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罹患率(attack rate)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K 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同期暴露人口数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

●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

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100

同期暴露人口数

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

所占比例。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K

该时点人口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患病率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影响升高的因素:

①病程延长,

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

④病例迁入,

⑤健康者迁出,

⑥易感者迁入,

⑦诊断水平提高,

⑧报告率提高。

影响降低的因素:

①病程缩短,

②病死率高,

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④健康者迁入,

⑤病例迁出,

⑥治愈率提高

●感染率(infection rate):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

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调查时某病感染人数

感染率=———————————×100%

调查时受检人数

感染率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特别是对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有用。如乙型肝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寄生虫等。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

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多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称续发病例。也称二代病例。

计算时,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对那些在同一家庭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长于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原发病例。

续发率可以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包括不同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家庭中儿童数、家庭人口数、经济条件等)及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如对免疫接种、隔离、消毒等措施的评价)。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

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是指通过调查询问或健康调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病残人数

病残率=————————————×K (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调查人数

病残率可以说明病残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是作为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

?疾病死亡频率测量指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病死率(fata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是某人群在一定期间(一般为一年)的死亡人数与该人

群同期人口数之比。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粗死亡率=—————————————————×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专率=—————————————————×K

同期平均人口数

(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

●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

病而死亡者的比例。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100%

同期确认的某病病例数

病死率表示某病确诊后发生死亡的概率,它受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影响。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

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生存率=——————————————×100%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生存率反应了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也是考核治疗措施效果的指标。

●率和比

①率(rate):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一个率由分子(发生数)、分母(可能发生的总数)、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乘数组成。大多数率是构成比。

②比(ratio):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比例(proportion):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与分母之中。常用 P= a/a+b表示。有两类,一、反映事物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全体的比重,也称构成比例,二、与动态的发生变化概率密切相关的发生频率比例,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

率与比的区别

◆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分子和分母代表的应该是同一人群;

◆如果分子被限定在某一年龄、性别或种族组内,分母也应该有同样的限定;

◆可以取任何值,是反映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可以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不相重叠或包含的

量;

◆分子和分母本身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率、比例或比;

◆构成比取值仅在0到1之间,是变量在一定期间内发生变化的概率

?疾病残疾失能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潜在减寿年数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可以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DALY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度量。

DAL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将由于早死(实际死亡年数与低死亡人群中该年龄的预期寿命之差)造成的损失和因伤残造成的健康损失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测算的。

流行病学是从宏观的高度和群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机制,研究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其效果。DALY的出现是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的划时代变化,在1980年以前,DALY的概念还没有提出,疾病负担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发病率、死亡率等传统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指标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1988年,为了量化失去健康生命的全部损失,哈佛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进行了DALY的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GDB的分析。DALY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经济负担评价和测量指标。

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

散发(sporadic)

暴发(outbreak)

流行(epidemic)

大流行(pandemic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

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确定某病在某地区是否属于散发,应参照当地前3年该病的发病率,如当年发病率未显著超过既往一般发病率,则称为散发。不同病种、不同时期散发水平不同。

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范围,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如一个托儿所、工厂和学校等。疾病分布呈散发形式的主要原因:

①该病常年流行,人群有一定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着人群的免疫水平,如麻疹。

②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

③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回归热。

④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麻风病、炭疽。

?暴发(outbreak):是指在局限的区域范围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相

同的病人,病人之间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如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流脑等容易发生暴发。

暴发的几个类型:

①点源暴发易感人群在一个相同的短时间内暴露于共同的传播因素而引起的流行。

②重复暴露同源暴发易感人群在一定期间内重复(多次)暴露于共同的传播因素而引起的流行,流行曲线呈多峰或不规则型。

③蔓延暴发是指通过宿主间传播或人传人所引起的流行。

?流行(epidemic):流行是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称

为流行。流行与散发是相对的,各地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等作出判断。

有时在实际工作中用暴发流行一词。它表示在一个地区某病病例突然大量增多,发病率常超过一般流行的发病率水平,来势较迅猛,流行持续时间往往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这个词仅仅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它和流行病学中的暴发之词不同。

有些传染病隐性感染占大多数。当它流行时临床症状明显病例可能不多,而实际感染率却很高,这种现象称为隐性流行。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常具有这种现象。

?大流行(pandemic):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

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霍乱,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世界性流行。当前艾滋病的流行也是呈世界性的。

筛检试验评价

筛检(screening ):是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和其他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

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筛检不是诊断试验,它是把健康人和病人(疑似病人、有缺陷的人)区别开来的方法,它仅是初步检查,是早期发现病人的一种方法。对筛检试验阳性还应进一步确诊。

