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杨元刚 张安德

提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即语义重合、语义错位、语义空缺,揭示了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 植物词;联想意义

植物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就是词语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它的产生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其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产生的审美想象,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这种联想可能就不复存在或产生了变异。赫德森(1990)指出:“语言的许多特点,同时也是普遍的文化特点,而且只有把意义同文化与思维联系起来,对意义的研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词所具有的联想意义属于国俗语义的一种,是“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意义”。(王德春1995)本文将从语义重合、语义错位与语义空缺三个方面探讨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异同。

一 语义重合: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共鸣

语义重合就是指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重合,这种重合可能是全部重合,也可能是部分重合,它是以人类生活的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和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为基础的,是语言物质属性的一种反映。马克思说过,语言就其形态而言是意识的,而就其内容而言却是物质的,归根结底,语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例如桂树(laurel),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们都把它和“出类拔萃”、“荣誉”联系在一起。桂花,又称桂子、丹桂、岩桂、九里香、木樨花,桂树四季常青,清香高洁,早得人们喜爱,屈原在《楚辞?远游》中赞叹道:“嘉南州之炎德,丽桂树之冬荣”。古人用桂枝编冠戴饰,叫“桂冠”。中国封建社会举人若考中了状元,人们便形容为“蟾宫折桂”,喻指夺得第一名。无独有偶,英美人也喜欢用桂枝编成花环(laurel wreath)戴在勇士和诗人的头上,后来桂树渐渐成了荣誉和成功的象征,人们把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称为“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英文gain/win one’s laurels表示赢得荣誉,look to one’s laurels表示小心翼翼地保持荣誉,rest on one’s laurels表示躺在过去的荣誉中睡大觉。

桃(peach)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白里透红,人们由桃子很容易联想到少女,于是英汉两个民族都用桃花(peach)来指代皮肤细洁白里透红的妙龄少女。在英语中,She is really a peach常

常用来形容漂亮有吸引力的女子。此外,peach还可表示美好的事物,如a peach of a room(漂亮的房间)。在汉语文化中,桃花也用来指代青春妙龄女子,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二)中写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岸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桃花(peach)除了用来指代美女外,还可以用来形容女性白里透红的肤色,尤指少女双颊的颜色。《警世通言》中写杜十娘“两弯眉似远山青,一泓清潭秋水润,面似桃花,齿如排玉”。桃花一般用来形容女性,有时也形容男性,《红楼梦》写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颜如桃瓣,目若秋波”。汉语中人们把女子的脸庞称为“桃腮”,英文中对应的说法是peachy cheeks。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家刻画少女饮酒后脸上出现的红晕,常常说成“一杯竹叶穿肠过,两朵桃花脸上来”。

(青)草(grass)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可引起“众多、默默无闻”的联想,如英语grass roots表示基层,相当于汉语中的“草民”或“草头百姓”。“草”一喻多,如“草木皆兵”,二喻贱,如“草菅人命”。李白诗云:“腹中藏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草莽”是指未取功名的白丁身份。

二 语义错位: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表同质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植物名词字面意义一样,但其联想意义有很大差别。如柳树(willow)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可引起忧伤的联想,但汉语中的忧伤是由离愁别恨造成的,而英语中的忧伤联想是由死亡造成的。中国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雍录》载:“汉世凡出函、潼,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相送”。李白《忆秦娥》词云:“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其中最后一句便提到灞陵折柳送别的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多喻别离,抒发思念之情,如刘禹锡的《柳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此诗首句以“柳千条”刻画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整首诗以柳为基调,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在英语中,willow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它能引起悲哀与忧愁,有失落和死亡的象征意义, wear the willow表示“失恋”或“悲悼心爱者的去世”。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苔丝德蒙娜受到丈夫的猜疑,忧伤中她唱起了母亲的侍女芭芭拉临死前唱的一首古老曲调“柳树歌”,这首伤心的歌谣象征着苔丝德蒙娜与芭芭拉相同的死亡结局。

桃花在汉语中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故有爱情的联想,中国人把艳遇称为“桃花运”或“桃花缘”,把风流韵事称为“桃色事件”。而英文中peach却无这种对应的联想意义,英美人把桃色事件称为love affair。所以,桃花与peach在联想意义上只是部分对应。

