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毕业设计

(完整版)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毕业设计

(完整版)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毕业设计
(完整版)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

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

摘要

股票市场能够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融资的作用,经济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股市往上时,对经济会产生较强的增进作用;而当股市不断下降,对平和股票也有很大作用。我国股市是一个只有20多年的新兴市场。随着市场的不断进化,股票金融异象无法终止。其中过度反应就是异象之一。

关键词:股市异象过度反应行为金融学股票市场

Abstract

The stock market is the place of the issued shares which are transferred, sold and circulated. The stock market issues shares through the society. It collects the capital rapidly and realizes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refo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inancing in modern economy. It makes the economic resources rational and effective in the society. When in a booming stock market, it promotes up the economy strongly. When the stock market is depressed, it has effect to cool the economy down. China’s st ock market is one of the emerging markets of only 20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the stock produces financialanomalies constantly. Overreaction is one of the visions.

Keywords: the abnormal stock market, overreaction, Behavioral Finance, stock marke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日趋完善,其中股市投资者规模逐渐变多,股票市场开始慢慢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国的股票市场还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股票市场,在我国政府机关的监督、管理,以及市场微观调控、宏观调控及资金投入者的组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中国特色。随着我国股市的不断进化,股票产生的金融异象慢慢涌出。过度反应就是如此。

传统的理论觉得,市场中的证券价格应该是富有理性的,它包括了市场上的所有信息。但是,有人认为,非常多的且与正常不一样的现象在股票交流的市场上一起结伴出现,用理性来对着这些异象分析却是不可以的,于是为了对这些不可能用理智来推理的异象进行比较正常的阐述,有人认为有一定的需要去根据投资者过度自信和投资者在信心调整过程中存在的自归偏差的基础上,对股市中存在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进行科学的分析。1

虽然国际市场上对过度反应的研究已有相对较长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只能对我国的过度反应提供较少的帮助,因为我国股市发展时间短,政

1行为金融与市场反应

府监管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研究还是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2

1.2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框架

本文共分六章,以下是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绪论主要说明了本文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思路,研究的目的等。

第二章是对过度反应的详细介绍。本章分别从过度反应的概念、成因、表现以及影响几方面将其进行阐述。

第三章主要说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开端,再加上对行为国内外研究行为金融的现状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篇文章写出来的原因。同时第一章绪论指出,和现代金融理论相比,行为金融理论在范式转换,理论创新,方法变革三方面都金融理论的往更完善发展。

第四章研究分析了行为金融学的三种模型,并对模型进比较。

第五章是将行为金融学与现在的我国股市相结合。本章主要运用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较为常见的过度反应问题,结合行为金融理论中部分理论和概念进行论证和解释,并为第五章探讨对策奠定基础。

第六章是结论与建议。我们主要是针对中国股市更严重的过度反应现象是中国投资者的不够成熟和理性意识不够,提出了控制措施,如应多扩

2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

张强理性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开发知识,引导理性投资,完善信息发布系统,提高信息的开放程度的建议。与此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的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股市异象可以相对的进一步使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得到完善。

第七章是本文不足。

1.2.2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利用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存在的。开扩出更多投资策略是这项研究的原因之一,本文将通过根据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拿远见的目光讨论的我国股市,结合行为金融理论过度反应模型验证和解释,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事实研究法。参考外国学者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问题出现的根开始研究.

1.3 本文的创新

本文的主要创新是过度反应通过行为金融学的深入的描述,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国外的过度反应的研究结果相关,而综合事实研究法,通过证券市场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讨论和实践过度反应现象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出现过度反应的群众心理的原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异样现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二章过度反应综述

过度反应是股市中的异象之一,股市的波荡,股价的脱离根本价值的涨跌一般也是出现了过度反应,所以对过度反应研究是有价值的,本章主要是对过度反应的概念,历史发展,成因以及表现做出论述,全面的认识过度反应,了解过度反应最初始的信息。

2.1过度反应概念

股票市场过度反应是指人们对某些信息和事情的发生做出了与普通反应更加激动和剧烈的反应过度反应扩展到股票市场中就是某一事件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远远大于预期符合常理的水平的现象,也就是说,由于股票投资者对可能造成股价波动的某种信息和事件上的认知存在偏差,会使得股价出现过度的上升或者下降。就是股价会因为好的信息而过度上升,因为差的消息造成股价暴降,从而使股票脱离远离其本身的基础价值,在随后的一定时间内,这种脱离将反复被恢复。同时股价上涨与下跌的过度的程度越大,它的反方向运动的程度也会变大。

股价出现过度反应的时间也有所不同,长的可以达到几年,有时只有几天或者几个小时,而短时间内过度反应通常会使股票价格大幅度涨跌和非常多的成交数。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证券买卖因为稳定的消息而进行,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差消息,都有几率获得更多的超出额定的收益。

2.2过度反应历史发展

(刘志刚 2005)股票价格等于它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在未来的现金流是投资者对未来证券价格作出的正确预期,所用的折现率是与可接受风险水平适当的市场折现率相一致。 debond他们将时期1926年到1982年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的全部股票,在过去的三年里,基于并行的超

