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

第4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

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

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

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

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

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

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

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

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

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

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

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

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

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

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创新题

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

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

具体是指()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北伐战争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D.马日事变

20、“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摘自《长征组

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一种战略战术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21、“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一个典范,在四渡赤水河的战役中,毛泽东成功运用的战术是()

A.声东击西B.明修栈道,暗渡陈仓C.调虎离山D.迂回战术

2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该包括()

①井冈山②瑞金③遵义④南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为了纪念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72周年,某校组织共青团团员开展以“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

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点是()

A.广州B.遵义C.泸定桥D.会宁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4、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乌江②赤水③金沙江④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25、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会宁会师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26、下列的会议中,属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召开的有

①中共一大②中共二大③八七会议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7、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诗史,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江西)于都县抓住“长征出发地”这一宝贵的红色财富,把“长征”品牌作为一种优势资源保护开发,让“长征”品牌力促经济发展。他们用“长征”品牌作为一种优势资源保护开发,让“长征”品牌力促经济

发展。他们用“长征”品牌来规划城市,规划建设了长征广场、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等一系列以“长征”冠名的基础设施;……建立起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发掘历史,推出“红色餐饮系列”、“红军笠”、“草鞋等特色旅游产品,旅游”蛋糕“越做越大。

(1)材料一中的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2)根据材料一,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3)据材料二,说说于都县打出“长征”品牌有何意义?

(4)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体现。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句、成语、对联、谚语、俗语等形式。至少两条)。

28、看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此图是哪一次会议的会场与会址?

(2)此会议召开是在哪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召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3)请列举出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人物四位。

(4)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内容如何?

(5)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探究题

29、阅读下列材料

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七十多年后,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欲联合制作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由崔永元担纲主持),将有另一群人沿着这条道路再次远征,他们也会面对无数的挑战和未知。

阅读上面材料,请回答:

(1)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长征)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途中召开的生死攸关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3)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意义?

(4)你认为七十多年后举办的“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有什么重要意义(至少一条)

(5)如果你想参加这一活动.请你用“远征”的名字给该活动的主持人崔永元写一份申请书。要求:(l)申请书须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回顾历史:写出你知道的长证途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写出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关注现状:在实地考察中.你最想关注长证沿途落后地区哪方面的现实问题?传承精神:通过本次活动你想体验到怎样的长征精神?以此来解决你学习生活中的什么问题?(2):表述成文,语言流畅.字数100字左右.行文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和真实姓名:

申请书

尊敬的小崔叔叔:

申请人:远征

2006年6月23日

聚焦中考典型题

30、(2006年沈阳市)“……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会师

B.挺进大别山

C.长征

D.渡江战役

31、(2006年呼伦贝尔市)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C.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2、(2006年随州市)随州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

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B.飞夺泸定桥C.翻越大雪山D.会师井冈山

33、(2006年淄博市)鲁中晨报社、淄博电视台等组织了重走长征路,跨越青藏高原“圆梦之旅”大型

采访活动。与长征和西藏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红军强渡大渡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C.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D.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34、(2006年泰州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的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5周年

开放研究典型题

35、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 004——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 2个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路线和100多个经典景区。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井冈山、遵义、延安被国务院定为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景点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游客量大增,你认为国家确定这些旅游景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发展红色旅游,从发展经济角度看有何意义?

(4)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请你谈谈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典型题

1、B

2、C

3、D

4、B

5、D

6、B

7、A

8、D

9、C 10、C 11、C 12、C 13、B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C 15、D 16、D 17、A 18、D

创新题

19、C 20、B 21、D 22、A 23、A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4、B 25、B 26、D

27、(1)B(2)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3)弘扬长征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保护开发红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抵挑战,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如《锄禾》;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

28、(1)遵义会议。(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5年,贵州遵义。(3)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和王稼祥。(4)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5)意义: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题

29、(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遵义会议(3)1936年10月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4)弘扬长征精神。(5)略。

聚焦中考典型题

30、C 31、A 32、D 33、B 34、C

开放研究典型题

35、(1)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遵义是长征途中的重要一站,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在此召开。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共“七大”在此召开。(2)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有利于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分)(4)长征精神:充满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战斗,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善于团结,顾全大局。(说明:主观试题,只要答出与主题相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的内容可酌情给分)

