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独特价值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独特价值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独特价值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独特价值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

独特价值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独特价值

姚万勤

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不断突破人类现有认识范围,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二进制世界的固有局限,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从目前看,大数据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最新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因为大数据具有这些功能,引起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关注,它们通过对某一区域相关犯罪数据的收集、分析,有效降低该区域犯罪率。世界各国也争相研究大数据在预防犯罪中的价值。

在犯罪预防中作用显着

我国传统犯罪预防对策主要呈现出三个较为典型的特征:一是主要以事后预防为主,常常忽视事前对犯罪相关因素的调查或跟踪,预防效果并不明显。二是主要以发生的案件类型作为预防对象,对于新出现的犯罪类型不能有效形成预防体系,犯罪预防体系的基本功能难以发挥出来。三是犯罪预防对策的出台与犯罪预防存在时间上的断层,缺乏及时性。而运用大数据预防犯罪的价值则较为显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预防方式上,大数据预防犯罪将消极的事后预防转变为积极的事前预防。即通过对某一区域犯罪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犯罪的关联因子,不必等到具体犯罪发生后才采取相应对策。例如,通过对某区域高频率词语收集、分析,可以预测在该区域即将发生的犯罪行为,从而提前在该区域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如增加巡逻警力、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警民合作机制等,将即将发生的犯罪扼杀在摇篮中。

在样本选择上,庞大的数据库为预防对策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样本,可以有效应对即将出现的犯罪类型。从数据形成来看,大数据库是由无

数网络个体的现实操作直接反馈到数据库中,犯罪预防对策形成于较为充足的样本分析之上。样本越充足,获取的信息越全面,得出的概率性越高,预防犯罪的基本面就越宽泛,也就越能有效预防即将出现的犯罪类型。

在措施制定上,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使预防对策的制定更加快捷、科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数据的迅捷性使犯罪预防对策的出台更为快捷。在大数据时代,借助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人们对于信息的把握不再囿于地域、时间的限制,分分秒秒便可知信息的来源及其扩散途径,为及时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其二,大数据的精准性使犯罪预防对策的形成更为科学。因为借助于超大功能的云计算优势,可以将人们碎片化的搜索记忆还原为较为精确的关联因子,基于对这种关联因子客观分析,可以使犯罪预防对策的制定更为科学。

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虽然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但也存在较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数据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基于用户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的蛛丝马迹而获得,不可避免地存在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嫌疑。因在收集大数据的过程中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而遭受调查或起诉的案例不胜枚举。例如,谷歌公司曾因使用大批车辆在全球各大城市拍摄全景式街道照片,不慎从与无线网络连接的私人电脑中收集到完整的电子邮件和密码,被英国官方以隐私权遭受侵犯为由对其进行调查,最终认定谷歌存在侵犯隐私权的违法事实并对其处以巨额罚款。

大数据获取的信息证明力未能达到排除一切可能的程度,一旦出现判断失误,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众所周知,大数据的功能只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轨迹的一种预测,难免会出现与客观真实不一致的情况,一旦出现判

断失误,将会导致预防对策的欠准确性,进而产生负面效应。也就是说,在目前整体性预防体系之下,一旦发现某地区有犯罪的迹象,只能通过在该地区增强威慑力以达到预防目的,这必然需要投入大量司法资源,一旦预测失误,将会导致司法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

大数据的运用将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如果与打击犯罪平衡不当,会影响对犯罪的打击力度。随着社会文明的到来,对于私力救济的摒弃成为历史的必然,尤其涉及到犯罪领域,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均集中于国家的宏观层面。不可否认,我国的犯罪增长率还比较高,在有限的司法资源下,国家投入打击犯罪的司法资源越多,越会挤压大数据的使用空间,因为大数据的开发、研究、运用将会消耗较大的财力、物力、人力,而在司法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形下,大数据可利用的司法资源极为有限。反之,如果在大数据运用方面投入过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将会影响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如何在打击犯罪与现代型技术革新之间取得平衡,还需探索可行的办法。

