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辩证施护

崩漏

一、基础护理

1.病室环境

病室宜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

崩漏病人对阴道出血易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应加强精神调摄,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给予安慰、关心,使之消除紧张情绪,达到情绪稳定。血虚肝气旺者,应戒急躁及动怒,以免怒伤肝火,迫血妄行而大崩。

3 .体位与安全

(1)注意勿过度疲劳,劳逸适度。

(2 )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

(3)功能性子宫出血期间不可让病人单独上厕所或外出,以免病人因气血两虚而眩晕跌倒,造成血脉筋骨的损伤。

4. 清洁护理

(1) 卧床不起者,应保持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每日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2)经行之际血室正开,易感外邪,故应保持外阴清洁,加强会阴护理。

5.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鼓励多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2)注意增加补血的食物,如含铁质较多的菠菜、空心菜、蛋类、红枣等食物。崩漏淋漓、日久不净者,可稍用酸性食物。

(3)经期内禁食生冷食物,以免胞宫受寒,诱发子宫收缩而加重出血。

6.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根据医嘱定时准确给药,尤其是使用性激素等类药物时,不得擅自改变剂量、给药时间与方法。同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反应。

7 .排泄护理

经期应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防止逆行感染。清洗会阴部应有专用盆,并应保持清洁。

8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阴道出血的量、颜色、粘稠度、气味及有无组织块状物排出。必要时,保留经垫,以便于估计出血量。

(2)暴崩不止者,观察病人有无头晕,以及神志、舌苔、脉象、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血脱亡阳之先兆或症候。

二、辩证施护

1 .血热内扰证

【证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少量血块,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治宜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护理】

(1)病室宜通风凉爽,衣被要适中,不宜过暖。腹痛拒按者,禁用热敷及艾灸。

(2)观察阴道出血的颜色、质、量,以及神志、血压变化。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血

压下降等症状者,须做好输液、输血等抢救准备。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观察用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4)饮食以清凉为主,忌辛辣、油腻、燥热之食物。

2. 气不摄血证

【政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薄润,脉细而无力。治宜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护理】

(1)崩漏期出血量多时,应绝对静卧,切勿劳累,以保养正气。

(2)体虚怕冷者,要注意保暖。并加强平时的饮食营养,滋补气血。

(3)气虚引起的崩漏,主要是由于身体虚弱或劳累过度所致,往往会造成阴道出血不止,故这些病人应多食牛肉、蛋类、猪肝等,不宜食螃蟹、田螺等寒性食品,以免损伤脾气,造成气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二加重出血。

3 .肾阳亏虚证

【政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舌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治宜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护理】

(1)病室宜向阳。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使气血流畅,经络畅通,血归经而行。

(2)病人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阳虚易生外寒,故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要受寒着凉。

(3)饮食宜乘热进食,及时生冷食品。寒冬季节,可选食补肾之品,如鳝鱼、鸡肉、黄鱼等,多食羊肉、狗肉等温补之品。

(4)中药汤剂宜热服。

4 .肾阴亏虚证

【政治】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红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肾养阴,止血调经。

【护理】

(1)衣被不宜过暖。盗汗者应勤换内衣,以防感冒。

(2)饮食及中药汤剂宜热服。可选食滋阴之食品,如甲鱼、淡菜、等,以滋补肾阴。忌食冷及寒凉食物。

(3)平时可以药膳作调治,如当归山鸡汤。

5. 瘀阻胞宫证

【政治】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舌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治宜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护理】

(1)小腹疼痛拒按者,可予腹部热敷,使淤血排出。

(2)腹痛如伴有呕吐,可针刺内关、合谷等穴。

(3)血瘀所致的崩漏多因肝气郁结、精神受刺激有关,平时可以药膳调治,忌食生冷、酸涩、刺激性的食品,以免壅阻气机,加重阻滞症状。

(4)服药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避风寒,适温凉,勿劳累。

三、健康教育

1 .重视精神调养。培养个人爱好,以怡情悦志,勿忧愁忧郁,避免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2 .平时要注意生活调摄,起居有规律。经期内注意休息,严禁房事、坐浴并注意外阴清洁。

3 .加强饮食调养,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少食辛辣助火之品。

4 .平素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冒雨涉水。衣裤淋湿要及时更换,以免寒邪乘虚而入。

5 应根据体质情况,选择适当地体育活动,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和机体抵抗力。

6 .普及妇女生理卫生知识,使病人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过程,自觉做好经期的个人卫生,积极防治崩漏病。

鼻鼽

因禀赋特异,邪犯鼻窍所致。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为位在鼻窍,与肝、脾、肾有关。过敏性鼻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过敏史、家族史。

2. 鼻痒、频繁喷嚏、清涕如水或比赛等。

3 .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史。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辩证: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鼻窍分泌物的量、色、质,鼻窍粘膜色泽以及肿胀特点等。

(2)了解发病情况,注意诱发因素及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寻找、切断过敏源。

(3)观察患者全身伴随症状,若伴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喉头水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措施。

