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doc

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doc

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屮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道教

D.佛教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

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4、“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易屮天在《帝国的终结》屮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 “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

6、“昔者五帝地方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K……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來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8、《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 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B.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

政治,后一段落 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八.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0、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 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耍内容

C 、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 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11. 《臝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 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 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2.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 不是天下的井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A.秦朝皇印为玉玺 C.

玉玺为皇帝独用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1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4、《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八.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15、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

挖苦。诗屮“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八.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6、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屌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 “交结近侍官员” “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八.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7、《沁园春?雪》中纵论历代英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C.吸取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18、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H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1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而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屮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0.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 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 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加强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 基础

21.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 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不

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

C.郡县制 22、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屮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 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 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 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23.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 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八.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24. 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 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B.三公九卿制 D.

科举制

皇帝 中

1央 I I I 丞御史太 相大夫尉 単帝 政本堂

皇帝 皁帝 1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中央废丞相 1 中央 1 部部卽部部部

1 内阁 1 内没军机处

A. 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B. 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 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D. 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25.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 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26.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

约得三级:由封 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 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和第三演进完成于

A.秦汉隋唐

B.秦汉秦汉

C.西周隋唐

D.秦汉明朝

27.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己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 察官员的职权

八.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28. 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 组成,凡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皇帝通过允许蒙、 汉大臣参加议政和设立内阁、军机处等办法,最终将其裁撤。以K 解释不正确的 是

A. 议政王大臣会议抑制了君权

B. 清朝部分沿用明代的官僚制度

C.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军机处职权相当

D. 乾隆时期皇权继续得到加强

29.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 仔细看。”g?辞

r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30.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吋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32题26分,共计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H木人已告别了旧H木,却尚未到达新H木,己摆脱了专制统治, 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一一汤重南等主编《口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二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 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J”,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一一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8分)(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4 分)此“失误”对口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丫怎样的影响?(2分)

32.(26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铬列郡县。

——(唐)杜佑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H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材料三隋统一全国后,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明史》

材料四(明太祖)“罢丞和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两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____ 《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进步性。(4 分)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什么制度?(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制度的优越性。(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6分)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吋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举措?(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

高三历史9月考答案

1-5 CBBDD 6-10 DBDBB 11-15 BBBAC 16-20 ABBCA 21-25 DABDD 26-30 ACCBC 31 (14 分)

【答案】(1)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

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6分)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2分)

(2)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4分)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分)

32、(26分)答案:(1)创新:实行郡县制。(3分)

进步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4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度。(3分)

优越性: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尽可能防止决策失误。(4分)

(3)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分)

(4)举措: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设军机处。(4分)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