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

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

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
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

附件

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文本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水利厅

二○一五年二月

— 1 —

目录

前言 (7)

第一章规划总则 (7)

第一条指导思想 (7)

第二条规划原则 (8)

第三条规划依据 (8)

第四条规划范围 (8)

第五条规划定位 (9)

第六条规划期限 (9)

第二章概况 (9)

第七条区域概况 (9)

第八条治理成效 (10)

第九条存在问题 (10)

第十条发展需求 (11)

第十一条重点保障区域 (12)

第三章规划目标 (13)

第十二条总体目标 (13)

第十三条规划目标 (13)

第十四条远景展望 (13)

第十五条约束性指标 (13)

第十六条规划预期性指标 (14)

第四章规划布局 (15)

第十七条苕溪及长兴平原 (15)

2

第十八条杭嘉湖东部平原 (15)

第五章防洪减灾 (15)

第十九条防洪工程 (15)

第二十条区域防洪调度 (17)

第六章水资源保障 (18)

第二十一条供水保障 (18)

第二十二条用水总量控制 (19)

第七章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9)

第二十三条水功能区划 (19)

第二十四条水资源保护 (19)

第二十五条河道生态基流 (20)

第二十六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20)

第二十七条水环境治理 (20)

第二十八条水土保持 (21)

第二十九条纳污总量 (21)

第八章综合管理 (21)

第三十条总体要求 (21)

第三十一条管理体制与机制 (22)

第三十二条防汛防台抗旱管理 (22)

第三十三条水资源管理 (23)

第三十四条水生态管理 (24)

第三十五条水域岸线管理 (24)

第三十六条涉水事务管理 (24)

第九章规划体系 (25)

第三十七条规划协调 (25)

第三十八条防洪规划 (25)

— 3 —

第三十九条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25)

第四十条圩区规划 (25)

第四十一条航运规划 (26)

第十章规划工程 (26)

第四十二条规划工程 (26)

第四十三条规划实施意见 (27)

第十一章附则 (28)

第四十四条规划的组成与效力 (28)

第四十五条规划的实施和解释 (28)

附表:规划工程汇总表 (30)

附图:

附图1 杭嘉湖区域行政区划图 (33)

附图2 杭嘉湖区域水系及测站位臵示意图 (35)

附图3 杭嘉湖区域分区定位图 (37)

附图4 杭嘉湖区域规划工程布臵示意图 (39)

附图5 杭嘉湖区域重要保护对象分布及规划防洪标准示意图 (41)

附图6 杭嘉湖区域重要保障对象水资源配臵布局示意图 (43)

附图7 杭嘉湖区域水质保护目标及重点水功能区监测断面

分布图 (45)

附图8 杭嘉湖区域规划防洪控制断面分布图 (47)

附图9 杭嘉湖区域规划水位/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分布图 (49)

附图10 杭嘉湖区域规划水质控制断面分布图 (51)

4

前言

杭嘉湖区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水利建设历史悠久。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根据国家计委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国家计委计农…1987?987号文),杭嘉湖区域实施了环湖大堤(浙江段)工程等六项骨干工程以及一大批水利工程。区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逐步推进,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浙江省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状况、水事水情都发生显著变化,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及“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对区域保护、治理、开发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强区域系统治理,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组织编制《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构筑了区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综合管理四大体系,确定了区域综合治理格局,制定了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对全区域系统治理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是规划期域内各流域保护、治理、开发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报告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引领,着力提高杭嘉湖区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综合管

— 5 —

理能力,打造“美丽杭嘉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统筹规划、系统治理;立足保障、加强保护;强化约束、综合管理。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2011年)

《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2007年)

《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修正)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2年)

《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国函…2013?39号文)

《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国函…2008?12号文)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发改地区…2008?1227号文)《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发改地区…2008?2684号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发改地区…2010?1243号文)

《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政发…2013?43号文)

区域内各市、县(市、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四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杭嘉湖东部平原、苕溪流域和长兴平原,面积12272平方— 6 —

公里。

第五条规划定位

规划重点对东苕溪青山水库以下、西苕溪长潭以下干流、杭嘉湖东部平原和长兴平原,提出了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布局和综合管理要求。防洪减灾体系东部平原主要确定区域外排骨干工程的布局和规模,苕溪流域主要确定控制性防洪水库、分滞洪区、干流河道整治布局和规模。水资源保障体系重点确定县级以上城市及重点保障区域的水资源配臵格局,提出供水水源水库及引水配水等骨干配臵工程;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明确了区域纳污总量和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基流、最低旬平均水位;综合管理明确了主要控制指标和涉水事务管理要求。

第六条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第二章概况

第七条区域概况

杭嘉湖区域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流域南部,西靠天目山,东接黄浦江,北滨太湖,南濒钱塘江杭州湾。

根据《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国函…2013?39号文),杭嘉湖区域分属“浙西区”和“杭嘉湖区”。“浙西区”包括苕溪流域和长兴平原,属太湖流域上游区,面积5931平方公里,其中浙江5791平方公里。“浙西区”丘陵面积大,东苕溪、西苕溪等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杭嘉湖区”又称杭嘉湖东部平原,属太湖流域下游区,面积7436平方公里,其中浙江6481平方公里。“杭嘉湖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杭嘉湖区域分为京杭运河水系、苕溪(东、西苕溪)、长兴滨湖平原三大水系,水流入太湖、黄浦江和杭州湾。

