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

前言

关于古今汉语语法中得“古”与“今”

一、王力四分法。王力在《汉语史稿》中给汉语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上古时期:公元三世纪以前。

(二)中古时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

(三)近代: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

(四)近代:二十世纪以后(五四运动以后)

二、吕叔湘“二分法”。他说:“什么是近代汉语?这涉及汉语史的分期问题。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和以后分为两个两个时期。可是语言的演变只有通过书面记录才得以观察,而这又必然要受到用以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影响。汉语是用汉字记录的,不是拼音文字,难以如实地反映口语。秦以前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估计不至于太大,但汉魏以后逐渐形成一种相当固定的书面语,即后来所说的‘文言’。虽然在某些类型的文章中会出现少量口语成分,但是以口语为主的‘白话’篇章,如敦煌文献和禅宗语录,却要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并且一直要到不久之前才取代‘文言’的书面汉语地位。根据这个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地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他又补充说:“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的一个阶段,它的语法是近代汉语的语法,它的常用词汇是近代汉语的常用词汇,指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展而已。”

三、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三分法。

蒋绍愚说:“从研究工作的实际出发,现在学术界一般倾向于三分,近代汉语的上限大致定在晚唐五代,下线大致定在清代中期。”

四、此课程所涉及的“古”与“今”,其依据是汉语史中得“三分法”。“古汉语”主要指晚唐五代以前,尤其是汉代以前的汉语,当然也包括晚唐五代以后的仿古文言文;“今汉语”(即现代汉语)主要指清代中期以后,尤其是“五四”以后的汉语。“三分法”中得“近代汉语”基本不在比较范围之内。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全课程共分六章,前四章(词构成的比较、词功能的比较、词系统的比较上、词系统的比较下)为词法比较部分,后两章(语序的比较、单句的比较)为句法比较部分。

第一章“词构成的比较”。主要比较古今汉语词与词的构成成分及词的构成方式。前者重点分析汉语词与语素的渊源、转换和构成三种关系,分析古汉语语素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后者重点分析汉语音变构词的古今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合成构词的类型与合成构词的古今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章“词功能的比较”。主要比较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功能的古今差异。具体表现在:古汉语名词做谓语、宾语、述语、定语的功能强于现代汉语;古汉语动词做主语、宾语、述语、定语的功能强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形容词做主语、宾语、述语的功能强于现代汉语。

第三章、第四章“词系统的比较(上、下)”。主要比较古今汉语的代词系统、介词系统、连词系统、助词系统、语气词系统。代词系统的比较包括“代词系统元素对应差距”和“代词系统元素意义差异”两个方面;介词系统、连词系统、助词系统、语气词系统的比较分别包括“系统元素对应差距”、

“系统元素音节构成的古今差异”、

“元素跨系统的古今差异”、

“语法作用的古今差异”四个方面。

第五章“语序的比较”。主要比较古今汉语语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第六章“单句的比较”。主要比较古今汉语单句类型的一致性和单句语法手段的差异性。

第一章词构成的比较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词与词的构成成分、词的构成方式。

词与词的构成成分,一般来说,词的构成成分即语素。

我们先对几个例句进行单位切分。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爸爸/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一、词与语素的关系

1、渊源关系

由于语素是词的最小构成要素,因此,从级别上说,词是比语素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那么词与语素孰先孰后?语素是不能够单独使用的语言单位,必须从词中来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说,语素来源于词。例如“桌椅、尾巴、英雄、成分”。值得一提的是由自由语素直接成词的情况,例如:“书、本、钢、笔、转、换、牛、肉”,首先是基于这几个单位都能独立运用。如果不能独立运用,就不能独立划分。所以,对于由自由语素直接构词的情况来说也是成立的。

2、转换关系

本来是一个词,但当它作为一个词的构词语素时,这个词就转变为语素。这种转换是单方向的,即只能说是由词向语素转换,而不能说是由语素转黄成词。根据其数量来衡量,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级转换:经过一次构词分析后成为语素的转换。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中“时、

习、说、朋、知、愠”等,它们在古代汉语中都是独立的词(尽管在现在汉语中

不是),但当我们分析词的构成时,它们也就变成了语素。“远方”是一个合成词,

而“远”和“方”又都是能够单独使用的词,但在分析“远方”的构成时,“远”

和“方”就成了语素了。

2)二级转换,是指经过两次构词分析后成为语素的转换,如“火车头”一词。先分析为“火车+头”,然后火车再分析为“火+车”。这时,“火车”是语素,而非词。

3)多级转换,指词经过多次构词分析后成为语素的转换。如现代汉语“非霸权主义”。

二级转换和多级转换在现代汉语中是占主要的。

3、构成关系

1)自由语素构词

有些词,只能分析为一个独立运用的单位,而分析不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从词构成的要素上来说,此单位就是自由语素。从构成的词上来说,这种形式就是自由语素构成的词。如古汉语“朕、朋、语、悠悠”现代汉语“人、山、水、咖啡、沙发”。

2)半自由语素构词

自由语素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单独成词,而半自由语素本身在一般条件下不能单独成词。如“友谊、维持、顽固”。但这些语素的构词能力相对较强,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构成的新词位置不是固定的。如“朋友”“好友”“情谊”等等。

3)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构词

如“祖国、伟大、学习、辣椒”

4)不自由语素和自由语素或半自由语素构词

不自由语素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像半自由语素那样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其构词的位置通常也是固定的。如“油然、沛然、沃若、率尔、有夏”“房子、老师、头儿”。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比较,由自由语素构成的词占多数。而现代汉语中不仅有较多的自由语素构词,还有相当多的半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与自由语素构词,还有相当多的半自由语素与半自由语素构成的词。这是因为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除了单音节外,双音节词已经成为言语交际中得主要运用单位。现代汉语中得双音词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转换为语素构成的,即由自由语素变成非自由语素。

(三)古今语素的异同

古今语素的异同只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相同或完全不同。

1、相同情况

大致都有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1)自由语素

古代汉语:朕、而、唱、母、言、习、河、店、悠悠、陆离、芣苢

现代汉语:布衣、妈妈、手套、电话、火车

2)半自由语素

古代汉语:“辅佐”中得“佐”“司马”中得“司”朋友“中”的“朋”和“友”

现代汉语:台灯、手机、脑子

3)不自由语素

古代汉语:有夏、阿翁、率尔、油然

现代汉语:老虎、初三、第二、桌子、看头、花儿

2、不同情况

从语素出现和使用频率来看,古今汉语还存在着某些差异。

1)古汉语的语素主要是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很少见。而现代汉语红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数量都很高。

