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概论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概论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概论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概论

目 录

第一章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概论 (2)

第一节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基本概念 (2)

一、体力活动与体质的概念 (2)

二、健康与健康决定因素 (4)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6)

第二节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 (8)

一、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循证研究证据 (8)

二、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模型 (10)

三、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 (10)

四、体力活动效益最大化 (11)

五、“运动是医药”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12)

第三节现代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历史 (12)

一、伦敦巴士司机与售票员心脏病风险研究 (13)

二、伯明翰心脏病研究 (13)

三、泰康社区研究 (14)

三、码头工人和大学校友研究 (14)

四、有氧中心纵向研究 (14)

五、大庆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项目 (15)

第四节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相关学科 (15)

一、运动生理学 (16)

二、流行病学 (16)

三、临床科学 (16)

四、行为科学 (17)

五、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 (17)

主要参考资料 (18)

第一章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概论概论

第一节 体力活动与健康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基本概念促进基本概念

一、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与体质与体质与体质的概念的概念

(一)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 )

体力活动,又称身体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能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一切身体运动(Caspersen, Powell, and Christenson, 1985)。体力活动包括工作相关的体力活动、家庭中的体力活动(做家务、照看小孩、园艺等)、交通中的体力活动(步行、骑自行车等)、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包括参与各种体育运动、为提高体质与健康水平而进行的体育锻炼等)。

由体力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出,有体力活动就有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 EE ),体力活动的多少与能量消耗成正比关系。与体力活动有关的能量消耗是人体日常能量消耗的一部分。个体每天的能量消耗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础代谢(Basic metabolic rate, BMR),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70%;食物特殊动力学作用;约占10%;各种类型的体力活动与运动,约占体能量消耗的20~30%。其中,BMR 是最主要的部分,影响BMR 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性别、身体成分等。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虽然远低于BMR ,但它是个体日常能量消耗中最可变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可调节部分。

体育锻炼(exercise )的概念不同于体力活动,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形式,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包括徒手或器械),以愉悦身心、强身健体、改善运动能力与提高健康水平等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活动。体育锻炼的内容包括健身、健美运动、娱乐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等。体育锻炼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锻炼的模式(type and mode)、强度(intensity)、频率(frequency)和持续时间(duration)等。 传统的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项目多集中在通过增加休闲时间体力活动来减少慢性病风险,从而提高健康水平。但近些年来的研究证据表明,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都可以产生健康效益。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的进展,虽然人们休闲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人们在工作、家庭及交通中所付出的体力消耗越来越少,生活方式趋向于静坐少动,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的增加、静坐工作方式增加、较少使用自行车、步行等活跃交通方式、工作中体力消耗的减少等,导致日常总的体力活动消耗在减少,加之营养状况改善所带来的能量摄入增加,世界范围内人群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体力活动干预项目的干预目标不仅要关注休闲时间体育锻炼的增加,更要注重减少静坐少动行为,增加日常非休闲时间的体力活动水平。

(二)体质体质((Physical Fitness )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将体质定义为:“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状态下,能以最大活力愉快地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以及应付不可预测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从事日常工作的能力”;并将其分为健康相关体质(health-related fitness )和技能相关体质(skill-related fitness, performance-related fitness)两类。有学者提出除以上两部分外,还应包括与基本生理功能相关的体质维度(physiologic fitness ),其要素包括形态结构、代谢能力、骨骼强韧性等(见图1-1)。

图1-1 体质的维度与要素

健康相关体质是指那些受生活方式或日常体力活动影响,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的体质要素,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柔韧性、体成分等。其中,心肺耐力与人的健康状况、疾病及死亡风险关系最为密切,是健康相关体质的核心要素。

技能相关体质是指保持机体最佳工作状态所必需的、与个体运动能力相关的体质要素,表现为灵敏、平衡、协调、速度、柔韧性、反应能力等。运动能力与个体运动技能、心肺功能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体型大小、体成分、动机、营养状况有关。

生理功能相关体质主要用于医学领域,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相关的体质要素,如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机体代谢功能、骨骼健康状况等。与个体体力活动水平相关、影响与疾病预防有关的重要生理系统功能。

随着人们对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健康相关体质成为近些年来运动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内容,其概念也在不断扩展。在1994年第二次国际体力活动、体质与健康会议上Bouchard 等提出健康相关体质(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应当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可以分为形态结构、肌肉功能、动作能力、心肺耐力、代谢功能等方面。他们认为,体质(fitness )中与运动能力(竞技能力、军队、特种职业所需能力)相关的部分称为技能相关体质(performance-related fitness ),其评估包括心理活动测试、极量及亚极量有氧运动能力、四肢与躯干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肌肉耐力、身材大小、体成分等。运动能力的测试成绩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营养及动机因素有关。除心肺功能、体成分外,技能相关体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限。而健康相关体质更容易通过规律的体力活动得以提高,与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他认为健康相关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身高标准体重、皮下脂肪分布、腹部内脏脂肪、骨密度、腰腹部肌肉力量与力量耐力、心肺功能、血压、血糖、胰岛素代谢、体

质 健康相关体质

health-related fitness 技能相关体质performance-related fitness 心肺耐力、体成分 肌肉力量、肌肉耐力

柔韧性

灵敏、平衡、协调 速度、柔韧性、反应时

生理功能体质

physiologic fitness 形态、代谢、骨骼

血脂、脂类与碳水化合物比等(表1-1)。

表1-1 健康相关体质(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的组成

形态结构(morphological component)

身高标准体重(body mass for height)

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

皮下脂肪分布(subcutaneous fat distribution)

腹部内脏脂肪(abdominal visceral fat)

骨密度(bone density)

柔韧性(flexibility)

肌肉成分(muscular component)

爆发力(power)

静力性力量(muscular strength)

力量耐力(muscular endurance)

运动能力(Motor component)

灵敏(agility)

平衡(balance)

协调(coordination)

速度(speed of movement)

心肺功能能力(cardiorespiratory component)

最大有氧能力(maximal aerobic capacity)

亚极量运动能力(submaximal exercise capacity)

心脏功能(cardiac function)

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血压(blood pressure)

代谢功能(metabolic component)

糖耐量(glucose tolerance)

胰岛素敏感性(insulin sensitivity)

血脂与胆固醇谱(blood lipid and lipoprotein metabolism)

脂质过氧化物(substrate oxidation characteristics)

健康与健康决定因素

与健康决定因素

二、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Health)

健康的概念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不断发展的。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无病即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将疾病与健康截然分开,认为只要没有生理性疾病就是健康的。在随后发展起来的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的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而在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更加注重人的整体健康状态,即整体的现代健康观。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这一概念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健康的概念划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生理意义上的健康是指躯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的健康,要求无病而且健康;心理意义上的健康是指精神与智力的正常;社会意义上的健康是指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能力。三者相互作用以维护个体的健康或产生疾病。

WHO 健康定义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突破了“无病即健康”的狭隘的、消极的、低层次的健康观;(2)对健康的解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围,把人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和健康联系起来,同时也强调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3)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

