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教案资料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教案资料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教案资料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教案资料

人教版运动训练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

原则题库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1.简要说明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一切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及训练负荷与节奏的安排都应该围绕着成功比赛的需要而组织实施。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必须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的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合的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都表现出鲜明的专项化趋向。儿少的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也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2.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3、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1.简述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1、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现代高水平竞技训练要求他的参与者多年坚持系统的刻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

2.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2、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3、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4、发挥

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5、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 6、注意正确地动用动力。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1.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 1、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只有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使预定的训练目标成为可能。2、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控制的理论基础;必须对行为的对象及其变化是以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其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以实现预定的目标。3、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运动训练信息既反映着运动训练系统自身的各种状态和特征。

2.信息在现代训练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控制信息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训练;2运用信息反馈对下在进行的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3运用运动员训练过程与状态的诊断,了解训练过程的进展状态状况,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4运用对选材对象状态信息的测定,进行科学的选材;5利用比赛前和比赛进行过程中获得的比赛信息,有效地组织比赛前训练和比赛中的战术调控;6.运用获取的信息改进训练工作,;7用扩大知识信息获取量,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知识和智能水平;8运用各种不同的信息,对训练过程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控;9利用舆论信息的扰动,去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手的战术决策。

2.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修正和调整。

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

1.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应持续的承受负荷,进行系统的训练。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

2.贯彻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保持训练系统性:(如何保持系统训练原则的诊断性)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

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

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二)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必须遵循其阶段性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而这一步骤则是按固有的程序排列的。练习内容的程序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可逆的,必须按照固有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忽视训练活动的程序性,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

1.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

2.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了解各种周期的时间构成及其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时,要考虑到选择适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机体的基本生理特性及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和特点;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不同水平及方法。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 第四节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第六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机体的基本生理特性和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概述 1、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及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

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的任务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人群进行运动时的生理特点,以达到促进儿童少年的正常发育、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防治某些疾病,提高运动机能术水平的目的。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assimilation);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dissimilation)。在物质合成时,即在同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而在物质分解时,即在异化过程中将释放出能量。因此,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代谢(material metabolism)和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是同时进行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2)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能引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stimulus)。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之为兴奋(excitation)。因此,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力的高低反映了该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弱变强,这种活动是兴奋活动;另一种是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这种活动是抑制(inhibition)活动。兴奋和抑制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生理活动过程。 (3)应激性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总分:23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 1.运动训练原则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在于 ( ) (分数:1.00) A.不同的训练原则适用于不同的训练项目 B.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C.运动训练原则是组织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D.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解析: 2.运动训练原则是指 ( ) (分数:1.00) A.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B.运动训练系统内部与外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 C.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D.运动训练过程中遵循的模式化要求 解析: 3.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与训练效果,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可以应用的负荷增加方式是 ( ) (分数:1.00)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解析: 4.依据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在运动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 (分数:1.00) A.竞技需要原则 B.适宜负荷原则 C.有效控制原则 D.周期安排原则√ 解析: 5.要求对运动训练实施有效控制的依据是 ( ) (分数:1.00) A.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B.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 C.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D.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 解析: 6.下列不属于构成负荷量的因素是 ( ) (分数:1.00) A.次数 B.高度√ C.时间 D.组数 解析: 7.运动训练中实施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基础是 ( ) (分数:1.00)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赵亚珍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课次编号 授课时间20XX年下学期周次第17周 授课对象06级大专护理1-10班课型实验课 授课内容 第十六章给药护理 口服给药法、吸入疗法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1.掌握口服给药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雾化吸入的方法 3.能正确实施口服给药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理论知识回顾 3min 一、演示本次实验内容 (一)备药 20min (二)发药 15min (三)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的使用 10min 二、学生练习 30min 三、小结 2min 重点及难点重点:1.备药、发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难点:1.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实施健康指导 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教学方法演示、讲授、录象、角色扮演教具药柜、药车、雾化器等复习思考题如何对病人进行服药指导? 参考资料1.护理概述与护理技术/谢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护理学基础/喻坚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 3.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蒋红王树珍主编.—上海:复旦大学 4.教学光碟 自评