—7 —

杭嘉湖区域行政区划主要涉及杭州、嘉兴、湖州等3个地级市,19个县(市、区)。据2010年统计资料,域内人口922万,耕地456万亩,其中水田378万亩。

第八条治理成效

1991年太湖流域大水以后,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国发…1991?62号文),杭嘉湖区域安排兴建了环湖大堤(浙江段)工程、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红旗塘(浙江段)工程、杭嘉湖北排通道(浙江段)工程、东西苕溪防洪工程等六项治太骨干工程;区域治理还包括水库建设、圩区整治、河道疏浚整治、城市防洪工程、江堤海塘、干支流防洪堤、引调水等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生产条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内已建成水库333座,总库容14.3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3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81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18座,总库容12.7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2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68亿立方米。已建成钱塘江北岸一线海塘190公里,设防标准50~100年。经过历年来的治理,已经形成各类大小圩区2149片,总面积729万亩;杭州、嘉兴、湖州等城市主城区已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100年一遇防洪标准。

杭嘉湖区域基本形成了“北排太湖,东排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骨干防洪体系框架,基本达到防御1954年实况50年一遇洪水标准,形成了以治太骨干工程为主体,上游山区水库、周边江堤海塘、平原骨干河道和平原区各类闸站等工程组成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初步具备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度、水环境和航运管理的基本条件。

第九条存在问题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城区范围不断扩张,以及周边水利条件和下垫面变化,域内防洪基础设施建设还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未达到安全防御不同降雨典型的50年一遇洪水标—8 —

准,治太防洪工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区域内城镇化步伐加快,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大幅增长。杭州市饮用水源仍以河道为主,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不足;嘉兴大部分地区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湖州市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需优化区域和重点城市的水资源配臵格局。

杭嘉湖区域山区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年均值基本达到III类水标准,但平原河网流动性差,水环境容量小,加上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影响,不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迫切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区域内水利管理目前主要是以行政区域、单一工程为单位的分散管理模式。区域防洪排涝、水资源、水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更加紧密,涉水事务不断增加,需进一步完善行政分区和水利分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十条发展需求

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有限有序开发。

杭州市的临安市、湖州市的安吉县属于省级生态功能区,应强化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限制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杭州市江北主城区、余杭区,嘉兴市的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海宁市、桐乡市,湖州市的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属于国家级优先开发区域,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严格保护耕地、水面、湿地、林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好城市之间的绿色开敞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嘉兴市的平湖市、海盐县属于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应加强农田水利配套建设,保障农业生产能力。

—9 —

第十一条重点保障区域

杭嘉湖区域重点保障区域为“二平原”、“十三城”、“三十七镇”。“二平原”为杭嘉湖东部平原、长兴平原。“十三城”为杭州、嘉兴、湖州三个区域性大城市以及十个县级城市所在地。“三十七镇”为五个小城市和三十二个中心镇。

重点保障对象

—10 —

第三章规划目标

第十二条总体目标

以实现区域水利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因地制宜、蓄泄兼筹、分级设防、保弃有序”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构筑“蓄引结合、多源供水、量质并重、优化配臵”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构建“严控源头、管治并举、保护优先、良性循环”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综合管理体系,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涉水行业发展相协调的综合治理格局。

第十三条规划目标

至2020年规划水平年,县级及以上城市和省级中心镇达到规定防洪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具备两个及以上水源,集中式水源地水质90%达标;区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基本建立区域综合管理体系,健全水法规和管理制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实现区域水利现代化。

第十四条远景展望

至2030年,全面建成完善的区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和综合管理四大体系,实现水利现代化。

第十五条约束性指标

区域用水总量2020年59.3亿立方米,2030年61.8亿立方米。

2020年,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75%,2030年达到《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要求;2020年,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0%,2030年达标率为100%;区域内市、县(市、区)万元GDP用水量、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省政府考核要求。

浙西区大中型水库坝址生态基流不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平原河网以最低旬平均水位作为需水控制指标。

—11 —

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在3%以下。

第十六条规划预期性指标

(一)防洪除涝

东部平原区域防洪标准:防洪(潮)标准100年一遇。苕溪流域防洪标准:20年一遇。长兴平原区域防洪标准:50年一遇。

城市防洪标准: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城区防洪标准(江河洪水)100年一遇及以上,杭州市中心城区(钱塘江大桥~三堡船闸段)防钱塘江洪(潮)标准不低于200年一遇。县级城市防洪标准50年一遇。中心镇和建制镇防洪标准20年一遇及以上。

农村防洪标准:圩区防洪标准20年一遇。山区、丘陵区成片农田耕地面积1万亩以上,防洪标准20年一遇;耕地面积1万亩以下,防洪标准10年一遇。村庄防洪标准10年一遇。

除涝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20年一遇24小时降雨24小时排出;建制镇10年一遇24小时降雨24小时排出。1万亩以上农业耕作区10年一遇,三日雨量四日排出至作物耐淹深度。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供水保证率95%及以上,一般工业用水供水保证率90%,灌溉用水供水保证率75%~90%。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20年0.60;2030年0.62。

(三)综合管理

2020年,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能力达标率100%。健全区域水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水利工程监控、预警、调度实现信息化,标准内工程安全高效运行,遇超标准预警及时、措施有力。水利管理基本实现现代化。

2030年,水利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

—12 —

第四章规划布局

第十七条苕溪及长兴平原

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加强青山等大中型水库水资源保护和库区综合治理,发挥蓄滞洪区和非常滞洪区的蓄滞洪作用,保障西险大塘及导流东大堤以东杭嘉湖东部平原防洪安全。

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加强赋石等水库水资源保护,新建防洪调蓄工程,进行苕溪河道整治,保障两岸及下游长兴、湖州防洪安全。

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疏浚整治河道,建设两岸防洪工程,保障湖州市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防洪安全。加强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地区水生态环境。

长兴平原区:加强合溪水库等水资源保护,实施平原圩区整治、入太湖诸河治理和加固环太湖大堤,保障长兴平原防洪和供水安全。

第十八条杭嘉湖东部平原

东部平原杭州区:增加向钱塘江强排能力,加强运西地区圩区建设,实施千岛湖配水,保障杭州市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东部平原嘉兴区:实施骨干河道整治,增加南排口门,扩大外排能力,配套建设圩区工程,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优化调整水源地布局,实施域外引水,保障嘉兴市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防洪和供水安全。加强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合理利用引排调度,改善地区水生态环境。

