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自我的‘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我们意识里对此可能不够清晰、具体,也可能不了解,但它却是存在的,而且完整详细地摆在那里。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一个基础,由此而产生出个人的整个个性、行为,甚至环境。”

———马克斯韦尔

导语: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个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既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而对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自己积极关注的课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自己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就会有价值。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

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

?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

?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

?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

通俗地说,这些都叫“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

2)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3)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体验

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反复多样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

二、自我意识内容

?生理自我: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社会自我: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如: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与他人关系。

?心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

因此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和对自身与别人以及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一)知、情、意的自我意识

(二)生理、心理、社会的自我意识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的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

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

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

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1、自我意识的分化

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时期内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

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

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

(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

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性较大。再加上社会对大学生一向期望高,使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也沾染了光环色彩,而现实生活的自己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

(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

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主要源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大学生富于理想、抱负水平高、成就欲望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然而,他们较少接触社会,还不能很好的把握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自己现实条件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着给青年带来很表达的苦恼和冲突,也正是因为种种冲突和差距,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但是,如果理想我和现实我迟迟不能趋近、统一,则回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

(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但在心理上有依赖成人,无法作到真正的人格独立。这中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一直是大学生苦恼的问题。

大学生不可能真正独立的原因有三:

其一,社会经验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特别是面临复杂世态是,常感到心中无数。面临有关人生和前途的重大问题时,往往对自己的抉择缺乏信心,而依赖于父母的意志;

其二,大学生就学期间经济上一般仍需家庭供给;

其三,从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过去形成的依附气象也不易完全消失。

(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和朋友探讨人生,分享苦与乐。然而,大学生同时有存在自我闭锁的趋向,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人交往长存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的保持一定距离。这是这种矛盾冲突,使不少大学生常处于孤独感的煎熬中。

3、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一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既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主要指主体我和客观我的同一、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和谐统一。消除矛盾,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一是努力改善现实

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那种途径达到自我意识的统一,只要统一后的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由于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统一的途径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统一的类型也不同。

一般说来,自我意识的统一有以下几种结果或类型:

(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型

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即自我肯定,是指正确的理想我占优势,理想我的确立比较现实,即符合社会需求,经过自我努力又可实现。此外,对显示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理想我和现实我能通过积极的斗争达到积极的统一。统一后的自我完整而强有力,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自身成长。自我肯定型在大学生中占绝大多数。

(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

自我意识消极的统一有两种即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共同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统一。在大学生中占几少数。自我否定的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理想我和现实我差距大,或差距虽不大,但缺乏自我驾御能力,缺乏自信,不但不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即个人不肯定自己的价值,处处与自己为敌。他们不是通过积极的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趋同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扩张型属于“我错认我”的情况。这种人对现实我的认识和评价过度超估,虚假的理想我占有时,认为理想自我的实现轻而易举,于是理想我和现实我达到虚伪统一。是一幻想我、理想我代替现实真实的我,带有白日梦的特点。在自不量力的情况下,个人所追求的学业、事业、友谊、和爱情都因自己的主观条件远逊于客观条件,故而失败的几率较大。而他们喜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心理防卫意识强,可能容易产生心理变态和行为障碍。个别学生还可能用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统一。

(3)难以统一:自我萎缩或自我矛盾

自我意识难以统一,主要是自我难以协调,其发展的结果有2种;自我萎缩即极度丧失或缺乏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有深感不满,可有绝得无法改变。消极放任、得过且过;或几近麻木、自卑感强,从对自己不满到自轻、自怨自恨、自暴自弃、甚至查横心理变态,最终把自己龟缩在极小的圈子里,自生自灭。这种类型的人在大学生这个很少。自我矛盾型是理想我和现实我难以统一,对字所作所为缺乏“我是我”的统合感觉,产生“我非我”、“我不知我”的分离倾向,自我意识矛盾强度大,延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内心不平衡充满矛盾和冲突,新的自我无从统一。大学生都要经历自我矛盾的阶段,但自我统一的最终结果是自我矛盾类型的人占几少数。为了进一不了解自我统一性我们一起来看以下