3. 给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给药,注意掌握服药和滴药方法。

(2)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4. 饮食护理

平时少食寒凉、生冷、油腻食物。忌食海腥发物,禁烟、酒。

5 .情志护理

给予疏导、解释,避免患者焦虑、忧思。

6. 临证施护

(1)肺气虚寒者,遵医嘱用中药膏剂涂于鼻内。

(2)鼻痒患者可用棉签入鼻孔,轻探局部,或指压迎香穴、印堂穴。

(3)喷嚏频频、鼻痒者,遵医嘱给予亢过敏药物或耳穴埋籽。

(4)遵医嘱按摩穴位,疏通鼻窍。

三、健康指导

1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能力,防止受凉。注意室内卫生,除尘去霉,勤晒被褥。

2. 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鱼虾海鲜等食物,忌烟及辛辣食物。

3 .保持乐观情绪,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和避免各种尘埃、花粉的刺激。

4 .在寒冷、扬花季节出门,戴口罩。

5 .注意观察,寻找诱发因素,若有发现,应尽量避免。

6 .经常按摩迎香穴,可减少发病次数。

带下病

一、基础护理

1. 病史环境

保持病史内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室内可喷洒空气清新剂,每日1~2次。

2 .情志护理

忧虑气结,肝气乘脾,损伤脾气,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湿邪下注,可诱发和加重本病。应做好病人的情志护理,给予解释、安慰、疏导,调畅情志,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3. 体位与安全

病人取自由体位。对带下伴阴痒或有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感染者,所用器械、用物等必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行阴道冲洗或阴道擦洗的操作时,动作宜轻柔,以免损伤阴道黏膜,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

4 .清洁护理

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病人的个人卫生。每日可用温水或中药洗剂清洗外阴。勤剪指甲、勤洗手,无搔抓外阴部或皮肤。病人的内裤应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煮沸5~10分钟或烫洗,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5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品,以免引起脾胃失运,不能运化水谷,聚而生湿加重病情。

6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每日1剂分上、下午2次服用。服药后观察有无明显疗效。

(2)阴道用药者,指导病人应先清洗双手和外阴,。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

7. 排泄护理

保持大、小便通畅。带下伴阴痒,或有滴虫、霉菌者,应做好便器的定期消毒隔离。并嘱病人使用蹲式厕所,便器专用,不要互相借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8 .病情观察

(1)观察带下的量、色、质及气味等,以辨其寒热虚实。

(2)观察神志、面色、舌苔、脉象,以及腹痛、腰酸、发热、阴痒等全身情况。

二、辩证施护

1. 脾虚湿注证

【证治】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无臭味,神疲纳少,面色萎黄,大便欠实。

舌淡胖,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治宜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护理】

(1)注意休息,适当锻炼,以助脾胃运化。

(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除瘦肉、蛋类外,可食山药粥、莲子苡仁粥等。

(3)大便欠实者,应注意腕腹部保暖,防止受寒着凉。

2. 肾阴虚证

【证治】带下色黄兼赤,质黏无臭味,阴户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便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护理】

(1)病史宜舒适、洁净,让病人居安勿躁,安卧静养。

(2)忌烟、酒等动火之食品,可选食淡菜、菱角、鲜蘑菇等。

3. 肾阳虚证

【证治】带下量多,质稀如水,绵绵不断,腰酸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舌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治宜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护理】

(1)病史应朝南。病人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小腹冷感者,可用热水袋热敷局部。

(2)加强饮食营养,可食桂圆红枣汤,以及羊肉、狗肉、雀肉等暖性食品。

4. 湿热下注证

【证治】带下量多,色黄或兼绿,之粘稠,有秽臭味,或如豆渣,有泡沫,外阴灼热瘙痒,小便短赤,或伴少腹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渗湿止带。

【护理】

(1)可用决明子30g煮沸15分钟,煎汤,坐浴、熏洗或清洗外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宜多食藕、冬瓜、扁豆及新鲜的水果。平时可饮用绿茶,或以绿豆苡仁汤代茶饮用,以清热利湿。

(3)伴有腹痛、腰酸者,可配合毫米微波等理疗方法。

三、健康教育

1. 保持情志舒畅,避免精神抑郁。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内裤宜柔软、透气、宽松,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太阳下曝晒。

3.饮食有节,勿过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水湿停聚。

4 .按医嘱正确用药,定期门诊随访。

5 .实行计划生育,避免早婚、多产、流产等。

耳鸣、耳聋

一、基础护理

1. 病室环境

病室保持安静、舒适、整洁,光线明亮,使病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爽朗,食欲增加。注意避免噪声,根据病症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2. 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病人,耐心疏导,因为耳鸣、耳聋与情绪息息相关,权威病人采用“自我防卫机制”,用转化方法可起到缓和心理紧张、减轻精神痛苦作用,也可用无声的语言,自我命令、自我提醒、自我暗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2)要尊重病人,与病人交流时,可借用文字和手势帮助交流,须真正让病人理解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情况。

3. 体位与安全

突发耳鸣、耳聋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协助其生活起居,对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的病人,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食物。

5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应按证型掌握服药方法及宜忌,一般于饭后1小时温服,服后观察效果及反应,并记录之。

(2)遵医嘱给予改善内耳神经血供及促进细胞代谢药,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

6. 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耳鸣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和耳聋的程度以及睡眠、二便情况。