额收益的叠加,这三个优异的性能与35股35股表现不佳,形成两个独立的投资组合,他们称之为“赢家”和“输家”.开始观察这两种性能相结合最后发现,在三年的时间,超额收益的“失败者”比“赢家组合”提高平均每年8%三年累计高达25%。3

泰勒认为股票市场与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决策过程的心理反应是相同的认知特点,投资者将不符合“贝叶斯法则的新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但是最近的信息将被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以前的信息的关注相对较小的。在对未来的预测,很容易简单地遵循自己的内存状态做出选择,卡纳曼(1974)提出的“代表性的直觉(代表性启发式)”。这些现象是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于人的心灵,体现在股票市场投资决策会反应过度最新信息,总之,投资者很不合理。

近年来,中国也有一些学者也选择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和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测试。

张骥,朱平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没有过度反应进行实证检验,他们从1994六月至48四月1996期样本股票做测试的结果表明,赢家组合的收益率存在下降趋势,输家组合的回报是不存在的上升趋势,沈毅丰,吴世农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深圳证券交易所60种股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46周的试验期,无论是赢家,输家或组合不超过市场的超额收益,国家股票市场并没有反应过度。4赵学军对中国股票市场使用是一种有效的测试动量策略与反向策略,结果是前者在中国股票市场发现,中国股票市场有过度

3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研究 - 技术总结

4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反应。调查的后半部分还发现显著的反转增益和惯性收入,收入是由于对股票市场的信息过度反应。

盈利能力的特性,一个月超额收益的动量策略发现时间明显优于其他长期战略,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势头开始下降。5此外,有人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分析。发现“赢者组合”与“输者组合”月收益率之差在持有期为1年或2年很明显。由此认为我国股市存在过度反应。徐信忠对中国市场重新进行检验,确认我国股票市场有过度反应的现象。这些研究中使用的样本期和试验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或多或少地发现反应过度和不足,并有一定的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但早期研究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样本股票很少、样本的统计时间短,同时我国股市发展的开始几年交易制度优缺点、交易规则不断更改,造成交易数据短缺或不真实的现象较多,在有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有效的实证检验中,这两种策略的收益绝大多数是不突出的,因为无法体现这种超额收益在统筹上是否突出,这些检验的结

果就不会有很强的肯定性,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对Debondt的研究方法做了一些改动,削弱了可比性。6

2.3过度反应的成因

美国纳斯达克股票指数由最的5000多点的高峰迅速下跌到3000点左右,又慢慢经过两年的不断下跌,造成最低达到1100多点。7 Shiller教授曾在一个研究中发现:当日本股票市场涨至最高点时,只有很少的人认为股市会发生暴跌,但当股市开始暴跌以后,有一大部分

5基于中信标普指数的行业动量策略研究

6我国股市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

7中国房地产市场深陷“非理性繁荣”

的投资者认为股市还会持续走低。8投资者习惯性会对近段时间经验过多考虑,自己从中找出最近可能变化的趋势,基本很少思考股票与长期平均数的偏离程度。市场于是有过度反应。

Robert ShiUer认为:投资者的的感性因素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而这些经验并不能以让人们变得理性起来,感性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9市场出现过度反应的主要是由于投资者面对过去的信息和现在新信息态度的区别,投资者往往过高预计目前的信息、忽略了过去的信息,因此会对新信息做出十分感性的回应,股价出现大于预期估计水平的上升或下降;随着时间的变化,投资者开始可以理智的评价、改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便会发生反向变化和改正,也就是原来超涨或超跌的股票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跌或超涨。

2.4过度反应的表现

市场中的过度反应表现是,事件引发股票价格产生超出预计水平的剧烈变化,然后马上出现反向修正,股价回复到其应有的价位上。过度反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股票价格开始剧烈波动后将会发生价格的逆向运动,也就是,赢家会在随后的逆向改变中超跌,输家会在随后的改变中超涨,不会出现强的更强,弱的更弱的现象。

(2)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大,随后的逆向修复幅度也越大。

2.3.1 “井喷现象”

8过度反应理论

9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与实验研究 ]齐晓睿

股市的井喷现象是指股票受到某些突发性的消息刺激,股价会受到迅速的上升。国内股票在2002年就曾经留给股票投资者深刻的印象。2001开始实施减少固有股持有方案,在一年后很多都被否决,此消息一出,我国大盘出现井喷现象,一天之内出现了900亿的成交量。90%以上的股票出现了涨停,但是不久之后,股价开始大幅跌落。

2.3.2“赢家——输家”效应

是指因为股票投资者对过去的亏损的股票态度太过悲观,对盈利的股票态度太过乐观,导致股票的价格脱离其实际价值,随后一段时间内市场开始自动进行修复,以前的输家将经过风险调整后获得的超额回报成为现在的赢家。与此同时,以前的赢家也将经过风险调整的回报成为现在的输家。

2.5过度反应在股市影响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受到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影响,会做出过激的反应,从而导致过度的投资决策,最终影响整个证券市场。过度交易,结果就是投资者过高估计股票投资收益,于是投资者的收益率下降。

根据市场的有效理论学说,平均超额收益率都是零才是真正的股票。所以,不为零的这种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