(二)整体健康整体健康((Wellness )

以往多数人认为通过体质干预为主的健康促进项目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20世纪末期,人们逐渐认识到:降低疾病风险、保证机体良好的健康状态仅仅靠增强体质是不够的。比如,一个人通过规律的体育锻炼可能具有良好的心肺耐力和肌肉功能,体重控制适当;参加拉伸练习使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体质判定标准来看,他可能具有非常好的体质。但是,他可能同时具有很多健康风险因素,如吸烟、过度饮酒、压力过大、摄食过多饱和脂肪酸等,这些因素仍可使其处于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危险中而不自知。这些人可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直到出现某些严重健康问题。因此健康不能只是具有良好的体质或暂时没有疾病,而是具有保持健康所需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适的身心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与整体健康(wellness )的概念应运而生。

整体健康是指持续地、有意识地努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整体健康共包括7个维度:身体的、情感的、精神的、社会的、环境的、职业的、心灵的健康(如图1-2)。整体健康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目标,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理性选择。整体健康不仅决定于个体的健康选择,还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健康促进不仅关注个体的健康,同时注重创造有利于人群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图1-2 整体健康(wellness )的七个维度

(三)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determinants of health )

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1974年,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前

部长Marc Lalonde发表了一篇题为“加拿大健康新观点”(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的著名报告,在理论上全面阐述了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所发现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了健康领域概念(health field concept),突破了传统认为所有的健康改善都源自医学的狭隘观点,将健康的决定因素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他把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四大类: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这份报告引起了人们对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这一问题的关注,进而促进许多非政府组织与发达国家政府机构实施健康促进项目来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健康决定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与讨论。1990年,社会流行病学家Evans和Stoddart提出了健康多因素决定模式(图1-3),在该模式中,将健康状态分为三个层次:疾病(disease)、健康与功能(health and function)、安康(well-being)。说明了个人的疾病、健康与功能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卫生保健服务和遗传环境的多重影响。

图 3 健康的多因素决定模式(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atterns of Determinants of Health)(引自:Evans RG, Stoddart GL. Producing health, consuming health care. Soc Sci Med. 1990;31:1347–1363.)

三、健康教育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

(Health Education)

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

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多种形式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向个体或群体传播健康知识、使人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终生受益健康目的的过程。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教育活动,强调改变人们的行为,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它重点研究知识的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

理论和实践。

健康教育的特点在于使人们自愿地参与到决定自身健康的实践活动中去,当人们在接受了有关自我保健知识的传授与技巧之后,会自觉地去掉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而这种改变的持久性与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成正比。环境的改善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行为干预(Intervention),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正确的行为抉择。

(二)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健康促进最早由医学史家Henry E. Sigerist1945年提出的。他把医学定义为4个方面的功能: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现代健康促进源于健康教育。它是公共卫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86年WHO 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宣言》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在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指出: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健康促进远远超出以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它要求调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广泛力量,改变影响人们健康的社会和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1996年,Hamilton N 等提出人群健康与健康促进的综合模型(图1-4),该立体模型的正面表示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即应当在哪些方面采取行动(on what should we take action ?);模型的侧面是健康促进的关键策略即如何采取行动(How should we take action?);模型的上面是采取行动的客体,即应当对谁采取行动(whom should we act?)。该模型形象地描述了人群健康与健康促进的综合策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循证研究与循证决策的基础上。

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工作条件物质环境人类生物学和遗传个人的卫生习惯、自我保健能力健康的生长发育

卫生服务

社会部门、系统社区家庭个人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健康公共政策加强社区行

动创造支持环境发

展个人技能调整健康服务方向循证决策

研究、经验与学习、评估

价值观、假设

图1-4 人群健康与健康促进综合模型

(引自:Hamilton N, Bhatti T. Population Health Promotion: An Integrated Model of Population Health and Health Promotion. Ottawa, Ontario, Canada: Health Promotion Development Division, Health Canada; 1996.)

第二节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

早在五千年以前,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家和医生就已经意识到体力活动和健康之间的联系。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已经描述了体育锻炼能够预防并治疗一些疾病。在16世纪,意大利医生描述了体育锻炼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促进作用,并对老年人和患病人群有多种健康益处。18世纪早期,Ramazzini指出某些职业会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修鞋匠,裁缝和其他久坐不动工作的人存在诸多健康问题,而长期跑步的人则可避免这些问题。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为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联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一、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循证研究证据

现代体力活动与疾病风险间关联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Morris JN等开始的一项有关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研究。1953年,Morris JN 等在著名医学杂志Lancet上发表文章,通过对伦敦31,000名双层巴士司机与售票员的研究发现,与需要穿梭于车厢内售票的售票员相比,工作过程中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的机动车驾驶员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增高;售票员即使发生冠心病,发病年龄较晚,病情也较轻。因而Morris JN等提出假设:从事较活跃体力劳动工作的人群较静坐少动工作方式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低,即使发生,发病年龄比后者延迟,严重程度也较后者轻。该项研究成为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现代体力活动流行病学的新纪元。Morris后来又发表了一份类似的观察报告显示:步行投递邮件的邮递员比那些久坐少动的办公室职员和电话接线员患冠心病的风险率要低,为其前期的研究假设增添了新的证据。

此后,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或体质状况(Physical fitness)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间关系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加。尤其是1990年以后,体力活动或体质状况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论文迅猛增加,成为公共健康和运动科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在该研究方向也出现了大量的长期队列研究,如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Tecumseh 社区健康研究、芬兰Lumberjacks研究、美国铁路工人研究、哈佛校友研究等。其中美国Cooper研究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了一项著名的追踪研究,即有氧中心纵向研究(Aerobics 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ACLS)。ACLS研究以有氧运动能力研究为基础,探

讨心肺耐力与人群健康或疾病风险间的关系,引起运动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ACLS研究团队发表了大量极具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其核心结论是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作为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客观生理指标,与各人群全死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 Rates)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度相关。

目前,世界范围内除非洲少数地区外,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首要死因,不健康膳食、能量过剩、体力活动不足、肥胖及与之相关的慢性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如果不健康的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烟草滥用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被消除,至少80%的心脏病、中风、II型糖尿病可得到预防,40%的癌症可预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循证研究证据支持体力活的健康促进功能(表1-2)。

表1-2体力活动与疾病的循证研究证据

疾病规律体力活动降低风险的证据体力活动不足增加风险的证据心血管病充分可信

2型糖尿病充分可信充分可信癌症充分可信(结肠)

比较可信(乳腺)

骨质疏松充分可信

肥胖充分可信充分可信

大规模队列研究的证据表明:体力活动不足是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如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精神疾病、生活质量降低、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心律失常、炎性因子增高、心肌梗死、痴呆、中风、癌症、疲劳、骨质疏松、骨折、跌倒、甚至死亡等相关联。增加体力活动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可以治疗疾病。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的结果表明:体力活动充足的人群冠心病危险性只有静坐人群的一半,规律体力活动还与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结肠癌风险减低和促进精神健康相关联。与肥胖相比,与体力活动不足相关的心肺适应能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CRF)差是人群全死因死亡率更好的预测因子。ACLS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都有中等水平的心肺适应能力,全死因死亡率将降低17%,而去除肥胖这一危险因素,死亡率仅降低2~3%。

