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艺术作品的本源》读书报告

《艺术作品的本源》读书报告

《艺术作品的本源》读书报告
《艺术作品的本源》读书报告

《艺术作品的本源》读书报告

云南大学中文系李浩指导老师:蒋永青教授

前言

在《哲学研究专题》课上,蒋永青老师带领我们逐段学习了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由于海德格尔理论本身的博大精深,尽管蒋老师在课堂上已经为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也尽了很大的努力去学习钻研,但我对海德格尔的东西还是知之甚少,体会不深。海德格尔说过:“一切皆是道路(Alles ist Weg)”,我就拿这篇读书报告向老师请教吧,谢谢老师的指导。按蒋老师的要求,本读书报告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要简述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观点;第二部分要找出中外著名学者的关于文学、艺术的本质的观点;第三部分要拿海德格尔的观点和那些人观点进行比较。

一、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本源的追问

我们知道,海德格尔对问题的思考是“现象学式”的,“现象学的特点是直观分析来突破传统的个别与一般的那种硬性区别,实现出一个更活泼、更带有生活本身的思想性的研究方式和思维天地来。现象学也不是只描述事实,而是要通过描述事实或事态,来暴露出这些事实是怎么构成的,或者依据这些事实再去暴露在更高层次上的构成。”①下面我们就看看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这篇文章里是如何悬置流俗之见,进行“直观分析”、“突破传统”和“突破传统”的。

文章开头,海德格尔就旗帜鲜明地声明:“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使某物是什么以及如何让是的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某件东西的本质。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②通读文章,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文中追问的核心问题就是“艺术是什么以及如何是?”因为“无论怎样决断,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都势必成为艺术之本质的问题。”③为了找到作

①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团结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②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册),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37页。

品中真正起着支配作用的艺术本质,他从我们熟知的艺术作品入手,谈了教堂和住宅里的建筑作品和雕塑作品,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荷尔德林的赞美诗和贝多芬的四重奏。在这里,他以戏谑的语气谈到:“一幅油画,比如凡·高那幅描绘一双农鞋的油画吧,就从一个画展周游到另一个画展。人们运送作品,就像从鲁尔区运送煤炭,从黑森林运出木材一样。战役中的士兵把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与清洁用具一起放在背包里,贝多芬的四重奏被存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就像地窖里的马铃薯一样。”①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不负责任的论断,使海德格尔能从作品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为作品着想,面向作品本身,看待作品,思考作品,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这种物因素(das Dinghafte)。”②“作品中唯一的使这别的东西敞开出来,并把这别的东西结合起来的东西,仍然是艺术作品的物因素。”③找到了“物因素”,我们就要追问“物因素”到底是什么,于是海德格尔给我们分析“物与作品”。

(一)物与作品

海德格尔在这儿列举了西方思想进程中三种普遍被认可的物因素的解释,进而指出这些解释的弊端。第一种解释是“把物之物性规定为具有诸属性的实体”。

④对于这种解释,海德格尔认为它的弊端在于:“这个物的概念(物是它的特征的载体)不仅适合于纯然的和本真的物,而且适合于任何存在者。因而,这个物的概念也从来不能帮助人们把物性的存在者与非物性的存在者区分开来。”⑤也就是说按这种解释根本分不清物和非物,因而这种解释不能让我们满意。第二种解释,物是:“在感性的感官中通过感觉可以感知的东西”。⑥但是,我们要寻求的是物之为物的物因素,而这种解释不仅没有帮助我们解开物因素之谜,反而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因为“物本身要比所有感觉更切近于我们。我们在屋子里听到敲门,但我们从未听到听觉的感觉,或者哪怕是纯然的嘈杂声。为了听到一种纯然的嘈杂声,我们必须远离物来听,使我们的耳朵离开物,也即抽象地听。”⑦显然,这个出自经验的解释并不能让我们在经验中知道物到底是什么,因而这种解释同样

①同上,第239页。

②同上,第239页。

③同上,第240页。

④同上,第244页。

⑤同上,第245页。

⑥同上,第246页。

让我们失望。第三种解释:“把物当作具有形式的质料。”①这种解释似乎可以对自然物、器具和艺术品都进行适当的解释了,但是海德格尔经过追问“质料—形式结构的本源在哪里呢?在物之物因素中呢,还是在艺术作品的作品因素之中?”②后得出结论:“按质料和形式来解释物,不论这种解释仍旧是中世纪的还是成为康德先验论的,总之它成了流行的自明的解释了。但正因为如此,它便与上述的另外两种物之物性的解释毫无二致,也是对物之物存在(Dingsein)的扰乱。”③也就是说,这种解释也不能让我们明白物为何为物,物到底和其他东西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这样一来,海德格尔把当前关于物因素的解释全部驳倒了,也即证明了这些影响我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先入之见的不可靠,既然通往物之物因素的道路不通,也即想通过物本源来探寻作品本源之路已经堵死,我们只好另走他路了。海德格尔发现:“器具就在物与作品之间占取了一个特别的中间地位”④,我们或许可以借寻找通向器具之器具因素之路来找到作品之作品因素之路。海德格尔指出:“器具的器具存在就在其有用性中。”⑤他举例说道:“田间的农妇穿着鞋,只有在这里,鞋才存在。农妇在劳动时对鞋想得越少,看得越少,对它们的意识越模糊,它们的存在也就益发真实。”⑥这就是现实中的鞋对现实中的农妇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全部力量在于它的有用性,即农妇仅仅是穿上这双鞋走路而已。然而这双鞋到了凡·高的画里,即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却可以:“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陇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⑦很明显,在这里,农鞋的有用性已经失去了作用,给画里的农鞋

①同上,第247页。

②同上,第248页。

③同上,第250页。

④同上,第252页。

⑤同上,第255页。

⑥同上,第253页。

这样魔力的是它的可靠性,可靠性是“器具之本质存在的充实”①通过可靠性,我们寻获了器具之器具存在。但我们是如何寻获的呢?不是欣赏,也不是认识,是画自身道出了一切,它向我们敞开一切,带领我们走进另一个天地。在这幅艺术作品中,“存在者进入了它的存在之无蔽之中”②“存在之无蔽”就是真理。到此为止,海德格尔提出关于艺术作品本质的命题:“艺术即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③到了这里,我们要追问:真理本身是什么?

(二)作品与真理

我们试图运用惯用的物的概念来揭示作品的物因素的行动已经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于“这不光是因为这些物概念不能解释物因素,而且由于它追问作品的物性根基,把作品逼入了一种先入之见,阻断了我们达到作品之作品存在的通路。”④这种“先入之见”是要不得的,我们必须把它“悬置”后才能真正探寻到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的本源。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在对作品的观赏中来探寻真理问题才能弄清真理的发生,海德格尔在这里所说的真理并不是传统看法中的某种颠扑不破的道理,而是有其他深刻的内涵,“海德格尔基本坚持这个真理概念:真理被理解为一种揭示(Entdecken)或去蔽(Entbergen)。真理并不是它揭示的是什么,而是它在揭示着。”⑤