(4)大学生的自我统一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E)提出:人的自我发展(或人格发展)经历了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核心任务和危险。这些核心任务和危险的妥善解决对一个人的自我发展事关重要。他认为青少年阶段主要许解决的问题是:1我究竟发生了什么?9心理早期的心理鄹变)2、我到底上什么人?(青春中期要探索的)3、这就是我自己(达到了自我认同)。其中黑下内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性(Self——identity)即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性格特征、交友方式、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森心特点的基本认识和认可。该时期的成长危险是自我统一性的混乱(Identity-Diffusion),即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产生种种困惑或迷茫,主我和客我矛盾的家具,两者不能统一,以致不能很好的确定自我形象和人生目标,出现焦虑和不安,甚至产生一定的内心痛苦,人格障碍等均与此有关。因此,埃里克森认为培养与发展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成熟与健康的焦点。

根据我国等待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与条件,并参照马萨(Marcia J)关于青少年自我统一性的论述看

(1)达成型(Achievement)

这类独立性强,平时善于思考,有较健全的人格。他们通过对自我的认真思考,认定了自我的特点与发展方向,认为所学专业符合自我的下兴趣,有能

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最佳接合点,即自我统一性达成。这不多,大多数同学处于发展之中。

(2)早定型(Foreclosure)

一般自小就是听话的乖孩子,在学校听教师,对自己的知趣、能力等的认识来父母和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人生目标的确立等来自父母和教对自己的期望。基本上没经过什么困惑就确定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免除了自我确认的思考与痛苦。其实,这种“早定”并非是好事。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性,这种是脆弱的,当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时,难以驾御自己,一旦理想自我和现实我不能统一时,便会变的束手无策,甚至陷入迷茫中。这类同学应加强自主性,对自我的不断疑问、探索之中求得真正的自我同一性的达成。

(3)延缓型(Moratorium)

在中学对自我思考教少,埋头读书,考大学是唯一的目标。父母及本人希望每学期名列前茅,高中时更是围者高考指挥棒转,只知高考作题,别的不管,在教师和父母眼里是好孩子、好学生,在同学眼里是好榜样,因此他们烦恼很少,自我冲突也少,进入大学后,在竞争中平静的我开始有了烦恼,考试成绩、社团活动所有的都不详以前那么优秀。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评价自己,一部分人经过自我的认真思考,逐步认定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向,记号的找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统一。一部分人仍旧出在自我确认的困惑之中,尽管延缓之人经受自我确认的煎熬,但没有放弃对自我的思考,相信在徘徊字后,一定会逐步达到自我统一性。

(4)迷惘型(Diffusion)

对现实自我不满,有认为理想自我难以实现,完全陷入对自我确认的困惑之中,甚至不愿去思考自我,不愿与他人交换自己的想法,不愿也不甘棉队复杂社会的挑战。稀里糊涂过日子。这种类型的人也少,其实,内心审处并没有完全放弃自我,知识在自我的浑噩世界中难以自拔。这类学生应主动努力从自我迷惘中走出。

总之,大学生自我意识有分化、矛盾至统一这个过程并不是绝对的,具体到每一个大学生,由于其身心发育的水平、经历的不同,自我分化的早晚,特点、矛盾斗争的水平、倾向不同,统一的早晚、模式也不同。而切自我意识的

发扎上终生的,并不是说自我意识在青年这个阶段分化、矛盾、统一,就以意味着他不在发展,只是在青年以后他的发展不象青年那么突出,比较稳定和平缓罢了。

(5)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集中应,也是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大学生心理的一些问题与自我发展的特点存在某中联系。只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和了解自我,并对自己的经验持一种接受和开放的态度,才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快乐幸福的生活,才有可能充分发觉自己的潜能以助成材莫如国对自己认识不清,或对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持否定、回避、拒绝的态度,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因此,探讨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会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与独立性,不仅是大学生也是所有人终生的课题、永恒的追求。

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极其调整一个女大学生的自白:

“我感到十分孤独,宿舍的同学不喜欢我,常常是我在宿舍外面听着里面在热烈讨论一个问题而我进入宿舍时,谈话就中断了,大家的表情也显示出冷淡与不在乎,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这使我非常痛苦。我在中学时一直是很受同学欢迎的,我现在变得沉默了。”

从总体说,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但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容易出现各种发展偏差,引起自我意识发展缺陷,致使自我意识过强过弱,影响健康。探讨自我意识不良心理因素及表现,有住于加强鸩针对性调节,保证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

1、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因素

1)生理因素

一方面,对生理自我的认知会影响到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形成。

一位大学二年级学生在答卷中写到:“在许多场合下,我都不想出头露面,因为我的个子低,我总避免与高个子的同学在一起,以衬托我更低”。

调查显示,女生有28%不满意自己的长相,希望自己再漂亮一点。

一位女生说:“我每天都

2)心理因素(人格气质、思维模式、归因方式等)