对某种疾病来说,在一般人群中包括三种人,一种是无该病的健康人,一种是可疑有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一种是有该病的人,这三种人混杂存在。 筛检的工作即是将健康人与其他两类人区别开来。然后用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将可疑患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与实际患该病的人区别开来。第三步为对有该病的人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因此,筛检是第一步,诊断试验是第二步,治疗是第三步。

筛检试验评价

筛检试验 金标准

合计

患者 非患者 阳性 真阳性 A

假阳性 B R1 阴性 假阴性 C

真阴性 D

R2 合计

C1 C2

N

筛检的评价指标:

1.真实性(validity ),亦称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故又称准确性(accuracy )。

用于评价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和符合率。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

灵敏度(sensitivity ),又称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 ),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

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 ),又称漏诊率,指实际有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 灵敏度 = 1 - 假阴性率

即灵敏度越高,假阴性率越低,反之亦然。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

特异度(specificity ),又称真阴性率(true negative rate ),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 100%

A A C =?+灵敏度100%C A C =?+假阴性率%

100?=

D

特异度

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 ),又称误诊率,即实际无病,但根据筛检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 特异度 = 1 - 假阳性率

即特异度越高,假阳性率越低,反之亦然。

正确指数

正确指数也称约登指数(Youden ’s index ),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正确指数的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 正确指数 = (灵敏度 + 特异度) – 1 = 1 – (假阴性 + 假阳性) 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LR )

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

全面反映了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定。它的计算只涉及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受患病率的影响。

检验结果有阳性与阴性之分,故似然比相应地区分为: 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 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

阳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该指标反映了筛检试验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大,试验结果阳性时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

阴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该指标表示错误判断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 阳性似然比越大,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阴性似然比越小,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也越高。因此,在选择筛检试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高的方法。

人群某病患病状况与筛检结果的关系

筛检试验 金标准诊断结果 合计 患者 非患者 阳性 165A

80B 245R1 阴性 45C 730D 775R2 合计

210C1

810C2

1020N

%D

B B 100?+=假阳性率特异度

灵敏度

假阳性率真阳性率-==+1LR 特异度

灵敏度

真阴性率假阴性率-=

=-1LR %

6.7810045

165165

=?+=%灵敏度%

1.90%100730

80730

=?+=

特异度

符合率(agreement rate, consistency rate )与Kappa 值 符合率又称一致率,是筛检试验判定的结果与标准诊断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总受检人数的比例。符合率可用于比较两个医师筛检诊断同一组病人,或同一医师两次筛检诊断同一组病人的结果。

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

预测值是反映应用筛检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的大小的指标。根据筛检的阳性与阴性结果进行的估计分别称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 是指筛检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 是指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 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

预测值还与受检人群目标疾病患病率(P )的高低密切相关 :

人群在不同患病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情况下,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的变化。 当灵敏度与特异度一定,疾病患病率降低时,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

当患病率不变,降低灵敏度,特异度将提高,此时阳性预测值将升高,阴性预测值将下降。

)1)(1(特异度患病率患病率灵敏度患病率

灵敏度阳性预测值--+??=

患病率

灵敏度患病率特异度患病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

)1()1()

1(45100%21.4%

16545=?=+假阴性率809.9%80730==+假阳性率69.01%1.90%6.78=-+=正确指数78.6%

7.94

9.9%==阳性似然比21.4%0.2490.1%==阴性似然比%100?++++=D C B A D A 一致率%100?+=B

A A

阳性预测值%100?+=D C D 阴性预测值

在灵敏度、特异度和患病率不同水平时某人群糖尿病筛检的结果

患病率(%) 灵敏度

(%)

特异度

(%)

筛检

结果

金标准

合计

阳性预

测值(%)

阴性预

测值(%)

患者非患者

50 50 50

+250 250 500 50

-250 250 500 50 合计500 500 1000

20 50 50

+100 400 500 20

-100 400 500 80 合计200 800 1000

20 90 50

+180 400 580 31

-20 400 420 95 合计200 800 1000

20 50 90

+100 80 180 56

-100 720 820 88 合计200 800 1000

2.可靠性(reliability)也称信度、精确度(precision)或可重复性(repeata -bility),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如筛检试验)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评价筛检试验可靠性的方法和指标有下面一些方法:

①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当某试验是做定量测定时,可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nce, CV)来表示可靠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值越小,表示可重复性越好,精密度越高。反之,可重复性就越差,精密度越低。变异系数为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算术均数)×100%