汉语中的红豆与英文中red bean(红豆)字面意义相同,引起的联想却大相径庭。汉语中的红豆又名相思豆,象征着爱情和思念,语出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楼梦》中“红豆词”云:“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花春柳满画楼”,以红豆比喻别离情人相思之泪。但在英文中,红豆(red bean)却使人想起《圣经》中以扫(Essau)为了一碗红豆汤(red bean stew)而出卖长子权的故事,成语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some red2bean stew表示“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出卖原则,见利忘义”。因此,人们把红豆译为love bean或red berries,以免引起外国人错误的联想。

三 语义空缺: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因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心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地理环

境的不同,其民族语言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的特殊性就是民族文化

的特殊性,语言是一个民族活的历史。同一植物词语,在一种文化里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

另一种文化里却缺乏相应的联想,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可以象征长寿(蟠桃会)、学生(桃李

满门)、义气(桃园结义)、春天(桃花雪、桃花汛)、美好(世外桃园),而英美人看到桃却无法产生

这些联想。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松显苍劲,竹透清逸,梅为冷艳,而

在英文中它们也不能引起这样的联想,这完全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使然。因此,研究语言的特殊

性必须研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

松树在贫瘠的地理环境中也能生存,四季长青。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可用来比喻

志行高洁的君子。唐代诗人于邺在《赠卖松人》中说松树为“寒涧树”,象征那些“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因为松树“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表现了一种抗拒严霜

不趋时附势的高贵品质。又因为松树千年不凋,人们又用它象征长寿,故有“福如东海长流水,

“松龄鹤寿”之说。旧社会家家户户喜欢挂“松鹤同寿”的年画,表达了中国寿似南山不老松”、

人祈求吉祥长寿的愿望。

竹子(bamboo)高耸挺拔,质地坚硬,中空有节,它的特点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风亮节和谦逊

好学的品质。在中国,退隐的文人士大夫多喜欢栽几蓬翠竹,以寄托自己正直、坚贞、谦逊的情

怀。,她住的潇湘馆里翠竹掩映绿树环绕。中国人喜欢种竹

赏竹咏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们还

常用郑板桥《咏竹》诗抒发学生对师长栽培的感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杖为扶持。明年

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竹”有关的成语有

“竹林七贤”、

“青梅竹马”等。

“雨后春笋”、

“胸有成竹”、

“势如破竹”、

“高风亮节”、

梅花(mume flowers)性耐寒,于是人们把梅花称为“寒梅”或“腊梅”,认为梅花是报春花。

南朝范晔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遥赠一枝春”。此处以梅花指代春天。

由于梅花在严寒冬季绽放,其奋发顽强的品格深得中国人喜爱,古有“一树梅花万首诗”之说。

同样,在英语中许多植物词有其独特的联想意义,而汉语中却没有。例如,clover(苜蓿)是

一种很有用的植物,可以喂养家畜,可以用作肥料。许多苜蓿草长有由三片小瓣构成的叶子,

但有些苜蓿的叶子由四片或六片弧瓣组成,很少见,于是英美人相信四叶苜蓿(four2leaf clover)能给人带来好运。百合花(lily)状如喇叭,通常呈白色,每到夜晚叶片成双成对地闭合,中国人称之为夜百合,往往用它象征夫妻恩爱琴瑟和鸣,而在英文中lily2white表示“纯白”,并无爱情的联想。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百合花象征纯洁,漂亮白皙的姑娘常常被比作a white lily。正因为百合花洁白无瑕,不需要任何修饰,如果有人想给它上色,那纯粹是“多此一举”,英文paint/gild the lily相当于汉语中的“画蛇添足”。lily还有胆怯的联想,lily2livered就表示“胆怯的”。

黄水仙(daffodil)是一种普通的花,英美文化中象征欢乐。英美诗人常用daffodil来描写

春光和欢乐,英国湖畔派诗人华滋华斯也写过一首《咏水仙》(The Daffodils)的诗,他把黄灿灿

的水仙比作璀璨的群星、潋艳的波光(shining stars&sparkling waves),最后诗人说: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s fills,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你看诗人多么高兴!