体力活动不足是影响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是影响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人健康的主要问题。WHO资料显示60%-85%的成年人日常生活方式为静坐生活方式或近似静坐生活方式。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各人群体力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科学化程度,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以增强国民体质、促进国民健康水平、预防慢性病为目的的生活

方式干预必须以体力活动干预为先导。

二、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模型

体力活动促进健康,是通过遗传、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等的综合作用,通过改善健康相关的体质指标及健康状况指标产生效应的。体力活动水平、健康相关体质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图1-5描述了体力活动与健康间的复杂关系。这个模型是目前对体力活动、体质、健康等相互关系的综合效应模型。该模型中,综合考虑了遗传因素、行为及生活方式因素、个体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对体力活动、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的效应。显示规律的体力活动可影响体质,体质反过来又会改变体力活动水平。它不仅提示随着体质的增强人们会变得更活跃,同时提示体质好的人可能源于他们更活跃的生活方式,它也说明了体质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即体质影响健康,健康状况也影响体力活动水平和体质水平。其它相关的因素因个人健康状况不同而异。同样,个体体质水平不完全取决于体力活动水平,其它行为生活方式、生理的和社会环境条件、个人特质和遗传特点也会影响体质与健康基本模型的组成和决定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1-5 体力活动、健康相关体质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模型

(引自:Bouchard C, Blair SN,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Human Kinetics, 2006)

三、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

“剂量”这个术语通常被用来指代体力活动的特征(如类型、强度、频度、持续时间和活动量),这些特征在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效应”或“健康效应”通常用来代表在体力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身心方面的改变。因此,在体力活动与健康领域中,“剂量-效应”指的是体力活动的特征与其所产生的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而在体质研究领域中,“剂量-效应”指的是以下两者之间的关系:(1)通过标准测试测得的体质水平(如跑台测试中最大有氧能力水平或一次最大卧推重量);(2)具体的健康结局(如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预防与改善)。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已经证明:日常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及中等水平的体质能产生显著的健康效益,并证明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获取的健康效益也就越显著。体力活动或体质水平与全死因死亡率成反比,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目前已有的体力活动与健康量

效关系(dose respons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的证据如表1-3。目前,研究者们仍然在探讨体力活动与某些特定健康效益的精确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普遍关注的要素是:活动状况(类型、强度、频度、持续时间和运动量)、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健康史和运动水平)及预期结果。而以上的这些要素对科学设计与实施运动处方,促进人们高效、安全地参与体力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1-3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量效关系

健康指标证据强度一致结论

全因死亡率中线性负相关,阈值1000kcal/wk 冠心病与血管疾病中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线性负相关血压高-非常高50~70%最大摄氧量强度有益,没

有明显量效关系

血脂(HDL-C, LDL-C, TG)中-高50~80%最大摄氧量强度有

益,没有明显量效关系

非常高没有量效关系证据

凝血因子(血小板粘附性、纤

维蛋白原)

超重/肥胖中-高控制饮食4个月以下体重持

续线性减轻,6个月以上没有

量效关系2型糖尿病中负相关

骨质疏松非常高没有与峰值骨量相关的证据

没有证据显示可以延缓绝经

后骨量减少癌症中结肠癌负相关

抑郁中-高没有量效关系证据体力活动效益最大化

效益最大化

四、体力活动

对于健康来说,体力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当活动量或强度提高的同时,运动相关损伤发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尤其是骨骼肌肉损伤与心血管并发症。当我们希望建立获取健康效益的最佳活动剂量时,强度是尤其应关注的要素,但强度同时也是活动中诱发各种运动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评定体力活动与健康的量效关系时,不但要考虑其产生的健康效益,还要考虑该剂量产生的风险,做到健康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高强度的活动也许针对某一具体的健康指标能获得更多效益,但中等强度的活动因其具有低风险特征,能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效益。

在产生健康效益的最小与最大活动剂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最佳剂量,在这个剂量上,个体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积极健康效应的最大化和消极健康

效应或风险的最小化。依据目前对剂量-效应的理解,获得不同健康效益所需的最佳剂量也不同,并且最佳剂量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同时也受到性别、年龄、锻炼水平、营养和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五、 “运动是医药”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目前已经有有力的证据表明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产生广泛的健康效益,如减少心脏病、2型糖尿病及某些癌症风险,延缓增龄性的身体机能退化等。近来又有新的证据表明体力活动延缓认知衰退,对脑健康有益。

人类历史发展早期,即已有朴素的运动是医药(Exercise Is Medicine, EIM )的思想,但作为一种学术理念,EIM 由美国运动医学会于2007年正式提出,经过近3年的实践,2010年正式召开第一届国际代表大会并向全球发布。EIM 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和实践模式,必须通过基础研究、应用实践及政策保障得以推广。2010年会议广泛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科学证据:包括生理学的、公共卫生的、行为科学的证据,分析EIM 在美国和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前景。(2)应用:如何通过医生、健身专业人员、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将科学证据和政策应用于日常实践中。(3)政策制定:通过法律或非法律性政策的形式将运动科学研究的证据应用到公共卫生实践中,促进EIM 的全球化。EIM 建议将体力活动水平作为人的基本生命体征,纳入医生问诊的内容体系中,并提倡临床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人群预防性卫生服务,促进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现代体力活动现代体力活动与与健康健康促进促进促进的研究历史的研究历史

现代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历史并不长,它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Morris 博士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快速增长期,目前仍在持续增长。

JN Morris 博士是英国著名的公共卫生学教授,也是体力活动流行病学的先驱。他作为社会医学系的教授和伦敦医学院医学研究理事会的社会医学部主任工作了很多年,1957年他撰写了“实用流行病学”一书,是第一个将传统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现代非传染性疾病等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家。Morris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创立了关于慢性疾病病因分析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另外一位对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Ralph Paffenbarger 博士,他是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荣誉教授。Paffenbarger 博士在他研究体力活动之前,已对流行病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职业生涯早期,他和David Bodian 博士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起工作,共同致力于研究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及传播机制,这种疾病在20世纪上半叶是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的儿童疾病之一。另外,Paffenbarger 博士还对产后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做了一些早期研究。他在体力活动流行病学领域主导的重要研究包括码头工人研究、哈佛校友研究、护士健康研究等,对于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关于癌

