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Fields(菲尔兹)奖获得者介绍

Fields(菲尔兹)奖获得者介绍

Fields(菲尔兹)奖获得者介绍
Fields(菲尔兹)奖获得者介绍

Fields(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一个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奖项。每四年颁奖一次,颁给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每次最多四人得奖。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它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要求设立的。菲尔兹奖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Fields(菲尔兹)奖获得者

1、L.V.Ahlfors(阿尔福斯)(1907--1996)

美籍芬兰数学家。证明了邓若瓦猜想,发展覆盖面理论,对黎曼面作了深入研究,在复分析等领域享有崇高声望。1936年在第1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从1948 到1950, Ahlfors担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他曾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在1986 ,他担任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

2、J.Douglas(道格拉斯)(1897--1965)

美国数学家。解决了普拉托极小曲面问题,即一种非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的第一边值问题,在几何、群论和变分问题的逆问题等领域均有贡献。1936年在第1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担任职务。

3、A.Selberg(赛尔伯格)(1917--)

美籍挪威数学家。在筛法理论、素数定理、黎曼假设、弱对称黎曼空间中的调和分析、不连续群及其对于狄里克雷级数的应用、连续群的离子群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在数论学界有崇高声望。1950年在第1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L.Schwartz(施瓦尔茨)(1915--2002)

法国数学家。创立了广义函数论,在泛函分析、概率论、偏微分方程等领域均有突出工作。1950年在第1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找到任职,但政治上活跃。

5、K.Kodaira(小平邦彦)(1915--1997)

日本数学家。推广了代数几何的一条中心定理——黎曼-罗赫定理,证明了狭义卡勒流形是代数流形,得到了小平邦彦消没定理,在代数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工作。1954年在第1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71-1973年小平邦彦任东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在他缺席的情况下选上的)。1983年他又毅然接下了199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营运委员会主席的职位。

6、J.-P.Serre(塞尔)(1926--)

法国数学家。发展了纤维丛的概念,解决了纤维、底空间、全空间的同调关系问题,并由此证明了同伦论中一个最重要的一般结果:球面的同伦群都是有限群;引进了局部化方法,把求同伦群的问题加以分解,得出一系列重要结果。1954年在第1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82年当选国际数学联合会副主席。

7、K.F.Roth(罗斯)(1925--)

英籍德国数学家。建立了代数数有理逼近的瑟厄-西格尔-罗斯定理,在数论界有很大影响。1958年在第1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66年,罗斯被任命为伦敦帝国学院纯粹数学系主任??(李心灿)

8、R.Thom(托姆)(1923--2002)

法国数学家。突变论的创始人,创立拓扑学配边理论,奇点理论等,建立了微分流形大范围理论中的基本原理。1958年在第1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找到任职

9、L.V.H?rmander(赫尔曼德尔)(1931--)

瑞典数学家。在常系数线性偏微分算子理论、变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伪微分算子理论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工作。1962年在第1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在1984—1986年任瑞典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米塔格-夫勒研究所所长,但他自己认为不适合这个工作。在1987—1990任国际数学联盟副主席。

10、https://www.sodocs.net/doc/fa3165145.html,nor(米尔诺)(1931--)

美国数学家。证明了微分拓扑中7维球面上存在多种微分结构,否定了庞加莱主猜想。1962年在第1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63—1966年任数学系主任,曾担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从1989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数学研究所所长。

11、M.F.Atiyah(阿蒂亚)(1929--)

英国数学家。给出了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为K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把不动点原理推广到一般形式。1966年在第1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90年,阿蒂亚被选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兼牛顿研究所所长,这是继牛顿之后首次由一位数学家出任三一学院院长职务;1990—1995年,阿蒂亚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995—2005年,阿蒂亚任莱斯特大学校长;2005——2008年,阿蒂亚任爱丁堡皇家学会主席。

12、P.J.Cohen(科恩)(1934--2007)

美国数学家。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与ZF集合公理系统彼此独立,从而使连续统假设成为一种既不能证明,又不能推翻的现代逻辑工具。1966年在第1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13、A.Grothendieck(格罗腾迪克) (1928--)

法国数学家。创立了一整套现代代数几何学抽象理论体系;在泛函分析中引入核空间、张量积;在同调代数方面也有建树。1966年在第1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14、S.Smale(斯梅尔)(1930--)

美国数学家。解决微分拓扑学中广义庞加莱猜想;创立现代抽象微分动力系统理论;在数理经济学和运筹学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1966年在第1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他曾在伯克利数学系主任选举中落败,在政治上很活跃。

15、A.Baker(贝克)(1939--)

英国数学家。解决了数论中十几个历史悠久的困难问题,范围涉及超越数论、不定方程和代数数论等方面;在二次数域方面,他解决了高斯时代留下来的一个老问题,肯定了类数为1的虚二次数域只有9个。1970年在第1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68—1974年,任剑桥三一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在1993年任美国数学研究所(加州伯克利)的项目联合主席。

16、H.Hironaka(广中平祐)(1931--)

日本数学家。完全解决了任何维数的代数簇的奇点解消问题,建立了相应定理,并把这一结果向复流形推广,对一般奇点理论做出了贡献。1970年在第1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曾任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所长,1996—2002年任日本山口大学校长,2003年任创造学园大学(予2004年开学)首任校长。

17、S.P.Novikov(诺维科夫)(1938--)

苏联数学家。对微分拓扑学配边理论、叶状结构理论及孤立子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证明了微分流形有理庞特里亚金示性类的拓扑不变性。1970年在第1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71年任苏联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朗道数学研究室主任。1985—1996年担任莫斯科数学会理事长。

18、J.G.Thompson(汤普森)(1932--)

美国数学家。解决了有限单群的伯恩赛德猜想和弗洛贝纽斯猜想,在有限群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70年在第1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19、E.Bombieri(邦别里)(1940--)

意大利数学家。改进了数论大筛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3);对极小曲面问题的伯恩斯坦猜想提出了反例。1974年在第17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79—1982年间当选为国际数学联合会执委会委员。

20、D.B.Mumford(芒福德)(1937--)

美籍英国数学家。创造性地应用了不变式理论,导致许多新结果,并由此产生了几何不变式论;在代数几何学参模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74年在第17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95—1998年任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

21、P.R.Deligne(德利涅)(1944--)