东部平原湖州区:实施骨干河道整治,增加入湖强排能力,配套建设圩区工程,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合理利用太湖水资源,优化调整水源地布局,保障湖州市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防洪和供水安全。

第五章防洪减灾

第十九条防洪工程

(一)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

—13 —

西险大塘保护杭州市及东部平原防洪安全,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现状临安市城区防洪能力已达50年一遇。临安市实施青山水库综合保护工程,加强库区管理,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功能,提高东苕溪下游防洪能力。

现状东苕溪余杭段西岸及通济桥以上两岸局部堤防防洪能力5~10年一遇,通过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使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保留南湖、北湖2个分滞洪区及左岸潘板、长乐、张堰、上南湖、永建、澄清等非常滞洪区。

现状德清县城建成区防洪能力已达到50年一遇,通过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和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使规划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农村防洪能力达到10~20年一遇。

(二)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

现状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防洪能力在10年一遇以下。通过上游新建顺天水库,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和主要支流堤防工程,使防洪能力达到20~50年一遇。新建晓云斗滞洪区,保留横塘斗、徐村湾、溪南、晓墅等4个非常滞洪区。

现状安吉县城建成区防洪能力已达到50年一遇,通过实施城市防洪工程,使规划城区和开发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

(三)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

现状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整体防洪能力5~10年一遇,湖州市建成区防洪能力100年一遇。通过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使长兴平原南线堤防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导流东大堤保护东部平原防洪安全,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在苕溪中下游防洪能力提高前提下,以德清大闸为代表的导流港分洪闸控制水位从4.2米逐步抬高至4.7米。

(四)长兴平原

—14 —

现状长兴县城建成区防洪能力已达50年一遇。通过长兴平原干河整治工程、圩区整治工程、环湖大堤(长兴段)后续工程,使城市新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小城市和中心镇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

(五)东部平原杭州区

现状杭州市主城区防洪能力已达50~100年一遇,余杭区防洪能力20~50年一遇。实施三堡、八堡排涝泵站,扩建加固五堡、七堡泵站,加快建设城市扩展区和开发区防洪工程,完善城市防洪排涝格局。

(六)东部平原嘉兴区

现状嘉兴市区及海宁、桐乡、海盐、嘉善、平湖等城市建成区防洪能力总体已达20~100年一遇。通过实施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杭嘉湖北排补偿工程、南排工程闸站除险加固等区域治理骨干工程和圩区整治工程,使城市新区和开发区防洪能力达到50~100年一遇,小城市和中心镇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

(七)东部平原湖州区

现状湖州市区(运河西片)及南浔区等城市防洪能力已达50~100年一遇。新建太嘉河工程、环湖河道整治工程、新增北排太湖泵站工程和圩区整治工程,使城市新区和开发区防洪能力达到50~100年一遇,小城市和中心镇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

第二十条区域防洪调度

瓶窑、德清大桥为东苕溪干流的防洪控制断面。规划控制瓶窑2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650立方米每秒,1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1100立方米每秒;规划控制德清大桥2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800立方米每秒,1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1400立方米每秒。

横塘村、吴山渡为西苕溪干流的防洪控制断面。规划控制横塘村2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1100立方米每秒,1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2400立方米每秒;规划控制吴山渡2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800立方米每秒,100年一遇流量

—15 —

不超过1500立方米每秒。

运河杭州拱宸桥断面2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3.40米,5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3.50米;嘉兴水文站断面2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2.60米,5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2.70米;湖州三里桥断面2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3.15米,5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3.25米。

第六章水资源保障

第二十一条供水保障

(一)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

临安市以里畈水库、水涛庄水库为主水源,联合供水,互为备用。德清县以对河口水库为主水源,东苕溪为备用水源。

(二)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

安吉县城以凤凰水库、赋石水库为主水源,联合供水,互为备用。

(三)长兴平原区

长兴县城以合溪水库、泗安水库、二界岭水库等大中型水库为主水源,包漾河为备用水源。

(四)东部平原杭州区

杭州市江北主城区和余杭区(运河片)以钱塘江、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东苕溪(太湖)为主水源,珊瑚沙水库、贴沙河和三白潭为备用水源。逐步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

(五)东部平原嘉兴区

嘉善县和平湖市以太浦河为主水源,长白荡、盐平塘和广陈塘为备用水源。

嘉兴市区、海宁市、桐乡市、海盐县以本地骨干河道为主水源,规划以太湖、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为城市供水水源,在实施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引水同时,加快推进分质供水,优水优用。

—16 —

嘉兴市区以石臼漾水厂生态湿地和贯泾港水厂生态湿地为备用水源,海宁市以鹃湖、桐乡市以革新湖、海盐县以千亩荡和六里山为备用水源。

(六)东部平原湖州区

湖州市区规划以老虎潭水库和太湖为主水源,苕溪尾闾河道为补充水源,互为备用;远景以老虎潭水库、赋石水库、老石坎水库和太湖为主水源,互为备用。

第二十二条用水总量控制

2020年控制区域用水总量59.3亿立方米,分河段用水总量: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5.95亿立方米;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3.09亿立方米;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1.64亿立方米;长兴平原区4.41亿立方米;东部平原杭州区12.56亿立方米;东部平原湖州区8.93亿立方米;东部平原嘉兴区22.72亿立方米。

2030年控制区域用水总量61.8亿立方米,分河段用水总量: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6.20亿立方米;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3.22亿立方米;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1.71亿立方米;长兴平原区4.59亿立方米;东部平原杭州区13.09亿立方米;东部平原湖州区9.32亿立方米;东部平原嘉兴区23.67亿立方米。

