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素材 文化繁荣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素材 文化繁荣

文化繁荣

【热点扫描】

★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在春节期间,每日推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报道,《我和我的祖国》先后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圳北站、“南海上的璀璨明珠”三沙、“音乐之岛”厦门鼓浪屿、成都宽窄巷、武汉黄鹤楼、广东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长沙橘子洲头唱响。而后在祖国各地展开的“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活动,其他城市对《我和我的祖国》也进行了各自的创新演绎,并融入了当地特色。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讲述了未来人类为了自救启动“流浪地球”计划,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宜居星系的故事。该片开启了“国产科幻元年”,截至2019年2月21日,票房已突破40亿元。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1月25日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

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答题术语

1.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1)必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重要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要求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保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⑥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⑧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措施

①传统文化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民族精神角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文化建设角度: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核心价值观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必须要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

①文化与社会: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②文化与人:引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④文化创新:引领文化创新的方向,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

⑤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素材,促进民族精神的弘扬。

⑥文化环境: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⑦文化建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⑧思想道德:引领人们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践行道德规范。

【设问举例】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如何实现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答:中国农民丰收节依托深厚悠远的传统农耕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建设新风貌,赋予传统农耕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通过节日的形式,结合民族特性、地域特性举办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创新了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表现形式;欢乐的节日氛围激发了农民内心的传统农耕文化情结,调动了亿万农民、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党中央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现实意义。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党中央立足乡村发展的客观实际,依托深厚悠远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和庆祝,有助于全社会营造重视“三农”工作的氛围,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激发社会各界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命题风向】

1.我国是一个数千年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农事节庆习俗。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和举办此节日有利于

①展现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②具体展示农民情感,助力乡村振兴

③复兴农耕文化,弘扬中华农耕文明④发挥农耕文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网络直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及互动的平台,在诸多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网络直播也泥沙俱下、乱象丛生,如拜金媚俗、暴力猎奇、炒作负面舆情等。对此,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应该:

①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多元多样的社会意识形态

②培育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

③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知行合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材料一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上海“00后”青少年心目中偶像调查报告》显示,习近平、毛泽东、邓小平和周恩来四位政治领袖高

居前位;马云、钱学森、雷锋、袁隆平、鲁迅、爱因斯坦和一些当红艺人进入前15位。这折射了青少年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和对伟大人物的崇敬心理,他们更看重偶像的个性品质、奋斗经历、社会成就。

材料二新媒体呈现“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社群化”的特点。人民日报与抖音合作征集“捕捉身边的美好”的视频,传播人间正能量,播放总量超82亿次;新华社通过其移动客户端,推出《红色气质》微电影,唱响紅色主旋律,点击量达2亿次;光明网、光明日报以“改革开放40年40城”为主题征集短视频、VR、航拍、全景等适合在移动端传播的新媒体素材,展示社会发展新气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构建起引领青少年成长,传播、宣扬主流价值观的媒体方阵。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折射出的价值取向对其健康成长的引领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主流媒体应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力,传播、直扬主流价值观。

【参考答案】

1.A

2.D

3.(1)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青少年在学习偶像过程中,形成的贡献国家、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以及改造世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青少年对习近平、马云等偶像的优秀个性品质、拼搏奋斗的精神、奉献社会的追求的认同,能够引领其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生活方式,实现人生价值。

(2)①利用新媒体交互性、共享性强的特点,发挥其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②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借助新媒体传播先进文化产品,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同时加大对落后、腐朽文化的批判力度。③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