四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为什么同一植物有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联想,而有时又会产生相异

的联想呢?为什么一种植物在一种语言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操另一种语言的人却对这种植物无动于衷呢?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说,造成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异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说话爱使用比喻,在作诗时尤爱使用赋、比、兴的手法,古典小说中每当才貌双全的仕女出场时,作家一般形容她是“眉似青山,脸如莲萼,唇缀樱桃,腰若柳枝,指如削葱”。西方重视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说话喜欢用概念去定义,用逻辑去推理,人际交往语句表述清楚、明确,与汉文化中的表达含蓄、留有空间形成鲜明对比。这就造成汉语中有丰富联想意义的植物词的数量远远超过英语。以形容女子美貌为例,中国人处处使用植物比喻,如“樱桃樊素口,杨柳小留腰”,“杏眼桃腮,手如柔荑,如花似玉,花容月貌,齿如排玉,指如削葱”,等等。而英语中只有rose,peach,daisy、lily等几个植物词来形容美丽的少女。

2.英汉两个民族审美心理不同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天地共有基础物质“气”,人与天地共守基本规律“道”,人的形态与功能都与天地相对应,中国人在自然万物内观照到了自己的影子,“登山则情漫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所以爱用花虫鸟兽的特性来比拟人类自身的某种社会品性,实际上这是中国人把自身的思想品格投射到自然界的各种植物身上,导致了人性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格化,从而使代表这些植物的名词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意义。中国人常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实际上是中国人尊崇刚正坚毅的品格,人们发现松树的这些与人相同的品格,于是汉语中便产生了松、竹、梅岁寒三友的说法。“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人与其说在咏松,还不如说在言志,这完全符合中国人“歌咏言、诗言志”的审美心理,所以中国人喜欢用“松”字给小男孩命名,如“劲松、青松、松刚、松涛、松柏”等,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具有顽强、坚毅、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

由于梅花在严寒冬季绽放,色洁香清,于是常用来象征高雅纯洁,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雪中四君子之一(迎春、玉梅、水仙、山茶),中国人喜欢赏梅、艺梅、咏梅,有“一树梅花万首诗”之说,卢梅坡的咏梅诗《梅雪》脍炙人口,赏梅贵希不贵繁,艺梅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咏梅贵含不贵开。中国人还从梅花在风雪中盛开的事实领悟到先苦后甜的人生经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兰花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称朵朵香、春兰、山兰、草兰,因其香气清纯,素为人们喜爱,孔子在《孔子家语?在厄》中说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故后人认为兰花是花中君子,常用兰花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如“金声玉润,蕙心兰质”(王勃《七夕》)。历史上楚国夸其人才多,号称“五步之内,必有芳兰”。中国古代还用“兰芝、芝兰、兰孙桂子、兰桂”来美称别人的子弟。

由于中华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型文明,特别注意修身养性,认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读书人报效国家的必经之路,传统儒学为中国文人士大夫建立了一整套道德价值体系,如坚贞、刚毅、淡泊、谦逊、洁身自爱等,每一种品质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植物作代表,如松之坚贞、柏之刚毅、梅之淡泊、竹之谦逊、荷之高洁等。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之淡泊:“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诗人分明是在写人,而不是在描写植物花卉。而西方文化是一种科技理性文明,英美人很少用自然植物比拟人的思想品格,进行道德化描写,他们倾向于用植物象征人的某种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如英美人用peach(桃)、rose(玫瑰)、

daisy(雏菊)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令人想起女性红嫩的脸庞,没有任何道德评判。peachy、rosy 表示粉红色的,as white as lily表示“象百合花一样洁白”,它们多无道德联想。

3.民族文学传统不同

英语受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翻译吸收了大量的希腊罗马神话,从中衍生了不少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如英美文化中桂冠象征荣誉和优秀,这源于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的故事。诗神阿波罗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芬妮(Daphne),并热烈追求她,害羞的达芬妮为了躲避阿波罗,变成了一棵桂树,于是桂树成了阿波罗最喜欢的树。作为诗神,阿波罗下令将月桂树叶编成花环作为奖励诗人的冠冕,而获得这种花环的诗人便称为poet laureate(桂冠诗人)。此外许多英语植物词的联想意义源于《圣经》故事。如fig leaves(无花果叶),源于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代表遮羞布;olive branch(橄榄枝)象征和平,源于诺亚方舟的故事,红豆汤的故事也出自《圣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儒、佛、道三大源流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影响最大,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汉语中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如《论语》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成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刚毅坚贞品格的象征。《封神演义》中纣王问云中子:“先生从何而来?”云中子答道:“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发难:“云散水枯,汝归何处?”云中子答道:“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心似白云,意如流水,云水情怀是一种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豁达人生观。