(2)观察舌象、脉象及伴随症状。

二、辨证施护

1 .风热外袭证

【证治】耳鸣声重沉,耳胀微痛,多为单侧,咽痛,发热,头痛。传音性耳聋鼓膜色红,活动受限。舌淡,舌苔薄,脉浮数。治宜清热散邪,疏风通窍。

【护理】

(1)病室的光线宜柔和,通风、凉爽、湿度偏低。忌温热干燥,避免噪声干扰。发作期间

宜卧床休息。

(2)经常与病人沟通交流,讲解七情致病与治病的关系,调顺情志,开朗舒畅,避免忧郁或情绪激动,不可发怒,更不能暴怒。

(3)清热疏肝、泻火化痰的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静脉点滴期间,注意点滴速度,及局部外溢情况,并观察有无恶寒发热及全身反应情况。

(4)由于耳鸣影响睡眠,睡前请病人用热水洗脚,或用手掌心劳宫穴交叉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0下,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

(5)可用1%麻黄素等渗盐水滴鼻,以宣利鼻窍,开通耳窍。多做吞咽动作,以改善烟鼓管功能,有利于减轻耳鸣、耳聋。

(6)针刺耳门、听会、听宫等穴,配外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操作。

(7)用两手指分别上下按摩两侧耳轮各18次,有增加听力及预防耳鸣、耳聋的作用。

2 .肝火上炎证

【证治】怒后突然耳内胀闷不适,耳鸣暴起,头晕头痛,口苦咽干。传音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鼓膜充血,活动受限,或穿孔溢脓。尿黄便干。舌红,脉弦数。治宜清肝泄热,息风通窍。

【护理】

(1)保持二便通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有利于清热泻火。

(2)饮食宜清淡富营养食品,多食水果、粗纤维蔬菜,有助于通便,忌肥甘厚味,辛辣燥热食物。

(3)头痛眩晕,可针刺曲池、足三里、人迎,或用而针刺降压沟,也可遵医嘱给镇静剂。

3 .痰火郁结证

【证治】突发耳鸣,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传音性耳聋为主,耳胀耳痛。口苦痰粘,头昏沉重,二便不畅。鼓膜充血外凸,或穿孔溢出黄稠脓液。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护理】

(1)避免剧烈咳嗽,因剧烈咳嗽可致突发耳聋。

(2)其他护理参见“风热外袭”、“肝火上炎”一节。

4 .脾肾阳虚证

【证治】双耳鸣,多为一过性,突然有金属样鸣音,继而逐渐消失,劳累后加重,或于蹲下后猛一站起时发作,兼眼前昏黑,金星闪冒,倦怠乏力,纳少便溏。混合性耳聋或感音性耳聋逐渐加重。耳鼓膜完整或内陷。舌淡,舌苔白,脉细。治宜健脾温肾,益气升阳。

【护理】

(1)病室宜安静,舒适,避免噪声,温度偏暖,忌潮湿、寒冷。

(2)饮食宜健脾祛湿的食物。注意饮食有节,忌食寒冷及辛辣之食物。睡前禁饮浓茶、咖啡、刺激性饮料。禁烟酒。

(3)健脾温肾,益气升阳的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

(4)耳鸣可用艾灸中脘、百会、足三里及背部俞穴。

(5)针刺穴位参见“肝火上炎证”一节,用补法操作。

5 .肝肾阴虚证

【证治】双耳蝉鸣不息,或一轻一重,夜间加重,听力逐渐减退,伴心神不宁,夜寐不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呈感音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鼓膜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护理】

(1)饮食宜补、宜温,可多进补肾益精食物。少食温燥食物。

(2)耳鸣明显,夜寐不安者,可睡前用温热水泡双脚后,用两手掌交替按摩两足底涌泉穴,有引火归元作用,可减轻耳鸣症状,促进入睡。

(3)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中药汤剂宜温服。

三、健康教育

1. 加强体育锻炼,长期坚持打太极拳,做保健按摩操等,以健身强体。

2 .避免情绪激动,生活起居有常,防止风寒的侵袭。

3.避免剧烈咳嗽,下蹲弯腰时须注意动作要协调,避免诱发本病证。

4. 脾虚者尤要注意饮食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肾虚耳鸣耳聋者,药注意养息及减少房事。

5 .耳聋影响工作、生活者,可在医嘱指导下佩戴助听器。

痛经

一、基础护理

1 .病室环境

病室宜保持安静、干燥,光线柔和、偏暗,空气流通。

2. 情志护理

加强心理调摄,保持病人心情舒畅,排除不良的心理因素。进行有关知识的宣教,以解除疑惑,并指导其采取移情易性、自我暗示、动情怡神等方法进行自我调养。

3. 体位与安全

(1)痛经症状尚轻者,可适当活动,注意休息。腹痛剧烈时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病人在经期中抗御寒湿能力减弱,易受外邪侵袭,须注意穿着、衣被的厚暖。伴有小腹冷痛者,可给予热水袋热敷。

4. 清洁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及衣被,勤晒被褥。

5. 饮食护理

经期因经血的耗散,更需充足的营养。合理的饮食能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易消耗、富含营养,多食温热行滞之食品,如牛羊肉、梨汁、橘子等

6. 给药护理

根据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掌握服药时间。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宜在经前服用;补益类药物宜在饭前服用。观察服药后的疗效及反应。

7. 排泄护理

经期应每晚用温开水擦洗外阴,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禁止盆浴或坐浴。

8. 病情观察

(1)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及神色、舌象、脉象、血压、心率等变化。如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甚至晕厥时,应立即平卧,注意保暖。