那真理在作品中是如何发生呢?海德格尔举了一件建筑作品希腊神庙作为例子进行解释:“这个建筑作品阒然无声地屹立于岩地上。作品的这一屹立道出了岩石那种笨拙而无所促迫的承受的幽秘。建筑作品阒然无声地承受着席卷而来的猛烈风暴,因此才证明了风暴本身的强力。岩石的璀璨光芒看来只是太阳的恩赐,然而它却使得白昼的光明、天空的辽阔、夜的幽暗显露出来。神庙的坚固的耸立使得不可见的大气空间昭然可睹了。作品的坚固性遥遥面对海潮的波涛起伏,由于它的泰然宁静才显出了海潮的凶猛。树木和草地,兀鹰和公牛,蛇和蟋蟀才进入它们突出鲜明的形象中,从而显示为它们所是的东西。”⑥在这里,神庙向我们敞开了世界,在这个世界内与神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被展现出来了。通过这件作品,海德格尔发现:“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乃是作品之作品存

①同上,第254页。

②同上,第256页。

③同上,第256页。

④同上,第260页。

⑤倪梁康:《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哲学研究》,1999年第6期,第49页。

在的两个基本特征。”①这里所说的“世界”和“大地”同样是有特殊内涵的,“建立世界”意味着“对于艺术作品中的人而言,他们也有世界,艺术作品将一个世界敞亮出来,所有物就都有了自己的快慢、远近、大小等,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氏认为作品使世界世界化,并且在这作品中永远守持这世界。同时,作品由于建立一个世界,而制造大地。”②“作品制造大地”乃是指“作品把大地本身挪入一个世界的敞开领域中,并使之保持于其中。作品让大地成为大地。”③在作品本身中,世界和大地在本质上是有差别的,但它们却相依为命,大地是世界的基础,世界是大地得以涌现的通道。世界和大地对立时就成了一种争执,“争执”的重要意义在于“作品之作品存在就在于世界与大地的争执的实现过程中。因为争执在亲密性之单朴性中达到其极致,所以在争执的实现过程中就出现了作品的统一体。争执的实现过程是作品运动状态的不断自行夸大的聚集。因而在争执的亲密性中,自持的作品的宁静就有了它的本质。”④“它的本质”即是“存在者之无蔽”,也即“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生过程。

接着,我们要追问:真理的本质是什么?海德格尔通过分析遮蔽和无蔽的关系后得出结论:“这种以双重遮蔽方式的否定属于作为无蔽的真理之本质。”⑤,“真理的本质,亦即无蔽,是一种否定而得到彻底贯彻的。”⑥在海德格尔看来,遮蔽有两种:一种是作为伪装的遮蔽,它发生于敞开领域之中,是一种存在者层次上的遮蔽;另一种是作为拒绝的遮蔽,这是一种存在论上的遮蔽,相当于海德格尔前期所说的“未经揭示者”,关于它,我们只能说“它存在”。“双重意义上的遮蔽概念是现象学得以可能的根本前提。因为只有存在遮蔽状态,现象学的揭示、解蔽才是可能的和必要的。”⑦而无蔽也有两种:一种是存在者之无蔽,“当存在者从伪装的遮蔽中就其自身显示自身时,存在者之无蔽就得以发生。存在者之无蔽就是存在者层次上的真理,而存在者层次上的真理则构成了命题真理(即符合论意义上的真理)得以可能的条件和根据。”⑧另一种是存在之无蔽。当存在

①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册),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68页。

②杨辉:《应如何探讨“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内在理路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9页。

③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册),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67页。

④同上,第270页。

⑤同上,第275页。

⑥同上,第275页。

⑦李革新:《在遮蔽与无蔽之间——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一种理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23页。

从拒绝的遮蔽中就其自身显示自身时,存在之无蔽就得以发生。存在之无蔽就是存在论上的真理,这也就是真理的本质。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海氏认为只有存在也即澄明意义上的无蔽才是真正的“事情本身”,一切存在者只有通过遮蔽着的澄明(无蔽)才能获得自身的确定规定性。”①下来,海德格尔又进行了追问:“什么是能够作为艺术而发生,甚或必须作为艺术而发生的真理?何以有艺术呢?”②

(三)真理与艺术

从前面对真理的探讨中,海德格尔告诉我们,真理的本质就是无蔽,然而他还要追问的是“真理何以出于其本质的基础而牵连于一作品?”③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在澄明与双重遮蔽的对立、原始争执的敞开性中,真理才是它所是,真理的显示自身是设立在它的敞开性上的,也就是说,真理的存在、发生不是随心所欲的随遇而安,它的存在、确立发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只有把自身设立于存在者之中才能成为它自身,而设立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海德格尔认为:“真理把自身设立于由真理开启出来的存在者之中的一种根本性方式,就是真理的自行设置入作品。真理现身运作的另一种方式是建立国家的活动。真理获得闪耀的又一种方式是临近于那种并非某个存在者而是最具存在者特性的东西。真理设立自身的再一种方式是本质性的牺牲。真理生成的又一种方式是思想者的追问,这种作为存在之思的追问命名着大可追问的存在。”④不管哪种方式,“由于真理的本质在于把自身设立于存在者之中从而成其为真理,所以在真理之本质中就包含着那种与作品的牵连(Zug zum Werk),后者乃是真理本身得以在存在者中间存在的一种突出可能性。”⑤也就是说真理是伴随作品而生的,艺术作品出现时,真理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了,其实,真理的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是艺术作品成为其所是的一个条件。

我们如何跟作品中发生的真理取得联系呢?海德格尔认为靠“保藏”,保藏让作品成为作品,“唯有这种保存藏,作品在其被创作存在中才能表现为现实的,

2期,第23页。

①同上,第27页。

②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册),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78页。

③同上,第281页。

④同上,第282页。

现在来说也即:作品式地在场着的。”①我们对作品保藏意味着我们置身于在作品发生的存在者之敞开性中。是“保藏”让我们进入作品的敞开领域,并且与作品中的存在者发生关系。

经过漫长的探索,海德格尔告诉我们:“作为存在者之澄明和遮蔽,真理乃通过诗意创造而发生。凡艺术都是让存在者本身之真理到达而发生;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Dichtung)。”②在文章中,海德格尔说“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的真正目的在于他想借诗的赠予、建基和开端三种意义上的“创建”来探寻艺术的历史性本质。艺术发生为诗,诗有历史,因而作为创建的艺术本质上是有历史性的,“真正说来,艺术为历史建基;艺术乃是根本性意义上的历史。”③“艺术作品的本源,同时也是创作者和保存者的本源,也就是一个民族历史性此在的本源,乃是艺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在其本质中就是一个本源:是真理进入存在的突出方式,亦即真理历史性地生成的突出方式。”④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不知道艺术作品的本源到底是什么。但是海德格尔却这样跟我们说:“我们追问艺术的本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追问呢?我们做这样的追问,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本真地追问:艺术在我们的历史性此在中是不是一个本源,是否并且在何种条件下,艺术能够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本源。”⑤原来如此!海德格尔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可以让我们沾沾自喜的结果啊!