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①受试对象生物学变异

由于个体生物周期等生物学变异,使得同一受试对象在不同时间获得的临床测量值有所波动。例如,血压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测量值存在变异。

②观察者

由于测量者之间、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技术水平不一,认真程度不同,生物学感觉差异,预期偏倚等均可导致重复测量的结果不一致。例如,血压测量者的不一致性,X线读片与化验结果判断的不一致性等。

③实验室条件

重复测量时,测量仪器不稳定,试验方法本身不稳定,不同厂家、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试剂盒的纯度、有效成份的含量、试剂的稳定性等均有不同,由此可能引起测量误差。

卫生统计学常用指标分析与图表制作

?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按研究对象来源又分目标总体

和研究总体。

? 样本: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 同质:是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性质、影响条件和背景相同或非常相近;

? 变异: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 变量: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

? 资料:对变量的测得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亦称为资料

资料的两种类型

根据变量取值特点,计量资料分为:

● 连续性资料:变量值可以在实数轴上连续变动。如年龄、身高、体重。

● 离散型资料:变量取值能一一列举。只能取整数 。如毒性试验小鼠死亡只数。 ● 习题:

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 的13人,介于50kg 和70kg 间的20

人,大于70kg 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

A :定量资料

B :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D :二分类资料 E :名义变量资料

概率

?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 表示。

? 随机事件概率的大小在0和1之间,即0≤P ≤1,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 P 越接近1,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 越接近0,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越小。

连续

离散

无序

有序(等级资料)

二项分类

多项分类

? P ≤0.05,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二、统计分析的内容

统计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资料的描述

? 列表描述:频数分布表、一览表…… ? 图形描述:频数分布图、趋势图…… ? 指标描述

? 定量资料

集中位置: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离散程度: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 定性或等级资料

相对数指标:率、构成比、比

集中趋势的描述

? 广义的平均数包含各种表示数据分布集中位置的指标。 ? 卫生领域最常用的三种平均数指标: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算术平均数可根据样本大小及分组情况而采用直接法或加权法计算。

(一)直接法

主要用于样本含量n ≤30以下、未经分组资料平均数的计算。 设某一资料包含n 个观测值: x 1、x2、…、xn , 则样本平均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1

其中,Σ为总和符号; 表示从第一个观测值x 1累加到第n 个观测值xn 。当 在意义上已明确时,可简写为Σx ,(3-1)式可改写为:

(二)加权法

对于样本含量 n ≥30 以上且已分组的资料,可以在次数分布表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 —第i 组的组中值; —第i 组的次数; —分组数

第i 组的次数fi 是权衡第i 组组中值xi 在资料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量,因此将fi 称为是xi 的“权”,加权法也由此而得名 (三)平均数的基本性质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等于零。 或简写成

2、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即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x i- ?x )2 < (xi- a )2 (常数a ≠ ?x )

或简写为: <

对于总体而言,通常用μ表示总体平均数,有限总体的平均数为:

中位数

将资料内所有观测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观测值,称为中位数,记为Md 。

当观测值的个数是偶数时,则以中间两个观测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因资料是否分组而有所不同。

【习题】 某犬场发生犬瘟热,观察得10只仔犬发现症状到死亡分别为7、8、8、9、11、12、12、13、14、14天,求其中位数。

n x x ∑

=∑

∑∑

==++++++===f

fx f x f f f f x f x f x f x k i i k

i i

i k k k 11

212211 ∑=-0

)(x x

)(1

=-∑=x x n

i i

N

x N

i i

∑==1

μ

此例n =10,为偶数,则:(11+12)/2=11.5 (天)

即10只仔犬从发现症状到死亡天数的中位数为11.5天。

几何均数

? 几何均数适用于原始数据分布不对称,但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资料。

? 医学上血清滴度资料常用几何均数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n 个观测值相乘之积开 n 次方所得的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记为G 。它主要应用于畜牧业、水产业的生产动态分析,畜禽疾病及药物效价的统计分析 。 如畜禽 、水产养殖的 增长率,抗体的滴度,药物的效价,畜禽疾病的潜伏期等,用几何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描述定量变量的指标的正确选择

? 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均数和标准差

? 偏态分布的资料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 等比级数或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 几何均数

离散程度的指标

? 极差:

描述单峰对称分布小样本资料的变异程度,或用于初步了解资料的变异程度。若样本含量相差较大,不宜用极差来比较资料的离散程度。

? 四分位数间距:

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资料的离散程度。

? 标准差、方差:

常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 变异系数:

适用于比较计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全距(极差)是表示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最简便的统计量。但是全距只利用了资料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不能准确表达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比较粗略。当资料很多而又要迅速对资料的变异程度作出判断时,可以利用全距这个统计量。

标准差

一、标准差的意义

用平均数作为样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强弱受样本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影响。仅用平均数对一个资料的特征作统计描述是不全面的,还需引入一个表示资料中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G 1)

(321321 ??=??=

为了准确地表示样本内各个观测值的变异程度 ,首先会考虑到以平均数为标准,求出各个

观测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 ,称为离均差。 虽然离均差能表示一个观测值偏离平均数的性质和程度,但因为离均差有正、有

负 ,离均差之和为零,即( ) = 0 ,因 而 不 能 用离均差之和Σ(

)来 表 示 资料中所有观测值的总偏离程度。

我们还可以采用将离均差平方的办法来解决离均差有正、有负,离均差之和为零的问题。

先将各 个离 均差平方,即 (

)2 ,再求 离均差平方和 , 即

,简称平方和,记为SS ; 由 于 离差平方和 常 随 样 本 大 小 而 改 变 ,为 了 消 除 样 本大小 的 影 响 , 用平方和 除 以 样 本 大 小,

,求出离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数 ; 相应的总体参数叫 总体方差 ,记为σ2。对于有限总体而言,σ2的计算公式为:

由于 样本方差 带有原观测单位的 平方单位,在仅表示一个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而不作其它分析时 , 常需要与平均数配合使用 ,这 时应 将平方单位还原,即应求出样本方差的平方根。统计学上把样本方差 S2 的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 差,记为S ,即:

相应的总体参数叫总体标准差,记为σ。对于有限总体而言,σ的计算公式为:

在统计学中,常用样本标准差S 估计总体标准差σ。

标准差的特性

标准差的大小,受资料中每个观测值的影响,如观测值间变异大,求得的标准差也

大,反之则小。

在计算标准差时,在各观测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其数值不变。

当每个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a ,则所得的标准差是原来标准差的a 倍或1/a

倍。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 。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 变异系数,记为C ·V 。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 和 (或)平 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1、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

? 如某地20岁男子100人,其身高均数为166.06cm,标准差为4.95cm;其体重均数为

53.72kg, 标准差为4.96kg 。欲比较身高与体重的变异何者为大,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其标准差而应比较其变异系数。

x x -x x -x x -x x -2

)(x x -∑

n x x /)(2-∑

N

x x /)(22∑

-=σ1)(2

--=

n x x S ∑

-=N

x /)(2μσ%

100?=?x

S

V C

由于,身高的变异系数:

体重的变异系数:

所以,该地20岁男子体重的变异大于身高的变异。

注意,变异系数的大小,同时受平均数和标准差两个统计量的影响,因而在利用变异系数表示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好将平均数和标准差也列出。

? 2、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 ?

正态分布

? 对称分布:以正态分布较为常见 ? 非对称分布:偏态分布

? 正偏态:集中位置偏向左侧 向右侧拖尾

均数>中位数

? 负偏态:集中位置偏向右侧 向左侧拖尾

均数<中位数 正态分布的特征

? 单峰分布,高峰位于中央(均数所在处) ? 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完全对称 ? 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型光滑曲线

?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均数μ与标准差σ ? 某些指标经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 ? 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

98.2%10006.16695.4=?=?cm cm V C %

23.9%10072.53kg

96.4=?=?kg V C

正态曲线下的面积特点

? 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分布,其对称轴为直线X= μ, X> μ与 X< μ,范围内曲线下

的面积是相等,各占50%,靠近X= μ处曲线下的面积较集中,两边逐渐减少。 ? 在μ±σ范围内,即μ-σ~ μ+σ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6827 ? 在μ±1.64σ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9090 ? 在μ±1.96σ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9500 ? 在μ±2.58σ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9900 标准正态分布

若 X 服从正态分布 N (μ,σ2) ,

则 Z 就服从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这种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或 u 分布, 记为 N (0,1),Z 称为标准正态变量, 这一变换也称为标准化变换。 正态分布的应用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参数)。 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四、总体均数的估计 (一)标准误

(二)均数的置信区间

标准差与标准误

X μσ

-Z =

常用统计图表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重要的统计描述方法。它们具有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的

优点,而且便于比较和分析。

?同样的事实,用文字叙述可能需要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而且还受语言不同的限制,

而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则可一目了然。

统计表

?概念

?统计表就是以表格的形式,表达被研究

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及研究项目分组

之间的数量关系。

?统计表的结构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标目、

线条、数字以及备注。

?标题是表格的总名称,置于表正上方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标目说明每一行中数字的属性,位于表格的左侧

