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进茶旅融合建设特色小镇经验材料

推进茶旅融合建设特色小镇经验材料

推进茶旅融合建设特色小镇经验材料
推进茶旅融合建设特色小镇经验材料

推进茶旅融合建设特色小镇经验材料

推进茶旅融合建设特色小镇经验材料

XX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对于XX这样一个中国西部地区的山区县,一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二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如何发展确实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XX没有名山,没有名河,乡村脱贫、旅游的优势在哪里?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陕南经济强县”和“中国最美丽乡村”战略目标,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陕南循环发展政策机遇,大力实施产业兴县、循环发展战略,围绕“一城十镇三十个新型社区”的城镇建设布局,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驱动”的思路,加快推进长安省级重点镇建设,致力打造精而美、特而强、新而活的女娲硒茶小镇,长安镇同时又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美丽田园和省级旅游名镇。同时,围绕脱贫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特色小镇

1.超前谋划,科学精准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把茶叶资源、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决定跳出茶经营茶、发展茶,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找到了一条适合县情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之道。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美丽乡村,我们立足长安优美的茶乡风光、优越的区位条件,早在20xx年底就谋划打造长安省级边贸集镇和旅游名镇;20xx年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长安镇进行调研,并召开书记县长联席办公会研究长安重点镇建设,决定用三到五年时间,把长安打造成茶文化博览园、全国茶乡风情游4A级景区,建成XX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明确了建设体制、项目规划、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等相关问题;20xx年初,长安被市政府确定为县域副中心后,我们迅速对接县域副中心相关要求,按照打造“三镇三区”(西北第一茶镇、县域副中心镇、陕西旅游名镇,宜业园区、宜居镇区、宜游景区),建成产业特色鲜明、集镇功能完善、文化底蕴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镇的目标定位和要求,及时修订完善了《长安副中心镇建设规划》,确定了核心景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46个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6亿元将长安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名镇,成为与县城功能互补的副中心。

2.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苦干不如巧干。建好重点

镇既要强化规划意识,更要在规划中体现地域特色,做到因地制宜。我们结合XX实际,在巧字上做文章,围绕民居特色抓徽派、产业特色抓茶饮、景点核心抓园区,聚力打造长安重点镇。在居民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白壁马头墙、青瓦格子窗”的陕南徽派民居建筑风格,与田园风光交相呼应,形成XX独具特色的徽派居民建筑风格;在产业发展上,坚持茶饮产业为主导,做强做优茶叶和绞股蓝产业,倾力打造“西北第一茶镇”;在景点打造上,坚持以园区为重点,充分挖掘茶文化和融入茶要素,依托生态茶叶观光园,建设西部茶文化观光区、中部茶养生休闲区和东部茶乡俗体验区。

3.建立机制,确保规划执行。蓝图贵在描绘,落实忌讳折腾。规划的生命在于执行,我们通过建立三项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规划顺利实施和规划效果。一是坚持“县级领导、住建主抓、镇村协助、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县委政府历届班子始终坚持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长安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县域副中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抽调人员成立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征地拆迁、环境保障、规划指导和具体工作落实。二是坚持“部门参战、项目捆绑、资金整合、一抓到底、各记其功”的工作机制,久久为功,从不折腾,积极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重点镇建设。自重点镇建设启动以来,我们累计捆绑整合住建、国土、交通、

水利、扶贫、农林、文旅等部门各类项目资金1亿元,撬动社会民间资金2亿元,相继实施了两河整治、西入口综合服务区和仿唐商贸街等一批项目,建成了生态河堤、电瓶车道、步行栈道、风雨廊桥、观景桥,茶山公园、景观塔、生态广场等一批工程。三是建立调度协调、督查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协调推进会,书记县长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进度汇报会,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对确定的每项建设任务,实行现场督查和定期跟踪抓落实制度,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达到了规划效果。

二、坚持产业支撑,建设宜居小镇

1.突出茶饮产业做优现代农业。产业是发展的途径,宜居是追求的目标。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发展,紧紧围绕“西北第一茶镇”和“全国绞股蓝第一镇”的建设目标,按照一村一品、强村大户、龙头牵引、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采取产业抓园区、园区抓业主、业主抓规模的方式方法,集力打造308省道沿线两山一川以茶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集群,新建和改建观光茶园6000亩,全镇茶饮产业基地达2万亩,新建茶叶、绞股蓝等富硒食品加工企业10家,切实培育独具长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让农民因茶而富,让长安因茶而美,产业富民,宜居宜旅,唱响了“喝茶到XX、喝茶到长安”的品牌。长安镇达到了集“全国农

业旅游示范园区、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美丽田园和省级旅游名镇”等多项荣誉为一镇的预期目的。