16-1 口服给药及雾化吸入法 一、用物准备: 1、服药本、服药卡、药盘、药杯、药匙、量杯、滴管、研钵、湿纱布、饮水管、治疗巾、水壶(内盛温开水) 2、超声波雾化吸入装置 二、操作方法: 1、口服:备药核对→规范配药→取固体药→取液体药→再次核对→核对分发→协助服药→观察反应→整理用物 2、雾化:接通电源→检查雾化器是否完好→备好药物→指导病人进行操作→观察记录→整理归位 三、评价: 1、态度认真。 2、给药方法正确,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发生。 3、护患沟通有效,病人能够理解并配合操作。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注意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

最新人教版运动训练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复习过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1.简要说明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一切训练 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及训练负荷与节奏的安排都应该围绕着成功比赛的需要而组织实 施。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必须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 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的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合的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运动训 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都表现出鲜明的专项化趋向。儿少的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也应以 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将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2.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3、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1.简述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1、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动机是推动人 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 动机;现代高水平竞技训练要求他的参与者多年坚持系统的刻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 2.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2、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3、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4、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 作用;5、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6、注意正确地动用动力。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1.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1、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只有对 不断变化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使预定的训练目标成为可能。2、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控制的理论基础;必须对行为的对象及其变化是以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其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以实现预定的目标。3、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运动训练 信息既反映着运动训练系统自身的各种状态和特征。 2.信息在现代训练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控制信息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运 动员的训练;2运用信息反馈对下在进行的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3运用运动员训练过程与状态的诊断,了解训练过程的进展状态状况,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4运用对

运动生理学教案(共十五章)

运动生理学教案(共十五章) 绪论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启发学生举例说明新陈代谢 概念: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生物体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即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吸收能量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产生能量过程。 以上两过程同时进行并相互依存,是需要酶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和转移、利用,而能量的转变也必然伴随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应激性 3.兴奋性 概念: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刺激: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环境变化。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分类,有强度和作用时间的要求。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兴奋: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兴奋性表现:兴奋:相对静止——活动,弱——强 抑制:活动——相对静止,强——弱 例:肌肉活动的兴奋——收缩耦联、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活动、心脏活动的强弱变化。 比较应激性和兴奋性的区别。 4.适应性 概念:生物体所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客观环境的长期影响可使生物体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例:气候服习、高原环境中人体红细胞增多 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肌纤维增粗。运动训练过程实质上为人体机能对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的适应过程。 启发学生结合运动实例说明适应性在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 5.生殖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及调节的控制 细胞外液——内环境: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存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稳态 稳态不断受到影响,又不断得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维持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也保持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体内调控机制调节生理机能,使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节律。 体内主要调控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 例:神经系统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内分泌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金莉

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病人的清洁护理,是整体护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第一节口腔护理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一)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二)用物 1.轻病人口腔护理用物脸盆、毛巾、漱口杯盛清水或漱口溶液、牙刷、牙膏。 2.重病人口腔护理用物治疗盘内盛换药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钳与压舌板各1,纱布1块,小茶壶或杯内盛温开水,弯盘,手电筒,毛巾,石蜡油,棉签,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漱口溶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等。 (三)常用漱口溶液 1.正常口腔用清水、生理盐水、朵贝尔液。 2.口腔糜烂、口臭用1%-3%过氧化氢(遇有机物时放出氧分子,有防腐、防臭作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药,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制作用),0.02%呋喃西林(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及甘草银花液等。 3.酸中毒、霉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对霉菌有抑菌作用)。 4.绿脓杆菌感染用0.1%醋酸溶液。 5.中西药制成的含漱消炎散、口洁净等,具有消炎止痛,防治口腔疾患作用。 (四)操作方法 1.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适用于不能起床的病人。抬高床头支架,使病人取斜坡卧位,也