?影响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

?对现状不满引起心理失衡

?对自我现状不满,使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客观。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直接影响到个体否认情绪和兴趣,严重的还阻

碍了对自我现状的改善,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及对环境的适应。

?影响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

?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理想自我”(实际上可能是父母的、老师的或朋友的期望)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真正的认清自己、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建立独立的自我

照镜子,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我能再漂亮一点就好了’。每当看到我那淡而短的眉和翘起的两颗黄牙,我总感到不是滋味,尤其是对我那漂亮(至少比我漂亮)的同桌,我更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妒意。”

另一方面,生理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

3)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文化等)

(2)家庭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等)

(3)高校环境(教学、管理方式、师生关系等)

(4)他人影响(他人反馈的信息、他人的示范作用)

(5)角色扮演

与个体对该角色行为的理解、相关角色对该角色的理解有关;

二者一致,促进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反之,出现自我角色混乱。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其调整

(1)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

自我接受是指自己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长处和短处都能客观评价、坦然接受,不会过多的抱怨和谴责自己。对自我的接受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过度自我接受是有点自我扩张的人,他们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有过而无不及,拿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视为自己的长处。人际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过度自我接受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过高评价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过高的要求,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义务而导致失败。

自我拒绝是指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去点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过度的自我拒绝是更严重的、更经常的自我否定。事实上,许多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拒绝,这可以促使他们不断修正自己,但过度自我拒绝则是有严重低估自我才引起的,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一般是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或者,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过度自我拒绝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字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有自我否定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过度自我拒绝压抑人的积极性,限制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易引起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同时不能很好的发挥个人潜能和社会作用,给社会带来损失。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有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也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能说事事不行;优点和缺点不能随意增加或丢掉,成功失败也不是自说自定。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的一切条件,并肯定它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第二,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属于人的价值本来是相对的,只有在相互比照之下,才能定出高低优劣。第三,培养独立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如自信不狂妄、谦虚不自卑。

(2)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强的自卑感

自尊心和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感等诸多形式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表现。它是要求尊重自己的言行和人格,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

自我意识倾向性。每个大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好强、好胜、不甘落后。自尊心强的大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刻骨缺点,取得进步,它不是自大。但过强的自尊心却和骄傲、自大等联系在一起。他们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这样的人回避或否认自己的缺点,缺乏自知能力,不能和人和谐相处,容易失败,也容易受伤害。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学

事实上,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那些自尊心强表现的越外显、强烈的人往往是极度自卑的人。自尊心、自卑赶过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

首先,要对危害有情形的认识一,有勇气和决心改变它,

其次‘要客观认识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

第三、正确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

第四、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

第五、对外界影响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容忍。

(3)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大学生强烈关注自我,往往愿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当着倾向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如个人注意等和心理特征9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自尊新0结合时,就会表现出过分的、扭曲的自我中心。自我中心的人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的进行客观思考。他们往往一同学的导师或领袖身份出现,愿指使,盛气凌人,出事总是认为自己对别人错,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因而他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多不和谐,行为做事难得他人帮助,易遭挫折。

要克服自我中心,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即重视自己也不贬抑别人,自觉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己我的小天地;其次,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估自己,既不高抬自大,也不低踩非薄;最后学会移情,多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

与自我中心相反的是从众从众心理,人都有,但过强的从众心理实际上是依赖反应。有过强的从众心理的学生,缺乏主见和独立意向,自己不思考或懒思考,长人云亦云或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结果导致自主性被阻碍,创造力受抑制。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任何事上都独立,为所欲为,但个人能主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求学、就业、交友、婚姻等方面虽不能随心所欲支配一切来满足自己,但他却有出租的自由去思考、去分析、研究自己的困境中可以通行的道路,至少他应该独立思考。而勇于独立思考、敢于思考。,在坚持自己所认为的正确观念,不受他人影响,保持自己独立性和割席功能,这是克服从众心理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径。

(4)过分的独立意向与过分的逆反心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独立意向。但是独立意识过头,便会矫枉过正。很多大学生把独立理解成“万事不求人”,不需要别人帮助。其结果是在显示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吞苦果,获得沉重极累。其实一,独立并不意味着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和不顾社会规范,而是指在感情上、行为上个体能对自己负全部的责任。一个真正成熟的个体是独立的,他对自己负责任但不排除接受他人的帮助。