当股市某只股票发出消息,股票投资者产生过度反应时会使本该处于上升的股票发生迟缓,使股票价格脱离其实际价值,本该下跌的上涨,本该上涨的确实下跌,因此可以说是个人投资者主导了中国股市过度反应效应,显著的体现了个人投资者趋利性的投资特性。

2.6本章小结

本章节通过对过度反应的概念进行论述,可以全面的认识到过度反应的成因以及表现,简单的了解这些内容,为后面的分析提供更好的帮助。

第三章行为金融学理论概述

从每个个体行为的细微差别和产生这种行为研究心理因素,解释和预测市场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这是行为金融学。

3.1期望理论

人们对一样事件的反应决取于他当时是处于赚钱还是亏钱。正常来说,当赚钱数额与亏钱数目一样时,人们在损失时状态时通常会变得痛苦,赚钱时却没有那么开心。当投资者在看到相同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相同盈利情况下的兴奋程度会高很多。研究人员还发现:投资者亏损相同数量的货币时的痛苦的程度是在获得同等数量货币时所产生的兴奋程度的双倍。研究者还发现投资者对一样的情况的不同表现取决于他当时是盈利还是亏损。说个例子,一只股票的股价是5元,一位投资者是用4.5元购入的,而同时另一位投资者是5.5元购入的,当股价变动,这两位投资者的反应截然不同。当股价上涨时,低价买入的投资者会很肯定的坚持的持有,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是利润的扩大增加;而对于高价买入的投资者来说,只是意味着亏损的减少,其持有的信心不强。由于害怕亏损,他很可能在解套之时就卖出股票。而不是继续等待股票上涨。反之,当股价下跌时,两者的反应恰好相反。低价买入者会着急换取可以取得的利润,因为他担心利润会因为股票的下跌而减少,投资者担心亏损可能发生,会极早卖出股票获得利润,结束这次股票投资。但对于高价购入的投资者,拿着股票不卖或者接着进行购入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割肉意味着损失,这是投资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于是,投资者开始会找各种有利的信息,以加大自己持股的信心。10有人认为:投资者会愿意冒着风险去躲避亏损,也不会

10西方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进展 2003年翁学东

顶风险去实现股票利润的最大化。在有利润可图的状况下,大部分投资者是不喜欢风险的;而在会亏损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却变成了风险的承担者。也就是说:投资者在面临一定有赚钱的机会时,大部分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一定要赔钱时,大部分股票投资人却变成了风险的承受者。

3.2遗憾理论

股票投资者在投入中常常会出现后悔的遗憾状态。在股票市场处于熊市时,会因为没有马上止住损失出局而遗憾,获得的蝇头小利没能及时兑出,然后又被套牢,而产生了遗憾,同时在股票市场处于大牛市时,没有准确的买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产生遗憾,太早卖出还可以获得更高利润的股票也会遗憾,在股票市场处于平衡时,自己持有的股票没有起色,而朋友介绍的股票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及时的听取朋友的建议而及时换股票的遗憾;当投资者自己下定决心,卖出手里停滞不涨的股票,改买股票投资公司推荐的优质股票时,又发现原本持有现在已卖出的停滞不前的股票却开始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也会遗憾。

Meir statman教授研究此理论多年。因为投资者在决定投资决策时最易出现错误,每次出现这种错误的判断时,一般来说投资者会感觉非常难过和悲伤。所以造成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时,为了不让自己后悔,通常会表现出一种难以取舍的性格特点。所以投资者在决定是否买入一只股票时,往往受到卖出时的现价会比股票成本价高或者是低的影响,由于不想自己后悔而想方设法开始避免后悔的发生。11

11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有人认为:投资者跟随大众随波逐流,也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而产生后悔的情绪。大部分投资者认为:买一只所有人都看好的股票心里比较简单,因为这只股票是大家都认为它好才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有许多人一起赔,于是不会后悔。因为是大家都选错了,所以我错了心里也不会产生什么内疚。而如果是投资者自己买了一只在股票市场状况并不良好的股票,如果买入之后它就开始亏损,投资者自己就无法说出当时选择这只股票的理由。

因此,一些基金经理更喜欢名人股票上市公司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开始下跌,他们不会因为技术原因,被公司开除了。梅尔的一项研究发现,投资者们在投资的过程中除了恐惧和遗憾以外,还会有寻找自豪感的动力在发挥作用。不想产生遗憾与追求自豪感的态度,造成了股票持有者对赚钱的股票拥有时间少,而对于亏钱股票反而拥有长的时间。这种现象就是销售效应。

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而第一只股票亏损50% ,第二只股票获利50% ,这时在这个没有可投资资金的投资者面前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方案,这时投资者必需先卖掉其中一只股票的选择时,大多数投资者往往会卖掉第二只正在获利的股票而不是第一只亏损的股票。因为卖出盈利的股票会让投资者产生因为正确判断而获利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如果卖出亏损的那只股票则会让投资者感到难堪。

3.3套利限制理论

套利限制是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金融理论的疑问和修正的主要理论。传统金融理论框架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MEH),有效市场假设市场是有效的,资产价格应该会反映所有信息,资产价格和价值是相同的。一方面,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的方向是一致的,这一次由

