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

摘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错误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二语习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研究者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途径之一,错误分析也就成为了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引起二语习得错误的根源。本文发现,引起错误的根源除了常见的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外,还有交际策略的误用和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探讨这些错误根源时,力图揭示这些根源是如何引起错误产生的。紧接着阐释了错误分析的过程及错误分析对于外语教学的重大作用。希望借此文能让大家对错误分析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期望能对大家的二语习得有所帮助。

Abstract:It is inevitable that errors occur in language learning,so the study of errors is go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s one of the major method to study second language , error analysi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study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errors and reveal how they affe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error analysis , including interlingual-transfer , intralingual-transfer,the improper use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 Then it explains the processes of error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it . By writing this paper , I want to give a clear explanation of error analysis and hope it helpful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关键词:错误,错误分析,二语习得,错误根源,外语教学

一、引言

错误分析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家普遍认为错误分析发展期还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却相当迅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错误分析的各项成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领域破土发芽。在深入了解前,我们先区分下错误分析中错误的定义及错误分析的地位。

1.error和mistake概念的区分

在进行深入探讨前,首先有必要把语言学上的 mistake和error这两个词作一简单区分。一般情况下,都把这两个词称作“错误”。虽然有些作者试图用“失误”或“过错”等不同字眼来加以区分,但无法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其实,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这是两个极为不同的概念。mistake通常指的是行为上的差错,它要么可能是说话者的随意或猜测未加注意引起的错误,要么就是口误,甚至疲劳或注意力下降等外在原因都会引起人们行为表现能力的下降而导致错误的发生。这样说,就是指学习者没有正确地运用其原有的知识,可是他具有一定的能力,只是未能很好地把它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人,不管是说母语或外语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就是说,这样的话语迟疑、口误、偶尔地违反语法规则的错误并不是缺乏相关知识造成的,而是语言产生过程中由于疏忽等原因发生的暂时性的不完善现象。这样的错误被称为 mistakes。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偏离或违背目标语语言系统规则,这种偏离或违背往往是由于学习者尚不具备正确表达的能力而引起的。即便这种错误被指出,说话者也不一定能予以纠正,他只会感到茫然,因为他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某一学习者会说“Does she can swim?”这表明说话者的能力还只局限在疑问句前加助动词这一概念上,他或许也知道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助动词用does,但还不具备将情态动词前移构成疑问句的这一知识。这样的错误在二语习得上被称为error。用Corder的话说,error就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系统性的偏差。本文主要讨论的错误指后者,即error。

2.错误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错误分析对于二语习得的学习者是十分重要的。简言之,错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错误分析能反馈学习者的二语言学习的效果。通过分析错误,学

习者就能断定自己的二语习得是否成功,判断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是否得当,以便于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应该对哪一部分学习花更多的时间。对于广大外语教师来说错误分析也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改进外语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得外语的学习与教学得到提高。错误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外语教学理论。由于错误往往是学习者主观造成的,通过错误分析就能把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外界的客观因素转移到学习者自己身上来,并加深学习者对自身的了解。当人们识别、描述、解释、评估学习者错误的时候,错误分析便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系统的描绘学习者的画卷,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他是怎么出错的,为什么会出错以及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因此,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研究途径和教学方法的重大突破。学习者错误和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错误产生的原因

人都会犯错,在二语习得中也不例外。只是有的人出错相对较多, 而另一些人则相对较少。而对这些错误的产生追根溯源不仅可以发现许多语言学习的规律,还可以及早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使学习者能在二语学习上获得成功。接

1.母语干扰--语际迁移

每个人最先接触到的一般都是母语,母语在自己的心中根深蒂固。由此第二语言的习得不得不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目标语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一般来说,相似之处比不同之处更容易学习一些,因为学习者可以把母语概念移置到目标语里而不致发生错误,这就是所谓的母语正迁移。然而,母语与目标语的不同之处往往大于相似之处。Lado认为,差异与难度成正比关系,即差异越大,难度就越大。但是,真正给二语习得者带来麻烦的不是相似之处,也不是不同之处。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当第二语言的某一语言现象与第一语言的某一相应的语言现象在表现出差异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时,最大的干扰便产生了。干扰的明显证据就是学习者把第一语言中的现象迁移到第二语言中,并由此产生语言用法的错误。

2.目标语干扰——语内迁移

研究发现,在二语习得的早期,二语学习者的主要错误来源是语际迁移,而当学生逐渐加深了对第二语言的了解后,语内迁移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语内迁移的主要有下面几种表达方式。

1)错误类比

当学习者尚不知道他未掌握的知识时,他会认为新的内容应该与其大脑里的已学过的内容相一致,如当他不知道man的复数该用什么时,他会联想到曾经学过的girl的复数是girls,那么man的复数便被类比为mans,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自己未知的问题,可有时却不一定能通用某一固定的知识或变化。

2)错误分析

学习者已具备了一定的目标语知识并尝试把这种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或是语言项目上来。如在句子They are dogs and its name have nothing with its feature。

此时学生犯了一个错误,他将dog用it代替,却没注意it的复数不是its。

3)规则运用不全或概括不够

从一个典型例子“No one know where is the school .”来观察,学习者只知道wh-句型应该主谓颠倒,但忽略了这不是wh-引起的疑问句,这是由wh-引导的宾语从句。在从句中疑问语序应采用正常的叙述语序。很明显,学习者未完全把握wh的全面用法和用途。

