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下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证明的必要性》教案

七下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证明的必要性》教案

七下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证明的必要性》教案
七下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证明的必要性》教案

证明的必要性

一、思考:下图a ,b ,c 中的谁与线段d 在一条直线上?

二、探究新知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归纳、观察、猜测等方法,得到数学命题,这

些命题不一定是真命. 我们一同来做几个猜想并验证的活动:

1.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 =0,1,2,3时,代数式n 2-n +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 2-n +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

答案:

2.小刚发现122>,133>,144>,由此得到一个命题:任何一个整数都大于它的倒数.你认为小刚得出的命题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3.小颖在一张纸上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把纸面分成2部分;她在纸上又画出一条直线,发现这两条直线最多可以把纸面分为4部分.于是她猜想:“三条直线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分为6部分.”小明则认为:“三条直线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分为7部分.”你认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答案:

三、典例精讲

例1 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E .DE 与B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的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肯定你的结论对

所有的△ABC 都成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A D E

B C

d a b c

四、课堂练习

1.(1)解决我们开始提到的问题,如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

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

(2)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

2.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

巩固提升

1.下列结论,你能肯定的是()

A.今天天晴,明天必然还是晴天.

B.三个连续整数的积一定能被6整除.

C.小明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因而后天的竞赛考试中他必然能获得一等奖.

D.两张照片看起来完全一样,可以知道这两张必然是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弟弟今年13岁,哥哥比弟弟大6岁,到了明年,哥哥比弟弟只大5岁了,因为弟弟的明年比今年长大了1岁

B.如果a>b,b>c,则a>c

C.∠A与∠B相等,原因是它们看起来大小也差不多

D.因为对顶角必然相等,所以相等角也必是对顶角

3.如图,∠1=60o,∠2=60o,∠3=57o,则∠4=57o,下面是A,B,C,D四个同学的推理过程,你认为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1=60o=∠2,所以a∥b,所以∠4=∠3=57o

B.因为∠4=57o=∠3,所以a∥b,故∠1=∠2=60o

C.因为∠2=∠5,又∠1=60o,∠2=60o,故∠1=∠5=60o,所以a∥b,所以∠4=∠3=57o

D.因为∠1=60o,∠2=60o,∠3=57o,所以∠1=∠3=∠2-∠4=60o-57o=3o,故∠4=57o

4.小洁、琳琳、晓彤、奇奇和聪聪5位同学身体都不怎么舒服,他们分别在医院的牙科、眼科、皮肤科、外科、耳鼻喉科就诊.请根据他们的对话猜一猜,他们分别去了哪一科看病?

小洁、琳琳、晓彤说:我们是在牙科、眼科和皮肤科各自接受治疗的.

奇奇说:我没有去耳鼻喉科和皮肤科.

晓彤说:我最近夜里牙老疼.

小洁说:我的皮肤好得很,我没有必要去皮肤科.

6.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BC,AD中点,连接AE,CF,试问四边形AE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肯定吗?请说明理由.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DF⊥AC于F,BE⊥AC于E,试问DF与BE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如何?你能肯定吗?请说明理由.

D

A F

E

C

B

《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专题一定义与命题 一、知识要点 1.定义:对术语和名称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如“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一般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假命题与反例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二例子,使之具有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个例子称为反例. 4.公理、定理、证明 公理:人们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定理:经过证明了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证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二、考点分析:该考点主要涉及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结构形式、判断命题的真假等.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判断真假命题类型题为主要考点. 三、复习策略:应结合具体实例来理解命题的定义,体会寻找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常用方法----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能利用推理的方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等. 四、典例分析

