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综述_基于异质性出口固定成本的最新动态_邱斌_闫志俊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综述_基于异质性出口固定成本的最新动态_邱斌_闫志俊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综述_基于异质性出口固定成本的最新动态_邱斌_闫志俊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综述_基于异质性出口固定成本的最新动态_邱斌_闫志俊

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论蒙牛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必须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实现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本文通过对学者们的文献中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含义、概述从采购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和库存成本控制三个方面为企业成本控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成本控制的定义、采购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库存成本控制和总结五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申晋霞(2011)在《浅议企业成本控制》中指出:“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成本控制管理的含义即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采购成本控制 钱茜(2010)在《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研究》中指出:“通过对采购流程的分析、准时采购模式、采购商品分类管理、引入价工程(VE)理念,四个方面对采购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实际经营中我们也有考虑到人的因素,即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企业责任心。”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采购成本控制不仅仅是材料采购的控制还有考虑到企业员工对采购成本控制的影响。 唐怡铮(2005)在《刍议完善集中采购内部控制》中指出:“通过介绍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集中采购制入手,以我国人民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制度,剖析影响集中采购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防范腐败、加强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会计学11 学生姓名:曹彩云 指导教师姓名:章文芳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 年 4 月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以生产耗费发生事前与成本控制过程及事后分析,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管理者往往重心都倾向销售业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成本控制的工作。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的降低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成本控制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国外学者一直对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并且很早就认识到成本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技术、质量、服务、成本)的核心。他们将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视为企部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绩效指标。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品》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控制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Roger J. Binder提出成本控制是通过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成本效率的一个广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活动。企业在具体产品生产领域运用成本控制方法,监测、评估并最终提高其在特定领域的效率,如:部门、生产线,及内部管理的操作过程。他提出成本控制的两种应用形式:行为的管理和监督,绩效评估。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资本支出-内部控制-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控制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详实。

目前我国作业成本法理论研究述评

计 会 中国乡镇企业 目前我国作业成本法理论研究述评 仝永刚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学界对其展开了广泛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更是呈现出蓬勃之势。对此,有必要对我国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进行一次评估,以促进我国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继续深入和取得突破。 一、评估方法和样本 这项评估运用档案研究的方法,以在《会计研究》、《财会通讯》和《财会月刊》上发表的论文为样本,以各刊1994年1月至 2007年12月作为这项评估的时间范围。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关键词/摘要”为检索项,以 “作业成本法”及“ABC法”为检索词,进行了“模糊匹配”检索。通过模糊查询,最后共取得118篇论文,以此作为评估的样本。 二、评估发现 (一)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最终选定的118篇论文,以年为单 位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在2000年以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论文比较少,在2000年以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呈现出一个研究的高潮。如下表所示。 数量统计的轨迹表明,作业成本法正成为我国当前成本核算研究的热点。这是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凸现,企业寻求新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实践相适应的。 (二)研究内容的分类。通过118篇论文,可按研究内容划分 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关于作业成本法在不同行业进行应用 的探析,有27篇论文,占23%;第二类是作业成本法在组织机构内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有25篇论文,占21%;第三类是与相关工具和方法相结合探讨作业成本法应用,有19篇论文,占16%;第四类可归为其他,研究取向比较分散,涉及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介绍和分析、适用范围、推行途径、应用调查等方面,有47篇 论文,占40%。研究趋势表明,作业成本法大多是从描述性的介绍,发展到进入多层次、 多领域的深入研究阶段。三、文献评述 (一)作业成本法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研究。作业成本法最初是针对制造企业而提出的,目的是解决制造费用核算粗略,导致成本扭曲的问题。随着作业成本法在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人们逐渐放大应用范围,探索在其他行业适用的可行性和应用模式。1.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在直接人工费用下降,物流费用提高的新的物流环境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具有对现代企业物流环境的适应性。韩庆兰、朱晓莉把作业成本法引入物流成本管理,建立物流作业成本管理模型,通过对物流作业的追踪及动态反映,寻求提高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的方案。秦小艳、周凌云等提出了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相关数学模型。2.在铁路运输行业的应用。《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通过作业分析与成本动因分析后,对我国铁路运输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案例进行调查研究,认为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运输等非制造业;其实施需要各级相关人员的参与和配合,并应与企业的其 他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健全的市场体制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为作业成本法的有效运用创造条件和动力。3.在高校中的应用。朱小平、刘大尚等撰文认为,高校教育成本中间接费用比重大,教育产品种类繁多,这在客观上具备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并从作业管理的角度审视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源消耗,运用作 业成本法对高校的生均培养成本进行量 化,更为准确地计算出高校生均培养成本。4.在软件企业中的应用。随着软件企业规模扩大,如何控制软件生产的成本和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成为软件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邓景毅、张小康提出在核算项目成本时应用作业成本法,指出软件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与实施CMM是相互补充的,能够较好地配合实施 CMM的软件企业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5.在港口企业中的 应用。港口企业装卸流程繁杂,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成本动因复杂,传统成本核算资料已不能适应决策的需要。李安定、尤本胜认为采用作业成本法对港口企业成本进行核算能够提供更准确、真实的成本信息,从而提高成本决策的相关性。 12