逆反心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产物,其实质是为了寻求独立、寻求自我肯定,为了保护新发现的、正在逐渐形成的、但还比较脆弱的自我,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压抑自己的那种力量,这是青年阶段心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这个原因,青年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就逆反心理本身而言,一方面表民个青年人的反抗精神,独立意识另一指不少人不能确切把握反抗,表现出过分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过分的大学生采取非理智的反映方式。在内容上不区分正确与错误、精华与糟粕,一概排斥;手段上知识简单的拒绝和对抗,情绪成分大;目的上知识为了反抗而反抗,逆反的对象多时家长、老师和社会宣传的观念和典型任务等外界权威,结果是阻碍了学习新的或正确的经验,不利于健康成长。

要独立发挥独立性本身的积极作用,清除过分逆反心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正确理解独立的真正含义。其次掌握自我的独立性与外界权威规范的关系,使自我既能适应外界的要求,有保持独立性。

所有的这些是心理还不成熟的表现,并不是某个人的缺点,而是所有的大学生或多或少都要亲自经历的,是整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因而是普遍的、正常的,但是也是必须调整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达到自我真正的统一、强大和健康。

第四节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案例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

在。”这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包括自身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客观世界的复杂关系。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一、健全的自我意识标准

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很难,但可以从参照:

1、一个有健全自我的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自我肯定的,一个自我

统合的人;

2、一个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

空协调一致的人;

3、应该是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

4、应该上一个自我发展的人,其自我具有灵活性。

5、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

文明和进步。

二、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的步骤

(一)正确认识自我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扎的基础。推荐3种关系一共大学生自我认识之便。

1、从我与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观念的主要来源。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动后的结果?大学生来大学学习,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开始就把自己防在次要的地位,自然会影响心态和情结。而大学毕业后看行动后的成绩才有意义。第二、跟别人比要有标准,是相对标准还是绝对标准?第三、比较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

2、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效应来分析自己,却有长受失败经验的限制因此,从失败和成功中获得的自我意识要细加分析和酌别。

3、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

(1)自己眼中的我,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

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等;

(2)别人眼中的我。

(3)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望,理想我,我们可

以从实际的我,自觉别人眼中的我、自觉别人心中的我

等多个我来全面认识自己

(一)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其次要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家伙子,自己有价值感、自豪感和满足感。

(二)有效的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定向的改变自己的心理品质、特征及行为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一,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

(三)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经验告诉我们,自我认识不容易,自我控制很难,超越自我是难上加难。但是自己终生的目标,因此加强自我修养是大学生的重要课题。大学生都有很高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必须从点滴小事开始。从行动开始。要想运动健身,就天天练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要想开阔思路,就多读书,多听讲座;在行动时,无论对人还是对事,要全力以赴,使自己的能力品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行动之后在反省得失原因,再度投入行动汲取经验教训,一旦有成果,在反思总结。如此反复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有一个新我的形成过程。从小我到大我,从今天的我走向明天的我,珍惜现在的我,追求更完美的我,做一个自如、独特的、最好的我。

自我的健全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努力,我们可以用4A论来表述心路历程。1、Acceptance接纳,接纳自我与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2、Action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3、Affection情感,工作时情感投入,也可以得到情感收获,即工作活动中所得到的乐趣和兴趣,乐在其中。4、Achievement成就,是以上三者完成后的自然结果,是努力奋斗的代价,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历了四A的过程,他可以说是领到了健全自我意识的合格证。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本讲知识要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凤姐的征婚条件: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第四,身高176--183左右。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第五,无生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户籍。西南地区即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第七。年龄25--2 8岁左右。 凤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是自负,偏差过低是自卑。对自己做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是很难的,然而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节课主题就是自我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二、课堂活动(提前准备纸) (1)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的来完成二十个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以“我是的人”为结构的,请你填上中间的部分。(5分钟) (2)“我是的XX”,找一适合传递的物品,随机给一个同学,让他随意传给前后左右的同学,第一个同学需说出带一个修饰词语的“我是的XX”,第二个同学说两个修饰词语,依次类推,直至出错,出错的同学接受惩罚。(5分钟) 小组讨论: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分析:通过“二十句”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些特点。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在二十个句子中是表面性的句子多还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看法的句子多,表面性的句子则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深度不够,或者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多,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正、负面评价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评价,它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还是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的;二十个句子的内容是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有集中的主题则能反映出一个人如今最关注的事物。总之,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句子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师讲授(10分钟)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