?纵标目说明每一列中数字的属性,位于表格的第一横行

?线条三线(顶线、底线、纵标目下横线),合计及两重纵标目时的短横线

?数字表内不留空项

?备注写在表的下方

统计表的绘制原则

?重点突出不要包罗万象

?层次清楚避免层次过多和结构混乱

?简单明了文字、线条、数字一切从简

统计图

?统计图就是以点、线、面等各种几何图形表达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

?统计图的结构

?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标目、刻度和图例

?标题置于图的下下方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说明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纵、横轴比例一般为5:7或7:5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所代表的事物

常用的统计图

?条图

?百分比条图、圆图

?线图

?直方图

?散点图

?箱式图

?统计地图

?……

条图

?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个相互独立的指标大小的图形

?比较、分析相互独立的多个组或者多个资料(资料有明确分组)

?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单式适用于只有一个分组因素,复式适用于两个分组因素

?习题:请用统计图描述温州市10家哨点医院2009-2011年呼吸道病例数

?比较各家哨点医院三年呼吸道病例数的变化

?堆积柱形图

68

圆图

?以一个圆面积为100%,用圆内各扇形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各部分所占的构成比

?适用于构成比资料

线图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附解释)题库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 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方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变量) 直条图(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 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 B.普通线图 C.半对数线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 【答案】E ?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 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 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答案】E 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答案】D 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答案】C 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卫生统计学 案例版丁元林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ECDBB 第二章:BDABC 第三章:DEBCD AEA 第四章:DCCDD DCBD 第五章:DCBDB AEEEC 第六章:CBEDC DDDDA 第七章:ACCBB DACEA 第八章:ABCDD BDADB 第九章:DDBCD AEA 第十章:BDCCE BDAEA 第十一章:CAEDC DBCCD 第十二章:BCAEE BA 第十三章:DDBCC BCDE 第十四章:无 第十五章:无 第十六章:无 第十七章:DBABC BDE 第十八章:无 第十九章:BDCDC CCADC 《卫生统计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统计资料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举例说明不同类型资料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答:(1)1定量资料(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2无序分类资料(二项分类资料、无序多项分类资料)、3有序分类资料(即等级资料);(2)例如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非常差”5个等级,应归为等级资料,若将该五个等级赋值为5、4、3、2、1,就可按定量资料处理。 2、统计工作可分为那几个步骤? 答: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四个步骤。 3、举例说明小概率事件的含义。 答:某人打靶100次,中靶次数少于等于5,那么该人一次打中靶的概率≤0.05,即可称该人一次打中靶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研究有何特点? 答:(1)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2)不能随机分组 (3)很难控制干扰因素 (4)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 2、四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单纯随机抽样:优点是操作简单,统计量的计算较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观察单位数量庞大时,逐一编号繁复,有时难以做到。 (2)系统抽样:优点是易于理解、操作简便,被抽到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误差较单纯随机抽样小;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偏性或周期性变化。 (3)分层抽样:优点是抽样误差小,各层可以独立进行统计分析,适合大规模统计;缺点是事先要进行分层,操作麻烦。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之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

. 统计试题题库 1. 下列那个是对标化后总死亡率的正确描述? A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2. 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3.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D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4. 总体应该是由: D

.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任意个体组成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E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6. 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7. 抽签的方法属于下列那种抽样: D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分级抽样

8. 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下列那类资料: B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9. 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 D A.便于统计处理 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试验 D.减少和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E.以上都不对 10. 两个样本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B A.两样本均数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样本均数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11. 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 A.Sx B.S C.X D.CV

公共卫生及职业卫生(中级)专业知识试题

公共卫生及职业卫生中级资格考试试卷专业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 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关于高温作业和中暑,以下叙述错遇的是 A.高温作业分为三类,即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B.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由于热平衡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C.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应使患者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 D.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灼热、血压下降,在工作中突然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者,诊断为轻症中暑 E.重症中暑紧急抢救的原则是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保持酸碱平衡,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 2.明确目标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首要原则,其核心要素中丕包括 A.知识B.技能C.态度D.价值观E.行为 3.《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管网末梢水中游离余氯不应低于 A.0.01m9/L B.0.05m9/L C.0.1m9/L D.0.3m9/L E.0.5m9/L 4.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期,不属于青春期发育主要表现的是 A.第二性征发育,男女两性形态差别更明显B.内脏器官体积增大,功能日臻成熟 C.乳牙脱落,恒牙开始萌出D.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逐步具备生殖功能E.心理发展加快,产生相应心理与行为变化 5.引起水俣病的物质是 A.无机汞B.有机汞C.甲基汞D.硫酸汞E.乙基汞 6.青春期的心肺功能发育指标主要有