至于垂杨象征别离,《诗经》中记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共写了九篇《杨柳枝词》,如第九首最后两句诗:“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晋代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后回乡下隐居,门前栽五棵柳树,纵情丘壑吟诗作赋,于是柳树与隐逸联系在一起,后世把回乡隐居的车马费称为“柳径之资”。唐代大诗人王维因随永王叛乱被朝廷革除功名永不叙用,于是他“门前学种先生柳,路旁时卖故人瓜”(《老将行》),“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赠裴秀才迪》)。这些伤时咏怀的诗歌,在漫长的岁月中反过来又熏陶中国人的文化审美心理,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中国人还用桃象征义气和长寿,前者出自《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李白在《赠汪伦》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桃花是友情的象征。桃象征长寿出自神话中王母娘娘用蟠桃祝寿的故事。据道教传说,桃木能驱邪避秽,于是人们在桃木上雕刻各种各样的门神,挂在大门两侧驱邪避秽,世称“春桃”或“桃符”。“春桃”还寓示着桃花与春天的紧密关系,历史上有很多描写春桃的诗句,如“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香扫地空”,“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醮水开”,“桃花桃叶落纷纷,花红新绽叶凝碧”,“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己撩人”,这些咏桃诗强化了人们对桃花的联想能力,丰富了桃花的象征意义。

4.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不同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一种植物可能在这个国家常见,而在另一个国家罕见,人们对很少接触的植物,自然不会产生什么联想意义。中国江南气候温和湿润,大部分地区适合竹子生长,文人士大夫也喜欢种竹,竹随处可见。宋代苏东坡说:“食者竹笋,庇者竹屋,载者竹筏,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耶。”竹子生命力顽强,往往在春天长出很多新芽,于是中国人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新生事物的大量出现。而竹子在英伦三岛不常见,于是人们无法产生相似的联想,如英美人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来表达“雨后春笋”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从蘑菇引发的联想和中国人见到竹笋所产生的联想相同。

“名垂青史”之说,而公元前西方

“罄竹难书”、

中国汉代以前用竹简作书记事,故有“韦编三绝”、

人用羊皮纸(parchment)记事,所以他们对竹子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5.两种语言的语音语义系统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谐音产生的效果不同。英语中的pear(梨)与pair (一双)谐音,但未产生任何联想意义。汉语中的“梨”与“离”谐音,梨便产生“分离”、“离别”甚至“死亡”的联想意义,所以在我国北方的婚礼上新娘、新郎不吃梨,以免日后分离,中国人探望生病的亲人也不送梨,以免引起病人对死亡的联想。

apple在英文中是个多义词,既可指苹果,又可指瞳仁,所以说英语的人会由苹果引发相关联想,如英美人看到Y ou can see wider with the apple这句话,首先想到的是苹果牌电脑(因为此处苹果首字母大字,代表商标),其次apple还可指人的瞳仁,于是这句广告词成了一个双关语:既可表达“你拥有苹果电脑,视野会更开阔”,又可表达“你睁开眼睛可以看得更远”。汉语中的“苹”字与平安的“平”字读音相同,一般用来象征平安。

汉语中凡是带“子”的水果都被人们看作吉祥果,“籽”与“子”同音,成为美好祝愿的象征,如旧式婚姻中当新娘新郎入洞房时,主婚人向新人头上抛撒枣子、栗子、莲子、桔子、桃子等五种水果,寓意“五子登科”。中国人在传统婚礼中喜欢在新郎新娘的婚床上摆上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果实,希望一对新人早生贵子(与“枣、生、桂、子”谐音)。汉语中“杏”与“兴”、“幸”同音,寓意兴旺、兴盛、幸运和幸福,相传孔子曾于杏坛讲学,故“杏坛”比喻人才荟萃之地或聚坛讲学之处。广东和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喜欢吃发菜,寓意越吃越发,因发菜与“发财”谐音。封建社会士大夫喜欢玩赏玉饰,为官正直者互赠雕有青莲的玉佩,因为青莲和“清廉”谐音。

