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

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

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
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

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

姓名:林茗茗学校: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班级:初一十一指导老师:许丽娜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我国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初步将“大一统”的思想灌输给了中国人,为以后的中国统一战提供了依据。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两千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耽雄”概括了他的丰功伟绩。秦始皇励精图治,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二千多年来秦始皇被大多人视为暴君,人们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然而亦有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肯定他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呢?这个其实是看你从怎样的角度去评价他了。角度不同评价自然不同,所以才有两个不同的秦始皇。其实,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肯定“人”的性格是立体的,即是说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论,评价秦始皇也一样。我们常说秦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然而在秦代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要建一个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的入侵,

也为后来的历代提供了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这不可以说是功吗?而秦始皇的其他所作所为,如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从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这方面他可称为“千古一帝”。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使中国老百姓长期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对于秦始皇作为“暴君”的这一面,则不应随便为之辩解。由此可见,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正好印证人性是两面性的事实。所以评一个历史人物不偏于一面,应多角度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面目!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秦始皇负面评价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秦始皇负面评价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 负面评价 主要来自诗书,禁止自由迁徙,牛瘦一寸就要处罚,不按期服劳役就处死等等。虽然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有许多严酷刑罚,然而由于秦朝奉行法家的“重罚主义”思想,所以罪名和刑罚格外繁杂严酷。 严苛的法律制造了大量的犯人。在秦朝,两千万人口中有几十万犯人,比例超过1%,相当于今天13亿中国人当中呈现了一两千万的囚犯(2011年中国实际在押犯人无非100多万)。虽然咱们已看不到秦法的全体条文,然而从数字也可以体会秦法是多么严苛。怪不得刘邦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高祖本纪) 二:大兴土木 有观点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主要由于秦始皇滥用民力,急于求成。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咸阳几百座宫殿及骊山陵墓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给百姓带来沉重的劳役和赋税负担,而且很多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很多人命死伤。 秦朝人口只有2千万摆布(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其著作《中国人口发展史》中推算),服各种劳役的人口过百万(仅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的就有70万)。秦始皇三十一年,物价飞涨,一石米价钱涨到一千六百钱(秦始皇本纪),国家陷入严重的危机。对一个刚刚收场战乱的国家而言,这些无疑是难以承受的。秦始皇死后,秦朝只用三年就灭亡了,这和秦始皇时期积累的社会矛盾不无关系。

三:其他一些可能给人留下暴君印象的事件,均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十九年,攻陷赵国,秦始皇亲自到邯郸,坑杀了所有当年在赵国时和他母亲家有仇怨的人。 三十五年,秦始皇对李斯有所不满,身边人露了口风给李斯,秦始皇把当天在自己身边的人都杀了。 三十五年,焚书坑儒,也就是前面讲的“焚书坑术士” 三十六年,东郡某地有人在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御史没抓到人,秦始皇命令杀掉所有当地居民。 总结:《真秦始皇》一书作者程步对秦始皇是暴君的说法提出质疑,他指出秦始皇在位37年没有诛杀一位将军大臣,制定了世界上最先维护人犯权利的法律,就连荆轲行刺他怒火万丈,可秦军攻占燕国却没有屠城暴行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为中国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这些都说明了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但是一个人有功就会有过,何况是一国之君呢!作为一个专制主义的统治者,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而采取的残暴措施,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摧残的作用,并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例。他焚书坑儒,刑法苟暴,滥用民

秦始皇功过辩论赛-功(1)

秦始皇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 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评价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摘要: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由努力指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秦始皇就是在这场革命的后期即战国末期涌现出来的地主阶级革命的杰出领袖。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王朝,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秦始皇统一中央集权制度暴政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皇帝。功首先体现在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即位时,同一条件基本成熟。那时,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富国强兵,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嬴政掌权后,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战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东方六国,此后秦又统一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为我国同意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民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其次,体现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以咸阳为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秦朝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方面,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他规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论秦始皇为政的功过得失