第七章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第二十三条水功能区划

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杭嘉湖区域共划分为281个水功能区,区划河长2856公里,涵盖了主要河流、湖泊、水库,主要为饮用水源区、农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

第二十四条水资源保护

严格保护源头的生态环境。水库库区水体要加强富营养化防治工作,在湖库周边地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保护骨干河道水生态环境,两岸污

—17 —

水、废水均须达标排放。

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对县级以上城市的重要供水水库实施水库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在线监测系统工程等。

第二十五条河道生态基流

充分发挥已建水库的生态补水作用,坝址处的生态基流不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青山、老石坎、赋石等水库增加生态补水功能;新建水库需考虑生态流量调度的作用,水电站须保障坝址下游的生态基流。

生态基流控制:枯水期流量要求不小于断面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0%。区域主要控制断面及控制流量:青山水库为1.50立方米每秒、对河口水库为0.40立方米每秒、赋石水库为0.81立方米每秒、老石坎水库为0.67立方米每秒、合溪水库为0.47立方米每秒。

平原河网允许最低旬平均水位规划目标:杭长桥0.91米、新市0.81米、南浔0.81米、嘉兴0.81米。

第二十六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保护水库库周山体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对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复绿;干流与主要支流、平原骨干河道,应保护岸带、河滩、自然林带等,培育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农村河道与湖漾,做好清淤和水系连通,确保河道清洁畅通,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和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

第二十七条水环境治理

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及后续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整治、堤岸生态治理、洪泛区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保护好太湖源头苕溪流域和长兴平原水资源,达到“水畅其流,清洁入湖”的目的。

结合“引江济太”,以治太骨干工程为基础,遵循“引排结合、量质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构筑杭嘉湖东部平原调水引流骨干工程布局,确保太湖水“进得来”,平原水体“流得动”和“排得出”。到2020年,—18 —

遭遇1971年型枯水年和1990年型平水年,本区域河道从太湖引水量分别为38.1亿立方米、29.8亿立方米。

东苕溪余杭、瓶窑及上牵埠设臵控制闸,平水期和枯水期开闸引东苕溪水入东部平原,改善运西地区河网水质。

第二十八条水土保持

重点预防保护区:临安、安吉、德清、余杭等县(市、区)的山区属于浙江省天目山—昱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是东西苕溪和长兴平原水系的源头,本区包括莫干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安吉竹乡等国家级森林公园。重点预防保护区内要保护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坡度25°以上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水土流失易发区: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湖州市南浔区,属于水体流失易发区。水体流失易发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控制入河湖泥沙和水土流失以及面源污染,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第二十九条纳污总量

水质控制断面:杭州嘉兴运河交界的大麻渡口(Ⅲ类)、杭州湖州运河交界的武林头(Ⅲ类)、湖州嘉兴运河交界断面新市(Ⅲ类)、湖州嘉兴古运河交界断面王江泾(Ⅲ类)。

90%水文条件下,杭嘉湖区域COD Cr的纳污能力为12.28万吨/年,NH3-N的纳污能力为0.74万吨/年。区域内COD Cr入河控制量为12.24万吨/年,NH3-N入河控制量为0.73万吨/年。

第八章综合管理

第三十条总体要求

结合区域特点,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议事决策和高效执行机制;围绕促进区域经

—19 —

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防洪联合调度制度、水资源统一调配制度、水生态共同保护制度基本建立,逐步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和促进,适应域内保护、治理和开发要求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十一条管理体制与机制

突出区域统筹,建立健全杭嘉湖区域水利建设及管理的协调机制,协调与监督域内及省际层面洪涝治理、水资源开发、防汛防台抗旱调度等事项。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监督考核机制,实行区域重要河湖控制断面水质、水量、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

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事权划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着重协调管理机制和综合能力建设,加强区域水利管理的立法建章,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臵中的重要作用。统筹防洪排涝、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推进水务一体化。

深化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市场化程度、拓宽投融资渠道,拓展完善水利建设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开拓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支持等政策渠道。

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权责一致,创新管护机制,倡导区域或农村自主管理,实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化、物业化、社会化。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水利工程统筹管理机构,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探索落实区域监测机构,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区域水文、水域、水量、水质、水土保持、水工程、水政执法等涉水事务的监测监管能力。

第三十二条防汛防台抗旱管理

健全完善防汛防台抗旱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各级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基层防汛责任人。

—20 —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分别于当涂、芜湖和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8850km2,其中安徽省占93%,江苏省占7%。流域西北部滨临长江,东北部以茅山山脉与太湖流域为界;北与秦淮河接壤;东南、南、西南三面以黄山、天目山及九华山为分水岭,分别与新安江、秋浦河等为邻。流域大地构造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由于地壳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地貌呈南高北低态势。流域内山地面积占54%,丘陵区面积占27%,平原圩区面积占15%,湖泊面积占4%。水阳江和青弋江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北麓。流域上游属丛山峡谷地区,岩石分布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流域中游为低山丘陵区,岗峦起伏,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下游为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主要由长江及本流域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淤积而成,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土壤肥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般地面高程为7~8m,低于汛期洪水位3~4m。 流域水系主要有两江、一河、四湖,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和石臼湖。 水阳江位于流域东部,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附近汇合,河沥溪以上为上游。干流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水阳江最大的支流为右岸的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郎川河直接与南漪湖相通,经湖泊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与水阳江相汇;此外,支流还有华阳河、夏渡河,流域面积分别为280km2及360km2。 青弋江位于流域中部,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主源有麻川和舒溪两支,两河汇合后称尝溪,至陈村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称为下游。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青弋江较大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72km2;其次为琴溪河,流域面积442km2;还有寒亭河、孤峰河等。 漳河位于流域西部,流域面积1365km2,长95km,南陵以上为上游区,黄墓渡为中下游分界,经石硊,在澛港汇入长江。漳河下游河道弯曲,石硊~澛港段弯曲系数达3.5以上。主要支流有峨溪河、后港河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有资福河和上潮河串通,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 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为38.1亿m3。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现湖面已大大缩小,南漪湖面积减少了7%,固城湖面积减少了60%,石臼湖面积减少了23%,丹阳湖低圩灭螺,已围垦82%。由于四湖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调节本流域洪水的作用各异。对水阳江来说,其调洪作用以南漪湖最为显著,其次为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反之,若承受长江倒灌的洪水,首当其冲为丹阳湖、石臼湖,其次为固城湖、南漪湖。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摘要: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 关键词:水利;生态;现状;建设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social security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causes the degrad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river ecosystem.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ets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mand, and Gu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ecology; current situation; construction