(2)观察月经的周期、经量、性质情况。

(3)观察病人腹痛发作的时间、性质、,以辨别寒、热、虚、实。

二、辩证施护

1 .气滞血瘀证

【政治】经前、经期下腹胀痛,下坠拒按,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或伴乳胁胀痛。舌紫暗,有瘀点或正常,脉沉涩或弦滑。治宜活血、化瘀、止痛。

(1)给予情志疏导,精神安慰,使之怡情悦志,心情舒畅,睡眠充足。保持气血流畅,肝气条达,减轻腹痛。

(2)下腹胀痛时,可服元胡止痛片,也可用活血止痛膏敷贴小腹部,或用风油精按摩关元穴,一活血化瘀。

(3)可采用一些药膳方法,如益母草煮鸡蛋食用,也可多食一些行气活血的食物,如大萝卜、荔枝、橘子、桃仁、鲤鱼。

2 .寒湿凝滞证

【证治】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经行量少,色紫暗有块,伴行寒肢冷,小便清长。舌白,脉细或沉紧。治宜温经暖宫,化瘀止痛。

【护理】

(1)经前、经期注意保暖。平时不宜用冷水洗澡。寒冷季节及行经前、经期勿着凉,勿淋雨、涉冷水。夏季避免过冷的空调环境。

(2)宜选食温经散寒的食物,如肉桂、牛羊肉、核桃等。腹痛较甚时,以温经祛寒,行血止痛。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食物,以免血为寒凝,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3)腹痛时可做腹部热敷,以温通局部气血;以温阳祛寒,疏通血脉,缓解疼痛

3 .肝胆湿热证

【证治】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平素带下黄稠。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化湿,理气止痛。

【护理】

(1)病室温度宜偏低,室内凉爽、通风,空气清新。

(2)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使之保持精神愉快,解除顾虑和恼怒,使气机畅达经血流畅,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3)中药汤剂宜凉服或温服。服药后宜卧床休息。

(4)可选食偏凉性的食物,如西瓜。忌食辛辣、温热、刺激之品,以免加重盆腔充血,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加重痛经症状。

4 .气血亏虚证

【政治】经期或经后小幅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冷,头晕耳鸣。治宜补气养血,和营止痛。

(1)痛经时宜卧床休息。疼痛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2)经前、经后可常服当归阳血膏或当归羊肉汤,加强营养,以调补气血。

(3)已婚妇女应节制房事,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流次数,以免气血亏损而加重

病情。

5 .肝肾亏损证

【政治】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红无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脉细或沉紧。治宜调补肝肾,养血止痛。。

【护理】

(1)避免烦躁,保证休息及充足的睡眠,忌房劳。

(2)加强营养,可食滋补肝肾之品,如猪腰、山药等。

(3)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三、健康教育

1. 掌握月经生理知识,消除对月经的焦虑和恐慌,自我进行心理调节。

2. 劳逸适度,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当活动,以调节积极因素,提高战胜疾病的能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经期适当休息,以增强抗御疼痛的能力。

3 . 注意饮食调摄。饮食宜温热,勿过食生冷瓜果、冷饮。

4 . 月经来潮前3~5天,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5 . 严格遵守医嘱,坚持周期性治疗。

视瞻昏渺

一、基础护理

1 .病室环境

病室宜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2 .情志护理

消除患者思想负担,保持良好情绪,配合治疗。

3. 清洁护理

勿用手和脏手帕揉眼。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等凉性食物,多饮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5. 给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给药。中药汤剂宜温服。给药时间、温度、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6 .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视力与视野的变化,协助医师及时完成眼科辅助检查。

(2)观察患者肢体感觉有无异常、有无运动障碍。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二、辩证施护

1. 痰温蕴结症

【政治】视物昏朦,食物变现,眼底表现同眼部检查之干性者;全身可伴胸膈胀满,眩晕心悸,肢体乏力;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或弦滑。

【护理】

(1)病室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光线柔和。

(2)药后观察情,如出现食欲减退,胸闷恶心,腹痛便溏,应立即报告医师。

(3)忌用手揉眼,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布。

2 .淤血阻络证

【政治】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底同眼部检查之湿性者;可伴头痛失眠;舌质黯红,有瘀斑,苔薄,脉沉涩或弦涩。

【护理】

(1)病室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及直接当风。

(2)饮食要有规律,宜清淡、易消化。忌烟、酒、刺激之品。

(3)注意休息,调畅情志。

三、健康教育

1 . 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可适当地工作与学习。

2 . 注意眼部卫生,不得久用眼力,避免过劳及熬夜。

3 .太阳辐射、强光等均可致黄斑损伤,外出做好防护措施。

喉暗

因邪犯于喉,或脏腑虚弱,咽喉失养所致。以声音嘶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喉,多于肺、脾、肾有关。急、慢性喉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感冒、过度用声或化学接触等。

2. 咽喉部症状。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辩证: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雍肺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血瘀痰凝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急性期发热或感冒者,宜适当卧床休息。风寒袭肺者,病室应保持温暖;风热犯肺者,病室宜凉爽、温润。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体温、呼吸以及脉搏的变化。

(2)观察患者是否喉痛剧增、吞咽困难、语言难出、呼吸困难等,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指导患者吞咽药液时应在咽喉局部停留片刻后再慢慢咽下,有助于消肿、止痛、开音。

