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三历史段考总结

2017-10-25

一、考试成绩分析及原因

试卷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侧重于材料题和高考题的再现与变式。总体学生考试成绩一般,考出了不应该的低水平,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总结如下:

1.基础知识薄弱——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不少学生不愿意去落实基础知识,不愿动脑思考,只会死记硬背,导致记得慢忘得快,作业不能认真及时完成。课堂上听过即放过,一时明白,不能及时在书本上做记录。这些导致学生到了考场上,用到的知识模糊不清,导致大量出错。所以下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或笔记本上,这样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记忆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两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效率低下——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很多学生因为平时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和缺乏兴趣导而致效率低下,对平时做过的题目稍作变式就不会。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知识理解和灵活度不够——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考试中很多题目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学生却出错较多。下阶段准备采取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导学案以外,平时的练习题和创新设计提倡学生多问多思考,改变思维僵化的状况。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在平时提问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提问,精心备课,把

提问的知识多变化形式,提高思维力度,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4.答题基本功不过关——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很多本来学生读懂就会的题目学生却读不出来,不会审题,究其原因还是做题太少。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平时注意跟踪改错本的运用和检查,以后每周上交一次。

5.没有历史语感——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很多题目是需要由历史感觉做出,例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这些在平时上课要尽量涉及。

6.学生缺乏详细的循环复习计划和完整知识体系——帮助指导建立。

历史是一门记忆的学科,记忆是基础和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学习历史缺乏系统复习和建立知识体系,使知识不够条理,成绩提高很难。强调建立知识框架才能在做题时更全面、史论结合,并及时循环复习。在平时复习中尽量记要点、记大事件,抓重点抓主干,并且建立历史时空观、通史关。

二、下阶段学法指导

1.首先要从态度上重视,上课要紧跟老师思路,不能掉以轻心,并及时记录;

2.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注重落实基础,紧抓教材,课堂随着老师在书本上做圈划,重点内容及时做笔记。

4.学案认真完成,不会做的题及时找老师和同学解决。

5.及时做题及时总结和改错。

三、今后的教学启示

1、认真研究和解读《考试说明》,始终把握高考复习方向,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对考试说明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更应当和《教学要求》进行对照分析,并和新课程高考样题结合起来深入地研究,真正吃透大纲,达到灵活运用,要非常熟悉考试说明对高考各种能力的要求,在复习过程当中指导学生逐渐向高考靠拢。

2、依托教材,夯实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尽管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内容。因此,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高考取胜的根本保障。

3、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根据新课程高考的命题特点,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应进一步的理清历史发展的专题线索,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知识框架结构,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打下基础。

4、抓主干,突出重点知识复习。在近几年高考中,以主干知识为主,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要强化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地练习,特别是抓好学科内综合训练。

5、要处理好讲、练、评的关系。在高三复习最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时间紧任务重,应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力求做到“精讲”“精练”“细评”,讲练结合,练后细评。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6、加强学法指导,多在“落实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会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整合,将历史知识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多方位的延伸、交叉和联系,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不仅让学生“多看”“多想”,而且要“多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学生掌握的一切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到答题纸上。

具体训练:

①多做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模拟题,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增强信心。

②训练中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审题、解题、答题的规范)。

③研究、试题答案,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用学科语言答题。

④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单选题的时间)

⑤多提供材料题,提高解答材料型题的能力。(学科内综合训练)

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稳定学生的心理因素。

主观题复习中要求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入手,要用一道题去复习一大片。努力做到: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二是要注意答题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三要注意总结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四是要以一带十,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五是要注重对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常考的知识点和比较型题目、开放性题目、图文地图类题目解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尤其是比较思维能力,让思路更开阔,更灵活。六是每道主观题须做到赋分批改,让学生明确每道题目失分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四、努力方向