防洪项目建议书

洪水项目建议书 0930090202 软件09-2 王中睿

项目的背景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 我国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南方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8个省(直辖市)大量水库、水电站和堤防受损,并形成众多的堰塞湖; 黄河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凌汛,出现重大险情;全年有10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珠江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晚秋汛;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了近5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调动全行业力量,全力以赴抗灾救灾,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按1984年估计,中国江河平均年径流量为271×10亿立方米,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径流量只有世界人均径流量的四分之一,每亩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就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2020年](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精编

(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 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提法由来以久,并且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但关于这一规划的正式官方文本近日才出台。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虽然规划已经跃然纸上,但要从规划变成如同伦敦、纽约等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及长三角诸城市无疑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也不是等到规划出台才开始行动,构建城市群的行动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如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港口一体化等进程都已经如火如荼,“三小时都市圈”“长三角港口一体两翼”等提法也成为长三角构建城市群的切实行动的佐证。然而,这样的一些动作要么是来自各城市自主延伸的行为,要么是城市间两两协商的产物,基于全区域、大思路的规划迟迟没有出台,从而导致各种行动之间的无序、重复甚至冲突。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长三角机场建设重复严重,而港口建设尽管有“一体两翼”的定位,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方案与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成效并不理想。因此呼唤基于国家战略层面、从长三角区域全局出发的城市群规划就显得非常急迫。 国家管控认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城市圈作为国家管控在空间上的载体和精华,在一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美国的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日本的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英国的伦敦城市群;韩国的首尔区;德国的鲁尔区等等都成为一国经济的增长极。美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美国的67%,日本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日本的70%。而中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必须向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带延伸,使之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战略平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催化下产生。 这份规划纲一方面给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发展制定了总体战略,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核六带”的关键性提法因为明确了上海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因而具有纲领性意义。这为长三角城市群从规划到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石。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2010年08月05日23:0121世纪经济报道【大中小】【打印】共有评 论0条 8月5日,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至今已有一月之余。“京津冀规划编制时间较长,横跨整个‘十一五’,之所以至今没有获批,中央可能有更为慎重的考虑。”该人士说。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工作进展顺利,规划有望在年内出台。京津冀的定位已经突破“中国经济第三极”的概念。“京津冀的定位可以是知识经济示范区、新兴产业先行区、现代交通运输设备生产基地和钢铁生产基地。” 国家发改委官员也反复对记者强调:“我们并没有刻意将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排名,‘经济第三极’的概念有偏颇。”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京津冀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河北省的态度是非常积极,而北京和天津则相对较弱。河北省一位官员回忆,近日,他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时发现,某部门办公室张贴着一张“京津一体化发展”地图。 这张地图对他的震动很大,“河北迫切希望融入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国家需要建立一个更高层面的机构来推动三地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分割”。该官员说。 京津冀新定位 已经提交国务院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三地规划统筹而成。根据本报记者了解,该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此外,河北省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作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对于上述定位,国家发改委方面没有异议,而河北方面并不满意。“河北省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传统产业基础之上,河北有空间发展新兴产业,太阳能、新材料等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张建国说。 产业同构之困

[水利规划,区域,方法]区域水利规划的优化方法的探析

区域水利规划的优化方法的探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水利作为我国最基础的行业,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区域防洪除涝方面,水利工程更是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还是水利设施的兴建都离不开水利规划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更需要对区域水利规划进行优化,从而确保区域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水利规划,使其获得的规划成果能够更限的加快推动我国水利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改善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基础设施,而且科学合理的水利规划方案也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区域水利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一)区域水利整体规划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不仅存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而且经济发展和发展战略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规划结构完整性不够,而且各类专项规划也不能协调进行衔接,存在着重复投入的问题,从而给区域水利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当前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不仅所采用的规划方法缺乏科学性,而且过多的注重于短期经济效益,这对于区域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区域水利防洪除涝规划工作不到位 在当前我国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防洪防涝方面的工作都还存在十分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区域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各处极端天气时常出现,城市洪涝灾害导致财产和人员伤亡的事件频繁发生,这充分的暴露出来了城市防洪体系建建设标准低的问题,从而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区域水利建设规模规划不当 在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规划人员对于科学对区域水利建设规模进行规划,往往导致区域水利建设规模偏小,这就导致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无法得到满足,不能提供充裕的水资源供给,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不利于区域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 (四)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水资源存在着分配不均匀和不合理的现象,水资源浪费及局部短缺开发部较为常见,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区域水利规划方法过于落后,规划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导致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无法在这种不合理配置下得到有效的满足。 二、区域水利规划的优化方法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摘要: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回顾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探讨生态水利工程的热点问题和主要研究任务,以进一步完善蓬勃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 关键词:生态;水利;生态水利;工程;现状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天然分布状况,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开始主动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除害兴利而修建水利工程,以便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调节,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1 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

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中国水利年鉴1996_江河治理与开发-海河流域-前期工作

