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污染防治进展研究_王源意

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污染防治进展研究_王源意

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污染防治进展研究_王源意
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污染防治进展研究_王源意

第41卷第6期2016年6月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l.41No.6June 2016

收稿日期:2016-02-26

基金项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3049);中央高校基

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5ZZD 08)

作者简介:王源意(1990-),男,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水资源系统分析及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李薇

文章编号:1674-6139(2016)06-0086-06

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污染防治进展研究

王源意,卢晗,李薇

(华北电力大学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摘要:城市河流在维持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河流的主要问题是由水质污染转变的生态退化或破

坏,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污染防治主要有物理、化学法、生物修复以及生态恢复法。针对不同的城市河流以及污染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分析不同污染防治措施的原理及其应用特点,得出生物修复以及河水生态恢复效果明显且经济可行。并明确了目前城市河流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处理技术的创新及城市河流理念现代化。

关键词:景观河流;防治措施;水质污染;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志码:A

Revie w o f P ollution C ontrol in U r ba n La nd scap e River

Wa n g Y u a nyi ,L u Ha n ,L i W ei

(MO E K ey Lab or a tory o f Re g ion a l Ener g y Sy s te ms Op ti m i za tion ,S &C Re s our c e s a nd Environ m ent a l Re s e a r ch A ca de m y ,Nort h Ch in a Ele c tri c P o w er U niver s ity ,B ei j in g 102206,Ch in a )

Abstract :U r ba n river p l a y s a n i mp ort a nt role in ma int a inin g t h e develo pm ent o f a c ity.Re c ently ,t h e ur ba n river s u ff ered s e -riou s p ro b le ms f ro m wa ter q u a lity p ollution to e c o s y s te m de g r a d a tion.Th e p ollution c ontrollin g m et h od s a re g ener a lly c l ass i f ied as ph y s i ca l ,ch e m i ca l ,b iore m edi a tion a nd e c olo g i ca l re c overy m et h od ,wh i ch c ould b e app lied to i mp rovin g t h e wa ter q u a lity o f ur -ba n river s under di ff erent p ollution s itu a tion s .Th i s s tudy ma inly a n a ly z ed t h e t h eory a nd app lyin g cha r ac teri s ti c o f di ff erent c on -trollin g m et h od s ,a nd c l a ri f ied t ha t t h e k ey p oint o f p ollution c ontrollin g i s p ro c e ss in g te ch nolo g y innov a tion a nd t h e c on c e p t o f ur -ba n river m oderni za tion.

Key words :l a nd scap e river ;c ontrollin g m et h od ;wa ter q u a lity p ollution ;p ro c e ss in g m et h od

前言

城市河流作为重要湿地类型之一,

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未来城市的景观质量,而且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城市河流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城市河流污染受到各界重视,对污染来源、含量、时空分布、迁移转化及其归宿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本文总结比较了城市河流污染

成因以及治理措施,指出合理综合运用各类河流污染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理措施之一。

1城市河流污染成因分析

城市河流被污染一般是指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致

使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三类(见表1)。

2城市污染河流的常用控制技术

[1]

城市污染河流的常用污染控制技术按照性质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生物修复法和生态恢复法等等。它们特点比较见表2。

表1不同污染类别特点

污染

类型

类别来源特点

点源污染工业

污水

工业生产过程的

每个环节都有可

能产生废污水

量大、种类繁多、成分

复杂、毒性强、净化和

处理较困难,主要污

染源之一

城市

污水

居民生活污水、第

三产业排放、城市

排水系统、农村城

镇排水系统

以有机污染物为主,

恶化水体生态系统,

鱼虾绝迹,水体恶臭,

河水失去原有功能

面源污染城市面

源污染

降雨径流的淋浴

和冲刷作用产

生的

突发性、高流量、重污

染以及污染成分复杂

且难处理

农业面

源污染

在降水或灌溉过程

中,农田施肥、农药

以及动物排泄物通

过农田地表径流、

壤中流、农田排水

和地下渗漏

具有分散性、隐蔽性、

不确定性、随机性、难

检测性、潜伏性、滞后

性以及时空分布异

质性

内源污染

河流

底泥

河流底层蓄积的

污染物会部分向

上层水体扩散,产

生二次污染

恶化水体生态系统、

水体恶臭、污染持续

时间长且难处理

水面悬

浮物质

藻类植物、水面漂

浮物等

主要是耗氧性污染、

富营养化污染或毒性

污染以及影响了河流

景观和航运功能等

2.1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包括化学絮凝、化学除藻和重金属固定等,这类技术见效快、方法简单,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对受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运用化学处理法,能够起到快速控制和缓解污染的作用。2.1.1化学絮凝处理技术

化学絮凝技术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常用药剂有: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硫酸铝、碱式氯化铝、明矾、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应用于污染河水治理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将药剂投加到水体中改善水质;第二种是将河水用泵提升至建于岸边的构筑物中,投加药剂使之发生絮凝沉淀,出水回流至河道,从而净化水体。前者发挥作用快,但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将铝盐絮凝剂投加到污染水体中生产大量氢氧化铝,水体中的悬浮物、胶体以及磷等与之发生絮凝、吸附反应进而以沉淀的形式去除,但最大缺点是容易受水体环境(如pH值改变)变化的影响。这种应用方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见效快,费用低,此外在选择絮凝剂时还应考虑对水体中的生物有无毒害。

