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资料

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资料

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资料
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资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与气候

判断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天气,哪些属于气候?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④东边日出西边雨⑤黄梅时节家家雨

2、天气对生活、生产的影响见课本48、49页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看云识天气、通过自然界中一些事物的改变,通过电视、互联网、电话、手机、报纸等。

2、天气预报通常播报的内容: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①基本概念

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级别越大,风力越强。

降水概率: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肯定无雨。

风向和风级的判别:一个凤尾表示2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凤尾和风旗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

阴、晴、多云天气:是根据云量的多少划分的

②卫星云图的识别: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同时还表示晴天,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黄色区域表示沙尘。

③天气预报符号的记忆:见课本49页+扬尘和台风

注: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晚上用月亮表示。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2、记忆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质量状况的关系

见课本51页图3.7左下角。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年变化

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2、气温的测量:基本仪器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

放置地点和距地面的高度:百叶箱 1.5米单位℃

一般观测次数:4次8、14、20、2时

3、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计算

4、气温的变化,

①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与自转有关);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与公转有关)。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②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③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5、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见课本54——55页

6、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温差的高低和南北半球

曲线弯曲度越大,说明温差越大,反之越小;若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呈“波峰”状,即最高气温出现在七、八月份,则为北半球,为“波谷”状,即最高气温出现在一、二月,则为南半球。

二、气温的分布

1、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低温、高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低温中心往往是高原、山地或山顶,高温中心往往是盆地。

3、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4、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若沿南北方向延伸呢,说明东西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低纬高,高纬低)。

②、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③、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规律的说明和补充

规律①

⑴20℃等温线和-10℃等温线大致通过哪条纬线?这些纬线所在区域为什么温

度带?20℃的等温线大致通过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10℃的等温线大致通过南北极圈,极圈之内为南北寒带。

⑵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是什么?纬度因素。

⑶纬线表示什么方向?(东西)若等温线呈东西走向且比较平直,说明影响气

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纬度因素

⑷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影响气温的因素比较少,即受纬度因素影响大,受海陆因素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小,气温变化小,故比较平直。

⑸举例说明纬度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如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均温大多在20℃以上,而极圈之内则在-10℃以下;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我国的最北边漠河等。

规律②

⑴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是什么?——地形地势

⑵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原因是什么?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地势因素导致它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则因为是盆地地形,热量散发不出去。加之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⑶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若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地形因素

⑷承德避暑山庄、江西庐山等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是什么?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夏季比同纬度的地方凉爽。

⑸“一山有四季,十里不通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地形因素

规律③

①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是什么?海陆因素

②陆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所以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陆地小。(填‘小’或‘大’),这既是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也是沿海地区温差比较小的原因。

③假设气温的分布与海岸线大致一致,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海陆位置因素。

④若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此处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方低还是高?若相反呢?

若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此处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方低,反之则比同纬度其它地方高。(谓之“高高低低”原则)。据此可推出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北半球为南,南半球为北)凸出,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凸出。

⑤1月陆地等温线向(答方向)南凸出,七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呢?相反,即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七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谓之“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延伸:甲、乙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且皆为陆地,若甲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凸出,南半球向北凸出),说明甲地气温低于同纬度的乙地,甲地地势比乙地地势高。

⑥夏季旅游时,大多数人喜欢到我国东北,或到山区或到沿海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喜欢到东北是因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喜欢到山区是因为海拔较高,喜欢到沿海城市是因为夏季时沿海地区比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低。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变化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雾、露、霜等也属于降水,但气象台公布出来的降水量不包括雾、露、霜等。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等级: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降水量的测量

基本仪器:雨量器量杯单位:毫米

5、降水的变化

包括年内的季节变化和不同年份的年际变化,某地的降水量量通常指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有以下几种:降水均匀但月降水量不是很多,有夏季多雨的,冬季多雨的,还有全年多雨或者全年少雨的等等。

6、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见课本59、60页

二、降水的分布

(一)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二)降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在山地,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规律的说明和补充

规律1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说明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换言之,纬度对降水的影响在低、高纬度最明显。

②赤道附近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两极地区降水少,

为什么大多数地方却冰雪覆盖,尤其南极地区地表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层?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规律2、3

①2、3个规律说明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海陆位置)也说明在中纬度地带,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最明显。

②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玛沙漠,分别位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和西岸,且前者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后者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③若等降水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那么降水量呈怎样的变化趋势?从东南向西北变化。

④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海陆位置因素。塔里木盆地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燥,而北京距海比较近,海洋水汽容易到达,降水较多,所以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⑤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沙特阿拉伯半岛大致同纬度,为什么降水量相差很多?这两个地方前者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后者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又由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所以两地虽然纬度大致相同,但降水量相差很多。