比利时数学家。解决了代数几何学中联系素数与有限域中代数方程根的个数的韦伊猜想,以简洁清晰的证明解决了这一代数几何的中心问题,得到了ξ函数理论的“韦伊-德利涅定理”;对调和分析、多复变函数均有建树。1978年在第18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22、C.L.Fefferman(费弗曼)(1949--)

美国数学家。发现了哈代空间与有界平均振动函数空间BMO的对偶关系;给出非退化线性偏微分方程局部可解性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证明一个具有光滑边界的严格伪凸域到另外一个的双全纯映射可以光滑地延拓到边界上。1978年在第18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99-2002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

23、G.A.Margulis(马圭利斯)(1946--)

苏联数学家。综合地利用代数、分析和数论的近代成果,特别是各态遍历性理论,彻底解决了关于李群的离散子群的赛尔伯格猜想。1978年在第18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24、D.G.Quillen(奎伦)(1940--)

美国数学家。解决了代数K理论中亚当斯猜想;得到K理论中塞尔猜想的证明,并开始将代数归结为拓扑、复配边理论与形成代数K理论的基础。1978年在第18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25、A.Connes(孔涅)(1947--)

法国数学家。从事算子代数研究,引进了新的不变量,并对Ⅱ型代数的外自同构进行系统归类,从根本上解决了J·冯·诺伊曼留下的代数分类问题。1982年在第1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81——1989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26、W.P.Thurston(瑟斯顿)(1946--)

美国数学家。讨论了三维流形上的叶状结构,并对一般流形上叶状结构的存在、性质及其分类得出了普遍的结果,基本完成了三维闭流形的拓扑分类。1982年在第1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92—1997出任伯克利的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第一任所长是陈省身教授)。

27、Y.Shing-Tung(丘成桐)(1949--)

美籍华裔数学家。证明了微分几何中的卡拉比猜想;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并在高维闵科夫斯基问题、三维流形的拓扑学与极小曲面等方面均有创见。1982年在第1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2008年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1994年,丘成桐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建了数学所,并任所长; 1996年,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在北京建立了晨兴数学中心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年,支持在浙江大学成立了浙大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并出任中心主任。28、S.K.Donaldson(唐纳森)(1957--)

英国数学家。发现了四维几何学中难以预料与神秘的现象,得出存在“怪异”四维空间的

R拓扑同胚但不微分同胚的微分流形。1986年在第20届国际数结论,即与标准欧氏空间1

学家大会上获奖。

2000年任伦敦帝国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29、G.Faltings(法尔廷斯)(1954--)

德国数学家。用代数几何学方法证明了数论中的Mordell猜想;对阿贝簇的参模空间、算术曲面的Riemann-Roch定理、p-adic Hodge理论等也有创见。1986年在第2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自1995年以来一直任德国波恩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所长

30、M.H.Freedman(弗里德曼)(1951--)

美国数学家。证明了四维流形拓扑的庞加莱猜想,并提供了对一般四维流形的分类定理。1986年在第2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在1998年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被选为菲尔兹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31、V.G.Drinfeld(德里费尔德)(1954--)

苏联数学家。对于函数域上GL(2)证明了Langlands conjecture,建立了量子群理论体系。1990年在第2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32、Vaughan F.R.Jones(琼斯)(1952--)

新西兰数学家。对纽结理论有重要贡献:发现了合痕的一个不变量及两个同痕的结有相同的不变量。1990年在第2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2004年被选为美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33、M.Shigefumi(森重文)(1951--)

日本数学家。对三维代数簇的分类有重要贡献:建立了一种三维代数簇的分类研究,发现了一些变换,它们正好只存在于至少三维的情形,从而更新了广中平祐对奇点的研究。1990年在第2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34、E.Witten(威滕)(1951--)

美国数学家。对“超弦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一理论完全可能在相对性理论、量子力学和粒子相互作用之间做出统一的数学处理(这是A·爱因斯坦大半生追求的梦想)。1990年在第2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35、J.Bourgain(布尔甘)(1954--)

比利时数学家。把偏微分方程理论的诸多方法和结果从有限维系统地发展到无限维情形。1994年在第2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36、P.-L.Lions(利翁)(1956--)

法国数学家。发展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中的粘滞性方法和变分方法,在解Boltzmann 方程方面有特殊贡献并将其应用于物理和化学等许多领域。1994年在第2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86—1989年任“数学德拉萨决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1991—1996年任巴黎第九大学Ceremade数学研究所所长。从1995年开始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37、J.-C.Yoccoz(约克兹)(1957--)

法国数学家。将复动力系统的拟周期情形和双曲情形加以复合,从而对更一般的复动力系统的性状和分类做出了深刻的结果,对动力系统的发展给予极大的推动。1994年在第2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38、E.I.Zelmanov(泽尔曼诺夫)(1955--)

俄罗斯数学家。证明了群论的弱伯恩赛得猜想(B(r,e)一定有最大的有限商群B(r,e)),并证明群B(r,e)的阶不超过rr…r(共e个r)。1994年在第2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39、R.E.Borcherds(博尔切兹)(1959--)

英国数学家。证明汤普逊所发现的魔群与模函数之间不可思议的关系,这个关系由他导师康韦等人总结成“月光猜想”。1998年在第2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0、W.T.Gowers(高尔斯)(1963--)

英国数学家。广泛地利用了来自于组合理论的方法,在无穷维空间中构作具有意想不

到特征的造型。他还率先找到了推翻波兰数学家S.Banach在20年代提出的“超平面猜想”,即无穷维空间不一定同它的超平面同构。1998年在第2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1、M.Kontsevich(孔采维奇)(1964--)

俄罗斯数学家。对理论物理学、代数几何与拓扑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对几个重要猜想的证明闻名于世,例如,纽结分类猜想。1998年在第2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2、C.T.Mcmullen(麦克马兰)(1958--)

美国数学家。对双曲几何、混沌理论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并提出了许多方法,从而建立起与当代主流数学的诸多联系。1998年在第2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3、https://www.sodocs.net/doc/fa3165145.html,fforgue(拉福格)(1966--)

法国数学家。在朗兰兹纲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数论与分析两大领域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2002年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2004年他曾被雅克·希拉克总统任命为法国教育高等理事会成员,但因一份恶毒电子邮件很快被理事会主席辞退。

44、V.Voevodsky(弗沃特斯基)(1966--)