第二种应用方式实质上就是污染河水的化学强化一级处理。需要在岸边适当位置构建用于絮凝处理的构筑物,根据污染河流水文情况,还需确定是否建造闸或坝等辅助构筑物,因此工程投资较大。其优点是处理效果高且稳定,且由于化学絮凝沉淀在陆上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物被截留处置,因此不会直接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化学絮凝技术具有适应天然河道水力及污染物负荷变化大的特点,特别是去除磷与COD污染物的效果更明显,这对减轻中国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陈义飞[2]等人利用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南淝河污染水,其浊度和TP去除效率高达90%和80%,COD去除率将近70%,T N去除率为25%。因此,暂时利用强化絮凝净化处理,可以极大地降低了南淝河河水黑臭现象,尤其是在夏季枯水期,化学絮凝技术可以作为南淝河水质治理应急措施。

2.1.2化学除藻

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的快速有效方法,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中已有广泛应用,也可作为严重富营养化河流的应急除藻措施。常用化学除藻剂有硫酸铜、西玛三嗪等。混凝剂通常配合除藻剂同时使用,常用混凝剂有聚丙烯酰胺(P A M)、氯化铁等。化学除藻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可提高水体透明度等优点。但该法不能将氮磷等营养物质清除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而且除藻剂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长期使用低浓度的除藻剂还会使藻类产生抗药性。因此,除非应急和健康安全许可,化学除藻一般不宜采用。

2.1.3重金属的化学固定

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会以离子态或某种结合态进入水体,如果能将重金属结合在底

泥中,抑制重金属的释放,则可降低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调高pH是将重金属结合在底泥中的主要措施。在较高pH环境下,重金属会形成硅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等难溶性沉淀物。加入碱性物质将底泥的pH控制在7 8,可以抑制重金属以溶解态进入水体。贺建敏[3]将重金属化学固化法应用于霞湾港底泥防治,并取得稳定效果,其中底泥中C u、C d、Pb含量分别减少60%,75%,60%,且稳定时间长。目前常用的碱性物质有石灰、硅酸钙炉渣、钢渣等,施用量的多少,视底泥中重金属的种类、含量及pH的高低而定,但施用量不应太多,以免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2河水物理处理技术

河水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曝气复氧技术、底泥疏浚和综合调水。

2.2.1曝气复氧技术

污染严重的河道水体由于耗氧量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很低,甚至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此过程称为河道曝气复氧)可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河流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具有良好效果,原理是水体中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如硫化氢、硫化亚铁等还原性物质)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具有反应速率快的特点。同时,实验中还发现河流充氧可以使处于厌氧状态的较松散的表层底泥转变为好氧状态的较密实的表层底泥,可减缓深层底泥中污染物向上层水体的扩散。因此,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流中进行曝气复氧可以补充河流中过量消耗的溶解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助于黑臭状态的河流加快恢复到正常的水生态系统。

河流曝气技术一般应用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污水截流管道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之前,为解决河流水体的严重有机污染和黑臭问题而进行人工充氧;第二种是在经过治理的河道中设立人工曝气装置作为对付突发性河流污染(如暴雨溢流、企业突发事故排放等)的应急措施。此外,夏季水温较高,有机物降解速率和耗氧速率加快,通过河流人工复氧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河流曝气技术存在消耗较大的缺点,因此在治理河流时应根据河流水体的污染实际情况与财力状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2.2.2底泥疏浚

城市河流的底泥由于历年排放的污染物大量聚集,称为内污染源。在污染控制达到一定程度后,底泥的污染将会突显出来,成为与水质变化密切相关的问题。河流底泥中的污染成分较复杂,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底泥中的硫和氮含量较高,是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层水体的污染贡献率,尤其能显著降低内源磷负荷,从而改善水质。于不同河流,遭受污染的类型、时间和程度不同,污染底泥的厚度、密度、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差别很大,因此在挖除底泥前,应当合理确定挖泥量和挖泥深度。此外河流底泥中通常还生长一些水生动植物,底泥疏浚对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一般不宜将底泥全部挖除或挖得过深,否则可能破坏水生态系统。河流底泥疏浚通常使用挖泥船,对于枯水期断流的河流可以利用枯水期清淤。

底泥疏浚是目前国内中小河道水环境整治中最常用的治理措施之一,疏浚底泥虽然可以改善河道水体水质、河道水动力条件和环境景观。但是,就特定的水体而言,是否需要对底泥做彻底的疏浚,或者底泥究竟疏浚到什么程度才不致于将深层底泥中富集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暴露出来而二次污染上层水体,需要进行细致、周密的研究。而且,大规模的底泥疏浚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另外,被清除的污染底泥的最终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安全填埋,还是合理利用,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

2.2.3综合调水

综合调水是河流污染治理的重要辅助措施,通过调水对河网水流进行科学调度,尽量提高水体流动能力,是改善水的一项有效工程措施。河网水流调度主要解决平原河网地区的水质污染和

汛期排涝问题,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调水增大了污染河道的水量,加速河水流动,促进污水的稀释。使河水在河道中的停留时间缩短,污染河水不易在河道中滞留而导致黑臭。同时,调水时河道水动力条件的改善使水体复氧量增加,有利于河道自净能力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采取了引清调度方法在确保防汛安全的情况下将苏州河黑臭稀释,达到防汛和调水的最佳效果。