规律4

①规律4说明影响降水的因素是什么?地形因素

②形成降水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③面对着海洋的一面一定是迎风坡吗?否。面对海洋湿润水汽吹来的一面才叫迎风坡。

总结:在赤道附近的降雨多数属于对流雨,季风区的降雨多数属于锋面雨,山地迎风坡的降雨多数属于地形雨。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考虑适当成因划分出来的。

2、掌握读图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

读课本图3.25 3.26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

分析并记住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及课本66页热带雨林、寒带气候的特点。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气候类型的分类

①按纬度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

热带四种: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②按经度分布有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西部和内部的气候类型

东岸:自南向北——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岸:自南向北——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按垂直分布:高原山地气候

共有11种气候类型

2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植被及气候特征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使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广的地方是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附近。非洲分布最广。地表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热带草原。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以非洲北部即撒哈拉沙漠分布最广。地表沙漠广布——热带荒漠。终年干热或全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亚洲独有的气候。植被是热带季雨林。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为广泛。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都有分布,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亚洲独有气候。分布着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植被是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之内。由于气温极低,大部分被冰雪覆盖。植被是苔原和冰原。终年严寒少雨。

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海拔高的高原山地上,如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科迪勒拉山系等。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分布。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分析说明各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纬度位置的影响——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温差小;距海远,降水少,温差大。

地形的影响——海拔(即地势)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主要表现在对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举例略

2、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

如农业生产、渔业、牧业、林业、航空、建筑、商业、交通等的活动,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

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其中就包括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种植,如“南稻北麦”。否则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或种瓜得豆,我们平时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典型的例子。完成课本68页活动题1.

3、有时候,气候发生异常,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试举例说明。

延伸;气候异常都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吗?完成课本68页活动题2

说明: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的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同理,同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的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

4、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例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地理教学要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纲要”意识、“课标”意识和课程意识;更新“三种观念”即: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实施“三种策略”即:学习过程的活动化、学习评价的多样化、学习资源的社会化。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地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球村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地域性和综合性。 二、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安排 编写意图: 1、正确处理地理,社会,学生三者的关系,更新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识,注重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遵循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体例安排: 七年级教材包含四大领域,地球和地图、地形和气候、聚落与文化、国家和地区,共10章内容,上册六章,下册四章。 地理新课程提出了“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读图能力是地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教材涉及读图能力的知识点占30%,为涉及知识点最多的能力。可见,该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说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 能力体系: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地形和气候、聚落与文化、国家和地区四个方面的知识。 价值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地球、热爱祖国的意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可以说所有的目标都是为实现地理三维目标而服务的。 四、说教材内容和逻辑线索 七年级教材共10章内容,上册六章,下册四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打开地理之门,包括两节内容即生活离不开地理和怎样学好地理。本章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怎样学好地理。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这一章包括五节内容即地球和地球仪、运动着的地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多种多样的世界地形和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本章的教学目标为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球体形状,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探究天气与气候,这一章包括四节教学内容,即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世界气温与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本章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认识多变的天气,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第四章:了解世界的居民,这一章包括两节内容世界的人口与人口问题和世界的人种、语言与宗教。教学目标为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理解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策略,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漫画“增长与毁灭”、“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苦难的母亲”等配合教学。了解世界的三大人种、主要语言和宗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七上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打招呼的用语:Hello! / 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 Good evening! 2. 识别和掌握八个人名: 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教学重点、难点: 1.词汇: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2.句型:Hello! Good morning!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课前—上课铃响教师就播放Good morning歌曲。 2. 师生初次见面,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和问候学生,让学生放轻松,消除与教师间的陌生感,开始亲近教师。教师自我介绍并用Hello! / Good morning! 问候学生。帮助学生用Hello! / Good morning! 作回应。 Step 2. Play a game.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背诵26个字母表,因此学生参与这个游戏会相当积极。通过这个游戏首先可以锻炼他们迅速反应的能力;以英语名字作为奖励(老师提前准备好很多的英文名字),也使学生较有新鲜感,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名字,使他们会更容易记住自己的名字。Play the game like this: Teacher says a letter, for example C, then let the Students tell the letters which is before and after C. The one who says B, D first is the winner. The winner can get a chance to choose an English name first. Step 3. Presentation 1.用预先制作的图片或挂图介绍八个人物和姓名。 2.出示Bob的图片,帮学生说Hello, Bob! 或Good morning, Bob! 然后利用其他图片介绍其他七位人物的名字。 Step 4. Game 在幻灯片上通过闪现头像来测试学生对这八个人物的特征和名字的记忆,然后出示7位人物的头像,让同学们看看少了哪一位人物的头像,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反应力和注意力。获胜者也以英语名字作为奖励。 Step 5. Presentation.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word版)

