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国济贫法产生背景

英国济贫法产生背景

英国济贫法产生背景
英国济贫法产生背景

英国济贫法产生背景

英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贫困,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在济贫法颁布实施之前,存在着教会慈善救济、个人慈善救济与民间救济,以及行会救济等救济系统与救济行为,但是长时间未形成国家形式的统一的、跨地区的整体救济体系与措施。

都铎王朝时期的贫困问题主要起源于人口膨胀、土地兼并、圈地运动、通货膨胀,以及宗教改革等。从1470年开始一直到17世纪中叶,英国的人口增长态势就未曾停息过,致使整个都铎王朝时期未成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长期保持在38%左右,在农业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产生的生活资料增长非常缓慢的历史条件下,以及长子继承制的传统继承制度影响下,流浪人口大幅度提高,再加上手工作坊使用廉价童工替代成年工人现象的大量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流浪者的数量。土地兼并和圈地运动作为奠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序幕的重大事件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加剧了农民的失业和破产程度,同时也加剧了英国社会的贫困化程度。整个16世纪,所谓的价格革命致使通货膨胀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常态,这一通胀势头蔓延到了17世纪。雇主所推行的价格革命的实质就是低工资和高物价长期并存,由此造成了雇主的高利润和工人的贫困化加剧。到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2年),新技术推动了毛纺织业的发展,开辟海外市场拉动了商业的发展,英国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这一时期收入差距的悬殊非常明显,农业生产非常脆弱,纺织业的发展并不稳定,农民的破产和城市经济的不稳定,致使斯图亚特王朝政府面临的济贫压力非常大。17世纪20年代末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战争,以及1642年爆发的内战,致使英国经济陷入较长时期的混乱状态,1647~1649年间的“平等派”和“掘土派”等群众运动也加剧了英国社会的动乱,种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使得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规模增大,扩大了社会贫困问题的广度与深度。

都铎王朝时期的第一个关于穷人的法令是1495年的法令,随后比较重要的是1531年的法令。这两个法令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惩罚流浪穷人,不过1531年的法令增加了一条规定,即那些值得同情的穷人经许可后可以乞讨。1536年的法令虽然又补进了很多实质性的内容,但是,这些规定在实际运作中的效力非常低。1572年的法令是第一个努力为那些健壮的流浪穷人提供工作的法令,1576年的法令则强调了为穷人找工作的济贫方式,并使之具体化。1598年的法令又设立了贫民监督官办公处——征收济贫税以及为那些健康的穷人提供工作。到1601年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都铎王朝的济贫法已开始趋于合理(刘涛,2009)。《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基本原则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

新济贫法时代。这一时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成为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无产阶级队伍已经形成,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成为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古典主义的经济学说在英国成为思想界的主流,社会中上层人士普遍认识到,如果不能解决严重的贫困问题,就会导致社会总需求的萎缩以及投资的不足,从而引发经济危机。由此,自由放任理论成为19世纪初期之后济贫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英国于1834年颁布了《济贫法修正案》(The Poor Law Amendment Act of 1834),又称《新济贫法》,该法案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的救济,对于申请救济的贫困劳工要求他们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该法案的实行,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社会的济贫制度,院内救济成为整个英国《新济贫法》的标准体系,也成为《新济贫法》的核心。院内救济的主旨是指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中才能得到救济,接受院内救济的人不再拥有选举权,以示对接受救济者政治上的惩罚,目的是让每一个贫民都知道应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不是政府与社会的帮助来摆脱贫困。

在《新济贫法》时代,工业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到19世纪末期,整个社会在反贫困的意识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1)从谴责穷人的懒惰和恶

习是导致贫穷的主因转变到穷人的贫困是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完善造成的;(2)从一味强调穷人应以自立和拼命劳动来解决自身贫困问题转变到政府需要在经济上给予穷人以基本的帮助;(3)将济贫由分散变为集中,克服了地方济贫管理腐败和不称职的局限;(4)从忽视穷人的生存条件转变到帮助穷人改善其生存状态,并逐步提高其生存水准以达成社会稳定的目标。