俄罗斯数学家。发展了新的代数簇上同调理论,能够简洁灵活地处理高度抽象的概念,用于解决相当具体的数学问题。2002年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5、T.Terence(陶哲轩)(1975--)

澳大利亚籍华裔数学家。著有80多篇研究论文,和30多位数学家有过合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对素数和挂谷问题的研究。2006年在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6、G.Perelman(佩雷尔曼)(1966--)

俄罗斯数学家。在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过程中做出奠基性的贡献。2006年在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7、W.Werner(维尔纳)(1968--)

法籍德国数学家。通过数学研究,对物理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帮助解释物质的相变,比如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或者蒸发成气体。2006年在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91-1997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主管。

48、A.Okounkov(奥昆科夫)(1969--)

美籍俄裔数学家。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均有杰出贡献。2006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 “我们的希望是在21世纪看见中国成为数学大国。”——陈省身 2019年12月3日,国际数学大师、中科院外籍院士陈省身,在天津病逝。享年93岁。陈省身,1911年10月26日生于浙江嘉兴。少年时就喜爱数学,觉得数学既有趣又较容易,并且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常常“自己主动去看书,不是老师指定什么参考书才去看”。陈省身1927年进入南开大学数学系,该系的姜立夫教授对陈省身影响很大。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他还为姜立夫当助教。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成为中国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之一。在孙光远博士指导下,发表了第—篇研究论文,内容是关于射影微分几何的。1932年4月应邀来华讲学的汉堡大学教授布拉希克对陈省身影响也不小,使他确定了以微分几何为以后的研究方向。1934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同年,得到汉堡大学的奖学金,赴布拉希克所在的汉堡大学数学系留学。在布拉希克研究室他完成了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嘉当方法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1936年获得博土学位。从汉堡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巴黎。1936年至1937年间在法国几何学大师E.嘉当那里从事研究。E.嘉当每两个星期约陈省身去他家里谈一次,每次一小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师面对面的指导,使陈省身学到了老师的

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终身受益。陈省身数十年后回忆这段紧张而愉快的时光时说,“年轻人做学问应该去找这方面最好的人”。 陈省身先后担任我国西南联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等,是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的创始所长。陈省身的数学工作范围极广,包括微分几何、拓扑学、微分方程、代数、几何、李群和几何学等多方面。他是创立现代微分几何学的大师。早在40年代,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形式和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他首次应用纤维丛概念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引进了后来通称的陈氏示性类。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他引近的一些概念、方法和工具,已远远超过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省身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博士生。他本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例如1975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1983年获美国数学会“全体成就”靳蒂尔奖,1984年获沃尔夫奖。中国数学会在1985年通过决议。设立陈省身数学奖。他是有史以来惟一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被称为“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韦伊曾说,“我相信未来的微分几何学史一定会认为他是嘉当的

代数几何的上帝:他的理论养活了当今过半数的数学家,却拒领菲尔兹奖,在事业巅峰期就退出数学界

代数几何的上帝:他的理论养活了当今过半数的数学家,却拒领菲尔兹奖,在事业巅峰期就退出数学界 仿佛来自虚空 很久很久以前,超模君介绍了一位拒绝一切大奖的“数学高冷之王”——佩雷尔曼(传送门),其实,数学界还有这样一位同样是拒绝了菲尔兹奖的“怪才”——格罗滕迪克(Grothendieck,1928-2014),这两位大师后来均选择退出数学界、隐居起来,更神奇的是,两人相貌竟然有点。。。 左→右:格罗滕迪克、佩雷尔曼 今天,超模君就来介绍一下这位代数几何的上帝吧。1928年,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均是无政府主义者。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父亲逃往更自由的巴黎,同年12月,母亲也跟着去了巴黎,年幼的格罗滕迪克就被留在了汉堡市的一个牧师兼教师家,并开始读书。小格罗滕迪克没用了父母的陪伴,只能寄情于学习,那个时候的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算术),可以沉迷研究一整天。 1939年,格罗滕迪克升上初中,然而,这个时候,战争一触即发,纳粹党开始了残酷的种族歧视政策,犹太人成为被屠杀的对象。尽管当时无人知晓格罗滕迪克的真实身份,但是他那张典型“犹太脸”使得照顾他的那位牧师压力山大,只

能将他送回母亲身边。来到巴黎的格罗滕迪克终于得以与父母团聚,同时也在法国继续自己的学业。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几天,父亲就被送进有“死亡工厂”之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最终也丧命在此。 纳粹把欧洲各国的犹太人押运到奥斯维辛母亲与格罗滕迪 克也被送进了法国南部的一个集中营里,幸运的是,这个集中营的当局“不太尽职”,因此,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进出,而格罗滕迪克作为年纪最大的孩子,还被允许上学!尽管当时那间学校距离集中营超过5公里,但是,格罗滕迪克还是风雨无阻,每天坚持穿着湿透了的靴子去上学。 在这段时间,格罗滕迪克学到了很多基础知识,不过,格罗滕迪克对那位教他数学的老师很有意见。因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题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三种情形之一,格罗滕迪克没有应用课本上的证明方法,而是自己给出了全新的证明,然而老师死扣课本,给格罗滕迪克打了很低分。 老师这种“臣服于教科书的权威”的心态着实让格罗滕迪克震惊,渐渐地,格罗滕迪克开始独立研究一些数学问题。这样相对稳定的时光持续了两年之后,格罗滕迪克被送到了“瑞士救济团”为避难的儿童设立的一个儿童福利院,而母亲则被迁移到了另外一个集中营。 在福利院,格罗滕迪克继续在混乱不安定的环境下,一边躲躲藏藏,一边继续学业,并得到业士学位(即通过中学毕业

2021年QS世界大学前十名_排行榜

2021年QS世界大学前十名_排行榜 15、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始建于1911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14、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又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成立于1969年,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理工院校。学校位于瑞士的法语区,与德语区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姊妹院校。两所院校以及相应研究机构共同组成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直接由联邦政府管理。在教学与研究之外,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还负责操作核反应堆CROCUS,一个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Tokamak Fusion reactor),一台Blue Gene/Q 超级计算机以及P3 bio-hazard设施等。学校以其师生比例,国际视野以及科研影响力而闻名。 13、南洋理工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简称南大(NTU),为国际科技大学联盟发起成员、AACSB 认证成员、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APSIA)成员,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为工科和商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倡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 12、普林斯顿大学

