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绪论 (3)

(一)作品研究现状概述 (3)

(二)个人研究视角及意义 (4)

二、翠翠形象分析 (4)

(一)翠翠的人物形象 (4)

1. 理想社会孕育出的人性代表 (5)

2. 祖父为人处世对其潜移默化 (5)

(二)与废名《竹林的故事》中三姑娘的对比 (6)

1. 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

2. 真诚、善良的人际关系与为人处世的方式 (6)

3. 成长过程中少女心理 (7)

4. 人物形象承载着作者的美好期望 (8)

(三)翠翠的爱情成长过程 (8)

1. 爱情萌生阶段 (8)

2. 爱情觉悟阶段 (9)

3. 爱情执着阶段 (9)

(四)翠翠与现代女性爱情观的对比 (10)

1. 现代女性缺乏对爱情的坚守 (10)

2. 现代女性对待爱情更加自我 (10)

三、作者的写作成因 (11)

(一)凸显浮躁社会的真爱 (11)

(二)寄寓作者内心美好 (12)

四、翠翠形象的研究意义 (12)

(一)翠翠形象的意义 (12)

1. 深刻批判传统汉族婚姻观念 (12)

2. 寄托个人美好理想 (13)

(二)翠翠对现代婚姻的启示 (13)

1.对婚姻负责 (13)

2.珍惜眼前所有 (14)

结束语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不止是一位天真善良、聪慧孝顺的乡村女孩,更重要的是她还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这个湘西小镇里与以渡船为生的爷爷相依为命的善良少女,与爷爷长期生活在山水间的偏远小镇上,由于其所处的自然淳朴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造就了翠翠善解人意的性格。她的乖巧与活泼,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她的可爱与美丽,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结果,她不仅是外表美的代表,更是人性美的化身。

关键词

边城;翠翠形象;人性美

一、绪论

(一)作品研究现状概述

近年来,国内对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翠翠形象的和谐意蕴与翠翠形象与丽萨或林黛玉等其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例如徐安辉《一曲哀婉的孤独人生之歌—翠翠形象意蕴一说》主要研究了翠翠形象的和谐意蕴,熊龙梅的《诗意的栖居者——翠翠形象意蕴的浅析》则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的诗意意蕴。还有第二类研究工作则主要是集中在翠翠形象与丽萨或林黛玉等其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例如朱桂梅《温婉凄凉的人生之歌——丽莎与翠翠形象之审美比较》主要研究了翠翠形象和丽萨形

象的审美不同,高方、王明科的《林黛玉与翠翠纯情形象比较》则梳理了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与林黛玉两人纯情形象的异同。而国外对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的研究资料则较少,因此在此不多加举例。

(二)个人研究视角及意义

本文以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重点突出翠翠的形象和翠翠的爱情,并提出我们必须着重解读从沈从文《边城》表现出的翠翠形象的意义、翠翠的人性美及其各类相关的问题和对策,从对比中反思如何更好地为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和理论参考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翠翠形象所代表的人性美健康稳步的发展。

沈从文在《边城》中借翠翠的爱情悲剧对汉族封建传统的婚姻观念表示深恶痛绝,并以字字珠玑的文字对其进行深刻批判,赞扬了勇于与封建礼教做斗争、勇敢追求真爱的翠翠和傩送,表现了自己反封建的叛逆精神。

二、翠翠形象分析

(一)翠翠的人物形象

沈从文在《边城》里是这样描绘翠翠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

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1

1. 理想社会孕育出的人性代表

翠翠有着小麦色的健康肌肤,有一双“清明如水晶”的心灵窗户,而这些外在美却并不肤浅:沈从文在《边城》中描述翠翠是“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这样一个比喻不仅意在突出翠翠的热情活泼,更重要的是向读者传达翠翠身上难得可贵的湘西小镇独有的原始淳朴的自然美与人性美。翠翠身上纯洁质朴的自然美归根到底是自然的养护,是重义轻利的湘西小镇的淳朴风气,她在自然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在小镇质朴氛围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她是大自然的女儿,是自然美的化身。例如老船夫买肉时,不仅不会买到现代社会流行的注水猪肉,屠户反而还特地切一块质量上乘的猪肉免费赠与老船夫。这所有的一切无不表现出善良淳朴的小镇人性美。而翠翠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美好世界,她的身上必然会带上这样难得的人性美,这也是翠翠所生活的湘西小镇这个理想社会孕育出的人性代表。

2. 祖父为人处世对其潜移默化

《边城》中翠翠身上人性美的形成受到周围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祖父为人处世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是翠翠成长最优秀、最成功的教本。翠翠的祖父是一位在湘西小镇上摆渡几十年的老船夫,这几十年如一日,他从没偷懒懈怠过,更没有多收一分不该收的赏钱,即使因为自己的勤劳踏实别人硬要多给他一枚铜子,他也不会有一丝贪婪,必定会回赠一把烟叶等小东西。即使自己最亲最爱的女儿与他人相爱并发生了暧昧关系,老船夫也没有打骂她,依旧坚强勇敢地把日子过下去;女儿与他人殉情后他也没有被生活压垮,仍然独自一人默默地将翠翠拉扯大。他曾经说过:“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不幸的安排。”2翠翠与老船夫相依为命多年终于长大成人之后,他以苦命的女儿为鉴,身上所有的心思与愿望就是让翠翠不重蹈覆辙自己女儿的道路,而是能够拥有一

1沈从文《边城》

2沈从文《边城》

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此他严格遵循湘西小镇苗族传统的婚恋风俗习惯,拒绝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取而代之的是让翠翠决定自己的终身幸福。

老船夫已经老了,在许多事上早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唯一让他操碎心的是翠翠的未来幸福,因此他在此事上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精力。遭遇多次挫折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独自忍气吞声以致郁闷忧愁而突然离世。老船夫勤劳踏实、淳朴善良以及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翠翠的性格形成。例如沈从文在《边城》中写到翠翠因为在爱情方面遭遇许多挫折而倍感难过,为此哭了好几次,老船夫就教育翠翠:“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正是在老船夫的影响下,翠翠的性格和身体才能一同健康成长。在许多人的帮助和关怀下,翠翠的个性才能不断走向成熟完美。

(二)与废名《竹林的故事》中三姑娘的对比

1. 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废名在《竹林的故事》中塑造的三姑娘在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略有不同。三姑娘生在小河边,成长在翠绿的竹林里,而翠翠自小与爷爷相依为命生活在湘西小镇的渡船上,但两人相同的是自然清新的乡土气息和美丽善良的外表与性格。正如沈从文在《边城》里建构的民风淳朴的湘西小镇,废名同样也在《竹林的故事》中建构了一个理想的农村社会,因此三姑娘身上也带着理想农村的朴素善良。三姑娘与翠翠一样都是真善美的化身,都是人性美的精灵。

2. 真诚、善良的人际关系与为人处世的方式

关于三姑娘的长相如何,我们看废名在《竹林的故事》里的片段便知:“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

了。”3三姑娘就如同她的白菜,冰清玉洁、美丽善良。由于翠翠和爷爷在渡船上这一特殊环境的影响,翠翠的接触面较广,接触过各种身份、各种性格的人,但是她从不害羞怯弱,而是落落大方、热情善良。但是三姑娘与翠翠不同,她是一个含羞安静的姑娘,正如废名在《竹林的故事》里写到:“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她,她笑而不答。”翠翠自小与爷爷相依为命,她是个孝顺的孩子,三姑娘也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例如在爸爸打渔回家之后三姑娘贴心地为父亲递上杯子,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三姑娘所处环境里愉快的家庭气氛与温馨的父女关系。