初中英语作文常用谚语

初中英语作文常用谚语推荐 古老的谚语是文化的沉淀和结晶~来学学下面这些高频谚语~让它为咱们的作文增加闪光点~ (一)关于勤奋 1. No pains,no gains.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伟业非一日之功。 3.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4.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一分来自灵感,九十九分来自勤奋。 5.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 Success only means working hard all one's life .成功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俄国化学家门捷列耶夫) 7.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 hard work and tears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和眼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W.) (二)关于学习方法 1.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学而不思则罔。 He who learns but does not think is lost; he who thinks but does not learn is in danger. 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则殆。 2. 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3.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4. 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5.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 实践出真知。 6.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行动胜过语言。 7.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Little by little one goes far.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9.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10.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1. One tree can’t make a forest. 独木不成林。 12. Habit is a second nature. 习惯成自然。 13.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14.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 15. 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一心不可二用。 (三)关于自强自信 1.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 ( Thomas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 ) 有志者,事竟成。(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T.) 2.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3. Nothing is too difficult in the world if you set your mind into i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min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5. Confidence doesn't need any reason. If you're alive , you should feel 100 percent confident. 自信不需要理由,生活应该保持100分的自信 6. 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

论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5期 论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 程汉大 内容提要 由于对政党、政党政治、政党结构等基本概念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国外学者在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问题上长期存在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结构论之争。 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都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因为,第一,当时英国确实存在辉格、托利两党,而且在纷然杂陈的众多派别中,唯有二者堪称之为政党;第二,18世纪初两党政治虽已崭露头角,但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形成较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因此,确切说来,18世纪是英国两党结构的“十月怀胎”时期。 18世纪的英国政党结构问题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西方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英美两国的有关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并形成了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混杂结构论两种观点的尖锐对立。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评述这场争论,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普遍沿袭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观点,认为自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政治生活一直围绕着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对立与斗争轴线运转,就是说自1688年后,英国便形成了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晚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托利党史》和《安娜女王时期的英国》依然坚持此说。后一部著作的作者屈维廉甚至认为18世纪的英国已经建立起两党制度。然而,就在此时英国传统自由派史学遇到了新兴修正派史学的有力挑战。多年潜心研究18世纪英国政治史的刘易斯?纳米尔于1929—1930年间接连发表《乔治三世即位时的英国政治结构》和《美国革命时的英国》等著作,否定了被长期视为定论的传统观点。他运用集体传记和结构分析方法,对18世纪中叶英国议员的职业、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政治态度和行为逐一考察后指出,尽管在18世纪中叶两大政党名称依然广为流行,“但由于缺乏明晰、确定的纲领,从政治实践的角度讲,越来越难以判定谁是辉格党、谁是托利党”。他声称,那时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并不存在两党的对立,辉 格党和托利党仅仅“存在于潜在的气质与世界观、社会类型和旧的联系与习惯之中,二者之间找不到明确的政治分界线”①。特别是托利党,那时没有任何全国规模的组织,“在议会中也没有任何公认的领导人”②。纳米尔断言:“无须使用政党名称,也能对该时期的政治生活作出完整的描述。”③于是,纳米尔选择了“类型”(type)这一含义模糊的概念来取代“政党”(party)概念,他说:“事实上,18世纪的下院可以区分为3个不以政党而以类型为基础的广泛联合:一边是宫廷和政府的追随者,即官吏;与它对立的另一边是独立的郡区乡绅;在二者之间站立着争权夺利的各种政治派别,它们占据了竞技场的中心,公众和历史学家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它们身上。”④四五十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沃尔考特把纳米尔的方法运用于18世纪初期英国政治结构的研究,他一方面对1701年—1714年保留下来的12份议会分组投票名单进行了综合分析,另一方面选择1701年—1702年和1707年—1708两届议会作为典型个案重点考察,得出几乎与纳米尔完全相同的观点:“从理论上讲,在辉格党和托利党看法不同的任何问题上,每一个议员都应始终一贯地在两党之间选择其一。不幸的是,分组投票名单并非如此。在每一次投票中,托利党一边总是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许多在别的时候投辉格党票的人,反过来,辉格党那边也是这样。”⑤由此沃尔考特得出结论:“对威廉和安娜时期的政党结构越是研究,它与屈维廉描述的两党制度的相似之处就越少,而与纳米尔为我们阐