A.脉搏、呼吸频率、握力、背肌力、肺活量B.心率、血压、肺活量、握力、背肌力 C.心率、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 D.握力、背肌力、肺活量、心率、呼吸频率 E.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背肌力、肺活量 7.丕厘王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是 A.有高血压家族史 B.过多饱和脂肪酸膳食 C.低钾膳食 D.低盐膳食 E.长期精神紧张 8.新鲜的蔬菜中含量最丰富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l2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9.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 A.8~15岁B.9~16岁C.10~16岁D.10~20岁E.12~22岁10.成熟(maturity)是指机体的 A.形态、生理和心理发育达到成人水平B.身体各部的大小和重量达到成人水平C.系统和器官达到成人水平D.形态和功能达到成人水平 E.组织和器官达到成人水平 11.《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开始实施的年份是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E.2004 12.男性性发育的第一信号为 A.胡须生长B.腋毛生长C.睾丸增大D.变声E.喉结出现 13.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具有 A.促生长作用B.影响健康作用C.较小积极作用D.双重性作用E.较大积极作用

卫生统计学试题参考答案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题一: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概率P=0,则表示B 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 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二级抽样 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人数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D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6.样本是总体的C 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 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 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以上均不对 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 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 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D A对照的原则B随机原则C重复原则 D交叉的原则E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全距E率 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C A X B G C M D S E CV 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 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

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参考文本

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发病(中毒)率 表示在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 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期内新 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数×100 ﹪ 在通常情况下,发病率的分母泛指一般平均人口数。 发病率(中毒率)是反映某病(中毒)在人群中发生 频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衡量疾病的发生,研究疾病发生 的因果关系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2.患病率 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

某病的病人总数。 计算公式: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其中某病病例总数包括新病例和旧病例,凡患该病的一律统计在内。同一人不应同时成为I司一疾病的两个病例。 这一指标最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 3.病死率 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 上式分母中患病情况不同,指标的概念也不同。如住

卫生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题一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l .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 A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 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 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 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 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 概率P=0,则表示B A 某事件必然发生 B 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D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 以上均不对 7. 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 A 统计设计 B 收集资料 C 整理资料 8. 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A 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C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 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C D 分析资料 E 以上均不对 B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D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B 10. 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D A 对照的原则 B 随机原则 C 重复原则 D 交叉的原则 E 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 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全距 E 率 12. 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 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C A X B G C M D S E CV 13.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E 以上均不对 14. 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10、2、24+(小时), 问 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 治愈 8 D 单纯随机抽样 E 二级抽样 5. 治疗结果 治疗人数 该资料的类型是: A 计数资料 6.样本是总体的 A 有价值的部分 D 任意一部分 显效 23 B C 等级资料 41 人, 好转 6 D 分类资料 治疗结果如下: 恶化 3 E 有序分类资料 计量资料 C B 有意义的部分 C 有代表性的部分 E 典型部分 C 无序分类资料 死亡 1 D 有序分类资料 E 数值变量资料 A 抽样误差 B 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D 责任事故 E 以上都不对 C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

职业卫生报告常用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写在检测条件后) *.*.*采用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标准评价 检测结果为在该作业地点有害物质浓度最高时所测有害物质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方法为:(1)采样时间为15min时,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该样品检验结果,mg/m3。 (2)采样时间不足15min,进行一次以上采样时,按下式计算: C STEL=(C1T1+C2T2+.……C n T n)/15 式中:C STEL-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 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 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 (3)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按下式计算: C STEL=CT/15 式中:C-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标准评价检测结果为在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下式计算: C TWA=(C1T1+C2T2+.……C n T n)/8 式中:C 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 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 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

*.*.*采用最大超限倍数评价 许多有PC-TWA的物质尚未制定PC-STEL。对于粉尘和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即使其8h TWA没有超过PC-TWA,也应控制其漂移上限。因此,可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PC-STEL。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超限倍数的计算: 超限倍数=C15min/PC-TWA 式中:C15min—测的空气中短时间有害物质浓度,mg/ m3; PC-TWA—该有害物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排名)

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排名学科代码:0100401 排名校名等级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学科门 1 北京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2 复旦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3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4 山东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5 华中科技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6 中南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中山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四川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安徽医科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排名学科代码:0100402 排名校名等级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学科门 1 华中科技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2 四川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3 浙江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4 北京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5 复旦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6 新疆医科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东南大学B+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卫生统计学试卷(附答案)