浅谈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114494726.html, 浅谈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作者:孙春妍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9期 摘要:“运动训练原则”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施科学化训练中必须遵循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而确立的基本准则。“而有效训练控制原则”是依据训练控制原理而确立的一个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其目的是促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最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运动;训练;教练员; 一、有效训练控制原则的概念 有效训练控制原则是指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依据,以最优化训练控制为目标,以立体化训练控制为基础,以信息化训练控制为条件,以模型化训练控制为基本方法,对运动训练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优化控制,以实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 二、贯彻有效训练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确立最优化的训练控制目标,实施最佳化训练控制 为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注意在全面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最适宜的训练目标。 2 .以定量化的科学训练为主,做到科学训练与经验训练相结合,定量训练控制与定性训练控制相结合。 3 .广泛采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训练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 4 .重视各训练过程的反馈调控,及时调整训练中存在的偏差,以保证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 5 .注意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最优选择。 6 .注意以省时、定时、低耗、高效为标准,根据实际条件,对教练员的训练工作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7 .注意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实施科学化训练所需要的知识和智能,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化训练的手段,为实施科学化、最佳化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各个运动项目的各种动作,都有着符合人体运动力学基本原理的标准技术及规范的技术要求;但对每名运动员来说,又必须依据个体的生理学特点,选择和掌握具有个人特征的运动技术,才能更为有效地参与运动竞技。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实践证明,凡能够攀登上世界体育高峰的运动员,一般都具备扎实的基本技术。因此,无论哪个运动项目,都必须长期地、系统地、坚持不懈地狠抓基本技术的训练。即使是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基本技术训练也应占相当的比重。 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在很多项目中,有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之分。在训练中,这两种技术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在训练中,对这类技术应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使其成为运动员在竞赛中获得高分或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 一名运动员(队)是否有“绝招”,是其能否脐身于高水平行列的重要条件。日本柔道联合会科研部长高桥邦男在对日本最优秀的柔道运动员(队)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些运动员的共同之处是都有自己的“得意技”,并由此衍生出其他技术,成为制胜法宝。此外,特长技术还是决定技术风格是否鲜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狠抓特长技术训练的同时,还应当力求全面地掌握专项运动中的各项技术。这是因为: 其一,专项运动技术动作群中的各种技术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起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运动技术的“转移”。受这类“转移”的影响,有时,一个似乎不太重要的辅助性技术的掌握,亦往往可能影响特长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二,在运动竞赛中,技术是否全面,是保证特长技术能否发挥的重要条件。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技术规范又称技术规格。在训练学中,特指依据科学原理而确立的、人们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所必须遵从的模式化要求。技术训练必须符合技术规范提供的标准,必须沿着技术规范指出的方向进行。因而在训练中,必须强调技术的规范化。这在体操、武术套路等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技术训练的初级阶段或少儿训练中强调技术的规范化也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重视技术的个体差异,使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技术训练时,应当认识和利用技术活动内部存在的固有联系,即应当沿着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到合、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联系。无论是训练内容的安排和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都要服从“学习、提高、巩固,再学习、再提高、再巩固”的一般性程序。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技术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打牢基础,稳步前进。 然而,现代运动技术训练实践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先易后难、先浅后深等教学顺序也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惟一模式。在特定条件下,“难点先行”,即所谓“先难后易”“先深后浅”,亦可望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合理的内部机制指运动技术必须符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所指明的神经肌肉工作原理。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系统中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正确支配等等。另外,运动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原则是人们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原则是由人们根据对其客观事物运动内在规律的认识面制定的,科学的原则即使人们对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反映。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对了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他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本质联系在运动训练活动中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或者决定着运动训练的进程。运动训练规律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应该深刻认识训练规律,严格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去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才有可能取得训练工作的成功;而任何违背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和做法,够必然会受到运动训练规律的惩罚,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 运动训练实践是一个充满多层次、多方面、多变化的对立统一矛盾范畴,以及不断分析、认识与解决矛盾的活动过程。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既对立又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法杖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9页)。列宁说:“对立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列宁选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6页)。训练实践中,充满着许多矛盾,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基本规律,提炼出来的解决这些矛盾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基本思想与要求。 对应于运动训练活动中时时会遇到的诸多矛盾,指导运动训练实践重要的运动训练原则主要有: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共同组成五对范畴。这是人们在运动训练实践基础上高度提炼概括的科学成果。 第一节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 一、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释义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可使训练更好的结合专项的特点和转向竞技比赛的需要,提高运动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争取获得满意的竞技比赛成绩。 比赛成绩是体现运动员竞技准备效果的体现,是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最重要的尺度和标准。不论训练中运动员所达到的水平有多高,如果在此赛中不能表现出来,就不能转化为运动成绩。一切训练行为都是为了成功地参加比赛而组织实施的。在运动训练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包括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负荷的把握、参赛心里的历练、竞技状态的调控等,都要时刻记住这一重要的基本原则,从竞技需要决定着训练的行为,训练的设计和实施则影响着比赛的成败。