症潜在病因的著作是现代流行病学史上首次针对体力活动和癌症风险的研究。

Morris 博士和Paffenbarger 博士的研究在体力活动流行病学领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在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体力活动对公共健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他们的工作是开创性的,也因此成为体力活动流行病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Steven N Blair 教授是当今国际运动科学领域中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曾任南卡罗来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的Cooper 研究所所长及CEO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主席等职,现任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运动科学系和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系的教授。Blair 教授多年来从事心肺耐力与人群疾病、死亡风险的研究,他在Cooper 研究所主持的有氧中心纵向研究(ACLS),是目前为止运动科学研究领域追踪时间最长、队列人数最多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1989年以来该研究的系列成果陆续在美国医学杂志(JAMA )等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在运动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Blair 教授致力于体力活动与“运动是医药”理念的全球推广,他在运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就与公共健康行动中的国际视野,得到了美国及世界上很多国家学术研究领域与政府、非政府组织的认可与尊重。

一、伦敦伦敦巴士司机巴士司机巴士司机与售票员与售票员与售票员心脏病风险心脏病风险心脏病风险研究研究

直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Morris 和他的同事开始研究冠心病危险因素时,人们才从科学的角度很好地理解了体力活动和体质与慢性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Morris 提出一种假设,即从事体力活动工作的男性与久坐少动的男性相比,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较低(Morris et al.1953),认为职业体力活动对预防冠心病有保护作用。

Morris 及其同事的第一项研究发现伦敦双层巴士上经常活动的售票员患冠心病的风险要比一直坐在方向盘前的司机低很多。即使售票员发生冠心病,其严重性也较低,而且发病较晚,这项伦敦巴士的研究开创了现代体力活动流行病学的新纪元,成为体力活动流行病学史上的里程碑。Morris 后来又发表了一份类似的观察报告,显示步行投递邮件的邮递员比那些久坐少动的办公室职员和电话接线员患冠心病的风险要低。

在Morris 博士的研究结果之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很多关于职业与休闲体力活动和疾病关系的研究,包括伐木工人研究(Finishing lumberjacks )(Karvonen 1962),美国铁路工人研究(Taylor et al.1969),7个国家中男性患冠心病的研究(Keys 1967)。另外还有一些社区为基础的研究,如开始于1948年的伯明翰心脏病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 ),(Dawber,Meadors,and Moore 1951;Kannel 1967),开始于1957年的Tecumseh 社区卫生研究(Tecumseh community health study )。此后,关于增强体质和体力活动干预的手段与建议也相继出现。

二、伯明翰心脏伯明翰心脏病病研究

目前正在兴起的社区研究开始于1948年的伯明翰心脏病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 ),研究选取的样本是居住在距波士顿20英里的马萨诸塞州伯明翰地区,年龄30~62

岁的5209名男女,他们同意参加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心脏研究所发起的这项长期研究计划。最初的参加者每两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包括静态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尿液和血液检查。该研究数据显示体力活动与降低心脏病风险有关。另外,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也是心脏病发病的风险因素。

1971年,研究者开始对最初样本人群及其配偶的5135名成年后代进行研究;1995年,500名伯明翰居民新加入到后续研究当中。因此,尽管最初参与研究的5209人中75%已经去世(主要死于心血管疾病)。但是这些新的受试者将确保伯明翰研究持续下去并继续提供关于健康风险的重要信息。

研究

泰康社区研究

三、泰康社区

20世纪40年代,密歇根大学的一位流行病学教授Thomas Francis Jr博士提出以社区整体开展研究的想法,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试图揭示人们怎样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以及有些人为什么容易生病。这类社区研究开始于1957年的泰康(Tecumseh)社区研究。Tecumseh社区是位于底特律西南部55英里的一个有着9500多人的城郊混合社区,研究共进行三个周期的健康检查,1959~1960年,8600名年龄在20岁及以上的居民参加身体检查,包括静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测、胸部X线检查、形态学测试,以及血液和尿液的检查;研究的第二个周期是1961~1965年,对大多数原始参加者进行重复测验,并增加2500名新的受试者。除了增加手部和颈部的X线检查,并对16~69岁男性进行了体力活动水平评估,采用亚极量台阶试验评估受试者运动中心率反应和运动后恢复能力;在1967~1969年第三个周期的测试中,增加了跑台试验。1975年,Montoye发表了一份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的体力活动、体质和健康风险因素之间关系的全面总结。

三、码头工人和大学校友研究

关于体力活动和健康最持久和最令人信服的研究是由美国Paffembarger博士进行的,他关于旧金山的码头工人研究和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的大学校友健康研究(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体力活动与健康研究史上非常著名的研究典范。这些研究使得体力活动越来越成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并成为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提示,体力活动不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四、有氧中心纵向研究

美国Cooper研究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了一项著名的追踪研究,即有氧中心纵向研究(Aerobics 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ACLS)。ACLS研究以有氧运动能力研究为基础,探讨心肺耐力与人群健康或疾病风险间的关系,引起运动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的广泛关注。ACLS是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研究队列样本量大,跟踪时间长。截至2005年,已有

80000余名成年男女进入ACLS 研究队列,以有氧运动心肺耐力研究为基础,追踪观察各人群疾病和健康结局,统计全死因死亡率和死因别死亡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分析各种健康危险因素的归因危险度。近年来ACLS 研究团队发表了大量极具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其核心结论是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CRF )作为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客观生理指标,与各人群全死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 Rates )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度相关。

五、大庆糖尿病大庆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项目项目

1986年开始,我国临床糖尿病学家潘孝仁教授和美国著名糖尿病流行病学家Peter Bennett 教授共同发起了一项大型的糖尿病干预研究。他们从大庆110660人中筛查出577例糖尿病前期人群,按体重指数(BMI )分组基础上再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饮食、运动及运动加饮食干预治疗组。6年前瞻性观察证明,在各年龄组、BMI 、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相当的基础上,对照组、饮食、运动、饮食加运动干预治疗组的糖尿病人年发病率分别为15.7%、10.0%,8.3%及9.6%。多因素分析调整年龄、BMI 及血糖等重要糖尿病发病因素后,饮食和运动干预仍被证明有肯定的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作用。实际干预效果越好,人年发病率越低,证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饮食和(或)运动治疗是减少糖尿病发病率的有力措施。2008 年5 月发表在Lancet 杂志上的论文,报道了该干预项目的后续成果“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20年后续研究”,研究显示,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能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发病长达14年。大庆研究是第一个在亚洲人群中进行的糖尿病干预试验,也是世界上该类研究中第一个和最长的随机分组试验,比国外同类研究早8~12年。

目前,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展体力活动与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项目,如美国从1980年开始的“健康美国人(healthy people )”计划,其中制定一系列的国家健康目标。从2000年开始,促进体力活动和增强体质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国家健康目标之一。我国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等为政府提供国民体力活动与体质的基础数据;同时全民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条理的实施,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的设立,以及健身路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的构建,为国民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第四节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相关学科

早在远古时期,已有一些学者意识到体力活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才开始系统地研究体力活动对人体的影响。运动科学的发展开始于生理学家对不同运动引起的身体功能变化的研究。运动生理学的原理对于我们理解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也相继出现飞跃式的发展。

一、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力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20世纪初最早的运动生理学家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 Tait McKenzie开始研究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对人体的影响。