长征练习题[精选.]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磅礴()() 岷山()云崖()7.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8.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9.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1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 铁锁(suǒ) B. 岷山(mín)云崖(yá) C.逶迤(yí)迤逦(yǐ) 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12.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 来龙去脉 D云涯暖(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 13.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1. 教学路径 看: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的类型,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常常先勾线后渲染,设色精微细腻,富有装饰美。工笔画的绘画工具有: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学: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宋人花鸟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常常被人们寄寓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涵义,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一幅工笔花卉的绘画过程清晰易辨:勾线、渲染、罩色、刻画。 白描碧桃图 碧桃图 扇面陈之佛

寒雀图北宋崔白 实践:通过赏析、理解,观察花鸟画在造型、敷色、布局等方面体现的装饰美,尝试用兼工带写的方法完成一幅花卉草虫小品,体会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熟宣、绢等,创作或临摹一幅工笔花鸟画,美化居室。 2. 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 课时,第一课时为工笔花P8~9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教师演示工笔花鸟画步骤。第二课时为临摹、创作及评价。临摹是学习、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临摹练习中鼓励学生体验宋人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瑞鹤图北宋赵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技能目标: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感受画面的书卷气息。 情感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气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三、教学准备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教学内容: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背景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教材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谈长征的艰难险阻,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通过加强师生互动,设置历史情境,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使学生逐渐体会历史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朗诵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配上音乐,营造气氛) 长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页。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有一位美国记者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那么当年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发进行远征的?长征中红军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来学习第12课红军长征,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0页,完成学案的预习问题部分。(板书课题:第十二课红军长征) 二、新课学习 (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红军队伍不断迅速壮大,这使国民党惊恐不安,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在五次"围剿"中,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部分

红军长征测试题

第四节红军长征 一、选择题 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A、最终目的是为了抗日 B、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C、先消除内乱再全力抗日 D、坚持反共反人民为主要目的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证明了 A、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主要条件 B、全国的革命形势,对红色政权的影响大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条件 D、中共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主要条件 3、长征途中,红军冲出敌人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后 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越夹金山后 4、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有严重错误 B、中国共产党仍未找到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C、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D、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5、遵义会议成为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二、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1935年10月《七律·长征》请回答: 1、《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是() A.遵义会议召开B.红军巧渡金沙江 C.中央红军到达陕北D.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 2、《七律·长征》诗中反映了哪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长征过程中哪一事 件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此诗写后一年,关于红军长征又发生了什么事件? 3、《七律·长征》诗中的“三军”是否仅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4、“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苏少版八(上)美术知识要点

苏少版八(上)美术知识要点 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1.《江帆楼阁图》作者:唐代,李思训。李思训是皇亲国戚,唐代开元初年被封为左武卫大 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画家用大青绿色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盛唐气象。 2.《游春图》作者:隋代,展子虔。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许多 士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情景。画中的人物和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具有一中“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这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3.《溪山行旅图》作者:北宋,范宽。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溪山行旅图》 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画面像一堵墙挡住了我产的视野,迎面兀立的是森严的悬崖峭壁,高耸、坚实,令人望而却步。 4.《云山墨戏图》作者: 南宋, 米友仁。米点山水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儿子米友仁继承父法, 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有“米氏云山”“米派”之称。米芾的“米氏云山”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5.《临流赋琴图》,南宋夏奎所作。《山径春行图》,南宋马远所作。马远和夏奎是南宋著名的 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 6.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 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7.元代山水画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画中 有诗、诗中有画”,正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容膝斋图》作者:元代,倪瓒。 画中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些正是倪瓒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富春山居图》,作者:元代,黄公望。他画的就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画中林木深秀、峰峦起伏,将富在江两岸数百公里的景色尽收笔底。 8.《鹊华秋色图》,作者:元代,赵孟頫。开阔的画面上,右边有尖顶的是华不注山,左边呈浑圆状者是鹊山。中央河汊纵横,农舍散落,扁舟片片,秋叶叠叠,一派恬适而幽静的乡居景致。 9.《真赏斋图》作者:明代,文徵明。文徵明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的湖 山庭院和文人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真赏斋是作者好友华中甫的私人园林住宅,建于无锡太湖边上。 10.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 文徽明、沈周、唐寅、仇英;清代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 11.《淮扬洁秋图》,作者石涛,清代画家。本姓朱,名若极,明代王朝宗室,明亡后出家。 山水师法自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他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作品有其独到的构思布局和笔墨技法。著有《石涛画语录》。《淮扬洁秋图》描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全景布局十分别致,江流弯弯,一波三折,坡岸呈“之”状萦回蜿蜒,近景中垂柳枝叶纷披,水面芦苇柔韧挺秀。画面给人雅致明洁、渺远清旷之感。 12.《万山红遍》作者:现代画家李可染。此画是李可染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的创作。为了突出“红”字,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朱砂,又以深厚的墨色为底,画面色彩强烈醒目,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 13.《青城山》作者:现代画家黄宾虹。他的山水画讲究用笔用墨,《青城山》虽说笔墨攒簇,却是层次井然,浑厚华滋。