实现区域河网水流调度必须具备三个先决条件:一是比较完善的泵闸系统,通过泵闸的开启与关闭,完成水流调度;二是比较丰富的水量资源,满足水流内、外循环的要求;三是河流上、下游能人工控制到一定的水位差。总的说来,相对于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具有充足的清洁水源、水利设施较完善的河网地区,利用调水改善河道水质是一种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治理方法。

调水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四点:①将大量污染物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到下游,增大了下游河水污染负荷,减小了上游污染浓度;②使河流从缺氧状态变为好氧状态,提高河流自净能力;③使河流死水区、非主流区的重污染河水得到置换;④加大水流流速,可能冲起一部分沉积物,使已经沉淀的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

综合调水是物理方法,污染物只是转移而非降解,会对流域的下游造成污染,所以在实施调水前应进行理论计算预测,确保冲污效果和承纳污染的流域下游水体有足够大的环境里。

2.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受污染河流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和去除的方法。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著微生物培养法、投加外来微生物法和高等生物修复法等。工程实施主要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异位联合修复技术。生物修复中可利用的生物包括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高等动、植物等多种生物。庄景[4]等人针对无锡市南长区五爱路西侧的城市河流进行了单一微生物修复,投加的微生物是通过该城市污水培育出来的,河水中COD M n、TP、N H3-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43%、56%、58%,取得相对较好的处理效果。且生物修复法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河流水污染治理投资少,既节省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费用,又节省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费用等。

(2)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浓度,并且污染物仅在河流中就被降解清除。

(3)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形成二次污染,也没有剩余污泥排放的问题。

(4)可以与其他处理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增强修复效果以及处理复合污染。

(5)操作方便,管理简单,有利城市水体景观改善。

(6)费用省,为现有传统的化学、物理修复费用的30% 50%。

然而,在城市污染河流中,生物修复技术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①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为微生物活性受温度、pH、养分等条件变化的影响;

②修复周期长;③修复稳定性差,易受到水力负荷、有机负荷的影响。

2.4河水生态恢复技术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为的调控,使受损害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恢复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

河流两岸常常是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人类对河流两岸的过度利用、污水的大量排放,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巨大的干扰,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损害。一般而言,河流生态恢复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恢复河流环境;(2)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维护和改善流域范围的生态和景观。

常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技术、植物进化技术、渗流生物膜净化技术(生物过滤技术)、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等。

2.4.1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床体。废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的表面流动,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

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能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对污水进行处理。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人工湿地的污染净化过程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田景宏[5]等人采用人工湿地对永定河微污染河水净化处理,长期处理效果为COD去除率在25.1% 26.3%之间,SS去除率高达65%,T N、TP去除率分别为21% 29%和31% 38%。人工湿地非常适用于微污染河流的处理且处理效果较好。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过滤和截留去除颗粒物。

(2)通过湿地介质的吸附、络合、离子交换等作用去除磷和重金属离子。

(3)通过湿地微生物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水中的氮。

(4)通过植物吸收去除水中的氮磷,富集重金属。

人工湿地净化河水的效能受湿地水流流态、水力负荷、种植植物类型和数量、温度、pH、填充介质类型、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湿地技术具有工艺简洁、运行管理方便、投资少、环境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2.4.2植物净化技术

河水植物净化技术主要有浮床植物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将植物种植到水体水面上,利用植物的生长从污染水体中吸收利用大量污染物(主要是氮、磷等营养元素)。主要机能:利用植物的生长从污染水体中吸收利用大量污染物(主要是氮、磷等营养元素);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世界上第一个生物浮岛是德国人于1979年设计和建造的,此后,在河流、湖泊等的生态恢复和水质改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2年韩飞园[6]利用水生植物群净化小拓皋河上游劣V类水,植物群形成的生态系统不仅提高了对入湖河水的净化能力还增强了污染物净化效率,河水中COD c r、T N、N O3-N、TP、N H3-N 的年均去除率分别为23.6%、25.0%、26.4%、32.9%、33.6%。水生植物去除小拓皋河污染负荷周年总量T N7.46t,TP0.31t,COD c r88.35t,N H3-N5.33t。小拓皋河水质由劣五类水质上升为劣四类水质,水生植物净化技术为污染治理作出巨大贡献。

2.4.3渗流生物膜净化技术(生物过滤技术)河流中水生植物、沙石和沉积物表面通常生长一层对有机污染物有降解净化作用的生物膜,主要由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等组成。为了强化周丛生物对河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可以用卵石等作填料,在河滩或者河岸构筑渗流生物膜净化床。渗流生物膜净化床因填料材料和粒径的不同,除了生物降解有机物外,还可能产生物理吸附、沉降,过滤等作用,去除悬浮物和氮、磷、重金属等。净化床填料通常是粒径5cm 40cm的卵石,可以分级装填,此外还可选择易被微生物附着的废砖块、废陶或沸石等功能填料。

渗流生物膜净化床适用于有机污染不太严重的小型河流网,过高的有机负荷可能使填料被脱落的生物膜堵塞。

2.4.4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

多自然型河流是通过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包括生物和物理两部分。

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中应用的生物主要是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河水主要是吸收水中的氮、磷。此外,水生植物还能通过减缓水流流速促进颗粒物的沉降。利用植物净化河水与自然条件下植物发挥净化河水的作用有不同之处,它必须考虑其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大部分水生植物在冬季枯萎死亡,净化能力下降;其次植物收获后有处理处置的问题。