从转换成本角度探析提高网购顾客忠诚度的策略

摘要:网络零售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面临着顾客流失率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尴尬。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长盛不衰,网络零售必须在提高顾客忠诚度方面做足功课。本文将从转换成本管理的战术角度,探讨如何提高网购顾客的忠诚度,包括态度忠诚和行为上的忠诚。 关键词:网络零售顾客忠诚转换成本 一、顾客忠诚及转换成本的概述 1.顾客忠诚的定义及意义。所谓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在对产品和服务满意的基础上,对企业及其销售产品产生“忠诚”的情感及相应的行为。具体而言,顾客忠诚表现在两个方面:态度忠诚及行为忠诚。态度忠诚是指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品牌甚至员工存在喜欢、信赖等情感;行为忠诚则表现为向他人热情推荐、重复购买、对价格不敏感、愿意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议及乐于接受新产品等。忠诚顾客对企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数量决定性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顾客转换成本与顾客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在针对顾客满意与忠诚关系的研究中,专业人员注意到转换成本的重要作用,即当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满意时,并不代表其一定不会流失,还需要企业设置转换成本来“阻止”顾客的转购行为。高的转换成本甚至能够使满意度较低的顾客能表现出较高的顾客忠诚度,尤其表现为重复购买的“忠诚”行为。因此,相较于“简单程度的”满意,有效地转换成本设置,更促成顾客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 3.顾客转换成本的内涵。顾客转换成本是指其转换产品或服务供应商时所产生的牺牲或放弃的资源。在对顾客转换成本的不同阐述中,营销学家burnham的观点最具代表性。burnham 将顾客转换成本归纳为三大类:程序成本、财务成本和关系成本,每大类下又进行了具体划分。通俗的解释是顾客转换成本不仅来自于经济层面上的,而且包括时间、精力和情感等方面。如果顾客在转换供应商时会损失大量财务、时间、精力和关系利益,那么即使他们对原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甚满意,也会留下来继续重复购买。这一点再次印证顾客转换成本的设置对顾客忠诚度培养的实质意义。 二、网络零售中培养顾客忠诚度的困境 由于网络购物环境中商品信息丰富、搜寻成本低、在线便利性及价格实惠等原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网络购物。然而,网络零售的发达并不意味着每一间零售店的生意红火。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量的消费者选择网店时处于“游走”状态,即频繁地更换供应商,忠诚度不高。如何提高消费群体的忠诚度,解决消费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问题,前提条件是要找出顾客流失的主要原因。 1.产品及服务质量差。网络零售店的数量相当庞大,但其在诚信问题上的表现良莠不齐。这不仅源于客观原因,即网店的虚拟经营、缺乏政府监管及消费者维权顾虑等因素,还源于某些商家主观上缺乏正确经营理念。商家缺乏诚信,直接会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差。研究表明,令人网购消费者失望、流失的主因在于收到的货物与产品宣传不符、品质与价格不对称及在线客服人员低劣的服务品质等。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或者在线客服的怠慢,包装及物流的疏忽失误都会造成买家花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应对,可能直接导致顾客重新选择供应商。 2.未能有效地节省顾客货币成本。消费者选择网络零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节省货币成本,但实际的购物体验有时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1)一些商家吝于折扣,对于留住老顾客没有太多企图心,即使是面对购物金额大的顾客。提交订单后,顾客常见的折扣方式有价值不大甚至实用性差的赠品、无关痛痒的运费免收、有效期不长的抵值券,以及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折扣等。这些看似存在的折扣,却丝毫体现不出商家让利于顾客的诚意,也未能很好地满足顾客对增加财务利益的期望。(2)缺乏顾客信息数据库,很多网络商家在老顾客的维系上表现乏力。实体零售业中普遍流行的会员制度,在网络零售的环境中没有得到普及。在没有会员制度的网店中消费,新老顾客待遇同等,重复购买次数、累计消费金额没