五 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文化造成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状况,这就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影响。邓炎昌、刘润清(1989)指出,“词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词的涵义是隐含的或附加的意义。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知道词的涵义。不了解词汇涵义,就会在言语上犯错误;有时误把好言当恶语,引起谈话者的一方或双方不快;有时误把嘲讽当称赞。”人们如果不了解另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便无法对这种外语中的植物词的联想意义作出准确的理解。例如,英语中a rose with thorns表示“美中不足的事物”,而汉语中“带刺的玫瑰”却表示难以接近的妙龄少女。如果将a rose with thorns译成“带刺的玫瑰”,那么便歪曲了原文词组所承载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对语言中植物词语的联想意义缺乏充分的了解,往往容易造成语用迁移,从而造成交际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加强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异同的研究,做好汉语文化对外传播交流工作,把中华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内容如实地译介给西方读者,促进他们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的了解;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加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以丰富汉语词汇系统。中国人把百合花看成是夫妻恩爱的象征,因为百合花的叶片到了夜晚两两相对贴在一起,于是在中国文化中它象征着琴瑟和鸣;而英美人看见的却是百合花的纯洁。因此,在讲百合花时,我们就必须给中国学生介绍典故paint the lily的来历及联想意义,因为学习英语不懂英美文化是无法获得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我们相信,吸收和借鉴这些合理而优秀的西方文化会丰

富我们的民族语言,促进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邓炎昌、刘润清1989 《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贾玉新1997 《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德春1995 《国俗语义学略论》,载邵敬敏主编《文化语言学中国潮》,语文出版社。

R?赫德森1990 《社会语言学》,丁信善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notations of Plant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vehicle of culture,and vocabulary is the most active part of a lan2 guage.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s of plant words in three aspects,ie,its semantic overlap,semantic mismatch and semantic gap,revealing the relevant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 ey w ords plant words;connotation

(杨元刚 张安德 430062 湖北大学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 高晓虹)

简 讯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研究所网页日前制作完成并正式开通,地址为:

https://www.sodocs.net/doc/f27161062.html,/yys/index.htm

语言研究所网页现有栏目:语言所概况、研究人员、研究成果、

《中国语

《语言教学与研究》、

文研究》、汉语方言地图集、北京话研究、研究生培养、走过田野,其中《语言教学与研究》和《中国语文研究》栏内有这两份杂志的全部目录。欢迎访问并提宝贵意见。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研究所)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On the Associ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The cultural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reflects the culture of a nation from a perspective,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ultures. Some reasons account for this phenomena, such a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ect. So, in my paper I will expound the phenomena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second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different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third one is the different animal words with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last is one animal word has rich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one language but has no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the other langu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globalization is becoming an unavoidable tendency, and human being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This explains the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not only our own culture but other cultures to facilit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over, the animal wo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e, so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so as not to make mistakes. Key words: animal 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含义反映出英汉文化的异同。这些不同点的存在有很多原因,比如:不同的 文化背景,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因此,在我的论文中,我会从四个 方面谈这些不同点。第一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 想意义。第二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第三个是 不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最后一个就是一种动物 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应的联想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已为大势所趋,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世 界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且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另外, 动物词汇在语言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犯错误, 了解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动物词汇,联想意义,跨文化交际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 论文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对词汇的解释也一定会体现出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大体来说,词汇的联想分为五类: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本文通过讨论词语的这五种联想意义及影响联想意义的五个主要因素,指出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及其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词汇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解(于建平,2000)。利奇(Leech)将词语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六种联想意义,即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很多词汇往往带有本民族内隐的、特定的文化信息,文化间的差异性则会导致词汇联想意义的不同。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讨论影响词汇的

联想意义的因素,分别有地理环境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差异、价值观及历史文化的差异。 1.地理环境差异 以自然现象东风和西风为例,在中国,东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这是由于中国是位于北半球的一个半封闭式内陆国家,东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却是高山戈壁。当西风吹来时,正值中国冬季。此时寒风刺骨,树木凋零。因此,在中国,西风常和悲伤、沮丧、凄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有意思的是,英国的地理环境于此恰恰相反。在英国,恰恰是西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西风代表着希望、生命力和勃勃活力。这是由于英国地处西半球,西临大西洋,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因此汉语中使万物复苏的东风的联想意义和英文中的西风相似。而在英国,东风来自于欧洲北部,经常和寒冷、阴郁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的西风有着相似的联系意义。从下面两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ao Shunqing,1988:47) 其次,从季节的角度来看,夏、秋这两个词在中西方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英语中autumn这个词常和喜悦、宁静等感情联系在一起。而汉语中秋却常常和悲伤、孤单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夏天骄阳似火。而从季节的角度来看,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夏日温暖和煦,与中国的酷热迥然不同,因此英国著名剧作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颜色词和联想意义