菲尔兹奖列表

菲尔兹奖 年份国际数学家大会 地点 得主(国籍,当年生日后岁数)[1] 2014韩国首尔待定 2010印度海得拉巴厄隆·林登斯特劳斯(以色列,40岁) 吴宝珠(越南/法国,37岁) 斯塔尼斯拉夫·斯密尔诺夫(俄罗斯,39岁)赛德瑞·维拉尼(法国,36岁) 2006西班牙马德里安德烈·奥昆科夫(俄罗斯,37岁)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拒辞不受)(俄罗斯,40岁)陶哲轩(澳大利亚,31岁) 文德林·维尔纳(法国,38岁) 2002中国北京 洛朗·拉福格(法国,36岁) 弗拉基米尔·沃埃沃德斯基(俄罗斯,36岁) 1998德国柏林理查德·博赫兹(英国,生于南非,39岁)威廉·蒂莫西·高尔斯(英国,35岁) 马克西姆·孔采维奇(俄罗斯,34岁) 柯蒂斯·麦克马伦(美国,40岁) 1994瑞士苏黎世让·布尔甘(比利时,40岁) 皮埃尔-路易·利翁(法国,38岁) 让-克里斯托夫·约科兹(法国,37岁)叶菲姆·泽尔曼诺夫(俄罗斯,39岁) 1990日本京都弗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苏联,36岁) 沃恩·弗雷德里克·兰德尔·琼斯(新西兰,38岁)森重文(日本,39岁) 爱德华·威滕(美国,39岁)

1986美国加州柏克莱西蒙·唐纳森(英国,29岁) 格尔德·法尔廷斯(西德,32岁) 迈克尔·哈特利·弗里德曼(美国,35岁) 1982波兰华沙阿兰·孔涅(法国,35岁) 威廉·瑟斯顿(美国,36岁) 丘成桐(美国,生于中国,33岁) 1978加拿大温哥华皮埃尔·德利涅(比利时,34岁) 查尔斯·费夫曼(美国,29岁) 格列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马尔古利斯(苏联,32岁)丹尼尔·格雷·奎林(美国,38岁) 1974芬兰赫尔辛基 恩里科·邦别里(意大利,34岁) 大卫·芒福德(美国,生于英国,37岁) 1970法国尼斯艾伦·贝克(英国,31岁) 广中平祐(日本,39岁) 谢尔盖·诺维柯夫(苏联,32岁) 约翰·格里格斯·汤普森(美国,38岁) 1966苏联俄罗斯莫斯 科 迈克尔·阿蒂亚(英国,37岁) 保罗·寇恩(美国,32岁)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无国籍,居于法国,生于德国, 38岁) 斯蒂芬·斯梅尔(美国,36岁) 1962瑞典斯德哥尔摩 拉尔斯·赫尔曼德(瑞典,31岁) 约翰·米尔诺(美国,31岁) 1958英国苏格兰爱丁 堡 克劳斯·弗里德里希·罗思(英国,33岁) 勒内·托姆(法国,35岁) 1954荷兰阿姆斯特丹 小平邦彦(日本,39岁) 让-皮埃尔·塞尔(法国,28岁)

功绩勋章(Order of Merit)现时成员

功绩勋章(Order of Merit)现时成员 君主:女皇陛下 成员: ?爱丁堡公爵殿下,KG,KT,OM,GBE,AC,QSO,PC(1968年),皇夫 ?欧文·查特威克牧师,KBE,OM,FRS,FRSE(1983年),神学历史学家 ?安德鲁·赫胥黎爵士,OM,FRS(198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弗雷德里克·桑格博士,OM,CH,CBE,FRS(1986年),生物化学家,两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戴卓尔女男爵阁下,LG,OM,PC,FRS(1990年),前英国首相?迈克尔·阿提雅爵士,OM,FRS(1992年),数学家,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得主 ?亚伦·克拉格爵士,OM,FRS(1995年),生物物理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泰晤士河畔的霍朗明勋爵阁下,OM,RA(1997年),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 ?安东尼·卡罗爵士,OM,CBE(2000年),雕塑家 ?罗杰·潘洛斯爵士,OM,FRS(2000年),数学物理学家 ?汤姆·斯托帕特爵士,OM,CBE(2000年),剧作家 ?威尔士亲王殿下,KG,KT,GCB,OM,AK,QSO,PC,ADC(2002年),皇储 ?牛津的梅勋爵阁下,OM,AC,FRS(2002年),生态学家,英国皇家学会前会长 ?罗思柴尔德勋爵阁下,OM,GBE(2002年),慈善家 ?大卫·阿腾勃罗爵士,OM,CH,CVO,CBE,FRS(2005年),广播商 ?布思罗伊德女男爵阁下,OM,PC(2005年),前下议院议长 ?迈克尔·霍华德爵士,OM,CH,CBE,MC(2005年),军事历史学家 ?蒂姆·伯纳斯-李爵士,OM,KBE,FRS,FREng,FRSA(2007年),万维网发明者与万维网联盟创办人 ?拉德洛的里斯勋爵阁下,OM,PRS(2007年),御用天文官与皇家学会会长

历届菲尔兹奖得主汇总

F i e l d s(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一个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奖项。每四年颁奖一次,颁给有卓越贡献 3、A.Selberg(赛尔伯格)(1917--) 美籍挪威数学家。在筛法理论、素数定理、黎曼假设、弱对称黎曼空间中的调和分析、不连续群及其对于狄里克雷级数的应用、连续群的离子群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在数论学界有崇高声望。1950年在第1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 4、L.Schwartz(施瓦尔茨)(1915--2002) 法国数学家。创立了广义函数论,在泛函分析、概率论、偏微分方程等领域均有突出工

作。1950年在第1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找到任职,但政治上活跃。 5、K.Kodaira(小平邦彦)(1915--1997) 日本数学家。推广了代数几何的一条中心定理——黎曼-罗赫定理,证明了狭义卡勒流形是代数流形,得到了小平邦彦消没定理,在代数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工作。1954年在第1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71-1973年小平邦彦任东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在他缺席的情况下选上的)。1983年他又毅然接下了199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营运委员会主席的职位。 不适合这个工作。在1987—1990任国际数学联盟副主席。 10、https://www.sodocs.net/doc/fa3165145.html,nor(米尔诺)(1931--) 美国数学家。证明了微分拓扑中7维球面上存在多种微分结构,否定了庞加莱主猜想。1962年在第1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63—1966年任数学系主任,曾担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从1989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数学研究所所长。 11、M.F.Atiyah(阿蒂亚)(1929--)