英国概况 英格兰面积最大 苏格兰

英国概况英格兰面积最大苏格兰,爱丁堡为首府威尔士,加的夫,Cardiff为首府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t为首府伦敦,UK首都,皇家法庭royal courts of justice 及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在这里。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伦敦市的一个行政区,也叫西敏寺,这里有议会houses of parliament,包含大钟楼big ben,白厅whitehall即英国政府,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即英国皇宫,还有st james’hall 圣詹姆斯宫。The great charter in 1215,1215年大宪章,亦称the great charter or Magna Charta,确保一些平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保障教会不受国王的控制,改革了法律和司法,限制国王及王室官员的行为。议会雏形,1265年,Simon de Montford 召集the Great Council在西敏寺开会,就是最早的议会,后来发展了House of Lords上议院,House of Commons下议院。玫瑰战争和英国宗教改革:Richard 三世和Henry Tudor都铎(duduo)打了玫瑰战争,都铎胜利,终成五代都铎王朝。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想切断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的关系,使英国教会独立起来。宗教改革的真正进行是在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时期,新教是Protestant,即基督教,改革叫做“The Reformation”。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伊丽莎白为女王统治英国,她是基督教徒,大力推行新教,从此英国都是信奉新教。文艺复兴运动The English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到现代的过渡时期,从1350-1650,有300年,从意大利发起,达芬奇等人为代表。在这段时期,罗马教会经历新教改革,人文主义兴起,海外探索(大航海时代?)。英国内战The Civil Wars 是国王和议会间的战争,Norttingham King Charles和议会开战,国王军是Cavaliers(骑士),议会军是Roundheads(圆颅党),因为他们短发。查尔斯战败,克伦威尔Cromwell称王。英国内战又称清教徒革命,因为国王的反对者多是清教徒Puritan。清教徒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这场战争颠覆了英国的封建制度,甚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被认为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王朝复辟The Restoration 克伦威尔死后,儿子Richard 继位,但是统治失败,议会选择让上代国王流放法国的儿子King Charles 二世回归。光荣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 奥兰治王室(William of Orange橘子?英国的名字真搞笑),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夺了王室的权,William and Mary 共同接受了Bill of Right(1689)权利法案,英国“光荣革命”后巩固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联合专政、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君主立宪由此开始。辉格党和托利党(Whigs and Tories)两党名称来自光荣革命,辉格党就是后来的Liberal party,托利党是Conservative party 宪章运动Chartist Movement 由于对改革法案《Reform Act》和新贫困法《New Poor Law》的不满,工人组织了伦敦工人联盟London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起草了人民宪章《People’s Charter》,想让议会通过但是失败,宪章运动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工会和工党Trade Unions and Labor Party 工人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于是工会出现,Grand National Consolidated Trade Union成立,是全国的大公会,后来Trade Union Congress 开始。殖民扩张Colonial Expansion 自1583年开始,英国在新大陆Newfoundland开始殖民统治,1900日不落帝国形成,“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君主政体英国是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元首head of state is king or queen。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是女王,现在是伊丽莎白二世。议会组成House of lords 上议院house of commons 下议院下议院最有权力政党:工党Labor Party 和Conservative Party保守党,政党的领导人是总理Tony Blair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工党领导人,总理。枢密院the Privy Council,是国家执行力机构,chief source of executive power in the state,可追溯到King’s Council 司法特点:no single legal system, no complete code,法律的来源包括:statutes法令,大量的common law,equity law衡平法,european community law。二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50s-60s稳定发展阶段,70s经济萧条,80s经济恢复:撒切尔夫人Mrs. Thatcher 当选总理,推行中期财政计划Medium-term Financial Strategy 国教established chruches:在英国church of england,在苏格兰church of scotland 非国教unestablished churches:英国圣公会anglican chruches,自由教free churches,天主教roman catholic