在《边城》中,沈从文不仅将翠翠描绘成外表美丽、拥有自然之美的人,翠翠身上的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她的性格之美。翠翠对周围的人讲话从来不像那些中年大妈似的撒泼大喊大叫,而是轻声细语、耐心温柔。她是爷爷摆渡时的得力助手,由于长期和爷爷以摆渡为生,因此翠翠接触面较广,接触过各种身份、各种性格的人,但是她从不害羞怯弱,而是落落大方、热情善良。由于所处特殊环境的影响,翠翠的女性自我意识在不自觉中渐渐觉醒,她不同于传统封建女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任人摆布,而是勇敢争取自己的爱情。对翠翠有意的天保派媒人说媒,翠翠也不会直接说出内心所想,只是默不作声,把心思放在心里。

3. 成长过程中少女心理

翠翠对于萍水相逢的过渡人她都能愉快相处,而不是见了陌生人就害羞脸红说不出话。她不会像小镇上的乡下女人一样,满门心思便是随意找个经济条件不错的人嫁了就算了,相反的,她对爱情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和原则,例如她对傩送的爱情真挚而执着,明明知道傩送回来是件遥遥无期的事情,但她仍然不放弃、不因为外界议论轻易放弃自己的坚持,这点将翠翠的性格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竹林的故事》里的三姑娘崇尚独立的自由之美,与翠翠一样,她也是坚强独立的姑娘。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三姑娘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不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她的身体自由,她的灵魂更加自由。三姑娘与翠翠两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十分类似,都认为爱情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更不是生活的全部,爱

3废名《竹林的故事》

情存在的理由是为生活锦上添花,因此三姑娘不急于出嫁,她在等待更好的爱情的到来。

4.人物形象承载着作者的美好期望

翠翠与三姑娘都是人性美的化身与真善美的代表,三姑娘的身上多了一点空灵禅透的美,她像默默守护竹林的精灵使者,有她的存在,才有这片竹林的生机。三姑娘生活在竹林中,她的身上与生俱来带有大自然的高洁秀逸与清新脱俗,而翠翠自小与爷爷生活在湘西小镇,因此她的身上也带有小镇的淳朴和恬静,作者将三姑娘与翠翠置身于这样美好的环境下长大,由此可看出两个人物形象都承载着作者的美好期望。

(三)翠翠的爱情成长过程

沈从文在《边城》中表现翠翠身上的美,不仅从翠翠的外表和心灵,更重要的是从翠翠与傩送两人的爱情故事逐步向读者展现翠翠身上的另一种美。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真挚、单纯,超脱于一切物欲、世俗,美好得仿佛与现实世界脱离。翠翠的爱情有个成长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爱情萌生阶段

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成长过程的第一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萌生阶段,即翠翠对爱情懵懂认识的阶段。最初在小镇看龙船比赛时,那是翠翠第一次和傩送见面,当时翠翠已经对傩有异样情愫、有不同于他人的感觉。后来两人之间有点误会,翠翠轻声骂了傩送,傩送也不生气,直到最后翠翠知道自己冤枉了傩送,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回到家之后,“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4翠翠此时的心里已经有以往完全不同的烦恼和忧愁,可是单纯的翠翠却又无法完全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爱情的种子此刻已经开始在翠翠的心

4沈从文《边城》

理悄悄地萌芽了。

2. 爱情觉悟阶段

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成长过程的第二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觉悟阶段。之前翠翠一直被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困扰着,但是她又懵懵懂懂、不十分明白,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翠翠的长大,翠翠开始觉悟。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和爷爷一起到城里看龙船,翠翠从爷爷与他人的对话中明白傩送在外青浪滩过的端午节后便一直默默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后来与爷爷在回去的路上时,翠翠假装不经意问爷爷:“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此时的翠翠已经在不经意间搜寻关于傩送的消息、询问关于傩送的事情,此刻翠翠的心早已飞到傩送的身上去了,从这点我们也能够看出这时翠翠对爱情已经有所觉悟了。

3. 爱情执着阶段

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成长过程的第三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执着阶段。当翠翠与傩送两人情投意合时没想到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天保的托媒来向翠翠求亲时,翠翠对傩送的爱执着专一,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天保的求亲。然而当翠翠与傩送两人的爱情遭遇挫折时,傩送一气之下离开湘西小镇到偏远的地区,爷爷也突然离翠翠而去,但翠翠没有被这一切打倒,她仍然一个人继续坚持着,坚守着爷爷留下的摆渡的岗位,坚定地等待傩送的归来。尽管翠翠不幸地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但翠翠比母亲更坚强更勇敢,她始终敢于直面自己的命运并与之做斗争。

翠翠对二老傩送的爱情十分执着,这种执着并非表现在直接和傩送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大老天保的提亲,间接使广大读者明白翠翠的心意与其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不渝。面对两次提亲,翠翠始终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却让广大读者感受到她的心思缜密和细腻情感。虽然翠翠与傩送两人最终的结局是天保溺水身亡,而傩送因迫于亲情的责难不得已只能离开湘西小镇,离开翠翠。对于傩送何时归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日期和答案,但这无法阻止执着痴情的翠翠的坚

定守候。

(四)翠翠与现代女性爱情观的对比

1. 现代女性缺乏对爱情的坚守

沈从文在《边城》塑造的翠翠生活在湘西小镇这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是现代社会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现代社会的复杂与浮躁,更没有物欲横流的权钱交易等人际关系,这里有的只是热情的小镇村民和淳朴的小镇民风,这是一块净土。现代女性在面对爱情时往往考虑的不是两人之间的相处是否融洽或者两人是否有一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优先考虑更多的是男方的经济条件和社会人脉关系,其次是男方的长相能否让自己在朋友面前有面子,最后考虑的才是两人之间的感情是否适合厮守终身。

现代社会的女性有一部分无法做到经济独立,她们害怕辛苦受累、逃避实现自我价值的正常劳动,她们心甘情愿地让有钱人保养着,依仗自己的美貌虚度青春。可悲的是等短暂的青春逝去之后,她们要么被有钱人抛弃,要么孤独得只能与钱一同度日。在当下的社会中,不止女性十分现实,男性也开始忽略传统婚姻观念中看重女性的三从四德等美好品德,他们现在更倾向于找一个有家庭背景能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女性,至于老婆的性格与自身素质如何都可忽略不计。因此沈从文在《边城》中所描绘的翠翠与傩送两人之间的爱情在我们看来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的,而现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只有钱与权,缺乏对爱情的那一份坚守与坚定。

2. 现代女性对待爱情更加自我

现代人始终坚持一个想法,即钱是万能的,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是不长久的,没有经济保障的婚姻是不可靠的。然而我们必须知道,钱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是钱无法解决的,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男女双方的真心与爱情,这些都是钱无法买来的,更是钱无法衡量的。傩送就曾对自己的父亲说:

“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若是为了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还不知道我应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5《边城》里的傩送不会为了碾坊而欺骗自己的心,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而现代女性却会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而欺骗自己的心。