4 .饮食护理

(1)一般宜进清淡饮食、如清蒸、清炖食物。寒证者,宜进温润食物。

(2)肺脾气虚者,不宜食用滋腻之品。忌烟酒,少食辛辣食物。

5. 情志护理

(1)对慢喉暗者,应鼓励其树立治疗信心,避免七情刺激。

(2)对暴暗者,通过说理开导,减轻其精神负担,消除紧张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6. 临证施护

(1)遵医嘱用中药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

(2)肺胃实热者,咽部红肿热痛较甚,可遵医嘱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泻热开窍,利喉开音。

三、健康指导

1. 加强体育锻炼,劳逸适度,避免伤风感冒。

2. 注意声带休息,避免用声过度,积极治疗鼻腔及口腔疾病。

3 .避免粉尘及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

4 .节制烟酒,少食刺激及冷冻食物。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护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张毅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第二手术室(霍春慧)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种病因或某些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及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的综合征[1]。? 中医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可与“虚劳”、“虚损”、“急劳”、“热劳”、“血证”及“温病”等相互参照。依据《金匮要略》《医门法律》等古典医籍描述,“劳”具有发热、出血及面色苍白三大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有先天因素,体质因素和它病引发。临床根据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分为五种类型:热毒壅盛证,心脾两虚证,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肾阴阳两虚证。我们在临床中结合患者的不同证型采取了不同的辨证施护,现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心理护理;再障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凶险,病势缠绵难愈,患者容易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情绪。中医认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这种情绪可使病情加重,所以要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便于配合医生治疗。? 饮食护理:再障患者多数都气血亏虚,善于进补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可根据每个人体质和口味自制家庭药膳。? 病室环境: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室内清洁,定时通风换气,1次/d紫外线消毒。尽量减少探视次数,尤其是感冒等高危人群,以免引起感染。? 行为护理:因患者全血象较低,尤其是血小板的下降容易引起出血,病室内应摆放木制家具,活动地方应宽敞,以便利于患者行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患者,防止摔伤,跌伤等。? 2 辨证施护? 2.1 热毒壅盛证症见:急性发病,高热,面色无华或面色赤,烦渴引饮,精神萎靡,甚则神昏吐血、衄血、便血、小便黄赤、舌苔黄燥、脉急数[2]。热毒是慢性再障的一个常见类型。? 施护:①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咳血、呕血、肌衄、鼻衄等的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鼻衄时可取坐位,头部仰起,用冷毛巾敷前额或用三七粉棉球塞鼻腔。②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刺激之品,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有出血倾向者,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③内服中药,一般要温服,避免药物太凉对胃肠道有刺激。出血期间口服中药应偏凉,不可过于加热,以防血热妄行,使出血加重。? 2.2 心脾血虚证症见:心悸怔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夜寐欠安,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女子月经过多,淋漓不断等出血症状,舌淡苔白,脉细弱[3]。? 施护:①心脾血虚患者一般要长期服药,护士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长期服用激素,会导致自我形象受损,康力隆,达那唑,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②血虚的患者,时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情绪不佳,烦闷不安时,可以欣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或者听听音乐,这样可使精神振奋。? 2.3 肾阴虚证症见:发病缓慢,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无华,五心烦热或午后低热,盗汗耳鸣,舌质淡红,舌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黄帝内经曰:“形不足者,补之以味”,可以选用动物有形之品。如动物骨髓,鹿角胶、龟板胶等。? 施护:①以清淡优质蛋白饮食为主,饮食不可过热过多,禁食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因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 “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 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 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 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 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 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 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2)尽快清除毒物 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中毒超过6h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中医 肝胆 辨证施护

肝着辨证施护 (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施护 1、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气滞型。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②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不宜操劳,怡养精神,情绪乐观,精神愉快,避免劳倦。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进食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理气健脾食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2、中医辨证属肝着.瘀血阻络型。施护如下:①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通,减少疼痛。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勿食过冷、过热、过硬之品,吞咽缓慢,防止络破出血,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及坚硬之品。③汤药、饮食宜温服。 3、中医辨证属肝着.湿热蕴结型。施护如下:①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室温宜偏低。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忌油腻、海腥、辛辣等。③中药宜偏凉服。 4、中医辨证属肝着.肝肾阴虚型。施护如下:①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大枣、母鸡、紫河车、鳖甲等补养阴血之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③汤药、饮食宜偏温服。 5、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脾虚型。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②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脾运有序。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萝卜等理气食物。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④中药汤剂偏温服。 6、中医辨证属肝着.脾肾阳虚型。施护如下:①安置患者于 在向阳温暖病室,安静幽雅,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湿度保持在60%以上。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山药、扁豆、萝卜等健脾理气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温中之品。少食甜食、糖类。忌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③中药汤剂浓煎热服。 7、中医辨证属肝着.正虚邪恋型。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②嘱患者不操劳,怡养精神,消除忧郁、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性以利康复。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平淡食物,苡仁、萝卜、山药、扁豆及柑橘、佛手、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健脾理气之品,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④中药汤剂宜温服。 对症施护 ⑴有胁痛者,①针刺止痛,取穴内关、鸠尾、阳陵泉、太冲。 ②耳针止痛,取胆、交感、十二指肠穴以缓解疼痛症状。③给予神农护肝镇痛膏肝区贴敷。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全册完整版)复件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全 一) 一、护理程序 1.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医院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2.护士收集健康资料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了解患者的隐私,为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掬 B.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C.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D.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力 法提供依据 E.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3.护士在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过程中,丕查 确的做法是 A.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患者的正式与非Ⅱ式交谈 B.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州引导患者交谈 C.正式交谈的内容应贴近患者的病情 D.非正式交谈常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蠢程中进行