哈佛疲劳实验室成立于1927年,是最早建立的运动科学实验室之一,因其在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而闻名。大多数运动生理学家早期的研究集中于人的运动能力,而不是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但是20世纪中后期,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开始集中在一次或长期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例如,Haskell证明了运动对血浆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和其它脂类的积极影响(Haskell,1984)。另有研究证明无论正常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运动具有潜在的降血压功能。

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家研究人群疾病发生的概率及其分布,确定与特定疾病发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例如,在1897年,在意大利的一位英国官员第一次证实蚊子能把疟疾传染给鸟类;流行病学家们还完成了吸烟能导致肺癌和冠心病的病因学推断。体力活动流行病学真正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Jeremy N.Morris和他的同事开始潜心研究身体活跃的职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Morris发现双层巴士上的售票员每天频繁地上下车内台阶,他们冠心病的发生率要比几乎一直坐着不动的司机低很多。Morris还主持了一项大规模的英国工人尸检研究,为从事活跃的职业有利于健康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关系证据的探索贯穿整个20世纪。

Paffenbarger及其同事发现男性第一次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他的研究包含了各种人群,如码头工人研究中的装卸工,他们都是年轻的男性并在旧金山码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哈佛大学的男毕业生,大部分人从事久坐不动的工作。

Steve N Blair所主持的有氧中心纵向研究(ACLS)将体力活动流行病学逐步发展成为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Morris、Paffenbarger、Blair及其他流行病学家因其在体力活动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成就,在公共卫生领域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临床科学

临床科学主要用于观察某种治疗措施对病人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体力活动第一次被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心脏病学的先驱Paul Dudley White开始把体育锻炼作为冠心病人康复的一部分。几乎在同时,Herman Hellerstein与其他医生和科学家一致认为卧床休息这一心脏病人最常用的处方,对患有心脏病的人可能是有害的,建议将体育锻炼作为心脏病

人康复的一种手段。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了支持体育锻炼对心脏病人有益的临床研究,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出:发生过心肌梗塞的存活病人,参加体育锻炼计划后,发生死亡的风险显著低于那些同样患病却一直不活动的人。这些研究显示了体力活动对健康的重大好处,并为体力活动作为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癌症,肺病和其他疾病)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

四、行为科学

体力活动对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很重要。因此,心理学家和其他行为科学家对体力活动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同样,行为科学家最初的研究兴趣也集中在动作技能的学习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上,而不是体力活动对健康的直接影响。但是在最近几十年中,随着科学界对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健康心理学家也开始研究体力活动作为一种行为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参与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表明个体、社会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一个人的体力活动水平。此外,行为科学家还致力于体力活动干预的研究,包括对个体、小组、社区水平的干预。Marcus等人将阶段变化的理论应用于体力活动干预,King等提出社区体力活动干预的综合策略。

五、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

自从1953年,Watson和Crick 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分子生物学技术迅速扩展到无数的科学研究中。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分子生物学就是其中一个领域,研究人类特定基因组成对人类运动能力及运动反应性的影响。

Claude Bouchard是一位遗传流行病学家,是人类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研究的先驱。在20世纪80年代,Bouchard及其同事通过对同卵和异卵双生子进行观察,研究运动特性的遗传特征。这些研究显示:在对锻炼的反应上,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相似程度更高。大规模的家系研究显示:与健康有关的对运动训练的心理适应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分子生物学在未来的运动科学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已有证据表明:健康或活跃的生活方式能够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展,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是否某些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比其它基因型的个体更容易因为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而发展成高血压,以及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对运动干预更为敏感。

总之,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作为运动科学与公共卫生交融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与健康相关的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以促进人群参与规律的体力活动为先导,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创建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和社区氛围,从而增强人群体质,提高公共健康水平。近年来,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已经迅速成为运动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主要参考资料

1.Werner WK Hoeger, Sharon A Hoeger, Principles and labs for fitness and wellness. 10th

Edi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2008 USA

2.David J. Anspaugh, Michael H. Hamrick, Frank D. Rosato. Wellness – Consepts and

Applications[M].New York: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9, 7th edi.

3.Rod Dishman, Gregory Heath, Richard Washburn. Physical activity Epidemiology.

Human Kinetics 2004

4.Claude Bouchard, Steven N, Blair, William L.Haskell.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M].Canada:Human Kinetics,2006

5.Gwen Robbins, Debble Powers, Sharon Burgess. A Wellness Way of Life[M]. New York: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9, Eighth edtion

6.Evans RG, Stoddart GL. Producing health, consuming health care. Soc Sci Med.

1990;31:1347–1363.

7.傅华,李枫主编. 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10 上海

高中体育: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

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等方法阐述了现代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什么是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明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增加社会交往,减轻应激反应,消除疲劳,治疗心理疾病。 关键词: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来愈高。中小学生除了日渐加重的学业和考试负担之外,来自社会、父母、友人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精神压力也愈来愈大。长期的心理压力困扰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如:厌学、弃学、离家出走、焦虑、抑郁、早恋、自卑,甚至犯罪、自杀等。过重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会严重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时有报道[2] 。据中国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在1994~1995年所做的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的独生子女中,心理变态率竟高达50%以上,有35%的中小学生和20.3%的大学生存在有心理异常现象。香港也有调查指出,58%以上的青年学生试图自己来对付日益加重的心理压力,然而,3.8%的人在过度压力的情况下想自杀。《新民晚报》1995年12月4日刊载张弘的文章“人才济济处,心病何趋多?”调查表明,大学生中30%

的人都有“心病”。这些现象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重视。 在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文献中,对于心理压力的诱因还缺乏较全面的分析,同时,关于如何指导和克服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怎样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探讨解决当前青少年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并努力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很多人在不断研究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材,不单要求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求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的社会,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败」的机制被广泛运用,讯息流动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的进行节奏急剧加快,与此同时,各种消极、腐朽的社会现象也在充分暴露。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社会上就难有所作为。 心理健康包括下列五个方面[1]: (1)智力正常。所谓智力,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从智力测量角度来衡量,智商在60至90以下的都是智力低常,即心理不健康。 (2)情绪健康。情绪稳定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喜怒无常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标

体育运动与健康知识

体育运动与健康知识 如何处理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在中学常见的有: 1、刺伤:即被脏竹或铁钉刺伤。如果刺伤部位较浅,只需用双氧水消毒伤口,然后涂红药水即可,若刺伤部位教深,则必须到医院打破伤风菌的预防针。 2、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3、肌肉拉伤: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4、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加理疗。 5、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造成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撕裂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 A、急性腰扭伤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B、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

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参照“肌肉拉伤”的处理。 6、眩晕:常见在中长跑的时候学生出现晕迷症状,原因是对于身体较虚弱的学生,由于脑部短时间内供氧不足,导致头晕。把该学生带到通风阴凉处,让其上身垫高仰卧,姜茶水送服一般就可以解决。 7、脱臼: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8、骨折: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 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掌握了上面知识,就能在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我想这些知识都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务必使学生明白的运动知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知识讲座(19年)