4)过分归纳

造成语内迁移错误的最重要根源就是过分归纳。学习者或出于交际的意图,或是知识不全,或是为简化语言系统,错误地将自己学过的规则扩大化。这种现象在二语习得中是极其普遍

的。“Does Tom could sing?”“He goed.”“I don’t know what time is it.”在此类例子中明显的出现对已学过的知识作过度概括。

3.交际策略造成的错误

当学习者尚不具备目标语的某一知识时,他要么即刻着手学习以获取相关知识,要么就是通过交际手段来弥补不足。通常情况下,当学习者通过负面反馈了解到自己不知道某一目标语知识时,他往往会到第一语言里寻找相关替代。但是,当他发现第一语言并不能帮助他时,这可能是由于他本来也不了解第一语言的相关知识,也可能是第一语言本身没有对应于目标语的相关语言项目,也就是说当学习者陷于双重无知的境地时,他能用的策略往往是要么回避,要么是在目标语里寻找相近的表达方法,要么就是尽力解释,或者是采取迂回的手段。在所有这些编码或解码过程中,学生都会犯解释不够或解释不准的错误而导致所使用的语言含混不清的情况出现。

4.环境因素导致的错误

此处的环境主要指的是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三者都可能使学习者对语言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国外的一些学者如Stenson,James 等又把这类错误称为“诱发性错误”(induced errors)。这可能是老师的解释具有误导性,也可能是教材里的错误的句子结构所导致。Stenson 所举的例子是,老师在介绍动词worship时解释说,worship是pray的通用词。当然,学生已学过pray这个词,而且他们知道pray后面接介词to,如pray to God。这样,学生便使用了worship to God的句子。当然,不排除学生过分概括的可能性,但老师更应该进一步解释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区别:pray后接to,但worship后面直接带宾语等。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还是许多老师对目标语的知识有时候解释不全面及教材的编排存在的一些缺陷所引起的。这些错误的出现我们应当尽量避免。

三、错误分析的过程

错误分析主要包含四个环节: 错误的收集、分类、分析和评估。它主要涉及的问题是错误的判断标准和评估对象。错误分析包括的范围很宽,而且越来越宽。错误的类型和种类也随着学习的深入出现得更为多样化。这就更需要我们全面的对错误进行分析。

1.错误的收集

收集错误是错误分析的首要环节。我们要分析首先要掌握一些样本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西方语言学家们建议收集错误标本是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1) 错误的多寡( 2) 错误标本的类型( 3) 获得错误标本的手段或途径(4)收集的方式等等。不同的因素会对收集的标本产生影响, 因此在收集错误标本时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找出最合适分析的样本。

2. 错误的分类

错误的分类是在标本收集的基础上进行的。Dulay 和 Burt 曾从语言范畴、比较和交际效果三个方面将它们分类。由于研究人员可能在明确学习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上会出现偏差, 在对错误的分类时也难免会出现偏差。语言家们发现Errors 通常有两类: 一类是学习者不熟悉语言规则所犯的错误; 另一类是学习者用错规则所犯的错误。为了更清晰地表达,一些语误分析家将错误按照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将他们分为语音错误、语法错误、理解性错误等; 近来他们吸收了近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语言的深层次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发现有些错误属于语用错误 , 而另一些则是因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或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错误。James 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后, 将其分为语际错误、语内错误、交际策略引起的错误和诱导性错误四类。同时他还指出, 很多错误形成的原因不是单一的, 有些甚至还弄不清楚。我们相信, 随着语言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的深入,错误分类的手段会不断更新, 对错误的描述和分类会更加科学。

3. 错误分析本环节是研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也是极为复杂的环节。支持错误分析的理论多种多样, 有的从语言学角度出发, 有的从语用学角度着手, 有的则从发展语言学

中去寻找根据。方法很多, 不一而足。语言学中采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心理语言学理论。

他们利用二语语言系统知识, 从人的知觉、记忆、智力、动机等角度去分析语言错误。德国

格式塔心理学、法国心身学和美国行为主义等这样一些传统心理学派,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

验, 对语言习得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另一个重要理论就是社会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语

言和人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 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他的个人用语或社会方言也就

会不同。他们把语言分析与个人、集团表达思想不同的风格方式联系起来。因此,学习者在

使用二语时, 是否使用得体, 成了甄别对错的一大标准。除此, 研究者还从认知的角度和通

过话语分析来对语言错误进行判断分析。针对不同的目的,大家联系不同的标准去分析和解

剖。

4. 错误评估错误评估主要是指错误所产生的影响。换言之, 也就是听者或读者对错

误的理解判断或反应。对此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设计了若干书面和口头的错误,

把这些错误说给听者听或分发给读者阅读。这些听者和读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说该语言

的人,另一类是说外语的人。通过他们对错误的反应, 从而对错误做出正确的评价。在评价

的过程中, 除了考虑错误之间的难易程度外, 还要考虑两者做出的判断或评估是否有所不

同。事实上, 在这一点上两者之间的评价往往存在着重大分歧。一项研究表明,前者注重词

汇错误胜于语法错误, 而后者对错误的判断似乎更为严格。近年来, 教学方法从重形式转向

了重功能, 教学思想的转变自然会影响到评估错误的标准。Khalil 用易懂程度、可接受性

和恼人程度这三条标准来判断错误的严重性。James 则认为评判错误的标准, 主要从理解的

程度加以考虑。对错误的评价, 由于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 要做到绝对的公允可不是件容易

的事情。我们只有结合说话者所犯的错误, 对说话者的不同环境、背景等因素加以认真分析,

找到错误的原因, 才能做出正确的估价。

5、错误分析的评价及意义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错误分析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具

有很重要的意义。错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极大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

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对英语教学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馈了学习者目标语习

得的效果。系统地讲,错误分析全面分析了学习者的错误及其来源,帮助学习者调整自己

的学习策略。错误分析能够给语言习得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困难提供信息,有利于揭示中国

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和规律,从而丰富和充实我国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师也可以利

用这一理论知识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此外,错误分析对整个教

学活动设计、具体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等也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

践的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J.: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2.Dulay,H et a1.Language two[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3.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jversity Press,1994. 4.James,C.Errom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London:Longman,1998. 5. 陈晓红.

