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纪念白求恩》 (教案)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纪念白求恩》 (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尤其是成语。

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和对比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熟练背诵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的写法阐述观点的好处,领悟作者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观看视频: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临终前的场景。

2. 板书课题《纪念白求恩》。

题目中“纪念”点明了写作目的。

介绍背景: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是一篇议论文,未来几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

3.认识作者。

文章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是他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集。21·cn·jy·com

请同学交流学过的或了解的毛泽东的诗词。

4.议论文相关知识学习。

我们看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前学过的叙事、说明类文章,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就是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https://www.sodocs.net/doc/fd12740530.html,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二、初读感知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

殉()职热忱( ) 狭隘()鄙薄()

纯粹()晋察冀()拈( )轻怕重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4.理解词语意思。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教师小结:

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松的,怕繁重的。

麻木不仁:比喻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主意。

精益求精:已经非常出色了,还要追求更加完美。

希望同学们积累下来,活学活用。

(二)读课文,找论点,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明确论点。

问题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揭示和阐述论点的?

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批画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然后,讨论。

讨论明确:中心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作者是从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来揭示和阐述中心论点的。

问题2:这三个方面就是本文的分论点,请再读课文,分析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研读课文,将自己对三个分论点的分析理解批注在书上。然后在班级交流。

讨论明确:(1)并列关系。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社会政治态度来分析;第二个分论点是从人生观的角度分析;第三个分论点是从职业的角度分析。三者互相配合,构成了白求恩精神的立体形象。

(2)互相联系。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必然具有高尚的人生态度,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必然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以自己的专业为他人为社会造福。

2.研读课文,理清结构。

问题: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后,请同学们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学生研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并批画在书上。

学生明确: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即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接着提出文章的分论点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第二段)提出分论点,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三段)提出分论点,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第四段)总结全文,阐述学习白求恩的深刻意义。

三、精读感悟

(一)深入各段,理清文章结构,分析叙议结合的写法。

1. 找出本课所有记叙的句子用横线标示出来。

(1)学生标示。

(2)同桌交流。

(3)教师小结: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一、三、四段每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2.深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段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生交流。

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这是白求恩的精神的事实依据,是后面的议论的依据。

(3)以读代讲:从“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到这段结束,全属议论,揭示出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实质,透辟地论述了国际主义的内容,并指出我们也要实践列宁主义路线。

3.学习第二自然段。读第二自然段把第二自然段分为三层。

师生共同分析:第2自然段先议后叙,议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叙从前线回来的人

及接受过白求恩治疗或亲眼见过白求恩治疗的人所见所闻。分析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属于“议”。准确完整地表明了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高度赞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这也属于“议”,批评党员中一些自私自利的表现。“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叙述的这两件事尽管非常简明、概括,但都表明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人之深,影响之大。使所“议”之点有记叙的事例加以证明,使本段议论的中心理由更加充实。(幻灯片概括出示)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找出第三段中记叙的文字,分析其作用。

(2)学生批注交流。

(3)教师小结。

记叙的句子: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作用:这句话从钻研精神和医术水平两方面概述,突出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和下文一部分人形成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5.学习第四段,熟读成诵。

(1)齐读最后一段。

(2)将这一段划分成两层。(叙——议)

(3)分析记叙的句子。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多读几遍,读出作者的情感。

体会情感:记叙自己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只”“仅”表达了作者无限惋惜和遗憾的心情。

(4)读过渡句: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5)读议论的句子。注意排比句。

(6)试着背诵最后一段。

6.小结叙议结合的写法。“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中的“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的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不仅可以使人物、事件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够有力的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学习本课对比的写作方法。

1.找出文中使用的三处对比,完成下表,看看作者如何使用对比?

学生合作完成下表

2.思考:第二段中如何通过对比进行论证?

师生共同交流分析。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连用两个“极端”写出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人民的态度。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拿不少人的错误表现和白求恩对比,批评了党内一些不良倾向。从反面论证了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精神的必要性。)

3.第三段中如何通过对比进行论证?

内容简单,请学生思考回答。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的高明,突出精益求精。)

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和白求恩同志的态度形成对比,由此及彼联系“一班人”的错误思想给以批评教育。)

4.本文使用对比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回答,补充。教师小结。

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三)拓展思考:阅读下面文章,并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白求恩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

白求恩同志是世界著名的外科专家,可是他从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就。……他初到晋察冀边区,创设正规的模范医院,但不久就遇到反扫荡,敌人把他创立的医院毁了。于是他改为创立小规模的以老百姓的家为基础的医院。在携带治疗器械方面也是如此,最初他要带着全套器械,一行动就要带十多个驮子,这在战争频繁的敌后是不合适的。他从中国牲口的运粪驮子上得到启示,根据运粪驮子的形状,制成医疗木箱,里面装满了手术器械和必需的药品,他给这桥形的驮子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芦沟桥”。到了一个地方,卸下“芦沟桥”,打开桥上的盖子,随时可以进行治疗。做手术的时候,用锯子锯大腿,常常带肉锯下来。他设法用木板做成腿子形,把骨头和肉分开,这样就不会带肉了。换药,他也求改进。最初,手术以后,常用药布条塞到伤口里,因为棉纱是有机物,容易化脓。他就不换药布条,不缝口,只用一块布条贴在伤口上,使脓流出。不过,另一个问题来了:不缝口,长肉的时间慢了。他又想出只缝五分之四的伤口,留一个小洞,放进胶皮管去,管上打眼,有脓可以从胶皮管流出,等到其他部分长好,再从小洞中把胶皮管抽出。别人强调敌后困难,工作很难开展,甚至把一切缺点都推到客观原因上去。他不以为然。他说:我们要常常想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怎样把我们的工作改进。讲这句话的时候,恰巧有一辆自行车从他身边走过去。他说,如果这辆自行车在山上没有用,或者自行车坏了,我们还可以利用上面的东西。大家想这辆自行车如果坏了,或者搁置不用,不过是一堆废铁,能有什么用呢?他说:自行车上有一个打气用的小玩意,俗称气门心,可以连接两个玻璃管,输血的时候大有用处。白求恩同志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在想怎么把工作改进,技术提高,精益求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除了毛泽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比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的英雄时代》等,希望同学们课下读读这些文章。

四、课堂总结

课文学完了,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他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运用各种写法突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五、课堂练习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它是议论文的中心;_________,就是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有_________论据和_________论据;_________,是指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答案: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论据事实道理论证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相关知识,在熟记的基础上联系所学议论文进行巩固。

2.本文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四种精神,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B、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其他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C、文章赞扬白求恩的四种精神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没有主次之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赞扬的精神的理解。要理解四种精神有主次:共产主义精神是核心精神。

六、作业布置

1. 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2.学习本文的语言,多积累成语,并加强运用意识。

3.朱德、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找出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叙议结合)

【教学反思】

《纪念白求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作者是毛泽东。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的议论文。毛泽东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并号召全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教学时把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尤其是成语。

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和对比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熟练背诵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清晰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为课顺利教学奠定基础。

这篇文章有较大的难度,一是由于文章所写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距离,二是本文的结构与规范的议论文的结构不同,不是典型的议论文。所以教学重点定为: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