第一,继续强化双基教学,强调学生回归教材,虽不能要求字字通读,亦要快速浏览,保持熟悉感。重点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重点训练,让学生将前面复习过的零散知识横纵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要求学生对应教材相应章节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加强解题方法指导,在日常的复习课和练习中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包括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阐释历史的能力等,如何审题,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归纳要点,如何知识迁移都需要有意识指导。

第三,适当关注现实,高考命题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结合。教师在复习时注意以当前热点问题切入,折射回顾相关历史知识,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习负担。

第四、注意收集和研究高考信息,深入探讨考试大纲与说明,正确把握命题方向。

2020高三历史工作总结

2020高三历史工作总结 教研工作究其主旨就是教学研讨工作,其目的在于用集体的智慧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用集体的智慧打造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成长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历史教研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切合,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合作育人,活动育人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幸福的乐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当然这与全组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就本学年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一、确立本学期工作重心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县局教育教学精神为依据,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为依托。 二、本学期具体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积极贯彻县局、学校教育工作精神。 (二)继续推进课堂改革,积极实践。我校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成效卓著,在此基础上,学校力主继续深化,历史教研组积极响应,本组成员在学校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积极准备,勇于实践。 (三)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精”制导学案。有“本”可参,有“案”可寻。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引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学期,教研组的各备课组员都能以高度负责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限时,不限地,随时随地作研讨,做到自觉、合作、有效。共同制作导学案,做到精备、精练、精讲、精评。 (四)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与省市县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理论比赛。

(五)加强高三备课组的备课研讨工作,以高三备课组为龙头带动教研组整体教学工作。高三历史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在 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主题。为此,高三历史备课组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精心制作导学案, 经常性地讨论,研究阶段性课堂学习重点,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目的性。思想要永远走在工作的前面,老师的工 作要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考试的准备要永远走在高考的前面,我 相信,只要有心,我们都是无愧于老师这一称号! 本学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卓有成效,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课改还要继续进行,永远没有最好的一节课,只有更好的一节课。 (二)教研组的各位成员之间的默契性还要进一步磨合与加强。 (三)教学教学的各种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总之,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研组建设势在必行。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历史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本学期,每位历史组老师 都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抓住教学常规,全面推进新课程,探究 有效教学课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群体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2020年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小题1分共36分) 1. 近代后期推行平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 B.陶行知 C.徐特立 D.郭沫若 2. 四大家族是以下哪个阶级的代表: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 D.买办资产阶级 3. 近代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重要铁路是() A.京汉铁路 B.京张铁路 C.津浦铁路 D.胶济铁路 4. 下列各对应组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 A.曾朴:《哀旅顺》 B.黄遵宪:《台湾行》 C.吴沃尧:《块肉余生述》 D.林纾:《孽海花》 5. 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少数民族将领是( )

A.周保中 B.杨靖宇 C.李兆麟 D.赵一曼 6.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起点在:() A.河北 B.山东 C.广东 D.上海 7.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首先提出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8. 1885年清政府决定台湾正式设立行省,第一位巡抚是:() A.刘永福 B.刘铭传 C.冯子材 D.许寿山 9. 中华民国初期,策动西藏“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0.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11. 中华民国元年是指( )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0年 12. 清末发现的甲骨文为研究下列哪一朝代提供了文字依 据?(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原始社会 13. 义和团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 B.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 C.清政府的镇压 D.外国教会的欺压 14. 焚毁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侵略军是以下哪两国的联军: ( ) A.英俄 B.法俄 C.英美 D.英法 15. 孙中山在下列哪个报刊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A.《国民报》 B.《游学译编》 C.《民报》 D.《新民丛报》 16.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太平天国进行了() A.北伐 B.西征 C.东征