二语习得错误分析与疏导性处理 [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6.姜黎黎.二语

习得中的错误分析研究 [J]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4). 7.洪金秀.从中间语错误

实例探讨二语习得过程中错误形成的普遍因素 [J].

二语习得中的文化错误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 目前的外语教学,教师一般只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的因素,因而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经常犯一些文化错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加强文化差异对比及丰富文化信息输入等途径,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最终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 二语习得;文化错误;根源;对策

Cultural Error Analysi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 Discussion on Countermeasures

He-Jian ju

(Public Department, Hunan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004, China)[Abstract] In the curr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eachers ofte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students and ignore the cultural factors,thus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students often commit some cultural mistakes. The principal mea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sensitivity of students by upgrading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teachers,strengthening the comparis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enrich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input and eventually achieve a smooth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ultural errors;Reason;Countermeasure

人们常误认为,在二语习得中,学生只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就能得心应手地用其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而实际上,语言要素只不过是二语习得中的一部分,文化因素才是二语习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共存的,互依的,语言离开了文化也就没有了生命,任何语言都会受到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因素如习俗、思维、心态等的影响。另外,学生对语言要素不了解,往往只会犯一些语言方面的错误,而如果是对文化因素不了解,则会犯下比之更为严重的、更不可容忍的文化错误。再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又往往只注重于对学生所犯语言错误的纠正与修补,而忽略了对更为重要的文化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究,这恰恰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关键所在。那么,在二语习得中学生所犯的文化错误及根源究竟是什么,又怎样避免这些文化错误呢?值得广大教师探讨。

一、二语习得中的典型文化错误及根源

(一)习俗文化不同导致的文化错误。习俗文化是由风俗习惯形成的,且贯穿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如称呼、招呼、问候、赞扬、告别等用语的规约。这种规约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习得的,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当学生不了解英美文化中的这些用语规约时,自然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1、称呼。在英美国家,长幼、上下级之间可以直呼其名,而这在中国则是大忌。有些中国学生由于受本国文化规约的影响,在和英美人交流时,称老年人为“grandpa”或“grandma”,中年人为“uncle”或“aunty”等。这些称呼西方人听起来会觉得很别扭。另外,学生还将汉语里用职业或职务来称呼其人的习惯沿用到英语中去。如:Teacher Li,Engineer Lei,Nurse Liu。但这样的称谓在英美文化里是不能容忍的。

2、招呼和问候。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在招呼和问候方面的用语大相径庭。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中国学生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常会不自觉地用“中式”英语向英美人打招呼和问候。如:What are you busy with?,Have you had your lunch?,Where are you going? 等,还问及年龄、工资、家庭等问题。这种中国式的“人情味”往往会引起英美人的反感,以为是干涉他们的私事。

3、赞扬。中国学生赞扬别人时除了表示赞扬之外,似乎更重要的是探听信息,即赞扬+询问。如:Your dress is very nice。Where did you get it? 等。这在英美人看来后半部分就有刺探个人隐私之嫌。英美人一般除了赞扬之外往往加上一句I like it。暗示对方购买东西很有品位。在接受赞扬方面,中国学生由于受中国传统美德“谦虚”的影响,常做出的拒绝反应也会使英美人非常难堪。一位女学生在一次聚会上听到美国朋友说:Your sweater looks very nice。她当即答道:No,no。It is quite ordinary。It is very cheap。这种反应伤害了赞美人的自尊心,觉得在被赞美人的心目中自己缺乏鉴赏能力和品位,最终导致交际失败。

4、告别。中国学生常按本民族的习惯突然停止交谈,或简单地说上一句“再见”,就匆匆离去。这种告别方式常让英美人产生误解。因为在英美文化中,告别时需提前10~15分钟提出理由,暗示这次谈话即将结束,然后双方告别。另外,主人送别客人的话别语,中国学生也常用汉化英语:Go slowly,Come again等来进行。而英美人一般是用Good bye,See you later,So long等来告别或向对方下一步的活动进行祝福。

(二)思维文化不同导致的文化错误。思维文化是指由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形成的语言表现。我们知道,说不同语言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偏重于综合,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注重于分析;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英美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人在表达时间和空间的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英美人则是从部分到整体。正是由于这些思维方式与习惯的不同,导致了同一情境下有不同的言语表现。在教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学生以中国的思维习惯造的“中国式英语”的句子如:There are many students want to go fishing。显然,如果中国学生在运用英语时,未能摆脱母语的思维习惯,就难免会形成不伦不类的中西式“洋径滨”,这极不利于学生的二语习得。