2004~2005学年第(1)学期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期末考试试卷 (卫生统计学课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0 年月日午 —(北京时间)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型题 A. 48.0 B. 49.0 C. 52.0 D .53.0 E.55.0 2. 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 A. 极 差 B. 四分位数间距 C. 方差 D. 标准差 E. 变异系数 3. 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 2.0 3.0y x =+,该回归方程表示x 每增加1个单位,y 平均增加几个单位? A. 1 B. 2 C. 3 D. 4 E.5 4. 设从 5.11=μ的总体中作五次随机抽样(n =5),问哪一个样本的数据既精确又准确? A. 8,9,10,11,12 B. 6,8,10,12,14 C. 6,10,12,14,18 D. 8,10,12,14,16 E. 10,11,12,13,14 5. 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散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 E. 直方图 6. 临床上用针灸治疗某型头痛,有效的概率为60%现用该法治疗5例,问其中至少2例有效的概率约为 A. 0.913 B. 0.087 C. 0.230 D.0.317 E. 以上都不对 7.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 A. 1,1,2 B. 2,1,2 C. 1,2,2 D. 2,2,2 E. 1,2,1 8. 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 分布,经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准差为: A. 18 B. 9 C. 3 D. 81 E. 27 9. 对于同一资料的直线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下列论断有几句是正确的? 相关系数越大,回归系数也越大。 相关系数与与回归系数符号一致。 相关系数的t r 等于回归系数的t b 。 相关系数描述关联关系,回归系数描述因果关系。 A.1句 B.2句 C. 3句 D. 4句 E. 0句 10.下列四句话有几句是正确的? 标准差是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的。 标准误是用来描述统计量的变异程度的。 t 检验只用于检验两样本均数的差别。 χ2可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率的差别。 A. 0句 B. 1句 C. 2句 D. 3句 E. 4句

世界主要国家职业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与安全状况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职业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与安全状况比较 彭成 (安全生产法律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100029) 摘要介绍了世界各国常用的几种安全事故统计指标,分析比较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安全生产状况。 关键词职业安全安全状况统计指标 1 安全事故统计指标 1.1 职业伤害定义 职业伤害指经雇主或授权人安排在工作场所作业的职员,在作业期间因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爆炸)意外能量(热能、电能、动能)产生的冲击、碰撞、挤压、切割、中毒等作用,导致对身体的伤害。由这种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称为职业性伤亡事故。 1.2 世界常用工伤、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职业伤亡事故指标不统一,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标来考评事故伤害程度的严重性。最常用的几种统计指标是: (1)事故伤亡人数的绝对数,单位:人; (2)10万人伤亡率,单位:人/10万人; (3)100万工时伤亡率,单位:人/100万工时; (4)20万工时伤亡率,单位:人/20万工时; (5)千人伤亡率,单位:人/1000人; (6)伤亡率百分比,单位:%。 1.3 几种常用工伤、伤亡事故统计指标的优点

(1)伤亡人数绝对指标。目前,这个指标在世界上使用比较广泛,其优点是统计、计算简单、直观。缺点是不同规模、不同行业间的企业间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对比困难。 (2)10万人伤亡率指标。工伤事故人数与从业人员人数的比值。这种工伤指标,统计、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国际劳工组织为达到对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进行直观比较,且易于操作,推荐使用10万人伤亡率指标。但是这个指标,只简单考虑从业人数的误差,而未全面考虑工作量、工作时间多少的影响,如某个人,一年只工作了一天,也被列入计算之列,可见准确度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不适宜用于企业、行业间要求进行精确比较的场合。与之对应的指标还有:千人伤亡率和100 人伤亡率指标,均存在同样问题。 (3)100万工时伤亡率和2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这种工作指标体系主要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使用。 美国在1980年前后,普遍采用10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后来由于职业伤亡率下降,采用这一统计指标计算出来的数据偏小,尤其经过圆整处理后,差别过小,在比较时不直观,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改为用2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来统计工伤事故伤亡率。 美国劳工部规定,每人工作1h为1 个工时,每天工作8h,年工作日按225天左右计算,则20万工时大体相当于100个全职人员工作1年的时间(每周工作40h,每年50周)。 (4)1000人伤亡率和伤亡率百分比指标。这种工伤指标,统计、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使用这两种伤亡率统计指标的国家不少,主要有日本、波兰等。但由于未考虑工作时限长短的影响,因而,这种工伤指标只宜用于国家或地区间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进行直观性比较时用,如果企业、行业间要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罹患率(attack rate)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 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 ×100 同期暴露人口数 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题集(DOC)