2020年工作总结-高三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docx

高三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1) 本人在工作中,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敬业爱岗。平时注意学习理 论和党的有关文件和法规,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主动团结身边的同志共同进步。 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认真学习新的 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积极组织 各年级的教学研讨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平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探究,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教学效果好。几年来,先后自觉参加了教 师继续教育、省现代教育技术、北师大远程教育等培训活动,学习了《大教育论》《教育简史》等教育理论与著作,全面提高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注意研究教材教法 和班情学情,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细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辅导,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从每一节 历史课上都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得到薰陶,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 能力和水平。 为了上好课,我坚持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逻辑体系,认真了解学情,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落到实处。 课堂上,我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动学 生情绪,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几年来,从事七年级的历史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课堂的趣味性,注意培养学生对历 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 ; 而九年级因为面临升学考试,我则在努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历史体系, 培养其正确认识、辨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几年来,结合教学实际,我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精简版)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62016学年度,根据学校要求,特别是新高考的形势需要,按照高三年级组的各项具体工作安排,高三历史备课组积极围绕学校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在进行深入的教学研讨中探寻教学质量的突破与提升。经过一个学期备课组全体同仁努力工作,比较顺利地完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6 2016学年度,根据学校要求,特别是新高考的形势需要,按照高三年级组的各项具体工作安排,高三历史备课组积极围绕学校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在进行深入的教学研讨中探寻教学质量的突破与提升。经过一个学期备课组全体同仁努力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高三的教学任务,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其中的某些不足,特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由四位教师组成:薛主任、曹伟、陆萌、孙孝利。在立足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与其它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的联系,以便于相互交流、学习。本组内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教研、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高三历史备课组每星期五下午进行集体备课,就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共识,基本上按质按量地完成了集体备课的任务,同时在教研组范围内,就高三教学开展专项研讨。虽然其它教学业务有时会影响和占用周五的集体备课活动,但是由于我们几位老师就在一个办公室,集体备课活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中。彼此都受益匪浅。 二、备课组活动情况 1、明确了每个学期的备课组活动安排和任务,并就备课、上课、作业、测试等环节进行总体规划。根据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讲究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以及正常开展。 2、每次活动任务主要是两项:一是总结上星期集体备课的成功与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 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 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 2.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 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3.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 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 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4.元朝中书省常批评各地方行省官员,说他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这说明元代 A.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平等并立 B.中央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中央与地方矛盾呈现激化趋势 D.地方行省的独立性日渐增强 5.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 6.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出处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可编辑)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可编辑)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泸溪五中龚勇军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一、教学方面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三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但是由于一个是文化班、两个特长班学生水平差距较大程度把握不太准。 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上下联系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等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 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同时把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二、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 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方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大纲》、《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极端年代》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 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不足方面本学年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还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也还缺乏一些有效地办法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地方向。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优生的辅导为高考做好准备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本人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近年来一直承担高三历史教学任务现将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求改善教学方法和思路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一、教学内容方面、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中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高三历史组工作总结

2018届高三历史组高考备考总结反思历史学科在文综三科中地位微妙,学生好学却不得要领,与学科成绩息息相关的思维品质提升较慢,再加上试卷设置问题(历史学科放在最后,很多学生做历史题是很仓促的),导致历史学科的平均分在三科中是最低的。有鉴于此,针对高考复习,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提出了2018学年度备考总的指导思想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实高效。操作原则是:落实基础方法,构建知识框架,准确把握考点,训练思维品质,不断总结反思,确保有效复习。 具体方法及要求主要有: 1、狠抓基础不放松。高考题给人以错觉,往往让人觉得基础知识无用,实际上是学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所致,掌握了相关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用,但不管怎样,基础是第一位的,我们在复习备考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做法是以课标和考纲为指导,教材内容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侧重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一轮复习中,每节课前都要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通读教材,然后采用授新课的方法进行系统复习,但又注意将三本必修和三本选修的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达到高考所要求的深度和宽度;认真学习课标,依据课标落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课本细化课标要求,逐点过关;以教材为读本,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读透教材。同时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视历史结论的掌握,并能够科学分析其原因。 2、在备考中既侧重于同步教学的内容,又重视历史学科整体内