古代汉语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白话文如: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

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呐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吧,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据大致分析统计,该白话文中友单纯词526个,占总词数的79%,其中单音节的524个,单音节的524个,双音节的2个(如“婆娑”),均由自由语素构成。合成词138个,占总词数的21%。在其构成语素中,自由语素162个,半自由语素104个,不自由语素(如“子、儿、头、者、面、然、乎”等)9个。(以上的数字统计包含重复的词或语素)

原因分析:现代汉语中得语素,大多是从古代汉语中发展而来的。其中有一部分在现代汉语中失去了独立成词能力,有一部分意义虚化,因而发展成为现代汉语构词中得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二、词的构成方式

(一)音变构词

所谓音变构词,即“通过改变同一个汉字音节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语音要素(声韵调)来构造音义相关的新词。音变构词是古代汉语单纯词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只涉及声调改变的音变构词。

1、声调音变构词

声调音变构词,即通过改变同一个汉字音节中的声调来构造音义相关的新词。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改非去声为去声,词性由名词变为动词:

王:平声,名词;改为去声,动词,君拥有天下。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左传成公二年》

子:上声,名词,男女之通称;改为去声,动词,以女嫁人。如:宋雍子女与庄公。(《左传桓公十一年》)

妻:平声,名词;改为去声,动词,以女适(嫁)人。“孔子以其兄子女妻之”(《论语先进》)衣:平声,名词,改为去声,穿。“衣敝缊袍(《论语子罕》)

间:平声,名词,中;改为去声,挑拔,使人不和。如:谗人间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改非去声为去声,词性由动词变为名词

采:上声,动词,计数;改为去声,名词,所以取食曰采。如: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韩诗外传》)

数:上声,动词,计数;改为去声,名词,数的多少。如: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处:上声,动词,居;改为去声,名词,所居之所。如: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纪》

乘:平声,动词,登车;改为去声,名词,车。如:缮甲兵,具卒乘。(《左传·隐公元年》)3)、改非去声为去声,词性由形容词变为动词

好:上声,形容词,善;改为去声,动词,向所善。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厚:上声,形容词,与薄相对;改为去声,动词,优待,推崇。如:因而厚遇之。(《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恶:入声,形容词,否;改为去声,动词,心所否。如: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荀子·天论》)

4)改平上入声为去声,词性由动词变为形容词

知:平声,动词,识别;改为去声,形容词,智慧。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易:入声,动词,变异;改为去声,形容词,简易。如: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5)改评上入声为去声,词性由形容词或数量词变为名词。

难:平声,形容词,艰;改为去声,名词,困难,为难。改为去声,名词,困难。如:坚甲利兵以备难。

齐:平声,形容词,等;改为去声,名词,剂,剂量。

2、音变构词的古今差异及其原因

音变构词的产生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古人造词以单音节构词为主,但是,当有的概念一时难于造出一个新字时,这时就不得不选用一个与此意义相关的既有文字,通过改变其读音来表示这个新概念。这样就构成一个由同一个字形所承担的另一新词(就单字音变而言)。另外,汉语音变(如声调)是区分词语不同意义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也就使音变构词在客观上具有了可能性。

现代汉语虽然也存在这一构词方式,但基本上是古代汉语这一构词方式的残余,与古汉语相比要少得多。主要原因是:现代汉语中,双语素构词方式丰富,有很强的能产性,所以构成的新词优点突出,能明确的区别词的形式及其音义。而音变构词则是由几个词同使用一个文字符号形式,这就造成了人们在识别音义上得困难,与现代汉语丰富多产的合成词构词方式比较,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音变构词作为一种构词方式而逐渐的被历史淘汰,这是很自然地。

(二)合成构词

1、合成构词的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通过一定的构成方式构造新词。

1)复合式

(1)并列式:

A、意义相同或相近:

观看、伟大、学习、劳动、语言、观察、摔打、土地、美好、美景、开放、举报

B、意义相反或相关:

骨肉、门户、风浪、尺寸、买卖、始终、来往、开关、反正、方圆、横竖、厉害

C、意义相反或相关但只有一个语素的意义与词义有关:

国家、家庭、质量、窗户、任务、忘记、动静、干净、好歹

(2)偏正式

A、定中式:

汽车、葡萄糖、玻璃杯、才子、祖国、门卫、丰收、境地、人流、气功、冰箱

B、状中式:

旁观、奋进、密植、游击、腾飞、倾销、筛选、火红、葱绿、蜡黄、雪亮、笔直、狂欢、热爱、春耕

(3)中补式

A、提高、说服、推翻、立正、阐明、合成、压缩、摧毁、推广、延长、改进、搞活、

煽动、端正

B、车辆、书本、马匹、枪支、人口、纸张、花朵、船只、房间、信件

A组的前一语素表示动作,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B组的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一语素补充说明事物的单位。

(4)述宾式。前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关涉的事物:

革命、司机、管家、司令、起草、站岗、举重、美容、投资、注意、动员、挂钩、达标、保健、有限、承包、伤心、吹牛、带头、知心

(5)主谓式

地震、日食、霜降、空调、海啸、月亮、景观、民主、年轻、肉麻、眼红、胆怯、心酸、自动、头痛、眼花、自信、面熟、胃溃疡

2)附加式

(1)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构成:

第五、初七、在于、勇敢、敢于、小王、刀子、瓶子、木头、鸟儿、盖儿、党性、读者、绿化、房子、老虎、桌子、头儿、红通通、绿油油、干巴巴、水汪汪、汗淋淋、血琳琳、闹哄哄、笑嘻嘻、喜洋洋

(2)由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构成:

老师、阿姨、念头、弹性、扣儿、石头、

3)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自由语素或半自由语素重叠构成合成词的方式。(严格来说,重叠式属于复合式中的并列式)

(1)自由语素和自由语素构成:

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偏偏、娃娃、爹爹、爸爸、姐姐、刚刚、仅仅

(2)由半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构成:

奶奶、姥姥、公公、婆婆

4)简缩式

(1)省略式

家用电器——家电知识青年——知青科学技术——科技公共关系——公关

军人家属——军属外交部长——外长保证价值——保值扫除文盲——扫盲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初级中学——初中

文字秘书——文秘呼和浩特市——呼市

(2)概括式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四化眼、耳、鼻、口、身——五官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呼