《红军长征》集体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

军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意义等重大问题。下面的设计,视同学们对长征讲述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教学。)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投影板书) 教师设问: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有谁能告诉我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接着设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全国的发展情况怎样? 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15个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发展到10多万人,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 (教师投影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让学生观察。)教师设问:五次反“围剿”的兵力对比具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为什么红军同样是以弱对强,前四次反“围剿”能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先后指挥下,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从而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李德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执行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可见,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 正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红军只好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的漫漫征途。 (二)红军长征的经过(投影板书)(投影红军长征路线图) 1.长征初期 教师指图设问:中央红军的长征开始于哪一年?从什么地方出发? (生答后,地图上显示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接着指图设问:面对红军的长征,敌人是又有怎样的举动呢? 生答后,教师总结: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冲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代价惨重,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下3万多人(投影板书:突破四道封锁线),而这时,蒋介石又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设下了新的障碍,布下口袋阵,(设问)如果红军继续向湘西前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答后,教师讲述: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放弃进军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强渡乌江,夺取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地图上闪现遵义,并投影板书:强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 2.遵义会议(投影板书:遵义会议,投影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和会场图片。) 教师叙述:请大家阅读教材71页有关遵义会议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记住长征起止时间和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2、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感悟长征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导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预习导读,7分钟左右) 1. 填一填。 (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年 月 日的 起义。(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创建的以 为中心的 革命根据地。 2.初读课文,完成填空。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 的方针和政策。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 根据地,开始长征。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组内进行检查 (二) 小组合作学习(18分钟左右) 1、1—4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2、第5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3、长征进程: (1)长征开始:出发时间: 出发地点: (2)初期的严峻形势: (损兵折将,进退两难) (3)生死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① ② ③ 意义:① ② ③ (4)胜利前进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几个关键地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

(5)重大意义:① ② ③ 4、感悟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的内涵 (2)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 (3)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课堂学习整合(教师总结,8分钟左右) (四)课堂训练评价(6分钟左右)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军事行动的是()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度大渡河 3.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A.攻占遵义 B. 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度大渡河 4.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 A.遵义会使 B.大渡河会师 C.陕北会师 D.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 5.下列对遵义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01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4周年,小燕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夏令营活动,下面是她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其中有错的是() A.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 B.在遵义我们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 C.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去了,今天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D.终于到达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再次会师,大家欢呼雀跃 (五)课外拓展练习 学生讨论学习完本课后的体会?你从中能领会到什么精神?

题库长征(含答案)

选择题: C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B 2.(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A 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 )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A 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B 5.(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A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D7,红军长征的原因( )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D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A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D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第12课 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 目标呈现 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2、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 3、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意义。 预习热身 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数字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问题的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 1、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三、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南渡乌江,巧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飞夺,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2、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3、三大主力会师:年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 1、P70页辅栏“想想”: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2、P71页辅栏“议议”: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75页“学习测评”第3题: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观察P74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地区和长征经过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地点以及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地点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 达标检测 1、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2、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会宁会师④四渡赤水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3、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 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测试题(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测试 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 1.“重走长征路”最合适的旅游线路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吴起镇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因为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突破敌人的四到封锁线,度过湘江,改向贵州;渡过乌江,攻克贵州重镇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然后历经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A符合题意;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向西,向北穿过11各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但是没有经过上海,BD不合题意;长征也没有经过武汉,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长征”可知,这次会议是召开于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择C项。 3.下列是某校为举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历程”图片展而搜集的图片,请你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

红军长征 (川教版)