最新运动训练——标枪教案(9个教案)

标枪教案1 授课内容:1、简介掷标枪运动概况 2、学习标枪握持方法和原地插枪技术练习 课的任务:1、初步建立掷标枪运动的完整技术概念 2、初步掌握标枪的握持方法和正确的出手动作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标枪项目的兴趣

课的部分教学内容 时 间 组织教法 基本部分一、简介掷标枪运动概况 1、掷标枪运动的发展 (1)来自于生活实践,起源于北欧,有 着悠久的历史。 (2)世锦赛、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3)世界与我国标枪运动成绩水平。 2、掷标枪技术 (1)是一项兼有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动作 的技术较为复杂的田径投掷项目。 (2)完整技术由握持枪、助跑(预助跑 与投掷步助跑)、最后用力、身体缓 冲几部分组成。 (3)最后用力是主要技术环节,助跑与 最后用力的结合是技术的关键。 3、简介场地器材、比赛规则等 (1)标枪场地由内场与外场两部分构 成。 (2)男女标枪形状、长度、重量、材料 及其变化。 (3)有效的投掷、远度的丈量、成绩的 判定。 二、学习握持枪技术 1、两种握枪 (1)学习拇指中指握枪法 要领:将枪斜放在掌心上,拇指和中 指握在枪绳把末端第一圈上沿,食指自 然的斜握于枪身,无名指和小指握在绳 把上。 (2)介绍拇指食指握枪法 60 分 钟 ○○○○○○○○ △ 在投掷场地进行 组织教法: 1、教师简述掷标枪运动的发展 概况。 2、在观看中外优秀运动员比赛 录像、技术图片等影像资料 中,进一步讲解掷标枪技术 及其要点,初步建立完整技 术概念。 3、结合场地器材、示范动作, 实地讲解场地器材与比赛 规则。 注意点: 1、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学生已有 经验,多采用启发式讲解。 2、将语言讲解、图片观看、实 地感受紧密结合起来,充分 发挥多感官功能。 ○○○○ ○○○○ △ 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握持方法要 领、及不同方法的优劣。 2、学生握持枪练习,体会感觉 动作要领。 教师集体纠正与学生互相纠正 错误动作相结合。

《护理学基础》皮下注射 教案

抚顺市卫生学校教案

复习提问 1.皮内注射常用部位在哪里?(学生举例子) 2.皮内注射的操作要点(学生边说边演示) 导入课程 1.为病人做皮内注射(也就是皮试)在哪里注射的?(学生回答切身体会) 2.在临床上,减轻疼痛的技术有哪些?(学生回答旧知识点) 讲授新课 第十五章药疗技术 第四节注射给药法 四、常用注射技术 (二)皮下注射(H) 一、定义 将少量的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了解) 二、※常用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外侧方等部位。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前:核对、准备。 检查药物(先看瓶签),抽吸药物 教师演示,学生记忆 ※要点精讲 2.操作中:核对、 体位(坐或站)、定位、手势为侧握式 解决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为简单实用的笔,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 角度(30-40°)、绷紧皮肤 深度(针梗的2/3)、 抽回血(无回血再推药)等。 解决方法:影像播放,形象生动 3.操作后:核对、整理 四、※注意事项 1.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 2.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皮下注射。 3.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局部产生硬结。 4.注射不足1ml的药液时,应用1ml的注射器抽吸药液,以保证药物剂量 的准确性。 授课小结 ※1.皮下注射的部位和注意事项,同时也是每年执考的重点