翠翠与傩送两人情投意合,但是翠翠始终坚持自己作为一个女性该有的矜持和操守,她始终在等待傩送先捅破两人之间这层窗户纸,而如果换成现代女性,她若对傩送有意,傩送也有相同心思,她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使用各种方法表露自己的心扉,寻找机会甚至是创造机会与傩送单独相处,更会用各种心思、使用各种手段驾驭傩送这样单纯、痴情的男人,而不是像翠翠一样被动地等待对方来追求自己。由此我们能够看出现代女性对待爱情更加自我,她们不会只看到眼前这个男人对自己是否足够真心,她们更在意的是这个男人是否是潜力股,能否为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

三、作者的写作成因

(一)凸显浮躁社会的真爱

《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该篇小说问世至今收获无数好评和忠实读者,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沈从文在《边城》里描绘了一个温馨美好的世外桃源,将湘西淳朴真诚的民风和相敬如宾的人性美刻画得细致入微、表现得淋漓尽致。翠翠是人性美的化身和代表,她美丽善良,和傩送的爱情单纯真挚,不是当下为钱为权牺牲自己的金钱与爱情的交易,有的只是遵从内心真实想法的朴素爱情,而沈从文也正是想要通过他们之间的真实爱情反映浮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仍有真爱存在,也将人性美的伟大力量通过翠翠的形象向广大读者表现得淋漓尽致。

5沈从文《边城》

(二)寄寓作者内心美好

沈从文在其著作《边城》中描述了湘西小镇上孤独清贫的爷爷和与之相依为命的翠翠,两人在宁静朴素的生活中有着难以抹去的凄凉和寂寞。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主人公,是作者心中湘西苗族文化的代表人物,更是其倾注爱与美的人性的化身。她不止是一个普通女子,更是美的精灵使者,她和傩送之间有一段令人羡慕却又让人惋惜的爱情,这是一份真挚且不可多得的感情。翠翠的身上寄托着作者沈从文对真善美的希望,承载着沈从文对真挚爱情的希望,从一定意义上说翠翠实际上就是沈从文的精神寄托和其人性美的化身。她拥有超越金钱权力等一切世俗外在的纯洁爱情以及恬淡朴素的生活,这些都寄寓了作者沈从文内心美好的想象和渴望,也隐伏着悲剧感。

四、翠翠形象的研究意义

(一)翠翠形象的意义

1. 深刻批判传统汉族婚姻观念

翠翠和傩送两人分别所在的汉族和苗族两个民族,婚俗的差异与对立是两人婚姻悲剧产生的本质原因之一。苗族是一个较为自由开放的少数民族,推崇男女自由恋爱,傩送的“马路”求婚方式便是苗族传统求婚习俗。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个美丽善良、活泼可爱的姑娘,而傩送是个崇尚自由的小伙子,他始终坚信苗族的山歌能够使翠翠明白自己的心意,于是他在夜半的时候上山唱情歌,试图通过歌声将自己的爱意传达给翠翠,使翠翠心领神会。虽然第一个夜晚翠翠不知情且睡着了,但事后老船夫将此事转告给翠翠,两人郎有情妾有意。两人情投意合,正常情况下他们的爱情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矛盾使得两人最后以悲剧收场。汉族传统婚俗里,男女双方成婚必须由各自家长通过托媒等方式定下婚事,而两个民族两种婚俗习惯对立的结果,硬生生地拆散了这对热

恋中的幸福男女。

2.寄托个人美好理想

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个人美好理想。作者使两人淳朴真诚的爱情以悲剧收尾,原因是引起读者对真善美这一存在毁灭的深度思考,正如沈从文所说:“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6茶峒地区地处偏僻且人烟稀少,过去曾是犯人流放的地方,而苗族在这里一代代发展繁衍,在这里生根发芽,过着没有金钱束缚、没有权力约束的自由生活。而到了十八世纪,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变得如人间地狱般,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青年时期的沈从文常亲眼目睹许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饥荒和暴乱等事件,从小就怀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

沈从文也正是想要通过塑造翠翠这一人性美化身的完美形象来呼唤自由美好的牧歌式社会的回归,批判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与复杂浮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沈从文明白理想的社会生活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现实生活里翠翠那种单纯淳朴的人性美正在逐渐消失,因此沈从文在创造翠翠和傩送两人爱情的时候将其设定为以悲剧收尾,在平和的牧歌中又混杂着一丝淡淡的哀愁。

(二)翠翠对现代婚姻的启示

1.对婚姻负责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人们的心开始变得愈加浮躁复杂,现代人的婚姻也沦落为金钱和权力的交易品。男女两人在婚姻关系中,碰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是无法避免的,可往往到此时许多人就开始抱怨对方,认为别人的老公发展得特别好,能给妻子买任何她想要的东西,而自己的老公没本事。甚至有的男性开始埋怨自己的妻子,别人的老婆家里有很大的背景,能够帮老公创业,而自己的妻子每日除了追韩剧就是购物。现在物价过高,如果光靠男性一个人的6沈从文《边城》题记

力量想要买一套房子压力实在太大,即使是付了首付,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每天节衣缩食还贷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此时如果你用金钱来衡量自己是否过得幸福,又或者与他人对比自己的幸福,那么你永远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悲惨。

婚姻是一种责任、一句承诺,结婚时对神父对亲朋好友承诺永远爱对方,不管生老病死,那不是一句简单的誓言,那是需要用一生去践行的承诺,你既然走进这个婚姻就有责任把这个婚姻维持下去,而不是一味地只重金钱不重感情。翠翠对爱情的执着与专一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明明知道傩送回来的可能性十分渺茫,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等待。

2.珍惜眼前所有

在我看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你硬要和百万富翁相比那么你会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但是如果你与那些领低保的困难户相比,那么你所认为的不幸福的婚姻与家庭在他们看来已经像拥有了全世界,你不屑的生活水平却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钱是身外之物,能够维持简单的生活就够了,即使真的让你中头彩一夜暴富,你真的能安心睡觉而不会时刻担心有人谋财害命吗?在我看来,我们应当像沈从文《边城》笔下的翠翠和傩送一样,时刻想着对方,时刻爱着对方,而正因为有了这种爱,你的另一半即使不能给你你想要的生活你也不会轻易抛弃他,你坚守结婚时向对方做出的承诺,一生一世爱他,不论生老病死。珍惜眼前的他,珍惜眼前所有。

结束语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不仅是大自然的女儿,同时也是边城理想社会孕育教化出来的理想的人性代表。翠翠善良天真性格的形成是爷爷长期言传身教的结果,是湘西小镇独有的原始淳朴民风潜移默化熏陶的结果。沈从文在《边城》中所描绘的理想桃源世界朴素而温馨,人人为他人着想,这里没有现代社会的复杂与浮躁,更没有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与权钱交易。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瑰丽而温馨的世界,人人勤劳朴素,由每个人身上所散发出的善良和人性共同构建了这个远离世俗纷扰的美好世界。

致谢

大学四年的艰难又漫长的求学生涯中,在周围老师和亲朋好友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走得虽然十分艰辛,但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知识、友谊等很多值得我珍惜的东西。我的导师,从我上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以他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不断鼓励着我,给予我信心和坚持的方向。他对我的帮助不仅仅只是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了我充分和及时的关心。在此,我谨向该老师致以万分诚挚的谢意和感激。同时,我还要对生我养我的父母表示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我无以为保,唯有读书以报答他们和社会对我的关爱和帮助。父母的健康快乐是我们做儿女最大的愿望。