5)综合式

由几个层次组合而成

太空服教书匠书生气臭豆腐手榴弹语言学毕业生哭鼻子

新华字典第三帝国恶性循环家庭暴力高级教师主任医生

相同点:古代汉语合成词构成词具有现代汉语合成词构词的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简缩式等等几种基本方式。复合式也分为并列式、偏正式、中补式、述宾式、主谓式等五种类型。

(1)并列式

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尽心下》)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上》)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至于治国家。(《孟子梁惠王下》)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史记游侠列传》)

(2)偏正式

A、定中式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教以人伦:父母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离娄上》以上为名词做修饰语。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人皆谓我毁明堂。(《孟子梁惠王下》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下》)以上形容词做修饰语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两会往下》)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圣如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在薛也,予有戒心。(《孟子公孙丑下》)

以上是动词做定语

B、状中式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孟子离娄上》)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战国策项羽本纪)》

(3)中补式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上》)

李牧击破秦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述宾式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梁惠王下》)

2)附加式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孟子梁惠王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

3)重叠式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诗经小雅四月》)

蒹葭萋萋(茂盛),白露未晞(干燥)。(《诗秦风蒹葭》)

4)简缩式

(1)省略式

黄门侍郎、散骑侍郎——黄散曹参、周勃——曹周

(2)概括式

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甲

东、南、西、北、中——五方

仁义礼智信——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

不同点:古代汉语合成词构词的方式虽然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其产生新词的能力以及其内部或其他具体情况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第一、古代汉语复合词构词并列式中的两个并列语素不只限于实语素,还可以是两个虚语素。如尚犹,乃遂,然后乃,大氐无虑。

第二、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虽然偏正型共同处居多,但也有不同之处。1、古代汉语中友一类定中结构的名词,其修饰语要放在中心语素之后,如“草

芥、虫螟、鱼鲔”。此种情况称之为“大名冠小名”

第三、古代汉语中中补式和主谓式在使用频率上比现代汉语要低得多。说明这两类构词方式产生复合词的能力较现代汉语来说较弱。中补式中其一为后一

语素表示结果,其二为后一语素表示事物数量。古代汉语中之所以没有这

种中补关系,是因为古代汉语中没有大量表示数量的量词语素。

第四、古代汉语中有一类合成词是由两个不同语素的音义合在一个词形中而构成的。如: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置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第五、在附加式构词中,现代汉语中,不自由语素介于中间的情况相对较常见。

如“糊里糊涂,土里土气,灰不溜秋,古代汉语中间通常加“之”。如介

推——介之推,尹公——尹之公,烛武——烛之武等等。

第六、从合成词的构成层次来说,古代汉语没有像现代汉语合成词那样的综合式。具体来说,古代汉语构词局限在两个语素之间,极少有三个以上的语

素,因而其层次极少有在两个以上的。现代汉语之所以有多语素合成构词

的多层次综合式,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语言自身的发展。语言发展的结

果就是汉语字、词的数量增加,词的构词方式不断丰富,其构造新词的能

力逐渐增强。二是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

展,因而出现了许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发杂概念,而这些复杂概念通

常用简单的两个语素来构词表达式达不到的。三是人的思维的发展。由于

人的思维发展了,因而人们能将这些新的复杂的概念通过语素的严密组合

而表达出来。

第七、现代汉语合成词整体数量或所占比重比古代汉语要大得多,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

1、古代汉语中的一部分单纯词已经随着旧词的逐渐消亡而消亡了。如:

“朕、薨、豝bā(母猪)豜jiān,三岁的猪、豭jiā(公猪)、豵

zòng,(猪生六个月叫豵)”

2、古代汉语中的一部分单纯词后来已为合成词所代替。其中有的已经由

古代单纯词换成了完全不同的合成词。如“师——军队,股——大腿,

与——参加,乏——缺少”。有的则在古代单纯词的前边或后边加上

词缀或不自由语素变成了合成词。如“虎——老虎,橘——橘子,石

——石头”。有的单纯词则转变成为一个语素与另外一个语素相结合

构成的合成词。如:“忧,虑——忧虑;畏,惧——畏惧;婚,姻—

—婚姻;朋,友——朋友。”

3、古代汉语中原先由单纯词构成的短语,后来许多都逐渐凝固成为一个

合成词。如古代汉语中的“恐惧、矫正、激怒”。

4、现代汉语中产生的新词,以双音节词为多。缩略法运用的频率高于古

代汉语,由此所产生的新词也是合成词。

第二章词的用法比较

第一节词类的性质和划分的标准

词法是词为研究对象的,但不是研究每个具体的词,而是研究某一类词。因此,在进行语法分析时,必须把语言中的词划分为若干类。

语言中的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词的语音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词、复音词;根据词的语素数目可以分为单纯词、合成词;根据词的历史可以分为古语词、新造词、方言词、外来词;根据词的词汇意义可以分为政治词、经济词、艺术词、工具词等等。但是这些分类都不能叫词类。词类是语法里的一个专门术语,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所划分的类别。所谓语法特点,是指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两方面的特点。那么,反过来说,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特点也就是划分此类的标准了。一、语法意义包括:(一)抽象意义——在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痛逻辑概念有联系的语法意义。如,名词的抽象意义是事物,动词的抽象意义是动作或变化,形容词的抽象意义是性质或形状,等等。(二)句法功能——词在词组或句子里所担当的职务或所起的作用。如,如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副词只能做附加成分,不能做主语、宾语,也不能做谓语;连词是连接实词和实词、句子和句子的;介词是把名词(代词)介绍给动词(或形容词)作附加成分的。二、词类的语法形式包括:(一)词法形式(形态)——词缀、词根、重叠等。如词缀为“阿、第、头、老、子、者”的词是名词,重叠词根并且第二音节重读的双音词是形容词,如“大大、高高、红红、重叠词根并且第二音节读轻声的双音节词是动词,如“走

走,说说,看看”(二)句法形式——词序、虚词、词和词的结合形式等等。如名词可以同数量词结合成偏正词组,可以同介词结合成介词结构,词序一般式介词在前,名词在后;副词可以放在动词、形容词前面构成偏正词组;语气词不能同任何词结合,只能放在句末,或有语音停顿的地方表示语气。(三)可能有的形式——某个词有时没有明显的词法或句法形式,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可能加上某种明显的词法或句法形式。凭这种可能有的形式往往也能看出它的语法意义,确定它属于某个词类。如“买油漆”和“油漆家具”。如果从现有的形式看不出两个“油漆”有什么意义,就可以看它们可能有的形式:前一个可以同数量词结合,说成“买二斤油漆”、“油漆了家具”,或“油漆油漆家具”,原意不变。因而前一个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又如,我们孤立的看“工人”、“农民”等,不带任何语法形式的单词,连小学生都知道它们是名词,除了凭借语法意义,也是凭可能有的语法形式,即它们都可以带上“们”或者前面加个介词、数量词。词是从成片的语言结构中分析出来的,在成片的语言结构中它经常有哪些语法形式,人们是熟知的。虽然把它孤立起来以后暂时失去了语法形式特点,但人们不会忘记它是从什么地方、是再什么条件下分析出来的。