大学生创业基础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业基础心得体会 大学生在校期问普遍缺乏职业规划培养,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主创业的难度较大,限于大学生年龄、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制约,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创业意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大学生创业基础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业基础心得体会比尔·盖茨的神话,使lT 业、高科技业成为大学生眼中的创业金矿,以至于不少学生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其实,高科技创业项目往往需要一大笔启动资金,创业风险和压力都非常大,大学生如果对自身经验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创业的期望值又过高,一开始就起点较高,很容易失败。因此,大学生创业不妨放平心态,深刻了解市场和自己,然后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第一步走稳了再走第二步。 缺乏经验是目前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不习惯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例如:“如果有3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每件售价1OO元,我们就有300亿元的销售市场。”这种推断方法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常常起着误导作用。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一些可行性研究也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才能长久。 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正大大降低。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风险投资商在投资时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如今大学生一般都有个性,自信心较强,在创业中常常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这些都影响了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强强合作,取长补短,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积聚创业实力。 大学生在校期问普遍缺乏职业规划培养,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主创业的难度较大,限于大学生年龄、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制约,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创业意识。尽管现在的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却缺乏真正的自主意识,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不清,往住不能发现自己的创业潜质或者说商业潜质。 大学生的理解还仪仅停留在设想和概念上,由于缺乏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他们往往不能制定详细的创业计划.缺乏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市场涮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仓促选择自主创业不仅难以获得所需的资金,而且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一方面是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实践能力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与自身综合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换句话说,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边环境关系的认知。这种认知活动是通过个体对外部的观察,分析及社会比较等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大学阶段是人生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们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又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地走向人生。 首先,自我意识决定个体行为的持续性与目标性。在我的成长经历史,由于语文成绩较为突出,因此常受到语文老师的偏爱,每次上他的课都充满信心,兴趣十足。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人自信心的建立与健康人格的成长,不仅得益于他人对个体的欣赏与肯定,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来的健全自我意识有助于人生的成功。其次,自我意识决定个人对期望水平。自我意识不仅影响到个体现在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还影响个体对自己未来事情发生的期待。这是因为,个体对自己的期待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自我意识相一致的。研究发现,差生的成绩落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他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角色偏离的结果。成绩长期落后对于普通学生是不正常的,但对于差生。由于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离,并在偏离的状况下形成了一个新

的自相一致的系统,因而在系统内部成绩差是正常的。换言之,落后的学习成绩是差生自己“期待”的结果。 由此可见,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 那么要怎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呢? ①正确的自我认识:“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认真仔细的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此外,尽量多的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然后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②客观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正确地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地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的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的看待得与失,积极的策略是,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③积极的自我提升:提高自我效能是个体在一定情绪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019年作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 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 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甚至很多大学中年纪较长的教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新新事物的掌控力还不及年轻人,这就使许多现代工具不能在其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理想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部分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欲望,但是在自我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其心存压力,甚至感到前途迷惘。大学生除了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方面多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还需要认识到自身因素的不足给创新创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因素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给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浙江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民营经济兴旺发达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前列,高校众多,但由于岗位差异,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创业也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够引起各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给创业前的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提出建议。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等形式。我们小组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调查问卷的格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二)。问卷编制好后,小组成员通过各自QQ向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取了无记名方式。最终调查问卷共发100份,实际统计80份。调查结果见附录1。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是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 要含义是创新,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 为市场创造出新的价值 创业精神的特征:1)高度的综合性2)三维整体性3)超越历史的先进性4)鲜明的时代性 创业精神的内容及培养: 1)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内涵、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1 夯实基础、学好 理论知识2注重实践,提高综合能力3拓宽视野,关注前沿信息 4 独立思考,强化辨识能力 2)科学精神: a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 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 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特征,表现为求实精神、实 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怀疑精神等 B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1 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水平2 要不断 丰富科学理论知识3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冒险精神: A 冒险精神的内涵:冒险精神是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否敢 冒风险,是创业能否实施创新的重要前提。风险的核心基本 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从认识论的角度讲, 冒险就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B 大学生冒险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要敢于冒险、大学生要善于冒险 4)开拓精神: a开拓精神的内涵:开拓是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和探索的意思。不断追 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无不是开拓精神的体 现。开拓精神强调的是一种不满足现状、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进取精 神。 B 大学生开拓精神的培养:1淬炼品格2壮大胆魂3增长才识 5)拼搏精神: A拼搏精神内涵:拼搏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披荆斩棘高峰的意志品质。 B 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1 敢于拼搏牢固树立不断进取的理念 2 善于拼搏,抓住机遇求发展 6)合作精神: A 合作精神的内涵:合作精神简言之,就是善于团结协作、发挥 他人作用的精神。合作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的企业和