纽约大学美国排名

https://www.sodocs.net/doc/fa3165145.html,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简称NYU,位于美国纽约,是一所世界顶尖级私立研究型大学。纽约大学于1831年成立,由18个学院和研究所组成,集中坐落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下城,如今已经成为全美国境内规模最大的私立非营利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各类大学排名中均名列前茅,被列为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之一。 纽约大学目前拥有35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18),4名阿贝尔奖得主,9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6名普利策奖得主,19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全美大学中最多),此外,还拥有多名艾美奖、托尼奖、麦克阿瑟奖、古根海姆奖得主。 纽约大学拥有大量世界闻名的专业,其商学院全美领先、艺术学院更是享誉国际,先后产生过19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是世界电影教育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于2013年底建成,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55号。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NYU Abu Dhabi)于2010年9月建成,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的萨迪雅特岛。2017年USNews美国大学排名,纽约大学排36名。 美国排名 立思辰留学介绍,2016年U.S.News美国大学教育学院排名第15名 2016年U.S.News美国大学法学院排名第6名 2016年U.S.News美国大学工程学院排名第46名 2016年U.S.News美国大学商学院排名第11名

https://www.sodocs.net/doc/fa3165145.html, 2015年最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综合及专业排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本科综合排名第32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最佳商科专业本科排名第5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会计本科专业排名第9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金融本科专业排名第2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保险方向本科专业排名第8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国际商务方向本科专业排名第2名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管理方向本科专业排名第6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管理信息系统本科方向专业排名第18名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市场方向本科专业排名第7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定量分析本科专业排名第6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不动产本科专业排名第6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最佳商学院排名第10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会计专业排名第9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EMBA专业排名第6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金融专业排名第3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信息系统方向专业排名第8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国际方向专业排名第6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管理方向专业排名第14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市场方向专业排名第9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非盈利方向专业排名第9名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在职MBA专业排名第4名

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

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 诺贝尔奖金中为什么没有设数学奖?对此人们一直有着各种猜测与议论。每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学奖,表彰了这几个学科中的重大成就,奖掖了科学精英,可谓举世瞩目。不设数学奖,对于这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评价重大成就和杰出人才的机会?其实,数学领域中也有一种世界性的奖励,这就是每四年颁发一次的菲尔兹奖。在各国数学家的眼里,菲尔兹奖所带来的荣誉可与诺贝尔奖金媲美。 菲尔兹奖是由国际数学联盟(简称IMU)主持评定的,并且只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上颁发。菲尔兹奖的权威性,部分地即来自于此。所以,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联盟”与“大会”。 一、十九世纪以来,数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结果层出不穷。面对琳琅满目的新文献,连第一流的数学家也深感有国际交流的必要。他们迫切希望直接沟通,以便尽快把握发展大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苏黎世召开了。紧接着,一九○○年又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了承前启后的二十三个数学问题,使得这次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迎接新世纪的会议。 自一九零零年以后,大会一般每四年召开一次。只是因为世界大战的影响,在一九一六年和一九四○ ——一九五○年间中断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第一次大会是一九五零年在美国举行的。在这次会议前夕,国际数学联盟成立了。这个联盟联络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要数学家,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数学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组织进行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及其他专业性国际会议,颁发菲尔兹奖。自此以后,大会的召开比较正常。从一八九七年算起,总共举行了十九次大会,其中有九次是在一九五○ ——一九八三年间举行的。 联盟的日常事务由任期四年的执行委员会领导进行,近年来,这个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秘书长一人,一般委员五人,都是由在国际数坛上有影响的著名数学家担任。每次大会的议程,由执委会提名一个九人咨询委员会来编定。而菲尔兹奖的获奖人,则由执委会提名一个八人评定委员会来遴选。评委会的主席也就是执委会的主席,可见对这个奖的重视。这个评委会首先由每人提名,集中提出近四十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候选人,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广泛听取各国数学家的意见,最后在评定委员会内部投票决定本届菲尔兹奖的得奖人。 现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已是全世界数学家最重要的学术交流盛会了。一九五零年以来,每次参加者都在两千人以上,最近两次大会的参加者更在三千人以上。这么多的参加者再加上这四年来无数的新成果,用什么方法才能很好地交流呢?近几次大会采取了分三个层次讲演的办法。以一九七八年为例,在各专业小组中自行申请作十分钟讲演的约有七百人,然后由咨询委员会确定在各专业组中作四十五分钟邀请讲演的名单约二百个,以及向全会作一小时综述报告的人选十七位。被指定作一小时报告是一种殊荣,报告者是当今最活跃的一些数学家,其中有不少是过去或未来的菲尔兹奖获得者。 菲尔兹奖的宣布与授予,是开幕式的主要内容。当执委会主席(即评委会主席)宣布本届得主名单之后,全场掌声雷动。接着由东道国的重要人士(当地市长、所在国科学院院长、甚至国王、总统),或评委会主席授予一块金质奖章,外加一干五百美元的奖金。最后由一些权威的数学家来介绍得奖人的杰出工作,并以此结束开幕式。

与孤独世界的博弈——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的传奇一生

与孤独世界的博弈——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的传奇一生 据报道,著名、创始人、得主、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角原型于当地时间23日与妻子在美国新泽西州乘搭的士时遇上车祸,两人均不幸遇难。事发当时,这辆出租车失控撞向栏杆,两人均被抛出车外,警方估计他们没佩戴。死前与82岁妻子艾丽西亚在居住。享年86岁。 22岁的约翰·纳什最重要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上的“”。纳什均衡最著名一子就是“”。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 患精神分裂症与 1958年的秋天,正当艾里西亚半惊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时,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系主任马丁已答应在那年冬天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他认为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 终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经医生,纳什得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这位天才生命的后来几十年就在医院、、孤独和数学研究中度过。即使是处于病魔的重压之下,纳什仍然被他那令人兴奋的数字理论所驱使者。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程序员的微薄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留在,因为如果一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94年获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课本、进化生学论文、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越来越有,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20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学家和共同获得了。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的成果。” 纳什的传奇人生 是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博弈论”大师。