论秦始皇为政的功过得失 法律与行政学院15法学02 林子铿 秦始皇其人其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为政的其功其得 用一句从初中就在历史课本出现的一句话来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必修一岳麓书社),不得不说秦始皇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其功德不可埋没。 首先,秦皇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中国,“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杜牧),秦始皇扫六合,从此把像《左传》所记载的“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那般的争夺领土,甚至“疆场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的地步。秦始皇统一中国最大的意义就是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秦始皇的第二个功劳莫过于“废封建,置郡县”。封建,也就是封邦建国。一改宗法分封制为郡县制。秦始皇所创新制,可以说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的宗法制的羁绊和模式,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国家制度。(《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张传玺)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是一种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始皇在地方的行政区域分为郡县两级,基层分乡、亭、里。这种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以后西汉武帝的推恩令、宋代的杯酒释兵权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提供了借鉴。 秦始皇的第三个功劳就是他设立的专制主义。皇帝制,皇帝是国家的元首。秦始皇认为他自己功过三皇五帝,因此称为皇帝。三公九卿制,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检察百官,九卿分管庶政。秦始皇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大大的加强了专制主义,一定程度稳固了当时的政治,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也为日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等提供了借鉴。

试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1999年第3期(总第86期) 试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马植杰 (河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中国,并非个人才能所致,不过是/续六世之余烈0而已。秦统一后,虽颁布了在全国推 行郡县制的政令,但面对当时中国仍保留着封建割据状态的现实,他没有采取与民休养生息和稳定政局的措施,而 是进行史无前例的大役使、大榨取、大刑杀、大巡游、大求仙等,致使民不聊生,百姓疾苦。秦始皇的骄奢淫暴、喜阿 谀奉承的品性与/雄才大略0、/千古一帝0之称的确不相符。所以,对他的评价不宜过高,还应当更低些。 关键词:秦始皇;功绩;过失 中图分类号:K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44(1999)03-0051-04 一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贡献 众所周知,统一国家的出现,不是只凭个别英雄人物就能做到,它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做基础的。秦中央集权封建皇朝的建立,正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春秋时期,由于铁工具的使用日益广泛,农业、手工业和交通相继发展起来,人民的经济生活自然也日益密切,这就为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强,各国统治者争夺土地、人民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兼并战争因之日益剧烈地展开。春秋时,中国还有数以百计的诸侯国,另外,散居着不少的少数民族,可是进入战国时,就只有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大国,而且在各国内部也大致消灭了旧日卿大夫专权世袭的局面,成为具有君主集权性质的新型王国。国家大了,战争规模也日益扩大,最后势必是由一个最为强大的国家统一中国,哪个国家具备统一中国的条件呢?秦国僻处西陲,经济、政治原来比较落后,可是它所受旧传统保守势力的阻碍较少。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建立了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政体,变法积极推行富国强兵的耕战政策,不仅奖励本国人民积极生产,并且招徕三晋人民到秦开垦荒地,还设立军功爵,鼓励战士杀敌立功。另外,秦也招揽国外有识之士担当国家重要职任,秦官吏比较忠于职守,结党营私的现象较少,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都较东方各国缓和,所以秦在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居六国之前列。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时,秦的疆域已接近其他六国疆域的总和,连当时执政的丞相吕不韦都/欲以并天下0[1],公元前237年,嬴政亲政时,李斯建策说:/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0[2]。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也说:/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0[3]可见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吞并六国,主要还是由于秦国长期以来积累的总体优势,并非秦始皇个人才能所致。 郭沫若早在1943年就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作出论断:/中国自春秋以来,由十二诸侯而成七国,无论在政治上与思想上所走的都是趋向统一的路线,而始皇乘六世的余威,处于居高临下的战略地位,益之以六国诸侯的腐败,故他收到了水到渠成的大功。0[4]这个说法是极有见解的。历代创业国主如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都善于用人驭将,身经百战,摧破强敌,平定天下。秦始皇则一直深居朝堂,从未参加过实际战斗,就此而论,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不过与司马炎之灭吴相类似。就他在统一前的表现而论,他一直到22岁平定嫪毒之乱后,才开始亲自处理政务。由是以观,秦始皇早年表现并非突出,他亲政以后至统一前虽有些较好表现,如虚心纳谏,择善而从,谦恭下士,遇事能讲策略,分别缓急等,但很难就此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特别是他统一之后,把历代人民用血汗和泪以及先王艰苦创业换来的统一大业,全部说成是他自己的功德,将自己吹捧为旷古未有的超级皇帝,这种表现只能显示他器小识短。1995年白寿彝等主编的5中国通史6中说:/一般对秦始皇在统一上的作用,多推崇过高,秦 收稿日期:1999-04-20 作者简介:马植杰,男,1922年生,汉族,河北定洲人。研究员,从事秦汉三国史研究。 ) 51 )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崇西中学黄德飞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出自新版高一历史教材第二分册第六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第七课“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秦统一以后,他自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还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修建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又滥用民力、实施严刑苛法、焚书坑儒等,违背了民意,超出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能力。因此,秦始皇是一个功过是非都非常突出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我设计了“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今天我们又学了由于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通过学习大家已经对秦始皇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对秦始皇作一番评价。 生1:我认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的。 生2: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又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秦统一后,百姓渴望社会安宁。但是,秦始皇却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筑长城、修驰道和直道、戍五岭等,征用数百万劳动力,耗费了大量的民力。

