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讲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讲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讲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讲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讲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一)自我意识的内容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概念)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青少年自我认识

1.自我认识逐步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认识(由外部向内在)2.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3.自我评价的途径多样化。

4.自我评价的结果更加全面、丰富。

5.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有所提高。

(1)初中生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很不成熟;

(2)高中生对自己评价的结果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6.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1)初中生自我评价不太稳定

(2)高中生的自我评价的结果有一定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中可变性的成分减少。

(二)青少年自我体验

1.出现成人感

2.自尊感显著增强

3.自卑感明显表现

(三)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发展

1.果断性增强,但行动的盲目性较大;

2.行为和情绪的冲动性大

3.自我调节的时间还有限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教育

1.自我认识的教育

(1)自我认识教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式;

(2)自我认识教育的内容

●训练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自

己与他人的关系;

●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

●指导学生正确与别人比较;

●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指导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分析自己的境遇;

2.自我体验教育

(1)自我体验教育的目标

●提高自尊水平,发展自我价值感;

●提高自信水平,促进青少年悦纳自我。

(2)自我体验教育的内容

●训练学生正面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与特长,了解自己的独特

价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训练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相信自己能自我提

高;相信自己能通过一定手段弥补的不足;认识到人是因为有缺点才变得可爱的。)

●培养学生自我解嘲能力;

3.自我控制的教育

(1)自我控制教育的目标

●提高青少年自我控制的能力。

(2)自我控制教育的内容

●训练学生协调当前需要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训练学生协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训练学生自我反省;

●训练学生渲泄不良情绪;

●训练学生自我激励;

●训练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是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的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然后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概念,与自我和人格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我同一性本质上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 (1)最基本的层面; (2)个人同一性; (3)社会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将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人格框架,即情感和态度一致、需求和能力一致、目标和信念一致。 “自我同一性”的本义是身份的认同。它是指个体试图将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成一种独特的“统一的自我风格”,并决定协调和区别于他人。一个简单的理解可能是统一他们的“众多人格”,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它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与自我发展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自我肯定和反思。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

要发展任务。埃里克森认为,人类必须经历心理社会进化的八个阶段,即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这些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这八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人的发展经历了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当该任务被妥善解决时,就会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恒等式。核心任务处理的失败或失败会导致个人身份的不完整和不连贯,而处理的成功和失败是两个极端。例如,婴幼期的最佳状态是基本信任状态,而最坏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状态。核心任务的结果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青少年认知发展综述

青少年认知发展综述

青少年认知发展综述

青少年认知发展综述 院(系): 班级:姓名:学号:青少年期主要代表11——18岁的时候,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分别分为: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在这一个时期,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其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做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在这一个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深刻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行为表现都是不同的,每一个阶段随时代的差异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就如:大概从05年开始,人们开始使用“80后”、“90后”来称呼青少年,其主要原因在于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则由于网络的普及,他们的言论也开始被整个社会所感知。火星文的出现,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青年人为了追求一种时代的的特殊性质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可是到了后来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知,知道去普篇的

