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 ___:2020-02-17 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1.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2.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3.价值观包含在人生观中。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奉献还是索取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三、学习 ___哲学的意义

1. ___哲学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是既唯物有辩证的。是 ___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学习 ___哲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是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物质的世界,宇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

2.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总结科学发展的全部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所作出的科学结论。

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a]

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而就其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2.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在人们能够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采取正确的行动、做好工作,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

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但是,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获得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四、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 ___哲学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也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一、考点突破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重难点提示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要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即意识,存在即物质。故也可说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阵营。 【重要提示】 认为物质与意识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 二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成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持可知论的观点,但也有个别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持不可知论的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 乐全矣!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两人的辩论题小而旨大,辩题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能不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如果认为因为我本身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我也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我不是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事物,所以我除了我之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都不可能认识。这显然是不可知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核心突破】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 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 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 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 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二是二者的区别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二、复习预习 政治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需要进行专门学习才能获得,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 论的关系;(5)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世界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对哲学 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2)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懂得哲学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热爱哲学,喜欢哲学,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考考点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考考点考点:哲学与具体学科 2、教学难点:哲学和具体学科的关系、哲学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举例分析,教师启发、引导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马克思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乘船要到他的彼岸去,在船上的时候,他发现船夫的年龄已经很大了,非常的辛苦,在那使劲地划着他的船,那么这个哲学家就说:“老先生,您学过哲学吗?”老先生没上过多少学,他说:“哎呀,抱歉先生,我没学过哲学。”那么这个哲学家摊开两只手说:“那太遗憾了,你失去了50%的生命呀!”过了一会,哲学家又看老先生如此辛苦,在观察,他又说:“老先生,那您学过数学吗?”那个老船夫就更自卑了,没学过数学,便说:“对不起先生,我没学过数学。”哲学家又说:“那太遗憾了,那您将失去80%的生命呀!”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两个人同时掉进水里,都在做挣扎,就在这时候,船夫看着哲学家,如此费劲的在那挣扎,就说:“先生,你学过游泳吗?” 这个哲学家回答:“我没学过游泳。”那个老船夫说:“哎呀,那真抱歉,那你将失去100%的生命了。”问: 1. 这个老先生有没有世界观?哲学家有没有世界观? 2. 哲学如果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用吗?师:这个老先生也许根本不明白自己有“世界观”,更不可能注意到他是受到“世界观”的指导。由此可见,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哲学家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多,但是,夸夸其谈,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后,只能永远与鱼儿相伴。 【进行新课】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问:对这两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师:周国平的话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尔的话指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 哲学。 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观? 1世界观 师: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

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一、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形式。哲学一词,在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哲学一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哲学既是世界观有时方法论。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注: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二、关于世界观的论述 (一)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什么叫总的根本性的看法和观点呢?就是说它具有最大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最普遍的适用性。例如:自然观的原理、观点既适用于机械运动、又适用于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既适用于奴隶社会、又适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既适用于自然界,又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 (二)世界观具有阶级性 世界观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归属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崇尚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注:世界观确实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唯物和唯心,和阶级不能直接挂钩,如在劳苦大众中,也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世界观存在) (三)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文化,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生产力水平,受教育程度,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doc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教案 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1.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2.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3.价值观包含在人生观中。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奉献还是索取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是既唯物有辩证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是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第一课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物质的世界,宇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2.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有自

己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总结科学发展的全部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所作出的科学结论。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a]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而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2.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在人们能够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采取正确的行动、做好工作,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但是,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四、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坚持物质第一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次练习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当前页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 D、世界大观的简称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9.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展开: 一. 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上根本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明确: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既区别又联系 区别:研究对象具有共性和个性之别; 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党性问题。 4.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展开: 1.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更为根本)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这一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家都要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二,如何回答这一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志。 第三,对这一关系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基础。 第四,这一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3.哲学的党性问题。 第一,哲学派别五花八门,归结起来只有两大党派:唯物论和唯心论。 第二,没有超越于唯物和唯心的第三派,二元论最终倒向唯心论。 第三,阶级社会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 第四,坚持哲学的党性就是要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反对各种唯心论。 4. 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①概念:辩证法: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内部矛盾。 ②关系:两个对子既区别又联系。 区别:二者回答的问题不同。 联系:后者从属于前者并与前者交织在一起。 唯物论唯心论 辩证法形而上学 三. 哲学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1. 唯物论 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 发展形态:第一,古代朴素唯物论;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第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2. 唯心论 观点: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本原,精神第一性。 表现形态:第一,主观唯心论(举例) 第二,客观唯心论(举例)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3. 辩证法 观点: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内部矛盾。 发展形态:第一,古代朴素辩证法 第二,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第三,唯物辩证法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知识大总结

三、辩证法 1、联系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联系的条件性】:『世界观』: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方法论』: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事务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3)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合。部分以无序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合。『方法论』:(1)注重整体,树立全局观念,从全局着眼,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优化结构。 2、发展:『世界观』:一、发展的定义: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三、发展的道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c.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d.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a.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b.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c. 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四、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一&二、坚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1)明确事物所处之阶段和地位,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2)具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四、(1)注重量的积累。(2)要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发展和飞跃。(3)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3、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世界观』:一、含义: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同一性: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生活与哲学 世界观方法论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第二部分:(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第三部分:(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神创论。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观的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论意义】要求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意义】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意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观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 世界观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 方法论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3: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方法论3: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5: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 方法论5: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 世界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 世界观2: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世界观3: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 世界观1: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三点可选择而用)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在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发展的原因:(内外内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2: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3: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不失去时机促成飞跃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案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四课时)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1、哲学的含义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以要了解哲学的含义.就必须首先理解世界观的含义。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课堂练习:哲学( )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D 解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C两项认为哲学是科学的、正确的不妥。B项把哲学与世界观等同了.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 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 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 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 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 ⑴、社会根源; ⑵、阶级根源; 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 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⑵、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上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以理论形式系统反映世界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其次,世界观人皆有之,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都会自发形成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哲学则是人们用哲学的术语,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采取概念体系的形式予以表达的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再次,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最后,世界观人人皆有,因而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也就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它;但哲学又是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理论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通过认真、刻苦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首先,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可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其次,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的差异会导致方法论的不同,方法论的不同又体现了世界观的差异。再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各种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依据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对哲学的发展和斗争史的科学概括与总结。 要把握思维和存在为什么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必须了解它的性质及其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具体说来,主要依据是: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高度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任何哲学理论,实际上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规定和决定着哲学家们的基本立场和哲学的基本路线,以及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根本方向、原则和方法。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人们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