在此篇论文即将付梓的重要时刻,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最初的开题报告到最终论文的终结等众多繁琐的工作有无数可亲可爱的亲朋好友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要不是他们,该论文也不会完成得如此顺利,在此,也请他们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和感谢。

参考文献

[1]徐安辉.—曲哀婉的孤独人生之歌——翠翠形象意蕴一说 [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第七月刊

[2]许守卫.美的聚合,爱的载体——浅淡《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第六月刊,第02期

[3]朱桂梅.温婉凄凉的人生之歌——丽莎与翠翠形象之审美比较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4,第一月刊

[4]叶颖.翠翠的美——沈从文作品《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赏析 [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4,第三月刊,第03期

[5]马宏.丽莎和翠翠形象之比较 [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第七月刊,第06期第10-15页

[6]孙兰花.自由绽放的“精灵”——苔丝与翠翠形象之比较 [J]. 阅读与写作, 2008,第四月刊

[7]周海涛.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翠翠与七巧形象及探究 [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第七月刊,第07期

[8]井粲.对“乡村少女”纯美形象的重新解读——翠翠与香雪人物形象比较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 2013,第五月刊

[9]徐雅娟.美丽的忧伤——从《边城》翠翠形象品沈从文的孤独情怀 [J]. 考试周刊, 2011,第七月刊,第03期第20-25页

[10]王广文.在这个明净的角落里——试析沈从文笔下翠翠、夭夭的形象塑造[J]. 集宁师专学报, 2011,第二月刊

[11]裘乐英.美的聚合,爱的抉择——《苔丝》中的苔丝和《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比较 [J]. 文教资料, 2011,第六月刊,第06期

[12]向琼.微笑的呐喊不屈的反抗——翠翠与苔丝两个悲剧形象的阐释 [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第七月刊

[13]罗兴娅.审美化悲剧与世俗化悲剧——《翠翠》与《菉竹山房》中女性形象及其悲剧因素对比分析 [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10,第九月刊[14]卢秀英.“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与“都市人”的形象塑造 [J]. 南宁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第十月刊,第05期第12-18页

[15]雷晓.纯朴真挚的生命绚烂雅致的风采——简论《边城》的精神主脉和艺术风采 [J]. 华中师范大学, 2010,第一月刊

[16]刘聪.虚空中的孤独皈依——论沈从文对文明双重解构的精神历程 [J]. 广西师范大学, 2011,第八月刊,第03期

[17]李羽丰.那用山水养大的女子——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09,第四月刊,第04期第25-30页

[18]孙源.桃源恋歌异曲同工——《边城》与《潮骚》的对比研究 [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第九月刊,第02期

[19]王恒周.优美的人性忧伤的情怀——试分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及其理想人格 [J]. 学周刊, 2013,第七月刊,第06期第10-15页

[20]席立卓.诗意形象的真实底色——《边城》中“翠翠”的几个原型 [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8,第八月刊,第04期

[21]傅苑婷.浅析“山城少女”的纯美形象——“香雪”与“翠翠”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J]. 新汉时代,与世界的沟通/战争与和平——第16届韩中教育文化论坛暨第4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3,第一月刊,第07期

[22]肖燕云.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从《边城》中的翠翠看沈从文的写作 [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4,第四月刊,第04期第25-30页

边城翠翠形象分析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浸染在这如小说中描绘的山水之中的沈从文也有了他如水的生命品格。“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作者在此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她的外貌,而是用“小兽物”,“山头黄麂”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惊人的生动与活泼,展现出她身上弃绝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她成长于重义轻利、安信自约的淳朴风气中,又得山川灵秀,秀外慧中,自然分外绰约动人。她沐浴着自然的雨露,和着自然的节奏生长。她是大自然的女儿,是快乐无忧的天使。翠翠的成长固然与她所处的边地环境是分不开的,她深受其朴实民风的熏陶,更深受其朝夕相处的爷爷的为人处世影响。 翠翠和傩送初遇是在小镇看龙船,傩送邀翠翠到他家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觉得受到侮辱,就轻生地骂他:“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傩送不但不恼她,还打发家里的伙计举火把送她回家。后来知道那是二老,想起先前骂人的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到家见着祖父,“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爱情的种子就这样在少女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萌芽、生发。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她人长大了,傩送一直在她心里隐现、鼓荡。在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已看,她“便把脸背过去,不声不响,抿着嘴儿,很自负地拉着那条横缆”,乡村女孩特有的那种腼腆、羞涩、矜持,以及恋爱期女孩的温柔、娇气显现得淋漓尽致。 她在爱上傩送之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她,她对天保的“车路”托媒求亲,先是默不出声,到最后“痴着,忽地站起,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到第二天,爷爷再次问及此事时,“仍然心儿忡忡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掐葱。”默默中翠翠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流露出对天保这份爱的拒绝;心里老想着送鸭子的傩送,早将天保求亲的事“忘掉”了。傩送为她唱歌传情,她虽在睡梦中不知歌的内容,但在睡梦中,“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在梦中她摘到了“虎耳草”,爱情之草。然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没有如此完美,他们不断受到严重挫折。先是爱情的逃难者天保驾油船下辰州,在茨滩漩水中淹坏了,傩送也同船总吵了一阵去了桃源;后来爷爷在天保死后,摸清翠翠的心事,又撮合她与傩送的婚事,心急火热地进城去船总家探听船总顺顺是否答应傩送与王团总女儿联姻;在碰壁之后他郁郁猝死在暴风雨之夜。爷爷的溘然长逝使她在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痛苦悲伤,但没有在訇然倒塌的生活大厦前崩溃,她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要像爷爷那样守住了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剩下的或许只是绵绵无绝期的守望。 翠翠的爱情故事,作者所表现出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爱情悲剧,作者只是有意识的在人性层面上叙述故事,无意发掘悲剧产生的人为的、社会等方面的因