接受,由此得知:青少年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认知和学习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个体的认知功能的提高和完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进行的,学习成为了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个体的学习丛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活动,在任何的学习活动中,个体都要进行适当的感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的活动。现实生活中叶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事例来说明这些问题。周杰伦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了很多青少年追逐的偶像,我们想:是他的歌真的那么好听吗,是他长的真的那么的吸引众人的眼球吗,还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更多的人去注目。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所谓周杰伦的劲歌。很多的时候很大的一部分,周杰伦的歌曲都是哪一些听不清讲不明,只知道他在唱的东西。可是很多的人为什么就喜欢上这种风格了,从青少年个人认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90年代后的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追求的是一种与众不同,追求的是一些时尚的新元素。因为听不懂才那么的受欢迎。,后来虽然部分的歌曲加上了很多的文化元素,可是居于青少年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使得个体的认知功能得到了训练,很多事情也就变得习以为常了。 青少年个人认知发展是以个体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中介的,离开了必要的知识技能,个体就不能进行认知的活动,更谈不上发展个体认知的功能,而只是技能的掌握是个体学习活动的结果,一次认知发展是学习活动的结果。很简单普片的一个实例。刚才周杰伦的崇拜,是在有一定音乐基础的条件下去认知的,生活中很多模式化的东西也能诠释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个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这样的一耳光阶段: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中学 (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因而自我意识辅导必须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开始。本节辅导课的各个环节是立足七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七学生的自我认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的: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 活动前先将教室桌椅向两边挪动,在中间留出一块空地来。学生搬着椅子到空地处,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活动时,教师撤出一把椅子,站在圈外,喊口令: “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子坐,动作慢的学生就没有椅子坐了。这个活动做了几次,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自己眼中的“我”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分类:(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发生条件:客观条件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和变化、新异性);主观条件是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情绪、兴趣等)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维持条件: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兴趣的依从性;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特殊形式,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形成的条件:个体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二、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有关;主要取决于个人已有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 (三)注意的分配:在人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主要有三种情况:(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已经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四)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影响注意的转移快慢难易的条件:(1)原来注意的强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二)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1)教师应该注意教室外环境对课堂的干扰;(2)注意教室内的环境(干净、整齐、装饰简洁朴素);(3)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4)在教学过程中要迅速妥善的处理偶发事件。 2.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音量适中,语音语调抑扬顿挫,重难点加强语气,配合手势表情;(2)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要运用有度,重点突出,必要时运用彩色笔、图和表格加以强调;(3)借助教具吸引学生 3.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4.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三)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2. 激发学习动机;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四)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

论述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论述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青少年的性成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影响。青少年是人生中一个美好而重要的时期。进入青春期后,在大量的性激素作用下,个体的性机能加速发育成熟。青少年的性成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影响。性成熟使青少年面对一个陌生的自我。如何正视性成熟,是青少年学生在过渡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青少年性成熟期间,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性知识,正视性成熟,保持开朗的心境,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保持和谐的人间关系,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注意学习中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善于独立思考,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将青春期的能量转化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或其他活动中去,培养青少年良好自我意识,引导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个体的意识。这是一种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意识。人能够认识到自我,并把个体从客体中区分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活动状况,能体验到自身的心理活动,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这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哲学意义上讲,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包括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自我,作为主体的自我,指向自我以外的事物,以自然和社会为反映对象。作为客体的自我,指向自我本身,以自我为反映对象,被自己所不断认识、体验和调控。自我意识的心理构成,包含着知、情、意三种成份,其中,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判断、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想象等形式。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贱、愧疚等形式。自我意志包括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命令等形式。从总体上说,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体验为核心,以自我调节为条件,促使自我意识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具体言之,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成人感的产生 成人感是指由于个体独立性增强而产生的一种成熟的心理体验。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人,渴望成为成人,同时也要求成年人尊重他们,承认他们是成人。因为在从儿童向成人逐渐过渡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掌握成人的行为标准、评价方式和行为倾向,产生超越儿童化的心理动因,试图摆脱在社会环境中的不独立、不平等、不自由的依赖和服从地位,寻求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新型的与成人的关系。伴随独立性的增强,成人感的产生,他们与成人间的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有时这种对立还十分尖锐。表现为与师长的顶嘴、吵架、怄气、执拗或者嘟囔、人为损坏物品,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的发生。此外伴随他们成人感的产生,青少年还能通过模仿成人行为方式,通过各种社会环境和教育渠道,通过文学艺术途径和新闻媒介,通过与成人的各种交往,通过参加社交、娱乐、体育、生产劳动等活动,获得成人的形象、品质、知识和技能。最终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间还未真正走向社会和迈进成人行列,但在精神世界上已超前产生了成人的心态。这是他们走向成熟必经的发展阶段,为完成这一蜕化脱壳的变化过程,他们选择了多种多样走向成熟的途径。一是模仿成人的外表是他们认为最容易、最便捷的途径;二是通过各种学习和认识活动以获得成人的品质、知识与技能,特别是通过模仿、学习成人的优秀品质,对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大众传媒的宣传,已成为青少年认识社会生活和人生价值的工具,通过这种特殊形式使他们参加到成人生活中去,掌握一些他们暂时还不可能获得的有关社会关系和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成人感的产生标志着青少年与周围人们关系的重要变化,特别是他们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型的青少年与成人的相互关系。此时,他们开始拒绝接受某些过去愿意服从的要求。如果成人依然以小孩子、长不大的标准去对待他们,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服从,就会引起青少年的不满甚至冲突,他们会产生成人不了解他,并且不可能了解他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 练习题