西方文化论文 浅析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辉煌

浅析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辉煌 她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她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开创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人们至今崇拜着她,称之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并以其名来命名那个时代。在第二个千禧年来临之际,她亦曾被推选为100位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她就是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文化正是在她的手中迎来辉煌。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在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中即位,采取宗教兼容政策和重商主义政策,稳定了统治,工商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为未来“日不落”的大不列颠王国奠定了基础。此时的英格兰也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遍布英国的思想领域,各个文学大家以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马洛,培根等为代表,佳作竞出。由此,英国文学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那么为何英国文化能在伊丽莎白一世手中开启“黄金时代”呢? 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繁荣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戏剧的繁荣上(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繁荣)。下面仅以诗歌和戏剧上的创作为例,浅谈当时的文化盛况。 在诗歌方面,英国文学家们,除了引入意大利的十四行诗,也进行了一些其他诗体的创作,在内容和格局上都有了很大突破。诗歌方面又以斯宾塞成就最大。他的主要作品《仙后》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徵的伊丽莎白女王﹐其中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在主题或歌颂对象方面,英国诗歌也和欧洲其他经历文艺复兴的国家一样,着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抒发理想、信念、感情,鞭挞黑暗、腐败,赞扬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赞颂美和爱。此外,彻底改变英国诗歌面貌的主力军却是——白体诗。它主要包含在戏剧创作之中,其代表人物则是两位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马洛和莎士比亚。 戏剧无疑是英国这一时期最骄傲的文学成果。16世纪80年代起﹐英国戏剧家们摆脱了中世纪神秘剧﹑奇迹剧等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起了一种新戏剧,赋予其更加丰富的表达和人文气息﹐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以《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为代表作,马洛一生创作了7部悲剧。而作为英国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著名的代表人物,英国戏剧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悲剧等作品皆是人类文学史上不朽的明珠,它们探讨了友谊和虚伪、爱情和阴谋、权利和道德、生存和死亡这些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主题。那些生动

英语谚语名言

英语谚语名言12篇之奋斗篇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耶夫) 2.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Winston Churchill, British Politician)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W.) 3.Man errs so long as he strives. (Johan Wolfgang Goethe, German poet and dramatist) 人只要奋斗就会犯错误。 (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 J. W.) 4.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 (John Kennedy, American President ) 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 自由做些什么。 (美国总统肯尼迪. J.) 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美国总统尼克松. R.) 6.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French thinker)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法国思想家卢梭. J. J.) 7.Progress is the activity of today and the assurance of tomorrow. (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 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 (美国思想家家默生)

英国历的重大事件简介

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简介 公元1840年 ·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英国在世界上首次发行邮票——“黑便士”实行邮资制 ·英国J.P.焦耳发现电热当量,并测试了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作出贡献 公元1840~1842年 ·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阶段 公元1841年 ·英国W.菲利肯斯提出第一个地层系统表 公元1842年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英国J.B.劳斯建成第一个过磷酸钙厂生产氮肥 公元1843年 ·10月,中英签订《虎门条约》 ·英国A.拜恩发明了可以传送文字和图形的自动化记录电报装置

公元1845年 ·英国R.W.汤姆森获充气轮胎专利。数十年后用于自行车和汽车车胎 公元1846年 ·英国议会废除谷物法,标志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两年后废除航海条例,自由贸易替代了保护贸易 公元1848年 ·英国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和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公元1849~1851年 ·英国考古学家A.H.莱亚德在伊拉克摩苏尔发掘古代新亚述帝国都城尼尼微遗址时,发现大批艺术珍品和新 亚述国王“阿苏尔巴尼帕图书馆”中的大量楔形文字,轰动欧洲 公元1850年 英国伦敦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 ·英国E.福布斯编成第一幅海产生物分布图 公元1851年 ·英国建成水晶宫,为现代建筑先驱工程之一

·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公元1852年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H.斯宾塞的论文《进化的假说》发表,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公元1853年 ·英国同俄国的克里木战争发生 ·英国W.汤姆森给出电路振荡方程,并导出振荡频率,为电振荡理论的开端 公元1854年 ·英国J.斯诺调查伦敦霍乱大流行,证明霍乱与水源卫生的关系,促进城市公共卫生运动 ·英国F.南丁格尔率护士赴克里木战场,返英后于1860年创办世界第一所护校 公元1856年 ·英国H.贝塞麦发明转炉炼钢 公元1856~1864年 ·英国K.W.西门子和法国P.E.马丁发明平炉炼钢 公元1857年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发展史的重要转折点。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一、工业革命的产生及发展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半农半工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这种家庭的毛纺织手工业,后来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而发生了改变。很多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呢绒商人们逐渐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便形成了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十六世纪时,分散的手工工场占主要地位。随着圈地运动而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手工工场并不限于毛纺织业,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门,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英国手工工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工匠迁居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上海大学2010~2011学年冬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 小论文 课程名称: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课程编号: 21103916 论文题目: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研究生姓名: 范广寅学号: 10720290 论文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 徐善伟 评阅日期:

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范广寅 专业:世界史学号:10720290 【摘要】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即位时,英国国内矛盾剧烈而国际处境也不如人意,英国需要一个代表民族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女王适时承担了这一角色。伊丽莎白和其宫廷极力挖掘女王的个人魅力,塑造了一个整合君主的神性与人性、神秘与热情的女王形象,并因此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团结,巩固了都铎君主专制统治,更为日后英格兰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宫廷政治文化、女王崇拜 作为站在时代分岔路上的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成功的,她为中世纪末的英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可以使英国人摆脱贫穷和经常被法国人嘲笑为“乡巴佬”的道路,一条为英国日后带来无数荣耀和梦想的道路。作为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女性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最具有的魅力的,她终生未婚却使得整个英国为她疯狂。在一个男权占主导的世界里,伊丽莎白一世聪明的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为明智的是她懂得如何运用这种优劣势,积极在王权中寻找一个模糊的象征与符号,努力塑造了一个神秘而不朽的女王形象。“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够像英国那样集中宗教改革前的忠诚和热情于国王身上”,不知究竟是这神圣化了女王崇拜帮助她完成了父亲与祖父所没有为国家做到的事,还是其丰功伟绩助长当时愈加疯狂的女王崇拜。 塑造女王崇拜的原因 在迈入近代社会以前,君主的人格魅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至关重要,君主的神圣化和对君主的奉承歌颂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屡见不鲜,而在都铎王朝更是风行不止。正如伊丽莎白一世的重臣沃尔辛厄姆所言:“人们需要有高远的东西供自己敬仰崇拜,需要在人世间能触摸到。1”理性未开,而宗教已然岌岌可危的年代,人们需要信仰、需要智慧、需要引导前进的方向,而这一切无疑都指向了君主。作为最高统治阶层,王室一向是神秘的代表,这迎合了人们的心理也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然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对于君王的崇拜之情达到了巅峰,更是因为女王并非简单的需要崇拜,而是更加需要崇拜。 众所周知,亨利八世终其一生都在为男性继承人来烦恼,即使是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女性的继承权依旧是不牢固的。伊丽莎白一世虽然最终荣登王位,但是危机始终四伏。我们可以想见,众多重臣和王室成员并不习惯或者说是愿意看到一位公主最后成为他们的主人,想取而代之或者心存不服的大有人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伊丽莎白女王必须具有神性,必须威严与神圣,就如同圣母玛利亚。在英国历史上,圣女开创的和平与富足的黄金时代传说久盛不衰,是世世代代英国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而伊丽莎白女王需要如同圣母玛利亚一般,令英国人相信她能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富足,相信她的统治权不仅是名正言顺的更是上天神圣赋予的。这是其一。 另外一点是宗教上的。由于在亨利八世时期,英国公然反对罗马教廷,积极发展新教并将其立为国教,而之后的玛丽女王又宣布恢复罗马天主教,大肆捕杀新教徒,这使得人们宗教信仰的混乱和惶恐。而伊丽莎白一世作为君主和女性合二为一的形象成功填补了宗教改革后偶像崇拜留下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在统治初期,英国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反宗教改 1 刘淑青:《论宫廷政治文化中的女王崇拜》,《人民论坛》,2010年,第29期,第188页。