大学生创业意识及问题解决

大学生创业意识及问题解 决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创业意识的淡薄与培养 (2) 1.1存在的问题: (2) 1.1.1享乐思想严重: (2) 1.1.2依赖心: (2) 1.1.3抗挫折能力不强: (3) 1.1.4盲目跟风目光短浅: (3) 1.2应对之策: (3) 1.2.1培养自主创业意识: (3) 1.2.2.培养艰苦创业意识: (3) 1.2.3.培养风险创业意识: (4) 第2章微型企业管理的问题及解决 (4) 2.1微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 2.1.1没有规章或者“人治”思想严重: (4) 2.1.2要求过于完美苛刻: (5) 2.1.3“舒适区”问题: (5) 2.1.4总是忽略设计与学习,忽略过程与工具: (5) 2.2关于解决问题的思考: (6) 2.2.1加强内部管理,不能只考虑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6) 2.2.2处理好微型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 (6) 2.2.3关心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 (7) 2.2.4整理并优化企业的运作流程: (7) 2.2.5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7) 2.2.6建设企业文化: (7)

第3章营销 (8) 3.1微型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8) 3.2.4品牌培育,积累企业的无形资产: (11) 3.2.5加强营销创新: (11) 3.2.6建立学习型营销队伍: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论文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英文原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创业意识的淡薄与培养 1.1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总体状况,我们会发现,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大学生创业的实例不断增多呼声逐渐高涨。但是大学生们普遍存在创业热情高涨,创业意识欠佳,创业成功率较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淡漠有很大关系。 1.1.1享乐思想严重: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追求职业的舒适稳定,不愿承受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在就业行为的价值取向上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利益的稳定获取作为自己择业的准则。 1.1.2依赖心: 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表现出过分地依赖自己的家庭及其

大学生创业的反思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是“想创业”即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是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创业意识的形成,源自于人的强烈的创业需求。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出自以下原因: 1、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就业观念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等阶段。从“工作找我”到“我找工作”再到“我去创造工作”,这期间所经历的思想和认识上的转变,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2、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职业观念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择业倾向。长期以来,人们在职业的选择上往往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舆论的偏好和习惯势力的认同,阻碍着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激情,阻碍着他们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 3、现行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虽然早就倡导素质教育,但教育体制与模式没有太大改变。尤其是大学扩招后,许多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以及考勤考试,无暇顾及素质教育,缺乏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引导。另外,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呵护”式教育。他们缺乏独立、自由与创新的意识,缺乏冒险精神与竞争意识。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是“敢创业”即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精神是激发大学生创业冲动的源泉,是支撑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灵魂。拥有创业精神,可以让大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信念坚定、目标明确、意志顽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当代大学生最需要具备的创业精神是: 1、开拓创新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关乎国家大业、民族兴亡。所以,要激发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其具备开创事业的理想,开拓前进的动力,通过创业找到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 2、敢于冒险并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只有具备了冒险精神和承担风险的意识,才能对创业活动的把握更全面、更客观、更具前瞻性,其智慧和胆识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证是“能创业”即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创业能力包括: 1、专业技术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了本专业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当其走向市场进行创业活动时,还需要一个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这是非常惊险的“一跳”。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等于技能,专业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得失。 2、驾驭市场能力。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市场经济的认知能力。就像学游泳的人要识水性一样,大学生创业之初必须了解市场经济、掌握市场规则,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经营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们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很难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摘要:在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认识师资建设实践活动社会保障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7年毕业生的总数是495 万,2008年大概达到540万左右,而在2009年则超过600万。在国家GDP增长8%~10%左右的时候,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大概900多万个,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多半。现有的企业和机构,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术进步使一些企业的岗位在减少。而随着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战略转移的过渡时期,就业更强调数量扩张后的质量建设。 在此社会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机遇。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意识比较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创新创业意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选择和能动性,是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具体途径有: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开展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造舞台;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重视相关师资建设 从目前环境看,除几个学校试点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师资环境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此由为大家分享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欢迎参阅。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具体途径有: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开展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造舞台;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重视相关师资建设 从目前环境看,除几个学校试点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师资环境差、学生有想法却苦于缺乏针对性科学指导、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的社会舞台等现象。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途径有: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以结对的形式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由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内核,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实践主体,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 三、积极搭建平台,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包括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