第三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 3.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4.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7.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9.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10.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__C__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_AC____。 A.关键期B.观察学习C.最近发展区D.图式 3.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__B__.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 4.进入___B____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 三、填空题 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被称作是__图式__。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在教育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是_最近发展区__、__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__ 和_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___。 3.发现性思维的的特点是__流畅性____、__变通性__、__独特性_。 4.初二是_经验型水平__向_逻辑型水平_过渡的转折时期。 四、判断正误 1.皮亚杰认为,客体永久性形成于前运算阶段。(正确)

《自我意识之性别角色认同》心理辅导活动课

《自我意识之性别角色认同》 心理辅导活动课 理论依据: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对自我性别和角色的认知属于自我意识范畴内个体对社会自我的认知、评价和控制。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其内容包括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方面的认识,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自我认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自我评价(我喜欢自己吗)和自我控制(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情分析:你听说过“拉拉”、“同人女”、“腐女”、“伪娘”、“好基友”这些词汇吗?你知道它们的涵义吗?可能很多成年人看了都会摇头,可是在我接受的学生咨询案例和学生谈心中发现,对于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似乎对这些字眼并不陌生。其实这些称呼都跟目前社会上一个特殊而又敏感的群体——同性恋人群有关。这些在成年人看来很敏感的话题为什么在单纯的孩子中流传?进一步 调查和资料显示:采用最新本土化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 50)对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各年级段的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比例各约占30%,双性化替代单性化成为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青少年双性化发展较国外已提前至青春期;此外,中学女生双性化发展明显优于男生。 设计理念:探讨高中生的性别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喜爱自己的性