所以,在分析现代汉语的名词时,应该指出:(一)抽象意义——表示事物(二)句法功能——能作主语、宾语(三)词法形式——一般不能重叠,指人名可以加“们”(四)句法形式——前面可以加介词或数量词。(五)可能有的形式

第一节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属于这三个词类的词,占总词数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从词汇意义方面来说,这三类词的意义都很实在;从语法意义方面说,它们在句子里都能做句子成分,并且能做基本成分。大家都认定它们是实词。

(一)、名词

名词可以分为表事物名词和表时间地点名词两类。

1、事物名词

事物名词在古今汉语里的语法特点是基本相同的:譬如都能作主语、宾语,有时也能

作定语、状语、补语,有的指人的名词还可以作呼语;一般都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也都可以修饰别的名词。但由于语言的变动性的缘故,事物名词在古今汉语里也有一些不同的用法和特点:譬如现代汉语里的事物名词作状语时,前面要有个介词,古代汉语的事物名词作状语时,经常不需要介词;现代汉语的事物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作谓语,古代汉语的事物名词经常直接作谓语‘现代汉语的事物名词作呼语时,可以放在句子成分之间,古代汉语不可以。名词通常都是不能重叠的。

(1)名词作主宾语

名词作主宾语在古今的区别不大,不作赘述。

(2)作定语

现代汉语: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鲁迅:故乡)

祖国的江山多美好!

古代汉语:

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你要做君子式的文人,不要做小人式的文人。齐侯陈诸侯之师。(左传僖公四年)——公摆开诸侯的军队。

吴公子札来聘。(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札来鲁国聘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

(3)作状语

现代汉语名词作状语时,前面必须有个介词。例如:

他从北京来。

她朝里面望了望,没发现什么。

今天你不把事情说清楚了不算完!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时,前面可以有介词,但经常不需要介词。

孟子不与右师言。(孟子离娄下)——孟子不同右师说话。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猪像人一样立起来啼叫。

布囊其口。(柳宗元童欧寄传)用布塞住他的嘴。

(4)作补语

作补语的事物名词,都是特有的地名、国名或一般的表地名词,如“北京”、“中国”、“京”、

“齐”、“内”、“里边”等,而且前面都要有个时地介词。别的名词不能做补语,即使能作补语,那也是把它当成地名或表地名词了。

现代汉语:

我,生在吉林,长在吉林。

他们才来到这里。

古代汉语:

公及齐侯盟于洛姑。(左传闵公元年)——鲁闵公同齐桓公在齐国的洛姑会盟。

公至自齐。(左传宣公五年)——鲁宣公从齐国回到了鲁国。

(5)作谓语

现代汉语中,名词语一般是不能作谓语的,只有在以下四种条件限制下才能充当谓语。(1)、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

(2)、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

(3)、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

(4)、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等的口语短句。

从它表示否定时必须加动词看,实际上应该看成动词谓语句的变体或省略形式。这种名词性谓语句的谓语名词进入主谓框架的谓语位置上都有表述性,有的又能加前状语(如:潘老太太已经七十七岁了。)有的要前加处所名词(如:山上净石头。)、数词(如:两人一个房间。)、形容词(如:她大眼睛、红脸蛋。)。名词谓语句属于不完备的句型。在判断句子里,中间通常要加“是”,是名词降为宾语。

这些人不是平常人。

你是老梁啊!

古代汉语: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陈涉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羞耻厌恶之心,就是义;谦恭诚敬之心就是礼;分辨是非的心,就是智。

蔺相如者,赵人也。(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蔺相如是赵国人。

(6)作呼语

现代汉语:

兄弟,你来一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今汉语语法比较》。

古代汉语:

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恐怕要责备你吧。

赐,是何言也?(荀子法行)

2、时地名词

时间、地点名词具有相似的语法特点,故放在一起称呼和研究。

如:

今天上午早晨二月五日去年星期日南方江北上面下边低下中间江心

今昔月岁晨晚昔日今日去岁东南西北上下里外内中前后

时间、地点名词和事物名词相比,有相同之处,:都表示事物,都可以作定语;但也有不同之处:事物名词表示的意义比较固定,这种名词所表示的意义不很固定,如“今天”可以是任何一天;事物名词经常作主宾语,而时地名词经常作状语、补语。如:

1、作状语:

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鲁迅故乡)

老通宝从桑林里走出来。(茅盾春蚕)

古代汉语: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左传隐公十一年))——秋天,七月,鲁隐公会和齐国、郑国去攻打许国。

门下有毛遂者,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个叫毛遂的,走向前来。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孟子梁惠王上)——到了寡人即位,东百被齐国打败,西边给秦国七百里地。

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史记淮阴侯列传)——您向左边投,汉王就能取胜,向左边投靠,项王就能胜利。

2、作补语

现代汉语:

他躺在床上,一直睡到半夜。

她头也不回径直走到自己的寝室里。

古代汉语: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凶恶的差役来到我们村,在东边西边叫嚣,在南边北边骚扰。

名词的形态

形态就是词法范围内的构词和构形的语法形式,譬如“作”“读”加上“者”就可以构成新词“作者”“读者”。汉语的构词形态不多,构词时主要是用词根复合的办法;构形形态更少,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主要是用词序、虚词等句法形式来表示。但这并不是说汉语中没有任何形态,特别是现代汉语,比起古代汉语来,形态要丰富得多。

现代汉语的名词有词缀、词根变音、词根重叠等形态。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素,这种词素意义很抽象,永远不能以原意独立成词,构词时的位置是固定的,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有的在后。常用的有“老”“本”“阿”“子”“头”“们”“率”“家”“士”“巴”“界”

老王老李老虎本村本校本市阿姨阿爸桌子框子耗子石头木头念头工人们

人们生产率使用率成活率女人家孩子家作家护士博士尾巴哑巴泥巴文艺界政界音乐界

词根变音是改变词根的韵尾的办法来构成新词的方法,通常就是指儿化。如

勾(动词)——勾儿(gōr)棍(gùn)(一般意义)——棍儿(gùr)