容的覆盖。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在起初阶段,对还没有复习到的内容的题目可以力求常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随着复习的深入进行,再逐步过渡到接近高考难度的程度上来。如此长期训练下来,学生的能力要求才逐步到达或基本接近高考的能力要求。 3、注重教学研究 (1)以一课一研为契机,研究考纲及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和全国高考试题:一方面,认真学习考纲,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以及2016年2017年的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另一方面,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的研究,深入理解知识的来路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 (2)加强对学生的学情研究:我们分阶段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历史的障碍所在,以及对本学科教学的合理化建议,以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分层教学和有效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注意和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科学合理处理复习备考中的教学辅助资料。对资料的使用要做到,服务于教学,但不冲淡教学,对其中的题目,备课时要在认真研究,精心筛选其中能够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史料能力,并高考有很强针对性的题目安排给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型、方法和覆盖面。总之,在拥有众多资料的情况下,必须要清醒头脑,有的放矢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25. 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 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 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 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 ⑥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 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是非”是李贽。 ⑧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宗羲 ⑨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29.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0.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是指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知识点整理(二) 1.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按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会》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扬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期中测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 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

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 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这件事在当时社会引

高三历史教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高三历史教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高三历史教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二6、7、8、9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及担任高二 8班班主任,在一个学期的师生磨合中,更多的了解了我所教授的班级的不同学情以及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这种了解让我在历史教学中因材施教,更能更好的完成我的工作。同时,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中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向学科的教师请教,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的结合新课标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曾经对我们说:“一堂课的内容对老师来说可能要讲几遍甚至几十遍,可是对学生来说可能他这辈子就听这一次。”所以我深刻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 第 2 页共 8 页

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 回顾高三一年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都比较繁琐。作为一名第一次带高三的老师,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进行了一些新尝试,当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问题。以下分别就这两方面作简要阐述。 1、对教材的处理。个人觉得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实效,落实考点,在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注意打破章节顺序,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时代特征,理清知识构建体系,活化了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提升了最终的解题能力。 2、对方法的指导。我的理解是除了回归课本外,近几年来常见的另一种现象是逐渐脱离了死记硬背型的知识考查,转而充分利用新颖材料来设置思考问题的情景,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用意显而易见。要想短期内实现突破读题解题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常规教学外,我比较注重练习部分的讲解和交流。针对学生在

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表达时的语言粗糙、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我们反复练习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3、还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研究高考方向努力还不是很够。没有注意好对各种信息来源的鉴别和甄选,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鉴别。其次,在时间分配上还不够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点知识容量过大的盲目和仓促之嫌。再次,引导学生落实基础方面,没有做好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技巧很好的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工作。在最后的冲刺中也没有注意好教会学生在时间紧,作业多的环境中如何调整复习节奏合理安排学科的方法。 综上,这一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锻炼和一次提高。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二】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高三已经走完一半了,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自己的业务进一步提高积累经验,所以要在这一学期结束之际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一、确定目标。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已经全面了解所带班级的班情,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结构和学习现状,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符合所带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力争班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听得

高考历史知识点精简版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4.《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6.《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高三已经走完一半了,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自己的业务进一步提高积累经验,所以要在这一学期结束之际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一、确定目标。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已经全面了解所带班级的班情,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结构和学习现状,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符合所带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力争班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学得好。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始,必须把这一铺垫工作做好做实。 二、认真备课。 作为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首先备好课,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这一学期历史教学进入到了复习阶段,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同时也要求老师要系统的备课,为了上好我所教的历史课,我在我们高三年级历史组其他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