多自然型河流的物理结构包括多自然型河道物理结构和生态护岸(河堤)物理结构。多自然型河道物理结构建设的思路是还河流以空间,构造复杂多变的河床、河滩结构。富于变化的河流物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复杂的河流动植物群落,保持河流生物多样性。生态护岸在达到一定强度河岸防护的基础上,有利于实现河水与河岸的物质交换,有助于实现完整的河流

生态系统,削减河流面源污染输入量。黄亮[7]等人研究表明多自然型河流建设可以促进多种生物共同生长,且不同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统一体,增强了河流水域自然净化能力。

表2城市污染河流常用控制技术对比

方法类型类别适用河流污染类型主要机理

化学法絮凝处理技术磷污染、富营养化将溶解态的磷转成固态磷

化学除藻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生长

重金属固化重金属污染

将溶解态金属离子转成不溶化合态,并抑制

重金属逆向转化

物理法曝气复氧严重有机污染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底泥疏浚严重的内源污染将污染底泥移出河道

综合调水严重污染、富营养化

利用大量干净的水稀释河道污染,并将污染

物输送到下游,增加河道水流速和充氧率

生物修复技术原位修复、异位修复特定有机、无机污染、富营养化利用的生物包括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高等动、植物等多种生物将污染降解

生态恢复技术

人工湿地有机污染物、富营养化促进污染物迁移转化、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植物净化技术富营养化

利用植物净化污染物质,提高河流生态系统

稳定性

渗流生物膜净化有机污染物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自净稳定性

3结论

在城市发展空前迅速的今天,城市河流污染防治不再侧重于人工化的建设和设计,而是在原始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遗迹作为重要保留点基础上,引进了以绿化、环境、建筑、历史等偏向设计内容以及政治、经济、生态等领域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根据国际上的污染河流治理经验,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污染物迁移转化降解的机理,消除污染源以及恢复河流应有的自然物理结构是治理河流污染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最根本措施。然而,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在短期内污染源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已经严重污染的城市河流进行直接净化和人工干扰修复。此外,城市居民的城市河流生态意识对污染河流治理有重要影响;明确城市河流存在的意义是使城市居民共同改善污染河流的重要保证。总之,根据河流实际污染情况,综合利用各类修复措施是最有效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颜润润,晁建颖,崔云霞.基于最大日负荷量的流域污染控制措施———以太湖新孟河流域为例[J].人民长江,2012,43(17):70-73.

[2]陈义飞,孙琴,丁士明,等.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南淝河污染水的效果[J].水资源保护,2015(4).

[3]贺建敏.外加剂辅助固化稳定化含重金属河流底泥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庄景,谢悦波,宗绪成,等.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J].水资源保护,2011,27(2):63-66.

[5]田景宏,黄柄彬.人工湿地处理永定河微污染河水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35(6):82-86.

[6]韩飞园.水生植物群落构建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净化效应[D].合肥:安徽大学,2012.

[7]黄亮,林炜华,邓锐,等.多自然型河流构造技术———植石治理法浅析[J].水文,2009(1):141-143.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何志印 【摘 要】:以昆明市玉带河—篆塘河生态治理为例,介绍了在城市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针对治理河段岸边用地紧张状况,提出了充分利用河底空间资源,在河道内设置子河槽和亲水平台的设计思路,既达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丰富了河道景观,也节省了城市土地资源,减少了由于河道治理产生的拆迁工程量,同时给河道水生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体现了健康河道的理念。 【关键词】:用地紧张,河底空间资源,子槽,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1. 玉带河—篆塘河概况 玉带河—篆塘河是盘龙江支流,流经昆明市中心,是滇池重要入湖河道之一。目前水质污染严重,河道内寸草不生,水生动物、植物完全丧失,河道自净能力基本消失,也对滇池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玉带河—篆塘进行河截污和水环境治理,是减轻滇池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中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玉带河—篆塘河治理段全长3.29km ,其中明河段全长1.16km ,暗涵段全长2.13km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截留全部入河污水口及部分初期雨水至污水处理厂,明河段护岸重建、水环境改善、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对入滇池河道治理项目非常重视,除截污外,特别对河流生态修复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玉带河本次需要重点治理的明河段,东起土桥,北至鸡鸣桥,全长908m 。该河段位于昆明市市中心,人流量大,沿岸有小区、医院、宾馆等,大多建筑紧邻河岸,拆迁难度很大,基本没有放缓边坡的可能(图1、图2)。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城区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成为本次设计的难点。 图1 玉带河现状图(一) 图2 玉带河现状图(二) 2. 方案设计 2.1 生态修复目标 根据健康河流的概念[1]:河流在满足基本水量的前提下, 具有稳定的河道、适度的洪水、清洁的水质、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和持续的造物能力等。玉带河的生态治理, 受到众多条件

城市河道景观发展

城市河道景观发展 摘要:本文从城市河道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城市河道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城市河道发展新理念的探索与总结,指出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城市河道从单纯水利建设到综合性城市景观河道的转变的必然性及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利建设;生态;转化;新理念;城市新形象;个性。 引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各城市迅速确立打造城市新形象的战略目标,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 对于城市中的水利建设——河道,在城市大发展的过程中,被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不仅需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使城市更环保、更生态、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完成水利建设主动适应发展需要的这种变化,从纯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并要运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赋予更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个性化定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成为城市展示的新名片,以满足城市新功能的需要。 一、城市河道的历史 在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中,有着城市文化的积淀,在传统城