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作线段AB=CD;(3)你今天上数学课了吗?(4)熊猫没有翅膀;(5)对于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解析: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命题需抓住两点:(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语句,且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祈使句;(2)要对事情作出判断.根据这两条可知(2)、(3)不是命题,(1)、(4)、(5)是命题,且都是真命题.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对顶角相等. 解析:(1)命题一般写成“如果A,那么B”的形式,A部分为条件,B部分为结论,所以(1)中的条件“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结论为“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对于命题本身不含“如果”,“那么”词语,此时需将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找条件和结论,便不易错,所以(2)中可改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条件为“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 专题练习一 1.把“垂线段最短”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直角都相等 B.如果ab=0,那么a=0 C.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D.连接两点A、B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是是() A.互补的两角若相等,则此两角都是直角 B.直线是平角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章,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图形认识初步》后第二次学习几何。它包括五大块内容:一是相交线;二是平行线及其判定;三是平行线的性质;四是平移。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四节是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本章内容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动手、勤思考,结合当地特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隐含在这些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本章要学习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学习有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它既包含了相交线的内容又包含了平行线的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区别在于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刚好交换,是一个互逆的命题,这种结构关系也为我们将来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提供了范例,包括一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等。因此,平行线的性质既是平行线的判定的逆用, 又是将来学习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另外,平行线的性质与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本节课例题“梯形残片”的问题等,通过学习可以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实现生产实际服务。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建模、操作、讨论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并加以说明和验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置 本节课内容的数学本质是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与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平行线证明题

第一篇:平行线证明题 平行线证明题 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 因为,∠aef=∠efd.所以ab平行于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m与fn平行因为em是∠aef的平分线,fn是∠efd的平分线,所以角mef=1/2角aef,角efn=1/2角efd 因为,∠aef=∠efd,所以角mef=角efn 所以em与fn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 一、填空题: 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或。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题设是,结论是。 3、∠a和∠b是邻补角,且∠a比∠b大200,则∠a=度,∠b=度。 4、如图1,o是直线ab上的点,od是∠cob的平分线,若∠aoc=400,则 ∠bod= 0。 5、如图2,如果ab‖cd,那么∠b+∠f+∠e+∠d=0。 6、如图3,图中abcd-是一个正方体,则图中与bc所在的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条。 7、如图4,直线‖,且∠1=280,∠2=500,则∠acb=0。 8、如图5,若a是直线de上一点,且bc‖de,则∠2+∠4+∠5=0。 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10、如图6,∠abc=1200,∠bcd=850,ab‖ed,则∠cde0。 二、选择题:各小题只有唯一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已知:如图7,∠1=600,∠2=1200,∠3=700,则∠4的度数是 a、700 b、600 c、500 d、400 12、已知:如图8,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的是 a、∠1=∠3 b、∠2=∠3 c、∠4=∠5 d、∠2+∠4=1800 13、如图9,已知ab‖cd,hi‖fg,ef⊥cd于f,∠1=400,那么∠ehi= a、400 b、450 c、500 d、550 14、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 a、相等 b、相等或互补 c、互补 d、不能确定

平行线证明教学设计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导学案 1、为什么要证明 一、读一读 学习目标: 1、对由观察、归纳等过程所得的结论进行思考、质疑,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推理意识; 2、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 二、试一试 自学指导: 1、大胆猜想: 如教材P162提出的问题 2、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 由此可知: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 必须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 三、练一练 A1、请在教材上完成P163随堂练习1、2;P164数学理解1 A2、当n 为正整数时,132++n n 的值一定是质数吗? 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n 2-n+11 是否是质数

A3、八(1)班有39位同学,他们每人将自己的学号作为n 的取值(n=1,2,3,…39)代入式子412++n n ,结果发现式子412++n n 的值都是质数,于是 他们猜想:“对于所有的自然数,式子412++n n 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这个 猜想正确吗?验证一下n=40的情形。 B1、给出教材P164数学理解3问题的结论,你能用理由肯定自己的结论吗? B2、阅读P163“读一读”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 定义与命题(1) 一、读一读 学习目标: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会判断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二、试一试 自学指导: 1、研读教材P165-166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定义? 定义: 。 (2)如右图某地的一个灌溉系统 如果B 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 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如果C 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 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如果D 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 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平行线证明难题

第二章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拔高训练 1.(1) 如图1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C 分别落在'D ,' C 的位置.若∠EF B =65°,则'AED 等于_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AD ∥EF ,EF ∥BC ,且EG ∥AC .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是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AB ∥C D,直线AB ,CD 与直线l相交于点E,F,EG 平分∠AE F,FH 平分∠EFD ,则GE 与FH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 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 ) A .30°和150°? ? B .42°和138°? C .都等于10° ?? ? ? D .42°和138°或都等于10° 3.如图所示,点E在CA 延长线上,DE 、AB交于点F ,且∠BDE =∠AEF ,∠B =∠C,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P为线段DC 上一动点,Q 为PC 上一点,且满足∠FQP =∠QFP ,F M为∠EF P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 ∥CD ,②FQ 平分∠AFP ,③∠B+∠E =140°,④∠Q EM 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数 A.1????B.2????C .3 ?D.4 4.如图所示,AB ∥EF ,E F∥CD,E G平分∠BEF ,∠B +∠BED +∠D=192°, ∠B-∠D =24°,则∠GEF =__________. 5.已知:如图所示,AD ⊥B C于点D ,E G⊥BC 于点G ,∠E =∠3.求证:AD 平分∠B AC .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相交线平行线证明格式专题训练