2.着眼景区打造做大生态旅游。坚持把茶园当做景点建设,把长安当作大景区规划,充分发掘茶文化和三产服务配套,按照“吃有特色、住有档次、行有保障、游有路线、购有产品、娱有去处”的要求,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丰富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条,招商引进30家企业入驻长安茶城营销实体店经营绿茶、绞股蓝、土特产,相继启动了13个高标准徽派水街大院、1家生态酒店和5家十星级农家乐建设,建成特色茶楼2家,洪家大院古戏台开放投用,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在建好核心区域的同时,我们按照全域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思路,把辖区内关垭古长城、西岱顶、石牛庙、金沙河、蜡烛山、千佛洞等景点纳入全镇乃至全县大旅游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启动了县城至长安关垭自行车观光车道项目,形成了生态茶园、景区景点和徽派民居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特色景观,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爆满,打响了“中国美丽乡村”的品牌。

3.依托电子商务做强新兴产业。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助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电商+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相继制定出台了《XX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工作方案》、《XX县农村淘宝项目实施方案》,有力支持和

帮助了镇内10家茶饮企业、20家专业合作社、30户产业大户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着力解决了“小产业”对接“大市场”、农产品变商品等问题。目前,全镇已招商引进1家“聚硒优”电商龙头企业,开办农村淘宝店6家,个体网店、微店3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500余人,特别是茶城“聚硒优”电商平台让游客充分感受到了“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的便捷,使XX绿茶、绞股蓝、土特产等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带入大城市,截止10月长安镇电商交易额达4500万元,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坚持民生为本,建设宜旅小镇

1.以安居为前提实施移民搬迁。我们将“县域副中心”和“城乡统筹示范区”有机结合,抢抓陕南避灾移民搬迁政策机遇,按照全县1个5000户、5个1000户、5个100户移民搬迁安置区的规划建设思路,及时谋划和启动了长安集镇1000户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区建设,目前集镇统规统建270套、统规自建200栋移民搬迁房屋已全部竣工入住,新增集镇人口20xx人。同时,为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我们制定出台了《XX县扶持发展社区工厂办法》,实行镇动员、部门扶持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能人企业在安置区兴办社区工厂,带动搬迁户就近就业,有力促进了人口向集镇聚集,推动了集镇发展。

2.以便民为标准完善设施配套。按照便民利民的标准和

要求,我们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作为县域副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完善“路、水、电、讯”的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完成了集镇街巷沥青路面硬化、人行道铺装,同步实施了雨污分流、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和重要节点灯饰亮化。相继建成了集镇垃圾填埋场、生态广场、停车场、公厕等一批公共设施。按照如景区相融合的要求,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了黄土岭、石牛河片区民居改造。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得到完善,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3.以宜旅为导向优化人文环境。我们始终把宜居贯穿于重点镇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兼顾以宜旅为导向,按照建设“五美”XX(生活美、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的目标要求,结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了以环境卫生管理、配套设施完善、残垣断壁清理、庭院绿化美化、文明乡风培育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镇区主次干道亮灯率85%以上,人均绿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用水普及率80%以上,污水处理率7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营造了整洁卫生、秩序井然、安全舒适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使长安镇真正成为“生态园林镇”和“茶旅名镇”。

各位领导,我县重点镇建设,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多年探索的茶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不仅促

进了我县旅游业和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优化了产业发展结构,使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从20xx年的%上升为20xx年%,县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而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农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元提高到20xx年的元,以茶旅一体为代表的长安等几个特色景区,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元。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好的做法和经验,继续把重点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围绕打造长安硒茶小镇、八仙古韵小镇、龙头农耕风情小镇、大贵美丽田园小镇、西河精美旅游小镇、药妇沟创业小镇等一批特色镇,再鼓干劲,再添措施,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项目,继续统筹力量,整合项目,聚集资金,加大投入,全面建设“生活美、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的新XX,为推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子。

2018第三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详细模版)

2018第三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详细模版) 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入选名单已经公布,通过对这些小镇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这批名单对产业、历史文化IP等要素更加看重。这对于要申报第三批以及今后申报全国特色小镇的地方政府有着极大的 参考和借鉴价值。 避免雷区,早做准备! 2017年8月22日,住建部公布了认定后的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一并公布了《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住建部强调,将督促检查第二批特色小镇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予以整改。同时,还将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特色小镇(第一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 通过分析解读名单,可以看出第二批名单愈发强调了特色小镇要有产业发展、独特历史文化IP等竞争加分项。 同时,今后申报工作中要想成功,过度房地产化、求洋求大等误区、雷区必须提早避免,早有警示,早做准备。 1 入选更注重产业是否完备 特色小镇,是否强劲,有后劲儿的特色产业是应有之义,无疑也是全国特色小镇认定、评定的命门。此前,浙江省级多家特色小镇遭警告、降级,甚至淘汰。均是由于在特色产业和产业链培育、招商上缺乏后劲。