市建设史上,水的布局及其周围环境的配置一直是被重视的。水利在城市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市并且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从一些史料的记载来看,城市古代水利建设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风景建设相结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昆明湖,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又是北京最早的一座人工水库。据《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文载;疏挖昆明湖的目的,在于“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显然这是按平原水库来设计的,通过疏挖,扩大库容;通过修建闸坝、堤防,增大运河的调剂水量,从而达到为通惠河漕运用水和扩大海淀一带稻田用水的目的。但是,皇帝并不仅仅是要求达到上述目的而已。乾隆自己说:“盖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台缀?”(见《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这个设计指导思想,又明确地把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施工中,将明代古迹龙王庙加以保留,使其成为湖心岛,并从龙王庙迤东建十七孔桥与湖东岸相连;又仿杭州西湖的苏堤模式,修建西堤,沿堤也建了不同风格的西堤六桥;湖南则配置了绣漪闸,成为长河的起点。水库建成后,与瓮山的建筑群谐和辉映,俨然一座皇家园林出现了。 2、把堤防绿化美化成具有特色的风景区北京古代城区水道的堤防绿化历来颇有讲究,特别是堤防植柳,既可防洪固堤,又兼收美化环境之效。象玉河桥东西岸都广植柳树,垂荫水面,明人有诗说:“风飘河上垂垂绿,烟锁桥边濯濯轻”(见(宸垣识略))。玉渊潭堤岸有“万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一 建筑 如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建筑的高度、建筑的形态甚至表面的材料,这些因素在保持观景视线的连续性、与景观的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的立体化 功能的立体化即指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载体。 1) 美学欣赏的需要首先需要强调出人们视觉上的立体层次感。 2) 水体与滨水区的立体化,即亲水空间的立体化,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无一例外的将直接沿着水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 道,同时可以在局部设置亲水空间。如使用多级台阶,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 3) 滨水区内室内外空间,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人们需要一些庇护休 憩的建筑。在国外有许多临水的咖啡馆,将室内空间不知不觉地引向室外,将室外空间特征导入室内。总结而言即为自水面到陆地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目前很多河道的生态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硫磷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河道中基本无生物繁殖,微生物、水生动物、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小;水中含氧量少,生物生长环境恶劣;硬化的驳坎护岸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生态系统的联系。所以生态化

治理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清淤换水,提高水质,其次种植水生湿生植物,重建生态护岸,使河水与地下水能够互换沟通,提高水体的自洁能力。 河道线型设计 从工程角度,自然曲折的河道线型能够缓解洪峰,消减流水能量,控制流速,所以也减少了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的作用。退地还河、滨水地带的恢复,使得设计人员在河道断面设计上留有选择的余地,也不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结构形式对河滨建筑进行保护。顺应河势,因河制宜,无疑在工程经济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河道的主导功能、土地利用情况之外,还应结合河岸生态景观,体现亲水性,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河道护岸形式 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

2020年普法考试题目及答案【最新版】

2020年普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1.《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A 单选题 A监测数据 B监控数据 C监视数据 D监察数据 2.《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 )保护的宣传教育。 D 单选题 A生态环境

B生态文明 C环境 D水环境 3.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坚持( ),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C 单选题 A从严治党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打倒 4.《宪法》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通过。 C

单选题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过半数 四分之三 5.《民法总则》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 单选题 A法定代理人 B父母 C家长

D指定代理人 6.《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党的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 C 单选题 A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B书面检查并责令整改 C严肃批评、依规整改、一定范围内通报 D给予纪律处分 7.任职试用期未满或者提拔任职不满()的,不得破格提拔。(《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A A一年 B两年