于套利交易的存在,短期偏差的价格将很快被纠正,从而使市场恢复效率。有人认为认为套利有客观条件,各种各样的约束,套利无法去除的理性行为的非理性行为实质,长期的重大影响,因此,市场不是有效的。

第四章行为金融学理论对过度反应的分析本章通过分析行为金融学的三个模型,并对这三种模型进行比较,论述过度反应在其中的表现。BSV模型,DHS模型,HS模型三个模型都是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模型。三个模型都是通过分析投资者的心理运动来对过度反应做出解释,全面的分析可以更加具有说明性,真实性。

4.1 BSV模型分析

BSV模型根据两种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即选择性偏差和保守主义偏差对过度反应现象进行解释。选择性偏差是指投资者通常根据自身投资经验来推测股市的走向,在投资者有了投资决策时,投资者通常只是对近期获得的信息比较重视,即选择一些局部信息,这种认知偏差一般就会导致过度反应的发生。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我国的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保守主义者,投资者一般会受到新消息的影响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一般比较迟缓,所以一般上市公司的收益率的真正的变化就成了随机性事件,但是大多数个体投资者并不知道。当上市公司的实际收益率比股票市场的预期猜想要高时,虽然有大量的信息公布,但是我国股市投资者的谨慎,会造成这些好消息由于反应不足,消息带来的好处没有表现与股价上,上市公司实际的股价提高就远远低于股票该上升的涨幅空间,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过低。时间的推移。我国的股票投资者逐渐发现好消息带来的价值,这种发现就运用到了上市公司的股价里,使这些股票的价格开始了持续增长。连续几个季度里上市公司都有消息称实际收益大于市场的预测,这就会使得我国投资者陷入了疯狂,过度反应开始出现,因

过度反应文献综述

股票市场中过度反应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阅读与过度反应有关的文献,在积累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尝试着对过度反应理论内容的发展情况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从过度反应理论为切入点深入了解行为金融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为今后解释股票市场异象做好准备。 关键词:过度反应;股票市场;行为金融学 一、过度反应的定义 DeBondt和Thaler最早开始了有关过度反应的研究,带动了了各国学者对过度反应的研究热潮。在他们之后,各国学者纷纷对不同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以及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在1985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当牛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除了从众心理在其中起作用外,还有人类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当市场持续上涨时,投资者倾向于越来越乐观。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盈利,这种成功的投资行为会增强其乐观的情绪状态,在信息加工上将造成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好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空消息麻木。这种情绪和认知状态又会加强其行为上的买入操作,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当市场持续下跌时,情况刚好相反,投资者会越来越悲观。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亏损,这种失败的投资操作会加强其悲观情绪,同样也造成了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空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好消息麻木。因而,市场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过度反应现象[1]。 二、股票市场中过度反应理论发展 (一)过度反应理论研究 对于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对未预期信息的过度反应的研究,西方学者从心理学出发,建立了众多模型,其中最主要的模型有Barberis, Shleifer, Vishny (1998)提出的BSV模型[2]和Daniel, Hirshleifer, Subrahmanyam (1998)提出的DHS模型[3]。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很多学者在之后的研究中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模型,如Odean(1998)除了运用“过度自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我国股市异象

我国股市与众不同的四大奇异现象 证券市场同其它实体市场一样,都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证券市场可使资金在借贷双方之间得以转移并实现重新配置。然而,这种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否有益于借贷双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则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效率。因此,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非凡,它一直在金融经济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什么是有效的资本市场呢?根据经济学原理,一个市场要达到配置有效,其价格必须能够反应一切相关信息。针对资本市场,其含义就是指价格必须包含所有可影响未来回报的信息,从而使资本用在可带来最大回报的投资项目中。如果一个证券市场可以使资金得到最优用途,那么它就被称为配置有效的市场。 在学术上,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尤金·法玛教授于1965年率先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将“有效资本市场”定义为“证券价格无论在何时都包涵了所有相关的公开信息”。这样的价格即为信息有效的价格。其核心是指,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没有人可利用这些公开信息,长期、持续地“战胜市场”,获得高于市场的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那么,现实世界的证券市场到底是否有效呢?在最近的30多年间,无数实证研究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了系统、彻底的检验,发现在这些市场存在一些与有效市场假说不符的现象,被称为“奇异现象”。比较著名的奇异现象有:(1)“日历效应”,即一月份股票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其它月份;(2)“星期一效应”,即星期一的收益率明显比一周中其它日子为低;(3)“盈利公告效应”,即股票价格在盈利公告之后受其内容影响,在较长时期内持续走高或走低;(4)“规模效应”,即小市值股票的收益显著高于大市值股票。这些奇异现象的发现,不仅在学术上对有效市场假说和金融理论贡献良多,而且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观念的建立和投资策略的设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对证券市场有效性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现有的研究也较零散而不成体系。鉴于市场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对我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做了系统的检验,发现我国A市并不具有有效性的特征,与其它证券市场相比有四大特有的现象: (1)“盈利公告效应”提前发生且亏损公司的股价在公告后不合理地暴涨;(2)星期二、星期五效应和“U”型的一周交易变化;(3)杂乱的“日历效应”;(4)只重控制风险的基金行为。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 异象一:盈利不济者偏受宠 对美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表明,股票价格对盈利公告的内容会有所反应:盈利较预期高的公司的股价将持续上升,而盈利较预期低的公司的股价则持续下降。把样本公司按照盈利变化的优劣分为十个投资组合,研究者发现每个投资组合的股价变化和盈利状况完全单调正相关,规律非常明显:自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至公告日后90个交易日的这段时间中,盈利增长越好,股价走势越高,反之则越低。 而在我国,盈利公告效应却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对1996-1999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两大现象:(1)在盈利公告之前和公告后交易首日,盈利变化和股价走势之间呈现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但奇怪地是这种正相关关系之后便不复存在了。换言之,我国A股市场上的盈利公告效应乃提前发生,有“偷步”现象存在;(2)在盈利公告之后,盈利状况最差的公司股价却上涨最快。 我们认为,盈利公告效应的提前发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的泄露,二是投资者的理性预期。鉴于对大多数证券市场的研究都发现投资者具有显著的非理性特征,以及我国股市尚处于发展中阶段,我们倾向于认为信息的泄露是导致盈利公告效应提前发生的主要原因。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浅谈对股票市场的看法 正文