试验研究”。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珠江流域(片)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伶仃洋水沙特性研究”、和“含盐度对泥沙运动规律影响研究”。(王晋)【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珠江流域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珠委共派出5个代表团,访问了1个国家,出访达39人次,正在开展的对外合作项目有3项。1995年4月,珠委组织珠江流域各省(区)水利水电厅局赴美国进行水资源开发考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水电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关系、流域的梯级开发、水电站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政府有关的政策等,并寻求在经济方面进一步合作的途径。该考察团共14人于4月15日成行,在二周时间内,访问了美国联邦垦务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加州南区水利局等单位,参观中,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所属的BVI公司与珠委在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上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此外,南加州水利局也对与珠委合作表示了兴趣,提出要加强交流和往来。 1995年4月,经中国和泰国科学技术联合会第十三届会议批准,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中国珠江河口伶仃洋与泰国湄南河口水沙运动”和“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广东惠来县和泰国洛神府披平县土壤侵蚀”两个项目作为中泰两国长期合作项目。 1995年,珠委会同珠委科学研究所与越南进行了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向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展示珠委在河口整治方面的实力和经验。7月,珠委组织代表团一行6人起程赴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市,考察了越南的同奈河、九龙江流域,分别与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越南水利与经济研究院签订了《关于水利科学与技术合作意向书》。9月,以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为团长的越南水利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珠委,就双方的合作进行了具体的磋商。代表团考察了蕉门围垦工程、深圳河整治工程,以及珠委科学研究所位于里水的试验基地,经过洽谈,越南拟与珠委就同奈河、九龙江河口河工模型与珠委合作,并准备购买珠委的生潮设备。 1995年,珠委积极促进与澳门就珠江河口珠海—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合作。(王晋)【国际河流的开发】1995年3月上旬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规划查勘工作计划》,珠委勘查设计院相应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查勘工作大纲》,由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珠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水利电力厅等部门共同组成查勘组,对两河流域进行现场查勘,行程7个地(州、市)31个县,约4000多k m,对工程建设、规划坝址、规划灌区、防洪堤坝、界河治理、国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重点查勘,并于1995年10月19日以珠水规技[1995]36号、云水规技[1995]80号文向水利部上报了《红河流域综合利用任务书》和《澜沧江流域(中 下游)综合利用规划任务书》。(王晋) 海河流域 【前期工作】 一、勘测 天津勘测设计院1995年围绕前期工作完成规划 设计勘测实物工作量为:钻探5958.02标准米,平硐266.0标准米,竖井816.52标准米,坑槽2621.72标 准立方米,物探5378标准点,地质工日17483工日,工 程测量41.15标准平方公里,水文测验1.50标准站年。 二、规划设计 (1)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补充。官厅水库水污 染防治对策研究,完成了调研、资料收集,目前正在编 写专题报告;潘家口水库面污染调查与研究,完成了工 作大纲;卫河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完成了技术工 作大纲。 (2)海河流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报了规划项目 任务书和一期三个河口规划技术大纲,分别通过了水 利部和水规总院的审查;完成了海河、独流减河、永定 新河三河口有关资料收集,召开了有关专家参加的研 讨会;完成海河口和永定新河口地形图测量和海河口 全潮水文观测,以及导堤工程清水定床物模试验。此外 还开展了挡潮闸纳潮冲淤中间试验和漳卫新河口泥沙 冲淤规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滦河水能开发利用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收集资料,完成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间水电开发研究报告。 (4)边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完成了漳河上 游引水调度研究工作大纲,对滹沱河、卫河、卫运河水 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有关资料收集。 (5)海河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已报送了中间成 果及相应图表,目前正在编写报告。 (6)大清河、永定河下游地区超标准洪水安排规划。已完成数字模型的开发、基本资料的整理,现正在 进行模型调试、验证。 (7)卫河河道及坡洼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和 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工作,目前正进行补充修订。 (8)漳河上游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报有关 部门征求意见,现正进行补充修订工作。 (9)正义峡水利枢纽。完成了《正义峡水利枢纽可 行性研究阶段选坝报告》。 (10)迈湾水利枢纽。4月通过了由规划总院组织 的对《海南省迈湾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水文分析报告》的审查;7月完成了《海南省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专题报告》;9月完

闵行区水利规划

精心整理闵行区水务 研究院 2003年11月 院长:周建国

精心整理 分管副院长: 胡 欣 总工程师: 徐 贵 泉 审 核: 卢 鼎 元 徐 贵 泉 项目负责人: 张 海 燕 计算负责人: 徐 贵 泉 苏 成 斌 陈 张 丽 李 第七章 几点意见和建议 区位特 社会经 存在问 规划第五节 规划第一节 防洪 第二节 区域

前言 上海市属太湖流域最下游的低洼感潮河网地区,历史形成的河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综合的功能,如行洪、 容量、生态环境、小气候调节、内河航运 规模,主要受行洪、除涝等防汛安全条件 设,河网综合功能已提升到人居环境质量 闵行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地 两岸,总面积372.73km2。本区域原是典型 多,河网纵横。近年来,闵行区的城市化 的进步,行政区划、人口、用地性质、规 是河网水系变化更大;水务一体化的新机 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水利规划提出了新的要体规划提出闵行要成为100%城市化地区,要成为具有现代化城市形 、生态城区。 、新形势、新机制、新机遇,原有已被不同 有必要进行调整和修编,以达到安全、有效、 使之符合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符合城市可 受闵行区水务局的委托,我们依托太湖流域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针对闵行区的区 水利分片特点,以提高地区的水安全保障能 景观,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展现闵行 全是前提,环境是核心,生态是基础,景 的指导思想,编制了较宏观的控制性规划。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区位特征 闵行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位于东经121°15′~121°34′、北纬30°58′~31°15′之间,形似一把钥匙,东与徐汇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