E.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和患者感情的增避及对病情的了解4.以下客观资料,记录正确的是 A.每天排尿l~2次,量少 B.咳嗽剧烈,有大量黏痰 C.每天饮水5次,每次约200ml D.每餐主食2碗,一日3餐 E.持续低热1个月,午后明显 5.护士获取客观健康资料的主要途径是 A.阅读病历及健康记录 B.患者家属的陈述 c.观察及体检获取 D.患者的主管医生提供 E.患者朋友提供 6.面对老隼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时,应注意 A.交谈一般从既往史开始 B.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C.-定要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D.始终保持亲密距离 E.当老年入主诉远离主题时,不要打断 7.患者,女性,37岁,甲状腺囊肿,择期手 术住院。护士为其提供整体护理,该护理模式 的特点是

A.以治疗为中心 B.以家庭为中心 C.以疾病为中心 D.以患者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8.患者,女性,68岁,因病情危重入住ICU。 第2天病情平稳后,对护士说:“我想见孩子,老伴,心里憋得慌。”该患者存在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安全需要 E.生理需要 9.患者,男性,41岁,颅脑外伤。主诉:剧烈头痛、头昏、视物不清。查体:呼吸10次/分,心搏有力、50次/分,血压160/120mmHg。护士收集资料后为其制订护理计划。计划中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A.皮肤完整性受损 B.潜在并发症:脑疝 C.潜在并发症:呼吸性碱中毒 D.有感染的危险 E.睡眠形态改变 10.患者,女性,27岁,车祸外伤急诊入院。

中医护理:中风的辨证施护

1辨证 中风的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阴阳失调,气血亏虚,调养失摄,忧思恼怒,饮食失节,劳累伤正,外受时邪等诱发。发病的主要病理为阴不恋阳而致肝阳暴涨,阳化风动,气血逆乱,挟痰挟火,窜扰经脉,闭寒心窍而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1)中经络:大部分患者神志清楚,少数患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2)中脏腑: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之分。①闭证: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为实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可见气粗,鼻鼾,痰鸣。舌苔黄腻,脉弦滑数;②脱证:气脱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为虚证。突然昏迷,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汗多,遗尿,四肢厥冷,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2施护 (1)按急症一般常规护理。(2)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刺激。(3)绝对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不要随意搬动。(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痰阻者,随时吸痰。中脏腑者应避免舌下坠,舌咬伤。(5)做好口腔、皮肤、眼睛护理。用复方佩兰漱口液清洁口腔每日2~3次。眼睑不能闭合者应给予凡士林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敷盖,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尿管,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一次,预防尿路感染。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预防褥疮发生。(6)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舌苔、脉象、血压及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患者血压速升,呼吸变深,脉缓为早期脑疝的表现。血压急剧下降,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表示病情严重。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血压测不到,呈阴阳离决的表现。出现上述症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7)口眼歪斜者,可针刺大迎、地仓、颊车、下关等穴。语言障碍者应早期进行语言训练。半身不遂应注意局部保暖,受压部位用2%红花酒精液按摩。一切注射应在健侧进行。(8)饮食宜清淡。给予少油、低盐、低糖、易消化食物。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食物不宜过冷或过热。鼻饲时头偏向一侧,不宜过多过快。(9)恢复期应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和情感所伤,防止复发。 中风之症重在预防。对40岁以上,平素血压偏高经常头痛、眩晕或感肢体麻木以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症,多属中风先兆。注意加强防治。应嘱其平时节肥腻、烟酒、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增加体力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防治效果。

中医护理:阴挺的辨证施护

1.本病的病情观察要全面而仔细: (1)观察子宫脱垂的程度及有无阴道壁、直肠壁、膀胱壁膨出,有无排便困难和小便失禁等情况。子宫脱垂分三度:Ⅰ度者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不超出阴道口;Ⅱ度者,子宫颈或连同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Ⅲ度者,子宫颈及整个子宫体均脱出阴道口外。 (2)观察脱出物表面皮损情况,如有红肿、破损、出血、糜烂者,可搽敷锡类散,并用消毒纱布保护。 (3)观察分泌物的量、色、质,如量多色黄质稠者,湿热蕴蒸颇甚,防其化脓;如量多色白质稀者,气虚或肾虚挟湿也。 (4)观察伴随症状,伴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者,为气虚;伴腰膝痠软,头晕耳鸣者,为肾虚;发热腹痛,腰痛,苔黄,脉数,为湿热蕴蒸,宜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严重者要绝对卧床。产后注意避免过早使用腹压及下蹲或劳动,如挑重物、插秧等均会导致脱垂加重。 3.可采取膝胸卧位,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 4.保持每日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可给服麻仁丸5g,每日2次,或每日调服蜂蜜1汤匙,以润肠通便,避免大便努责。 5.注意调畅情志,向患者扼要介绍本病病因、证治及转归,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 6.及时治疗慢性咳嗽。 7.注意个人卫生,内裤宜清洁柔软,及时更换,每日清洗外阴,或遵医嘱药物熏洗或浸洗。 8.加强卫生宣教工作,积极预防本病发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9.使用子宫托。选择合适子宫托,以放置后不脱出又无不适感为宜。教会患者放取托的方法,子宫托每晚清洗,次晨放入,保持阴道清洁,子宫托若长期放置不取出,可发生嵌顿,局部组织因受压而缺血坏死,甚至发生瘘管,用托后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换大小合适的子宫托。 10.注意补养气血,增强营养,如肉、蛋、禽类食物。气虚者,可选黄芪气锅鸡、青山羊血;肾虚者可选青山羊血、杜仲、猪腰等药膳配合治疗。若挟湿热,可试用丝瓜络炭酒(丝瓜络烧成炭,研成细末,每次用白酒兑开水冲服少量)。