国内外费用粘性综述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sodocs.net/doc/f14249714.html, 2012年8月 183 国内外费用粘性研究综述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王贞萍 摘 要:近年来,费用粘性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费用粘性的研究进程进行回顾,对费用粘性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我国未来可研究的方向。关键词:费用粘性 文献回顾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b)-183-03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作为管理会计的一种计算方法,成本依据性态一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种类型。而企业发生的成本大多属于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某一期间内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的非严格正比例的成本,表达式为y=a+bx 。对表达式y=a+bx 两边同时对x 求导,则有:dy/dx = b 。b 是常数,说明企业成本的边际变动与业务量的增减是呈对称性的,与变动的方向无关。模型的过于简化导致其偏离了企业的实际成本状况,意味着成本只能机械性的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管理者决策等因素。Cooper 和Kaplan(1992)以及Noreen 和Soderstrom(1997)发现成本性态的传统模型与现实中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并不相符,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行为会使得成本的增减不随着业务量增减的变 化而同比例变化,与其变动方向相关,即,成本随着企业业务量增减的幅度是不对称的。传统模型假设成本与企业的业务量增减呈对称性,而成本粘性否定了这一对称性,对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于是理论界开始对成本费用粘性进行深入的探究。 1 文献回顾 Banker 等(1993)是最早发现费用的增减与业务量非对称变动的,在对美国航空业的一次研究中发现其费用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与业务量变动的方向相关,虽然没有正式阐述,但已经预告了企业存在费用“粘性”的可能性。Anderson 等(2001)在对美国上市公司的产品销售费用(Cost of Good Sold)进行研究后发现企业确 济发展和国内生产因素价格不断地上升,韩国对中国投资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与其他国家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因此为了适应中国 投资环境的变化,韩企开始投资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学工业及 汽车等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业。因此劳动密集型行业慢慢转变到资 本密集型业。2012年6月目前韩国对中国电子通讯和IT产业方面 已达到83亿4645万美元,韩国对中国制造业投资中占29%,是制造 业中投资最多的项目。此外汽车及拖车制造业达到35亿美元、其他 机器及其设备制造业达到20亿美元。而纤维、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 型业重越来越减少 1.4 投资的地域分布(地区偏重深化) 截止到2011年,韩国已经在中国内陆31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 进行了投资,除了西藏自治区外已经覆盖了中国的全部地区。对山 东省2011年的投资增加到71亿2966万美元,对北京市的投资达到 23亿3796万美元,发展速度迅猛。韩国最早从1988年对中国进行 了投资,当时仅仅申请了福建省、北京市、山东省三个省直辖市,而 实际落实投资的进北京市90.4万美元和山东省的9万美元。通过 从1988年到2012年6月份25年间每个5年(1992、 1997、2002、2007、2012.6)进行抽样分析,对当年韩国投资在中国各省份投资额进行 计算得出结论;(1)韩国在中国的投资,区域集中程度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东北三省以及广 东、浙江等沿海省份,投资比例几乎占每年投资的80%左右。韩国中 小型企业投资地区一般散布在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第一,东 北、天津和山东地区离韩国比较接近,因此节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运输经费、有受韩国语言和文化影响的朝鲜族会说韩语,因此相互交流方便。第二,廉价的劳动力及低廉的租费等优点。(2)韩国在中国的投资,区域在不断扩大,有最初的3个省或直辖市,慢慢扩大到2011年的26个省或自治区直辖市,且具有从东北沿海地区向中西 部扩展的特点,但所占比例较小。 2 结语 看以上的韩企对中国投资特点及截止2012年6月韩企对中国国际投资趋势,我们可以知道韩企对中国投资依存性越来越多高,且多元性依然很少。因此为了韩企防止碰到任何危机或风险,需要摸索以后的发展点和投资的新因素。现在韩企在内陆发展有几个方向:中国内需市场、从内陆出口到第三国家、返回出口到韩国内等。因此,这些因素不仅仅是具有在企业立场的优势(价格竞争因素、基础设备、廉价劳动力、区位转移等),也得考虑内需市场的内陆消费者。与‘韩流’或‘韩国文化’合起来两国经济关系持续发展下去的话,我们可以期待韩中建交30周年、以及更加强韩中贸易伙伴的关系。 变化中的韩中经济合作,关键词已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转变成为“为中国生产(Made for China)”。 也就是说中国从“世界工厂”发展成为“世界商场”。因此韩企对中国投资性需要转 变点。据韩国忠北大学教授朴相守说“如果说过去20年是韩中经济 合作的制造业时代,今后20年将是服务业的时代。今后中国内需市 场攻略将成为做生意的核心。”可以说无法触动中国消费者的企业 很可能退出市场。与中国消费者时刻保持沟通是“Made for China ” 时代企业生存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金容善.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化与韩国企业的 对华投资[J].韩国国际贸易问题,2008(3). [2] 李彦.