因此,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入选名单中,对产业和产业链的重视可见一斑。以此次入选的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为例。在入选之前,上述小镇在羽绒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已经有所发展和建树。 其中,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是全国重点镇和“中国羽绒之乡”。年加工羽绒产量占全国的28%,占全世界的18%,成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齐名的全国三大羽绒基地之一。目前,该镇规模以上企业达31家,2016年工业总产值58.5亿元。未来该镇目标打造羽绒产业休闲旅游为主的“温暖”小镇。 相比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动辄上千亿元的工业规模,桥圩镇的这两大产业也许不是很突出,但对带动当地工业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甚至还提出了把桥圩镇建设成为贵港市副中心的远景设想。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力军,发展新材料特色小镇不仅战略意义重大,而且为特色小镇找到优质特色产业抢占了先机。 此次入选的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便是一个新材料小镇。聚焦新材料,对新材料产业“情有独钟”。截至目前,官桥镇新材料生产企业已达14家。 2 小镇产业必须有历史积淀 除此之外,在此次名单中可以看出,比如:河北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皮革产业、河北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石雕雕刻产业、内蒙古乌兰察布

[经验交流]XX县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

[经验交流]XX县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 XX县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XX县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创建,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XX县有省级层面的特色小镇(包括创建和培育)2个,市级层面的特色小镇3个,其中巧克力甜蜜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归谷智造小镇列入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和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西塘互联网通信小镇、陶庄汾湖水上运动小镇列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XX县特色小镇的数量和质量都走在省市前列。其主要做法: 一、突出特色品味,加强统筹谋划 一是找准产业定位。聚焦七大产业,结合原有“一镇一品”基础、特色产业规划及当前重大项目,在全县面上统筹谋划特色小镇,每个镇(街道)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小镇,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已列入省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巧克力甜蜜小镇、归谷智造小镇、互联网通信小镇、汾湖水上运动小镇分别以旅游、信息、健康作为特色产业。其他6个主体(包括XX科技商务区)都提出了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形成了基本思路,在产业定位上也是各具特色。 二是挖掘特色文化。注重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融合发展,将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如巧克力甜蜜小镇通过挖掘巧克力文化内涵,突出“甜蜜”主题,坚持走“旅游+”特色之路,把小镇建设成为巧克力风情体验基地、婚庆蜜月度假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归谷智造小镇以海归文化和工业创新文化为基因,以归国留学人才为创业主体,以江南自然人文特色为底蕴,致力于打造全国最有温度、有厚度、有活力的产业生态。 三是依托特色资源。以小镇原有的特色资源为依托,做强特色产业。如互联网通信小镇依托富士康和富通两大优势平台资源,带动互联网基础设备、互联网终端产品、互联网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三大主导产业鼎足发展,加快推动小镇产业融合升级;汾湖水上运动小镇依托汾湖国家级水上训练基地和亚洲赛艇训练基地,以水上运动为主题,以健康为核心,融入当地文化,结合自然风光,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健康、运动为一体的产业特色。 二、突出梯度培育,强化分类推进 一是已列入创建的抓好落实。对已列入省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4个小镇,细排投资项目计划,抓好创建任务落实。巧克力甜蜜小镇按照省级示范小镇的标准,加快推进梦幻XX等重点项目建设;归谷智造小镇积极争取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互联网通信小镇加快功能完善,确保市级考核排名前列;汾湖水上运动小镇按照亚运会标准加快运动场馆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水上运动产业

经验材料:中国式教育特色小镇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式教育特色小镇未来发展之路 2018年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已逐渐清晰,可以分为康养、生态、体育、教育、文化、科技等几大类型,依我国特色小镇的落地情况来看,教育小镇的落地最少,依旧处在探索阶段。 教育小镇是指多种教育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整合,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合理配置,有效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开放式教育园区。 教育小镇的发展往往作为城市的文化功能区,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一个集人口、信息的空间系统,推动服务、生活配套完善和城市扩展。在特色小(城)镇的大背景下,规划和发展教育小镇时,尽量最大限度地考虑与产业园区对接,依托教育小镇形成集教学、科研、实践的综合型城市功能区。 一、国内教育特色小镇案例 1、马安教育小镇

马安镇位于秦岭南麓余脉郧西中部,距县城35公里。其中的马安中学推出“自主教育”品牌、“小组合作+教学案”的全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创新班级管理,变教师管理为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同时,马安中学还组建了篮球、文学等社团组织,打造书香校园,把校园变成乐园。 马安中学独创的“自主教育”品牌闻名全国,吸引了省内外上百所中学8000余名教师前来考察;以“自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改经验引起了《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和众多教育专家的关注。 马安中学依托“自主教育”金字招牌,发挥品牌效益,做大做强教育产业。建立自主教育实训基地,利用提前预留100亩的土地,建立马安自主教育实训基地,为外地学校和教师前来考察学习搞好服务,包括培训、交流、互动等;开设中小学生体验课堂,利用假期,开设中小学生体验课堂,通过优秀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个性化教育对接、户外拓展训练、亲子教育培训、农耕文化体验等形式,吸引更多城里的孩子到马安体验“自主教育”的魅力;走出去、请进来,支持本校优秀教师走出去,潜心