海德格尔带领我们在林中路中漫走了这么长的弯路,最后的结果可能会让一些人失望。然而海德格尔从存在现象学的角度出发,把作品从其对象性存在中解放出来,将相关的先入之见“悬置”起来,从作品本身出发,否定了很多我们一直认为是真理的流俗之见,让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现象学上的新的认识,这就是收获。他在后记中说:“本文的思考关涉到艺术之谜,这个谜就是艺术本身。这里绝没有想要解开这个谜。我们的任务在于认识这个谜。”⑥因而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理解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本源所做的追问,这种追问给我们提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追问理路,让我们多了一双眼睛看艺术作品和世界万物,我们能看到的必将更加深刻、透彻和丰富多彩。

①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册),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87页。

②同上,第292页。

③同上,第298页。

④同上,第298——299页。

⑤同上,第299页。

二、流行的关于文学、艺术和美本质的观点

中外哲学、文学和美学史上,有很多大家对文学、艺术和美的本质问题有过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论述,他们的观点有的影响整个时代,有的影响至今,我们从下面这些代表性观点中至少可以看出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艰难过程。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里面的思想曾经影响过我国很多学人。他在第26封信中直接简明地指出:“美的艺术的本质就是外观。”①又说:“在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内容不应该起任何作用,而形式应该起全部作用;因为只有形式才会对人的整体发生作用,相反通过内容只会对个别能力发生作用。内容不论多么高尚和广泛,它对精神随时都起限制作用,而只有从形式中才有希望得到真正的审美自由。因此,艺术大师的真正艺术秘密就在于,他通过形式来消灭质料;质料本身越是宏伟,越是傲慢,越是有诱惑力,质料越是自行其是地显示它自身的作用,或者,观赏者越是喜欢直接和质料打交道,那么,那种坚持克服质料和控制观赏者的艺术就越是成功。”②他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分析艺术作品就当时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创新,因而他的追随者也很多,影响也很大。

黑格尔有个著名关于美本质的观点是尽人皆知的,那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③这个命题的深刻内涵自不待言,就它的逻辑思维来说,黑格尔是按照“主观”和“客观”的路子来论述自己的这个观点的。黑格尔认为理念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存在的东西只有在作为理念的一种存在时,才有真实性。因为只有理念才是真正实在的东西。这就是说,现象之所以真实,并不由于它有内在的或外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由于它一般是实在的东西,而是由于这种实在是符合概念的。只有在实在符合概念时,客观存在才有现实性和真实性。而且这真实性当然不是就主观的意义来说,即不是说,只要一种存在符合我的观念,它就是真实的,而是就客观的意义来说,即是说,‘我’或是一种外在的对象、行动、事迹或情境在它的实在中实现了概念,它才是真实的。”④黑格尔这个观点的最深

①[德]席勒:《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页。

②[德]席勒:《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41页。

③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2页。

远的影响也许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所说的“理念”是何物却准确地记住了他的这句名言。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也曾探讨过艺术的本质问题,不过他的探讨不是很系统。他说:“直接得到快乐,是艺术活动的特性。这种快乐,我们可以从过程中得到,或者也可以从活动的结果中得到。”①“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民族,艺术都是一种社会的表现,假使我们简单地拿它当作个人的现象,就立刻会不能了解它原来的性质和意义。”②他谈到艺术家创作时,认为:“艺术家从事创作,不仅为他自己,也为别人,虽则他不能说美的创作目的完全在感动别人,但是论到他所运用的形式和倾向,则实在是取决于公众的——自然,此地的所谓公众,并非事实上的公众,只是艺术家想象出来的公众。”③我们姑且把格罗塞的这种观点称之为“表现论”吧,在他看来艺术就是表现,是对读者情绪的娱乐。通过分析他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他也是从“主观”和“客观的”的方面来分析艺术的本质的。

上面说的是外国著名哲学家、艺术史家的观点,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国通用的美学、文艺学教材中是如何论述艺术、文学和美本质的。这些教材影响面广,就算这些观点有瑕疵也会害人不浅,而一旦他们的观点错误,那么影响就会很恶劣了。

在刘叔成、夏之放和楼昔勇等著的《美学基本原理》里,他们认为:“美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神秘的理念的外化,而是在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④在这里,他们根据马克思的认识论、实践论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这个命题,显然是非常的“马克思主义”的,在他们看来,艺术的一切都和人这个社会动物密切相关,是人创作艺术,靠人欣赏艺术,在艺术的世界里,人主宰一切。

朱立元在他主编的《美学》教程里并没有直接指出美的本质是什么,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对美的论述中找到他们的观点。他们指出:“美总是存在于美的事物中,而美的事物之所以成为美的事物就在于它能给我们精神性的愉快,应

①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8页。

②[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9页。

③[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9页。

合着我们的审美活动。”①他们的这些观点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展开论述的,在他们看来,主体和客体的地位是很高的,“无论在马克思主义中,还是在现当代西方哲学中,主体与客体都处在相互依赖、相互建构的积极、动态关系中,这是我们理解世界与人生的基本起点。”②

现在通行的文艺学教材中,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恐怕是影响最大的。他认为:“文学从本质上说就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③他还特别指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④他的这个文学意识形态论影响了很多人,但是近来却受到很大的挑战。

董学文和张永刚合著的《文学原理》里,他们指出的文学的本质和童庆炳他们提出的差别较大。董学文认为:“文学最根本的属性,就是它的人学特性。这是文学本性决定的。如前所述,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人运用特定思维方式和符号系统创造的产物,而且,这种创造文学的思维是一种审美思维。”⑤“文学的人学特性,决定了文学必须立足人、观察人、思考人、表达人。”⑥他们还根据这个“人学”特性,给文学下个定义:“(文学是)创造主体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体现着人类审美意识形态特点并实现了象、意体系建构的话语方式。”⑦显然,他们的这种观点也是基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的。

胡有清的文学本质观也值得注意。他在《文艺学论纲》里提到:“文学及其他艺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以审美为中心的把握世界,是审美反映,它所体现的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多种关系的一种,即审美关系。”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这种有着浓厚美学思想的文论观是建立在“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上的。

关于艺术、文学和美学的本质的论述还有很多,但是从上面的这些很有代表

①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②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③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

④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⑤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⑥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⑦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

性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三、海德格尔观点和上述观点的比较

海德格尔的理论体系是博大精深的,和他那博大精深的理论同样著名的是他的著作语言的晦涩难懂,这一点无需多言,每一个学过海德格尔理论的人都有同感。然而“回顾一下本世纪的西方哲学,若以思想的深刻和影响的持久而论,也许仅有奥地利的维特根斯坦一人可与海德格尔并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维氏思想左右了本世纪英美分析哲学之发展方向;而海氏思想则指引着本世纪欧洲大陆人文哲学之演进。”①那么海德格尔的理论到底深刻在什么地方呢?他是浪得虚名吗?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海德格尔和其他人关于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观点。

首先,从理论的深刻度上看,海德格尔比其他人深刻。通过前面的综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海德格尔是用“存在现象学”理论来分析艺术作品的本源的。他的理论超越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框架,悬置了“流俗之见”,直接从艺术作品本身出发,通过描述事实或事态,一步步为我们分析作品本身,使作品自己来暴露出这些事实是怎么构成的,然后依据这些事实再去暴露在更高层次上的构成,从而使作品真正是其所是的向我们敞开一个辽阔的世界。海德格尔的论述层层推进,环环紧扣,从探讨“物与作品”到“作品与真理”再到“真理与艺术”,让我们的思路渐渐开阔,眼光慢慢变远。尽管最后他也没有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他所做的尝试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比之下,席勒、黑格尔、童庆炳、刘叔成等人对文学美学的本质的论述却有点肤浅。他们对美、文学和艺术的探讨只是停留在寻求“本质”的层面,没有能进一步去探讨“本质之源”,即本质之为本质的东西。然而,就算是在探讨“本质”,他们的思路也都是从“二元对立”的框架开始的,从一开始就把很复杂的东西硬生生的分成对立的两半。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它们本身蕴含着很多错综复杂的因子,不管是把它们分成“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还是“内容”和“形式”等其他任何的两个对立的方面,都不可能全面概括作品本身。蒋