词根重叠式用重叠词根的形式来构成同一词的不同语法形式。例如:

人—人人天—天天家—家家年—年年

古代汉语的名词只有词缀一种形态,而且词缀的数目很少,常见的只有“有”“阿”“老”“子”“有”字作为词缀在汉代以前经常加在国名、地名、部落名、帝王名前面,作为名词的标志,不表示具体意义。这同动词“有”是不一样的。如:

有夏多罪,天命殛(音级)之。(尚书汤誓)——夏后氏多嘴,上天就命我去诛灭他。

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到了夏代,孔甲顺从上帝的旨意。“阿”字在汉代以前只作为疑问代词“谁”的前缀,汉代以后也可以用作人名和亲属称呼的前缀,表示亲热的感情色彩。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南史谢灵运传)——阿连(谢惠连)聪敏有才华到如此程度,而您却把他当作一般的孩子看待。

阿翁讵宜以子戏父?(世说新语排调)爷爷怎么能拿儿子去戏耍父亲。

现代汉语里“阿妈”、“阿爹”“阿毛”里的“阿”字就是从古代汉语里继承下来的。

“老”字作为词缀是汉代才产生的,可以加在姓和亲属称呼的名词之前,也可以加在某些动物名词之前。例如:

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晋书郭奕传)大丈夫怎么能靠姐姐来求取功名?

每被老元偷格律(白居易)常常被元稹把我的诗句偷去。

何以烦老兄如此?(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凭什么这样麻烦老兄。

大虫老鼠,俱为十二属。(朱揆谐噱录)

“老”是从形容词“老”发展而来的,但都失去了形容词的意义。放在亲属称呼和姓前面的只表示爱称或亲热,放在动物名词前面的,只表示憎恶或可怕。这同现代汉语的前缀“老”字基本是相同的。

“子”字是附加在事物名词之后的后缀,虽然是从名词“子孙”的“子”发展而来的,但作为后缀却没有具体的意义。例如:

听其言,观其眸子。(孟子离娄上)——听他的话时,看他的眼球。

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北齐书魏兰根传)——这位汉子是什么东西!我给他官,他却不肯做。

第二节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类,一般都能作谓语,能受程度副词之外的其他副词修饰。根据动词的特点可以将动词分为动作动词、联系动词、能源动词。

一、动作动词

动作动词是动词中最典型的一类,是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其中包括一般语法著作里所说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另外,“有”“无”“在”等少数表示存在的动词,为了减少分类,也分在这一类里。例如:

动作动词在古今汉语里的用法和特点也是大同小异的。相同的地方是:动能作谓语,有时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能受副词的修饰。不同之处是:古代汉语的动词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很多,除了动词本身,还有由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现代汉语的动词本身有使动用法的很少,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具有使动用法的也不很多,至于意动用法,现代汉语根本就没有。分别比较:

(一)作谓语

1、现代汉语:

(2)她的父亲终于同意了。

(3)我们又许多宝贵的经验。

2、古代汉语:

(1)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史记.孔子世家》:“佛(Bì)肸(xī)为中牟(móu)宰。赵简子攻范、中行(háng),伐中牟(móu)。佛(Bì)肸(xī)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Bì)肸(xī)亲以中牟(móu)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páo)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按:“佛(Bì)肸(xī)叛”这一事件史书记载不详,《史记》的这一段完全录自《论语.阳货》第七章(该章朱熹注:“佛(Bì)音弼。”)。

(2)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3)唯妇言用(唯用妇言)。(汉书五行志)只听用妇女的话。

古代汉语的动词作谓语,有“使动“意义的很多。这种用法除了动词本身外,主要是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而形容词用为动词也主要是表示使动意义的。例如:

(1)杀鸡为黍而食(si,51)之。(论语微子)——杀鸡做黍米饭让他吃。

(2)大惊韩市人。(史记刺客列传)——大大地使韩国的市民惊骇。

(3)今尊立其子将疑众心。(汉书张步传)——现在高高地抬举他的儿子,就要使大家心里疑惑了。

(4)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子路)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6)隋侯之珠……可以富国,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孟子耕柱)——隋侯的珠宝,(7)可以使国家富足,使人民众多,是刑政治理,使社稷安全吗?

有意动意义的动词,在现代汉语里,除了少数动词本身外,主要也是由形容词临时转成的动词,但数量不多。例如:

1、现代汉语

(1)就在这要“飞”身荡涧的一刹那,一阵担忧袭击着他的心。(曲波林海雪原)(2)鲁迅的翻译“丰富”了中国的新文艺。(郭沫若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开

福师10秋学期《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D) 1.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B. 百里奚举于市。(同上) C. 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D.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 满分:2 分 2.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D) A. ""是" B. "斯" C. "兹" D. "夫" 满分:2 分 3. ('()"是"已普遍用作系词( C ) A. 先秦时期 B. 汉代 C. 六朝时期 D. 唐代 满分:2 分 4.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个第三人称代词是(B) A. 渠 B. 伊 C. 他 D. 其 满分:2 分 5.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D) A.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满分:2 分 6. (下列句子中助词"之"用来强宾语前置的是:(A) A.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B.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饮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C. 仲尼之徒天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D. 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满分:2 分 7.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 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 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 满分:2 分 8. (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A)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整理]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整理] 河南大学 宋翠翠 第一编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1( 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 2( 汉字是音节文字。 3(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能独立运用,是指能单说或能单独(不必与另一些特定的语言成分结合)进入 句子。 4( 短语: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就成为短语,也叫词组。短语是造句的单位。 5( 语素一般是比词小的语言单位。短语是比词大的语言单位。由于汉语的词大多缺乏明显的形态标志,又由于书面语中保留了相当 数量的古汉语成分,所以一个语言单位究竟是语素还是词,是词还是短语,有时难以确定。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对很多难于从理论 上解决的语言成分,只能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加以规定。语素、词、短语的划分对外国人学习汉语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6( 句子:指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前后有较大停顿、有一定语调的语言单位。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 7( 句子和句子连接起来,可以构成语段、篇章。 8( 我们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兼顾其词汇意义。 9( 根据语法功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能充任句子成分,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包括名词(包括时间词、处所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七类。虚词一般不能充任句子成分,主要表达各种语法意义或语气、感情。虚词下又可 分为介词、连词、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象声词四类。此外还有叹词。 10.名词、代词、数词、量词是“体词”,在句中主要不作谓语;动词、形容词是“谓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 11.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12.句法结构关系:词与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短语,词与短语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一个更大的短语。在短语中词与词(或短语)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的,这种关系叫句法结构。 13.汉语的句法结构关系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动宾(述宾)关系、补充(述补)关系、主谓关系。 14.短语可以分为三大类:实词与实词构成的短语,实词与虚词构成的短语,固定短语。?实词与实词构成的短语,也叫词组。我们把以某类词为中心语构成的短语叫做某类词的短语,包括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等。?实词与虚词构成的短语有介词短语和“的”字短语。?固定词组主要是由实词(有时包含虚词)构成的固定的组合,在形式上具有固定性,构成固定短语的词以及语序一般都不能变换;在意义上具有熟语性,往往不能简单的根据所包含的词的意义作字面上的理解,而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有时有比喻意义。 15.固定短语多为四字形式,四字形式的固定短语通常叫“四字格”。 16.固定短语在句子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其语法功能并不完全与中心语一致。从语法功能来看,一个固定短语总是接近于某一类词,但又不一定具有该类词的全部语法功能。 17.汉语的词从构造上可以分为三类:单纯词、合成词和缩合词。 18.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在语音上以单音节的为多,也由双音节的,一般为叠音或双声、叠韵,有的两个音节完全不同,如“玻璃”“葡