《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本文对著名作家沈从文本人以及其作品《边城》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并结合故事情节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大老天宝以及二老傩送进行了一系列评述。 关键词:《边城》、爱情、悲剧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一部代表作。沈从文先生是湖南凤凰县人,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本人以及其作品都有一种极其独特的风格和感觉。在沈从文先生众多的作品之中,《边城》便是他对湘西世界的一种极好的展现,也是最能表现出一种人性美的作品。 《边城》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湘西偏远的小镇——茶峒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主要围绕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展开。天宝和傩送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了翠翠这个纯真善良的姑娘,翠翠虽然喜欢二老傩送,但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翠翠一直把这种感情压抑在心中,错失了一份美好的爱情,也酿成了天宝淹死、傩送出走的悲剧。最终,老船夫也由于心力交瘁而去世,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小说的最后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给小说悲剧性的结尾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希望。虽然留给翠翠的是无尽的等待,但至少还保留着一种希望。我想,也正是由于这种希望,翠翠才能支撑下去吧。 在这里,我想对这个爱情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翠翠、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进行一点评析。 首先是大老天宝。天宝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毋庸置疑,他深深地爱着翠翠,并且走了“车路”,向翠翠提了亲。后来,天宝知道自己的弟弟傩送也喜欢翠翠之后,便相约去“决斗”,“决斗”的方式便是唱歌。在“决斗”时,天宝让弟弟先唱,弟弟唱完之后,天宝自知比不过,并且翠翠深爱的是自己的弟弟时,天宝忍痛割爱,选择了退出,成全傩送和翠翠。然而,天宝最后却死于意外,这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然后是二老傩送。傩送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金钱和地位、责任感很强的人。当为翠翠唱歌的时候,傩送倾注了自己浓浓的爱意,用自己的歌声打动了翠翠;当王团总以碾坊作为陪嫁时,傩送不为所动,仍然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当得知哥哥天宝闯滩而死的时候,傩送心怀愧疚,最终选择了出走。这一切都体现了傩送是一个性情中人。 最后我要着重谈谈翠翠这个主人公。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是沈从文先生一生坎坷经历的一种折射,是沈从文先生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翠翠是一个刻画十分到位的文学典型。第一,翠翠具有显现出特征的性格。一方面,翠翠有着和当地人一样的淳朴和自然,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渴望;另一方面,翠翠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并没有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对二老傩送的爱。第二,翠翠具有显示出生命斑斓色彩的性格,既有反抗叛逆、日渐成熟的进步之心,又有纯真善良、美丽朝气的少女之心。第三,翠翠具有显示出灵魂深度的性格,应该说,翠翠是那个时代女性渴望自由的爱情与婚姻却又受到文化的一种压抑的矛盾心理的代表。第四,翠翠具有蕴含深刻历史真实的性格,在翠翠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一生坎坷却又对理想人生充满向往的沈从文,这使翠翠的形象更加真挚感人。 总之,不管是《边城》的故事内容还是其对人物的刻画,《边城》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体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小说主人公的心情。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边城》的人都会得到一种心灵的涤荡与净化。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 [2]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03—212

试论《边城》中的人物及关系

试论《边城》中的人物及关系 内容摘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边城”的小人物形象。翠翠的天真、老船夫的善良、顺顺的慷慨、天保的豁达和傩送的聪慧。他们世世代代生于边城,长于边城,在边城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这里人心皆真、人性皆善、人情皆美。正如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所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温暖”的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的确,善良并没有给这群善良的人们带来幸福,相反,这些人无一幸免“善良”的捉弄,无一不为“善良”付出代价。在《边城》里,他们上演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翠翠与傩送美丽而凄婉的爱情,老船夫中年丧女,又带着未了的心愿在暴风雨之夜猝然长逝,顺顺中年丧子和对老船夫的误会、猜疑,天保的英年早逝。这一个个“善”的毁灭的悲剧无一不直指人心,令人心颤。 关键词善良误会悲剧 读完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我不由得被小说中人物命运深深感染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沉思,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的身边,对于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以及杨马兵等人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的人性是相通的。他们原始平静的生活方式,淳朴宁静的人生形式,善良豁达的性格特征加之青山秀水的自然风光,古朴浓烈的民风民俗,无一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时,我真的羡慕他们真善美的“边城”小镇,渴望他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希望我能融入他们的喜怒哀乐,希望我能生活在碧咀溪边,白塔下,和翠翠一起守护着那渡船,任凭岁月慢慢老去----当梦想还原于现实,我为这些人物的善良而震颤,为人物的命运而歌哭。下面我就《边城》里面的人物及关系谈一谈我的理解。 一、翠翠 翠翠是不幸的,从出生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翠翠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疼她、爱她、娇她、惯她的爷爷。“女孩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她的父亲------茶峒军人既不愿违背军人的职责,又不愿毁去做军人的选择,“一同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阻拦”,她的母亲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水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这样,翠翠的父母双双殉情,乘鹤而去,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翠翠在祖父的精心照料下,奇迹般的居然长大成人。 可以说,翠翠是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同时,翠翠又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随祖父渐渐长大,她同祖父、黄狗一起守着渡船,过着无为而又平静的生活。在风和日丽无人过渡时,翠翠便同祖父一起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

(完整版)《翠翠》中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中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在作者沈从文的《边城》中,小说叙述了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在这种极其朴素而又娓娓动人的语调中开始叙述,一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为后面小说的主人翁塑造了一个大的背景环境。 沈从文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翠翠与爷爷孤独清贫的生活,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优美意境。 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但爱情却不是小说所要表现的全部。翠翠是母亲与一个兵士的私生子,父母都为这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渡船、黄狗。正因为这种单纯,与世无争的生活塑造了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的中国人民传统美德。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充满孤独,与寂寞。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许多事他不能和她外公讲,因此也就闷在心里了,她常常“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因为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替她分担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所以她常常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这话说的没错,对于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撑渡老人,精神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种强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位撑渡老人,五十年来如一日的忠于职守。然而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 试做这样一个梦:“日复一日浸润于逼人的翠色之中,只是生活着、欣欣然,带着新生的好奇,一派混沌天真的种种感情情绪无从命名,更无从概括分析,带着点被压抑的认识的迫切,又带着点惊恐地睁着青涩的眼的怯世。于世事似乎明白了什么又朦朦胧胧,即使心里压着许多念头,仍耐着性子重复每个日子,或许时间会提示多一点未知。” 就像“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验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那一刻,只有体会,不会有明朗的意识,翠翠便处于这样一种本真之中“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她对世界的认识行为还只是试探性的,带着距离,这距离来自于天性的反应,无以获得客观的判断,但倘若翠翠晓得用一种理性或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这种生活状态也不再存在。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边城》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同爱翠翠所造成的悲剧结局。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挚爱,倾注了“爱”与“美”所塑造成的湘西少女的纯美形象,而这种纯美的少女形象也提供了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这种人生是美丽善良的,但却被引向了毁灭。 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生活在如诗如画的自然之中,就连她的名字也取自于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而拾取的一个近身的名字”。清明如水晶的翠翠,不能识文断句,没有经受过“文明”的熏染,她生活在善良朴素的人群里,渡船、黄狗和周围的青山绿水便是她的伙伴,而这种单纯、宁静、无尘无杂的环境给予了翠翠美丽、健康的外表,也使翠翠养成了内向、平静淡然却也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的独特个性,不把心事说与别人,甚至连爷爷也不能进入她的心灵。 翠翠的爱情纯净,超过一切世俗利害关系,作者在写翠翠之爱时也始终表现得含蓄而朦胧,用一串串飘飘忽忽的梦来表现出翠翠的爱。情窦初开的翠翠听到祖父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在翠翠长大后,多了些思索也多了些梦——看到团总家王小姐有一副麻花绞的银手镯,心中有些韵羡、发痴。 小说中,翠翠对二老的感情也一直处于少女期的梦境状态。作者细致地写翠翠接触男性不多但在少有的接触中对二老的微妙印象,写她很少听周围闲言但也听到了团总欲与有碾房陪嫁的人家打亲家,而二老偏不要强房的传言,写二老为翠翠唱夜歌而歌声径直进入姑娘的梦里,催动了一颗少女的心,在梦中实现了平时不可能实现的愿望:飘然而飞,竟至摘下了一把自己非常喜爱的虎耳草,如此朦胧的梦境也为翠翠的爱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天真善良的翠翠有着不幸的童年,从小父母双亡,与爷爷相依为命,在祖父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平静的生活让使翠翠的心里弥漫着寂寞与淡淡的忧伤,“一切总永远这么静寂,所有的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中度过”,时而独自坐在空寂无人的渡船上发呆,独自唱着忧伤的歌,或在黄昏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