别,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健康、向上的性别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辅导对象】高二年级学生辅导主题:性别角色认同 【教学目标】: 1、从外表、性格、兴趣爱好和行为举止等方面区分男生、女生性别的不同和差异。了解人的性别意识是如何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2、帮助学生逐渐认识自己,接受和悦纳自己的性别,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男孩女孩在学习和生活中应互相取长补短,塑造自己成为更有魅力的男生/女生。 【教学活动方式】 分析、讨论、调查研究、辩论赛、心理测试。 【教学策略】 紧扣“回归生活”原则,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情境创设,并立足于结合学生个人的经历、感受,寓教育于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我教育,使学生对男生和女生的性别意识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正确指引学生的行为。 【教学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课件、心理测试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浅谈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浅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更具体地说,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这种觉察包括知道和了解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等。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生理上的原因、参照体(中学生群体)。而在青少年时期,即10~20岁左右,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突出地体现在生理变化和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的变化。生理原因主要就是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性成熟。因此性成熟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自我的认识将会影响终生。青少年独立意识的逐渐增强,往往更重视自己的存在状态,并着重自己的存在对周围人的影响,并将别人的反馈看作是对自己的评价。例如,初中生比较注重打扮,这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理状况,高矮胖瘦往往成为他们评价别人的常用词,外貌特征往往成为他们注意力的焦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也开始逐步对自己的心理变化有所关注,喜怒哀惧会很明显的挂在他们的脸上,这也为教师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提供了方便。 除了关注自己的心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青少年也开始逐步关注他人和周边的环境。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关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既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心理,也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二、性成熟对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1、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明显表露对其心理、情绪、行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由于不理解和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生理上迎来了突破性的成长。这个突破性的成长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就是性的成熟。青少年性成熟先于男性,一般认为女性从11、12岁.到14、15岁,男性则要迟两年左右。其标志则是性腺机能增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第一性征发育迅速,即指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即副性征,女性表现为声音变高、胸部隆起、月经初潮等,而男性则表现为声音变粗,喉结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我国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他们对对突然来临的性冲动、性要求,常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心情,包括误解、紧张、恐惧和羞涩等。对于这种变化,女生比男生的反应更为强烈。她们往往对自己乳房的增大感到惊奇与欣喜;体毛的长出感到恶心;尤其是月经初潮的到来,更使她们的心理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男生则多表现为遗精现象不解与好奇。 2、性成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青少年区别于童年,认为自己接近成人的一种标志。但是性成熟容易让花样年华的他们产生一种虚幻的成人感,进入了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由于有了成人感,自我意识的膨胀也就成为了青少年的必发症。具体的体现有对自己隐私的注重,对外在形象的在意,对教师、父母的逆反,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和对两性关系的关注。 3、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的再一个方面是强烈的交往需要。因为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变化大,有许多问题要求得到解决。于是,交友就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要。他们紧紧相依,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特别是在遇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 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1)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在1-3岁),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用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初中者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即并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和情绪上的矛盾。 (2)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归结如下: 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自我和超我)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的成熟 ⑤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身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份 自我评价能力只有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参考P6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内容、过程、功能目前处于极大的争议中。——MJ注) 个体在青少年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同一性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指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Erikson,1959)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个体,会对自己的核心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已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通过重新检验获得有选择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一性就好比一个基点,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必要的、连续性的经验。许多女性不符合同一性发展标准,他们趋向于被动地社会化,通过留心别人的行为来界定自己的同一性。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自我意识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自我意识团体辅导方案 一、相识与信任 【活动构想】 人需要交往,但只有互动与合作才会充实提高;人渴望交往,但只会向具有安全感的人打开心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借助小组活动,营造安全氛围,使交往对象逐步由少到多,通过渐进的自我袒露,帮助学生在小组团体里感到自在与自然,彼此间形成融洽气氛,彼此的认识逐渐深入,彼此的相似点被发现,信任感渐渐建立,凝聚力不断增强。 【活动目标】 (1)可以在两人小组较仔细地描述自己的特点与期待; (2)每个人可以说出每个成员的名字和每个人至少两项特点; (3)发现自己和其他成员共有的担心或问题; (4)增加自己和小组成员相处时的自在感; (5)组建心理活动小组; (6)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及方式。 【活动准备】 指定或自愿担任小组长,召开小组长会议,建议跨寝室、性别成立合作小组,每组6~8人,并公布于众。 指导者事先要选择好盲行路线,最好道路不是坦途,要有阻碍,如上楼、下坡、拐弯,室内室外结合。每人准备蒙眼睛用的毛巾或头巾。 足够的空间,可以挪动的椅子。 音乐背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实施程序】 活动一:喜相逢 (一)热身活动(进化论) 全体活动,在空地或草地上,每人以“石头一剪子一布”定胜负,按“鸡蛋一小鸡一凤凰”进化。胜者进一级,负者倒退一级(最低级不用退一级)。开始时全部都是“鸡蛋”,但活动中找人决胜负只能找同级的猜拳,如“小鸡”只能找“小鸡”。活动中要模仿充当的角色的动作:当“鸡蛋”要双脚下蹲,双手下垂贴住身体;当“小鸡”要半蹲,手背放在身后行走;做“凤凰”就要双手展开,直立行走,就算是完成,取得胜利。