浅谈对股票市场的看法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包括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可以公开上市,也可以不上市。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即同权同股。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目前我国股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 1.股权集中,内部监管无力。目前上市公司中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股独大现象特别严重,而且目前国有股、法人股的不流通,使上市公司的民主决策管理形同虚设。大股东将上市公司当成其“提款机”,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强令上市为其担保,严重干扰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作为内部的监管机构的监事会的虚设,使其的监管的目的不能实现,导致公司的违规违纪不能得到遏制。 2.独董虚设。独董介入上市公司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作为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缺位,导致了独董的职责不明了,独董成了“花瓶”的代名词,更有因此与所在公司产生矛盾而闹上法庭。

二、投资主体。在目前法制条件下的中国股市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投机性很强。在机构投资者与个体投资者的博奕中,个体投资者往往损失惨重。 三、中介机构。中国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发展很快。在目前法制环境下,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的较低,造成中介机构的公信力普遍低下。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处罚乏力。 四、监管机构。中国证券监管经历了一个从地方监管到中央监管,由分散监管到集中监管的过程。但是中国的证券监管机构独立性有待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亟需提高。这不仅是外延的机构的扩张,对于上市的监管,应加强事前预防制度的完善,加强事后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证监管会作为一个中间机构,应以保护投资者、市场环境为已任。 五、发行交易行为 投机性较强,股票发行价过份的高,市盈率离谱。 六、价格操纵,坐庄现象严重 由于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流通股的份额不多,一些大的机构通过操纵某一公司股票价格,谋取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而由于乏力的监管处罚机制,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关联公司炒作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以谋利的现象也不鲜见。 关于证券市场体系的问题: 美国股票市场具有多层次的市场格局,股票市场通过层次细分可最大