秦始皇 论文

论文:评价秦始皇(2000字)2009-12-16 21:37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在辩论中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一课的案例 【背景说明】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功与过都非常突出的历史人物,同时还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正确认识秦始皇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第三单元专门设置了一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既可以课前准备,课堂辩论;也可以课堂即兴发言式辩论。通常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是把它放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结束时进行简短的辩论,由于是在临下课前进行的,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没有充分的准备,内容局限于照搬教材,缺乏过程,只有结论。导致辩论流于形式。达不到通过辩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为此我专门拿出一节课组织一次正式的辩论赛。这样既能够完成知识层面的要求,又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口头和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过程剪辑】 第一步:课前准备 一、分组 课前在班上自由组合成两大组:A组是正方队,B组是反方队。正方论题: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反方观点: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二、每队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搜集资料,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做好课堂辩论 前准备工作。 三、确定辩论过程和评价标准 1、辩论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辩论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阶段;正反方二辩发言阶段;正反方三辩发言阶段;双方队员总结点评阶段;教师评析总结阶段、宣布结果阶段。 2、辩论的规则(1)辩论的正反方队员须在规定时间里用简洁语言完成(每人约3分钟),超过时间将从团队总分中扣去1—5分。(2)辩论双方讲究辩风,文明用语。(3)辩论双方按要求轮流发言。5.评判标准:(1)将聘请学校五位历史教师和班级中由同学们推选出的五位同学担任此次评委,评委将对本次辩论赛进行全程评议和监督。(2)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满分均为100分)要求:①论点正确,审题与立论对本队所持观点要有理有据,多层次,多角度为本队论点服务,论据充分,能做到以理服人,分析到位②能迅速抓住对方失误,驳论有力。③辩手表达清晰,层次清楚。④配合:看队员之间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否做到统一。⑤辩风:要求文明用语。⑥优秀辩手分别由正方、反方中得分最高同学获得,每组各选出一名优秀辩手。⑦违反评分标准和细则中要求的辩手将酌情扣分,扣完设定分值为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始皇是非功过的辩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多媒体课件显示:上面是主题: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左边是秦始皇的画像,右边是李白《古风》中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2、把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的形式,在桌上摆上“功大于过”“过大于功”的字样。 3、一位同学扮演秦始皇,自制冕冠,着宽大衣服,腰带佩剑 【活动开始】 秦始皇目光炯炯、威严而傲慢的走来,神采飞扬的自述:我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

秦始皇评价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司马迁: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主父偃: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桑弘羊:功如丘山,名传后世。世人不能为,是以相与嫉其能而疵其功也。 班固: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王充: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圣人之全经犹存。 曹操: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并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唐太宗: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柳宗元: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郑樵:秦时未尝废儒学,秦时未尝不用儒学与经学。所谓诗书之焚,乃学者自焚也,非秦皇之过也。 朱熹: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 “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 “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李贽: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又以扶苏为子,子婴为孙,有子有孙,卒为胡亥,赵高,二竖子所败。惜哉。 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刘大櫆:“六经之亡非秦亡之也,汉亡之也。”。“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赵翼: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康有为:“秦焚书,六经未因此而亡。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绝。”自两生外,鲁诸生随叔孙通议礼者三十余人,皆秦诸生,皆未尝被坑者。其人皆怀蕴六艺,学通《诗》《书》,逮汉犹存者也。然则以坑儒为绝儒术者,亦妄言也。汉制「郡国计偕,诣太常受业如弟子」,犹因秦制也。夫博士既有守职之藏书,学者可诣吏而受业,《诗》《书》之事,尊而方长,然则谓「秦焚《诗》《书》,六艺遂缺」,非妄言而何?然而二千年之学者遂为所惑,虽魁儒辈出,无一人细心读书,祛其伪妄者,岂不异哉! 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而统一之愈于纷争,则明甚也。天将假手于秦,以开汉以后之局,夫谁能御之?而秦与他国,又何择焉?秦并六国,实古代千