大学生自我意识优秀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单位名称: 专业学院: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 一、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和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部分《自我意识概述》事实性资料的学习,采用讲授法。第二、三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通过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学习有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误区。第四部分属于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采用体验教学法。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意识的涵义; 2、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掌握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涵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从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入手,说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2、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3、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约经过20年时间,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4岁—12岁) 心理自我(13岁—青年)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自我的‘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我们意识里对此可能不够清晰、具体,也可能不了解,但它却是存在的,而且完整详细地摆在那里。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一个基础,由此而产生出个人的整个个性、行为,甚至环境。” ———马克斯韦尔 导语: 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个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既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而对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自己积极关注的课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自己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就会有价值。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 Self-consciousness )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

大学生创业基础

大学生创业基础C班 1、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内容: 创业与创业精神 创业的概念 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创业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创业与自我认识 经历挫折与坚持: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问题: (1.)如何看待创业过程中的成功者与失败者。 (2.)创业的成功有哪些 (3.)创业的精神本质是什么 (4.)创业者应当具备的潜力有哪些 (5.)如何拉近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6.)创业与所学专业之间一定要有所联系吗 创业的结果跟创业本人的特质有什么关系 你怎么看待创业过程中的坎坷、他对我们创业是不是必然的 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讲你怎么看待创业中的成功者与失败者 创业的特点: 创业的机会成本越低越容易创业 创业的结果取决于你能不能坚持 创业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要有创业精神 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创业与自我认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创业的要去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正确的认识自己。 盖洛普优势定律:找到自己的长处,然后在放大自己的长处 如何拉近与目标间的距离: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未来的理想状态,先拥有成功者心态用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清理你的通讯录:管理学大师德 第二章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创业者拥有三个自由:时间自由决策自由财务自由 成功创业者特征: 自主性强,不愿意受约束 主动性强,愿意做有目标的事 自控力强,能自我管理 善于发现机会,有商业直觉

创业者的五大技能: 控制内心冲突的能力 发现因果关系的能力,联想 应变能力,能灵活应对环境变化 洞察力,发现细微处商机 销售技能 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学会用人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善于识人是创业者的基本功 发现潜在的创业者 潜在创业者的案例启示:在创业中,创业者的素质要远远重于项目和资金: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打造一流的企业 创业者的动机:做自己的老板获得财务回报追求自己的创业 第二节创业团队 认识创业团队的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 学习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法及影响 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 认识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 家族式团队:中国人对熟人最信任,排行就是亲戚同学同事等。社会交往内圈是家人,中圈是熟人,外圈是生人。 家族式企业启示: 在许多家族企业的创业团队中,情感冲突有时会导致团队绩效降低。 优秀创业团队的共同特点:凝聚力合作精神完整性长远目标收获概念公正性共同收获分享 优秀团队成员的特点: 团队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团队成员之间会相互聆听配合 团队成员之间能力互补,各有所长。 李嘉诚:如果非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我与人合作,如果赚百分之十是正常的,赚百分之十一也是应该的,那我只取百分之九,所以我的合作伙伴就越来越多,遍布全世界。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取决于它的度量 从唐僧师徒谈领导者魅力:了解领导者角色的重要性懂得创业者肩负的责任 领导者角色与行为策略:团队需要权威主管成员需要相互信任善于沟通与倾听公平感知利益分配 领导者的个人能力魅力表现:心态平和不急功近利善于用人对下属恩威并用对下属宽容形象好有后台。 拜格雷夫: 美国能做的事其他国家也能做到,美国超出这些国家的地方就是创业精神。. 第三章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问题: 1.莫巴克的换币机的想法是创业机会吗 2.摩托罗拉铱星的想法是创业机会吗 3.如何选择创业项目 4.规避管理风险的策略有哪些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doc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具体途径有: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开展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造舞台;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重视相关师资建设 从目前环境看,除几个学校试点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师资环境差、学生有想法却苦于缺乏针对性科学指导、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的社会舞台等现象。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途径有: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以结对的形式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由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内核,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实践主体,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 三、积极搭建平台,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包括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收稿日期]2001-11-10[作者简介]诺敏(1956-),女,蒙古族,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王斌,男,内蒙古师范大 学学生处。   2001年12月 内蒙古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Dec .,2001 第30卷 第6期(增) Journal of Inner M ongolia Normal Univers ity (Philosophy &Social S cience ) Vol .30 No .6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诺敏,王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 人的一生始终都在寻找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而对于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则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笔者在阐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具体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意识;现实我;理想我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01)06-0083-03 自我意识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无到有,最后达到成熟,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是在社会交往中,伴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人出生的时候,还没有自我感觉,直到1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能区分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之后把自己这个主体与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有了自我意识萌芽;2-3时儿童开始成为活动的主体,能有意识地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及成人对自己的态度,初级的自我意识基本形成;学前期儿童(3-6岁)开始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小学儿童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及与行为相联系的一些品质进行评价,并能初步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儿童进入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质的变化,独立性、自觉性和自律性都有了迅速发展,并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还比较肤浅,不够清晰全面;青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期间自我意识经过分化、整合而接近成熟,从而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全面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品质,正确地感知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并 能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去认识和发展自己。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整合和转化过程。这时,原本“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即主体的“我”,另一个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即客体的我,出现了“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这种分化标志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已开始走向成熟,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的过程,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奠定了基础。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认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这可以说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抱负水平较高,成就欲望较强,但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相对狭窄,社会交往比较单一,缺乏社会阅历,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因此,不能很好地将理 · 83·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单位名称: 专业学院: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 一、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和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部分《自我意识概述》事实性资料的学习,采用讲授法。第二、三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通过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学习有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误区。第四部分属于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采用体验教学法。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意识的涵义; 2、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掌握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涵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从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入手,说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2、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3、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约经过20年时间,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