股市操练大全七

股市操练大全七 一、运用K 线技巧知识逃顶 单根K线的识顶: 1.长十字星:上下影线越长,表示信号越强,见顶可能性越大;股价处在高位时出现长十字星,其见顶的概率很大。 2.上档抛压沉重型:射击之星;倒T字线 3.高位多空搏斗型:长十字星,螺旋桨 4.高位虚假下档强劲支撑型:吊劲线;T字线 5.高位虚假强势上涨型:大阳线(注:K 线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意义不一样,高低位;K线的力度,成交量配合如何,时间跨度有多大) 两根K线的识顶,逃顶 1.身怀六甲-风去突变 2.淡友反攻-黑去压阵 3.乌去盖顶-长驱直入 4.倾盆大雨-暴雨成灾 5.穿头破甲-天狗呑吃 三根K线的识顶,逃顶 1.升势停顿 2.两黑夹一红 3.黄昏之星 4.下跌三连阴 三根以上的K线的识顶,逃顶 1.平顶 2.塔形顶 3.下跌不止形 二,特殊K线识顶,逃顶(不需要经过验证的K线) 1.高位出现高开低走放量的大,中阴线(当日分时线上第一时间卖出,或第二时间,第三时间,实在没有卖出,那么在第二天争取一定卖出) 2.高位出现低开低走放量的大,中阴线 3.在高位出现跌停一字线(买出是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第一天没有卖出,则在第二天竞价时以跌停价卖出,即使跌停打开上涨,也不能再买进) 4.K线处于特别的状态:外形上特别高大,或上下影线特别长 5.高位无量连续封涨停,回落后换手率特大,主力已经出逃,对它进行战略看空 6.篱笆墙:一组K线的上下影线特别多 7.周巨阳线大于60%,看后面走势,向上还是向下,做好止损,出逃准备 8.月巨阳线:超级型,涨幅大于100%;加速上涨型;叠罗汉型;普通型 三,运用均线技巧识顶,逃顶 1.五周/月均线:上山爬坡形,山坡就是这根均线,只要股价不跌破这根均线或向下弯头,就可以持股待涨,一旦均线被打穿,调头向下,就应及时止损出局。 日K线,周K线,月K线轮流试,找不到这种均线,则这种上涨形态不是上山爬破形。 2.逐浪上升形:5日,10日均线沿着一根时间较长的均线进行上下波动,一浪一浪逐级向上攀升,当日K线收盘价跌破逐浪上升形的底线后,行情即将结束。30,34,50,55,60日均线。 低位买进股票后,在逐浪上升过程结束前应该一路持有,直到上升结束再全部卖出。 3.加速上涨形:整个上涨过程可以分为明显前后两个部分,前面部分属于平稳上涨阶段,后面部分属于快速上涨阶段,均线陡峭的角度向上延伸,在达到一个点时突然出现掉头向下的现象。跌破5日均线为第一卖点,跌破10日均线为第二卖点。 4.三线向下散开:均线组合中的短,中,长3条均线,成伞状向下散开,分粘合向下分散和交叉向下分散。 5.死亡谷:三根均线构成的倒三角形。日,周,月K线都会出现这样的图形。它的出现表示上升行情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 随着股票市场异常现象的不断涌现,传统金融理论对此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理论开始迅速发展。1985年DeBondt与Thaler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么?》,得出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过度反应现象,揭开了行为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相互斗争与融合发展的序幕。目前,行为金融学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过度反应现象最早是由De Bondt和Thaler发现的,他们对NYSE 1926—1982年的上市股票按3年回报率进行排序,把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各35只股票分别称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然后观察以后3年的回报率。研究方法是实证分析和经验检验法。此方法比较简便,而且在模型估计和假设检验方面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其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将整个样本区间分成形成期和检验期;②针对每一个形成期中,分别计算个股的累积超常收益率,并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收益率的高低确定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③计算不同检验期中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累积超常收益率;④分析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判断样本组合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结果发现,年平均回报率输家组合显著地高于赢家组合,差异约8个百分点。原来的赢家组合变成了输家,原来的输家组合变成了赢家,收益率发生了反转。他们的结论表明存在一月效应,同时认为规模效应并不是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股市价格长期(3-5 年)上同样存在回归反转,过去长期表现差的股票有更高的收益。由于市场存在收益回归反转和持续的现象,从而在美国实施惯性投资策略和反转投资策略可以获得明显的超常收益。 传统金融理论建立在理性假设的基础上,认为投资者能够预测未来的价值和风险变化,并根据这些预侧结果依靠一系列的成熟理论模型来优化自己的决策行为。 传统的金融学秉承了微观经济学的新古典结构,假设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能够运用贝叶斯定律对所获得的数据(股价、成交量、财务数据以及其他信息)进行数理统计的加工处理,并且在面临非确定收益的投资选择时依据冯·纽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V on Neumann-Morgenstern Utility Function),也即俗称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资产定价模型(Asset Pricing Model)、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理论(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Theory)和均值—方差效率组合(Mean-Variance Efficient Portfolio)被合称为现代金融学的四大理论支柱。然而心理学家在对人们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投资者似乎并未遵循贝叶斯定律进行投资决策,也没有表现出冯·纽曼-摩根斯坦偏好。 行为金融学的微观基础是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过程。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有时甚至是非理性的,他们不能够运用贝叶斯定律对信息进行加工,不能够客观全面的看待所有信息,往往按感觉行事,而感觉往往又是有偏的,非最优的。即使证券市场上所有信息都是完全公开、完全共享的,投资者对价格的判断也会出现分歧,价格达到均衡需要较长时间的波动;而且这个均衡价格其本身也是有争议的,是很难实现的。 股价的过度反应与延迟反应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可课题,也是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是,人们对新的信息会反应过度。De Bondt and Thaler对此作出推论,认为股价也会对信息过度反应。这里的信息包括公司的盈利信息(盈利计划,盈利预测,实现盈利等)、交易信息、经营决策信息等。 在Richard Thaler和Werner De Bondt的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当牛市(bull market)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bear market)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浅谈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认识

浅谈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认识 ——中国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即使刚刚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浪潮,但中国经济复苏的局面势不可挡。在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下,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将会保持这种发展趋势,特别是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将会使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另一个辉煌的明天。 中国经济是在1979年以来三十二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三十来年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 其实,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是蕴藏于民间的极大积极性。事例如下: 第一农业承包制,农业承包制当初称为?大包干?也就是包产到户,包田到户。1979年大包干在一些地方农村中是农民自发实行的,成果显著,于是各地农民纷起模仿,一下子在全国就铺开了,几年之后,农贸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有。又过了几年,粮票、油票都取消了,这不正是民间积极性所造成的结果吗? 第二乡镇企业。农民承包制实行以后效率增长了,农村出现一些多余的劳动力。乡镇企业到处建,不需要国家的投资,农民自己为产品找销路。这样很快在计划体制之外就形成乡镇