流行病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 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 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 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 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 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 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 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 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 .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简 易版

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发病(中毒)率 表示在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 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 率。 计算公式: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 新发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 (中毒)的平均人数×100﹪ 在通常情况下,发病率的分母泛指一般平 均人口数。 发病率(中毒率)是反映某病(中毒)在 人群中发生频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衡量疾病 的发生,研究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评价预防

措施的效果。 2.患病率 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总数。 计算公式: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其中某病病例总数包括新病例和旧病例,凡患该病的一律统计在内。同一人不应同时成为I司一疾病的两个病例。 这一指标最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 3.病死率 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流行病学题库4

流行病学习题库 一、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B.抽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 存活时间长短 13.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用的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高起专)》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流行病与卫生统计(高起专)》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在分析食物中毒的可能原因时,最常用的指标是() A. 总发病率 B. 二代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吃不同食物者的罹患率 正确答案:E 2. 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简单抽样 E. 多级抽样 正确答案:B 3. 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是() A. 卡介苗 B. 脊髓灰质炎疫苗 C. 麻疹疫苗 D. 白喉类毒素 E. 白喉抗毒素 正确答案:E 4.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B. 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C. 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 D. 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 E.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正确答案:E 5. 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 描述流行病学 B. 分析流行病学 C. 实验流行病学 D. 理论流行病学 E. 临床试验 正确答案:B

6. 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A. (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B. (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 C. (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D. (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患有该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E. (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正确答案:C 7.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使其平方和最小的是() A. 各点到X均数直线的横向距离 B. 各点到X轴的横向距离 C. 各点到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 D. 各点到Y均数直线的垂直距离 E. 各点到Y轴的垂直距离 正确答案:D 8. 下列哪一条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A. 可同时研究一种可疑因素与多种疾病的联系 B. 适用于常见病的病因研究 C. 样本小,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 D. 偏倚少,结果可靠 E. 可计算发病率 正确答案:C 9. 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A. 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 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 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 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 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正确答案:B 10. 疾病的季节性研究() A. 仅用于传染病 B. 仅用于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疾病 C. 仅用于人畜共患疾病 D. 不仅用于传染病,也用于部分非传染病 E. 不仅用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也用于统计地方性疾病 正确答案:D 11. 2000年8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爆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8月1日前的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1/7的乘客遇难。8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无死亡。8月7日(8月份第一周的最后一天)军团病的患病率是() A. 0.045 B. 0.075 C. 0.143 D. 无法计算 E. 以上答案均不是

《卫生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1.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C ) A)标准差B)方差 C)均数标准误D)变异系数 2?抽样研究中,s为定值,若逐渐增大样本含量,则样本(B )。 A)标准误增大B)标准误减少 C)标准误不改变D)标准误的变化与样本含量无关 3. 均数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C )。 A)系统误差越大B)可靠程度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D)可比性越差 4. 假设已知某地35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缩压的总体均数为 120.2mmHg,标准差为11.2 mmHg,后者反映的是(A )。 A)个体变异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D)抽样误差或总体均数不同 5. 配对计数资料差别的卡方检验,其备择假设是(D )。 A)p1=p2 B)p1 Mp2 C)B=C D)B 丸 6. 下列关于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论述是正确的,除了( C )外。 A)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 B)总体均数可信区间所求的是在一定概率下的总体均数范围 C)求出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后,即可推断总体均数肯定会在此范围内

D )95%是指此范围包含总体均数在内的可能性是 95%,即估计错误的概率 是5% 试题来源:【2016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宝 典免 费下载】 小编教你如何快速通过公卫执业医师考 试 查看其他试题,请扫描二维码,立即获 得本 题库手机版详情咨询阪imo 7.总体率可信区间的估计符合下列 (C )情况时,可以借用正态近似法处理。 A )样本例数n 足够大时 B )样本率p 不太大时 C)np 和n(1-p)大于5时 D )p 接近1或0时 8.正太近似法估计总体率95%可信区间用(D ) B) p ±1.96(T C) p ±2.58(T 10. 关于假设检验,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 )检验假设是对总体作的某种假设 A)p ±1.96s D)p ±1.96sp 9.统计推断的内容(C )。 A )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总体指标 B )假设检验 C )A 和B 答案均是 D )估计参考值范围

医疗卫生主要统计指标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10.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11.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 12.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13.执业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14.执业助理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15.管理人员: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与教学等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从事党政、人事、财务、信息、安全保卫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