古符离初中七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相交线平行线证明格式专题训练 1.如图, (1)∵∠A=_________(已知) ∴AC∥ED(_________) (2)∵∠2=_________(已知) ∴AC∥ED(_________) (3)∵∠A+_________=180°(已知) ∴AB∥FD(_________) (4)∵AB∥_________(已知) ∴∠2+∠AED=180°(_________) (5)∵AC∥_________(已知) ∴∠C=∠1(_________) 2.如图,已知AD∥BC,∠1=∠2,要证∠3+∠4=180°,请补充完整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AD∥BC(已知), ∴∠1=∠3(_________), ∵∠1=∠2(已知), ∴∠2=∠3(_________), ∴BE∥DF(_________), ∴∠3+∠4=180°(_________). 3.完成下面推理过程: 如图,已知∠1=∠2,∠B=∠C,可推得AB∥CD.理由如下: ∵∠1=∠2(已知), 且∠1=∠CGD(_________), ∴∠2=∠CGD(等量代换). ∴CE∥BF(_________). ∴∠_________=∠C(_________). 又∵∠B=∠C(已知), ∴∠_________=∠B(等量代换). ∴AB∥CD(_________). 4.如图,点E在直线DF上,点B在直线AC上,若∠AGB=∠EHF,∠C=∠D. 则∠A=∠F,请说明理由. 解:∵∠AGB=∠EHF_________ ∠AGB=_________(对顶角相等) ∴∠EHF=∠DGF ∴DB∥EC_________ ∴∠_________=∠DB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D ∴∠DBA=∠D ∴DF∥________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_________. 5.填空并完成以下证明: 已知,如图,∠1=∠ACB,∠2=∠3,求证:∠BDC+∠DGF=180°. 证明:∵∠1=∠ACB(已知) ∴DE∥BC (_________) ∴∠2=∠DCF (_________) ∵∠2=∠3(已知) ∴∠3=∠DCF (_________) ∴CD∥FG(_________)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全章教案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1.为什么要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生学习了很多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为今天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天系统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的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学生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而不能进行推理、论证,有时是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本课时安排《你能肯定吗》的教学是让学生的直观感受与实际结果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使学生对原有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从而确立对某一事物进行合理论证的必要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 2.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3.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验证活动(1)——猜想并验证活动(2)——猜想并验证活动(3)——经验总结——学生练习——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验证活动(1) 活动内容: 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 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 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 流. 参考答案:列表归纳为 活动目的: 对现在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有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 从而对不完全归纳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列表归纳,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在n=10以前都一直认为 n 2-n+11是一个质数,但当n=10时,找到了一个反例,进而发现不能根据少数几 个现象轻易肯定某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第二环节:猜想并验证活动(2) 活动内容: 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 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 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参考答案:设赤道周长为c ,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 )(16.021221m c c ≈=-+π ππ 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 活动目的: 通过理性的计算,验证了很难想像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 而对自己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再次为论证的合理性提供素材.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 2.3.1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推理论证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 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我们学了哪些判定平行的方法? 【情景导入】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 【新知探究】 探究一、平行线性质 1、探索活动:完成教材52页探究 2、观察思考:教材52页思考 3、归纳性质: 同位角。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a∥b(已知) 同位角。∴∠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3=∠5() ∵a∥b(已知) 。∴∠3+∠6=180°() 探究二、证明性质: 1、性质1→性质2:如右图,∵a∥b(已知)