扬长避短完善对策

如何扬长避短是大数据发挥应有价值的关键,因而应重视以下完善对策。

健全和完善隐私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提高行业自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立法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二是通过行业自律保护隐私权。虽然立法能够提供较为明确的保护标准,但法律存在滞后性,一旦社会发展变化而法律未能及时跟进完善,便会出现保护漏洞;行业自律则完全依靠行为人的道德标准,对违反者仅给予行业内的处置,处罚力度畸轻。两者各有利弊,我国应当双管齐下,既要在立法中加大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例如规定侵犯隐私权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侵犯他人隐私权将会面临何种处罚等相关内容,又要提高行业自律,对那些易掌握他人隐私权的行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设置从业人员相关的保密义务、明

确违反保密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完善大数据处理模式的建构,确保预测结论的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预测结论可避免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但这对数据库模型建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数据库模式主要包括概念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几种,无论基于何种模型建构数据库,均会面对较为庞杂的数据处理问题。因此,对处理因子的选择至为关键。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大数据处理词义模型的基本原理,在建构大数据的过程中对需要的关键因子进行必要的筛选。关键因子是承载大数据精准性的重要因素,对关键因子划分得越详细,因子之间表面上存在重合或者相关的几率越小,然后再按照处理词义模型的全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即可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加大司法资源的投入力度,为大数据研发提供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等高智商犯罪呈现高发趋势,跨国犯罪团伙也异常活跃,未来社会的治理不是传统型措施所能应对的。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武器制造与比拼,而是对数字信息资源的争夺,谁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数字信息资源的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以及话语权。但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在大数据研发方面投入的司法资源相比,我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由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在新一轮资源分配中,应当对大数据研发这一领域有所倾斜,为司法机关真正实现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的价值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预防犯罪 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含义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必受刑罚处罚 (1)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2)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3)刑罚的分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知识点二加强自我防范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出题点一犯罪的基本特征 【例1】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甘肃某公司非法集资案作出一审判决,其中被告人于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样判决是因为于某的行为() ①违反了民法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较小社会危害性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剖析】本题考查对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认识。题干中于某受到严厉的刑罚处罚,说明其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答案】D 【例2】小郑到某县法院工作,第一天受理了以下5个案件,哪一组属于涉嫌犯罪() ①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县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及欠债数额在街头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于是其中一个老赖起诉,说侵犯了他的隐私权③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 ①④⑤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分,犯罪的三个特性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主要包括杀人、放火、抢劫、盗窃、爆炸等,①④⑤符合标准,故选D。 【答案】D 出题点二刑罚 【例1】王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从刑罚的种类看,罚金属于() A.主刑 B.附加刑 C.行政处罚 D.民 事处罚 【剖析】本题考查对刑罚的种类的认识。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故选B项

预防犯罪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自我防范,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能力目标: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涵义和刑法的种类。 2.了解犯罪的危害,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 重点: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难点: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 学法:主体参与式学习 教法:情境教学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大学生掏鸟窝 “大学生掏鸟窝”案发生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诸多人认为案件的审理不公正,认为两位大学生为了16只鸟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有效预防犯罪。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盗窃罪 普及法律知识:《刑法》中有关抢盗窃罪的规定 《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普及法律知识: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小结:我国刑法规定了对偷盗、抢劫、绑架、勒索、杀人、非法拘禁、生产假冒伪劣等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罪 交流讨论:我国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探究与分享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归纳小结: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基于大数据的犯罪行为分析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38645258.html, 基于大数据的犯罪行为分析研究综述 作者:杨开鹏高冠东王鹏罗荣源郑俊峰王昕源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第16期 摘要:随着数据时代来临,目前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医疗,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已经开始结合这些技术进行革新,并应用在各个行业。将大数据技术运用至犯罪行为分析研究上,加速科技强警、精准出警的实现,是警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从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概况、大数据犯罪分析系统的研究、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研究、GIS犯罪热点技术介绍、犯罪行为模式分析介绍这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地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犯罪行为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与综述。 关键词:大数据;犯罪行为分析;数据挖掘;云计算平台;地理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应用新兴技术解决社会问题是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根据司法部颁布的《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为构建能够覆盖全国,操作规范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信息化体系。而地方各项犯罪数据庞大、错综复杂,本文力图通过犯罪行为分析系统,对该系统内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力图探索罪犯的犯罪规律,为社会治安总结规律并为提高出警效率提供有据参考。 基于大数据的犯罪行为分析,搭建云计算平台,采用带有地理信息的半结构化数据对犯罪行为进行分析,对警力部署效率的提高有很大作用。Matthew a.teddy等人跟踪每周的暴力犯罪事件,利用叶斯半参数模型用于建立标记的泊松空间点的时间序列关系模型,从而实现犯罪热点的检测,提前部署警力预防犯罪。张海文等人提出利用警用GIS平台,把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即3S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警力指挥调度提供了可视化的、便捷的辅助手段。中国地质大学的陈叶一等人提出运用关联规则以及空间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而繁杂的警务人口、案件数据进行挖掘;利用GIS地图显示机制与空间分析技术在现有的警务系统的基础之上,建成网络化分布和联网运行的警情研判分析系统。虽然国内外的研究者在不同的时期对犯罪行为分析领域做了较多研究,但目前对犯罪行为的分析还存在不少难点。首先,犯罪行为的发生受较多外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变量多而杂;其次,犯罪数据过于庞杂,主要为非结构化数据,为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研究犯罪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犯罪行为分析方法和步骤,对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研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总结概括了不同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并对未来云计算平台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1基于大数据的犯罪行为分析综述 1.1大数据系统构架方案

