千人千面,异彩份呈。 四、批改 写后批改是验收、提高学生写作成果的重要环节。我们应把作文批改作为改革作文教学的最关键的一环,改变以往有老师包办批改的陈旧做法,放手发动学生互评作文,让他们在互评中真正互动起来。在互动中相互研讨借鉴,全面提高学生是各种作文能力。师生互动、合作批改的一般流程模式包括:分组、批改、讨论、总结四个步骤,具体内容如下:(一)分组。全班分成若干小组,选派小组长(小组组长可轮流担任)。为方便合作,前后桌同学可建立一个小组。 (二)批改。在进行作文批改之前,教师要完成两项认为,一是制订一份批改进行表。建议采用以下表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