∴∠1=∠2() 又∵∠3=∠1(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2、性质1→性质3:如右图,∵a∥b(已知) ∴∠1=∠2() 又∵()。 ∴。 探究三、例 探究四、比一比: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已知得到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1.______叫两直线平行。 2.同位角______两直线平行,两直线_____同位角相等。 3.内错角_____两直线平行,两直线_____内错角相等。 4.同内角_____两直线平行,两直线_____同内角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教材20页练习1、2 2.如图:已知∠ADE=60·∠B=60·∠AED=40· 求证(1)DE∥BC (2) ∠C的度数 3 . 3.如图:已知∠1=∠2 求证∠BAD+∠D=180·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初中数学《平行线》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平行线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4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平行线”主题单元结构包括“相关概念”、“探究性质”、“简单应用”三部分,教材的编写顺序是“同位角”、“平行线和它的画法”、“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顺次展开,是先以实例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直线平行形象,通过设置观察、实验与探究等活动,先探究直线平行的性质,再研究直线平行的判定,图文并茂地依次呈现,试图在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行”的理解,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中首先引入“三线八角”,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一对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学习完同位角和画平行线后,会发现当一对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之后,形成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而且会很自然地发现它们之间关系,并且会根据自己的发现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并经过简单说理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本设计将以直观认识为基础,将直观与说理相结合,运用平行的有关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

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技能: 1、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知道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会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判定的理解和应用。 4、认识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5、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判定证明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意识以及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3、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5、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6、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7、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判定证明几何问题。 8、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证明 1、平行线的判断 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推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特征 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典题精炼 1、定义与命题 【例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A.作直线AB的垂线 B.在线段AB上取点C C.同旁内角互补 D.垂线段最短吗? 【变式练习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过点O作线段MN的垂线【变式练习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定义都是命题 B.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C.所有的公理都是命题D.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例2】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若a⊥c,b⊥c,则a⊥b B.若a∥b,b∥c,则a∥c C.若a⊥c,b⊥c,则a∥b D.若a⊥c,b∥a,则b⊥c 【变式练习1】“一次函数y=kx-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变式练习2】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D.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条边的长与该边上的高的乘积的一半 【例3】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A.垂直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变式练习1】把“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写成“如果,那么”. 【变式练习2】在△ABC和△DEF中,∠A=∠D,CM、FN分别是AB、DE边上的中线,再从以下三个条件①AB=DE,②AC=DF,③CM=FN中任取两个条件做为条件,另一个条件做为结论,能构成一个真命题,那么题设可以是,结论是.(只填序号) 【例4】对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1=50°,∠2=40°B.∠1=50°,∠2=50° C.∠1=∠2=45°D.∠1=40°,∠2=40°

北师大版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为什么要证明_教学设计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7.1为什么要证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本章内容是根据一些基本事实推出其他结论的过程,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一些有关结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还将讨论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也就是进入几何严谨证明的学习,而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为什么证明》从内容设置上来说引入思考,而我从内容上重新做出编排由代数到几何从直观的猜测到严格的计算证明,利用教学资源配合学生活动(e-world,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网络资源)重新整合,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 二、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在七年级时学生学习了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为今天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数学知识储备,不难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几何说明基础,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需发展,所以在本课程中经历观察、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观察、归纳、实验所得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必要性,发展学生推理意识.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天系统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代数方面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如整式的运算。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的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学生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 受而不能进行推理、论证,有时是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本课时安排《为什么要证明》的 教学是让学生的直观感受与实际结果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使学生对原有的直观 感觉产生怀疑,从而确立对某一事物进行合理论证的必要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是: 1.知识与技能: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去明确的说明一个结论的正确与否。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实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依托网站资