韩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3] 张载奎.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分析[D]吉林大学,2004.[4] 朱平.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原因[D]中国人民大学,2008. [5] Tack Seo Lyung.最近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变化及关于进入中国的时事点[J].韩国出进口银行经济,2006.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 会计 07-3 班关玉珍 4 号 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对于采购历史悠久,但将采购视为新的战略性功能并提出,却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过去,在许多组织机构里,采购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比较低。直到进入21 世纪,人们的对采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降低组织成本的重要性才有了初步的认识,采购被视为企业价值链的源泉,采购职能从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变成管理的一个热点,人们也更深入的探求采购领域潜在的改进机会,在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我国管理学界开展采购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2004 年李雅萍编著的《采购物流》,2005年刘荔主编的《现代采购管理》,2006 年郭晖主编的《采购实务》,2007 年陶源、杨军主编的《如何控制采购成本》,2008年白世贞主编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文献方面有:李步峰、江勇和白庆华(2002)将Filip Roodhooft 和Jozef Konings (1996)的“供应商总成本”的计算模型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一致的计算模型。但这一计算模型比较简单,考虑到的成本因素比较少,无法全面地反映出采购物资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对采购决策的影响。 郭思英在2003年的第 1 期《工作研究》的第21 卷发表的《把好材料价格关降低采购成本》中论述:材料价格在企业生产成本项目中能体现为直接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要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价格关,最大限度地追求最低的进料成本。 邵敬中、张帆(2003)认为TCC分析是战略采购的基本出发点,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此外,他们还认为所有权总成本等于价格、使用成本、管理成本三者之和。 郝皓、朱秋沅(2003)提出了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他们认为,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是在需求链的拉动下,按订单制造的模式使采购运作更加贴近市场。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能够更加有利于减少存货、节约成本以及加快供应速度。 刘晓、李海越、王成恩、储诚斌(2004)认为以往的介绍供应商选择方法的文献由于采购决策的不同,决定了所选用的准则、模型和方法不同,而许多文献并没有说明其模型与方法适用于哪一种采购模式,因此难以指导采购实践。他们采用分类的方法,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自1973?2002年中公开发表的有关供应商选择的一些主要模型和方法,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指出未来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其中,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获得利润乃至生存的关键。因此,在企业运营中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核算,寻找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国外成本核算的研究现和发展趋势状 国外的文献主要从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其对影响企业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体现着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布洛克在《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成本核算在会计和管理领域中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平淡无奇的公司很难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每种组织或者每个公司都应该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吸引较多顾客,而较低的成本或许成为某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是会计领域乃至管理领域比较注重的方面,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为顾客或者股东增加价值。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核算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一资本支出一内部核算一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Et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核算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祥实。 在国外,成本核算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而在成本核算的研究上,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大