目录 摘要 .............................................................................................................................................VI 引言 ............................................................................................................................................VII 一、《边城》的“湘西世界” (8) (一)生活状态与人文 (8) (二)爱情 (8) (三)人物 (9) (四)自然 (10) 二、《边城》的人物分析 (11) (一)翠翠 (11) 1、纯情少女 (11) 2、正直朴素的自然儿女 (12) (二)翠翠与湘西的人景交融 (12) (三)翠翠原始淳朴的生命形态 (13) 1、原始的生活方式 (13) 2、纯真热烈的爱情 (13) 3、单纯又复杂的人性特点 (14) 三、总结 (14)

《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般的作品,其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她善良、美好、单纯又坚毅。翠翠是边城长大的翠翠,湘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她。因此,笔者从湘西入手试图详细深入的解读翠翠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 关键字:沈从文《边城》湘西翠翠

沈从文的《边城》是田园牧歌类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高峰。小说中展现了田园式的理想生活形态与原始淳朴的人性,尤其是主人公翠翠完美诠释了作者所有作品追求和歌颂的人性美,他自己也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以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湘西单纯美好的爱情,兄弟间和谐身后的亲情,人与人之间真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悲剧而浪漫的结局也表达了他们命运不能自己掌握的悲悯。本文主要通过湘西的成体环境,探讨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感恩亲情之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内容摘要:《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的挽歌,翠翠天真、善良、忧郁的个性特征是其中最鲜明、生动而又完整的音符。也正如汪曾琪所说,翠翠是沈从文“含蕴 既久,一朝得之” 的形象,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 一颗明珠”。 关键词:《边城》翠翠形象 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 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 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童谣,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彰显了作者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 和深沉之爱。 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 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对她来说,是永远的宿命一 般的憧憬和向往;她有一个爱她、疼她,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的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他爱, 为她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傩送;她有一个初雪无迹、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而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精魂—翠翠。 一、野性与天真的自然之美 翠翠是山野间的女孩,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雕饰,一派天真 浪漫,就像她的名字:野性天真,绿色纯天然。 这种“美”,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习俗中的“肤如凝脂,腮如新荔”,翠翠的肤色是“黑黑的”,是健康的;翠翠的眼睛也有别于《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顾盼生辉,而是“清明如水晶”,是 纯净的。疏朗几笔的肖像描写,我们的眼前仿佛立着这样一个美女:璞玉浑金、玲珑剔透、健康明丽,你由衷地赞叹:真美啊!然而, 这种“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请看接下来的两个比喻:“处处俨然如 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前一个比喻,意在突出翠翠的天 真活泼,后一处比喻意在彰显翠翠的善良纯真。仔细思考,作者为 什么青睐于动物作比?读到“小兽物”三个字,你可曾联想起中国古 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当然,不仅仅如此,还因为“小兽物”“山

边城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在作者沈从文的《边城》中,小说叙述了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在这种极其朴素而又娓娓动人的语调中开始叙述,一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为后面小说的主人翁塑造了一个大的背景环境。 沈从文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翠翠与爷爷孤独清贫的生活,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优美意境。 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但爱情却不是小说所要表现的全部。翠翠是母亲与一个兵士的私生子,父母都为这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渡船、黄狗。正因为这种单纯,与世无争的生活塑造了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的中国人民传统美德。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充满孤独,与寂寞。虽然有外公无微不 至地照顾她,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许多事他不能和她外公讲,因此也就闷在心里了,她常常“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因为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替她分担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所以她常常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这话说的没错,对于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撑渡老人,精神 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种强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位撑渡老人,五十年来如一日的忠于职守。然而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 试做这样一个梦:“日复一日浸润于逼人的翠色之中,只是生活着、欣欣然,带着新生的好奇,一派混沌天真的种种感情情绪无从命名,更无从概括分析,带着点被压抑的认识的迫切,又带着点惊恐地睁着青涩的眼的怯世。于世事似乎明白了什么又朦朦胧胧,即使心里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摘要:沈从文一生追求完美、和谐、自由的人性。小说《边城》中的翠翠就是 作者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关键词:边城;形象;人生 作者简介:王鹏,男,本科学历,西安市碑林区优秀教师;魏敏,女,大专学历,西安市教学基本功二等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百家争鸣,群星灿烂。来自湘西边地的沈 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作品在中国的文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大旗,形成了“沈从文传统”,对后来的湖南乡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树起了一面大旗。他一生追 求完美、和谐、自由的人性。其中,小说《边城》中的翠翠就是作者追求的爱与 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的爱情形式的寄托。这种亦真亦幻的桃源 风情给人以更多的启示,而文中的翠翠则是我们参悟沈从文这种审美寄托的窗口。 一、回顾作者生平 沈从文一生经历坎坷,多难多灾。综观其坎坷经历和关于这些经历的大量文 学作品,不难发现:纯真、自然、独立是贯穿他一生的创作原则,表现完美、和谐,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性美,则是他一生执著的追求。他以“乡下人”特有的固 执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对人生从深处关照”,用“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 构成了‘一种爱与美的新宗教’”。对理想人生和生命的顶礼膜拜,使他的作品弥漫 着浓郁的怀旧情绪与“东方式的沉着和平静”。张兆和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八 个字来概括他的创作和为人。 完成于1934年的《边城》是其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构建其文学湘西世界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诗,纯洁真挚、悱恻动人;它是一幅画,宁静素雅、扣人心弦。这部作品以翠翠与傩送纯洁、含蓄、深沉的爱情发展为中心线索,展示了湘西边地古老淳朴的社会生活画面,描绘了一幅幅浓淡相宜、清新雅致的 山水图,是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风俗画,揭示出存在于劳动人民之中的人情美、 性格美、心灵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川景物、风土人情的无限眷恋之情,对理 想人生、理想爱情和自然人性的追求。 二、宠儿--翠翠 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倾注了“爱”与“美”而着意塑造 的湘西少女的优美形象,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大自然给了她美丽、健康的外表,平静、淡然、柔和的性格,纯真、善良的心灵。她生活在如诗如画的自然中。这 种无尘无杂的自然环境给予了翠翠健康的外形,使其集大自然的精华灵秀于一身,犹如一泓清泉,保持着透明和纯净。“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翠翠像一株稚嫩的幼苗,根植于阳光明丽、草木葱茏的沃土中,像一朵素洁的鲜花绽放于郁郁青山之间,潺潺绿水之边。湘 西山川的秀丽景色滋润着她,陶冶着她,使她浑身弥漫着纯真之美。 1.翠翠的生活 翠翠的生活虽简单却是快乐的。“有时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 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 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这种充满童趣的快乐一直伴随着翠翠成长。翠翠是大自然的宠儿,她与自然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她的名字取自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爷爷给她取名翠翠。自然给了翠翠美,同时又教会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所描述的是中国湖南湘西边境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风土人情,借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追求和对旧社会的批判。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她的天真无邪、自然、善良、娇气完全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我就对她的性格作一分析。 一、翠翠形象产生的背景 翠翠的形象是由“绒线铺里的小女孩”、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翠翠的形象绝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作者经过项链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个小姑娘名叫小翠是沈从文同伴赵开明的女儿一双发光乌黑的眼珠,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张小口,眼前这个“小翠”使沈从文想起十七年前与好友赵开明走进绒线铺里看中的“小翠”一模一样,似乎把作者带到了十七年前,于是深深地感慨到: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河中心一只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 在理事面前,谁人不敢惆怅?《边城》中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泸溪县城绒线铺里新一代“小翠”融成一体。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无华、勤劳、乐于助人是翠翠形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夫人张兆和使翠翠的灵魂得到升华,达到了与作者思想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张兆和是沈从文在中国公学讲学时所教的一个女学生。时年十八,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在学生中是公认的校花。因肤色微黑,沈从文后来称之为“黑凤”。“黑凤”的身影从此费尽了沈从文大脑的屏幕,而且愈来愈鲜明,愈来愈深入,再也无从抹去,最终成为作者的终生伴侣。所以翠翠形象是集“绒线铺里的小女孩”的天真骄傲,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善良、“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的眉毛与沉静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复杂合体。 二、翠翠的出身背景 翠翠的出身具有传奇性,是其父母纯洁爱情的结晶。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后,这屯戍军人便相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来看,一个违背了军人的职责,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做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