平行线的证明教学设计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1 为什么要证明 1.体会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2.初步了解数学中推理的重要性,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重点) 阅读课本P162~163的内容,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 (二)自学反馈 观察右图,左图中间的圆圈大还是右图中间的圆圈大?请你先观察,再用直尺验证一下. 解:一样大.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有人认为,对于所有自然数n ,代数式n 2 -n +11的值都是质数.你怎么看待这个结论? 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1)当n =0,1,2,3,4,5时,代数式n 2 -n +11的值是质数还是合数? (2)是否说明:对于所有自然数n ,代数式n 2 -n +11的值都是质数呢?与同伴讨论交流. 解:(1)当n =0时,n 2 -n +11=11; 当n =1时,n 2 -n +11=11; 当n =2时,n 2-n +11=13;当n =3时,n 2 -n +11=17; 当n =4时,n 2-n +11=23;当n =5时,n 2 -n +11=31. 由此可知:当n =0,1,2,3,4,5时,代数式n 2 -n +11的值都是质数. (2)由(1)我们可以得到:当n =0,1,2,3,4,5时,代数式n 2 -n +11的值都是质数.但当我们继续往后计算, 计算到n =11时,n 2-n +11=121,此时为合数.所以“对于所有自然数n ,代数式n 2 -n +11的值都是质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例2 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E.DE 与B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 都成立吗? 解:通过测量猜想DE ∥BC ,DE =1 2BC.通过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再次得到验证,因而较为相信这个 结论的正确性;但毕竟是测量结果,测量难免有误差,因此难以令人信服,还需要寻找更为可信的证明. 活动2 跟踪训练 1.我们知道:2×2=4,2+2=4. 试问:对于任意数a 与b ,是否一定有结论a ×b =a +b? 解:3×2=6,而3+2=5, 因为6≠5, 所以不是任意数a 与b ,都有结论a ×b =a +b. 2.已知n 是正整数,你能肯定2n +4-2n 一定是30的倍数吗?为什么? 解:2n +4-2n =2n (24-1)=15×2n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讲义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一、思维导图 ???????????? ??????????????????????????????????????的内角。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推论角的和。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推论。等于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条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平行线的判定的例子。,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反例:具备命题的条件分类:真命题、假命题部分组成。结构:由条件和结论两句子。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命题平行线的证明21180二、考点聚焦 考点1 定义与命题 例1 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 ) ①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④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 ⊥b ,b ⊥c ,则直线a 与c 不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变式1-1:对假命题“任何一个角的补角都不小于这个角”举反例,正确的反例

是() A.∠α=60°,∠α的补角∠β=120°,∠β>∠α B.∠α=90°,∠α的补角∠β=90°,∠β=∠α C.∠α=100°,∠α的补角∠β=80°,∠β<∠α D.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考点2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例2 如图,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其中∠1=50°,∠2=50°, ∠3=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变式2-1:如图,直线 l∥2l,∠A=125°,∠B=85°, 1 则∠1+∠2= () A.30° B.35° C.36° D.40° 变式2-2:如图,直线EF∥GH,点A在EF上,AC交GH于点B,若∠FAC=72°,∠ACD=58°,点D在GH上,求∠BDC的度数。

七年级平行线的证明练习题

七年级平行线的证明练习题(8) 1、已知∠1与∠2是对顶角,且∠1=30o,则∠2= 。 2、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 ,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 ,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若∠1=30o,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4、若∠1=50o,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5、若∠2=110o,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6、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o,那么∠1= 。 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和 两种。 8、平面内,过一点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 最短。 10.如图,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所构成的八个角中指出,下列各对角之间是属于哪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 (1)∠1与∠3是 ;(2)∠5与∠7是 _; (3)∠1与∠5是 ;(4)∠5与∠3是 ; (5)∠5与∠4是 ;(6)∠8与∠4是 ; (7)∠4与∠6是 _;(8)∠6与∠3是 ; (9)∠3与∠7是 ;(10)∠6与∠2是 _. 11、如图,∠1 =∠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解:AB ∥CD. 理由:∵∠1=∠2=55° (已知) ∴∠3= = (对顶角相等) ∴∠1=∠3 (等量代换)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如图,在△ABC 中,∠B=38°,∠C=62°,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ADB 的度数。 13、如图所示。 (1) ∠1与 是同位角。 (2) ∠1与 是同旁内角。 (3) ∠1与 是内错角。 14、如图所示, (1)∵∠1=∠4 (已知) ∴ ∥ ( ) (2)∵∠2=∠4 (已知) ∴ ∥ ( ) (3)∵∠1+∠3=1800 (已知) ∴ ∥ ( ) 15、推理填空: (1)∵∠A =∠ (已知), ∴AC∥ED ( ); (2)∵∠2 =∠ (已知), ∴AC∥ED ( ); (3)∵∠A +∠ = 180°(已知), ∴AB∥FD( ); (4)∵∠2 +∠ = 180°(已知), ∴AC∥ED(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新 版)北师大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上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上一节课安排的《平行线的判定》和本节课安排的《平行线的性质》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入手,逐步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能熟练运用这三条性质证明几何题. 3.进一步理解和总结证明的步骤、格式、方法. 4.了解两定理在条件和结构上的区别,体会正逆的思维过程. 5.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与应用——反馈练习——反思与 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 ∠B是130°,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 说明: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出∠C的度数,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活动目的: 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出平行线的性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全章)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课时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练习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练习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 1.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它们的角平分线所夹的角为 度 图1 b a 4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平行线证明专题

考点一:判断命题的真假 1.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是假命题的说明理由。 (1)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 (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果ab=0,那么a=0; (4)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5)如果a2=b2,那么a=b; (6)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考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如图,已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BEF与∠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EP⊥FP. 2.如图,试求∠A+∠B+∠C+∠D+∠E的度数. 3.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4.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2°,∠DAE=18°,求∠C的度数. 5.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求证:AD∥BC.