永青老师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经历语言困惑。这种困惑源于形式主义探索及其‘表现’论局限,也源于现实批判与文化针对性思想中的艺术焦虑。与这种局限和焦虑相对应的,是语言‘表达’说和‘构成’论的对峙局面,从其主客二分世界图景的困境看,上述的语言焦虑已经逼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转折边缘。”①西方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韦勒克也说过:“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通常使用讨论‘有机体’的一套术语来讨论文学,是不太恰当的,因为这样只是强调了‘多样中的统一’一面,从而导致人们误解文学可以相当于其实与它关系不大的生物学现象。”②对于“形式”和“内容”的二分,韦勒克更是很不客气的指出:“‘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术语被人使用得太滥了,形成了极其不同的含义,因此将两者并列起来是没有助益的;但是,事实上,即使给予两者以精确的界说,它们仍是过于简单地将艺术一分为二。现代的艺术分析方法要求首先着眼于更加复杂的一些问题,如艺术品的存在方式(mode of existence)、层次系统(system of strata)等。”③

其次,从理论的独立性上看,海德格尔的理论更为独立。童庆炳、朱立元他们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著作的一些论述。这些观点由于有了太多的官方色彩而经常被批评家指责为“庸俗社会学观点”。对于海德格尔的理论,很多人会说过它太难了,而一般不会有人说过它是荒谬的。童庆炳、朱立元等人的文学、美学本质论却一直受到多方的质疑。例如,针对童庆炳的“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论就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充满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不能科学地揭示文学的本质,也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④我国著名马列文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学文也指出:“‘审美意识形态’是在纠正传统的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去政治化’,主张文学是对生活的‘审美反映’时才提出来的。不过,不管它是哪种情况,用它来说明和定义文学,都有过滤掉构成文学本质的其他成分之嫌,且与多样化的文学存在状况不相符合。”⑤并且,

①蒋永青:《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困惑》,《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第122页。

② [美]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修订版),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③同上。

④燕世超:《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质疑——向童庆炳先生请教兼论文学的情感语言艺术本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5页。

最搞笑的是:“‘审美’和‘意识形态’两个概念都非常歧义、含糊、抽象,而且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包容。如果将‘审美’与‘意识形态’硬搭配在一起,成为一个固定词组,那就如同‘两只角的独角兽’或‘苹果的水果’(或‘水果的苹果’) 称谓一样,这种亦此亦彼的判断,难以成为严格的定义方式。所以,把‘审美意识形态’概念当作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系统确有不当之处。”①第三,从审美的多样性上看,海德格尔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视界。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理论让我们看作品多了一双眼睛。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作品都会向我们展示一副壮阔的画面。我国通用教材的那些观点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概念,按照这个概念去欣赏作品会让我们只见树叶不见森林。海登·怀特就说过:“叙事绝不是一个可以完全清晰地再现事件——不论是想像的还是真实的事件——的中性媒介。它的话语形式表达关于世界及其结构和进程的清晰的体验和思考模式”。②因而,我们要是按照他们的观点来看待作品,就会造成审美的世俗化,审美经验的可预测化,这样创作的自由就消失了。这样也就成了什么都变得很简单,但又什么都变得很复杂,因为一种理论变得万能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就海德格尔的理论来说,在“在海德格尔看来,无论从对诗或文学的态度还是从对于事物或世界的理解看,传统思维所达到的只是它们的外在层面,很少进入语言、诗、文学、艺术乃至事物的内在之域,这种内在之域,正是人类栖居于其中的世界。人类并非直接生活于物的世界,而是栖居于语言所敞开的物的世界,或者说,生活于词语命名所开启的内在世界,这一世界即为人类作诗所敞开道说之域。从这一角度看,人类栖居于其中的是一敞开着的诗意世界。”③

四、结语

海德格尔的存在现象学理论向我们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世界,在这

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83页。

①同上,第84页。

② [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第346页。

③蒋永青:《语言敞开之域——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探索》,《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3期,第17页。

个世界里,有可靠性、有用性、真理等内涵丰富的东西。海德格尔的探索,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领域,这是一条曲折的林中路,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可能是曲径通幽,也可能会自绝于路,但是,只要我们认得这些路,我们就一定能欣赏到别样的风光。

参考文献:

[1]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团结出版社,2003年版。

[2][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3]倪梁康:《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哲学研究》,1999年第6期。

[4]杨辉:《应如何探讨“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内在理路分

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5]李革新:《在遮蔽与无蔽之间——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一种理解》,《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6]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册),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7][德]席勒:《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8][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0]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胡有清:《文艺学论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蒋永青:《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困惑》,《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

[16]蒋永青:《语言敞开之域——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探索》,《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3期。

[17]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8][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3版。

[19]燕世超:《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质疑——向童庆炳先生请教兼论文学

的情感语言艺术本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20][美]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修订版),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5年版。

汪丁丁的三分之一定律

儿童教育政治学——“三分之一”定律 汪丁丁 杨格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他研究“带有随机过程的博弈学习”,现在很有名,可能得到诺贝尔奖。不论如何,我要介绍的政治学,与他的研究密切相关。 想象一群人,他们使用两种货币进行交易,金币和银币。每一个人每天早晨出发之前,在口袋里装一些货币,在扁担里装一些商品。游戏规则:每天从早到晚每一个人只能携带一种货币,金币或银币。而且规定不能以物易物。杨格的社会仿真,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他假设这群人最初是使用金币的,但有一个极小的概率,例如,千分之一的概率,会有人携带银币(偶然的错误或故意要创新)。这样的随机性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这个偶然带着银币出门的人遇到的大多是只有金币的人,于是无法交易。那些带着金币的人晚上回到家里想起第二天要带何种货币的问题,很自然,会有一些人从第二天开始带银币出门。银币扩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非常缓慢,可能需要等待两年,才有第二个人偶然携带银币出门。但它引发的心理效应是可以累积的,直到某一天,相当多的人携带银币出门。然后,杨格发现,当携带银币的人数占了某一比例之后,有一种“雪崩效应”,人们开始迅速从金币改为银币。这样的实验,他做了成百上千次,结论是:哪一种货币成为“本币”,依赖于随机冲击的效应,或迟或早,当前流行的本币一定会被“颠覆”。杨格这一发现,被称为“轮流颠覆”定律。多年之后,大约2006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哈佛大学一位年轻教授的报告,标题是“三分之一定律”。大致所言即杨格的轮流颠覆定律,只不过,更精确一些,他发现我们反复提及的那一“阈值”,通常就是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制度诱使坏人的数目增加到占总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一以上,则出现向坏人发展的雪崩效应。反之亦然。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直到中期,例如1997年以前,为城里人供应食品的农民不懂得造假或懂得但不愿意造假。为什么突然就有了这样多的造假农民?杨格的“轮流颠覆”定律,在特定的制度里,“好人”越来越少(持有金币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某一阈值,然后“坏人”迅速增加(雪崩效应),以致大多食品都是假冒伪劣的。当然,也可有另一方向的颠覆:最初敢于供应优质食品的农民,引发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直到某一阈值,然后“好人”突然增多,雪崩一样地增多。轮流颠覆,杨格发表的数据表明,“轮流”是什么样的周期?完全无法确定,没有周期性,只有“随机”颠覆。我们能预言的仅仅是:坏人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不可能无限长,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 【篇一:微生物学文献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文献读后感 一、文章题目 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to antibiotics (评估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易感性的 一种新方法) 二、文章概要 escherichia coli cvcc249 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动态增长过程的 分析结果表明,不能获得理想的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用ast法不能完全确定药物浓度和细菌数量之比以及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基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庆大霉素处理一定时间细菌的增长过程的分析,以及根据向前差分法,一种ast新方法被提了出来。 三、研究背景 1、ast(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 通常定性在mic(最低抑制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这是 由不同的杀菌方法和纸片扩散确定的。从ast获得的参数通常用来表明抗性反应或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这些结果提供合理用药 指导。 2、然而,由于ast的结果容易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耐 药性和敏感性之间的断点变得相当难以区分。许多临床研究组织为 ast的标准化方法作了巨大的努力。美国临床试验标准研究所1971 年提出了clsi的标准化方法,还有后来英国抗菌化疗协会提出bsac 法,欧洲药敏测试委员会提出eucast法等。尽管标准在逐渐完善和 提高,但前面的路还着实很远。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实验室设计了许多实验,改善ast方法。 根据fibonacci 序列分析,他们用细菌浊度的rc作为目标函数,提 出了ast新方法。这个方法有望发展成为药效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四、研究材料 1、从鸡中分离出来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 cvcc249 2、标准质量控制菌株 e. coli 25922 五、研究方法 1、用增长序列浊度的rc值描述抗生素的抑制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数学系始建于1945年,程其襄、杨武之、朱言钧、樊映川、张国隆、陆振邦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解放后,几经国家调整,本系时有间断。于1980年,(应用)数学系正式恢复,陆续引进一批国内外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原有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变化,充实了教学与科研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又先后引进国内知名数学家、博土生导师陈志华、陆洪文、姜礼尚教授等来数学系工作,教学和科研整体实力有很大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建系后就已设立,文革期间中断了招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随之恢复了招生。至今本专业已培养了毕业生3000多人,数学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的许多国家,有的继续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在大型国企和外企,特别是银行、金融、计算机等行业工作,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杰出科学家和行业精英。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并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信息、金融保险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或能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六、主干学科 数学。 七、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理)、数值分析(理)、数理方程(理)等。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1. 公共基础课中的有3门计算机课程,其中在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Web技术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门课程中应至少选修1门。 2. 培养方案中打*的课程为研究生阶段设置的课程,供要求较高的学生选修。 3. 各类选修课要求与建议: 本专业学生在如下的专业选修课中,选修15学分。 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运筹学(理)、应用随机过程、泛函分析(研)*、抽象代数(研)*、微分流形(研)*、矩阵分析(研)*、李群与李代数(研)*、偏微分方程(研)*、有限元方法(研)*、运筹学通论(研)*、图论及其应用(研)*、有限差分方法与谱方法(研)*。其中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这三门课程是金融数学方向的课群组,如果想选修金融数学方向建议3门课程全部选修。已经取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建议选修打*的10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中的相关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课程任选,其中至少要有一门艺术类课程。