(三)语义文化不同导致的文化错误。语义文化是指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内容和精神附在词汇或短语上并最具母语文化特色。二语学习者在使用这些词汇时,如果不知其独有的文化含义,反而是把母语文化内容强加到目标语的词汇上,这样必然引起交际冲突。这是因为中西方词汇存在以下差异:

1、词汇的文化涵义不等值。不同语言之间虽然存在着词汇对应关系,但常用词汇在意义上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等值性。如:英美人认为Lover是情人,Landlord是房东,中国人则分别认为是爱人(丈夫或妻子)和(剥削他人的)地主等。

2、词汇的字面意义相同,而文化意义不同。英语中有许多字面意义和文化意义相差甚远的词汇,中国学生很难理解这些词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结果在交际中往往闹出笑话。如:将gay marriage(同性恋婚姻)误解为“幸福的婚姻”;adult book(色情书刊)误解为“成年人书刊”等。

3、文化内容定型的习语。这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俗语、谚语、格言等。这些习语一般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经过不断使用而形成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由于不懂其文化的发展史,所以只能懂其语面意义,而具体意义并不理解。如:to take French leave(不辞而别);to go Dutch(各自付帐);bottle baby(人工喂养的婴儿)等。

(四)心态文化不同导致的文化错误。心态文化是指如价值观,道德观的表达,含蓄委婉的感情表达和谦卑辞让的语言表现。心态文化和习俗文化、思维文化一样,是一个人在习得母语系统的同时自然学会的,是不自觉的。正由于文化的习得是不自觉的,所以当中国学生在接触另一文化时,往往将母语的言语经验直接移用到英语的语言中去,以自己的文化为出发点做出判断,这将与英美人长期形成的文化接受心理格格不入。如直接询问对方的薪金,What's your salary per year ?等

二、二语习得中避免文化错误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和渗透者,其良好的文化素质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良好文化素质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对教师的文化知识、能力、责任心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作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认真研读语言与文化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以了解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史,比较中西方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增强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敏感性。同时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即对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并成为这两种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

2、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要想使学生有很强的文化意识,教师必须先做出表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

3、应引导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自觉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遵循英美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习俗,真正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加强文化差异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

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是提高学生文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学校、学生自己都应为之努力。

1、教师可对英汉语言、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学好它所代表的文化,要想学好文化,就要通过英汉两种语言、文化比较。只有在比较中学习英语,尤其是在词汇、语法、翻译等方面,才能帮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很好地掌握它,运用它。

2、学生自己要细心观察在同一语境中,中西方人各自的言语反应,不仅要注意记住相同的言语模式,更应辨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突破文化障碍,从而掌握得体的交际模式。同时学生应加强对英语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并将课程内容的文化特征与中国文化的特征加以对比,进而了解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点。

3、学校可开设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课程,以加强文化差异比较,并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文化能力。

(三)加强文化信息输入,积累学生的文化知识

学生的丰富文化知识是成功交际的保障,因此平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输入和积累。具体操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教材建设。在自编的英语教材中多加入一些关于英美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并提供一些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中心的资料,使学生不仅学到事实知识,也学到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有助于减少学生的文化偏见,使他们更能尊重差异,而不至于造成文化休克。同时在教学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近来,清华大学等一些高层次高等院校已经尝试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这虽然增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和学生的接受难度,但却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知识活力,再说学生大都认为观看原版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同外国人直接进行交流是积累文化知识的最好办法。

2、充分利用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时适地插入英美文化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参与送生日礼物、进行问候及打电话等活动,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尽量让学生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和理解另一种文化,并真正懂得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从而加强他们对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实际应用。

3、丰富课外活动。布置学生阅读英语短篇小说,戏剧,哲学等方面的材料,让他们记下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细节,使他们更成熟更全面地理解目的语文化;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资源,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接触;同时开办讲座,介绍其它国家的风俗民情、文化概况,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文化差异。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

1、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等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地把知识展示出来,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极为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我们知道,并非每个中国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英美人士,他们在不能进入西方国家去体验和参与该文化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文化,仅靠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因此,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如电影、电视、录像等,观察英美人的饮食起居、生活、交际习惯,获得感性认识,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鉴赏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品位。但电视、多媒体的运用不宜过多、过频,否则会造成学生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或输入有量无质的问题。

3、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局限内容所需要的特定语言场景,为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实现英语学习的最优效能。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语的学习不只是语言的学习,还应包括文化的学习。在二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提到和语言教学同样的高度上来进行。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对二语文化知识的输入与比较,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能力,同时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育其文化素养,这样学生才能减少学习中的文化错误,从而更有效、更准确、更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 潘华慧. 从学生错误看影响顺利完成交际的文化因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2] 王永祥. 英语交际中的文化错误[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3

[3] 徐晓丹.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错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4] 曹建新,司联合. 论外语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文化教学[J],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5] 朱玉萍.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素质培养[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8

四种二语习得理论

四种二语习得理论 1、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by Selinker ML TL chiglish target language 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 Positive transfer(正迁移)母语的干扰:Transfer(迁移) Negative transfer(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母语帮助目标语 2、文化移入说(Acculturation . Model)--by Schunman(舒曼) 3、渐进体系说(Approximative System) 循序渐进(Graduality) Palmer ( 帕默) "Snowball" 四先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死后活,先集体后个人。 4、输入说(Input Theory)S.D.Krashen(克拉申) 对于二语的习得,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 "i+1"即"input+1","1"相当于不定量"n" “中国外语立体教学理论”by “张正东”所用甚少 四、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假说 “13”is the critical age 1、印度狼孩 2、非洲黑猩猩孩 3、辽宁猪孩 思考题:语言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 第二部分:外语教学流派(Schools of FILM ) 教学目的:1、了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2、借签 第四讲:

一、FLI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一).GTM(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s 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源于欧洲(西欧),(18世纪前的拉丁语) 中国从1872年开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班级教学的开始。 GTM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特点如下(弊端) 1、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 2、重视语法教学。①按语法的体系来编教材 ②用演绎法教语法 ③充分利用本族语,翻译为课堂主要活动。 ④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不足:课堂80%在讨论语言,20%操练;消极活动占85%,积极活动占15%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s) 始于19世纪末,源于欧洲。它的背景是移民、商业发达等。其特点如下: 1、帕默的"snowball" 循序渐进 2、AA制"Ask -Answer"制 直接法作为科学外语教学的开端 (三)、听说法(Auduiolingual Methods)源于二战 20世纪40-60年代源于美国,20世纪70-90年代在中国盛行。其产生背景是珍珠港事件(Bloomfield布龙菲尔德)。其特点如下: 1、听读领先 2、句型操练(听说法的核心) 过程:①耳听会意 ②模仿(跟读,齐读,抽读,纠错,改正记忆) ③重复(检查) ④变换操练(机械练习有意义练习交际练习) 3、缺点:①脱离了内容和环境,学生无话可说。 ②无法交际。 ③忽视了读写。 思考题: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第五讲 (四)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例如"Family Albumn" 1、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又称情景法(Situational Method)例如Follow Me 2、特点:①整体感知(Global Senses).它包括音、形、义、词、句、

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民族院校学生对于马克思的认识程度 ——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一、前言 (一)背景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 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从它的研究对象 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 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可见, 从产生到现在的160多年,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岀巨大的生命力。 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了解多少?而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期的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民族院校的学生在这种局势下又是怎么看待马克思,是否了解马克思主义? (二)目的 通过对部分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的调查,总结民族院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并从中分 析影响民族院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了解的因素,将最终结果整理,并提岀合理化建议。 二、方法 (一)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 (二)调查对象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1.学生的选择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摇篮,是中国唯一具有56个民族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民族的全面性使该校学生的观点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2扌由样方法 对于调查问卷人群,我们采取的是简单随机抽样,便于更好的把握信息。 对于学生采访,主要采访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以更好了解少数民族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四)调查方法 1?定性方面 我们选择的对象主要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具有一定代表性。 2.定量方面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我们得岀以下结论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的主要倡导人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五个“假说”。五个假说不分先后,但分量不同,下面一一说明: 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悉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悉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认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他同时还认为,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语言掌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一点中国同学值得注意。 2.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悉得实际上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悉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悉得。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悉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 3. 监检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悉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悉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不是悉得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上。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 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 4.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2405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语言 学习与教学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 内在论 功能主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 能力与行为 理解与产出 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 普遍语法 系统性与变化性 语言与思维 模仿 实践 输入 语篇 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的类型 关键期假说 第二节 [对比与对照中的关键问题] 神经学问题

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1)解析

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1) 简介: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 理解为股权结构的具体安排,由此可见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影响。在不同集中度的股权结构下会形成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也会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理论。追索股权结构研究的历史脉络,以洞察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石,既是理解和把握公司治理理论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创新公司治理理论的根本。 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的特殊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是公司治理研究的起点,也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心。很多公司治理研究是从这里开始引发的,而且大多数公司治理问题的争论也会最终归结到股权结构上来。从股权结构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大体上经过了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分散股权结构和此后一直延续至今的集中股权结构。从股权结构的视角审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公司治理演进的历史脉络,使我们能更清晰地洞悉公司治理的内涵和规律,而且可以明确下一步公司治理的研究方向。 一般而言,从股权结构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股权结构集中度探讨不同集中程度的股权结构下股东的不同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的不同影响;二是从股东构成的角度研究不同身份和性质的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行为特征。本文研究的范围限制在第一个方面,重点讨论不同集中度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影响。 一、股权结构集中度及其对公司治理的意义 依照股权结构集中度的不同,可以将股权结构划分为分散型股权结构与集中型股权结构两种类型。 其中,分散型股权结构是指公司没有大比例持股的大股东,一般的标准是公司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下(也有按照10%作为控制线);与此相反,集中型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存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控股股东。 如果进一步划分,集中的股权结构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单一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和几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本文所指的集中型股权结构实际上就是指单一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这是目前研究的重心。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指在任何单一股东都不能单方面控制公司而他们又能有效地控制管理者的股权结构,这种类型的股权结构只有少量文献涉及,Bennedsen and Wolfenzon(2000)就是其中的代表。总体而言,股权结构集中度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 (一)不同股权结构会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英美的分散股权结构和德日的集中股权结构。对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可归结到哪种类型的股权结构最优的问题上来。 (二)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决定不同的股东行为 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影响不同的股东行为,尤其是会对公司治理的大股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分散股权结构条件下单个股东的搭便车行为使得非公司所有者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八大案例解读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八大案例解读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sodocs.net/doc/ef14113952.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德新区(一期)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背景 长德新区的发展发展环境优越,秉承了长春市、国家战略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及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区域品牌优势、科技与人力资源优势,以及政策环境优势等。因此,长德新区将继承和发扬现有区域优势,加速地区