企业产品的市场,旧的计划、生产和销售的格局被打破。 第三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农业承包制推广和乡镇企业兴起的同时,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高楼一栋一栋一排一排竖起来,深圳建设速度之快给人们一个启示,我们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中国完全可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人才资金从全国各地流向深圳,内地按计划组织生产,深圳依靠市场调节市场的格式基本形成。 以上都是民间积极性发挥的奇迹。三个例子说明农村承包制的推广、乡镇企业的建立,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经济开辟了新路子,就像平静水面上又加三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波浪,从此中国经济再也不能回到过去了,这就是我们的实践,充分说明了民间积极性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民间润藏着大量经济积极性,但是还有很多的限制因素的存在,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中国经济。其实,限制民间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科技。因此,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包括经济转型,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这可以使中国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也使我们能够真正走向现代化、工业化这样的道路,使我们能够顺利走下去。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是他们长期工业化慢慢积累起来的,

浅谈中国股市现状及政策需求

理论研究商品与质量2012年1月刊 70浅谈中国股市现状及政策需求 □刘晴常浩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2011已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离去,纵观2011年的A股市场,头顶IPO世界第一的光环,身披GDP增长笑傲全球的盛装,行情却再度熊冠全球。上证综合指数继2010年下跌14.3%之后再度暴跌21.7%,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股指跌幅榜首。与此呈现鲜明对比的是9.2%的经济增长速度和高达2700多亿的新股融资额。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为何会与宏观经济走势背道而驰?中国股市这漫长的冬季究竟何时才能结束? 关键词:A股;经济形势;顽疾;政策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毋庸置疑,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是推动股市前行的左右手。2011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对于欧盟各国都是风雨飘摇的一年。刚刚从金融危机中走出的美国又陷入了财政危机,14.29万亿的债务上限被最终突破,巨额债务推动财政赤字上升,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人民忍无可忍之下发动了"占领华尔街"运动。欧盟的日子更加不好过。继希腊之后,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等国恐也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淖,由于多方利益纠葛,欧盟始终拿不出强有力的救援方案。同时,作为欧盟核心动力的德法两国内需锐减,经济增长更加疲软。但无论美国是否走衰,欧盟是否面临解体,有一个观点毋庸置疑:在过去的十年里,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动荡,中国始终保持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9%。西方的衰退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灾难,相反,它带给中国难得的战略机遇。 不能否认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给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得有人担忧我国经济有产生"硬着陆"的可能。但放眼全球我们依旧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在金砖四国里,我们也用最低的通胀支撑着最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考虑到中央政府负债常年低于GDP 总量的20%,即便将近期地方债务算上,我国政府债务总量也只有GDP的43.9%,远低于60%的国际安全警戒线,反应我国财政状况安全稳定。此外,虽然庞大的外汇储备饱受诟病且面临着贬值风险,它却使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不至于陷入资金困境。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我国的经济形势是相当乐观的。既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经济形势都未对股市产生利空作用,即便股市不能和GDP同步发展,至少不应陷入深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股市的长线低迷? 二、中国股市"三大顽疾" 探究任何一个事物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了它的本源。股市的出现源自于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两大主体,一类是有好的投资项目但缺少足够资本的企业,另一类是手里有一定闲置资金但缺乏投资渠道的个人或组织,于是股市应时应势产生。它使得两类市场主体以较低成本结合成为了可能。可以说,股市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即资金。股市具有"一体两面"的特性,所谓两面,即投资和融资。由于融资方在信息之情权、决策权等方面客观占据相对优势地位,合理保护投资方利益就成为了股市健康发展的关键。 至此,中国股市如此反常的原因就呼之欲出了。特殊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制度使得股票市场先天不足,积弱难改之下逐渐患上了三大"顽疾":审批制,不分红和无退市。 所谓"审批制"就是人为地控制上市公司的标准、数量、规模和能否上市,这就使得业绩较差的公司可以通过包装和政府公关获得上市资格,而业绩较好的公司如果不走相应程序和公关活动,就会被拒门外。可以说,从上市之初这些企业已经不存在高效率的优胜劣汰了。所谓"不分红"是指对中国的上市公司没有强制分红规定和有效惩罚措施。上市公司只会千方百计融资而不会去回馈投资者,大股东完全可以通过减持获得巨额现金财富。在我们责怪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于不顾之前,必须意识到,在成熟的市场中,所谓公司"良心"是不能被指望的,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法宝,只有科学、全面、严密的监管制度。所谓"无退市"是说一旦公司挂牌成功,便可高枕无忧,即使变成"ST"也不必担心,反正可观的政府补贴是可以预见的,何况壳资源更值钱。于是某些公司一旦上市成功之后翻脸比翻书还快,股民们也只能哀叹血本无归,无处说理。 股市制度不健全是长久以来为经济学家、股民们所诟病的问题,既然如此,为何迟迟不见实质性新规出台?归根究底,长期以来领导层皆以股市融资规模作为股市发展的评判标准,是以"重融资,请投资"的弊病一直未能得到纠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急需要一个规模、制度建设皆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股市作为"蓄水池"以促进实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因此,深层次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三、迷失的股市需要政策指引 1、建立股市融资规模和股票指数挂钩的机制 历史上证监会曾数次强制叫停新股发行,加以大规模救市行动成功转"熊市"为"牛市"。然而,究竟何时是新股停发抑或融资暂停的恰当时机始终没有一个客观、完善的标准。中国的股票市场尚不成熟,股价的上升是投资者主要的利润来源,出于保护投资者的需要,股指下跌时需要缩减融资规模甚至停止扩容,而股价升高时则可适当扩容,因此,融资规模和股票指数的挂钩应当成为宏观调控的常规机制。 2、完善强制分红机制 虽然目前已有"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的规定最为上市公司再度融资的前提,但对比成熟股市的上市公司通常需将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用以支付现金股利的现实,我们的分红政策太过"柔软"。如果将分红承诺,如上市前两年现金分红占可分配利润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步提高至不低于40%作为必备的发行条件,相信更多的投资者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投资股市。此外,鉴于股票是一种高风险有价证券且无需偿还本金,也可规定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收益率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挂钩,现金分红收益率长期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公司应当接受相应处罚乃至退市。 3、细化退市机制与相应金融机构监管机制 在中国股市中,"坐庄"、"老鼠仓"等涉嫌内幕交易、侵害普通投资者合法权益以攫取巨额利益的黑暗现象屡禁不止,这其中虽有个别上市公司高管、金融机构员工个人道德低下的原因,但根本问题确实在于监管缺失。本该发挥积极引导作用的基金公司、投资公司往往利用手中便利条件干扰股市正常运行,使得股票该跌的不跌,该涨的不涨,极大地损伤投资者信心。因此,通过细化退市机制确保上市公司质量,杜绝非正常收入影响优胜劣汰法则发挥作用,并通过严厉惩罚措施杜绝相关从业人员弄虚作假,还股市公正、清白的投资风气。 当下,我们为全球经济衰退、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通胀居高不下、热钱大量涌入而焦虑不安,却忽视了资本市场这个最好的"池子"的作用。只要充分利用积极的股市政策,做大资本市场,扭转颓靡之势,A股的春天就在眼前,而我国也将继经济强国之后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强国。 参考文献: [1]卫祥云.中国股市"三大顽疾"[J].新经济导刊,2011,(11). [2]吴强.中国股市需要正本清源[J].红旗文稿文摘,2011,(22). [3]刘纪鹏,高梅.以积极的政策扭转股市颓靡[J].资本市场,2011, (8). 作者简介:刘晴(199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工程管理本科生;常浩(1989-),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物流管理本科生。