第十二课红军长征 课标:讲述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导入: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听一首歌,听的时候想想这首歌讲的是哪段历史事件。——长征【板书:第12课《红军长征》】 一位美国记者这样说过: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今天就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这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新课: “苦不苦,问问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但是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这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要问红军为什么长征?这还得从红军的发展说起。自从红军建立之后,发展迅速。到1930年红军发展到10万人,在全国建立了15个革命根据地。这引起了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到1933年,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这五次“围剿”情况如何?大家看到大屏幕。【出示课件: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 从这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看,有何共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同样是以弱对强,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对比,而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红军长征的原因就在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这里讲到“左倾”错误,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左倾错误? “左倾”:政治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目和冒进的倾向。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 有“左倾”当然就会有“右倾”。“右倾”: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中共中央实行“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如果红军继续留在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 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 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 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 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 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 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

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 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 ) 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 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 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创新题 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题库长征含答案)

选择题: C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B 2.(),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A 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A 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B 5.()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A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D7,红军长征的原因()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D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A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D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D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新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课教案

第2课轻描重彩总相宜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1. 教学路径 看: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的类型,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常常先勾线后渲染,设色精微细腻,富有装饰美。工笔画的绘画工具有: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学: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宋人花鸟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常常被人们寄寓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涵义,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一幅工笔花卉的绘画过程清晰易辨:勾线、渲染、罩色、刻画。 白描碧桃图

碧桃图 扇面陈之佛 寒雀图北宋崔白 实践:通过赏析、理解,观察花鸟画在造型、敷色、布局等方面体现的装饰美,尝试用兼工带写的方法完成一幅花卉草虫小品,体会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熟宣、绢等,创作或临摹一幅工笔花鸟画,美化居室。 2. 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 课时,第一课时为工笔花P8~9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教师演示工笔花鸟画步骤。第二课时为临摹、创作及评价。临摹是学习、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临摹练习中鼓励学生体验宋人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长征知识竞赛题

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知识竞赛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B)。 A.日本的入侵 B.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北上抗日 2、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亦称红一方面军)被迫从(B )撤离,开始长征。 A.福建长汀 B.江西瑞金 C.福建上杭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4、红军长征后,敌人先后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设置了(B)道坚固的封锁线阻拦红军。当中央红军以血肉之躯突破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人员已经由出发时的 8.6万锐减到3余人。 A.3 B.4 C.5 5、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A),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A.四渡赤水 B.湘江之战 C.娄山关之战 6、长征途中,红军(B)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7、红军长征时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将领是(C)。 A.朱德 B.彭德怀 C .刘伯承 8、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企图凭借天险大渡河,南攻北堵,围歼红军,妄图使中央红军成为(B)第二。 A.项羽 B.石达开 C.李秀成 9、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一部分先有(A)名勇士作为先头部队强渡成功。 A.22 B.19 C.17 10、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A),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A.泸定桥 B.赵州桥 C.卢沟桥 11、长征路上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 A.长板山 B.梦笔山 C.夹金山 12、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C),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A.陕西延安 B.四川甘孜 C.陕北吴起镇 13、语文书上学过有关长征的课文有(至少答出3篇): 《七律.长征》《吃水不忘挖井人》《草地夜行》《丰碑》《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 14、二万五千里是(A)所走的长征路程。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1.我国的工艺美术包括玉器、青铜器、漆器、陶瓷、丝绸织绣等。 一、陶器 1.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作品有:彩陶漆器双耳瓶、黑陶高脚杯、温久陶盉等 2.黑陶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是在烧制时用泼水熏烟的方法使碳素渗入陶器胎质,在出窑 以后精心打磨,使它发出黝黑的光亮。 3.黑陶是轮制而成,胎体较薄,造型别致、简洁,十分精致且充满神秘气息,是当时有地 位的人才能使用的高级器皿。 二、青铜器 1.青铜爵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 2.金文,也称钟鼎文,铸造或刻在青铜器上,书法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是中国书法艺术发 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 3.毛公鼎是目前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为研究西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4.四鹿四龙凤错金银铜方案(战国) 5.错银青铜牛形灯(汉代) 6.编钟是战国时代的青铜乐器。钟的单体非常高大,共有65件,总重达2500千克,整套编钟和梁架宏伟壮观。这套编钟是青铜铸造和音乐艺术领域的共同奇迹。 7.经过实际的测音我们知道,战国编钟的总音域达5个八度,半音的标音位置可以靠组合而定,古今中外的曲目几乎都能演奏。 三、漆器 1.漆器不怕酸碱,可以防水、防虫,防蛀,在生活中是一种使用的器物。 1