顾客忠诚度文献综述

关于顾客忠诚度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客户价值选择的变迁,当今企业市场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统计意义上的市场占有率,而是客户对其满意程度以及拥有多少忠诚的客户。客户满意是企业留住客户,并使之发展为忠诚客户的前提;忠诚客户的数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执行顾客保留策略,降低顾客流失率以及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忠诚;客户满意 一、引言 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为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开始集中为对顾客的争夺。争取和保持顾客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当今企业既要不断的争取新顾客,又要努力保持现有顾客。其中顾客忠诚以其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巨大贡献成为了当今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二、顾客忠诚度的内涵 第一个明确提出顾客忠诚这个名词是科普兰德,这一概念并很快就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研究。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的再购率、消费者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数量在他们购买的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对企业的口头宣传、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持久性等方面计量消费者忠诚感。Tucker(1964)首次对顾客忠诚进行了数字化的度量,他认为“顾客忠诚的最好表述是顾客的行为,顾客连续购买某一品牌产品3次,既可以认为顾客忠诚于这个品牌”。Fredrick(2001)从排他险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品牌忠诚定义为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且只考虑该品牌,而且不需要收集其他品牌信息”。Fredrick将顾客忠诚分为两类:真实的顾客忠诚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真实的顾客忠诚是来源于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承诺,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则来源于顾客的惰性。他认为真实的顾客忠诚是偏向的行为反应、在一系列类似的备选品牌中选择、以及是导致品牌承诺的心理过程的函数。而不真实的忠诚的定义则是是惰性的函数。基于认知、意动、情感、和行为这四个维度,

物流成本控制文献综述教学总结

物流成本控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产业分化不断细化、产业链条逐渐拉长,物流时间和物流成本在产品总时间和总成本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本文就从我国物流成本的构成、现状、衡量指标、控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的途径和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物流成本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1.引言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在企业物流过程中,对物流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物流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邓凤祥的《现在物流成本管理》也指出,研究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合理控制企业物流成本,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2.物流成本构成的理论研究 宋华的《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过具体的分析,他认为物流成本包括: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以及物流经营管理费。 (1) 物资流通费包括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等。 (2) 信息流通费指处理和传送物流相关信息发生的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顾客服务等相关费用。

(3) 物流经营管理费用是指物流的计划、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方面发生的费用,不仅包括现场物流经营管理费用,而且包括本部的物流经营管理费。3.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研究 《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这本书,将我国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归结为一下三点: (1)物流运输成本高 李伊松和易华合写的《物流成本管理》中曾说过,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所以运输费用的减少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都会导致额外费用和消耗,打打增加物流运输的费用。同时,我国的运输业也现存很多问题,其中公路运输的低效率已成为物流业整体运营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低效率的公路运输也抬高了物流成本。 (2)物流库存成本高 我国工业产品库存历年积累的数万亿元巨额存量难以消化,同时新生库存增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之我见》这本书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库存成本过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道障碍,它直接导致了经济节奏缓慢,运行质量变差、流通效率低下等种种恶果。 (3) 物流管理成本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也是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黎忠的《浅议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就将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一下几点:

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制鞋有限公司 材料采购成本控制要点 “材料采购成本”是当前晋江鞋厂在成本控制上的重中之重,是最实际的成本体现。如何有效控制“材料采购成本”?这既是林总向来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财务一直努力的目标。2004年,新厂和总厂将分开采购,这势必又给财务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带来很大难度,总结去年在新厂和今年在总厂的经验,我认为对明年道崎公司在“材料采购成本”上的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在“样品开发环节”必须建立材料档案 要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而“样品开发环节”上的材料原始数据正是我们对“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源头。以往,我们道崎几乎忽视这一环节在“采购成本”控制上的作用。所以,必须首先要求开发部对每一“货号”(款式)的鞋子都要提供材料的名称、规格、宽幅(厚度)、标准计量单位和耗量等档案资料。只有这样,“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二、在“材料核算环节”必须建立车间确认程序 以前,公司的算料组根据技转组算出材料的耗量后,就直接交给采购,既不管冲裁的实际排刀,也不管仓库到位材料的实际宽幅(或者“利用率”),造成在生产过程中材料超耗后(排除人为因素),往往找不到、分不清责任,更无人承担责任(比如,关于网布宽幅1.4米和1.37米的争论从年头持续到年尾)。所以,材料算出来后,必须要求提供给冲裁车间确认,并在《备料单》上签字。另外,车线和胶水也要参照同样的程序办理。 三、在“材料确认环节”必须明确“确认权限” 外贸订单生产中,“材料确认”对于工厂来说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稍微不

注意,就可能造成损失,甚至客户的索赔。道崎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惨重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在“材料确认环节”必须明确“确认权限”,即:什么材料必须在业务上由谁确认算数,无效确认的材料采购部门拒绝安排采购!财务也据此审核,对购买的“无效确认材料”拒绝结账!否则,总是为了赶进度,材料还没确认好,就买回来了,最后又被打掉,赶出来的都是“垃圾”,这些损失谁又能承担? 四、在“材料请购环节”必须建立“仓库库存日报表”制度 象我们公司这样大的规模,每天、每月、每年材料进出的次数频繁,数量巨大,如果没有坚持严格的“仓库库存日报表”制度,大家都是得过且过、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做事,可想而知,这里面的损失是多么可怕!所以,《备料单》确认后,一定要求采购部门对库存材料进行查询,查询的依据就是材料仓库的《库存日报表》。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是。目前道崎的现状必须非要走这一条路不可,再不采取措施,每年在这方面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总要超过百万元!非常痛心! 五、在“材料订购环节”必须坚持采用《订购单》方式 《订购单》是财务审核采购人员是否合法合理采购、仓库仓管是否合法合理验收的唯一依据!如果没有采用《订购单》,“采购”和“验收”当然会失控!供应商也就有机可趁、“有空子可钻”! 六、在“材料验收环节”必须坚持“物料检验报告”制度 去年在新厂,“物料检验报告”制度一直在发挥作用,基本上“卡”住了供应商的“颈脖子”,今年在老厂,可能是由于人员的原因,“物检报告”制度坚持得不彻底,多少总给供应商钻了一些“空子”,仓库忙起来了更是顾不上“物检”。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自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 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 ingsystem)简称ABC 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 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ABC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它所关注的是 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工业上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 并有望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我国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要提高我国造船的国际竞争能力, 控制造船成本是关键。当前, 我国针对单方面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 据统计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占51. 4% ,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很少, 仅占4. 2%。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船厂的案例。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项目“造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指出,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 给出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型。从实践上进一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一个借鉴作用。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能 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