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四项奖项

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四项奖项 现在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高斯奖、陈省身奖四项奖。 一菲尔兹奖 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开幕式上颁发菲尔茨奖,它以终生致力于数学研究的菲尔兹教授的名字命名。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一项国际大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至多四名,只授予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表彰数学上的重要贡献,授予的原因只能是“已经做出的成就”,如此苛刻的获奖条件使获得菲尔茨奖的难度超越了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只是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与诺贝尔奖金的十万美元相比是微不足道,但是在各国数学家的眼里,菲尔兹奖所带来的荣誉可以与诺贝尔奖媲美。 菲尔兹奖由国际数学联盟主持评定,只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国际数学联盟的日常事务由任期四年的执行委员会领导进行,近年来,这个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秘书长一人,一般委员五人,都是由在国际数坛上有影响的著名数学家担任。每次大会的议程,由执委会提名一个九人咨询委员会来编定。菲尔兹奖的获奖人,由执委会提名一个八人评定委员会来遴选。评委会的主席也是执委会的主席。菲尔兹奖的评委会首先每人提名,从全世界第一流数学家中遴选,集中提出近四十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候选人,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广泛听取各国数学家的意见,最后在评定委员会内部投票决定本届菲尔兹奖的得奖人。因此,就权威性与国际性而言,任何其他的奖励都无法与菲尔兹奖相比。 菲尔兹奖自1936年设立以来每4年在大会开幕式上由主办国国家元首颁奖,截至目前共有17个国家的52名数学家得奖,其中美国得主最多,共有13名,其次是法国人(12名)和英国人(7名)。

二奈望林纳奖 国际数学家大会从1982年开始颁发奈望林纳奖,每4年一次,一次只有一位获奖者,得奖者不大于40岁。奈望林纳奖奖励在在计算机科学的数学领域(比如计算机科学、程序语言、代数分析)最杰出的数学成就。金制奖章上刻着拉尔夫·奈望林纳等的头像。1950年,奈望林纳成为第一位将计算机的使用引入芬兰的数学家。 奈望林纳奖1981年由国际数学家大会执行委员会设立。1982年4月接受赫尔辛基大学的馈赠,以纪念在1980年过世的芬兰数学家罗尔夫·奈望林纳而命名。奖项为一面金牌和奖金。 奈望林纳奖自1982年开始颁发,至2010年共有八人获奖。 1982年,美国数学家罗伯特·塔尔杨,他在计算机科学的数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算法设计和算法分析有重要建树。 1986年,英国数学家L.瓦利亚特,他对理论计算机科学的每一个分支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关计算问题的理论是他最重要、最深刻的贡献。 1990年,苏联数学家A.A.拉兹博洛夫,他对计算复杂性理论有重要建树,特别是对单调布尔函数的复杂度做了很好的工作。 1994年,以色列数学家A.威治森,他在关于零知识证明方面的工作极有成就。 1998年,美国数学家肖尔,他对量子计算算法有重要贡献。 2002年,印度数学家M.苏丹,他在概率可析验证明、最优化问题的不可逼近性以及纠错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乔恩·克莱伯格(Jon Kleinberg),他的工作为重要的实际问题带来了深刻的理论见解,它们已成为认识和管理今天日益增多的网络世界的核心。从网络分析和线路安排、数据挖掘到几何比较和蛋白质结构的分析,他的工作横跨多个领域。除了对研究的基础性的贡献外,他还深入思考技术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010年,美国人丹尼尔·斯皮尔曼(Daniel Spielman)。因其在线性规划中的平滑分析、基于图的代码算法以及数值计算中图论的应用而获奖。 三高斯奖 国际数学家大会从2006年开始颁发高斯奖,以后每4年一次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高斯奖设立的正式通告发布于“数学王子”高斯诞辰225年之际2002年4月30日,并以其名字命名。获奖者由国际数学联盟遴选的评审团评定。 高斯奖是德国数学联盟与国际数学联盟联合颁发,并由德国数学联盟管理的国际性数学奖项,该奖由一枚奖章和奖金(1万欧元)组成,其奖金来源是1998年柏林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经费结余。

模拟试卷(高中)

模拟试卷(高中)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句子中跟“大家都说他有本事”意思相反的一项是() A、没有人不说他有本事 B、没有人不说他没本事 C、他有本事是公认的 D、谁不说他有本事? 2、某学生离家去学校,由于怕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等跑累 了再走余下的路程. 在下图中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图中的四个图形中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这样的话他不只说过一次,但从未见诸。 (2)孔繁森同志为我们各级领导了一面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旗帜。 (3)两个企业的领导商定,要加强横向联系,经常情况,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A、实行竖立勾通 B、施行竖立勾通 C、实行树立沟通 D、施行树立沟通 4、根据数字关系,括号内的数字应填() 6,6,9,18,45,() A、 90 B、135 C、 63 D、150 5、根据图形规律,选择最适合的一项()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年 A、五年 B、四年 C、三年 D、十年 7、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处种有一棵大树。每逢刮大风,风便会将这棵树的一些大树枝刮落到乙家房屋上。乙担心会损坏房屋,多次找甲协商,要求甲将树枝砍去一些,被甲拒绝。某日,暴风雨即将来临,乙再次找甲协商却没找到,情急之下自己砍去了一些伸到自家房屋上的树枝。甲回家后要求乙赔偿500元, t t t t

乙不同意,甲将乙起诉至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狂风暴风即将来临,乙砍掉一些树枝避免对自己房屋的损害属于紧急避险,因而乙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B、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甲财产权利的分割,因为乙为了自己的利益未经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因此,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C、虽然这棵树属于甲,但因伸到了乙的房顶,这棵树在乙房屋界内的部分应当属于乙,因此,乙砍掉那些树枝是合法的,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D、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了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但是乙在砍之前有意愿但无法告知甲,因此可豁免其部分责任 8、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A《诗经》B《三国志》C《练兵实记》 D《孙子兵法》 9、薄公英靠()传播种子 A 蜜蜂或者蝴蝶 B阳光 C 风力 D光合作用 10、下列不属于江西的文化名人是() A、王安石 B、朱熹 C、汤显祖 D、苏轼 二、语言文字运用题(14分) 1、发出“通知”整治不正之风很有必要。但关键是令出法随,“通知”算数。算数的通知,有一道就够了。现在之所以发了一道又一道,有事物不断发展, 条文需要不断完善的因素,有体制不顺、机制不合理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执行时不够“硬”。所以,落实“通知”必须严格,谁违反就坚决追究,毫不手软。“硬”得不够势必会有“三令五申”,而“三令五申”毕竟不是理想的办法。请说出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3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据报道,高考给奥赛获奖学生加分的政策将做重大调整,真正给奥赛热降温。在此之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国内疯狂的奥数热。他说,很多小孩子拼了命念奥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家长的要求,结果不去学其他学科了,一心只对付比赛,一旦得到金牌就成为名校争相招揽的对象。他还说了件事,他带过一个博士后,此人少负天才美誉,12岁进大学,20岁博士毕业,后来成为他的博士后,第一年做得不错,第二年就进了精神病院。最近也有不少报道,由于奥赛热,一些中小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导致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甚至个别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