大数据时代下的现状之青少年网络犯罪

大数据时代下的现状之xx 网络犯罪 xxxx 中学xxxxxx 因特网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先进工具,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吸纳、交换、传递、品味信息和分享文明进步的大平台。目前,因特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又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不仅严重危害社会冶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给xx 带来的犯罪隐患现状。 网络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据2009年CNNIC第24次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有1.67 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在青少年网民中,有 9.72%的人有网瘾,也就是1600 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大约87%的网瘾青少年是对网络游戏成瘾。 农村青少年网民在网吧上网比例达65.4%,农村未成年网民在网吧上网比例高达61.6%。这一系列的数据,既包含了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的喜悦,也有对青少年不能健康上网所带来犯罪情况的担忧。 当前,网吧已由信息服务场所发展成为公众娱乐场所,上网人员逐渐呈现出多层次、流动快的特点。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健康上网的青少年数量庞大,这些数据会让我们触目惊心。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的同时,1 也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了很多不安宁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非常多,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青少年网络犯罪之多,危害之重。 案例一:17 岁的韩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出生于白银市白银区某乡

用大数据预测犯罪靠谱吗

用大数据预测犯罪靠谱吗? 编辑整理/智库2861 用大数据预测犯罪靠谱吗?目前腾讯在预防犯罪的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1、摄像头多了可以预防犯罪(这让我想起了小偷们行窃后看到摄像头就在自己头顶的滑稽行为,这点确实很有道理,哈哈) 2、密码安全未来不用再担心,因为它会被编译成连鬼都看不懂的代码 3、只有警察更新和加强装备,我们的社区才能更加安全 4、信用体系的建设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 5、连通是未来的必然,未来将是一个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连通世界 我们可以了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数据传输的速度逐渐加快,我们的生活已经被逐渐分离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现实层面、一个是网络层面。 我们已经从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被连通起来,形成了“一朵云”,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数据也会被上传和记录到这朵云里,庞大的数据量也为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 很多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给出自己明确的答案“靠谱”或者“不靠谱”,并且会举出具体的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大数据预测犯罪到底靠不靠谱?然我们来看看这些支持者和反对者们的例子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简单来讲是指收集和分析大量信息的能力,是人们获取新认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其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类、分析、预测,从复杂的数据中找到规律,获取巨大价值的产品、服务或洞察力,其核心就是预测,预测或将成为社会发展和应变的必然选择。 用大数据预测犯罪靠谱吗? 支持者 中国大数据预测犯罪案例: 北京怀柔警方:汇总9年1.6万余案件建成数据库。