英国历史电影

《勇敢的心》: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与抗击英格兰侵略的电影。 《伊丽莎白》:关于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和天主教徒的反抗。 《伊丽莎白:黄金年代》:上一部的续集,关于伊丽莎白时代的一系列事件。 《爱国者》:18世纪70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当1763年漫长的英国对法国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扩张战争终于结束,曾经是战斗中的英雄本杰明·马丁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罗莱纳州的农场,战争的残暴使他厌恶,他希望从此和妻子孩子过上平静安静的生活。然而,在战争之后,英国统治者并没有报答曾经为他们而战的殖民地的侨民们,相反为了进一步巩固对殖民地的绝对统治,开始采用高压手段剥夺当地人民的自由权力,征收众多不合理的高额税赋,殖民地的移民们开始了反抗。 《祖鲁战争》:影片以1879年发生于非洲伊森瓦纳之役背影,导演在处理双方的对战的场面时,不只传达英国士兵的爱国情操,也同时表现祖鲁战士为保护乡土,誓死如归的勇气。 《理发师陶德》:英国人本杰明·巴克(约翰尼·德普饰演)和妻子鲁西还有女儿约翰娜一起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本杰明是个理发师,平日生意不错,一家人的生活也颇为幸福美满。但是,如同现实生活中一样,美好的总是短暂的。当地法官因为觊觎鲁西的美貌,巧立名目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本杰明·巴克投入大狱,后又将他驱逐出了英国。就这样本杰明一家人的命运轨迹被完全的改变了……许多年后,一个名叫斯文尼·陶德的理发师在一家馅饼店的二楼开张了自己的店铺。人们都说那家馅饼店味道怪异,理发店的感觉也不对。邻居也称经常在馅饼店的地下传来恶臭。而许多光顾理发店的人也是只见进不见出……这一切的答案都很简单——馅饼店用的制作原料是鲜活的人肉,而“供应商”就是楼上的理发店。理发师陶德的剃刀上沾满了前来剪头的人的鲜血。而他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了宣泄心中那满满的仇恨——他就是当年被驱逐出境的本杰明·巴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和那之后自己妻儿的不幸将火一样的仇恨注入了他的心里。他不再是本杰明·巴克,仇恨的火焰点燃了他心中原始的狂躁本能,一个彻头彻尾嗜血成性的魔鬼理发师陶德就此诞生了。多年后,他重返英格兰,与馅饼店女老板拉维特(海伦娜·伯翰·卡特饰演)一起联手,开始了血腥的复仇之路……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亨利五世》(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冬狮》、《勇敢的心》、《阿尔弗雷德》《伊丽莎白》、《亚瑟王》

《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Elizabeth Poor Law》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5829697.html, 《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Elizabeth Poor Law》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作者:魏威 来源:《商情》2020年第14期 【摘要】通过解析1601年英国议会制订《济贫法》的历史背景,分析该法律对于奠定济贫立法原则基础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Elizabeth Poor Law》; 英格兰议会; 贫困救济 1601年英格兰制订颁布了《济贫法》,因立法时间系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治时期,故称《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Elizabeth Poor Law》,它是英格兰订立的第一部专门适用于救济贫困国民的法律,也是世界第一部同类法律。作为英格兰第一部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类法律制度的开端,而且为世界同类法律制度确定了基本原则,所以被称为世界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其实英国从十五世紀开始就颁布济贫法令。历史学家把1601年《济贫法》及以前颁布的济贫法令统称为“旧济贫法”。在旧济贫法下,救济采用两种方式:院内救济(indoor relief)和院外救济(outdoor relief),包括直接给穷人钱,食物、衣服。因为修建救济院的费用较高,所以院外救济是主要的救济方式。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救济贫困多是通过教会、修道院、教 会医院和同业行会进行,这些都属于民间或宗教性质的救济活动。国家/政府并没有将救济视为自己的职责,相反,还视贫困者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为了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法律常常将某些贫困者视为惩处的对象。由于大规模的圈地运动,16世纪时英格兰社会出现大量流民。流民分为正在找工作的与无论如何也不愿工作的,前者被称为“值得同情的穷人”(deserving poor),后者被称为“不值得同情的穷人”(undeserving poor)。除圈地运动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流民,社会上大量穷人无家可归,无地可种。面对如此严重的贫困流民问题,民间和宗教救济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政府在16世纪前并没有承担起救济穷人的责任,反而往往采用一些镇压手段。 十六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英格兰社会充满了不稳定因素,由于贵金属的流入,食品价格飞涨,1593-1602年的小麦以及干酪等十二种食品的物价指数比十六世纪初上涨了近5倍。同时,对外战争又使得英格兰制成品的销路颇受打击,失业人口大增,贫民问题更加严重。议会于1597-1598年提出了一项济贫法案并获得通过,该法令规定:普遍征收济贫税;教会监护下的贫困儿童都要学习一门技艺,女童学习至21岁为止,男童学习至24岁为止;教区的救济机构 交由教会执事和教会监督办理;因残疾而不能劳动的人,通过种种办法予以赡养;有劳动能力的人,则帮助其找到工作。但同时,针对“不值得同情的人”政府可依法鞭打流民和建立惩戒所。