赵家沟乡卫生院健康教育讲座资料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知识讲座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部分共66条。简称“66条”。 一、我国卫生部为什么要发布健康素养公告呢? 因为健康是最宝贵的。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健康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是一个疾病负担沉重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环境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又进一步加重了疾病负担。比如:慢性病、高血压病在我国持续增加。经过调查,部分省市成年人患高血压病近25%,全国至少有2个亿高血压病人。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70%脑卒中和50%心肌梗死的发病都与高血压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慢性病对国家经济是一场灾难!”。由此看出健康是多么重要! 解决这些突出的健康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各项干预措施。通过学习66条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让广大人民群众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经常遇到的生理、心理、环境等问题,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人民群众通过提高健康素养自觉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因此卫生部出台了《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二、既然健康这么重要,什么是健康呢? 《66条》第一条告诉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就是说健康必须具备三个方面: 1.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正常。 2.心理健康是指能正确评价自己,能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正常工作、 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 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如果你具备了这三个方面,你就是健康的人。 三、平时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健康呢?我告诉大家衡量自我健康的十个标志。 1.精力旺盛充沛。 2.处事乐观。 3.善于休息。 4.应变能力强。 5.对一般的疾病有抵抗力、免疫力强 6.体重适当,体重指数BMI值在18-24范围内。 7.眼睛明亮。 8.牙齿清洁、坚固、坚硬。 9.头发光洁。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快灵活。 四、怎么做才能健康呢? 《66条》中的第二条给了我们很好的介绍: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健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

中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指南(最终版)

第三部分。成年人身体活动知识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 一.身体活动的分类 二.身体活动强度 三.身体活动总量与健康效益 第二章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 一.每日进行6~10千步当量身体活动 二.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三.日常生活“少静多动” 第三章个体的身体活动指导 第四章老年人和常见慢性病病人的身体活动指导一老年人 二常见慢性病 (一)单纯性肥胖 (二)2型糖尿病 (三)原发性高血压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 科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促进健康。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指由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进行身体活动时,人体的反应包括心跳、呼吸加快、循环血量增加、代和产热加速等。这些反应是身体活动产生健康效益的生理基础。 身体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方式、强度、时间、频度和重量。现有的证据显示: 1.平常缺乏身体活动的人,如果能够经常(如每周3次以上)参加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 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改善; 2.强度较小的身体活动也有促进健康的作用,但产生的效益相对有限; 3.适度增加身体活动量(时间、频度、强度)可以获得更大的健康效益; 4.不同的身体活动形式、时间、强度、频度和总量促进健康的作用不同。 一.身体活动的分类 身体活动可以有多种分类的方法。从医学和促进健康的角度,通常按日常活动和能量代分类。 (一)按日常活动分类 (二)按能量代分类 人体通过营养物质的摄入和能量消耗来维持能量代的平衡。能量消耗途径主要包括基础代、身体活动和食物生热效应三个方面,其中身体活动是能量代途径中可变性最大的部分,可以分为有氧代运动和无氧代运动。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步行、骑车、游泳等)。这类活动形式需要氧气参与能量供应,以有氧代为主要供能途径,也较耐力运动。它有助于增进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和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能提高骨密度、减少体脂肪蓄积、控制不健康的体重增加。如以每小时4千米的中等速度步行,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等均属于有氧运动。 二.身体活动强度 身体活动强度指单位时间身体活动的能耗水平或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分为绝对强度(物理强度)和相对强度(生理强度)。 代当量(译称梅脱)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水平,1每脱相当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1.05千卡(44千焦耳)能量的活

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目前,体育与健康已成为热点问题。体育运动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已被普遍认识,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塑造健美体态的重要手段。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别之一。这个特别就决定了体育有健康的功能.另一方面,运动能够调节情绪,锻炼意志,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坚持体育运动,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所以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可以定义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以体育为手段,以健康为目的。 关键词体育健身健美健心 体育运动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已被普遍认识,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塑造健美体态的重要手段.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有使人健康的功能.另一方面,运动能够调节情绪,锻炼意志,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坚持体育运动,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1 概念内涵的理解分析 1.1 体育含义的理解分析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意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教育,简称体育。“体育”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用于狭义时,一般指体育教育;用于广义时,则与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相同,其含义是指以人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由于多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体育这个词, 至少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在我国还会有着多重含义, 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体对体育均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虽然都说的是体育而内涵却不相同。例如: 朱容基总理在200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多处提到的体育, 就有其不同的内涵。部分学者将体育归纳理解为五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是指体育作为概括性的总概念; 第二是指教育领域同德育、智育、美育等并构的体育;第三是指竞技体育; 第四是指社会大众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和调节活动; 第五是指人们的各种

年健康素养巡讲活动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年健康素养巡讲活动方案 为了提高我县城乡居民和在校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形成全社会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掌握健康技能,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生活方式,根据我局《2013年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如下具体实施计划。 一、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为“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建设,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活动内容 向县辖区的城乡居民、学生普及推广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慢性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烟草控制、基本药物合理使用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疾病预防、生活常识为主要内容。 三、活动形式 卫生局选定乡镇行政村及中学校,组织有关科室成立宣讲组(见附 1 / 3

件),通过讲座、悬挂横幅、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健康素养巡讲巡展活动。 四、巡讲师资 由卫生局从人才库中选定。 五、日程安排 活动时间为2014年7月9-12日,活动地点见附件。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4年6月中旬) 制订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制作展板、印刷宣传资料与各学校、乡镇村委会协商安排具体的时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6月下旬—7月上旬) 1、6月20日卫生局组织巡讲师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制定巡讲课件。

---------------------------------------------------------------范文最新推荐------------------------------------------------------ 2、7月上旬卫生局组织协调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巡讲组按既定方案实施。相关卫生院请按既定行程积极配合巡讲组,安排好巡讲场地,并提前通知当地居民前来听讲。 3 / 3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浅析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软件学院张金鹏54080507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波兰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也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可见体育运动和对于强健身心,保证健康优质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压力逐步提高的今天,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更加显得突出、引人注目。当然这已经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持有的共识了,但是我们很少有仔细的思考体育运动到底和身心健康有着什么样的具体的关系,借着此次机会,在下面谈谈我的鄙见。 总的来说,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从身体健康和锻炼的角度,首先,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脏器,尤其是心肺的功能。众所周知,经常运动的人新陈代谢旺盛,心壁增厚,心肌增强,心跳频率减少,肺活量增大,这一切都预示着心肺功能的显著增强。不仅如此,规律的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提高人的运动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在校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对照组占明显的优势。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的骨骼、肌肉的发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改善人的中枢系统的功能。这一点尝尝被大家所忽视。体育运动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其反应加快。对长期用脑的脑力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抗病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我们也能很容易的看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生病的几率平均较少,而且即使生病了,平均的康复时间也比较短。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单单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体育运动就已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人是身心合一的整体,体育运动不仅仅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地作用,对于心理健康仍然作用巨大。 首先,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我们知道,体育的特点就是激烈,艰苦,竞争等。而这一切都要求参与者能够有较强的毅力,耐力,同时我们说,体育运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提升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培养其沉着果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使人际关系和谐。大部分体育运动都是团体项目,这就要求队员们能够相互配合,而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就提升了参与者的团结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并且由于相互的配合,总能够带来十分良好的人际关系,队友们的互帮互助可以延伸到体育场之外的生活的各方各面。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显著的调节人的情绪。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能够用体育运动这一手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郁闷了,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过后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可以说体育运动是很好的宣泄手段,如果得到充分利用,这对快乐优质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关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并且将其培养为一生的爱好,使其发展成终生体育,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还等什么?赶紧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来吧!!!