D四年 8.()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结合综合分析研判情况,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D 单选题 A党委(党组) B组织(人事)部门 C纪检监察机关 D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 9.根据《广西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以下选项属于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管辖权限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 B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项目建设综述 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 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 地域文化分析 1、自然条件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 南宁区位条件优越。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 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两千多明年的城市文史使南宁这座西南边城与中原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名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 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长期繁衍生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惯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新的世纪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南宁的经济腾飞而奋斗。 规划设计概论 设计范围 本次江北环城水系二期工程是在一期运河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掘运河,将心圩江、朝阳溪、二坑溪与邕江共通构成相思湖环城水系,实现水系互通游船、互动调节的江北区域核心环城水系和旅游景观通道。包括1 心圩江-朝阳溪连通运河、2 心圩江~二坑溪连通运河、3 二坑溪~朝阳溪连通运河、4 朝阳溪(中华路~北湖西三里)综合整治改造的两岸绿地景观带的设计。 建设条件分析 政策条件 近年来南宁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的战略目标。随着一系列工程的深化,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南宁的绿城形象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南宁又充分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南宁打造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独具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特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摘要: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河流具有的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各项生态功能,指出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水文过程、控制河流水污染、综合规划河流是发挥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河流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建设 人类诞生伊始濒水而居,近水而种。河流与城市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河流或穿城而过,城市或滨水一侧。在远古时代河流就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后来,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河流成为了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不仅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而且是污染净化的场所;在现代,城市生态化成为城 市建设的主流,在其生态建设过程中,河流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河流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河流与城市生态 城市生态建设就是城市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创建一个物质循环畅通、能量流动高效、系统过程稳定、结构和功能协调的生态系统,为城市人口提供一个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相匹配的、持续稳定的物质环境,保证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发展。河流本身所具备的物质静态和动态特性,为城市生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1河流与城市水源 水在人类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许多城市人均用水量(除工业用水)已达到100L/d·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用水量从就近河流中引取,具有投资少,稳定性高等诸多优势。城市生产中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类工业用水从就近的河流中解决,也具有明显低成本、高稳定的优势。地下水可以作为城市的水源,但是地下水安全性、卫生性、稳定性,经济高效性等方面都无法与地表河流相比,且城市地下水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补给量仍来源于河流,河流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均会影响到地下水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的时空分布,且大量使用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地面沉降而加剧地质与洪涝灾害。尽管人类可以远距离调水,但是伴随而来的将是高的供水成本。可以预见,河流在未来仍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最佳水源。 1.2河流与城市热岛效应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本科生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嘉兴市秀洲区桐乡大道北片相关河道景观设计方案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101班 姓名朱莉 指导教师戴洁(讲师) 所在学院城建学院 2014年3月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群众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1]。城市滨水绿地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 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2]。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甚至有可能促进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然而,我国目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着盲目引进物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决策主体单一、公众参与意识淡薄、滨水区规划忽视公众利益,亲水空间设计落后,开发模式盲目单一,缺乏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一味仿古,缺乏时代特征等一系列问题。 2正文 2.1滨水景观设计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 2.1.1滨水景观设计国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 1930---1960年间,工业革命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河道环境,工业污水的随处排放,使河道的水逐渐变脏,甚至产生了很难闻的气味。有些地方连河道的通航能力也受到影响,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滨水地区的再开发浪潮首先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英国。其后,新加坡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对滨水地区改造的活动。随后其他一些北欧国家也纷纷加入了滨水地区改造的队伍。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的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其中关注最早的是日本,于80年代末加入了改造的队伍。这些国家开展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运动后,引起了社会的聚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些国家都开展了对滨水地区的改造活动,但方法和侧重点却大相径庭。美国人利用各种商业设施和手段,给衰弱地区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英国人的改造手法与美国有很大区别,他们坚守“文化性”的原则,在再开发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文化代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研究及思考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研究及思考 张雅卓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目标从修复行洪排涝功能单一目标定位发展成为既修复行洪排涝功能,又改善水质污染、重塑滨水景观环境、构建生态循环系统的多目标定位。基于城市河流综合整治的多目标定位,本文分析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出现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截污纳管、引清调水、清淤疏浚的物理治理,驳岸处理、湿地营建、滨河景观的景观治理,以及生态浮岛、食藻虫技术、水体鱼草贝共生生态体系、滤食性鱼类投放的生物治理三方面,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城市河道多目标定位的可持续性维持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生态浮岛;河道景观;生物治理 中图分类号:T V85;X17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1408(2009)0620032206 收稿日期:2009203204 作者简介:张雅卓(1979—),女,硕士研究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目标从修复行洪排涝功能单一目标定位发展成为既修复行洪排涝功能,又改善水质污染、重塑滨水景观环境、构建生态循环系统的多目标定位。城市河道整治涉及水文学、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环境生态学、建筑景观学等多学科多种知识层次架构体系的融汇,是多种整治方法和途径结合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城市河流综合整治的多目标定位,分析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出现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物理治理、景观治理、生物治理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城市河道多目标定位的可持续性维持和发展的方向,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在相关工程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11 行洪排涝的功能性问题 首先要保证河道行洪排涝的安全问题,以满足城市的防洪排涝的规划要求。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使许多河流的河床抬高、过水断面缩窄,致使行洪排水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洪水泛滥的机会,故在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中,对河床进行清淤疏浚,满 足行洪排涝的基本功能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河道内阻水障碍物的设置也是影响行洪排涝功能的又一因素,人工河滩内建筑物、河道围堰、水中弃置物等阻水障碍物均是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人为诱因。 112 河道水质问题 河道水质问题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滞后,致使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水质恶化。同时生活垃圾分散在河道岸边,造成水体及土壤的污染,尤其是到了夏季,随河水漂流的污染物使污染面积扩大。当水质问题严重时,水体呈现浑浊、透明度低、臭气弥散、富营养化明显、水华现象产生、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甚至近乎灭绝等状态。严重影响了河岸生态平衡、景观价值及居民视觉感观和生活质量。 113 滨河景观观赏性问题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在需要层

城市规划设计合同协议书范本新版

编号: 城市规划设计合同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___ 月_____ 日甲方(委托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设计方): 法定代表人: 上述各方经平等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第 1 条本合同签订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和相关设计收费标准。 1.2 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 规划项目批准文件 1.4 其他 第 2 条设计依据 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与行业规范 2.2 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委托书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6 《中华人民共和环境保护法》 2.7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 号) 2.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8 ) 2.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 版) 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2.12 国家及省、市相关设计规范、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

第3条 合同文件的优先次序 构成本合同的文件可视为是能互相说明的,如果合同文件存在歧义或不一致,则根据如下优先 次序来判断: 3.1合同书 3.2设计任务书 第4条 本合同项目的名称、规模、阶段及设计内容深度 名 称: 规 模 :口 用地: □ 人口: □ 其他: 阶 段 第4条设计内容及深度: 4.1 设计内容: 4.2 设计深度: 详见附件(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依 据) 第5条 委托方向设计方提交的有关资料、文件及时间 5.1县城建设区电子地形图 1 : 500或1 : 1000 5.2《 ___________ 县城总体规划》 5.3 _________ 城市路网专项规划设计 5.4 _________ 中心城区内现已编制完成的各组团的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5.5各片区基础设施现状资料及接入口等资料 5.6县城所在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资料,区域内河道及防洪有关资料 5.7 __________ 给水、排水、电力及通信各行业“十二五”规划及其专项规划 5.8编制本次专项规划所需的其他资料