※2.操作要点,比如持针手势、进针方法、角度等,同时也是护士操作的基本功之一。 布置作业 1.皮下注射的部位和注意事项 2.皮下注射法的操作要点

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药疗技术 第四节注射给药法 四、常用注射技术 (二)皮下注射(H) 一、定义 二、※常用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外侧方等部位。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前:核对、准备。 检查药物(先看瓶签),抽吸药物 ※要点精讲 2.操作中:核对、侧握式 角度(30-40°)、绷紧皮肤、针梗的2/3、 抽无回血再推药。 3.操作后:核对、整理 四、※注意事项 1.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 2.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皮下注射。 3.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 4.注射不足1ml的药液,应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运动训练学课堂教学大纲.doc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队列训练教案

批准人: 年月日 队列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班队列动作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熟练掌握单人队列动作 的要领,培养良好的军人姿态 内容:班的队形 方法:结对练习、集体练习、评比竞赛 时间:30分钟 地点:队列训练场 要求:1、姿态端正,军容严整,精神振奋 2、严格遵守队列场纪律,做到令行禁止 3、认真听,刻苦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2分钟 1、清点到课人数,检验训练用具 2、宣布作业题要 作业实施…………………………………………………………25分钟同志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队列的多媒体教学片,并对有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本节课我们重点对动作部分进行训练。 [讲解示范] 班的队形可分为班横队和班纵队,需要时,可分成班二列横队和班二路纵队。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两肘之间)约10厘米,距离(前一名脚跟至后一名脚尖)约75厘米。 1、动作要点 指挥位置与排面或基准士兵距离准确,符合动作标准。队列中相邻士兵间隔距离准确,站立方向准确。 2、标准要求 横队时,指挥位置与班队列形成等腰三角形,距队形中央5-7步。 纵队时,指挥位置与基准士兵和最后一名士兵成一条直线,距基准3-5步。 3、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队列中士兵间隔不准。指挥员可用拳(拳心向下)在士兵的两肘之间向下运动,以拳能上下运动为宜。 (2)前后距离不准。用米尺取前面士兵的脚跟与后面士兵的脚尖距离为75厘米或在地上划线,反复练习。 (3)横队方向不正。指挥员对基准士兵纠正其站立方向,尔后

令其余士兵向基准士兵看齐。 [组织练习] 1、训练步骤 (1)先训横队、二列横队;再训纵队,二路纵队。 (2)将四种队形串到一起训练。 2、训练方法 (1)轮流充当指挥员摆队列。 (2)会操评比,互相观摩。 [小结讲评] 1、评价训练效果; 2、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方法。 作业讲评…………………………………………………………3分钟 1、重述科目、目的、内容、标准 2、评价整个训练的效果 3、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克服方法 4、布置下步训练的内容 编写人: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赵亚珍 课程名 称护理学基 础 课次编 号 授课时间 2007年下学 期周 次 第17周 授课对象06级大专护理1-10班课型 实验 课授课内容 第十六章给药护理 口服给药法、吸入疗法 学时数2 教学目的1.掌握口服给药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雾化吸入的方法 3.能正确实施口服给药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 配理论知识回顾 3min 一、演示本次实验内容 (一)备药 20min (二)发药 15min (三)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的使用 10min 二、学生练习 30min 三、小结 2min

实验16-1 口服给药及雾化吸入法

一、用物准备: 1、服药本、服药卡、药盘、药杯、药匙、量杯、滴管、研钵、湿纱布、饮水管、治疗巾、水壶(内盛温开水) 2、超声波雾化吸入装置 二、操作方法: 1、口服:备药核对→规范配药→取固体药→取液体药→再次核对→核对分发→协助服药→观察反应→整理用物 2、雾化:接通电源→检查雾化器是否完好→备好药物→指导病人进行操作→观察记录→整理归位 三、评价: 1、态度认真。 2、给药方法正确,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发生。 3、护患沟通有效,病人能够理解并配合操作。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注意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

《护理学基础》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赵亚珍 课程名 称护理学基 础 课次编 号 授课时间 2007年下学 期周 次 第17周 授课对象06级大专护理1-10班课型 实验 课授课内容 第十六章给药护理 注射基本功 学时数4 教学目的1、掌握自安瓿、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吸取结晶、粉剂或油剂药物法。 2、在抽吸药物的过程中,树立无菌观念,防止浪费药液。 3、操作过程中,严格三查七对。