特色小镇要求申报创建指南doc资料

特色小镇要求、创建指南、申报流程和详细申报材料 一、特色小镇基本要求 定义: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面积:3-5平方公里(4500-7500亩),目前政策对7500亩上限没有强加限制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1500亩) 总投资额:3年30亿元到50亿元 运行: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特色小镇的重要机构。 产业方向: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 二、特色小镇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 2、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

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 3、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 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 4、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5、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清单汇总内容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清单汇总内容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清单 一、基本情况: 1.基础数据: 包含内容应由镇域面积、下辖村庄数量、镇区建成区面积、建设用地面积、镇域常驻人口、镇区常住人口、镇GDP、本真就业人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公共财政收入、主导产业、所获称号等基础数据信息构成。 2.当地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 简述发展基础、发展优势、特色资源等;提供能反映镇区现状的全景照片; 3.规划编制情况 简述已编制的规划是否做到定位准确、目标可行、规模适宜、管控有效;提供主要规划图纸1-3张;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工作评估 1.产业特色 简述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包括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等;提供2016-2018年1季度立项实施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情况表主要产业特色和项目实景照片不少于3张 2.带动作用 简述主导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就业情况,可用数据说明;提供反映特色产业带动作用的照片不少于3张;

3.土地利用情况 简述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产镇融合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提供2016、2017、2018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数据以及至2020年建设用地计划表;反映相关情况的照片不少于3张; 4.主要成效 简述从城镇风貌、镇区环境、美丽乡村等方面简述工作成效;提供反映城镇风貌、镇区环境、美丽乡村前后变化的照片各不少于3张; 5.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简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地域特色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包括2016-2018年1季度建设的文化活动场所等情况;提供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特色文化的照片不少于3张; 6.文化传承 简述在公共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包括2016-2018年1季度举办的文化活动场地、规模和影响效应等;提供反映文化传播特色照片不少于3张; 7.基础设施建设 简述本镇在2016-2018年1季度建设或完成得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的成效,包括供水、污水、垃圾、道路交通、绿化等,可用数据说明;提供3-5组前后对比的照片; 8.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篇一:全省特色小镇(街区)申报材料范例 遂昌县全省特色小镇(街区)申报材料——遂昌县湖山乡打造华东风情温泉小镇 一、申报名称 华东风情温泉小镇 二、申报理由 遂昌,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全国唯一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 湖山乡位于丽水市遂昌西北部,乌溪江上游。距离遂昌县城35公里,拥有温泉、湖泊、森林、生态农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湖泊+温泉”的资源组合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唯一性的优势。湖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有17平方公里的湖面;绿色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沿湖地带既有“小桂林”之称的低丘缓坡,也有“小三峡”之誉的峭壁峡谷,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度假、疗养、观光、娱乐的天然佳所。 湖山是浙江省四大温泉集聚区之一,湖山温泉素以“点位多、储量大、水温适中”而著称,现已探明水温41.5℃,日出水量1500

吨,在省内四处温泉中单井出水量排名第一,含氡、锶、氟等元素,被称为“温泉中的极品”。目前境内红星坪温泉度假村已于2009年对外营业,湖山欧陆风情温泉小 镇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三、功能定位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湖光山色为资源基础,中高端养生度假为核心,将湖山镇打造成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小镇。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空间发展方向是,积极拓展老集镇周边用地空间,向北发展温泉度假用地,向南发展山水观光与生态度假用地。镇区职能是:养生度假、生态人居、综合服务。形象定位:湖山世外风情? 温泉养生小镇。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两轴三心五片区”。其中两轴:城镇发展轴、旅游发展轴;三心:综合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行政商业中心;五片区:温泉养生区、老镇片区、新镇片区、生态工业园区、滨水休闲区。 四、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湖山温暖、湿润的库区气候环境,湖山人坚守着古老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原生态农产品系列。近年来,湖山充分发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湖山农产品“生态、绿色、有机”的品牌打造。积极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抓好建洋原生

经验材料: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保障措施

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保障措施 1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在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农业作为其物质基础为其提供基本动力,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可以说小城镇的产业是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乡镇产业的成长成熟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环境。梳理小城镇发展历史,其发展动力可概括为三大动力:城镇化+工业化+特色化,特色化包括了小城镇最具特色的产业,如旅游、专业市场、新农业及文化创意等。作为以农业产业为特色的小镇,其服务地方经济活动的作用和作为联系城乡纽带的地位更为突出,带动农村发展和拉动农民增收的目标也更为明确。促进现代农业与生态休闲、健康养老、创意农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实现农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从物质基础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基于农业资源、产业特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交通区位等基本元素,可依据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总结为以下几大方面。