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学问

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学问 河道,指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 城市河流最初的形式是城市边上自然的过境河,后来由于防御、运输、用水、防洪等需要,逐渐出现了护城河(壕)、运河、引水河渠和排洪河道等城市河流。到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严重污染,洪涝灾害等。与其说河道景观设计,倒不如说是在为城市河道"治病"。 河道景观的基本方法探析 1.总体规划布局与定位 (1)调研: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地质特征以及气候特征,并且要对河道水域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包括:河道宽度、水位、断面等。另外,在调研期间还要注意河道周边的环境,记录周边的建筑、生态湿地、植物组团等情况。 (2)定位:在对调研进行分析之后,在保证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依照城市设计的总体概念进行河道景观设计。由于河道是贯穿于整个城市的,其周边环境以及城市设计都不同,所以要根据流域附近的环境进行设计主题的定位,从而使不同流域的河道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方案。 (3)布局:虽然城市形象是河道景观设计的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流域设计中,还是要以流域的情况为主,其中对设计有以下要求: 第一、因地制宜,也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地形原有形态,切勿统一设计为渠化河道。如果可以,最好能够以周边的历史文化古迹连接起来,将文化理念延伸到河道景观的设计思想上;

第二、突出重点,也就是在一定距离的河道上建立一个主题亮点。主题的选择方向可以是河道特点、历史文化等; 第三、形成特色,河道尽管要具有自然特征。对于景观类型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符合城市和地域的需求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全部景点都纳入城市中,要区分开各个景点,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记忆。 2.驳岸设计 (1)自然原型护岸:是以保护河道堤岸、还原堤岸原型为主要目的的,通常会在表面土层铺上卵石、细砂,或是种植草皮等。在植被上,多使用水杉、柳树、香蒲、芦苇等。 (2)自然型护岸:在水面上种植植被的情况下,并且选用石材木材等材料提高坡面的抗冲刷能力。在坡脚用木桩、石笼或浆砌石块等建筑土堤,在斜坡上种植乔灌草植被,提高堤岸抗洪能力。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与河道治理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与河道治理 阅读:6922013-03-11 15:05 标签:阿普贝思河道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滨水景观河道景观设计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给不少城市造成极大的“城市内涝”压力。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聚集程度提高,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能力的工作迫在眉睫。国外很多城市也遭遇过暴雨侵袭,但完善的城城市排水系统使之避免或减轻了雨水灾害。现代意义上的排水设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世界上哪些城市的排水理念和系统设计更胜一筹,如果将城市河道的功能与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美国模式城市河道治理——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加强立法防内涝 风靡一时的《侠胆雄狮》,讲述了一段人狮与美女之间美好感人的爱情故事,文森特就居住在美国纽约设施齐全的下水道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规定在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美国把全国划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洪水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3个月。

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预测,发布警示信息。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其多个州都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也规定得相当详尽。 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还致力于以雨水直接回收为重点的工程措施。如在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兴建了“渗漏区”地下回灌系统,在芝加哥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等。美国还在其他许多城市建造了由屋顶蓄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等。 在这个城市河道规划中,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与城市河道功能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将经济效益与文化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河道景观,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 滨河景观设计,河道景观专家 巴黎模式——地下建庞大地下河道世界,细节河道景观 设计令人倾心 “你看过电影《悲惨世界》吗?主角冉·阿让在巴黎下水道里做了一次长途旅行。巴黎现代化的系统地下排水工程的开建比伦敦早 6 年,比柏林早20 年。它是最早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效果的分析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效果的分析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景观视觉形象是指一个景观空间所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上述景观的3 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以下6 个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流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采用了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河流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

保证行洪的安全。河流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河流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 (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轻视文化的创造,则万

《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最新版

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规范排污许可行为,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国家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的 行为实行许可证管理。下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 取排污许可证: (一)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二)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以及含重金属、放射性物 质、病原体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其他废水和污水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者; (三)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或者在城市市区噪 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四)产生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危险废物的。依法需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 单位除外。

向海洋倾倒废物、种植业、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排放污染物以及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航空器等移动源排放污染物,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持证排污原则、按证排污原则)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 排污许可证的持有者,必须按照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第四条(总量控制原则) 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流域、海域、区域,对排污者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该指标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之中。 排污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持续削减原则) 国家鼓励排污者采取可行的经济、技术或管理等手段,实施清洁生产,持续削减其污染物排放强度、浓度和总量。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可以储存,供其自身发展使用,也可以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保障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按法定程序实施有偿转让。 第六条(实施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排污许可证的审批颁发与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经费保障)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城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驳岸以缓坡入水至水下60cm,宽度2m至3m,然后逐渐挖深,在面积较大的水域,要水底深度达到1.8m以上,才能以相对陡的坡度挖深。缓坡可以减小径流的冲刷,对儿童也是一种安全措施。在水深1.8m处以缓坡向水岸线连接。 在冲刷较大的地点可用卵石、块石、原木加藤本植物加以稳固。如果是抛石驳岸,应该根据风浪的冲击力决定石块的大小,最好用带棱角的石头;或者抛以碎石打底,上部用大石压住;或者先设钢筋框或竹框再抛大于网孔的石块。尽量少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 提倡生态型驳岸设计,利用以下各类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例如:湿地树木类(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衫、水杉、美国尖叶扁柏、湿地松、水松、沉水樟、沼楠、相思或牛尾木、海松柏、紫穗槐、垂柳、灰柳);湿生植物类(中华水韭、沼泽蕨、宽叶香蒲、东方香蒲、长苞香蒲、水烛、小香蒲、泽泻、菖蒲、石菖蒲、荻、水葱、水毛花、垂穗苔草、箭叶雨久花、雨久花、灯心草、花菖蒲、毛茛、驴蹄草、圆叶茅膏菜、合明或田皂角、千屈菜、草龙、丁香蓼、星宿菜、半支莲、水蜡烛、薄荷、慈姑、长毛茛泽泻);浮水植物类(浮叶眼子菜、水鳖、莼菜、萍蓬草、中华萍蓬草、芡实、亚马逊王莲、白睡莲、柔毛齿叶睡莲、延药睡莲、菱角、四角菱、水皮莲、金银莲花、荇