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6-03-22T11:04:36.3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5期供稿作者:李明正 [导读]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定义上来说,建筑材料通常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总称。 李明正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建筑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和建筑材料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点,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在建筑材料检测方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问题对策 前言: 从定义上来说,建筑材料通常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总称,一般包含建筑主体施工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两个大的方面。毫无疑问,建筑材料小但是构成整个建筑工程的主体元素,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后期人们使用建筑工程时的安全。材料是一项工程的核心,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为了避免因建材给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下面将就当前房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我国的建筑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相应的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技术也得到了重视和推广。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很多,材质规格各异。材料的检测、试验要按照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并服从《房屋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编制办法》的相关规定。例如,混凝土用粗骨料按规定要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项目的检测;对于不小于C35强度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检测,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对于高分子合成的防水材料,按照高分子防水材料的有关规定,按批检验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2.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材料行业市场不规范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而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 600余家。在这4 600余家建材建筑检验实验室中,仅企业实验室就占据了超过40%的份额;大量的专业检测公司在狭小的市场份额中搏杀,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混乱。一方而,专业检测公司为了生存,互相杀价。微薄的利润迫使有些检测公司突破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出现了简化程序,修改数据,拼凑报告的现象;另一方而,相当的专业检测公司经营维艰,无法承揽到业务,许多企业年营业额不到100万元,导致仪器投入低,人员流失严重,最终导致专业检测公司之间的水平良荞不齐各级检测公司之间分包,转包,挂名等现象严重,少数水平不高的检测公司越级,违规开展检测业务,导致检测市场更加混乱。 2.2试验材料的取样没有代表性 仪器装备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材料检测行业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阻碍了整个检测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数据采集系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更新,从而使得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这就使得检测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在读数、分析结果等方面很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支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取样点的布置和取样数量的设定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制度不完善、设备落后等原因造成取样不准,造成检测结果不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 2.3试验存在主观的操作误差 试验本身是一个随机过程,所以,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只要误差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是正常也是允许的。例如,在试验过程中,虽然严格按标准的规定进行,但在试验操作者的业务水平、设备仪器先进程度、原材料的匀质性、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总会使试验结果产生一定误差,不超出标准规定范围的误差是允许的。必须指出的是,有个别的试验室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当拉伸到试件出现颈缩时,就结束了试验,而没有一直进行到将钢筋拉断裂,这是不正确的。检测行业的一大问题表现在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建立在诚实守信、方法科学、行为公正、数据准确的基础上。检测机构要始终保持其第三方独立性,才能确保数据准确和行为公正。然而,现实中,检测机构不断受到了不良行政干预、商业贿赂、自身经济利益和其他方而压力的影响,不少检测机构开始弄虚作假,并且手段不断翻新,表现在试件假,不做或少做试件,过程假,简化程序,不按规范操作,数据假,编造数据,借用合格数据,修改原始数据,结论假。 3.应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问题的方法 3.1开放检测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市场不规范的问题,首先应该考虑把各级质检站下属的检测机构剥离出来,成立独立运作的企业,推向市场。其次,应该提高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促进地区间的检测机构合作,兼并,联合,减少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增强检测机构的个体实力。最后,加强监管,严格按卿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不AO保证公正性程1-};等文件要求,对于违规机构加大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出台相应计价标准。规范检测业务的收费合同最低价,实行合理价格中标原则。建议改变检测费用支付方式。考虑制定《检测费用支付管理办法》,将付款方式改由第三方(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先向委托方一次性收取全部检测费用,由其按合同规定分期交付给检测机构,以解除检测机构的经济束缚顾虑,使其保证独立性。 3.2精确数据取样环节 检测的关键环节,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是造成检测的误差的原因,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因此,取样的过程中还要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这就需要从数量、取样方法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一般情况,都是从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部位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从样品检测中得出的,所以规范科学的取样是检测报告得出数据准确与否的关键。

结构动力学 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学习完本门课程和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我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在各方面的应用总结如下: 1.(1)结构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 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2)主要理论分析 结构的质量是一连续的空间函数,因此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含有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对某些简单结构,这些方程才有可能直接求解。对于绝大多数实际结构,在工程分析中主要采用数值方法。作法是先把结构离散化成为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数学模型,在确定载荷后,导出模型的运动方程,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求解。 (3)数学模型 将结构离散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集聚质量法:把结构的分布质量集聚于一系列离散的质点或块,而把结构本身看作是仅具有弹性性能的无质量系统。由于仅是这些质点或块才产生惯性力,故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只以这些质点的位移或块的位移和转动作为自由