初高中常用英语谚语

初高中常用英语谚语 (一)关于勤奋 1. No pains,no gains.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伟业非一日之功。 3.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4.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一分来自灵感,九十九分来自勤奋。 5.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 Success only means working hard all one's life .成功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俄国化学家门捷列耶夫) 7.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 hard work and tears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和眼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W.) (二)关于学习方法 1.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学而不思则罔。 He who learns but does not think is lost; he who thinks but does not learn is in danger. 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则殆。 2. 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3.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4. 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5.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 实践出真知。 6.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行动胜过语言。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摘要】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启发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在法国兴起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背景特点 虽然启蒙运动最早的源头可以一直溯源到17 世纪的英国, 但是其发展并最终走向高潮,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却是在法国。“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而要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必须使用理性的阳光。因此,所谓的启蒙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由此,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一、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7世纪下半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8世纪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封建势力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自文艺复兴以来,神学权威在西欧各国虽遭多次打击,但在法国却仍然相当严重。18世纪的法国,“教士是无恶不作的伪善者,教皇是古老的偶像,人们按习惯向他“焚香”,可他只是一名大魔术师。法国国王是仅次于教皇的大魔术师,用严刑峻法压制臣民,又利用一些有钱人的虚荣心卖官胃爵,肆意挥霍和挑动战争。”①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西欧封建专制的典型。君王乃绝对权威,神学乃绝对真理,任何对现实稍具改变的念头都不允许存在。波旁王朝的专治统治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牢笼,因而也成为正在成长着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众矢之的。 在法国启蒙运动正在兴起时期的法国统治者路易十四在法国统治了七十三年(1643一1715),是世界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个封建君主,也是法国有名的暴君。漫长的路易十四的统治,是法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过程。路易十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王权,强化国家机器,使中央王权空前强大。他流放部份法官,宣称“联即国家”,从而使高等法院丧失了对国 ①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1721年出版

观《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有感

观《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有感 伊丽莎白和她的黄金时代——观《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有感文郁文斌(student)评郭火火(teacher)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底涌起一股对伊丽莎白一世的崇敬之情。(评人到中年的伊丽莎白一世褪去青涩,政治手腕娴熟,面对政治劲敌、宗教问题、国家战争,她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关于伊丽莎白登基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观看98年的第一部《伊丽莎白》,同样有凯特布兰切特主演。)伊丽莎白一世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我观看,而且我沉默。她喜欢投资于昂贵的珠宝的衣服,华美的衣服凸显了的她的高贵和美丽。"光彩夺目的四轮马车闪着金光,扬起了一片尘埃。里面的她穿着一身华丽的锦衣,珠宝垂在她的颈上,装饰在她美丽的金发上,她……仿佛就是画笔下的一尊庄严女神。"这是加罗利·埃里克森对她的描述。在我看来在她的一生中,褪下华服的庄严形象后,她的内心柔软与坚强永远并存。(评从伊丽莎白一世的人生信条中不难看出她的谨慎性格,因她一举一动都牵涉国家。她也有女性爱美的天性,似乎向我们揭开了女政治家这一身份下的人性柔软部分。)她的柔软在于她一生未嫁,有时她的内心特别希望能被爱。关于这点,不妨借鉴《英国通史》里的评价。"时代的辉煌伴随着个人的辉煌,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君主之一,她的时代也跻身于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之列,但公众生活的辉煌却以个人生活的黯淡为代价、伊丽莎白一世终生不嫁,其中的原因,就是只有她终身不嫁,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和谐,从而保证都铎王朝的繁荣昌盛。"(评呼应上段伊丽莎白辉煌的公众生活,揭示出这是牺牲黯然的个人生活为代价。国家-个人维度的取舍既有令人惋惜之处,更不乏令人敬佩之处。)当大臣们劝她在邻国的王子中挑选合适的人来作为丈夫时,她拒绝了,因为与外国联姻会让英国无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因此她被后人著称为"TheVirginQueen"("童贞女王")。可这又怎样呢,她从小受到教育与艺术的熏陶,会说六国语言,在凯瑟琳·帕尔和教师的帮助与循循善诱下,她成为一名知性优雅、高贵美丽的女子,爱慕她的人比比皆是。她的坚强在于在1558年,她继位成为爱尔兰和英格兰的统治者。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分裂的混乱状态,为了巩固统治,缓和国内外压力,她采取了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稳定统治基础,成功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此后,在她的统治下,英格兰越发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更是达到了顶峰,著名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此期间出现了。除了文学家,还有许多航海家出现,这极大力度的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使英国国力更加强大。(评开始着墨伊丽莎白身为女政治家的坚强一面"既能一笑泯恩仇,又能一掷决生死".)更令我佩服的是,在敌国从海上入侵时,她也未曾慌乱不已,在她的指挥下,西班牙落败,人民都安全了。她临危不乱的想办法解决这场战事,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巾帼不让须眉,即使是男子又有多少人能在这种兵临城下的情况中机智应对敌人。罗马教皇西克斯图斯曾说"她诚然是一位伟大的女王……是她使得西班牙、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和一切国家都畏惧她。"撇开别的都不说,她是