《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11春学期《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为了使"之"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之"字统称为()。 A. 介词 B. 助词 C. 连词 D. 代词 满分:2 分 2. (下列句子中"颇"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减轻或数量的减少的是: A.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观蛟龙。(《论衡?别通》) B.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李白《猛虎行》) C. 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徐霞客《游白岳日记》) D. 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史记?河渠书) 满分:2 分 3.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 A.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B.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C. 子路宿于石门。(论语?宪问) D.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满分:2 分 4.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下列句子中表示工具的是: A.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B.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满分:2 分 5.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 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魏公子列传) 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 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朱子话类) 满分:2 分 6.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B. 百里奚举于市。(同上) C. 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D.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 满分:2 分 7.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河南南召一中翟杰(邮编474650) 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 教学内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页码如下: 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 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 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

明确: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 主状谓宾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 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 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 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 2、偏正关系

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例如:壮丽山河 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 5、复指短语 例如:司机老王 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调查研究 2、偏正式(状语+动词) 例如:立即动身 3、动宾式: 例如:挖地道 4、动补式 例如:变得更美丽 5、连动式 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丁玎 学号:2013801102 指导教师姓名:程树铭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

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

福师12秋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

福师12秋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

我只得了88分 1.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 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魏公子列传) 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与 李翰林连书》) 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朱子话类) 2.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 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魏公子列传) 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与 李翰林连书》) 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朱子话类) 3. 为了使"之"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之"字统称为 ()。 A. 介词 B. 助词 C. 连词. 代词 4.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下列句子中表 示工具的是: A.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B.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5.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B. 百里奚举于市。(同上)

C. 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D.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 6. ()"是"已普遍用作系词 A. 先秦时期 B. 汉代 C. 六朝时期 D. 唐代 7.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 候: A. 先秦以后 B. 西汉以后 C. 东汉以后 D. 魏晋以后 8. 古今汉语中()都不充当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 关系,只表示说话的各种语气。 A. 谦词 B. 语气词 C. 叹词 D. 助词 9.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 动宾 B. 动补 C. 连动 D. 偏正 10.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下列句子中表 示工具的是: A.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B.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11. (古今汉语中()都不充当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只表示说话的各种语气。 A. 谦词 B. 语气词 C. 叹词 D. 助词 12.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 动宾 B. 动补 C. 连动 D. 偏正 13. 下列句子中助词"之"用来强宾语前置的是: A.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B.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饮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C. 仲尼之徒天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D. 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福师10秋学期《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A) A.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 B. 系词 C. 动词 D. 名词 满分:2 分 2. ('"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 A ) A. 战国末期 B. 汉代 C. 魏晋时期 D. 唐代 满分:2 分 3.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D)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B. 百里奚举于市。(同上) C. 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D.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 满分:2 分 4.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D) A. ""是" B. "斯" C. "兹" D. "夫" 满分:2 分 5. ('()是指以动词为中心词(构成的词组(A) A. 动词词组 B. 名词词组 C. 形容词词组 D. 介词词组 满分:2 分 6.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D) A.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满分:2 分 7.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下列句子中表示工具的是:(D) A.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B.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满分:2 分 8.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个第三人称代词是(B)

关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个问题

关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个问题 【摘要】迄今为止,人们对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认识和掌握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古代汉语判断句这方面的教学。本文通过对古代汉语判断句本质特点的阐释与分析,以求达到准确把握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目的。 【关键词】判断句本质特点系词名词谓语句判断句的活用 判断句是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句类之一,也是古代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类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分析与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判断句的确认标准是什么;“……者……也”句式是否是判定判断句的唯一或主要的特征;是否所有名词谓语句都是判断句;“是”字、“为”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当作判断句的系词;“判断句的活用”说是否是正确的。关于以上几个问题学术界还存在着歧见,并没有定论,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通过追根溯源,比较分析学术界观点,力求排除不准确的观点,准确把握古代汉语判断句本质特点,进而准确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本质特点 关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确认问题,学者王力认为“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1】学者郭锡良补充,“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

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2】学者刘忠华则坚持以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来判定判断句。他认为判定某个句子是判断句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名词性质的词语作谓语,一是主语所指与谓语所指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3】我们赞同学者刘忠华的观点,他指出了判断句与非判断句的本质性的区别,即一个句子如果被判定为判断句,那么这个句子必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形式特点这个方面,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那么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以及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就一定不是判断句;一是在语义关系方面,谓语必须对主语作出判断,即判定主语所指是或不是某一事物,属于某一类别或不属于某一类别。如果只着重考虑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就很可能把非判断句也误认为是判断句,影响我们正确地判定判断句,从而影响古代汉语教育教学实践。所以,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句子才可判定为判断句,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二、关于古代汉语判断句基本形式的几个问题 关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结构形式问题,有些学者把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归为以下四种:【4】 1.主语+者,谓语+也 2.主语,谓语+也 3.主语+者,谓语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教学教材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 A.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满分:2 分 2.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 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魏公子列传) 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与李翰林连 书》) 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朱子话类) 满分:2 分 3.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 动宾 B. 动补 C. 连动 D. 偏正 满分:2 分 4.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下列句子中表示工具的是: A.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B.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满分:2 分 5.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 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