中医护理学知识点汇总(1)

胃阴虚证 (1)辨证分型: 胃阴虚证 (2)证候分析: 本证以胃脘隐痛,饥不欲食伴阴虚症状为辨证要点。胃喜润恶燥,胃阴不足,胃失漏润,胃气不和,受纳不健,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故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3)施护要点: 起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温湿度适宜,多休息,避免劳累,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表情、舌质及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是否有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等症状,观察患者大便是否干结。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饮食,半流饮食。 用药护理:服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枇杷叶、柿蒂等药物。汤剂宜热服。心理护理: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精神刺激 症状护理: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习惯。 2、多喝水 3、少食多餐。 4、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 (4)可采用中医操作:毫针刺法、灸法、拔罐、刮痧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太溪。

食滞胃脘证 (1)辨证分型:食滞胃脘证 (2)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胀闷疼痛,暖腐吞酸为辨证要点。胃气以降为顺,食停胃脘,胃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脘部胀闷疼痛;胃失和降而上逆,故见暧气吞酸或呕吐酸腐宿食;吐后实邪得消,胃气通畅,故胀痛得减;食独下移,积于肠道,可致矢气频频,臭如败卵,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为食独内积之征。 (3)施护要点: 1、起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温湿度适宜,多休息,避免劳累。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表情、舌质及生命体征,询问是否有胃脘胀闷疼痛,若病人呕吐应查看呕吐物的性状,观察患者大便性状。 3、饮食护理: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有节,高纤维,避免油腻、辛辣。保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 4、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也可服用丸剂。 5、心理护理 6、症状护理:消失导滞,和胃止痛。 7、健康教育:1、饮食有常,不过饱过饥。2、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3、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4)可采用中医操作:毫针刺法、灸法、拔罐、刮痧等操作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太溪。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 *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群。 3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5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6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辩证。 7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 8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则。 9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10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 11阴阳:(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 (1)阴证:多因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苔润滑,脉沉迟等。 (2)阳证:多因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身热,神烦,烦躁不安,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 (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 (5)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医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医护理方向的必修课。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两大部分。基本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力求使学生对中医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护理技术部分则包含了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运动、用药和针灸调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实验实训或临床为主,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生理、病理及诊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将来在中医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医护理学》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注重每一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说明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的地位,适当对比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中医特点。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实训22学时,考试2学时。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实验项目、性质与器材、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中医基本知识 第一章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的含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概念和内容。 技能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态度目标:热爱中医事业,立志为中医而奉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护理在典籍中的体现:历代医著、医家对护理的记载和论述。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独特的护理技术。 【教学建议】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中医哲学思想(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学五行说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学会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态度目标:用物质的、运动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阴阳:阴阳的概念、内容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五行的概念、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生克乘侮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分析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八章辨证 【重点难点】 一、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二个纲领。 1.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里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具有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精品文档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中医护理学知识要点

《中医护理学》选择、填空、判断 1.阳:活动的、上升的、明亮的、溫熱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阴:静止的、下降的、阴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 阳是阴的功能表现,阴是阳的物质基础 2.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3.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就机体而言,升降是机体内部的气机运动形式,而出入是机体与外环境的气机运动形式,升降出入,相互协调运动,才能够保持机体的内部有序稳定和维持着机体和外界的统一。 4.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5.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6.藏象学说研究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以研究探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中心; 其二,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脏腑的关系。 7.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是神的物质基础,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汗为精液化生,精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 8.肺朝百脉,辅助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的运行;主治节,是其主要生理功能的概括。 9.脾能统血,是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能摄血。 10.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人体阴液根本 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人体阳气根本 11.肾主水主要是靠肾中精气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 12.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使呼吸均匀和调,反之则呼多吸少,动则甚喘13.胆:主决断、助消化(因胆无传化水谷的功能,故又属奇恒之腑) 14.胃: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降浊 15.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16.大肠:转化糟粕 17.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 18..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全身的气化作用 19.三焦的概念有二,其一为六腑之一;其二为单纯的部位概念。 20.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 21.精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人体内肾所藏的精气、脏腑之精、水谷精微、气、血、津液,以及自然界的精微物质 狭义:是指人体肾所藏的精气中的一部分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称为“生殖之精”先天之精的基础 注: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生育繁殖及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内的精主要封藏于肾,肾精是生命之根,生身之本22.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水谷之精气、呼吸之气);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脏腑之气 前者为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 23.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肾气,下焦);水谷之精气(脾气,中焦);自然之精气(肺气,下焦)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是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基础,而且只有在脏腑、经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但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妾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护