1.1依托农产品生产加工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传统农业的发展基础,农业生产加工依然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环节。农业高新项目由于前期投入需求大、培育周期时间长,在特色农业引进项目中落后于农业休闲体验项目数,但从预期产值来看,农业高新项目的目标产值无疑将会高于休闲体验项目的产值。目前,江苏省农产品供给存在着品牌不突出、优质农产品较少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对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给予足够重视,这也是农业特色小镇应当思考和解决的主要目标。根据小镇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及发展潜力的基础,重新合理有效配置地区农业生产要素,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可以促进各类资源、产业和功能在小镇内部集聚优化、融合提升、协调互促,同时也是解决产城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如?直镇水八仙小镇就积极围绕苏州市农产品物流园以及“水八仙”原产地特色品牌,完成800hm2优质水稻、2000hm2高效园艺、667hm2水产、133hm2生态林地项目落地,建成投用500hm2以上高标准农田、市级蔬菜基地等农业项目,积极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澄湖芡实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极地科考选用产品。

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导读:2017年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文一: 大泽山镇紧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构建全域、全时、全民旅游大框架和一心、一环、五区空间格局,力争用3-5年时间,计划投入48.5亿元,立足于3.5万亩优质葡萄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塑造“山水大泽、平度原乡”品牌,打造“大泽葡萄旅游古镇”和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小镇及国家全域旅游特色镇。 中国葡萄之乡屡获殊荣 据了解,大泽山又名“九青山”,主峰海拔737米,属齐鲁名山。据史书记载:“群山环而出泉,汇为大泽,以此名也;风光秀丽的大泽山,名胜荟萃,古迹棋布。早在新石器时代,曾使“黄帝所常游,与神会”。大泽山自然风光秀丽、人文积淀丰厚,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天柱山摩崖刻石、岳石文化遗址、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山东省、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包括石雷战遗址、高家民兵联防遗址等。 大泽山镇位于大泽山脚下,面积150.6平方公里,辖80个行政村,人口6.2万,优质葡萄种植面积约3.5万亩,先后荣获“中国葡萄之乡”、“国家级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中国鲜食葡萄第一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殊荣。大泽山葡萄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

8个项目突出特色产业 “大泽葡萄旅游古镇项目建设融资渠道以PPP模式、社会投资为主,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风貌整治、特色产业等18个项目,总投资规模48.5亿元。”大泽山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镇委托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中国美院、北京大地旅游规划设计院等全国知名设计单位,对大泽山综合资源及发展条件进行分析,高起点策划,科学编制特色小镇规划,精准确定了大泽山总体定位、产业发展路径、游线组织、设施设置、空间布局、用地控制等。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为“乡村休闲旅游”,以葡萄产业为基础、历史人文为要素、旅游特色为主题,按照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立足于3.5万亩优质葡萄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岳石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构建全域、全时旅游框架,打造“大泽葡萄旅游古镇”,将分别在风貌整治类项目、山体恢复及矿坑治理项目、公共服务设施类和特色产业项目等投入资金48.5亿元,其中特色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4.8亿元,规划建设大泽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泽山葡萄酒庄项目、农民绿色创业园项目、大泽山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所里头民俗村项目、响山潘家民宿村项目、天柱山景区改造项目和季家疃壁画村8个项目。 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据介绍,大泽山镇依托资源禀异的生态环境、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立足中国葡萄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品

经验材料: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集成平台

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集成平台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资源和禀赋优势,推进“文态、生态、城镇业态”三态融合,有效提升了小镇品味,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发展后劲,使特色小镇成为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乡镇振兴的集成平台。 一、小镇建设全域覆盖特色鲜明 目前,丽水特色小镇发展已经构成全域覆盖、“两轮”驱动的形态布局。2017年新增丽水绿谷智慧小镇、青田千峡小镇、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云和木玩童话小镇等4个省级创建小镇,丽水微纳小镇等1个省级培育小镇。丽水全市共有12个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4个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创建个数位居全省第二,总个数位居全省第三。从小镇分布情况看,各县(市、区)都有1~2个省级创建小镇以及2~3个市级特色小镇,实现了省级特色小镇县(市、区)全覆盖,并形成了以省级特色小镇为龙头、市级特色小镇为支撑的“两轮”驱动创建形态。莲都古堰画乡小镇连续两