粘性信息经济学_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一个文献综述

粘性信息经济学_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一个文献综述粘性信息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一个文献综述 彭兴韵 ——粘性信息理论的发展及其内容提要:本文对近十年来新兴不完全信息理论之一— 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介绍了信息粘性的来源、度量,存在信息 通胀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粘性信息菲利浦斯曲线)、粘性摩擦时的消费者行为特征、 融入粘性信息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及其对经济周期(大稳定)的解释。文章最后还总结 了粘性信息经济中的货币政策规则设计、透明度及可信性等货币政策哲学。 关键词:粘性信息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哲学 一、引言 凯恩斯基于粘性价格和工资,认为市场无法自动出清,只有依靠国家干预,才能避免经济周期波动。Phillips(1958)发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被视为是政策选择菜单。但货币主义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只在短期存在;在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是垂直的。理性预期理论更进一步认为,即便在短期,菲利浦斯曲线是也是垂直的,任何预测到的货币供给变动都没有真实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只会导致通胀率的持续上升,对真实产出和就业没有实质影响。 新凯恩斯粘性价格/工资理论容易受到质疑。Fischer(1977)认为长期合约导致了工资的不完全调整,但为什么理性人会接受无效率的工资合同或事后不重新谈判呢?Ball (1994)还指出,根据 紧缩政策会导致繁荣而不是衰退,这又恰恰与事实相反。Mankiw&Reis新凯恩斯菲利浦斯曲线, (2019)认为,一些基本的宏观经济现象仍是过去的理论无法解释的:(1)加速现象:经济繁荣时,通胀趋于上升,当经济活动乏力时,通胀趋于下降,即通胀具有顺周期性。(2)真实工资的平滑性:根据古典理论,真实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下,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平均生产率。但是,真实工资并不像劳动生产率的波动那么大,与真实工资的基本决定因素变动相比,真实工资具有平滑性。

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姓名: 学院: 工学院 专业: 工业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09年12 月25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摘要:在现代社会,施工单位对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是越来越重视了,甚至已经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作为在投标中最重要的筹码,项目经理自身也实行了质量终身制。在施工单位中,目标和进度都必须是以质量为前提的。本文分析了质量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介绍了当前质量控制的主要理论,还有国内外质量控制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在质量控制方面主要采取的4M1E也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理论;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Li Nan Sun Yuhua Abstract:In the modern community,the construction units have already been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quality work,quality is a business’s lifeline 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bargaining in the bidding,the project manager also carries out quality tenure.The object and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units must be based on the qualit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quality control ,introduces the current theory of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an home and aborad,confers the method of 4M1E.It sums up others methods and meas ure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Construction;Quality control;Theory;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迅猛发展,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为质量竞争。二战后,日本依靠高质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占的一席之地,我国也在1979年也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1990开始贯彻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质量控制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为了达到工程规范或者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另一种理解,质量控制就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的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能够引起不合格或者不满意效果的因素,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质量技术和活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施工单位的中心工作,所有施工技术的组织与实施、施工过程的安排与进度控制,都必须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而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对企业、个人都是极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全球话的到来,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因此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要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 二质量控制的主要理论 1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 帮助日本改善质量文明全球的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了14条质量管理原则,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学生姓名:学号: 学部(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 20 年月日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但严重失真,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也随之产生了,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法存在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方面,我国对于作业成本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 首先,本文不仅叙述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背景以及意义,而且阐述了国内外的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框架。 其次,本论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核算需要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以及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并且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前景,以及自己对作业成本法应用方面的建议,为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推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库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成本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价格的竞争,而价格又取决于成本,甚至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竞争。传统的成本管理是适应大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但是,近几年来,企业环境的巨大变化(全球竞争力增强;生产与信息技术的提高;更关注于顾客;新的管理组织形式;企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已导致了成本管理实务的显着调整。[1]定 1.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发展 1.1成本管理理论的空间范围:由制造成本到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据统计表明,产品的研发、制造、管理,销售和售后服务成本的比重如下:研发成本占55%、制造成本占16%、管理成本占8%、销售成本占15%、售后服务成本占6%,在这样的成本结构下,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已不能传送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而成本信息是企业高效管理所需的关键信息。因此,为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内涵的拓展就必然成为当代成本管理的显着特征,也就是说,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由制造成本拓展到了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1.2成本管理理论视野:由日常经营管理到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与分析利用,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可以说,现代成本管理体系以战略成本管理为理念指导,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以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画为方法论指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提高顾客价值的目标与保障的一个成本系统工程。 1.3成本管理理论的控制环节:从下游延伸至上游 被誉为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的两朵奇葩的作业成本管理与成本企画,从中游和上游对成本实施“改善控制”与“革新控制”,与传统的从下游入手对成本进行“维持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达到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目的。作业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领域一项革命性变革。“成本企画”是日本人倡导的一种有助于达成高品质、多功能、低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旨在企业策划、开发产品时,设定符合顾客需求的品质、价格、信赖性及交货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