河道景观设计分析说明

一项目解读 1.1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 襄城河北岸(姑熟路——振兴路段)和部分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东区块),规划滨河绿地控制面积13公顷。 现状环境状况为: 1.原修坝取土致多处大小水塘沟。 2.地势较低洼形成较多地表径流及自然汇水。 3.淤积严重,并有部分拆迁遗留建筑垃圾。 4.树木杂乱无章,遍布垂柳、构树等杂木,利用价值不大。 1.2设计依据 《当涂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当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5)》 《当涂襄城河景观控制性规划》南京大学编制 《公园设计规范》 1.3上位规划 襄城河绿地规划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河岸两侧绿地绿线控制宽度为河堤坡脚50-100米,规划绿地控制面积(包括水面)共计125.5公顷。 规划提出,襄城河两岸的城市建设应依据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建设。为使襄城河成为副城区的一条亮丽景观带,规划建议编制襄城河景观规划。绿线外3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宜在10米以下。 1.4区位分析 1.4.1当涂县位置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漂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延边县。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 1.4.2自然条件 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当涂为“江山之胜,天下奇处”。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 等众多名胜古迹。 1.4.3区位分析 当涂襄城河北岸和部分南岸景观带。 本次设计长度约1385米。设计面积13公顷,北接襄城·东城、君盛桃园、双城汇三个住宅小区;南临襄城河,于南侧姑孰路与北侧振兴路之间,与金汇康郡小区相邻,为当涂县重要滨水景观廊道之一。 1.5基地外部背景解读 1.5.1绿地系统: 宁芜铁路、205国道从基地西侧南北向穿过,联系马鞍山市、芜湖市,姑孰路与振兴路挟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解读 1.1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 襄城河北岸(姑熟路——振兴路段)和部分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东区块),规划滨河绿地控制面积13公顷。 现状环境状况为: 1.原修坝取土致多处大小水塘沟。 2.地势较低洼形成较多地表径流及自然汇水。 3.淤积严重,并有部分拆迁遗留建筑垃圾。 4.树木杂乱无章,遍布垂柳、构树等杂木,利用价值不大。 1.2设计依据 《当涂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当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5)》 《当涂襄城河景观控制性规划》南京大学编制 《公园设计规范》 1.3上位规划

襄城河绿地规划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河岸两侧绿地绿线控制宽度为河堤坡脚50-100米,规划绿地控制面积(包括水面)共计125.5公顷。 规划提出,襄城河两岸的城市建设应依据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建设。为使襄城河成为副城区的一条亮丽景观带,规划建议编制襄城河景观规划。绿线外3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宜在10米以下。 1.4区位分析 1.4.1当涂县位置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漂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延边县。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 1.4.2自然条件 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当涂为“江山之胜,天下奇处”。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 等众多名胜古迹。 1.4.3区位分析 当涂襄城河北岸和部分南岸景观带。

城市河道景观改造工程

某城市河道景观改造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七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占地面积1.98公顷,位于新乡市人民胜利渠下游,平原路与保健路之间,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沿岸景观改造、园林绿化工程等。 2、编制依据 (1)新乡市人民胜利渠沿岸景观改造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及有关图纸; (2)现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及行业验收标准。 (二)、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检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与图纸相互间有无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研究好施工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和施工要求,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交底; ②组织并配备施工所需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人员和技术工人,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制定较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度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建立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对拟采用的新机具、新工艺、新技术,要组织力量进行研制试验。 (2)施工现场准备

①现场区域内,所有障碍进行清理,如可利用的尽力利用; ②掌握工程定位基准点,做好施工放线的前期准备工作。 (3)劳动力准备 ①结合本工程特点,组织技术力量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施工队伍和施工班组,及时安排进场; ②对所有进场的施工队伍要先进行劳动纪律,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育,做到文明施工遵章守纪; ③对进场的特种工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并确认合格后方准上岗; ④对进场的工人,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4)材料准备 组织人员对当地建材市场进行调查,制定当地合格建材花名册制订材料技术档案及供应计划。 (5)机械设备准备 ①对进场机械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行,并运到使用地点就位; ②对小型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维修,保证完好率,并补充一部分机械保证施工时的用量计划。 2、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为:清理场地→土地平整→定点放线→穴槽挖掘→施基肥→修剪栽植→回填土(立柱桩)→浇水→养护管理。 3、种植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