2013年4月18日怀柔分局启动了“犯罪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系统”,该系统共收录了怀柔近9年来1.6万余件犯罪案件数据,通过标准化分类后导入系统数据库,通过由数学专家建立的多种预测模型,自动预测未来某段时间、某个区域可能发生犯罪的概率以及犯罪的种类,为打击防范可防性案件提供指导。 使用预测系统后,在案件多发的龙山、泉河、怀柔镇派出所辖区2013 年刑事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了10.7% 、9.3%和8.8% 。2014年1至5月份,全区接报110刑事和秩序类警情同比下降27.9%,立现案同比下降14.7%。可以说,犯罪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系统在指导预防预测犯罪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大数据预测犯罪案例: 洛杉矶警察局选择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洛杉矶警察局提供犯罪统计数据集。在人类学家与犯罪学家的帮助下,他们建立了一个犯罪预测算法。 他们把洛杉矶市分成单位面积约为0.15平方公里的一个个“方块区”,然后按照犯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把这些方块区排序,2011年,他们利用该算法开展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随机实验。 在这些区域里的每个巡逻警察都收到一份任务地图,每张地图上都清楚地标示出哪些方块地区犯罪发生“可能性高”。实验期间,该地区犯罪率下降了36% ,算法预测犯罪行为的准确程度是警员根据人工经验得出判断的两倍。 不支持者 芝加哥探索了使用技术来防止枪支暴力的可能性 他们利用计算机对有前科人员进行建模分析,可以计算得出一份可能被击杀的高风险人员名单。当时芝加哥警方设想通过接触名单上的人员,并尽力帮助他们摆脱危险。 当警方试图对名单上的人员采取实际行动时,结果却不是很令人满意。计算机模型样本量小,难以准确地大范围预测枪击案件,芝加哥警方依据此名单仅仅逮捕了9名疑犯。这让人们对利用数据进行防范预测枪支暴力的期望值大大降低,让人们判断认为利用数据进行预测犯罪是不可能的。 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 防犯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自我防范,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能力目标: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涵义和刑法的种类。 2.了解犯罪的危害,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 重点: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难点: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 学法:主体参与式学习 教法:情境教学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大学生掏鸟窝 “大学生掏鸟窝”案发生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诸多人认为案件的审理不公正,认为 3

两位大学生为了16只鸟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有效预防犯罪。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盗窃罪 普及法律知识:《刑法》中有关抢盗窃罪的规定《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 4

节严重的。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普及法律知识: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小结:我国刑法规定了对偷盗、抢劫、绑架、勒索、杀人、非法拘禁、生产假冒伪劣等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罪 交流讨论:我国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5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独特价值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 独特价值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大数据在犯罪预防中有独特价值 姚万勤 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不断突破人类现有认识范围,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二进制世界的固有局限,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从目前看,大数据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最新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因为大数据具有这些功能,引起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关注,它们通过对某一区域相关犯罪数据的收集、分析,有效降低该区域犯罪率。世界各国也争相研究大数据在预防犯罪中的价值。 在犯罪预防中作用显着 我国传统犯罪预防对策主要呈现出三个较为典型的特征:一是主要以事后预防为主,常常忽视事前对犯罪相关因素的调查或跟踪,预防效果并不明显。二是主要以发生的案件类型作为预防对象,对于新出现的犯罪类型不能有效形成预防体系,犯罪预防体系的基本功能难以发挥出来。三是犯罪预防对策的出台与犯罪预防存在时间上的断层,缺乏及时性。而运用大数据预防犯罪的价值则较为显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预防方式上,大数据预防犯罪将消极的事后预防转变为积极的事前预防。即通过对某一区域犯罪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犯罪的关联因子,不必等到具体犯罪发生后才采取相应对策。例如,通过对某区域高频率词语收集、分析,可以预测在该区域即将发生的犯罪行为,从而提前在该区域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如增加巡逻警力、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警民合作机制等,将即将发生的犯罪扼杀在摇篮中。 在样本选择上,庞大的数据库为预防对策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样本,可以有效应对即将出现的犯罪类型。从数据形成来看,大数据库是由无

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小组教师刘明学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课题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3.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教学重点: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教学方法及措施:欣赏歌曲、探究法、讨论、讲授法、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电影《少年犯》插曲,学生观看思考, 通过电影插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探究新课 一、了解罪与罚 (一)运用你的经验[来源:学+科+网]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 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得出结论:刑法的含义及作用 (二)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得出结论: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犯罪要承担的后果是是什么? 得出结论: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一)播放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问题: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 对?为什么? 得出结论: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二)探究与分享: 问题: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