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研究

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研究 [摘要]创业意识是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的先行指导,也是当今大学生在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急需必备的素质之一。通过对盐城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评价等创业意识方面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和问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需要,并且创业价值观趋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学生对于学校和社会上获得支持感较低,对外界的创业环境支持需求较多、对自身能成功创业的信心不强,同时发现院校对创业意识的教育不全面,创业教学方面的整个体系较不完整。文章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特点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建议和对策,以利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增强大学生自身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 创业需要;大学生;创业意识 一、创业意识及相关概念简述 (一)创业意识 在中国很研究创业意识的学者在对创业意识进行定义时,大多数都会引用彭刚在《创业教育学》中对创业意识的定义,即“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1] (二)创业意识相关概念的简述 创业意识是对创业活动反映的个性心理,创业意识受很多心理因素影响,因此引申出和创业意识相关的其他内容,本文主要描述四种影响创业意识的因素,分别是创业需要,创业动机进行概述。 1.创业需要 创业需要是创业者产生创业行为最初的心理因素,由于创业者对现有的环境或者自身的能力不满足,引发出新的要求,但这不能说明创业者有了创业的需要

就会一定实施创业行为。创业行为的产生会在创业者将创业需要转化为创业动机,并且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要求时,促使创业者将创业需要付诸实践。 2.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对于创业者是属于将创业想法内化于心的状态,推动着创业实践活动的产生。当创业动机由低级动机转向高级动机时,也就是创业动机趋向于成就动因时,创业行为才有可能发生。创业动机可分为四个层面,自我价值实现,生存需要,社会支持,家庭影响。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问题分析 (一)创业能力评价信心不足 很多学生没有信心,对自身能力不认可,认为还缺乏创业的素质,这反映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创业能力欠缺,以及创业需要各方面能力,这种落差导致师范大学生需要得到各方面有关创业意识的教育,想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创业政策的扶持的获得创业能力。进而改善自身的不足,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是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想得到充分创业教育的强烈渴望,然而对自身创业能力却不认可,对自己成功创业的预测也不理想,这种落差说明外界的创业意识教育供给没有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此学校应多加强创业教育,弥补落差。 (二)创业相关政策了解不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相关政策,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精神,引到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实施”[7]。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不了解,说明创业政策的宣传渠道窄,宣传力度不强。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创业政策的实施监督。大部分学校需要加强对创业政策的宣传以及普及。使创业政策在学生中落实,让学生切实享受到创业政策的扶持。 (三)创业意识专业落差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