英国济贫法阶段及背景

英国济贫法是在回应哪些问题时产生并发展的,其时代背景是什么? 英国是近代历史上最先发展起来的国家,也是最早出现近代流民问题并为此制定法令的国家。 一、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 背景: 都铎王朝后期,英国是从封建时代转变为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时期,由农业为主 的封建社会向以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与 发展是以农村经济关系的变革来展现的,农业革命、价格革命、宗教改革、商业扩张、对外战争、饥荒和歉收等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开始引发社会冲突,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严重威胁,贫困问题急剧恶化,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革命(圈地运动)一一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四处流动;工业处于萌芽 阶段,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一一庞大的贫困失业大军,一一流民问题、贫困问题、犯罪问题,威胁统治阶级的安全 (2)价格革命(长时期的通货膨胀:农产品、食品、工业品价格上涨)一一原因:农业歉收、圈地运动、人口增长一一雇主减少雇工人数,压低雇佣价格,绝大多数的工人再次流落街头,持续贫困化 (3)宗教改革一一解散修道院一一原来由教会承担的各种救济和社会福利等消失——加剧下层群体贫困化;引发社会动荡——原来由教会承担的救济责任向政府转移 (4)对外战争——英法战争(玫瑰战争)——经济衰败,民不聊生,加剧贫困社会对贫穷观念的转变:中世纪基督教提倡爱上帝、爱邻人,贫穷不是下等人,穷人才是圣徒一一16世纪:受理性思潮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贫穷是可耻的,贫穷的存在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是犯罪、疾病、痕疫的万恶之源,贫穷是由人们的懒惰造成的。 内容: 伊丽莎白济贫法对前几个世纪流传下来的法令做了一个系统的整理,并以确定的 形式颁布的法令。前几个世纪比较重要的法令主要有以下几个: 1349年法令:不准对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救济

流传的英语谚语大全

流传的英语谚语大全 流传的英语谚语大全 1 Cat got you tongue “你怎么不说话了” 英语中,“你怎么不说话了”相应的口语表达是:“Has the cat got your tongue /Cat got your tongue?”这时,被问话者常常在谈话中处于劣势,如挨批的小孩、受挫的辩论者、甚至是受审的犯人…… 据说,早在16世纪伊丽莎白时代,隔着网球拍对人吐舌头是一种侮辱性暗示。而在当时,网球拍的弦线由猫的肠子加工提炼而成,于是,善于发挥的人类就发明了颇为怪异的表达“Cat got you tongue”(字面意:猫抓住了你的舌头吗)。不过,词源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很遗憾,他们自己也说不清这句口语的出处。 2 Cook the books “造假帐;篡改财务报表” Cook the books与“食谱”没有半点联系,它指的是“造假帐;篡改财务报表”。 现代意义上的“cook”(烹饪)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源于拉丁词汇coquus(由它衍生出concoct,意思是“编造;炮制”)。 到了17世纪,cook在俚语中指“篡改、作假”,语言学家认为,这层含义与烹饪意义上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此外,cookthe books也可写做“cook the accounts”。如:The accountantwas sacked for cooking the books/accounts.(会计师因做假帐而被解雇了。) 也许,cook(烹饪)是人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烹饪”的基础上,cook拥有了很多俚语意:Theband really got cooking after midnight(乐团在午夜以后的演奏棒极了);What'scooking in town(城里发生了什么事)。 3 Fly by night,“在漆黑夜里飞行”?当然不能这样望文生义。不过,Fly by night(不可靠)倒真的与夜晚行动有关——赖账房客为逃房租,夜晚偷逃出房东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