颜色是光波作用人眼引起的视觉经验。颜色认知反映在语言上, 就是颜色词。颜色词不仅指称颜色特征 ,还表达主体反映特性。主体反映特性构成颜色词的联想义。联想义是使用词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经验,产生的情感反应, 从广义上显示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 (Leech G. Semantics, Penguin Book, 1977 ) 。 基本颜色的联想词有感觉、情绪和人格特质 3 个维度。每种颜色的联想词可兼有几种维度; 互补的颜色词, 可有相同维度 ; 色彩邻近的颜色词 ,也可有不同维度。这些联想词有两种类型 : ( 1)正价联想词, 表征积极联想意义; ( 2) 负价联想词 ,表征消极联想意义。 颜色词联想有两种方式 : 一是具象联想, 由颜色词联想到具体事物或特征。二是抽象联想,由颜色词联想到抽象意义。男生抽象思维发达 ,偏重抽象联想; 女生形象思维发达,偏重具象联想。 颜色词联想不仅有生理、心理和语言机制 ,还有社会文化机制。 黑色是暗色 ,易引起坏和邪恶联想;白色无色调, 简单 , 给人以纯洁、干净和天真无邪感觉;红色使人兴奋、激动 ,是古代高官服色,于是有高贵、吉利含义 ; 橙色使人想到橙子,想到太阳 ,又想到耀眼,再想到活力;黄色也有贬义 ,有色情联想;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给人以清新感觉 ,给人希望 ;蓝色使人想到湖海和天空, 给人崇高、遥远、冷静、忧郁感觉;紫色丰厚美丽 ,是尊贵色;棕色让人想到肤色;灰色透明度差 ,使人想到阴沉的天和灰蒙蒙的地 ,给人沉重、压抑和模糊感觉 ,因而获得忧愁、低沉和无生气含义;粉红让人联想到衣服和胭脂 ,联想词也多与人格有关。 彩虹糖是美国家族企业玛氏公司旗下的一款产品,在中国由爱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经营。虽然彩虹糖在中国已有10多年历史,但由于新产品推出慢,营销推广少,所以基本上是一个第一提及率不高、不见不买、相对缺乏故事的品牌。不过这一状况自2009年以来悄然改变。2008年10月,玛氏公司以总价230亿美元收购箭牌公司,箭牌作为玛氏旗下子公司独立运作。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玛氏将其全球非巧克力糖果品牌转到箭牌名下。随后,在箭牌的指挥下,彩虹糖在中国大陆市场大张旗鼓地展开了宣传攻势。 在这些广告合集中,广告设计者创造性的使用了不同颜色的混合,以及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带来搞笑的气氛和强烈的购买欲。彩虹糖重新定位品牌,以青

词的联想意义例谈

词的联想意义例谈 471800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中游洪钧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指出:“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先生非常重视也非常喜欢词的联想意义。只是朱先生学识渊博,举的例子距离现实生活稍远一些,使广大同学理解起来“隔”一些。我在此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也许对理解词的联想意义有些帮助。 生活中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称谓,差异微妙,联想意义丰富,用它们来帮助我