年获评省级考核优秀等次,龙泉青瓷小镇列入省级示范小镇名单,庆元香菇小镇成为全国香菇价格指数、发展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发布地。 大部分小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投资。畲乡小镇累计完成50.2亿元,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累计完成18.2亿元,千峡小镇累计完成29.56亿元,部分项目基本建成,小镇雏形初现。而且,部分小镇还在加大投入建设。例如,青瓷小镇与上海道铭公司签订协议,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亿元,对青瓷小镇进行战略合作开发。松阳茶香小镇与云谷科技正式签约,搭建大宗商品线上交易平台,拟到2022年实现线上交易额达2000亿元。据统计,2017年,丽水全市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53亿元,其中非政府投资占比83%,特色产业占比80%,并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658.02万人次,累计入驻企业1706家,“新四军”(指年轻大学生、出国留学归来的创业人员、大企业高管和连续创业者以及科技人员)创业人数764人,税收收入6.91亿元,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积极态势。仅2018年一季度,丽水全市特色小镇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

全省特色小镇(街区)申报材料范例

遂昌县全省特色小镇(街区)申报材料——遂昌县湖山乡打造华东风情温泉小镇 一、申报名称 华东风情温泉小镇 二、申报理由 遂昌,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全国唯一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 湖山乡位于丽水市遂昌西北部,乌溪江上游。距离遂昌县城35公里,拥有温泉、湖泊、森林、生态农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湖泊+温泉”的资源组合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唯一性的优势。 湖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有17平方公里的湖面;绿色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沿湖地带既有“小桂林”之称的低丘缓坡,也有“小三峡”之誉的峭壁峡谷,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度假、疗养、观光、娱乐的天然佳所。 湖山是浙江省四大温泉集聚区之一,湖山温泉素以“点位多、储量大、水温适中”而著称,现已探明水温41.5℃,日出水量1500吨,在省内四处温泉中单井出水量排名第一,含氡、锶、氟等元素,被称为“温泉中的极品”。目前境内红星坪温泉度假村已于2009年对外营业,湖山欧陆风情温泉小

镇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三、功能定位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湖光山色为资源基础,中高端养生度假为核心,将湖山镇打造成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小镇。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空间发展方向是,积极拓展老集镇周边用地空间,向北发展温泉度假用地,向南发展山水观光与生态度假用地。 镇区职能是:养生度假、生态人居、综合服务。形象定位:湖山世外风情?温泉养生小镇。 湖山风情温泉小镇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两轴三心五片区”。其中两轴:城镇发展轴、旅游发展轴;三心:综合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行政商业中心;五片区:温泉养生区、老镇片区、新镇片区、生态工业园区、滨水休闲区。 四、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湖山温暖、湿润的库区气候环境,湖山人坚守着古老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原生态农产品系列。近年来,湖山充分发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湖山农产品“生态、绿色、有机”的品牌打造。积极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抓好建洋原生态水稻种植,丰富湖山五谷杂粮

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崇明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为此,我们民进崇明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崇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 当前,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特色小镇的建设,对崇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崇明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特色小镇的建设,由于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无论是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建设,这必将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生态岛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壮大实业,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小镇的繁荣,必须有产业去支撑。我县农、林、渔业等资源丰富,仪器、仪表、轻工机械等制造、加工、贸易产业链拓展空间广阔,药材的种植、研发、销售大有可为,养殖业、种植业、海洋捕捞业等发展潜力巨大,每一项产业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不只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

特色小镇经验交流材料

特色小镇经验交流材料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特色小镇经验交流材料) XX年起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100个示范小城镇发展平台,从产、城、景、文、旅等方面全力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至XX年底,全省1212个乡镇中共打造142个示范小城镇,其中省级53个,市(州)级89个。 一、主要做法 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坚持“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发展理念,以绿色为主题,以改革为亮点,多措并举。 (一)注重顶层设计。一是建立省级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增设了小城镇规划建设处,负责全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二是强化政策保障。省级层面累计出台政策类、管理类、技术类文件等共60个,形成了的完整政策支撑保障体系。三是召开发展大会。省政府采取申办制方式,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已连续召开五届。四是建立对口帮扶。省级建立了示范小城镇对口帮扶制度,53家省直部门或企业一对一帮扶53个省级示范小城镇。 (二)注重改革创新。一是制定百镇十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围绕机构、扩

权、土地等10个方面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二是完善改革体系。围绕《十条意见》,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了“1+N”改革政策体系。三是规范机构设置。在示范小城镇统一设立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执法队)、政务服务中心等行政和事业机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注重镇村联动。一是镇村联动发展。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发展思路,推进1个示范小城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实现镇村“联动、联建、联美、联富、联强”。二是建设宜居小镇。以镇区建设为重点,建立了“8+X”项目清单,制定了项目建设标准,建立了项目建设台账。三是推进小康创建。将小城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率先开展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全面推进以小城镇为载体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建设。 (四)注重绿色发展。一是突出标准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地方标准,明确省级示范小城镇按照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市(州)级示范小城镇按照省级绿色小城镇标准实施创建;二是突出绿色引领。制定了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系统等建设方案;三是突出文化传承。制定了示范小城镇风貌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彰显一镇一风貌。