课余运动训练的原则

课余运动训练的原则 运动训练原则是以运动训练规律为依据对运动训练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是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对一切训练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运动训练原则和体育教学原则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一般来讲,教学中有训练因素,训练中有教学因素。特别是在启蒙训练和初级的训练体制中,教学和训练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实现的,习惯地统称为训练。从它们相对独立的个性来看,教学是指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训练一般指提高的过程。因此训练原则可以相对独立于教学原则,训练原则不一定适用于教学,而教学原则却能全部适用于训练。科学的运动训练过程不能离开和违背教学原则,而且贯彻教学原则的要求更高、更严密。 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不间断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训练是按专项运动的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方法和手段。通过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进身体形态,学会一些非专项的运动技能,从而打好身体基础,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为获得专项运动的优异成绩创造条件。它是运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与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在特点上相似的练习,提高专项运动所特别需要的运动素质,提高专项技术、战术及理论水平。专项训练包括专项身体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

从内容和手段来看专项训练比一般训练要窄一些,并具有专门化的性质。 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优点 (1)一般训练扎实效果好,使专项训练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适应高难度动作的训练,才能承担更大的训练负荷,适应紧张激烈的比赛,延长运动寿命。 (2)一般身体训练的手段多种多样,有利于克服专项运动训练对身体的片面影响,促进正常发育,改善体型;有利于克服专项训练的单调,增加乐趣,促进正常发育,消除精神疲劳;有利于储备足够的运动技能,实现非专项技能向专项技能的转移;有利于对少儿运动员准确地确定专项发展的方向。 (3)专项训练扎实效果好,使专项技术符合生物力学规范,同时运动员已具备的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合理的先进技术可充分地得到发挥。运动员通过训练和比赛成绩步步上升,显示技术和体力的步步提高,证明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取得明显效益,更能使人认识两者结合训练的好处,提高两者结合训练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2.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1)一般训练要适应专项的需要,反映专项的特点、方法和手段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如对体操、跳水、球类等技术较复杂的项目,应较多地选择发展灵巧、协调和柔韧性的练习手段。 (2)一般训练手段应“选优求精”,切忌“务广求华”,但应使练习形式生动活泼。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 张远方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 授课时间:第一周 讲述竞技体育的形成、发展,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竞技体育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 重点和难点掌握竞技体育的特点和运动训练的任务和内容 难点 讲授提纲讲授方法学时分配 传授 2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1、竞技体育的源起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 征,以创造友谊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 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3种动因: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 社会学因素。 2、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 2、规范性 3、公平性 4、集群性 5、公开性 6、观赏性 四、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教学小节:本章是全书内容的概述,讲述了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二周 教学内容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项群理论的建立和意义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学会如何在训练中应用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难点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讲授提纲讲授 方法 学时分配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3)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运动训练的理论源于运动训练实践。自1964年前民主德国哈雷 博士等人的《训练学》一书以来,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 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构成。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合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 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1983 由不同项目间的本质属性所引起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划分项目类 属的基本依据。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理论原有的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一)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的择定 (二)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三)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三)同项群训练规律的探讨与揭示 (四)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五)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传授 2

运动训练学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教材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本章主要知识结构内涵:让学生理解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重点掌握训练原则的应用要求,并能指导自己的日常训练。 学习重点:1、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 2、各训练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应用要求; 学习难点:1、对各训练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应用要求的理解; 知识点:(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学要点 判断题: 1.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科学安排训练阶段的训练原则。 2.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3.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单选题: 4.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 A.发展体能B.提高竞技能力C.提高技能D.比赛成功 5.下列哪一项是竞技需要原则中选择适宜训练内容和手段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A、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C、按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D、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6、在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中,哪一个是组织好训练活动的重要依据? A、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地体现着专项竞技的需要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C、按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D、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多选题: 7、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势是: A、早期化 B、专项化 C、长期化 D、合理化 8、发展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训练比赛的残酷性 D、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势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 判断题: 1、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2、儿童少年初期训练时应多以游戏和玩耍的形式进行全面训练。 3、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外部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