的含义。 以上大多数词的联想意义在词典中没有显示,但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实际上在受着联想意义的制约。比如:普通人很少有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年轻男子也大都不喜欢被别人称作“小青年”;著名摄影记者刘波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一组照片,命名为“俺爹俺娘”,很难想象换成“俺爸俺妈”会如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小姐”一词,由于社会风气的原因,现在它在某种情况下已经成了“坐台小姐”的代名词,几乎没有年轻女子愿意被陌生人称为“小姐”。这实际已证明“小姐”一词的联想意义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正验证了朱先生的话——“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过去的那些尊贵矜持的小姐,恐怕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小姐”称谓的联想意义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历史性”变化吧。 阅读文学作品或是写作的时候,朱光潜先生主张“咬文嚼字”,实际上“咬嚼”的是词语的联想意义。可以说,把握住了词的联想意义,才能算是真正把握住了词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词的联想意义。 (共1390字)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解读语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很有必要。本文从词汇联想意义的角度来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从词汇的联想意义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并充分认识到英语的有趣性,使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联想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介绍 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顾名思义,是以词汇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分支(王寅,P33)。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分为“伴随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伴随意义指一个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它常常反映人们的主观看法,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稳定性较弱(王寅,P35)。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因此,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二、词汇的联想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 本文章想谈谈词汇的联想意义。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词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些词甚至由于其深刻的联想意义而失去或淡化了其概念意义。故而考察民族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词汇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人类社会方面 人类社会方面所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在这里我要说的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2.1.1价值观念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人们对行为和事物的理解与判断。例如,“个人主义”与“individualism”这两个词。二者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在中国,一说到“个人主义”,人们就会联想到“缺乏集体观念,强调个人私利”等。而在欧美人的心目中,“individualism”意味着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有明显的积极的联想意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在中国,人们推崇集体主义,践行高值低估的自我价值观,把个人主义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如今人们所说的集体主义虽然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汉民族从大局出发的传统却从来未被抛弃过(陈俊森,P154-156)。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人生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它所强调的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就是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它的核心理念是社会要体现个人的意愿,政府要保护个人的利益,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一切(董小川,P156)。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词汇的联想意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 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 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 .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目录 一. 文化语境背景不同,联想的意义也不同 (2) 二. 中西方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2) 三. 中西方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3) 四. 中西方色彩词汇的联想意义 (3) 五.结束语 (4)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而语言不仅是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异同会表现在词语的解释和联想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赋予了其词语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动物词汇和颜色词汇以及植物词汇的联想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语言和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 关键词:词汇文化内涵文化差异词汇的联想 什么叫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我们知道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想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候甚至会引起误解。所以,正确认识词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上的、词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情感牵连涉及许多联想的意义。”(王佐良)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不同,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在社会文化的交流过程中,熏染上了民族文化的个性色彩,因此语言的词汇意义除了它具体的意义以外,还具有色彩斑斓的联想意义和内涵意义。 一. 文化语境背景不同,联想的意义也不同 人类的文化,有共性的一面,同时也有个性的一面。共性来自人们共同生活的一个客观世界以及相同的大脑机制这一事实,个性则来自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生存背景、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这些文化的差异会使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出不同的特定的联想意义。 二. 中西方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动物,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情,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语境中,即使是对用一个动物词汇,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联想。比如,在汉文化中,人们习惯性的把与狗相关的词语都划成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东西”、“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在西方文化中,却视狗为忠诚的伴侣,爱狗如子,在下列英语成语、谚语中,“狗”都带有褒义的色彩:a lucky dog (幸运儿)/ Barking

中英文化对比论文

英汉习俗文化对比(选修课) 题 目 __中西文化差异_______ 姓 名 周超 ________ 学 号 3090311120 _________ 专业班级 英语094 ________ 分 院 外国语分院 _____ 宁波理工学院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例如在言谈方面,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就不是这么认为了。当我们向西方人表示关切地问候时,他们可能反而觉得很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需要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另外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认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添酒加菜,而且他们认为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带来不少困惑。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也大相径庭。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中国人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西方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别说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当然。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现实中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实在天差地别。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西方人看来,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方面,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习惯过问他人的事情,比较注重隐私。因此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