(二)相逢与互识 1.最佳搭档。 先准备彩色纸剪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并一分为二。把裁好的彩色纸由学生自由抽取。每人找到与自己同色且形状相匹配的另一半,组建成两人一组。 2.两人一组自我介绍,时间约8分钟。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家庭情况,以及个人愿意让对方了解的有关自我的资料,如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曾遇过的最恐怖事件等。每人限时3分钟。当对方自我介绍时,倾听者要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观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 3.六人一组互相介绍。刚才自我介绍的三个组合并,每6人一组,每个组员将自己刚才认识的朋友向其他新朋友介绍。介绍完毕后,新朋友可以向被介绍者提一个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被介绍者立即回答,当然,如果认为别人问的问题自己不想说,可以表达出来。这样,回答者因被全组其他组员关注而增加信心。 4.六人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进行。每个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中必须包含三项内容:姓名、所属、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规则是:当第1个人说完后,第2个人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第3个人一直到第6个人都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如第1个人介绍:我是来自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学院的、性格比较外向的王一兵”。第2个人则说“我是来自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学院的、性格外向的王一兵左边的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酷爱读书的刘力。”以此类推,每个同学都从第1个人说起。有的同学一时记不起太多的信息,全体成员可以一起帮他。当最后一个同学介绍完毕,全组为之鼓掌。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完成。(三)分享与交流 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把全组成员一一向全班介绍。大家评议给分,教师将得分写在黑板上。统计各组的成绩,得分高的一组获胜,得分低的一组唱一首歌或做其他活动。 活动二:信任之旅 (一)暖身活动(棒打薄情郎) 选出一位执棒(模拟棒)人站在圈内,由他所面对的人开始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位被叫的人面前,此时如果他无法叫出另一个人的姓名,则执棒人可一棒打下,将他打醒。他如能叫出另一个人的姓名,则执棒者就再跑到另外那个人面前,如他无法马上讲出另外一个人的姓名,也照样一棒打下。如此继续下去。可由3~5人轮流出来执棒。 (二)无家可归 大家随意站着,主持者口令:“变!五人一组……七人一组……三人一组……八人一组……”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摘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整个个性的发展与形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是不同的。青少年是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 体现着个体成熟度的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要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发展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偏差,要以有效的策略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并促进其健康、顺利地发展,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完善和超越自我, 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分析;策略 一、青少年的定义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在当今社会,对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来自于心理学,生理学,历史,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从所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的转换做准备。在此期间,自我意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意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和心里的发展,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日生夜长着。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把握, 对自身状态的一个衡量, 也是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的一个基准。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的增加已赶上或超过成人。从心理上看, 青少年的心理品质迅速发展起来, 尤其是思维能力,他们开始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对象,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力求按照社会化标准来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审视和评价, 并激励自己、完善自我。从社会条件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使青少年对自我日益关注和重视, 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渐成熟。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也是其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青少年以用我来表示自己的时候, 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此之后, 自我意识相对平稳地发展,到了青春期, 青少年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有人将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自我意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分化 心理学家把自我分成两种, 一种是主体的我,是处于调节者和观察者的位置, 可以调节和观察个体自身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一种是客体的我,是处于被观察的位置, 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 童年期儿童不能将自我作为客观对象来观察。而进入青春期后,自我开始一分为二, 这时青少年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同时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评定。青少年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 (二) 产生成人感 所谓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希望参与成人活动, 渴望独立, 渴望得到尊重的体验。它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表现, 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特征, 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 有利于个体迅速地走向成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 青少年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信息并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认知发展就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活动和学习要求的增加,对中学生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所以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认知发展都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中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推理等手段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占主要优势,但还属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已经能够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经过中学阶段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具有如下特征: (一)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二)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曾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三)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方式,是整个认知过程的开端,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开始。人们通过感知觉建立起关于客观事物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又可进一步加工为头脑中的记忆痕迹,再成为人们驰骋想象的素材、成为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声响、气味、冷热等某一个特性的认识。感觉是由感觉器官来完成的,主要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官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整合与解释的结果。 对中学生而言,由于掌握知识、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要求,中学生知觉事物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地进行知觉;知觉事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在空间知觉上有更大的抽象性,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观察水平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初中学生已经能够根据经验,对事物加以组合、补充、删减或替代,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解,而高中学生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更从容、灵活地使用各种概念、定理或规律,更

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和学习的启示

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和学习的启示 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 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基础 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皮亚杰最感兴趣的问题,故他把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一)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客体自 身属性的反映;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它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 应和平衡。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过程中,不仅要用己有的动作图式同化或整合客体,而且也应根据客体 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就是 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同化成功,个体的认识就处于平衡状态。同化失败。个体就出现不 平衡。不平衡可以推动个体应用调节机制,以达到新的平衡。通过平衡一不平衡一再平衡的 过程,个体的认知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皮亚杰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把儿童心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二、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是在研究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时,注意到儿童游戏的。他试图通过研究 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因此,他的游戏理论与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就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 (一)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但是认知结构的发展在 儿童早期不成熟,所以往往不能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一种是顺应超过同化,是模仿的特征;一种是同化超过顺应,是游戏的特征。在皮亚杰看来,一种图式或活动室模 仿还是游戏,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或活动中所占的比列。可见,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游 戏的实质就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二)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随认知的发展而变化,呈现出相适应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偶然性。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发展也有不同的水平。与其发生人事论原理中的前三个阶段的智力水平相对应,他把游戏的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或水平: 1.感知运动期一练习性游戏 此阶段游戏以感知动作的训练为主,又称感知运动游戏或机能性游戏。这种游戏是个体游戏 发展的最初形式,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所习得的活动,如反复摆弄玩具,绕着房间四周奔跑等都是该时期游戏的典型表现。 2.前运算期一象征性游戏 此阶段由于表象思维的日渐形成和发展,个体认知图式中开始出现符号功能,个体开始理解一种东西能代表另一种东西。随之,以假装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日趋成为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包