年平均温度15.4°C。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二)、所处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 常熟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属太湖水系,亦是太湖水系的下游。 境内水网密布,湖荡较多,河港纵横,集镇临河,村落傍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主要引排河道就有23条,望虞河、张家港为流域性河道,白茆塘、常浒河、盐铁塘、元和塘、锡北运河、七浦塘为区域性河道,北福山塘、南福山塘、耿泾、海洋泾、辛安塘、蛇泾、苏家滃、大滃、尤泾、三泾、金泾、徐六泾、青墩塘、环城河为县级河道,还有81条乡级河道,468条村级河道,4971条生产河和许多上浜河、天落潭分布在各地。水面积较大(200亩以上)的湖荡有13个,主要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嘉菱荡、湖圩等。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可供引、排、调、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刊期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刊期 本刊全名:水利规划与设计 本刊级别:国家级别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主管部门:水利部 国内刊号:11-5014/TV 发表周期:双月刊 邮发代号: 期刊基本信息 编辑微信LunwenFz 4000字符起发3500元18.2月国家级知网国家级月刊,知网收录,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办 本刊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水利方针政策,探讨水利发展战略,开发水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推动水利规划设计行业发展为宗旨,面向全国水利行业以及与水密切相关行业的政府机关、科研教育、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为水利工作者以及关注、支持水利发展的各界同仁提供信息平台。 注:本刊录用前不收取任何费用,目前虚假网站较多,骗取作者审稿费。 期刊包括栏目 规划战略、水资源、防洪减灾、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译文、简讯 期刊索引收录 知网收录 万方收录 维普收录 目录 岩溶地区水库不同防渗处理方案对比分析曹丽娟;过杰;陈科巨;王健;2017-10-13 15:50:36 某进水闸粉砂地基碎石桩加固前后沉降模拟分析王涛;崔莹莹;2017-10-13 15:50:36 中小型水利工程砌石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石大国;2017-10-13 15:50:36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海南水利工程中的首次应用曾玲玲;2017-10-13 15:50:35 黄花滩水利骨干工程3#低压输水管道进水池设计方案苏桐鳞;2017-10-13 15:50:35 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施工导流规划与设计张超;陈世全;龙军飞;李玉珠;吴显伟;2017-10-13 15:50:34 清江水库库内松散体处理方式研究付跃明;2017-10-13 15:50:34 德隆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坝型优选肖国贤;2017-10-13 15:50:33 三维技术与BIM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探索李向东;霍莉莉;刘艳娟;2017-10-13 15:50:33 泄洪闸安装排架系统稳定性分析李玉桥;闫路明;费文平;2017-10-13 15:50:33 水闸辅助设计系统开发与多方案模拟选优吴芳;2017-10-13 15:50:32 石笼灌注混凝土结构技术研究忽惠卿;2017-10-13 15:50:32 某山区河流堤防水毁原因分析黄锦林;张挺;范嘉炜;2017-10-13 15:50:31 大型土工织物充填袋围堰设计方法研究邓彪;2017-10-13 15:50:31 浅谈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与技术——以水利工程为例陈彦璋;彭方俊;李亮;林楚翘;2017-10-13 15:50:30 粉细砂筑堤填筑标准确定的工程实践汪德云;2017-10-13 15:50:30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精)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 2003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部署安排“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时,把区域规划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要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珠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五个大的区域规划。由于珠三角只涉及广东一个省,所以珠三角区域规划委托广东省自行编制。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负责组织编制。2004年,国冢发改委先期启动了长三角、京津冀两个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上述两个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尚未正式发布,拟先期出台指导性意见口2008年lO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升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津冀地区的指导性意见还未出台。 上述两个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2007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开始着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书面意见。下个月,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可能带队到四川,专门听取四川省的意见。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成渝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最新进展。 l‘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2.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提出与最新进展 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地位 国家之所以将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并列,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舰划,这是因为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区域影响。 我国开发历史最早,开发频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成渝地区有4000年的开发历史。1891年重庆开埠,近代工业开始在长扛沿岸城镇兴起,成渝经济区也就成为西部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成渝经济区一直是国家成为重要的开

区域水利规划中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法论文

区域水利规划中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法摘要:水利规划是做好水利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水利建设质量 以及水利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我国水利行业发展意义重大。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区域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区域水利规划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整体规划体系不够完善、防洪除涝工作不到位以及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各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本文将对区域水利规划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区域水利规划;常见问题;分析;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is the prerequisite to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t basis of level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hydraulic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china in the area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 concrete work of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rea also existed some shortage, for example: overall planning system are not perfect, flood control and waterlogged elimination work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is not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ef5555650.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办《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办《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 ISSN:1672-2469, CN:11-5014/TV,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水利方针政策,探讨水利发展战略,开发水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推动水利规划设计行业发展为宗旨,面向全国水利行业以及与水密切相关行业的政府机关、科研教育、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为水利工作者以及关注、支持水利发展的各界同仁提供信息平台。曾用刊名:水利规划设计;水利规范。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规划战略、水资源、防洪减灾、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译文、简讯。 水利规划与设计 发表本期刊联系期刊之家杨编辑微信LunwenFz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相关期 目录 重点推荐 水流功能分析及其在水利总体规划中的应用郦建强;李爱花;唱彤;郭旭宁;何君;徐翔宇;1-5 水利工程“营改增”解析胡玉强;陈振;6-8+20 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关志诚;9-14+36 水利发展规划的未来趋势分析杨晓茹;15-20 对做好水库蓄水安全鉴定工作的思考冀建疆;21-23+41 基于水利标准数据格式的BIM数据管理和水利BIM生态探索刘辉;24-29 塔里木河干流水量调度需求过程研究赵伟;杨晴;30-33 规划战略 高扬程灌区泵站梯级间的水量调蓄改造方案优化研究贾广钰;34-36 多水源多渠道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供水安全郭旭宁;李云玲;回晓莹;孙素艳;37-41 气候变化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制度与适应董芳;42-45+60 廊坊市生态水系规划探讨夏海宁;朱晓娟;46-48+85 讨赖河流域控制性工程投融资平台搭建研究刘开清;杨晓梅;49-50+71 小农水效益分析与AHP方案综合评价王勇;51-53+81 流域机构防汛物资仓库的建设与思考杨振鹏;54-57+88 青河县布罕布拉克水闸除险加固方案研究赵妮;58-60 对某市中心城区绿化泵站水泵型式选择的分析刘利;61-63 川西高原灌区范围及水源方案比选研究陈静静;王红城;64-66+121 水文水资源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张超;王春红;王治国;李小芳;67-71 贵阳市南明河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对策研究王晓红;孙翀;李宗礼;72-74 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单因子评价法研究杨帆;郑国臣;税勇;关博文;75-77+131 生态压力测度法在流域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郭锐;78-81 基于SD方法人类活动影响下昆明市水资源时空演变分析曹一梅;武兰婷;李宝芬;82-85 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及应用满丽丽;86-88 无锡市新区水环境容量分析及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王健;陈科巨;曹丽娟;纪媛;89-91 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径流影响分析任涵璐;刘江侠;曹阳;92-94 河北省2016年“7.19”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张鹏;95-97+117 科研管理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重庆市-【水利规划】