五位数学家因为错误的数学论文获得菲尔兹奖介绍

五位数学家错误的数学论文获得菲尔兹奖 王晓明 下面文章介绍五位数学家因为错误百出的论文获得菲尔兹奖,说明了这个评奖机构是多么荒唐。有意大利数学家Bombieri Enrico(邦别里)1974年因为证明所谓【1+3】获得菲尔兹奖。德国的G.Faltings(法尔廷斯)因为所谓的莫德尔猜想推出费马大定理的一些结果获得1982年菲尔兹奖。英国的Andrew Wiles(安德鲁怀尔斯)所谓的费马大定理获得1998年特别奖。英国的戴维·布赖恩特·芒福德(David Bryant Mumford)在证明费马大定理获得1974年菲尔兹奖。2006年澳大利亚华人Terence Tao(陶哲轩)。 一些问题是非常清晰的,而国际数学界却一无所知,例如费马大定理与谷山志村猜想关系是对称关系,是一种非传递关系,两个命题无论如何都不能互相传递到对方。这个内容是中国公务员考试题目,至少有1000万中国青年学习过。(附,吴文俊最高奖的荒唐性和华罗庚一等奖的荒唐性) 证明重大数论问题的错误,如果无法识别,标志着人类自我识别系统不能自洽,意味着人类智力系统走到了极限。 第一位,无知少年陶哲轩 摘要:陶哲轩论文错误百出,就连句子都不通,论题也是错误的论断,却获得了菲尔兹奖,只能说明这个奖非常荒唐,这个评奖机构是一个缺乏能力机构。 关键词:素数算术级数,集合概念,普遍概念,定义过宽 前言 数学家王元谈菲尔茨奖获得者陶哲轩的工作说到:“他们得到的结果几乎是一个不能想象的伟大成就,他们证明由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任意长,而且有任意多组。此前,

4个数的素数等差数列可以有无穷多个的猜想都还没有证明。”【科学时报】 预备知识 全世界的数学定理的主项都是普遍概念或者单独概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定理的主项是集合概念。 概念的種類: (1),單獨概念和普遍概念 a,單獨概念,反映獨一無二的概念,單獨概念的外延只有一個。例如,上海,孫中山,,,。它們反映的概念都是獨一無二的。數學中的單獨概念有“e”“Π”。“e是超越數”就是一個單獨概念的命題。 b,普遍概念,普遍概念反映的是一個對象以上的概念,反映的是一個“類”,這個詞項的內涵由為了包含在詞項外延所必須具有的事物的性質組成。就是说,普遍概念的每一个个体必然具有这个概念的基本属性。例如:工人,無論“石油工人”,“鋼鐵工人”,還是“中國工人”,“德國工人”,它們必然地具有“工人”的基本屬性。數學中的普遍概念有例如“素數”,“合數”,等。“素數無窮多”就是一個普遍概念的命題。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a,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體,這個詞項的外延由詞項所應用的事物集合組成,例如“中國工人階級”,集合體的每一個個體不是必然具備集合體的基本屬性,例如某一個“中國工人”,不是必然具有“中國工人階級”的基本屬性。集合概念的命題是不需要證明的,也是無法證明的,只能是歸納總結。 b,非集合概念(省略)。 (3),为什么集合概念命题无法证明 这是因为数学家的武器级别都是一个类,即:定理,公理都是普遍概念,只能攻击同样级别的命题主项。而“集合概念”是“一群”类,是一群普遍概念。就好比一个人不能战胜一群敌人。 陶哲轩的工作分析 陶哲轩论文标题:【存在任意多个素数算术级数】。 主项是:“素数算术级数”,谓项是“任意多个”。

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

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 丘成桐,国际著名数学家,祖籍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1949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同年随父母到香港。父亲曾在香港香让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无忧无虑,成绩优异。但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辞世,一家人顿时失去经济来源。尽管丘成桐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但他仍然以优异成绩在1966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 1969年初,刚刚从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学位的萨拉夫博士,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丘成桐的杰出才能及表现给萨拉夫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萨拉夫的推荐下,伯克利分校录取丘成桐为博士研究生,并授予IBM奖学金。于是,丘成桐放弃中文大学学士学位,提前退学,于1969年秋到伯克利。他的导师是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70年代左右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几何的中心,云集了许多优秀的几何学家和年轻学者。 在陈省身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丘成桐于1971年获博士学位。丘成桐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应邀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的一年中,他结识了许多年轻的世界一流数学家,包括著名的美国数学家费弗曼。丘成桐在这里受益匪浅,他完成了两篇论文,一篇是关于保形变换的,另一篇是关于常平均曲率子流形的,分别发表在《微分几何杂志》与《美国数学杂志》上。1972年秋,年仅23岁的丘成桐应邀来到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担任副教授,又完成了几篇论文。其中至今仍

具影响的是与劳森合作的关于标量典率与群作用关系的文章。在1973年美国数学会举行的微分几何大会上,丘成桐做了三个学术报告,以卓越的能力和杰出的贡献,向数学界显示了自己在微分几何领域的领先水平。这一年是丘成桐数学事业上十分重要的一年,他完成了题为《完备黎曼流形上调和函数》的著名论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篇文章是他数学生涯的转折点。 丘成桐教授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这一猜测是由著名几何学家卡拉比在195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具体内容如下:设M是紧克勒流形,ω为其克勒形式,给定任意表示第一陈示性类C1(M)的实闭(1,1)型形式ρ,则存在唯一的克勒度量,满足: (1)其对应的克勒形式与ω决定相同的上同调类; (2)其里奇形式与给定的(1,1)型形式ρ相同。 这种克勒度量的唯一性早在50年代即为卡拉比本人证明,实际上是偏微分方程极值原理的应用,但存在性一直悬而未决。卡拉比猜测的成立等价于一类复蒙日-安培方程的可解性,由于蒙日-安培方程是完全非线性的,其求解一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1976年底,丘成桐用强有力的偏微分方程估计解决了这一问题。丘成桐还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在解决“卡拉比猜想”的同时,他还证明了负定第一陈类的紧克勒流形上克勒-爱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