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护 一.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 分型的临床 表现及临证,饮食,用药的护理: 1.肝阳上亢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1)情志护理,耐心劝慰患者,勿急勿燥,心情舒畅,肝气条达,以除风阳妄动之源。 (2)饮食宜清淡,低盐素食为佳,多食蔬菜水果,如,芹菜,西瓜,梨,豆制品类等。忌食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及辛辣刺激之物。(3)中药汤剂宜温服。 2.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少寐,神倦懒言,纳呆乏味,舌质淡,脉细弱。(1)应注意休息,以免过劳耗伤气血,室温宜暖,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2)饮食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如蛋类,瘦肉,猪肝猪血,红枣,山药,黄芪粥,党参粥等健脾益气养血之品。忌食生冷。

(3)中药归脾汤宜温服。 3.肾精不足 临床表现:眩晕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阴虚者,兼有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偏阳虚者,兼有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弱。(1)应慎房事,劳逸结合,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2)饮食调养,偏肾阴虚者,食疗宜平肝疏风,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肾阳虚者,以补肾助阳为主,忌食生冷。(3)中药左归丸,温水冲服。 4.痰浊中阻 临床表现: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体倦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1)适当休息,注意保暖,保持病室湿度。(2)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物,以防助湿生痰。如西瓜,红小豆,冬瓜,竹笋等,清热利湿之品。 (3)中药汤剂热服,呕吐者应少量頻服。 5.瘀血阻络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1)注意休息,重症者卧床休息。若外伤所致,注意观察血压,瞳孔,呼吸,神志等变化。

常见疾病精选--中医辩证施护汇总--精选.docx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 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 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 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 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 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 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 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 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 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 味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 时间需要间隔 2 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基础护理学的知识点总汇

基础护理学的知识点总汇 汇总了部分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问答有助于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 1.如何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物理环境? 解答: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物理环境包括: (1)空间: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以及方便治疗和护理,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床与床之间应用围帘遮挡。有条件的医院可提供一个供病人看书、会客的场所等。 (2)温度:一般病房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人、手术室的温度可适当升高保持在22~24℃较为适宜。 (3)湿度: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过高过低均会给病人带来不适。 (4)通风:病室内应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开窗通风30min即可到达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时注意保护遮挡病人,避免直接吹风。

(5)光线:协助病人道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但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病人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楼梯间、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内的光线要明亮,普通病室除有吊灯外,还应有床头灯、地灯装置,以保证病人自用和夜间巡视时进行工作,又不影响病人的睡眠。 (6)音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噪音的标准,白天医院较为理想的噪音强度维持在35~45dB。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护理人员在说话、行动和工作时应注意尽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另外,病室的门窗和桌、椅脚应钉上橡皮垫,推车的轮轴应定期检查并润滑,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同时要向病人及家属宣传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床头增设耳机装置,通过医院广播,播放轻松愉悦的节目,既丰富病人的休养生活,又减少寂寞感的产生。 (7)装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各病室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和配备不同颜色,并应用各式图画、各种颜色的窗帘、被单等来布置病室。如儿科病室可用暖色系及卡通图片装饰,减少儿童的恐惧感,增加温馨甜蜜的感受。手术室可选用绿色或蓝色装饰,可使病人产生安静、信任的感觉。另外在病室的走廊适当摆放一些绿

中医护理:肛周脓肿的分型与辨证施护知识讲解

中医护理:肛周脓肿的分型与辨证施护

精品文档 以肛门肿痛、隆起、坚硬如石、大便排出困难,有里急后重、舌紫痕,此型应活血化痕消肿止痛,以三黄膏外敷,三黄栓纳人肛内一枚每日一次,重点做好情志护理,因情志不畅,气滞则血癖病情加重。此外使病室温湿度适宜,协助患者料理生活。 2、湿热下注型 以肛门坠胀疼痛、红肿较重、食欲不振,渴不多饮,大便燥结或澹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给予清淡无刺激性的饮食,如绿豆粥、青菜等。便秘者多吃水果,塘泻者少吃粗纤维素蔬菜,肛门坠胀者肛内纳人三黄栓一枚,清热通便。 3、肛门热毒型 局部以红肿热痛,坐卧不安,受压或咳嗽时症状加剧,溃破后液黄浊,稠而带臭味,常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口渴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此期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窟,软坚散结为主,发热盛者给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局部外徽三黄膏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每日换药一次,用硝硼散30g每日热水坐浴2次,疼痛盛者给元胡止痛片,便秘者口服清宁胶囊每晚2粒,嘱患者多饮水。 4、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因此我们便用“培土生金”方法,加强病人的饮食调节。 肛周腔肿的发生与湿热有密切关系,所以油腻生湿热的食物应有所节制,同时要戒除烟酒及嗜茶习惯,忌食难以消化的甘厚腥和辛辣刺激之品,应多食清淡、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的食物如冬瓜、丝瓜、绿豆、萝卜等。 5、情志护理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完整统一的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之说,肛周脓肿患者,尤其女病人怕羞,不方便等因素而不诊治,延误病情,因此我们对此类患者更应做好情志护理,可给患者讲述病情的转归以及此病的发病机理,解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医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肛周脓肿的护理是很重要的。我们应严格掌握病人的辨证施治原则,辨证分型施护,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护理,减轻病人的痛苦,及早防治尽快解除病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精)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 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味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