2020年度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总结

海州实验中学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年度总结长期以来我们一贯坚持“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秉持健康教育领航的教育信仰,始终把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作为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一年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现已完美收官。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 1、成立“健康素养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妥善安排我校“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有关事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效组织、协调、指导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具体开展。 组长:王锦起 副组长:吴丽业刘洪超丁长岭王建强 组员:瞿叶庭郭静胡洪光杨旭松宋涛 寇斌纪鹏童琛菲高雁丁安榕 各年级管委会以及全体班主任 2、制订方案周密安排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师生有计划的、系统的传播健康知识的重要阵地及途径,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健康人才和实现“二十一世纪人人健康”的百年大计,因此我们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召开有关工作会议。每学期开学初,专门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校委会,研究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我校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及时部署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好任课教师,明确分工并实行定期检查。同时,完善了学校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 二、依照计划认真落实 1.、加强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1)开启开足国家规定的健康课程。教务处在学期初切实安排好健康课的任课教师,落实好课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管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上好课,做到有作业,有考核。课堂健康

教育,有教师、教案、教时、评价,教师按时授课,备好教案,周课时0.5节,期末有测试评价。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健康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各种传染病和常见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糖尿病、地方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 (4)严格落实“人人六项”推进活动。 2.关心学生健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要求学生每天带整洁手帕或纸巾、卫生餐纸及口杯。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垃圾无害处理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学生宿舍开展流动红旗竞赛。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3.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和预防工作。。 (1)建立健全中学生体质健康卡制度,分析体检数据。 (2)做好常见病,特别是“六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六病”的防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 1.体育对人体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深刻地体现了体育在促进人体发展和增强体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1)体育锻炼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以保证机体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体育活动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3)体育锻炼能促进内脏器官机能的提高,促使心肌发达,心脏功能增强; (4)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呼吸系统的机能,使肺活量增大,氧交换能力增强,呼吸效能提高; (5)体育锻炼还能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对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的免疫力。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1)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病态心理 病态心理指诸如猜疑、嫉妒、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等消极的心理现象。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积极的心态。

现代体育运动要求参加者对运动过程的千变万化须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立即付诸行动,做出调整,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大大提高思维和应变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对技、战术分解与组合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分类、综合、比较和判断水平,能增强对病态思维的免疫力。 (2)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减少疾病发生。 有关研究认为:紧张、恐惧、焦虑、忧伤、沮丧、悲观、嫉妒、暴怒等消极情绪对健康不利;通过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快乐、愉悦、成就感等积极情绪,则是抗疲劳、抗衰老、抗疾病及抵抗不良情绪的“良方”。 3.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们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严格地讲,一个人在心理活动领域内完善无缺,几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各种压力和挫折,是引起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应付各种精神压力,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病率。

体育锻炼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课题:体育锻炼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单位: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镇一中 作者:吴根跃 邮编:462600 邮箱:wugenyaob@https://www.sodocs.net/doc/f45462303.html,

课题: 体育锻炼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1、面向全体学生中学学科:体育 2、课时:1 3、老师课前准备: A、多媒体网络教室(与互联网相连)以及投影设备 B、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C、教学的PPT课件 D、利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的资料备好课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第三阶段第一篇健身篇A健身知识章的第一节---体育锻炼与健康。本节课主要讲述:1、什么是健康?健康有三个组成部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2、体育锻炼与疾病的预防;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预防疾病。如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身体适应能力,有助于病愈后的康复等。主要内容就这么多,如果老师只是泛泛的说,学生根本无心听、无心记,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他们不理解,记得快忘得也快,起不到上理论知识课的作用;但是初中学生对玩电脑是情有独钟,所以本节课我想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电脑室中上课,让学生在有兴趣的电脑活动中获得我要传授给他们的知识。 教学难点、重点 使学生掌握健康的概念以及体育锻炼与预防疾病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概念。 2、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3、学生通过学习能加强自己的体育锻炼意识。 四、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五环节教学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步骤:(1)创设问题的情境(2)选择与确定问题(3)讨论与提出假设(4)实践与寻求结果(5)验证与得出结论五环节教学法即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 五、教学思路: 老师导入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或分组讨论、老师引导、然后再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百度引擎找到最佳答案的教学思路,从而有意的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找到一种自主学习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的情境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几幅画: 一二三四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促进企业创建指导方案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指导方案 根据《江门市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2014-2020年)》为推动各企业创建“健康促进示范企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通过创建“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参与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积极性,营造健康素养促进的支持环境,普及健康相关知识,提高职工健康素养,提高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促进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改善职工健康。 二、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基本内容 以下所指企业特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矿企业,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企业可参考健康促进示范机关标准。 1.企业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建设,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2.将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员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 3.成立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促进示范企业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4.有专人负责健康相关工作,有健康促进示范企业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健康教育活动有记录。 5.建设无烟环境,食堂膳食结构合理,厕所清洁卫生,洗手设施完善。 6.给职工提供锻炼和阅读环境,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人文环境。 7.配备急救医疗用品和药物,定期组织职工体检。 8.开展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提高职工预防职业病、意外伤害的能力。 9.定期组织职工开展跑步、爬山、球类、游泳等体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主题活动,职工积极参与。 10.提高职工健康素养,提高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吸烟率有所下降。 11.符合广东省无烟单位标准。 三、创建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工作策略措施

(一)领导重视,保障落实 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健康促进企业的创建工作,将创建活动作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员工利益的工作内容之一,并从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 (二)争取支持,依靠科学 充分利用当地疾控、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的技术力量,为企业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供科学指导。 (三)依靠组织,加强动员 号召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种组织的作用,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内容纳入企业组织的各种活动,丰富单位文化。 (四)结合实际,主动创新 结合企业行业特点,开展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活动。 四、考核验收 先由创建企业提交广东省健康促进场所申报表(见附表1),再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单位按照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评分表(见附表2)对辖区内申报的健康促进示范企业进行考核验收。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东爱卫办[2009]1号 关于印发2009年“东台市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2009年东台市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09年东台市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方案》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八日主题词:卫生方案通知 抄送:盐城市爱卫办,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各镇(市区)爱卫办。 东台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4月28日印发

附件: 2009年“东台市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护人民健康,以文明、卫生的城乡新形象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现根据上级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健康素养,健康东台”为主题,以竞赛活动为抓手,以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力以赴,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活动,有效预防疾病,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二、活动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城乡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和健康教育传播手段,大力营造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宣传氛围。 (二)强势开展《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和《江苏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指导手册》为内容的传播活动,在市区要传播至所有社区、所有单位、所有居民,知识测试知晓率达50%以上;在农村要传播至所有镇、所有村、所有村民,知识测试知晓率35%以上。 (三)按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06—