《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地一部代表作.沈从文先生是湖南凤凰县人,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地血液,湘西美丽地自然风光以及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地历史,使他本人以及其作品都有一种极其独特地风格和感觉.在沈从文先生众多地作品之中,《边城》便是他对湘西世界地一种极好地展现,也是最能表现出一种人性美地作品.《边城》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湘西偏远地小镇——茶峒地凄美地爱情故事.故事主要围绕老船夫地孙女翠翠和船总顺顺地两个儿子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展开.天宝和傩送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了翠翠这个纯真善良地姑娘,翠翠虽然喜欢二老傩送,但由于封建传统思想地束缚,翠翠一直把这种感情压抑在心中,错失了一份美好地爱情,也酿成了天宝淹死、傩送出走地悲剧.最终,老船夫也由于心力交瘁而去世,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小说地最后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给小说悲剧性地结尾带来了一丝淡淡地希望.虽然留给翠翠地是无尽地等待,但至少还保留着一种希望.我想,也正是由于这种希望,翠翠才能支撑下去吧. 最后我要着重谈谈翠翠这个主人公.翠翠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地淳朴活泼,天真善良而不娇嫩,具有大自然赋予地活力.她是一个生动透明地“美”地形象,“美”地化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情窦初开、渴望爱情 十五岁地翠翠朦胧中渴望着爱情.“在成熟地生命中,觉得好像缺了什么.……想要在一件新地人事上攀住它”;渴望新地生活,“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下桃源县,过洞庭湖”.听父母地故事,神往倾心.幻想着能像母亲一样出走争取自己地幸福,善良地心地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对傩送一见倾心,但又含蓄而不善表白..内心孤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她看天上地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地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地凄凉.”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位思春少女地情怀,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地东西了”.她为这无可奈何而痛苦.尽管爷爷对她关爱备至,但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青春少女地内心世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命运自主者 在沈从文小说中,翠翠是为数不多地能为自己命运做主地乡下女孩.是命运自主地歌者.爷爷为翠翠指定地丈夫是大老,这也是通过媒人提亲地“车路”,但翠翠心里爱地是二老,翠翠没有接受爷爷地安排,争取自己地爱情,并为自己地爱情努力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 她正当婚姻,面对爷爷不失时机地委婉引导,她“不能忘记”;面对爷爷旁敲侧击地询问,她会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当爷爷提及到傩送向她攀交情地时候,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借故走开. 她会把夜晚听到地为她而唱地爱情,当作梦境讲给爷爷;她会把自己未来幸福地担忧融合在对爷爷地依恋中讲给他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是沈从文先生一生坎坷经历地一种折射,是沈从文先生追求地爱与美地化身.翠翠是一个刻画十分到位地文学典型.第一,翠翠具有显现出特征地性格.一方面,翠翠有着和当地人一样地淳朴和自然,对美好地爱情充满了渴望;另一方面,翠翠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了封建传统思想地束缚,一直在压抑着自己地感情,并没有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对二老傩送地爱.第二,翠翠具有显示出生命斑斓色彩地性格,既有反抗叛逆、日渐成熟地进步之心,又有纯真善良、美丽朝气地少女之心.第三,翠翠具有显示出灵魂深度地性格,应该说,翠翠是那个时代女性渴望自由地爱情与婚姻却又受到文化地一种压抑地矛盾心理地代表.第四,翠翠具有蕴含深刻历史真实地性格,在翠翠地身后还站着一个一生坎坷却又对理想人生充满向往地沈从文,这使翠翠地形象更加真挚感人.文中地翠翠是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 沈从文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影响颇大的多产作家,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着意塑造的优美的湘西少女形象。 一、翠翠是一个美丽的人 (1)外貌美。翠翠的外形是健美的,因为她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养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明净得如水晶。自然既养长她又教育她”。翠翠的神态是天真活泼的,她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时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目光的眼睛瞅向那陌生人,做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的心地是善良的,“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不离开勤劳淳朴的爷爷。 (2)性格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一个纯若碧玉、洁似水晶的山村少女的青春觉醒、爱的萌动、爱的追求、爱的执著和爱的坚贞的情感历程,由朦胧到清晰,层次井然地表现了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开始悄悄地在她纯洁的心灵中萌发。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

新嫁娘的故事”,她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经领略得出”。她遇到事会不自禁地脸红,有时还孤独地一人独坐在岩石上,凝眸注视天空的云彩和星星。祖父问她“想什么”,她答“翠翠不想什么”。实际上她在想,但的确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她隐隐地感到自己有一种感情需要,但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少女的这种若隐若现的细微的爱的渴求的心理变化,被作者敏锐地发觉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二、翠翠的悲剧命运 (1)命运如何。翠翠的命运该如何呢?作者留给读者一个心悬的未知数,其中透出一种深沉无言的悲戚,让读者一同沉浸到这忧郁的氛围中和翠翠一起等待、思念……翠翠会不会像她那双双殉情的父母,也落个悲剧的结局呢?这一点,连她那达观的祖父也曾担心:“隐隐约约便感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尽管沈从文怀着对乡土的深沉的热爱,把湘西边城描绘成古朴秀美、人人相爱的世外桃源,但是“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这几乎是一个自然永久的原则:悲哀”。 (2)爱情悲剧原因。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翠翠的爱情悲剧呢?小说中的人物都有淳朴、善良、美好的天性,悲剧的具体起因似乎是一连串的误解,由于翠翠的腼腆、羞怯的性格,使她不能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到底爱哪个,只是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是一个“美”女! 这种“美”,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习俗中的“肤如凝脂,腮如新荔”,翠翠的肤色是“黑黑的”,是健康的;翠翠的眼睛也有别于《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顾盼生辉,而是“清明如水晶”,是纯净的。疏朗几笔的肖像描写,你的眼前仿佛立着这样一个美女:璞玉浑金、玲珑剔透、健康明丽,你由衷地赞叹:真美啊!然而,这种“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请看接下来的两个比喻:“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前一个比喻,意在突出翠翠的天真活泼,后一处比喻意在彰显翠翠的善良纯真。仔细思考,作者为什么青睐于动物作比?读到“小兽物”三个字,你可曾联想起中国古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当然,不仅仅如此,还因为“小兽物”“山头黄麂”喻示着原始的,未经开化的朴质,因为这里是湘西边境,是茶峒古城,古风犹存。当然,翠翠的纯净自然、健康明丽,最根本的成因还在于作者两次强调的“长养”,因为自然的养护,才有了翠翠的健康成长。 翠翠生活的世界是简单的,是纯粹的,她是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呢?“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这一句和前面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相映成趣,是一个单纯自然的人在面对外部陌生的世界时本能的反应:犹疑、谨慎、提防,这是人之本初的自然属性。翠翠的母亲是湘西苗族,翠翠的父亲是汉族屯戍士兵,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此交锋融合,“各人应有一份哀乐”,然而,“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边城》题记)。 总之,翠翠是作者倾力塑造的人物形象,近乎于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女神形象,在她身上,折射着湘西淳朴的人性美、自然美,也凝聚着作者对乡村世界生命形式的温爱之情和其生存方式的深沉思考。 还要补充一点,本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原作是“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而教材选文却是“就又从从容容的来完成任务了”,窃以为,教材的处理似有不妥,“玩耍”呼应前文“小兽物”的比喻,共同凸显翠翠的灵动活泼,而“完成任务”则未免太过现实,失去了自然轻快之意。