理论文章: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的区别

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的区别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都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催生的发展途径,同时“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双重内涵的注入为当代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然而二者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别和联系,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概念特征、产业定位、建设主体和发展目标与要求四个方面;而联系主要表现于两者在时代背景下体系的共同本质,包括建设本质、发展本质与民生本质。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具备生态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乡镇旅游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优秀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愿景。 同时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种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协同发展是中国乡镇发展与复兴的可行途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小镇想象——远离都市,人情尚未淡,没有堵车、高房价、空气污染的烦恼,生态优美,容易触摸到自然山水;与此同时,又不因远离都市而丧

失活力,拥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且经济条件不差,能找到堪比都市的就业岗位。 而从2015 年开始兴起的特色小镇建设,让这种过去多出现在电影里的小镇场景有了全国铺开的可能。 特色小镇强调园区、社区和景区的多维打造,其在特色产业集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镇化进程、在地文化的挖掘等多个层面的价值,已在全国范围内被重视。 特色小镇在走出浙江杭州之后,其模式早已不限于大都市周边,远离都市的乡村地区的探索案例正在不断增多。这种远离都市的特色小镇,有的结合原有乡镇基础进行升级,也有不少是在原来的乡村地区新建。不可避免地,这类特色小镇会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有着非常大的交集。 一、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历程与内涵 我国的乡村建设兴起于20世纪初,先后经历了乡村自治阶段和乡村改造运动,发展最为兴盛时有600余个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参加,建立试验区多达1000多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早期乡村建设思想和理论探索的成

经验材料: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经验材料

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经验材料 2017年5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并在全国选定了96个首批建设的体育小镇试点。 浙江省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早在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截止2018年4月,浙江省已初步培育区位类、项目类、主题类运动休闲小镇7个,正在申报、建设阶段项目众多。“浙江经验”和“浙江模式”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值得借鉴。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江山市石门镇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为例,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目标定位、构成要素、发展策略等基本问题进行案例研究,为不同类型体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 1江郎山极限运动休闲小镇概况

浙江省江山市作为三省边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浙江省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石门镇有江郎山、清漾2个国家5A级景区,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十大新兴花卉镇”,浙江省“文明镇”、省“旅游经济强镇”、省体育强镇等称号,清漾村被评为中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传统古村落,以江郎山为核心的镇村休闲旅游线路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截止2017年年底石门镇常驻人口3.4万,体育产业人数0. 26万,3年内体育固定资产投人2.51亿。2010年江郎山丹霞地貌人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012年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聚集区,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获得了财政、融资、税费、土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2017年,江郎山景区成功人围浙江省运动旅游示范基地,成为徒步、登山、攀岩类的示范基地。2017年10月依托石门镇特殊的地形地貌优势,借助“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的金名片影响力,兴建以极限越野跑为基础,结合越野自行车、卡丁车,串联翼装飞行、攀岩、蹦极、速降、冬泳、马术、低空飞行等

2018第三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详细模板)

2018第三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详细模板) 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入选名单已经公布,通过对这些小镇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这批名单对产业、历史文化IP等要素更加看重。这对于要申报第三批以及今后申报全国特色小镇的地方政府有着极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避免雷区,早做准备! 2017年8月22日,住建部公布了认定后的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一并公布了《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住建部强调,将督促检查第二批特色小镇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予以整改。同时,还将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特色小镇(第一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 通过分析解读名单,可以看出第二批名单愈发强调了特色小镇要有产业发展、独特历史文化IP等竞争加分项。 同时,今后申报工作中要想成功,过度房地产化、求洋求大等误区、雷区必须提早避免,早有警示,早做准备。 1入选更注重产业是否完备 特色小镇,是否强劲,有后劲儿的特色产业是应有之义,无疑也是全国特色小镇认定、评定的命门。此前,浙江省级多家特色小镇遭警告、降级,甚至淘汰。均是由于在特色产业和产业链培育、招商上缺乏后劲。

因此,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入选名单中,对产业和产业链的重视可见一斑。以此次入选的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为例。在入选之前,上述小镇在羽绒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已经有所发展和建树。 其中,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是全国重点镇和“中国羽绒之乡”。年加工羽绒产量占全国的28%,占全世界的18%,成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齐名的全国三大羽绒基地之一。目前,该镇规模以上企业达31家,2016年工业总产值58.5亿元。未来该镇目标打造羽绒产业休闲旅游为主的“温暖”小镇。 相比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动辄上千亿元的工业规模,桥圩镇的这两大产业也许不是很突出,但对带动当地工业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甚至还提出了把桥圩镇建设成为贵港市副中心的远景设想。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力军,发展新材料特色小镇不仅战略意义重大,而且为特色小镇找到优质特色产业抢占了先机。 此次入选的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便是一个新材料小镇。聚焦新材料,对新材料产业“情有独钟”。截至目前,官桥镇新材料生产企业已达14家。 2小镇产业必须有历史积淀 除此之外,在此次名单中可以看出,比如:河北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皮革产业、河北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石雕雕刻产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的老字号鸿茅药酒产业、烟台市招远市玲珑镇的黄金产业等入选小镇都有一定特色产业和产业链的历史基础。 特别是缺乏产业发展支撑的中西部省份,有着悠久历史、优质农产业等特色产业资源的小镇往往也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湖北潜江市熊口镇小龙虾产业、