Unit 1 My name’s Gina. Language Goals: Introduce yourself;Greet people; 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 语言目标:介绍自己;问候他人;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 1a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写出图中物品的英文名称。 _____map________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1-3].听录音,为对话编号。 □A: What’s your name? □A: Good morning! □A: Hi. My name’s Gina. B: Alan. B: I’m Cindy. B: I’m Jenny. Nice to meet you! A: Hello, Alan. I’m Ms Brown. B: Hello, Cindy. I’m Dale. A: Nice to meet you, too. A: Nice to meet you!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with your partner. Then greet your classmates.练习上面的对话,然后问候你的同学。 2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1—4]. 听对话,为图片编号。

2b Listen again. Circle the names you hear. 再听一遍录音,圈出你听到的名字。 Eric Tom Alice Bob Mike Jack Mary Ms. Miller 2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练习下面的对话。 A: Hello! What’s your name A: What’s his name? B: My name’s… B: His name is… A: I’m…A: And what’s her name? B: Nice to meet you! B: Her name is…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分角色表演对话 Linda: Good afternoon! My name’s Linda. Are you Helen? Helen: Yes, I am. Nice to meet you, Linda. Linda: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s her name? Helen: She’s Jane. Linda: Is he Jack? Helen: No, he isn’t. His name’s Mike. What’s your name? Alan. /I’m Alan./My name’s Alan. What’s his name? He’s Eric./ His name’s Eric. What’s her name? She’s Mary. / Her name’s Mary.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分析 本人工作有十多年了,一直以来都是教英语。英语教材是换了一批又一批,往往是熟悉了一个版本的教材没多久又换了新的版本,所以,常有无从着手的感觉。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我教了有二年了,总结这二年来的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反思,下面谈谈寻该教材的粗浅认识。 一、编排体系的特征。 1、体例分明。 由预备篇(三个单元)和正式篇(十二个单元)两部分组成。每个单元的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分为ABC三部分,并且各有侧重点。 A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讲重点词汇;呈现新的表达方式;几个循序渐进的操练活动;语法聚焦框,总结本单元使用的语法;互动活动,学生在互相合作中使用目标语言来完成本部分的学习。 B部分的设计。在循环A部分所呈现的语言的同时引出新的词汇;以活动帮助学生整合新的目标语言和前面学过的语言。 C部分为学生自我检测部分,复习所有重点词汇以及新学的语法项目;卡通图片方式进一步应用了本课的目标语言。 A部分为基础知识和重点词汇的学习,B部分则强调学生应用知识的学习,C部分则是检测学习效果。在层次分明的同时,又使学生明白了已掌握的

知识点与能力和须待弥补的的地方,从而获得自我学习效果的清晰认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2、图表结合,文字点睛。 每个单元都以明确的小任务呈现,2/3的任务都是以图表的方式显现出来,再左以精妙的文字点明任务的主旨。充分运用了初中学生喜欢色彩鲜明的图片的心理规律,和他们从简明的表格中易于获取知识的认识能力。学生一图表,基本就能知道每个小任务的具体含义。 3、以活动为载体,融知识点、技能、教学法为一体。 每个小任务都可以成为一个活动,或个人或小组或团体。以明显的小标题形式显示了教学方法,暗示了学生应该获得的使用英语语言的具体技能。从而明确了师生在具体教学中的每个小目标。同时根据具体的活动任务和学习目标,听、说、读、写各个技能或一个或两个进行不同的组合。体现了“听说领先、读写跟随”的功能意念教学法的外语教学主流理论。另外“活动”无处不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走向语言学习的人际交往之路、合作之路,进一步培育学生“有声”运用语言的胆识和能力。以此逐渐避免“哑巴”语言教学的不利因素。 4、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 新教材强调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师生在课堂上要加强互动,教师要有效地处理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改变过去课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