2.漆壶(汉代)、漆案(战国)、漆匜(汉代)、漆食案(汉代) 3.云纹剔犀盒(元代——张成造) 4.描金药盒(明代) 5.金银平脱古琴(唐代) 6.金银平脱器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 四、瓷器 1.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瓷国。 2.青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产生的瓷器。——青瓷羊形烛台(六朝) 3.白瓷的烧造要求很高,要在坯体本身以及釉料中去除氧化铁等杂质,这样才能烧出纯白 的瓷器。 磁州窑白瓷孩儿枕(北宋)、邢窑白瓷穿带壶(唐代)、汝窑三足洗(北宋) 4.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有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 5.元代开始,江西景德镇烧造成功白底蓝花的瓷器,这就是青花瓷。它是在瓷器胎上用氧 化钴绘画,然后再罩上透明釉,入窑以高温烧成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元代) 2

(完整版)长征精神试题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重要试题 (1). 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 席是( )。 A. 周恩来 B. 王稼祥 C. 毛泽东 D. 博古 (2).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 )。 A. 福建长汀 B. 江西瑞金 C. 江西于都 D. 江西南昌 (3). 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 )次调集176万 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 A. 3 B. 4 C. 5 D. 6 (4). 党内(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指挥,是造成中央红军被 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 A. “左”倾冒险主义 B. 经验主义 C. 主观主义 D. 修正主义 (5). 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 A. 两河口会议 B. 俄界会议 C. 遵义会议 D. 古田会议 (6). 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 A. 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 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D. 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7). 遵义会议取消了( )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A. 王明、博古 B. 李德、王明 C. 李德、博古 D. 周恩来、朱德 (8). 遵义会议结束了( )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B. 张国焘分裂主义 C.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D. 博古修正主义 (9).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 ),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A. 陕西延安 B. 四川甘孜 C. 陕北吴起镇 D. 甘肃会宁 (10). 长征大致时间为( ) A. 1933年至1935年 B. 1934年至1936年 C. 1935年至1937年 D. 1935年到1937年 (11).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时间为( ) A. 1936年9月 B. 1936年10月 C. 1936年11月 D. 1936年12月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六课《蓝白之美》word教案

第6课蓝白之美——走进中国蓝印花布(第一课时) 主备:审核:美术组 一、教材分析 《蓝白之美》是苏少版美术第18册中“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 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染织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以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给人以清新雅致的魅力。手工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本课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传统蓝印花布的艺术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及积极参与、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优秀蓝印花布作品,品位蓝印花布蓝白色彩的素丽、寓意图案的丰富及构成形式的多样,从中感受蓝印花布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认识蓝印花布的传统制作工艺并寻找替代方法尝试制作,体验蓝印花布的设计过程和制 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欣赏、点拨、操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欣赏和设计蓝印花布的同时,培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热爱传统工艺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蓝印花布知识,了解蓝印花布造型装饰手法,动手尝试蓝印花布的设计 并运用替代方法进行设计制作。 2、难点:探索蓝印花布艺术特色。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蓝印花布衣服、扇子、头巾等实物;教师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白色油画棒,蓝黑钢笔水,底纹笔,小碟子,盛水容器。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蓝白之美——走进中国蓝印花布 一、欣赏蓝印花布图片 二、蓝印花布艺术特色:蓝白分明,质朴素雅 三、图案题材特点:“鹤寿延年”、“连年有余”、“长命富贵”、“双龙戏珠” 四、图案排列构成特点:四方连续 二方连续 适合纹样 教后感: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红军长征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 二篇 第1题【单选题】 长征途中,使中央红军从此摆脱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掌握作战主动权的是(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长征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巧渡金沙江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是( )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转战陕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回顾党的历程,勇于认识并及时纠正错误是中共能够赢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下列属于中共在革命时期及时纠错的事件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红色经典影片都反映了长征的内容,其中体现了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红军的三大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胜利会师,这三支部队是( )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二方面军③红四方面军④红二、六军团⑤红十二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 A、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