娱乐—赌博—犯罪的“三部曲” 问题:他为什么会走上违法之路? 得出结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温水煮青蛙问题: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会丧生? 展示一些常见的不良诱惑 杀人蝙蝠的故事 得出结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 教师寄语: 要想不违法犯罪,把握品行是先例;学习法律知识,预防违法犯罪。 课堂小结(板书) 预防犯罪 课堂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 .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 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 2.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表明( ) 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 [来源:学+科+网Z+X+X+K]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 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 3.“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 .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 .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4.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即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 A .违反了刑法 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罪与非罪 加强自我防范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犯罪的三个特征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养成良好习惯,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五课(2)预防犯罪优秀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 上课时间: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学生笔记栏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2--57,在理解的基础上,补充完成填空部分。 1、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严重、刑事违法性和是犯罪的三 个基本特征。 3.犯罪的法律后果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和附加刑两大类。 4. 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合作探究: 探究一:P52“运用你的经验”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 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探究二:P53探究与分享: 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探究三:P55“探究与分享”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展示提升: 小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的结果,其他小组补充、质疑 【总结归纳】 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达标检测 单项选择题: 1、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对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才是犯罪行为。可见,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危害性 2、下列属于犯罪行为的是 ( ) A.抢劫他人财物 B.骑自行车闯红灯 C.拾到他人财物自觉归还 D.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 3、下列不属于犯罪特征的是() 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是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C.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D.应赔偿损失 4、陈某因违犯了法律,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3万。陈某的违法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5、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下列不属于主刑的是 ( ) A.管制、拘役 B.剥夺政治权利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D.此同学遇到挫折时很善于疏导自己 6、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 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现在同学们都处于十五、六岁,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居高不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学习。 1.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据此,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 2.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前兆 近几年来,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势头。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很突出。例如:犯罪低龄化、犯罪数量递增、犯罪手段智能化、成人化、团伙犯罪日趋增多、暴力性案件增多。 讨论交流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兆。 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不良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第2框 预防犯罪 知识梳理

第五课第2框预防犯罪 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含义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必受刑罚处罚 (1)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2)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3)刑罚的分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知识点二加强自我防范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出题点一犯罪的基本特征

【例1】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甘肃某公司非法集资案作出一审判决,其中被告人于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样判决是因为于某的行为() ①违反了民法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较小社会危害性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剖析】本题考查对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认识。题干中于某受到严厉的刑罚处罚,说明其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答案】D 【例2】小郑到某县法院工作,第一天受理了以下5个案件,哪一组属于涉嫌犯罪() ①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县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及欠债数额在街头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于是其中一个老赖起诉,说侵犯了他的隐私权③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分,犯罪的三个特性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主要包括杀人、放火、抢劫、盗窃、爆炸等,①④⑤符合标准,故选D。 【答案】D 出题点二刑罚 【例1】王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从刑罚的种类看,罚金属于() A.主刑 B.附加刑 C.行政处罚 D.民事处罚 【剖析】本题考查对刑罚的种类的认识。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故选B项 【答案】B 【例2】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A.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

预防犯罪 公开课教案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理解并运用犯罪的三大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分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犯罪的三大特征 【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案例法、复习导入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昨天我们进行了预习,布置了讲学稿课前预习部分内容,现在把今天批改的情况给大家反馈一下: 优秀个人:提力曼、刘奂、仲新萍、江璐、迪力木热提、李秀兰、张越、刘宇琪、赛比努尔、徐锴、廖雪岩、阿迪娜、鲁芳芳、章浩、艾丽菲热、张梦奇、陈桂冰、买尔哈巴、舒佳睿 优秀小组:第 1 组第 5 组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违法行为,依据违反的法律不同,我们可以把违

法行为分为三大类: (提问)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前两者由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我们成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情节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我们成为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又叫犯罪,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犯罪的相关内容及如何预防犯罪。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分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能理解并运用犯罪的三大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四、出示自主学习任务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4. 主刑有哪些?附加刑有哪些?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6.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7.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以抢答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 五、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了解罪与罚 探究一: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八年级 第五课 预防犯罪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节预防犯罪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的特征。 2、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3、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犯罪的特征,以及怎样预防犯罪 难点:准确判断犯罪行为 三、学习方法 情境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二)新课学习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刑罚。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 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展示材料)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 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 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思考: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讲述:周永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 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