秦始皇功过辩论

功: 1.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防御匈奴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

[作文范文]论秦始皇之功过

论秦始皇之功过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十三岁时就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他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国家;他征用民夫,修筑了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他就是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这个人,是很有争议的,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坏。我认为,他有功,当然,过也是逃不掉的。自从秦始皇亲自处理政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就完成了灭六国之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兼并六国后,结束了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有不少周朝诸侯,他们都不听天子号令,割据一方,互相残杀,民不聊生。于是秦始皇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面再分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由于地域差别,各处的文字、车辆大小、尺寸、升斗和斤两全不一样,秦始皇将车轮距离一律改为6尺,将文字也改革成了简便的写法,又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这些一连串的改革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人无完人,秦始皇的一些事表现出了他的残暴统治。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秦始皇征用民夫,把原来的燕、

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长城,这便是万里长城。但为了修筑长城,秦国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死伤无数。后来又有两个方士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批儒生也议论过他,秦始皇便把他们全部抓来审问。 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460多个儒生尽数活埋。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这件事遭到了全国人们的反对,他的残暴因此而出名。 纵观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我对秦始皇只能做这样的一个

对秦始皇如何评价作文范文

对秦始皇如何评价作文范文 对秦始皇如何评价作文范文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领主制,在本质上同是封建主义。但从封建领主制走向封建专制主义,则是封建社会向前发展中最大一步的前进。这一步前进的历史实质,是农奴制的被废除。 当然,封建专制主义的创立,不应完全归功于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它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生产力长期发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封建领主经济走向崩溃的结果,主要地是中国土地所有权从封建贵族世袭所有制向新兴地主阶级私人所有制的转化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土地所有关系的这一改变,改变了农民和土地所有者的生产关系,它使农奴式、半衣奴式的农民变成了小块土地的所有者;它挖空了封建领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剥夺了封建领主借以剥削农民的物质条件;问时也替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准备了建筑的基地。可以这样说,秦国的统一,不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 ___进程使封建专制主义的原则在当时