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017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案说明: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改版)的最新教材,下载需谨慎。 目录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仁爱英语 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单位:南盛中学 主编:曾志就(Nicholas) 分析内容 仁爱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真正意义上的七年级零起点新课标教材 适用对象:七年级基础为零的学生或七年级英语基础不理想的学生 结构组成: 1、整本上册分为四单元,即四主题 Unit 1 Getting to Know You Unit 2 Different Looks Unit 3 Good Friends Unit 4 Having Fun 2、每个单元由三个符合主题,具有情节性的话题衔接而成;每一话题有四个小节(section),按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编排。 单元——话题——功能——任务。 每个主题的每节都基本是由1a,1b,2a,2b,3a,3b,4a,4b,5各项功能组成。 《仁爱》遵从Section D 是巩固一个话题的原则,设置安排合理。4a,4b 分别是本话题的语法点和有用的交际用语。 以康康四个小主人公相识、相知、成长、学习,生活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穿教材始终,生活气息浓厚。 3、话题就是情景,解决了学句子与记单词的矛盾。 单词要学,但不是死学。许多人在背单词小册子,这些同学已经误入歧途。单词是语言的基础。但是,离开句子,离开语言环境,单词就是无水之鱼。所以,要想捕到新鲜的鱼,就要下水。要想学到鲜活的单词,就要到语言环境中去学。《仁爱》就解决这矛盾,以情景性话题构成课本的主体。 离开语言环境,学的单词是死单词。试想,英语中有上百万个单词,而每个单词又有许多种词义。如何记得住?记住了,又怎样?根本不会用! 记单词,一定要连带着语言环境。如《仁爱》“此情此景”才能把握单词的确切意义。朗读喜欢的句子和文章。要反复朗读!如果能背下来,最好背下来。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单词。搞清楚每个单词的读音,揣摩每个单词在“此情此景”中的意义。这是记忆单词的正解! Unit 1 Getting to Know You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元 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地点:云南元谋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 地位:直立行走。 工具:打制石器;用火:天然火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特点: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用火:人工取火 距今约6000多年 河 姆渡居 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 房屋:干栏式建筑 (优点:通风、防潮) 农作物:水稻 工具:磨制石器 陶器:黑陶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 (1)都从事农业生产;(最重要)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兴起的区域: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 (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陶器不同:半坡用彩陶,河姆渡用黑陶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炎黄联盟 1. 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结成炎黄联盟。 2. 炎黄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3. 形成华夏族。 4.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原始农业、手工业、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衣食住行、军事。 下属仓颉发明文字; 妻子嫘祖养蚕抽丝 禅让制 代表人物:尧舜禹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有才能的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宗亲、功臣 含义:将宗亲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并定期纳贡。 作用: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有四大学习主题,分为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至第三课,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主要讲述中国境内远古居民、农耕文化特征和华夏之祖的形成;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第四至第九课,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至第十七课,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如《秦王扫六合》指导学生复习前面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为秦实现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分析并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并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每一措施的利弊,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秦在巩固政权的同时形成了暴政,为秦末农民起义做铺垫。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史实评价历史人物;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十八课至第二十二课,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讲解官渡和赤壁战役的经过,分析胜败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评价,认识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要求: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解远古居民和农耕居民,从图表中

文字材料中解读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特征,对比形成表格。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通过本单元学习,重点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作出的贡献。同时,掌握秦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自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本单元主要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及本时段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难点: 第一单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系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全貌,认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 第二单元:夏朝的建立;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和封建国家的形成。 第三单元: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

人教《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作者:————————————————————————————————日期: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 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 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 教育的引领和指导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我能和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我的生命从哪来,到哪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 生命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的成长 一直以来怀抱的理想,就是以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并以课程的专业性进一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改善 --------朱小蔓 二、教材编写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如在“少年有梦”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体现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和其它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及翻译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及翻译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 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 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 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 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 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 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 了自家的大门。 第10课.《论语》十二章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 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 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 规矩。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 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司马迁与《史记》、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两汉时期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两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教学难点:如何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宗教。 【学情分析】 虽然这是一节文化课,但七年级学生对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深入,因此,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时,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研读法、情境创作法、设置悬念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竹木简”“丝帛”,提问学生:竹木简、丝帛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书写材料,它们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回答:笨重、昂贵。教师再提问:哪一种书写材料克服了这些缺点呢?学生回答: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造纸术等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提问:大家想一下,在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呢? 学生回答: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展示《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图片) 出示材料: 竹木简在纸发明以前是我国的主要书写材料之一,但由于竹木简很笨重,带来许多不便。据说,秦始皇一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120多斤,汉武帝时东方朔给汉武帝上的一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汉武帝看了一个多月。帛也是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但帛太贵,不能大量的使用。 这些书写材料同纸相比,有什么缺点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轻便、实用、经济的书写材料,于是造纸术应运而生。大量的考古发掘都发现了属于西汉前期的纸,从而证明了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方法。(展示考古发掘的《纸本地图》) “探索发现”:同学们自主阅读第73页的教材内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最早的纸”和“蔡侯纸”。 结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课件展示最早的纸的图片、蔡伦画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