词汇联想意义

一、联想意义的不稳定性 联想意义不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一种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因国籍、民族、种族、信仰、审美观点、观点、阶级立场、职业、个人经历等等的不同而异,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冰冷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再如,同一个New York(纽约市),有人爱他,认为它是天堂;也有人恨她,认为它是地狱。这都是因为不同的New York一词在他们心目中使会有截然不同的联想。例如,美国记者Caskie Stinnett在决定迁出他曾经生活十年之久的New York 时写过一篇题为Farewell,My Unlovely的文章,表达他对New York的感受,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The sad aspect of my departure was that there was so little sadness c onnected with it (New York),and after ten years it seemed to me that I should have looked back with some slight mistiness in my eyes .A lo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written on this subject-the disenchanted New Yorker-and I have read much of it, but none of the cases seems to fit precisely my feelings about the city. I do not hate New York ; there is really nothing there to hate and certainly very little to love. It is city of indifference, and that is the problem. I found I could only give indifference in ret urn.”(College English,第三册). 对Caslie Stinnett来讲,尽管在New York生活十年之久,但这座城市并未给他留下任何特殊感情,有的只是令人失望的冷漠。由于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冷漠,他决定离开New York.在他心目中New York是一个冷漠的城市。他对New York 产生的这种联想完全是由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所决定的。由此可见,由于联想意义可以因人因时而异,所以对一个词所附加的意义就可增可减,从而表现出联想意义的不稳定性。: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 (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例如:粽子、观音、玉兔、青鸟、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红眼病、红杏出墙、绿色人生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二、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萨丕尔(S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心家奥斯古得(Osgood)认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期末重点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讲义 第1讲语言与文化概述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y intertwined. (1)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2) Language is a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Culture manifests itself both in pattern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and in forms of activity and behavior.) (3) Language is the stimulus of culture (A flourished languag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2.English speakers are good at abstract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are apt to think in terms of images. 3.English speakers prefer analytical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prefer comprehensive thinking. 4.English speakers think more in a linear way while the Chinese think more or less in a curving way. 5.According to Whorf hypothesis, “The language that an individual speaks facilitates particular ways of thinking.” 第2讲英汉语发展简史1 1.Based on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形态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flected language (屈折语), while Chinese belongs to isolating language (孤立语). 2.Based on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结构分类法),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analytic language (分析语). 3.Based on genetic classification (谱系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and Chinese belongs to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4.English is a West Germanic (西日耳曼语支) language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Anglo-Frisian dialects brought to Britain by Germanic invaders. 5.English is a phoneme language (表音文字) and Chinese is an ideographic language (表意文字). 6.The first people in England about whose language we have definite knowledge are the Celts. 7.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English entered the period of Middle English. 8.The period from 450 to 1150 is known as Old English. From 1150 to 1500 the language is known as Middle English. The language since 1500 is called Modern English (1500-1700, early Modern English, 1700 until now, later Modern English). 9.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words and English words: a) Letters in English are like strokes in Chinese. b) Morphemes in English are like radicals in Chinese. c) Chinese associative compounds (会意字) are like English compound words. 第3讲英汉语发展简史2

英汉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摘要: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文化动物词意义上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即语义重合、语义错位和语义空缺,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词;文化; 联想意义 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离不开其内涵比较,文化意义是指社会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具有其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则大相径庭。 许多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其语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也截然不同。例如,提起“公鸡”,国人往往会联想到“闻鸡起舞”、“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但“金鸡”牌闹钟销往英美国家,若商品名译为“Golden Cock”则恐怕无人问津,因为在英语中cock有“雄性动物生殖器”之意,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联想自然会令商品滞销。 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通过对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文化意义基本重叠,部分重叠,完全不对应和存在语义空缺的动物词可能引起相类似联想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第一种是汉英动词完全相同的涵义,动物千姿百态,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有关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使表达鲜明,形象生动,各民族人民对某些动物属性往往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似的联想,汉语和英语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角度出发使用动物名称时,其文化内涵往往是相同的。例如“狐狸”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会引起“精明,狡猾,多疑”的联想,汉语里“狐媚,狐疑,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假虎威,狐群狗党”等词多带贬义,英语中的fox也表示“诡计多端”之义,如:Don't trust that man.He's a sly old fox。(不要相信那个人,他是只狡猾的老狐狸。)由此可见“狐狸”与fox在英汉两种文化里是象征“狡猾”和“欺骗”的动物。很多不同文化中引起不同民族的相似的联想。比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豺狼凶残贪婪,汉语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英语也有类似用法greedy as a wolf;兔子的迅捷,汉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英语有as rapid as a hare;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这些联想表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或相符点点(correspondence),这些相符点反映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之中。 第二种有部分相同,部分出现歧义。由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动物名称可以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汉语里常用“虎”来比喻“勇猛威武”,如“龙腾虎跃”、“虎踞龙盘”、“九牛二虎之力”、“狐假虎威”、“如虎添翼”,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里却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狮)来表示。在西方,狮子是力量和好战勇猛的象征,如bold as a lion(如狮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如狮子般威风凛凛)。中国的俗语“老虎屁股摸不得”,对应的英语则说Don't beard the lion(不要挑逗狮子)。英国人还以lion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勇武大胆的英王查理一世被喻为lion-hearted(狮心),史称“狮心查理王”。另外,lion还引申作“危险”、“险地”,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于虎口)。 可见,由于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不同,英汉语言中设喻的喻体也不同,汉英不同动物名称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如下表达法中,如表示不敢做声的“曦若寒蝉”与as mute as fish(沉默如鱼),表示焦急不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与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热砖上的猫)或like a hen on a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