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 满分:2 分 6.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 A.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B.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C. 子路宿于石门。(论语?宪问) D.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满分:2 分 7. 在古代汉语里,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词组既可充当主语或宾语,还可充当() A. 状语 B. 谓语 C. 定语 D. 补语 满分:2 分 8.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 A.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B.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C. 子路宿于石门。(论语?宪问) D.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满分:2 分 9. (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满分:2 分 10. 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满分:2 分 。

现代汉语与英语语法的区别

现代汉语与英语语法的区别 现在大家都在学习外语,一般都是学习英语。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相当大,学习汉语语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英语语法来套汉语语法。 凡是事物都有一致的地方。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都是事物,当然也有一致性。比如说,汉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人家英语也有。你会说"学生们热爱伟大的祖国",人家就会说"pupils love great motherland",一句话里面三种词都出现了。汉语里头有主语、谓语、宾语这些玩意儿,英语里头也有。上面那句话,"学生们"是主语,英语的主语是pupils;汉语的谓语是"热爱",英语的谓语也是love;汉语的宾语是"祖国",英语的宾语也是motheland;汉语的定语是"伟大",英语的定语也是great。你看,都一样,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难道不可以吗? 碰到两种语言一致的地方,当然凑合。为什么不说是"可以"而说"凑合"呢?因为严格说来,是不可以的。人家的主语、谓语等等,同汉语的主语、谓语等等都不完全一样。就拿前边提到过的he works来说吧,人家的主语he同谓语works在人称、数方面必须一致,汉语有这些名堂吗?没有。汉语的主语同英语的主语不是一码事,汉语的谓语跟英语的谓语也很不相同,所以严格说来,碰到了一致的地方,是不可以用一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说"凑合",是因为大体一致,把那些不同的地方扔掉不管,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说明那种语言的语法,也只能说是凑合着用吧。 而碰到两种语言不一致的地方,那就决不能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套那种语言的语法,连凑合都不可能。大家平时在课堂里学习,英语语法讲得多,汉语语法讲得少,同学们对英语语法知识更为熟悉,对汉语语法知识反倒生疏。一用语法知识去分析问题,就很容易用英语语法知识去分析汉语的句子。比如英语里有a pioneer 's red scarf(一个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人家的a是冠词,汉语里有冠词吗?没有,谁要是把汉语的"一个"说成是冠词,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英语里没有量词,谁要是把a cup of water(一杯水)的cup,把a piece of news (一条消息)的piece说成是量词,老外们也决不会认帐,那个a就说明它们是名词。这说明,用这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要碰钉子的。所以学习汉语语法,一定要注意同英语语法的区别。 第一,在词类方面不一样。 汉语的名词里头有方位词,如"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中"等,其中的几个在英语里溶入了介词,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词,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见到了汉语的方位词,就不能说它们是介词或形容词。 汉语的许多动词后面能够加"着、了、过",于是有的同学便认为"着"是现在时,"了、过"表示过去时,这就是照套的结果。汉语的"着、了、过"可不是表示"时态"的,因为用了"着、了、过",既可以表示现在、过去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将来的事情。"他昨天吃着饭还看书呢",如果说这"着"是"过去时","他明天看着电影还会想到我的",如果说这个"着"又是"将来时",那汉语里还有什么时态呢?"他明天吃了饭到我家来""他后天吃过饭到我家来",这"了、过"是"过去时"吗?显然不是。 人家的形容词也跟咱们的不一样。political study(政治学习)、American films(美国电影)、brown overcoat(棕色大衣),"政治、美国、棕色"在人家那里是形容词,咱们可不能把汉语的"政治、美国、棕色"当作形容词看待,它们在汉语里都是名词。一些同学老是把"中国人民"的"中国",把"经济形势"的"经济"当作形容词,就是这么造成的。 汉语里的许多形容词可以做状语,如"勤奋学习""认真工作""严厉批评"的"勤奋、认真、严厉"都是做状语的形容词。英语的形容词绝对同状语无缘。例如hard study(勤奋学习)、work seriouly(认真工作)、criticise severely(严厉批评),人家的"hard、seriouly、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第一节 层次分析

第一节层次分析 1.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 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是句法格式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内部有一种层次的透景。(松紧程度不一样) 如:他刚来。(这三个词内部的松紧程度不一样。“刚”和“来”关系紧密,“他”和“刚”关系疏远,“刚”和“来”先组合,再和“他”组合) 2、结构的三个特点: *整体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具有整体性。) *可分割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可以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有规则性(一个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一定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这好几个部分组合的时候,它是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 如:形声字:形+声,再+字(“形声字”这个词,不是一些语素随便凑成,而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有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时,其内部一定有层次结构。】 *音节也是有层次的,如:天[tian55] 这个音节也是有层次的: 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 韵母——韵头+韵部(韵基) 韵基——韵腹(主要元音)+韵尾 【由此,我们可以说的宽泛一点,这叫语言的层次构造,这种构造,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不论是语音、词汇、句子都有这样的层析构造问题。】 3、层次分析:在分析一个句子,或是句法结构的时候,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并说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手段就是层次分析。 如:他刚来 “他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他+刚来主谓 谓语“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刚+来状中 4、层次分析包含两个内容: 二他所写的文章怎么切分? 切分:怎样断句 定性: 层次分析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从小到大、框式、树型图: 5、怎么切分? 同一结构如何切分 例句:他所参观的工厂。 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 他所参观? 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的工厂会导致他和工厂有领属关系 所以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怎么分析? 他参观

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大作业 (1)