6.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 7.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则BE与DF有何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 8.已知:如图所示,∠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E,BE交CD于点F,∠1+∠2=90°. (1)求证:AB∥CD; (2)试探究∠2与∠3的数量关系. 9.MF⊥NF于F,MF交AB于点E,NF交CD于点G,∠1=140°,∠2=50°,试判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0.如图,已知∠P=∠Q,∠1=∠2,AB与ED平行吗?为什么?

11.如图,点P在CD上,已知∠BAP+∠APD=180°,∠1=∠2,证明:AE∥PF 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DF分别是∠ABC,∠ADC的平分线.(1)∠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BE与DF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13.已知:如图,AD∥BE,∠1=∠2,求证:∠A=∠E. 14.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20°,∠ACF=20°,求∠FEC的度数. 15.已知:如图,DG⊥BC,AC⊥BC,EF⊥AB,∠1=∠2,求证:CD⊥AB. 16.如图,∠BAP+∠APD=180°,∠1=∠2,求证:∠E=∠F.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A B C D 1 2 3 4 O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 2.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 3.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及它的推导过程; 4.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5.培养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 1.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 2.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对话设计】 〖探究1〗 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角 (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若∠1=140o,你能求出其它3个角的度数吗? (2)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位置及大小)? (3)〖结论〗在(1)图中,∠1与∠2是______角,∠1与∠3是____角,∠2的对顶角是______,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 〖了解邻补角及对顶角的特征〗(见P5) 〖探究2〗"顾名思义,如果两个角的顶点重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这句话对吗?画图说明. 〖探究3〗如图,C 是直线AB 上一点,CD 是射线,图中有几个角?哪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有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吗? 〖结论〗在很多图形中,邻补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 〖探究4〗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2)一个角的邻补角一定和它互补. (3)邻补角是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互补的角. 〖补充练习〗 1.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一点,BE 与CD 交于点G,若∠B=∠C,猜测图中哪些角是相等的. 2.如图,E 是AD 上一点,图中有互补的角吗?有相等的角吗?为什么? (注意:什么叫对顶角?) 3.说明下列语句为什么是错误的: (1)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一定互补; (2)若两个角互补,则这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作业〗 P9.1,2,7,8. 5.1.2 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意义; A B C D E G A B C D E A B C D

2018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 平行线的证明 专题复习练习 含答案

2018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平行线的证明专题复习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经验、观察或试验完全可以判断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与否 B.推理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 C.对于自然数n,n2+n+37一定是质数 D.有10个苹果,将它放进9个筐中,则至少有一个筐中的苹果不少于2个2.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句话是( C ) A.定义 B.假命题 C.公理 D.定理 3. 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C ) A.直线AB和CD垂直吗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D.连接A,B两点 4.如图,AB∥CD,CB⊥DB,∠D=65°,则∠ABC的大小是( A ) A.25°B.35°C.50°D.65° 5.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等于( B ) A.90°B.100°C.130°D.180° 6.如图,已知△ABC中,点D在AC上,延长BC至E,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

A .∠DCE>∠AD B B .∠ADB>∠DBC C .∠ADB>∠ACB D .∠ADB>∠DEC 7.如图,AB ∥CD ,直线EF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EG 平分∠BEF ,交CD 于点G ,∠1=50°,则∠2等于( C ) A .50° B .60° C .65° D .90° 8.如图,已知直线AB ∥CD ,BE 平分∠ABC ,且BE 交CD 于点D ,∠CDE =150°,则∠C 的度数为( C ) A .150° B .130° C .120° D .100° 9.如图,直线a ∥b ,∠A =38°,∠1=46°,则∠ACB 的度数是( C ) A .84° B .106° C .96° D .104° 10.适合条件∠A =12∠B =13∠C 的三角形ABC 是( B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都有可能 1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 ′重合.若∠A =75°,则∠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