的中国占了优势。但是这里所说的优势,是指的 ___倾向性,而要使这种 ___倾向性变成现实的历史,还要经过人的努力。秦始皇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把这种历史倾向性变成了现实的历史。因此,我们 ___,秦始皇在这一 ___变革中,没有起过任何作用。 提起秦始皇,就会在我们面前出现一个专制皇帝的阴影。的确,秦始皇是一个典型的专制皇帝,他毫不隐讳要把一切的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要把自己变成人间的上帝。但是正象我们不能把封建专制主义的创立,完全说成是他个人的功劳一样,也不能把专制独裁完全说成是他个人的个性。应该说秦始皇的专制独裁,实际上是以他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的阶级专政的表现形式。 任何阶级,当他要夺取政权的时候,都要集中权力。新兴的地主阶级也不例外。史实证明,在战国末叶,以六国国王为首的旧贵族,虽然已经临于末日,但他们还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杀活动,来作最后的挣扎,企图抵抗 ___新倾向,保护他们垂危的腐朽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新兴地主阶级不集中权力,组织并指挥自己的`武装去粉碎封建贵族的反抗,旧贵族是不会自动走下历史舞台的。秦始皇执行了这个历史使命。他以秦国为据点,向六国旧贵族进行了毁灭性的讨伐,在秦国军队的面前,六国国王的王冠一齐滚到地下。在覆灭六国以后,秦始皇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把旧贵族借以巩固封建割据的物质条件加以 ___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出现无数君主,有贤君、有暴君、有昏君。其中当以秦始皇的功过最具争议,每个人对他的评价都不同,所以引起我们对他的兴趣。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秦始皇即位后,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余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对于秦始皇在位所推行的政策,人们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功大于过,也有人认为他过大于功。对于历史,我认为只有客观地对待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 一、秦始皇的功绩 第一,推行商鞅变法。秦始皇采取商鞅的建议,实行变法。(1)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把自由民束缚于土地保障了社会的安定(3)奖励军功;依军功大小进行封爵奖励,也表明开始废除世卿世禄制。使得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使得秦国的军事实力提高。通过商鞅变法的各方面的措施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因此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央集权制。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设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人,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辅助丞相,监察百官。地方机构则采纳李斯的建议,废分封,行郡县,郡县重要官员都由中央任免。如此一来,形成了中央集权专制的局面。虽然现在开来,专制容易造成贪污腐败,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实行中央集权专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经济的稳定,为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秦始皇所创的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多民族、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这套制度的创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典范。自“汉承秦制”直到明清,历代王朝都以秦制为国家制度的基本模式。 第三、统一经济制度,统一文字。七国统一初期,经济制度和文字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别。东汉学者许慎曰:“(战国)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会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序》)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统一的国家极为不利。于是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等。全国上下使用统一的计量工具、货币、文字,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水平,大大促进了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各地区之间相互融合。秦始皇的功绩远不止这两点,还有推行商鞅变法,促进当时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为后来的北击匈奴,南服百越提供了经济基础。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1 古往今来,对秦始皇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评论:一是借秦始皇来表达某种政治见解或主张,这可叫作史政论。史政论不属历史科学,但从性质上讲,即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一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进行历史评价。 “四人帮”评论秦始皇是典型的反革命的史政论,谬论百出,荒诞不经。然而他们却凭借手中掌握的舆论大权,使这股妖风一度弥漫整个思想界,冒充研究历史,控制了史坛,取消了人们把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权力。我们这篇文章,旨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秦始皇作一番自由的、实事求是的讨论。 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又是这个王朝的“始皇帝”,因些如何看待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把秦始皇置于什么基础之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人们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过探讨。但对秦朝统一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却很不一致。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见解是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一来,秦始皇的形象就顿时高大起来了。 果真人们有美好的愿望,就必定会得到甜蜜的果子吗?人们要求什么,社会之神就一定恩赐什么吗?事实证明,历史并不是这样。严格地说,历史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前进的。在阶级社会里,像人们所占物质资料的差异悬殊一样,人们的愿望也极不一样。究竟按谁的愿望走?即使说人们都希望统一,那么到底由谁来统一呢?单单为争统一本身就会引起一场殊死的搏斗。退一步讲,在当时情况下就是有统一的愿望、要求,也只能处于自发的和分散的状态。这种自发的分散的愿望和要求,不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在任何重大的历史变动中都不可能起什么重大作用。就事实而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处于无权地位的人民有过什么为争取统一而联合起来的实际行动;恰恰相反,在战国的史籍中,到处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厌战、避战、逃战等等反对兼并战争的事实。因此,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顺应了人民的要求、愿望等等,只不过是一种推想罢了。至于说秦始皇统一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则更是令人难于信服。如果此说可以成立,岂不是说地主阶级已经进入自觉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从事创造历史的自由王国!很显然,这种把秦始皇现代化的做作,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 究竟什么是秦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呢?我们认为,这只能从封建生产方式的经济运动中去寻找。 西周奴隶制时代,土地所有权与分封制相联系,表现为奴隶主阶级的多极占有,而周天子拥有实际上或名义上的最高所有权。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是西周松散的统一的基础。进入春秋以后,周天子式微

对秦始皇的评价

对秦始皇的评价: ①功: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定,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他还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过:秦始皇又是一个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痛苦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推残了文化。 ③总体功大于过 61页:问题讨论 答:对于修长城的看法,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秦始皇修长城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使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对于修长城的意见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一方面,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秦朝徭役繁重的重要表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正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另

一方面,长城的修建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同时长城也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因此,修长城的积极意义不能因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而全盘抹杀。 66页知识巩固 答:⑴由于秦的暴政和长期战争,汉初社会十分贫困,国家财政困难,统治者只有采取措施恢复经济,才能稳定统治和保证剥削来源。⑵灾害连年,人民生活困苦⑶汉初统治站者对秦的速亡进行了反思,吸取了秦亡教训,改秦朝滥用民力,严刑峻法的暴政为宽刑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 畅想天地 答:秦朝的统治非常残暴,广大农民要负担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刑法苛严。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使社会矛盾

秦始皇的功与过 历史论文

秦始皇的功与过 一八班范若琳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自己的观点。 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我们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