度。对于大部分质量集中在若干离散点上的结构,这种方法特别有效。 ②广义位移法:假定结构在振动时的位形(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形态)可用一系列事先规定的容许位移函数fi(它们必须满足支承处的约束条件以及结构内部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之和来表示,例如,对于一维结构,它的位形u(x)可以近似地表为: 结构动力学 (1) 式中的qj称为广义坐标,它表示相应位移函数的幅值。这样,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就以广义坐标作为自由度。对于质量分布比较均匀,形状规则且边界条件易于处理的结构,这种方法很有效。 ③有限元法:可以看作是分区的瑞利-里兹法,其要点是先把结构划分成适当数量的区域(称为单元),然后对每一单元施行瑞利-里兹法。通常取单元边界上(有时也包括单元内部)若干个几何特征点(例如三角形的顶点、边中点等)处的广义位移qj作为广义坐标,并对每个广义坐标取相应的插值函数作为单元内部的位移函数(或称形状函数)。在这样的数学模型中,要求形状函数的组合在相邻单元的公共边界上满足位移连续条件。一般地说,有限元法是最灵活有效的离散化方法,它提供了既方便又可靠的理想化模型,并特别适合于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方法,已有不少专用的或通用的程序可供结构动力学分析之用。 (4)运动方程 可用三种等价但形式不同的方法建立,即:①利用达朗伯原理引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201X字 严霜冻结了整个世界,想把一切都包进它瑟瑟的白色的外衣. 寒冷的风肆意的钻进人们的身体,。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寒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带来一份额外的收入,好帮爸爸妈妈买点什么东西。 那么,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从我的找工作拉开了序幕。我穿着大头皮鞋,带着我的黑色绒帽,骑着我的脚踏车带着希望与渴望,开始了我的找工作的征程。一开始,我想一天拿35块钱,其实目标也很低,不是吗?可是,在所有我能干的招聘单位中没有这样的红利.我打听了其他同学,他们也都是如此.每天20块钱,干9个小时,天天劳累,时时想休息,可是休息时间很少.简直是可怜呀. 总结了以前的失败的教训,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于是我找到了一家餐饮酒楼。老板就让我来做传菜员。每天25块钱.第二天,我便开始了我的寒假社会实践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心理极不平衡。心想来从小到大读了这么多的书,在家从来没有这么苦.就算农忙,我也没有这么累.可现在只能端端盘子,一天到晚都得端盘子.在加上我们传菜部的负责人是个多嘴的老大妈,整天念叨,叫你干这干那.

但是,人总是要适应自己自下而上的环境,我不想赐开始就干不下去了,不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要在自己的式作的环境中让自己的工作做行很轻松,首先行把自己同事之间的关系搞好。因此我只好暂时避其锋芒。尽快地熟悉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我所工作的地方是一个两层楼的酒楼,酒店大堂在一楼,楼上有包房,厨房在二楼,传菜间也是在厨房所以在传菜间里可以看到厨管理的机会。 厨房是厨师的战场,由其是是生意非常的时候,那种场面真的就跟战场上打战一样,厨师的工具以及厨房的任何摆设和物品(包括调味品和原材料)都是厨师的武器,锅、碗、瓢、盘也为威望工作编奏出一首首生活的乐谱。墩子也叫切配,专六负责原材料的精加工,打盒负责将切好的原材料拿给灶上的师傅,并且做好装盘,菜品的装饰。蒸菜师傅负责使用蒸箱蒸菜,灶上师傅掌勺用来专门负责菜品的烹制,点心间的师傅专门负责面食点心的制作,凉菜间在另一间房里,负责冷菜的制作以及水果的制作,我们传菜间的工人很简单,只要反台上做好的菜将盘子边上多余的菜汁擦干净,需要配上味碟的将味碟配上,有汤的菜配上汤勺,并且注意菜品的出品顺序和出品的速度快慢并且要保持好住处的有效,随时传递好前台以及威望之间的住处所以每天工作和学习,在传菜部很累很辛苦,腰是酸的,腿是麻苏苏的,眼皮是黑色的.反正很累很累. 休息的时候,传菜部的领班跟我聊天.他对我说: “我知道你是学生有志向,想做大事,但是你千万不要小看做小事,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做大事的本领也是由做小事的本领不断地积累而成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辞千里。”他为我指出了工作中的很多错误和缺点,我也一直很虚心地请

尤金《代理问题和企业理论》个人读书笔记

《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读书笔记 碎碎片片 文章题目: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作者:尤金·法玛(Eugene F.Fama) 尤金·法玛教授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法玛教授1939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储塞州波士顿,是意大利裔移民的第三代。1960年毕业于马萨储塞州Tufts大学,主修法文,获得学士学位,这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像是日后会成为财金学界大师的开始。1960-196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MBA,1963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股票市场价格走势”。1995年,比利时鲁文大学授予法玛荣誉博士学位。尤金·法玛在就读Tufts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时参加了诸多的学术团体。 法玛教授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包括投资学理论与经验分析、资本市场中的价格形成、公司财务、组织形式生存的经济学。他在经济学科的若干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金融学独立为一个学科以及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领域的进程中,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出处:本文原载于[美]《政治经济学杂志》第88卷第2期(1980年),第288-307页。一、写作动机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关注着企业中的决策是由非股东的管理者的行为而产生的激励问题,导致企业“行为”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但这些理论舍弃了古典的企业模型——经营企业仅仅是为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是统一的,而赞成集中研究控制企业但不拥有企业并与古典的“经济人”相去甚远的管理者的动力问题。代表有,鲍莫尔(1959)、西蒙(1959)、西尔特和马奇(1963)以及威廉姆森(1964)。 最近,经济学文献倾向于舍弃古典的企业模型但接受古典的经济行为形式,企业被认为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每一种要素为其自我利益所驱使。因此,强调在组织中通过契约来界定产权的重要性。代表有,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与詹森和梅克林(1976)。

数学分析读书心得

数学分析读书心得 王俊艳 2011212106 摘要:通过这几个月对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这门课程有一定认识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难题与困惑,因此,特对在学习中的遇到困难与将来如何更好的努力,不断提高学习这门课的能力进行了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可以有所进步。 关键词:数学分析读书心得极限总结进步 尚在高中时,就不断听到有人告诉我说:好好学习吧,等到上大学时就轻松了。然而悲剧的是,当我们进入大学时,才发现在大学里我们仍需要好好学习,甚至说即使在课堂上好好听了,有时也不一定听得懂。 就拿数学分析来说,不同于高中的思维方式,它着重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单单是机械的使用公式,而是让我们理解并掌握这些公式成立的原因。这对于刚开始接触这门新课程的我们来讲,很难,对我来说,那些公式的证明是难上加难。 说起来,接触数分已经好几个月了,回过头来看,刚开始,第一章中上下确界很难懂,不过,当这一章实数集与函数学完后,觉得也不是那么难了。那么,就现在来说,我人仍然觉得很难的是极限,尤其是关于极限的证明。极限涉及两个章节,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暂且不说在这两个章节中定义与性质非常多,难以记忆,即便勉强记忆,又很难熟练掌握,题的形式变化多样,不易观察出使用哪种方法来得出结果,再加上自从进入大学后,资料相对较少,没有高中的练习习题多,因此做题相对较少,没有从做题中总结出解这类题的一般规律,光学不练等于没学。普通的计算还好,一旦遇上证明题,思路很狭窄,不能很灵活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思考过程比较混乱,还有就是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地方,在课下没有主动地去解决,在证明的过程中每一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弄得的很明白。总之,我认为极限很难。 但是,作为一个数应并且师专业的学生,学好自己主专业是最基本的要求,更何况,四年过后,我就会站上讲台,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在这四年期间,培养成为老师的素养固然重要,同时,优异的学习成绩也必不可少,因此,及时再难学,我认为我们也不应该放弃,我们应该慢慢的解决每一个困惑,逐渐的进步。 首先,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对自己有信心,不会因为那一版块难学,就不学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毕竟,只有我们对数分感兴趣了,愿意学了,数分才又可能听懂,并且学好。再有就是好好做笔记,本来我们就缺乏相关资料辅助学习,老师上课所讲的东西就显的弥足珍贵了,把握好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表明不理解的地方,等到有时间时,主动解决这些不懂的。另外就是,在课下做好预习和复习,好好地把书和笔记看一遍,这两步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大学还是高中。再有就是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做点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还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面,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的灵活。最后要说的是,我们要尽可能的多与我们老师沟通交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的解决。