山东鲁南高科技化工基地园区规划 山东鲁南高科技化工基地位于滕州市木石镇,包含官桥镇部分区域。基地地处我国规划的七大煤化工基地的苏鲁豫皖煤化工基地,在发展煤化工方面具有政策优势。山东省是我国化工产品消费大省,而且山东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背靠人口稠密的中部,区位优势明显。加上滕州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煤炭地质储量达到12.93亿吨,具有发展煤基化工产品的天然优势。2000年经山东省批准,在滕州市木石镇成立煤化工高科技工业园。 此规划目标是在2015年之前,建成以甲醇、醋酸、煤基烯烃、合成氨/尿素、生物法环氧乙烷为龙头,涵盖煤基燃料、甲醇深加工、醋酸深加工等产业链,产品涉及煤基燃料、化肥、塑料原料及制品、表面活性剂、胶粘剂、饲料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等,具有鲜明循环经济特征的高科技化工基地。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

————————————————————————————————作者:————————————————————————————————日期: ?

二语习得定义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育技巧 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Overview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itical period of second langu age acquisitio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English)infour phases ?Variousstagesof education skills 二语习得理论 目录 二语习得定义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育技巧 第一阶段:沉默期 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 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 二语习得定义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育技巧 第一阶段:沉默期 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 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 ?第四阶段:学习曲线上升期 展开 目录 二语习得定义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育技巧 编辑本段二语习得定义 196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教育学、社会学多种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叫“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编辑本段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自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们对二语习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具特色。有的研究侧重于描写 ,有的研究偏重于假设,有的研究则采用实验。20多年来 ,第二语言的多侧面、多方法的研究格局导致了该领域中的理论层出不穷。目前较为流行的有: (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 乔姆斯基和其支持者们认为,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 ,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语法”。他们的主要论点是 ,假如没有这种天赋 ,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将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数据的输入(input )是不充分的 ,不足以促使习得的产生。乔姆斯基认为 ,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有的人在运用语言时,总是用语法来进行核对 ,以保证不出错误,这就是所谓通过学习来进行监控的[ 1 ] (P19)。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监控的使用会逐渐越来越少。从本质上说, 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 , 只要语言输入中有足够的正面证据,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习得语言。 (二)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在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他把监控论归结为 5 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 ,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输入假说”是“监察理论”的核心内容。克氏认为 ,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 ,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

“模仿、背诵”在二语习得中的价值反思

“模仿、背诵”在二语习得中的价值反思 关键词:习得行为主义理论词汇块功能性的练习工具性动机结果性动 [摘要]文章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对于?模仿、背诵?在语音系统层面,句式语音、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层面,情景中记忆单词和?词汇块理论?实现层面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表述了?模仿、背诵?可实现?频率假说?到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可触发?工具性动机?或?结果性动机?的习得实现途径。 以背诵的形式识记知识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现今这种方法仍然被大量而广泛地使用。在外语教学领域,教师和外语学习者也广泛地使用这种传统方法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从不同的语言层面对?背诵?这一识记方法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实施以及意义做以深层次的分析,力求说明对于第二语言背诵的必要前提以及有前提的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外语段落背诵要有前提,有语言环境的汉语背诵要区别于没有语言环境的英语背诵。 以背诵的形式识记知识在许多中国教师的语言(汉语或英语)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际上,我们时常发现有些外教也可背诵出大段的沙翁戏剧或诗歌等, 但他们常

用? I’ve read it many times, so I can say it from my memory. ?而不是? I’ve recited ??来形容他们的识记过程。儿童习得母语或移民习得第二语言是对第二语言知识的无意识吸收过程,它是通过自然地、自发地对第二语言的应用所产生的。?模仿、重复、记忆?时时在无意识中发生。而受教育环境中的语言学习者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是有意识的,它是对于语言规则等知识的了解的结果(如课堂教学) 。?模仿、重复?必须时时有意识地进行,从而达到对语音、词汇、语法的重复性接触,以达到识记并运用的目的。有前提的?背诵?与外教所讲的背诵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 1)反复听刚刚精讲过的由native speaker所录制的要求背诵的语段; (2)模仿和重复该语段; (3)读熟以至可以背诵下来。实际上,要求学生背诵只是促进他们多听、多模仿、多重复的一种手段,在习得这一层面它可以等同于语言学习策略。并且,我们可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或学习背景进行策略性的更改,使得此种背诵在不同层面发挥作用。这就导致不同的学习环境对此种背诵的依赖程度不同,越是缺乏语境、场景的学习环境越是需要经常地、持久地?模仿、背诵?来强化对语音、词汇以及语法、语用的掌握,逐渐达到对于该语言的习得而达到具有语言能力的目的。① 二、?模仿、背诵?的理论依据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基本建立在L2 =L1的习得理论基础上。