《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大作业 一、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昔者,孔子没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②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③之,秋阳以暴之,皜皜④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⑤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⑥,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注解: ①没:通殁,死亡。 ②治任:指收拾行李。 ③濯:洗。 ④皜皜:光明洁白。 ⑤鴃:伯劳鸟。 ⑥膺:击。 一、将上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文。(60分)从前孔子去世,弟子们守孝三年后才收拾行装准备回家,去子贡那里作揖告别,彼此相对而痛哭,都泣不成声,然后才归家。子贡又回到墓旁,在墓前的祭场搭建住的棚子,独居三年,然后才归家。过些时候,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点象孔子,想用过去敬奉孔子的礼节敬奉他,还强迫曾子接受。曾子说:…不可,如同在江汉之水中洗濯过我们,又好似在盛夏骄阳下曝晒过我们,夫子那种光明高大的境界简直无法达到。?如今从南方野蛮之地来的人,说使人难懂的话,不是我们先王之道,你背叛你的老师而向他学习,跟曾子也太不同了。我只听说过鸟儿从深谷里飞出来迁到高处乔木上,却没有听说飞下了高处的乔木而到幽深的山谷里去。《鲁颂》上说:…戎族狄族的人服从了,荆地楚地被惩罚了。?周公能使他们服从,你却要向他们学习,你是很不善于变通啊。 二、对照译文,分析下列句子的古今语法差异。(40分) (1)江汉以濯之。 (2)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3)戎狄是膺。 (4)子是之学。 1.江汉以濯之。宾语前置,即“以江汉濯之”,也就是用长江、汉水去清洗。“以”在古代汉语中经常有这种用法,如原文后面紧接着的“秋阳暴之”就是一例,再如成语“一以当十”也是。 2.出于幽谷迁于乔木。状语后置,现在应该说“于幽谷出”,即从幽谷出来。 3.戎狄是膺。宾语前置,且以“是”字复指。按现在说法就是“膺戎狄”。 4.子是之学。宾语前置句,“是”是“学”的宾语,“之”提前表复指。这句意思是,你向他学习,就是往坏的方面转化了。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一、了解一下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语素→词→短语(也称词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比如:单音节语素(山)、双音节语素(徘徊、坦克)、多音节语素(高尔夫、奥林匹克)。 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能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 其中“语素”“句群”不需了解,“词”“短语”作一般了解,学习的重点是“句子”。 二、词、短语、句子 (一)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1)教育 ..了我。 ..要面向未来。( ) (2)这件事教育 ( ) (3)话说得很明白 ..。( ) (4)一席话使她明白 ..了很多道理。 ( ) (5)他在.教室。 ( ) (6)他在.教室看书。 ( ) (7)他在.修自行车。( ) (8)小只是 ..哭,你问她,她什么都不说。( )

(9)这件事,他和.我谈过。( ) (10)这件事,他和.我都知道。 ( ) (11)山,好大的山啊.!( ) (12)啊.!好大的一幅画! ( ) (二)短语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故又称词组。 1.短语按其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分为: (1)名词性短语:以名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名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如:三贤故里、历史人物、负责人。 (2)动词性短语:以动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如:走与停、吃得香、大力发扬。 (3)形容词性短语:以形容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形容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也可作主语、定语。如:真与假、不土不洋、格外高兴。 2.短语按其部结构关系分为: (1)常见结构类型: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教学重点: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型。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过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2.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3.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 1.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语法是抽象出来的公式。 2.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 1.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2.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 (三)民族性 1.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样也表现在语法上。 2.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3.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此外,语法还有生成性、系统性、递归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四级: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古今汉语语法异同

福师12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复 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 古今汉语语法差异17.5 徐启庭2005年7月第1 版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回答 梁北有黎丘部,有其鬼焉。喜効(1)人之子姪昆(2)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効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3)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4)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曰:“嘻!是必夫(5)其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6)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7)也,遂逝(8)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真子。夫惑于似士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注释: (1)効:同“效”。(2)昆:兄。(3)孽:作孽,制造灾祸。 (4)责:讨债。(5)夫:那个。(6)端:专门。 (7)反:回来。(8)逝:前往。 一、翻译上面的文字。(40分) 参考答案: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 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头脑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头脑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 二、对照“我醉,汝道苦我。”一句的译文中“道”和“苦”两词古今句语作用的差异。(20分)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张吉轩 摘要:古代汉语判断句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句式之一,判断句的谓语(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 性词组作谓语)主要用来判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或不属于某一类的 句子,古代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同点,但在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判断句;古代汉语判断句;等同关系;类属关系;判断句的活用;语气助词。 一、句子的分类 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它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句子具有表述性的特点。表,指的是表达客观现实;述,指的是陈述主观意图。 为了研究的需要,人们常按一定的标准对句子进行分类。句子的分类方法很多,用不同的标准分出的句子的种类是不同的。 1、根据句子的语气可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如: ①他正在开会。(陈述句)②他在干什么?(疑问句) ③你别再赌了。(祈使句)④你真棒!(感叹句) 2、根据表示肯定还是否定可将句子分成肯定句和否定句。肯定形式有的用“是”,有的不用“是”,有的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否定句一般要用否定副词“不”、“没”、“没有”、“非”等。如: 肯定句: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②你想干什么?③你应该爱惜身体。 否定句:①秋天没有夏天热。②你不想干什么?③我并非借题发挥。 3、根据句子结构的繁简可以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单句的下位句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如: ①他兴高采烈地说着话。(主谓句)②不准说话!(非主谓句) 复句的下位类型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如: ①我们是教师,又是学生。(联合复句) ②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灰心丧气。(偏正复句) 4、在句子的多种分类方法中,按谓语性质的分类是基本的,着眼于谓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可以把句子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 叙述句的谓语主要用来叙述主语的动作、行为或变化;描写句的谓语主要用来描写主语的性质和状态;判断句的谓语主要用来判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或不属于某一类的句子。如: ①满天黑云顿时消失了。(叙述句) ②人民的生活富裕得很。(描写句) ③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判断句)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

第五章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 2.实词 3.双宾句 4.虚词 5.兼语短语 6.句子 7.语素 8.短语 9.祈使句 10.方位短语 11.疑问句 12.非主谓句 二、填空题: 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为依据。 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 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 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两大类。 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 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 1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是。 12.“今天春节”是关系的短语。 13.“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 23.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 24.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 25.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等是短语。 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 28.“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中“是”是词,“他是老想着大伙儿”中的“是”是词。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名词 4、()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 B动量词 C时量词 D形量词 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7、“上来”是() A助动词 B判断动词 C趋向动词 D及物动词 8、“国营、民用、大型”是() A动词 B名词 C副词 D区别词 9、“不、没”都是() A程度副词 B时间副词 C范围副词 D否定副词 10、“很、挺、十分”是() A程度副词 B范围副词 C语气副词 D情态副词 11、“我、你、他”是() A指示代词 B疑问代词 C人你代词 D名词 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A动词 B副词 C介词 D方位词 1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 B动态助词 C其他助词 D语气词 14、“哎哟”是() A拟声词 B语气词 C叹词 D助词 15、“今天星期日”是()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16、“彻底解决”是()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17、“去打电话”是() A主谓短语 B连动短语 C兼语短语 D同位短语 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A主谓短语 B联合短语 C偏正短语 D同位短语 19、“你的到来”是() A体词性句法结构 B谓词性句法结构 C加词性句法结构 D主谓短语 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A施事主语 B受事主语 C中性主语 D谓词性主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