世界著名奖项

菲尔兹奖介绍世界上最高的国际数学奖 核心提示: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国际数学奖。菲尔兹奖奖金为什么这么少呢?它是由数学界的国际权威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待,从全世界的第一流青年数学家中评定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J. C.菲尔兹1863年5月14日生于加拿大渥太华。他11岁丧父、18岁丧母,家境不算太好,J.C.菲尔兹17岁进入多伦多大学攻读数学,24岁时在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6岁任美国阿格尼大学教授。1892年到巴黎、柏林学习和工作。1902年回国后执教于多伦多大学。1907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员。他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苏联科学院等许多科学团体的成员。 作为一个数学家,J.C.菲尔兹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代数函数方面并有一定建树。例如,他证明了黎曼──罗赫定理等。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对数学事业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勤恳的工作,促进了本世纪数学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从而名垂数学史册。J.C.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是国际性的,他对于数学的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都抱有卓越的见解并满腔热情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使北美洲数学迅速发展赶上欧洲,是他第一个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也是他全力筹备并主待了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正是这次大会使他过分劳累,从此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好转,但这次大会对于促进北美时数学发展和数学之间的国际交流,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他得知这次大会的经费有结余时,他就萌发了把它作为基金设立一个国际数学奖的念头。他为此积极奔走于欧美各国谋求广泛支持,并打算于1932年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亲自提出建议。但不幸的是未等到大会开幕他就去世了。J.C.菲尔兹在去世前立下了遗嘱,他把自己留下的遗产加到上述剩余经费中,由多伦多大学数学系转交给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立即接受了这一建议。 P.C.菲尔兹本来要求奖金不要以个人、国家或机构来命名,而用“国际奖金”的名义。但是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数学家们为了赞许和缅怀P.C.菲尔兹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他为促进数学事业国际交流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一致同意决定命名为菲尔兹奖。 第一次菲尔兹奖颁发于1936年,当时并没有在世界上引起多大注意。连许多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也未必知道这个奖,科学杂志也不报道获奖者及其业绩。然而30年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每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召开,从国际主权威性的数学杂志到一般性的数学刊物,都争相报导获奖人物。菲尔兹奖的荣誉不断提高,终于被人们确认:对于青年人来说,菲尔兹奖是国际上最高的数学奖。 菲尔兹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奖励年轻人,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这一点在刚开始时似乎只是个不成文的规定,后来则正式作出了明文规定),即授予那些能对未来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人。 菲尔兹奖是一枚金质奖章和一千五百美元的奖金,就奖金数目来说与诺贝尔奖金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为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它的地位竟如此崇高呢?菲尔兹奖奖金为什么这么少呢?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它是由数学界的国际权威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待,从全世界的第一流青年数学家中评定、进选出来的;第二,它是在每隔四年才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发的,且每次获奖者仅2~4名(一般只有2名),因此获奖的机会比诺贝尔奖还要少;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条是由于得奖人的出色才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声誉.正如本世纪著名数学C.H.H.外尔,对1954年两位获奖者的评介:他们“所达到的高度是自己未曾想到的”,“自己从未见过这样的明星在数学天空中灿烂升起。”“数学界为你们二位所作的工作感到骄傲。”从而证明了菲尔兹奖对青年数学家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国际数学奖。 菲尔兹奖的授奖仪式,都在每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隆重举行,先由执委会主席(即评委会主席)宣布获奖名单,全场掌声雷动。接着由东道国的重要人物(当地市长、所在国科学院院长甚至国主、总统)、或评委会主席、或众望所归的著名数学家授予奖章和奖金。最后由一些权威数学家分别、逐一简要评介得奖人的主要数学成就。

数学文化与中国

数学文化与中国 黑龙江财经学院凌春英 摘要: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不断发展的,数学好比其中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智慧树,她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兴衰而荣枯。千百年来,虽几经沧桑,但在数学家们的辛勤培育下,她已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数学魅力、中国数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在数学上的贡献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文化与中国。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模型;数学魅力;数学美感 数学不仅是一种精密的思想方法、一种新技术手段,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和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体系,她拥有多个分支,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她丰富和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别在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的当今世界,数学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更是遍及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断更新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应用技术,当前一切高新科技的高精度、高难度、高自动、高效率等特点,几乎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思想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控制而实现的。因此,数学可说是泽被天下,是人类智慧的不竭源泉,为人们的生产、科研、美化生活消除阻力,解决棘手问题。 一、数学魅力 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无数能工巧匠,为数学世界建造了大量多姿多彩、精妙绝伦的高楼大厦。数学世界很精彩,它与现实世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你就被精彩的数学世界包围着。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凡是与“量”和“形”有关的地方就少不了数学。数学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大自然的数学情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思维方法。自然界中的许许多多物种都以数学的方式表现出其特性。大自然这种看似偶然的现象蕴藏着深刻的物竞天择的内在机理,体现了数字原理的强大威力。如螺旋的奥秘与等角螺线、大海波浪与数学、植物花形与斐波那契数列、哥尼斯堡桥问题与一笔画、蜘蛛网上的数学等等。数学如盛放的茉莉花,洁白淡雅,闻之幽幽进心,品之香味萦绕体内,久久不能离去。数学与自然界相伴相随,共同发展,大自然的数学情趣高雅无比精妙无穷。 2.艺术家的数学美感 艺术家的数学美感首先体现于简洁,就如大家熟悉的大画家齐白石,寥寥几笔,一只只虾立即活蹦乱跳,呼之欲出,使观赏者被“简洁”二字强烈感染。蒙娜丽莎的美,同样是简洁美的经典。简洁本是科学的特点,不管是数学、自然科学,还是文学艺术。复杂而深刻的理论都是从简单中孕育而生的,欧式几何就是从简单的五条公理严格的逻辑推理而构建起来的。貌似不值一提,实则回味无穷。就如米开朗基罗的维纳斯雕像,没有一处多余的雕痕,蕴含着数学的精简洗练。 3.科学技术中的数学威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