计量经济学读书报告-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

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 经过一个学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通过以计量经济学为核心,以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等学科为指导,辅助以一些软件的应用,从这些之中我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我发现:计量经济学便是用精简的文字概括内容要点,用朴实的语言联系现实生活,让我们体会到计量经济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参观一个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走街串巷;了解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各起一半作用。计量经济学也是如此。 学习计量经济学给我印象和帮助: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克莱因(R.Klein):“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 计量经济学关心统计工具在经济问题与实证资料分析上的发展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提供对于经济现象逻辑一致的可能解释。因为人类行为和决策是复杂的过程,所以一个经济议题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理论。当研究者无法进行实验室的实验时,一个理论必须透过其预测与事实的比较来检验,计量经济学即为检验不同的理论和经济模型的估计提供统计工具。 在计量经济学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我学习到了关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回归分析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回归分析”这个词最初是由一位英国学者提出来的,他用收集的样本数据来说明孩子的身高与父母身高及人口平均高度的关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读书报告——智能数字图像处理

一、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答: ①香农:二十世纪40年代末,美国数学家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 和《在噪声中的通信》两篇著名论文,提出信息熵的数学公式,从量 的方面描述了信息的传输和提取问题,创立了信息论。于是信息论首 先在通信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信息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②维纳: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和《平稳时间序列的外推、内插和平 滑问题》,从控制的观点揭示了动物与机器的共同的信息与控制规律, 研究了用滤波和预测等方法,从被噪声湮没了的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 的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 ③冯·诺依曼: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和 核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最伟大的科学全才之一,被称为“计 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早期以算子理论、量子理论、集合论等方 面的研究闻名,开创了冯·诺依曼代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 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为研制电子数学计算机提供了基础性的方 案。1944年与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合著《博弈论与经 济行为》,是博弈论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晚年,研究自动机理论,著 有对人脑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精确分析的著作《计算机与人脑》。主要 著作有《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计算机与人脑》、《经典力学的 算子方法》、《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连续几何》等。 ④图灵: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逻辑的奠基 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设立的以其名命名的“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和最崇高的一个奖 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⑤E.L.波斯特:波斯特对应问题是美籍波兰数学家E.L.波斯特于1944年提出 的一个重要的判定问题。波斯特对应问题在形式语言理论和程序设计 理论中有重要应用。 2.答: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

随机过程读书报告

随机过程读书报告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这句话的哲理就是告诉我们量变最终可以达到质变。而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只有逐渐积累,扩大视野,把握其整体基础体系并不断思索,才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实考试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去理解和领悟一门课程知识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学期结束时写一篇读书报告有利于我们去对这门课整体把握同时也复习一下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我想这也是老师的一番苦心吧! 说实在的,我本科是师范类专业的,从未接触过随机过程这门在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课程知识。但我感到很庆幸,有幸在读研期间接触到这门课程。并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对自己对随机过程的学习做以下报告: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课下的学习我了解到随机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平稳过程的滤波和预测应用于通信、雷达及导航;时间序列分析应用于系统建模及气象预报;卡尔曼滤波应用于空间技术及信息处理;线性系统在随机作用下的分析计算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及船舶自动航行等等。不仅如此,随机过程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地渗透到很多专业和技术领域中,特别是,作为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础课,为许多后续专业课,如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自适应控制,随机控制,最优估计,智能控制与专家系统等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我认识到对于工科院校的研究生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的工作者,随机过程无疑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 下面具体谈一下我所了解和学到的随机过程知识。 一般来说,把一组随机变量定义为随机过程。在研究随机过程时人们透过表面的偶然性描述出必然的内在规律并以概率的形式来描述这些规律,从偶然中悟出必然正是这一学科的魅力所在。 古人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历史文化。”由此可见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随机过程学科的历史发展,随机过程整个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由柯尔莫哥洛夫和杜布奠定的。这一学科最早源于对物理学的研究,如吉布斯、玻尔兹曼、庞加莱等人对统计力学的研究,及后来爱因斯坦、维纳、莱维等人对布朗运动的开创性工作。1907年前后,马尔可夫研究了一系列有特定相依性的随机变量,后人称之为马尔可夫链。1923年维纳给出布朗运动的数学定义,直到今日这一过程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随机过程一般理论的研究通常认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1年,柯尔莫哥洛夫发表了《概率论的解析方法》,1934年A·辛钦发表了《平稳过程的相关理论》,这两篇著作奠定了马尔可夫过程与平稳过程的理论基础。1953年,杜布出版了名著《随机过程论》,系统且严格地叙述了随机过程基本理论。 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随机过程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概率方法,其中用到轨道性质、停时和随机微分方程等;另一类是分析的方法,其中用到测度论、微分方程、半群理论、函数堆和希尔伯特空间等。实际研究中常常两种方法并用。另外组合方法和代数方法在某些特殊随机过程的研究中也有一定作用。而该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多指标随机过程、无穷质点与马尔可夫过程、概率与位势及各种特殊过程的专题讨论等。中国学者在平稳过程、马

Levy过程与随机计算读书报告.doc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Levy过程与随机计算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 Levy过程与随机计算 姓名 *** 学号 ********* 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年级 2***级 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日期年月................................................... ............................................... (以下内容由任课老师填写)

Levy 过程与随机计算读书报告 姓名:*** 学号:********** 这学期我们在邓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Levy 过程与随机计算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Levy 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随机分析和随机计算的知识。下面就针对Levy 过程的一些知识点做一些总结,其中包括Levy 过程的定义,性质,定理,和一些例子(如Brownian 运动,Gaussian 过程,Poisson 过程,复合Poisson 过程等)以及它们的Levy 特征,还简单介绍了Ito Levy -分解定理。 首先,先回顾一下几个重要知识点: 无穷可分:X 称为无穷可分的,若对于,N n ∈?存在n 个相互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2)(1,,,n n n n Y Y Y Λ使得X 与)()(2)(1n n n n Y Y Y +++Λ同分布。 Khichine Levy -定理:μ是d R 上的一个Borel 概率测度, μ是无穷可分的?存在向量d R b ∈,正定对称d d ?矩阵A ,}0{-d R 上的一个Levy 测度ν,使得对于d R u ∈?,均有 )}()](),(1[),(2 1),(exp{)(}0{?),(dy y y u i e Au u u b i u d R B y u i νχμ?---+-=Φ 其中)0(?1 B B =. Levy 特征:)(t X 的特征函数)())(,()()()(u t X u i t X e e E u η==Φ(d R u ∈?), 我们称映射 C R d →:η为Levy 特征 一、Levy 过程的定义: 设概率空间为()P Ω,,F 为概率空间, }0),({≥=t t X X 为定义在该空间上的一个随机过程,我们称X 是一个Levy 过程,若X 满足以下几条:

非线性动力学——时间序列分析读书报告

非线性动力学时间序列分析读书报告 Email:dragon_hm@https://www.sodocs.net/doc/f77050471.html,

1.时间序列分析简介 用随机过程理论和数理统计学方法研究随机数据序列所遵从的统计规律,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在大多数问题中,随机数据是依时间先后排成序列的,称为时间序列。它包括一般统计分析(如自相关分析、谱分析等),统计模型的建立与推断,以及关于随机序列的最优预测、控制和滤波等内容。 经典的统计分析都假定数据序列具有独立性,而时间序列分析则着重研究数据序列的相互依赖关系。后者实际上是对离散指标的随机过程的统计分析,所以又可看作是随机过程统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用 x(t)表示某地区第 t月的降雨量,*x(t),t=1,2,…+是一时间序列。对t=1,2,…,T记录到逐月的降雨量数据x(1),x(2),…,x(T)称为长度为T的样本序列。依此,即可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未来各月的雨量x(T+i) i=1,2,…进行预报。 时间序列分析不仅可以从数量上揭示某一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从动态的角度刻画某一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认识客观世界之目的,而且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还可以预测和控制现象的未来行为。时间序列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应用于经济预测。二次大战中和战后,在军事科学、空间科学和工业自动化等部门的应用更加广泛。 2.时间序列概述 时间序列包含一系列数据,这些数据是随时间或者其他变量的增加而得到的,并随着时间的改变,变量值的序列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例如,股票每天的收盘价格就是一个时间序列,每年客运流量是一个时间序列,某种商品的销售数量也是一个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2.1 时间序列的定义 时间序列是指按照时间顺序获得的一系列观测值。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对某一过程中的某一变量或一组变量 X(t)进行观察测量,在一系列时刻t1,t2,…,t n (t 为自变量,且t1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岩石力学 读书报告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姓名:曾敏 学号:2006201071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岩石力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推荐一种较广义、较严格的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岩石对于各种物理环境的力场所产生的效应。”这个定义既概括了岩石力学所研究的破碎与稳定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也概括了岩石受到一切力场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力学效应。岩石力学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数学、弹塑性理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岩石力学主要理论基础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到很多基础及应用学科。岩石力学的力学分支基础 1、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在采矿工程中用到的固体力学主要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如把采场上覆岩层看作是梁或板结构用的就是结构力学理论;采用弹性力学研究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 2、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对于地下采矿工程来说,其研究对象就是地下水与瓦斯等矿井气体。 3、爆炸力学 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和防护。它从力学角度研究爆炸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又称激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同时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下开采中的巷道掘进,露天开采中的采剥都要进行爆破。 4、计算力学 计算力学是综合力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研究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软件的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力学的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技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它已成为力学除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外的第3种手段。常见的计算力学方法并已广泛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的有: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热传导和热应力有限元法、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无网格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等。以计算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应用也正广泛地开展起来。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度。对于大部分质量集中在若干离散点上的结构,这种方法特别有效。 ②广义位移法:假定结构在振动时的位形(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形态)可用一系列事先规定的容许位移函数fi(它们必须满足支承处的约束条件以及结构内部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之和来表示,例如,对于一维结构,它的位形u(x)可以近似地表为: 结构动力学 (1) 式中的qj称为广义坐标,它表示相应位移函数的幅值。这样,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就以广义坐标作为自由度。对于质量分布比较均匀,形状规则且边界条件易于处理的结构,这种方法很有效。 ③有限元法:可以看作是分区的瑞利-里兹法,其要点是先把结构划分成适当数量的区域(称为单元),然后对每一单元施行瑞利-里兹法。通常取单元边界上(有时也包括单元内部)若干个几何特征点(例如三角形的顶点、边中点等)处的广义位移qj作为广义坐标,并对每个广义坐标取相应的插值函数作为单元内部的位移函数(或称形状函数)。在这样的数学模型中,要求形状函数的组合在相邻单元的公共边界上满足位移连续条件。一般地说,有限元法是最灵活有效的离散化方法,它提供了既方便又可靠的理想化模型,并特别适合于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方法,已有不少专用的或通用的程序可供结构动力学分析之用。 (4)运动方程 可用三种等价但形式不同的方法建立,即:①利用达朗伯原理引

进惯性力,根据作用在体系或其微元体上全部力的平衡条件直接写出运动方程;②利用广义坐标写出系统的动能、势能、阻尼耗散函数及广义力表达式,根据哈密顿原理或其等价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导出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运动方程;③根据作用在体系上全部力在虚位移上所作虚功总和为零的条件,即根据虚功原理导出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运动方程。对于复杂系统,应用最广的是第二种方法。通常,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二阶常微分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为:Μ(t)+D(t)+Kq(t)=Q(t),(2) 式中q (t)为广义坐标矢量,是时间t的函数,其上的点表示对时间的导数;Μ、D、K分别为对应于q (t)的结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Q (t)是广义力矢量。 1.结构动力学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1)序言:地震时地面运动是一个复杂的时间-空间过程,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经过了静力法、反应谱法、动力法三个阶段,现行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2)方法比较: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对单自由度体系,给定场地条件以及结构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便可以从反应谱中获得结构的最大地震响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而可求出结构的地震力。对于多自由度体系,首先采用多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谱理论,即先利用模态分析法将多自由度体系分解为一系列广义单自由度体系,最后将各振型的最大值用一定的振型组合方法组合出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由于反应谱方法基本正确地反映了地震动特性,并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所以对于一般的结构而言,具有良好的精度,且概念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试题和读书报告 姓名:刘向前 班级:08土木5班 学号:080804125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学习完本门课程和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我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在各方面的应用总结如下: 1.(1)结构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 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2)主要理论分析 结构的质量是一连续的空间函数,因此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含有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对某些简单结构,这些方程才有可能直接求解。对于绝大多数实际结构,在工程分析中主要采用数值方法。作法是先把结构离散化成为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数学模型,在确定载荷后,导出模型的运动方程,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求解。 (3)数学模型 将结构离散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集聚质量法:把结构的分布质量集聚于一系列离散的质点或块,而把结构本身看作是仅具有弹性性能的无质量系统。由于仅是这些质点或块才产生惯性力,故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只以这些质点的位移或块的位移和转动作为自由

度。对于大部分质量集中在若干离散点上的结构,这种方法特别有效。 ②广义位移法:假定结构在振动时的位形(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形态)可用一系列事先规定的容许位移函数fi(它们必须满足支承处的约束条件以及结构内部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之和来表示,例如,对于一维结构,它的位形u(x)可以近似地表为: 结构动力学 (1) 式中的qj称为广义坐标,它表示相应位移函数的幅值。这样,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就以广义坐标作为自由度。对于质量分布比较均匀,形状规则且边界条件易于处理的结构,这种方法很有效。 ③有限元法:可以看作是分区的瑞利-里兹法,其要点是先把结构划分成适当数量的区域(称为单元),然后对每一单元施行瑞利-里兹法。通常取单元边界上(有时也包括单元内部)若干个几何特征点(例如三角形的顶点、边中点等)处的广义位移qj作为广义坐标,并对每个广义坐标取相应的插值函数作为单元内部的位移函数(或称形状函数)。在这样的数学模型中,要求形状函数的组合在相邻单元的公共边界上满足位移连续条件。一般地说,有限元法是最灵活有效的离散化方法,它提供了既方便又可靠的理想化模型,并特别适合于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方法,已有不少专用的或通用的程序可供结构动力学分析之用。 (4)运动方程 可用三种等价但形式不同的方法建立,即:①利用达朗伯原理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