健康素养活动题库-试卷考卷(完整版)

健康素养活动题库-试卷考卷 一.判断题: 1.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抗生素(消炎药)。(× ) 2.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 3.输液(打吊针)疗效好、作用快,所以有病后要首先选择输液。(× ) 4.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份相近,可以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 ) 5.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内可以上下波动,但是波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1℃。(√ ) 6.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加快衰老,还会诱发多种健康问题。(√ ) 7.居民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获得健康知识。(√ ) 8.“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治疗方案。(× ) 9.健康体检发现的问题和疾病,如没有症状,可暂时不采取措施。(× ) 10.香烟的烟雾中有很多有害物质,被动吸烟者也会受到损害。(√) 11.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应该是不能接触,防止被传染。

(×) 12.在对骨折伤员进行急救时,在搬移前应当先固定骨折部位,以免刺伤血管、神经。(√) 13.滥用抗生素容易引发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逐渐失去原有的功效,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14.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应注意把生、熟食品分开。(√) 15.抢救触电者时,可先直接对触电者身体进行救助。(×) 16.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17.中国营养学会推荐65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18.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食物中得到,称为必需脂肪酸。(√) 19.植物油的营养特点相同,烹调食物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油即可。(×) 20.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 21.龋齿不及时治疗会继发牙髓炎、齿槽脓肿,诱发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 22.提倡学龄前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预防龋齿发生。(×) 23.超重肥胖者减重应减少能量摄入,以减少碳水化合物为

人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人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首先体育锻炼与身体生理健康的关系。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一、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二、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四、体育锻炼与心肺循环系统。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健康素养活动总结

健康素养活动总结 健康素养活动总结篇一健康素养之合理膳食活动小结与评价 公民健康素养知识讲座活动记录表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2014年2月25日 健康素养活动总结篇二2014年度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总结 海州实验中学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年度总结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一年来的健康教育工作,我校始终把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对于学校的健康教学,我们表现在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贯彻等几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校领导重视。 1、成立“健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安排我校“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事项,组织、协调、指导学校活动的具体开展。

组长:王锦起 副组长:吴丽业刘洪超丁长岭王建强 组员:瞿叶庭郭静胡洪光杨旭松宋涛 寇斌纪鹏童琛菲高雁丁安榕 各年级部及全体班主任 2、制订方案,周密安排。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师生有计划的、系统的传播健康知识的重要阵地及途径,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健康人才和实现“二十一世纪人人健康”的百年大计,因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召开有关工作会议。每学期开学初,专门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校委会,研究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我校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及时部署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好任课教师,明确分工并实行定期检查。同时,完善了学校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 二、依照计划,认真落实。

1.、加强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1)开启开足健康课。教学处在学期初切实安排好健康课的任课教师,落实好课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管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上好课,做到有作业,有考核。课堂健康教育,有教师、教案、教时、评价,教师按时授课,备好教案,周课时0.5节,期末有测试评价。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健康健康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糖尿病、地方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 (4)食品卫生。使全体师生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了解食物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懂得学习、劳动、生活过程中对饮食营养卫生的要求,能设置简单的营养配餐处方。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 系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浅析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波兰着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也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可见体育运动和对于强健身心,保证健康优质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压力逐步提高的今天,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更加显得突出、引人注目。当然这已经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持有的共识了,但是我们很少有仔细的思考体育运动到底和身心健康有着什么样的具体的关系,借着此次机会,在下面谈谈我的鄙见。 总的来说,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从身体健康和锻炼的角度,首先,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脏器,尤其是心肺的功能。众所周知,经常运动的人新陈代谢旺盛,心壁增厚,心肌增强,心跳频率减少,肺活量增大,这一切都预示着心肺功能的显着增强。不仅如此,规律的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提高人的运动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在校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对照组占明显的优势。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的骨骼、肌肉的发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改善人的中枢系统的功能。这一点尝尝被大家所忽视。体育运动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其反应加快。对长期用脑的脑力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抗病能力有着显着的作用。我们也能很容易的看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生病的几率平均较少,而且即使生病了,平均的康复时间也比较短。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单单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体育运动就已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人是身心合一的整体,体育运动不仅仅对身体健康有着显着地作用,对于心理健康仍然作用巨大。 首先,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我们知道,体育的特点就是激烈,艰苦,竞争等。而这一切都要求参与者能够有较强的毅力,耐力,同时我们说,体育运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提升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培养其沉着果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使人际关系和谐。大部分体育运动都是团体项目,这就要求队员们能够相互配合,而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就提升了参与者的团结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并且由于相互的配合,总能够带来十分良好的人际关系,队友们的互帮互助可以延伸到体育场之外的生活的各方各面。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显着的调节人的情绪。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能够用体育运动这一手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郁闷了,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过后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可以说体育运动是很好的宣泄手段,如果得到充分利用,这对快乐优质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关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并且将其培养为一生的爱好,使其发展成终生体育,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还等什么赶紧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来吧!!!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浅析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波兰着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也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可见体育运动和对于强健身心,保证健康优质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压力逐步提高的今天,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更加显得突出、引人注目。当然这已经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持有的共识了,但是我们很少有仔细的思考体育运动到底和身心健康有着什么样的具体的关系,借着此次机会,在下面谈谈我的鄙见。 总的来说,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从身体健康和锻炼的角度,首先,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脏器,尤其是心肺的功能。众所周知,经常运动的人新陈代谢旺盛,心壁增厚,心肌增强,心跳频率减少,肺活量增大,这一切都预示着心肺功能的显着增强。不仅如此,规律的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提高人的运动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在校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对照组占明显的优势。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的骨骼、肌肉的发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改善人的中枢系统的功能。这一点尝尝被大家所忽视。体育运动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其反应加快。对长期用脑的脑力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抗病能力有着显着的作用。我们也能很容易的看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生病的几率平均较少,而且即使生病了,平均的康复时间也比较短。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单单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体育运动就已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人是身心合一的整体,体育运动不仅仅对身体健康有着显着地作用,对于心理健康仍然作用巨大。 首先,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我们知道,体育的特点就是激烈,艰苦,竞争等。而这一切都要求参与者能够有较强的毅力,耐力,同时我们说,体育运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提升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培养其沉着果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使人际关系和谐。大部分体育运动都是团体项目,这就要求队员们能够相互配合,而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就提升了参与者的团结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并且由于相互的配合,总能够带来十分良好的人际关系,队友们的互帮互助可以延伸到体育场之外的生活的各方各面。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显着的调节人的情绪。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能够用体育运动这一手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郁闷了,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过后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可以说体育运动是很好的宣泄手段,如果得到充分利用,这对快乐优质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关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并且将其培养为一生的爱好,使其发展成终生体育,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还等什么?赶紧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来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