关于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体会和建议

学习浙江经验打造文创小镇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的体会与建议 近日,市委宣传部派员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2017第七届中国特色小镇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高端总裁峰会”,业内一流专家、著名企业家深度分享全国特别是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对特色小镇建设有了更直观生动的认识,对xxx如何打造“中国·xxx5A级文创小镇”项目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一、浙江打造特色小镇的基本经验 总体感受,浙江“特色小镇” 产业定位突出“特而强”、小镇功能力求“聚而合”、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美”、制度供给力求“活而新”。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特色小镇搭建要素聚集平台。特色小镇既不同于建制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又不是四者的简单叠加。它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质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聚集产业、人才、土

地、政策、资金、运营六大要素,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按照产业特色打造形式多样的“特色小镇”,其目的就是极大地吸引同类业态高端要素的集聚,从而形成做大产业、做强块状经济的新优势,打出抱团发展、拼船成舰的组合拳。 (二)特色小镇融入旅游功能特质。特色小镇都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他们把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都拿出来作旅游题材。每个特色小镇都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属于旅游特色的“小镇”需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外,还积极赋予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功能。 (三)特色小镇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始终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7大万亿产业和茶叶、丝绸、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打造产业生态圈,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通过“创建制”“期权激励制”以及“追惩制”等打造政务生态。强化社区功能打造社会生态。始终围绕高端人群和创业者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确保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可持续。 (四)特色小镇注重文化传承保护。每个特色小镇在创建过程中都特别注意挖掘文化功能,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关于打造“玉湖神龙小镇”汇报材料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中优”、“东进”重大战略部署和市建委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安排,结合区委关于加快龙泉北部新城建设、发展要求,我镇在认真分析城镇建设现状基础上,实施了“玉湖神龙小镇”建设工作。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简述特色镇(街区)区位、交通、人口、经济水平、产业基础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本情况。 随着玉湖神龙公司第四工厂、省车辆检车中心等龙头企业的相继落户,已经成为的北翼新城。按照市、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既属“中优”区域,也在“东进”范围,属于经开区北区,发展要求高、任务重。 (一)规划区内规划情况。全镇幅员面积33.03平方公里,对照《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暨龙泉卫星城总体规划)》和《区北区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CN高速以南已纳入北部片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规划区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位于CN高速公路以南,车城大道以东,以黄洪大道为界。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约0.8平方公里,主要位于大同村1组、永丰村8、9组,由人和社区管理)。 (二)规划区外规划情况。CN高速以北在规划区范围外,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目前尚无城市总体规划,也未编制乡村规划,全区幸福美丽新村永丰村17、25组“小组微生”试点项目、万兴乡好秾人就业创业基地以及国开川投农业示范园就在这个区域内。 (三)生活服务设施分布情况。对照全区“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规划,的十五分钟生活圈为3k㎡的城镇规划建设区(其中,已建成区面积约0.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6400人(其中,户籍人口约3000人)。 二、规划建设布局(目标定位)

【特色小镇详细申报材料】 特色产业小镇申报材料

【特色小镇详细申报材料】特色产业小镇 申报材料 特色小镇详细申报材料 1、总体思路和目标1 1.1、概念和内涵1 1.2、创建思路1 1.3、总体目标2 2、特色小镇(产业型)3 2.1、建设目标3 2.2、建设任务3 3、特色小镇(应用型)5 3.1、建设目标5 3.2、建设任务5 4、特色小镇创建程序7 4.1、申报组织7 4.2、申报条件8 4.3、特色小镇(应用型)10 4.4、分批审核12 4.5、年度考核12 4.6、验收命名12

5、工作措施13 5.1、加强组织领导13 5.2、加强产业规划指导13 5.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4 附件2xxx省特色小镇(产业型)申报材料15 xxx省特色小镇(产业型)申报表16 xxx省特色小镇(产业型)申请报告编写提纲19 附件3xxx省特色小镇(应用型)申报材料20 附件3-1xxx省特色小镇(应用型)申报表21 附件3-2xxx省特色小镇(应用型)申请报告编写提纲24 为贯彻落实《xxx省特色行动计划(20XX-2020年)》,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推动互联网经济集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1、总体思路和目标1.1、概念和内涵 特色小镇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是以互联网产业或特色特色应用为依托,具有明确产业定位、互联网应用基础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小镇注重大视野、新业态,突出发展特色特色主导产业,既是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新型社区,也可成为“园中园”、“镇中镇”,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 1.2、创建思路 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以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为目标,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