论文: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河源市心理学C证培训(龙川)班钟国辉(老隆中学) 【摘要】本文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各方面影响中,选择由于性成熟给现在的青少年所带来的早恋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并且给出一些辅导的建议。 【关键词】性成熟自我意识早恋 【正文】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最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三个时期。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童年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对内心状态的注意有所加强,兴趣有所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也出现了新的飞跃;从青少年期到青年期,青年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到青年后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终于达到了成熟。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生理上的原因、参照体(中学生群体)。而在青少年时期,即10~20岁左右,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突出地体现在生理变化和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的变化。生理原因主要就是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性成熟。因此性成熟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有:1 性兴趣的产生。2 性冲动与自慰行为的出现。3 早恋与婚前性行为。在此主要讨论性成熟对青少年早恋的影响。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性生理发育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发展青少年正常的性心理,对完善其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恋即心理上未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意识的萌发而对异性产生了特殊的情绪体验,并有意识地爱慕异性的行为。青少年的早恋通常由于双方的幼稚而以失败告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在恋爱时易感情用事,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而婚前性行为会引起男女双方生理和心理的重大改变,并衍出复杂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自然界只要有阴阳之分,雄雌之分,男女之分,就一定有对立又互补的两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量相感相应。因此青少年也有男女相感相应的恋情产生。所以说青少年谈情说爱早恋必然有时发生。早恋必然存在,但是并不可怕,关键是教育者怎样分析处理这一问题。 青少年谈情说爱早恋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及将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因而教育工作者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育者发现问题,妥善地研究解决。结过婚的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爱情不仅仅是单纯的两性相悦,它是一个包含着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幸福观等综合而成的复杂的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是男女相感相应的融合。男女的精神境界越高尚,越广阔,相间的关系越融洽,心理的相容程度越高,爱情基础越坚实、越纯真。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台山市华侨中学陈荣生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性成熟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来说,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下面笔者将从性成熟的含义及表现、自我意识的表现谈起,进而论述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一、性成熟的含义及表现 “性成熟一般是指生殖功能迅速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并成型,身体各方面从加速生长直至基本稳定。”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殖器官方面,如男孩表现为睾丸的成熟,女孩表现阴道、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成熟;二是在第二性征方面,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男孩会出现生须、喉结突出、骨胳粗大、声音低沉等现象,女孩会出现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现象;三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 “自我意识指一个对自己的认识,更具体地说,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这种觉察包括知道和了解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等。”②“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不同方面。”③“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方面。” ④在这些内容中,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主要还是表现在对自我特点的认知、认同和调控上。 三、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简单谈谈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几点影响。

1、高度的自我关注。由于中国现在性教育比较落后,青少年对自己生理的变化严重缺乏心理准备,随着第二性征的成熟,如男孩睾丸增大,女孩乳房的增大、体毛的长出、月经的初潮等体征的出现,使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出现了恶心、惊奇甚至是惊恐等现象。于是,引起了对自我的高度关注,产生了诸如“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问什么会是这样”的问题,由于问题一时并不能够解决,于是就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2、过分的自我封闭。随着性成熟,青少年开始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希望获得与成人的平等待遇。他们开始不喜欢成人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在他们面前“摆架子”,对他们的行为多加干预。独立意识进一步加强,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秘密。完全陶醉在自我的幻想当中,出现了远离团体、远离社会活动的现象,随之变得自我封闭。这种情形下的学生一般都讨厌集体,讨厌学习,成绩下滑。 3、不当的容貌攀比。青少年在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后,由于个体的差异,出现了容貌形体的不同。于是,在青少年中出现了攀比。一些容貌好的则洋洋得意,形体不佳的则悲观失望,出现了自卑现象。 4、强烈的异性交往要求。由于性机能已经成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对此产生兴趣,随之便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开始寻找异性朋友。同时,这时的青少年都有一种急于获得他人认同的要求。但是在现实中,这种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于是便产生了寻找他人倾诉的愿望,交异性朋友更是他们的首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