公司治理复习提纲

没有复习到考到的(名词解释:关系主导型金融体系,交叉持股,遵从或解释原则,公司治理机制)最后一个论述题:谈谈股权激励对我国国企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全是主观题,因此把要点记住就可以得到高分。 先挑重点,记录下每一题重点,然后重点复习。 第一章与第五章: 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教材第三页 如公司治理的作用,公司治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基本概念,如公司治理、完全契约、委托代理问题、代理问题的类型、所有权和控制权等 概念题:主要是解释概念,如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教材第三页 问答题:如公司治理的作用,公司治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论述题:开放性,考第五章知识,第五章激励与约束(公司治理期望的激励机制是怎样的,为什么可以更好地安排这样子激励)、什么叫完全契约(重要)、代理的问题(个人消费和……)、代理成本的问题、自由现金流的问题、债券的代理问题、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如何通过杠 杆控制小股东利益侵占、怎么样调节代理问题、什么叫控制权和所有权、控制权包括 案例分析题:简单的分析 1.考试范围:1-8章,重点在第1和第5章 2.考试题型:概念题30分,问答题30分,论述题20分(考第五章),案例题20分 1.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的定义是基于公司经营的主要目标。 是关于如何处理下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阻止和缓解这些利益的冲突: 1)资金提供者与经理人; 2)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3)不同类型的股东之间(主要是大股东和小股东) 2. 1)监督经营者:公司治理在确保经营者有足够的权利履行经营职责的同时,通过一种机制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经营者的活动(第一类代理问题) 2)制约大股东(对其他股东):对大股东的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以防止他们做出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不公正行为(第二类代理问题) 3)激励经营者:通过公司治理的制度体系,建立起一套对经营者实施有效激励的机制 4)制约大股东(对债权者):防止大股东权利的滥用,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5)监督和激励经营者(对各方利益):通过建立一种制度体系,监督和激励经营者,使经营活动能够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6)减少信息不对称:需要设计出一种机制,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投资者决策的失误 3.委托代理问题 创业初期,创业者(经营者和股东)——发展,引入外部资金,职业经理人代替股东经营——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在这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期中,对它的认识从无知到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这门课,是对自身思想的升华,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我之前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很深奥很无趣离我们很遥远的学科。但是在这学期在老师的引导下,才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其实是错的挺离谱的,马克思主义的确是深奥的,但是它却存在我们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处都可以运用它来阐述和说明。上课的老师举了生活中大量的例子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性和科学性,让我突然觉得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像比如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联系实际可以这样看: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在一次外出的打工兼职中(促销空调),主管让我们干这干那,有一些人就抱怨嫌累,但我就觉得这是一次很好锻炼自己,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然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其次,我之前认为马克思就是一个老古董,让人觉得他的思想早已过时,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眼光应该具有前瞻性而不应拘泥于所谓的框框架架。但是我又再一次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发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像一杯清香四溢的美酒,随着年代前进的步伐,愈发的醇美。 它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真理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理的全部,只是真理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只是人类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不是顶峰。我们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再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知道和了解了矛盾的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从而更好的认识规划自己的人生。 还有,我们应该坚持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无限断发展。像比如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理论方法,都是由自己不断地通过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总结出来的。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应急响应中心-徐圩新区

连云港石化产品储运交易体系建设方案及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任务书 江苏方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委托方”)根据徐圩石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依托石化产业和港口发展优势,结合园区发展建设的需要,以及周边地区产品交流的需要,拟开展《连云港石化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工作。 一、工作背景 连云港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石化产业是徐圩新区重点发展的临港支柱产业,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形成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主要承接江苏沿江石化产业转移,统筹兼顾长三角地区需求增长。 徐圩港区是连云港港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北及周边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根据徐圩石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及徐圩新区物流产业布局规划,依托港口及物流条件,方便大宗原料运入,产品运出。近年来,徐圩港区已建成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5万吨级和1个1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在建码头工程2个,规划泊位112个,已完成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已具备10万吨级通航条件。徐圩港区规划以石油、铁矿石、大宗散杂货运输为主,

服务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并承担中西部地区能源等重要物资出海功能。随着港区后方石化基地的建设,港区货物吞吐量将呈跨越式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20年,徐圩港区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成为服务腹地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的“生态、智能、高效、安全”的现代化港口。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连云港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暂定名)。 (二)功能定位:立足园区,面向中西部,联结国内外市场,为规范组织石化产品的公平买卖、公正交易、公平竞争,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批零、仓储、物流、金融、信息等综合服务。 (三)交易范围:主要为危险化学品,包括石油及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等。 (四)物业形态及拟选址区域:以化工产品的交易、批发配送、储运、信息、检测、综合服务等为一体。 1.石化产品交易大厅(主要业态为楼宇),以化工产品的交易为龙头,带动与完善物流平台体系建设,保障有效供给。主要提供现货交易、产品展示、电子供求信息、金融服务及入驻企业办公用房等,并与国内其他大型石化交易市场加强联系,拓展分中心业务,建议选址在商务配套功能区域。 2.石化产品物流配送站(主要业态为运输车辆),主要提供散装液体化工品、液化气体等石化产品的接卸和中转分流业务,建议选址在货运配载区,另外,按照石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所设计的危险品车辆运输路线,具体拟选在海滨大道与港前大道之间,与陬山路交汇区域附近。

二语习得 文献综述 作业样本

英师11101班 201100495 姓名: 关于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研究的文献综述 姓名: 摘要: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热点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语言学习有无一个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或临界期(critical period,有人译做关键期)的问题上。通过对近20年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的分析,大概可将这些研究分为两类,一是翻译和评介外国理论,二是探讨年龄差异与外语教学。 关键词:年龄因素,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一个领域。但是,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该领域的各项研究已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热点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语言学习有无一个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或临界期(critical period,有人译做关键期)的问题上。(王初明,2001)我国学者除了翻译介绍国外理论以外,还主要探讨了所谓临界期或关键期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等问题,这方面已有大量文章问世。下面,笔者将对近20年来关于二语习得年龄问题的论文作一综述,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翻译、评介国外理论的论著 国外有关二语习得年龄研究的理论成果大多围绕着所谓的关键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或译临界期假说)展开的。这一理论最初的构想来自Lennenberg(1967),后来围绕此理论形成支持派和反对派。我国学者对国外理论的引进主要集中在对支持派和反对派观点的介绍和评述上。戴曼纯介绍了 C .Snow和M. Hoefnagel-hohle(1978)有关关键期假说的相关试验及研究,以及一些学者有关“敏感期”假设的实验研究(戴曼纯,1994)。王初明就国外语言习得临界期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大致介绍(王初明,2001)。王立非和李瑛就美国二语习得专家David Birdsong在1999年出版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与股权多元化改革研究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与股权多元化改革研 究