边城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_人性美与悲情美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人性美”与“悲情美” 课程名称(宋体三号加粗,下同) 考查学期/ 学年第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

“人性美”与“悲情美” ——《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 摘要:《边城》是一部表达“爱”与“美”的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苗族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小说中的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从翠翠的生活与经历,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人性美”与“悲情美”双重性的形象,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通过更具体的分析,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翠翠爱情悲剧的原因和塑造翠翠这一形象社会背景。 关键字:

一、前言 《边城》下的翠翠是沈从文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翠翠从小无父无母,但在外公的照顾下,也长得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生活艰苦却从不抱怨。在与摊送的爱情故事里,展现了她对爱情忠贞与执着。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段纯洁与凄美的爱情,开始时一切都是那么纯净自然,茶峒是那么一个具有诗情与画意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而翠翠是那么一个“爱”与“美”的都具备的完美形象,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也只能以悲剧告终,天保的身亡,傩送的出走,祖父的死去,让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无疾而终,所以翠翠本身就是“人性美”与“悲情美”的统一。 二:翠翠的“人性美” 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翠翠身上的“人性美”贯穿全文。她总是看着外公向那些困惫的旅人赠饮一杯凉茶,甚至不收过渡者的赏钱,可见她是那么的善良。自幼父母双亡的她由外公独自抚养长大,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孝顺,关心备至,比如:她为了让外公多休息,“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她也从不会对生活的贫苦发愁,不动气,一直和外公过着勤俭的、宁静的生活。在作者的笔下,翠翠展现的是一个湘西少女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形象。 在与傩送的爱情中,她展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她逐渐的长大,“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8级中师2班徐联盟学号:20084021088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翠翠是其小说的主人公,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从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来的湘西苗族幕的“本质”。她是作者“希腊神庙中最美丽的女神”,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她出身于山野田间,她既是大自然的女儿,又是爱情的女儿。她身上体现着“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她吸取了山水自然的灵气,这份清洁的绿色为女主人公清新蓬勃的生命注入了几分灵动、几分浓情和一丝忧伤。她从翠竹深处走来,带着自然万物的气息,带着自然的神性,纯净无邪,是湘西山水间栉风沐雨掬雾追云的“野丫头”。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天真烂漫、健康活泼、聪明伶俐且带点娇憨,无拘无束,带有原始的活力,显出一种野性之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会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独,而这一切对她又非常飘渺,如梦一样,不久便消失了,爱情也在这朦胧中降临,一个端午节与傩送偶然相逢便“从此便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心思”,她的爱情纯洁,超越一切世俗,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翠翠的纯净与美丽,“正反衬出城市文明社会畸形的人生和病态的心理传达出自然生命的清新。”翠翠正是作者塑造的年轻一代的代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承载着他对新人类的希望。翠翠实际上就是沈从文的精神寄托,翠翠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生长的外界美,而且体现在她有种顽强的生存能力,这是她内在的冲力,而旺盛执著的生命力是她的灵魂。这种女性形象,自然率真,又不乏传统,是美的象征。她继承着传统的衣钵,同时又面对现实的挑战走向新生活。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恬淡自足的生活,都灌注了作者美好的怀旧、想象与企盼,也隐伏着悲剧感。 (一)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但这不是三个印象的简单的拼合,形成的过程要复杂得多。沈先生见过很多这样明慧温柔的乡村女孩子,也写过很多,他的记忆里储存了很多印象,原来是散放着的,崂山那个女孩子只有一个触机,使这些散放印象聚合起来,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形象,栩栩如生,什么都不缺。含蕴既久,一朝得之。这是沈先生的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浸染在这如小说中描绘的山水之中的沈从文也有了他如水的生命品格,正如他自己所言:“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催。……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依山傍水的茶峒小山城里生活着一对祖孙,他们相依为命,爷爷善良朴实,孙女天真无邪。这个与都市隔绝的地方,仍保持着原始初民的生活形态,这里是三省的交界处,但没冲突、战争,仿佛是一个理想的王国,理想的王国孕育出了美好的人们。翠翠能够说是湘西山川灵气孕育的灵秀之女,浑身上下,从里至外都散发着健康、活泼、秀美、青春的气息,绝无人工雕琢,矫揉造作之嫌。凡读过《边城》的人都不能不对她留有深刻的印象,都不能不被她身上所体现的真、善、美深深吸引。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不同于鲁迅笔下目光呆滞麻木的祥林嫂;也不像曹禺笔下性格分裂、爱恨交织的繁漪;更不像丁玲笔下性格张扬追求自我的莎菲女士。翠翠没有复杂的思想,没有过激的语言,心中只有爱,她是湘西世界人性美的显现,是真、善、美的理想化身。从小“在风吹日晒里成长着,皮肤晒得黑黑的,给予了自然的生气,目光流连于青山绿水,一对明眸恰似明镜。人乖,如山头小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动气。每每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注意她时,她会用善良的眼睛瞅着生人,时刻提防,当明白人无心机后,就又到水边玩耍去了。”可见她毫无心机、纯洁善良,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翠翠是作者真、善、美的理想化身:恬静、温柔、纯净,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 祖父从小把她养大,所以对祖父有着很深切的感激与爱。每到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翠翠同祖父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有时翠翠与黄狗都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日子就这样在平静中度过,对爱情翠翠也有着朦胧的憧憬。当她逐步长大成熟遇到爱情时,表现出了顺乎自然的状态。她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痴痴的渴望,到在爱中犹豫无助,最后深深地明白。对其爱的悲欢离合作者通过三个阶段抒写,体现出了人性中的美丽、虔诚。 翠翠是十四五岁的山村姑娘,随着岁月的增长,青春的觉醒,萌发了一颗爱情的心。她对爱情既是期待又是懵懂的,当她看到新娘子的花轿时表现出的兴奋时,作者写到“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是小牛,是羊群,新娘子的花轿子,翠翠必争着做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划来。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送队伍上山,‥‥‥或采一把野花插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一直到在小镇看龙船第一次遇见傩送,傩送邀请她到楼上去等她的爷爷,翠翠把他误认为是不正经,随口便骂了一句“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这种举动显示出了一个少女内心的真实和对爱的朦胧,傩送派人把她送回家,这使翠翠沉默了一夜。“沉默了一夜”引发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想到一个纯情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