【水资源】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强化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和应用管理。大力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永川区、梁平区3个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核查;完成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出台重庆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印发重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完成永川区等8个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试点年度任务,推进璧山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完成56个城市生活用水定额复核修订,市级机关全面实现节水型单位建设目标,完成火电、食品发酵、化工、有色金属等4类重点行业节水型企业建设评估。全面完成“三条红线”年度考核目标,获考核奖补资金6000万元。(陈亮亮) 【水利规划】完成审批《重庆市主城区水资源管控及水利设施布局规划》《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深化 (2016—2030年)》《重庆市市域水资源管控及水利设施布局规划》《重庆市市域河道岸线保护及利用规 划》。启动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编制印发《重庆市水中长期供求规划》《重庆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重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重庆市重要河道采砂规划(2016—2020年)》。完成《重庆市“十三五”水资源配置实施方案》《重庆市水库扩建升级实施方案》。编制了 《重庆市水库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市小康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水利行动 计划》。开展《龙溪河水资源配置与防洪水生态治理方案》编制与城市水利和农村水利发展思路、水利水电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开展《重庆市城市乡镇防洪现状评估》。按水利部等国家部委要求,完成《重庆市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配合长江委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引江补汉工程规划,配合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期评估等工作。 全力推进5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总体方案编制,通过重庆市委、市政府审议,水利部水规总院进行了技术讨论和技术审查;綦江藻渡水库工程方案通过水规总院技术讨论,完成可研报告初稿和除涉及贵州省外的其他专题报告初稿,积极协调贵州推进有关工作;云阳向阳水库工程方案通过水规总院技术讨论;开州跳蹬水库工程方案,水规总院已召开技术讨论会议;江津福寿岩水库开展了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全力推进30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其中:1座完成可研批复,4座完成长江委审核,4座完成可研审查,5座召开可研报告专家评审会议。全力推进18处江河防洪工程和100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完成7处主要支流防洪项目可研、初设的审查审批和100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设审批。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评审中心开展重庆长江防洪二期工程的总体投资评审。(陈亮亮) 【基本建设】各类工程完成投资77.77亿元,超年度计划2.3%。骨干水源工程全年完成投资47.1亿 元。两座大型水库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金佛山填筑超过安全度汛高程,观景口大坝填筑完成,续建37座中型水库有序推进。丰都蒋家沟、万州大滩口、铜梁小北海3座水库完成竣工验收(及技术预验收),丰都梨子坪、涪陵红星、忠县金鸡、江北机场雨水调蓄池、石柱东方红5个项目完成下闸蓄水阶段验收,梁平左柏、涪陵双江等11座水库新开工建设。江河治理工程全年完成投资22.47亿元,在建项目5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个(铜梁城区、少云镇堤防,城口前河堤防);54个续建项目持续推进,其中完工项目25个,完成大渡口一期、万州五桥竣工验收,建成达标堤防长度27.2k m。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全年完成投资8.2亿元,2009年以来已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段346处,其中3000k m2以下完成321处,3000k m2以上已完成25处。(陈亮亮)【防汛抗旱】 1.洪旱灾情全市汛期总体旱涝交替、旱重于涝,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区域性暴雨过程多,局地强降雨频繁。汛期先后遭遇13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偏 多近8成;局地强降雨频繁,最大日降雨量达253m m,最大小时雨强达116.4m m。 (2)涨水河流众多,个别超警戒水位。全市长江、嘉陵江、乌江、大宁河和886条次中小河流出现 1~12m不等的明显涨水过程,乌江、普里河、汤溪河、东河等4条江河出现7站次超警戒水位洪水。 (3)高温日数多,伏旱持续时间长。汛期出现5次区域高温过程;40℃以上高温天数为3.4天,极端 最高气温为43.5℃。全市32个区(县)出现伏旱,荣昌、涪陵、丰都、武隆达重旱。 (4)洪涝灾害偏轻,干旱灾害偏重。暴雨洪灾造成33个区(县)141万人受灾,死亡8人,失踪2 人,直接经济总损失15.94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2.83亿元。高温干旱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79330h m2,绝收面积2530h m2,高峰时期6.93万人、2.56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因灾死亡人数和受灾损失为近5年最低。 2.防灾减灾重庆市防指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对筛查出的56个市级和258个区(县)级防洪薄弱环节重点监管。在主要媒体公示39个城区、 1007个场镇、2996座水库“行政、技术、管护”责任人。市防指开展近10年最大规模的军地抗洪抢险综合应急演练。开展防汛安全抽查和防汛防地灾督查,对250余处隐患挂牌督办。完成1690处水毁水 6 4 3地方水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