1.1.1研究意义(理论、实践和应用) 在理论方面的意义。本文采用系统化和模块化思想,重新梳理了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和股权结构理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助于推动这两方面理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意义。本文通过对XX公司的治理结构与股权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XX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方案与股权多元化方案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设计,试图找出治理结构优化与股权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XX公司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另外,也可为其它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与股权多元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帮助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通病”。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有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1)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国外主要形成了四种主流的观点[1]: ①Berle等人的理论。早在1932年,根据对美国公司的分析,Berle等人提出了两权分离从经济上看可以带来高效率。但是也存在问题,即经营管理者为了个人的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做出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后来,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根据这一研究为基础的。 ②Franks等人的理论。在1995年,Franks等人提出了内部型和外部型两种类型的两权分离。外部型主要是以美国公司为典型;而内部型,主要是指欧洲公司。欧洲企业的特点是,上市公司较少,股权集中程度高。 ③LaPorta的理论。在1999年,LaPorta对全球二十个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所谓的内部型,在全球是主要形式,不仅仅是在欧洲公司。而外部型只出现在英、美等少数国家。 ④“欧洲公司治理协会”的公司治理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欧洲公司治理协会对欧洲企业作了研究认为:首先,欧洲企业投票权的集中度明显高于美、英国家,其控制权

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和学习规划 当我踏入大学校门,我才逐步了解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让我第 一次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书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马克思主义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 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 博大精深。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短浅的, 粗略的。 正如书中所说,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作出不同的回答。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这是无庸置疑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但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知道提出了强烈地需 求。现实的时间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从另个角度思考,书中亦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 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他们通过革命的时间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 , 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 ,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

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实现人类思想史上伟大革命。马克思注意在实践 中不断发展和丰富。 而在今天,如此繁华的社会。马克思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马克思主 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 哲学。正如德里达所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 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 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分析,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的解决,无不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始终聚焦于改变世界。我们应该牢牢把 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新 情况,解决新问题,回答时代的课题,坚持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要通过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创新来实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创新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卓有成效地回应 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挑战,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就要实现自身的理 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必须担 负的历史使命。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内 在要求和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富有生 命力和不断向前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随着自然科学划时代的发展,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刻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重大变

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8 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产业发展现状。 1.主要经济指标。“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0%;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26.7亿元,利税760.1亿元,利润43.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8.5亿元。 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为1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石化行业第五位,占全省工业比重为18.6%;实现税金列全省工业第一位,占比44.1%。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 1 -

2.主要产品产能及产量。全省原油产能1000万吨/年,原油 加工能力90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1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1340万吨/年,轮胎3000万条/年。 2015年全省及全国主要石化产品产量表 3.各子行业情况。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十二五”时期, 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平稳,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 2 -

1000万吨左右。“十二五”中前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开采业经济效益水平较高;2014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开采业出现大幅亏损。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石油加工业:“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加工业生产基本稳定,每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在6300~6600万吨之间,成品油年产量保持在3500~3850万吨之间。受前期高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石油加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417.3亿元,在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之后,亏损额大幅下降。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化学工业:“十二五”时期,有机化工原料得到较快发展,乙烯、PTA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已跃居全国前列;精细化工产品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逐年提升,但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相对缓慢。 - 3 -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09对外汉语张雅楠0917438035 第二语言指一个人除了第一语言之外,另外学习掌握的第二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性语言以及通用语。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二语习得研究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 作为一个中国学生,最先接触到的第二语言通常是英语。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谈谈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一: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学习的异同 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我们通常都是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学习,但无论怎样学,都需要首先听到声音,同时了解这种声音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学习上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除此之外,习得一种言语现象,不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需要经历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组合的结果,在语法习得上都有一定的顺序。 当然,第二语言的学习和第一语言的学习也有着截然的不同点。比如,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语言习得过程不同等等。 关键词二:语言迁移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它的基本观点是:对A的学习会影响到对B的学习;它的基本关注点是:B的学习快慢和好坏在多大程度上受到A的影响。Lado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了“语言迁移”的概念。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学习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关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Lado的理论研究是与外语教学,特别是外语教材的编写相联系的。 “语言迁移”在我的外语学习的初始就有所体现。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曾为培养我的英语兴趣为我报过幼儿的英语口语培训班。当时刚刚六七岁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教的英文单词的含义,只是通过自己对已经掌握的汉语,比如:当老师拿起一只苹果的时候,我认识它叫做苹果,而这时老师教我说:apple,我便知道:苹果=apple······这是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正迁移。然而,母语对于外语学习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负迁移。例如,在我们的汉语中,形容男性是用“他”而形容女性使用“她”,虽然含义有所不同,但是在读音方面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在英语中,同样的含义,初学者却常常会在“he”和“she”之间混淆。“负迁移”实质上就是干扰。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