备课既包括备教学内容,也包括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教学的内容,为此,我们每天必须翻阅十几种教学参考书和其他的教学辅导资料,从中汲取养分,以期把每节新课备得更加完美,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超前听课。 作为年轻的老师,由于自己教学实践比较短,经验就显得明显不足,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我基本上是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要超前听我们历史组其他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达到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的目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学期我都坚持听课,评课,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大大的缩短了自己的工作适应期,使我自己在教学业务上信心十足,游刃有余。超前听课,备课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在我的成长路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四、提前试讲。 在做好其他的教学准备环节之后,因为我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所以我要求自己在每上一节新课之前,必须自己找一个空教室或别的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多次的试讲,通过试讲,我可以发现我的板书和语言表述上存在的问题和

高三历史组工作总结

2018届高三历史组高考备考总结反思 历史学科在文综三科中地位微妙,学生好学却不得要领,与学科成绩息息相关得思维品质提升较慢,再加上试卷设置问题(历史学科放在最后,很多学生做历史题就是很仓促得),导致历史学科得平均分在三科中就是最低得。有鉴于此,针对高考复习,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提出了2018学年度备考总得指导思想就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实高效。操作原则就是:落实基础方法,构建知识框架,准确把握考点,训练思维品质,不断总结反思,确保有效复习。 具体方法及要求主要有: 1、狠抓基础不放松。高考题给人以错觉,往往让人觉得基础知识无用,实际上就是学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所致,掌握了相关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用,但不管怎样,基础就是第一位得,我们在复习备考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得做法就是以课标与考纲为指导,教材内容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侧重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得基本能力。如:一轮复习中,每节课前都要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通读教材,然后采用授新课得方法进行系统复习,但又注意将三本必修与三本选修得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达到高考所要求得深度与宽度;认真学习课标,依据课标落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课本细化课标要求,逐点过关;以教材为读本,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读透教材。同时重视对历史概念得理解,使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得内涵与外延;重视历史结论得掌握,并能够科学分析其原因。 2、在备考中既侧重于同步教学得内容,又重视历史学科整体内容得覆盖。强调知识间得联系。在起初阶段,对还没有复习到得内容得题目可以力求常识性、基础性与工具性,随着复习得深入进行,再逐步过渡到接近高考难度得程度上来。如此长期训练下来,学生得能力要求才逐步到达或基本接近高考得能力要求。 3、注重教学研究 (1)以一课一研为契机,研究考纲及近三年得新课标高考试题与全国高考试题: 一方面,认真学习考纲,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得新课标试题以及2016年2017年得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得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另一方面,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得研究,深入理解知识得来路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 (2)加强对学生得学情研究:我们分阶段调查了解学生得基础情况、学习历史得障碍所在,以及对本学科教学得合理化建议,以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得针对性,实现分层教学与有效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注意与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得与谐师生关系;特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 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C .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 . 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2.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 .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B .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C .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 .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3. 193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技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力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力在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向再前进”这说明布哈林() A . 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B .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C . 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 . 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曾大规模对外扩张,在此过程中,罗马不断扩大公民权

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则严格将公民资格限制在雅典本地居民范围内。这种差异() A . 是罗马扩张迅速的根本原因 B . 促使罗马帝国进一步完善法律建设 C . 保障了雅典公民的紧密团结 D .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加广泛 5.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审案时从罗马古老的“信义”观念出发,认为无论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出于善意的行为都应该且能够得到保护,确立并认可了一系列新的契约法律关系。罗马法的这一发展() A . 树立了各民族间的交易法则 B .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说明当时民族矛盾日渐消失 D . 对私产作出了合法保护 6. 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马教会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到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成为教会榨取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 德意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C . 德意志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D . 德意志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 7. “延安县中四乡在进行普选运动时,在两个村里,有个别群众提出一个地主当乡长,因他识字。当时该乡的群众知道他表现不好,都不愿选举他。大家主张要选能代表群众利益的人当乡长,不要以识字多少为原则。结果地主落了选。”材料所述现象() A .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 反映出地主不受农民欢迎 C . 反映当地群众已经有了民主的意识 D . 证明延安实行了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 8.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