给想由浅入深学习股票的人——读书进阶

给想由浅入深学习的人——读书进阶(添加下载链接) 这个书目早在两年前就答允要写,可一直懒,更或者怕误人子弟,所以拖到今日。惭愧惭愧。 当然,现在写出来的,不代表就不会误人子弟了,至多表示自己变得勤快些吧,这是可喜的:) 书单的模式,我的预想是列出从入门,进阶,提高,直到综合,各个阶段需要读的书,并作相应的注解。 我当年读书时跑了不少冤枉路,如今列一张书单,或许可使后来人走些捷径,不至于浪费了时间。 我是做股票的,所以是从一个想做股票的新手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列书目。不过,因为我是技术分析者,技术分析是相通的,希望此书目对其他交易者,例如期货,外汇等,也有启发。——未济2004.05 (1) 作为一个没有做过股票的朋友,如果现在开始准备做股票了 我觉得第一步要知道做股票的游戏规则,就是怎么玩 记得《专业投机原理》的开篇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赌博例” 乔是扑克好手,但他却在一次和农民玩的扑克赌局中输的身无分文 不是农民的技巧有多高,一切只因为乔不了解当地扑克的游戏规则 那么,做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首先要充分了解整个股票的操作流程和交易规则 越详细越具体越好 例如,怎么买入怎么卖出怎么参与配股,st和非st有什么区别,代星号的st又代表什么意思,具体的成交顺序,交易时间,买入最小单位是1手,卖出可以零碎,1手表示多少股,怎么参与新股配售,各项交易费用,交易者的权利,证券公司对你应尽的义务。。。。。。。 还有很多很多的必备知识,我不再一一举例 反正个人认为 最好能做到象营业部大厅里的咨询小姐那样的了解程度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股票交易知识的资料可以问问自己开户的营业部有没有 也可以到网上搜索查找一下 新华书店应该也有这样子的书 不过可能不容易找到

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二:过度反应理论

来自百度百科 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二:过度反应理论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 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即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 什么是过度反应理论 过度反应理论是西方投资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说明了市场总是会出现过度反应的现象,人们由于一系列的情绪与认知等心理因素,会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加强的投资心理,从而导致市场的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理论的非理性因素 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理论认为,个体在投资活动中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进行理智的分析,当股票价格低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时,投资者开始买入股票;而当股票价格高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时,开始卖出股票。证券市场也由此形成了一种价值投资的氛围,但事实并非如此。投资领域中存在着价格长期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未来的价值本身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投资者的心理上的非理性因素,投资者共同的非理性投机形成了市场的暴涨和崩盘现象。 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 耶鲁大学的Robert Shiller教授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他在2000年3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书,将当时一路涨升的股票市场称作“一场非理性的、自我驱动的、自我膨胀的泡沫”。一个月后,代表所谓美国新经济的纳斯达克股票指数由最高峰的5000多点跌至3000点,又经过近两年的下跌,最低跌至1100多点。互联网泡沫类似于荷兰郁金香、南海公司泡沫,在投资领域中屡见不鲜。为什么人们总会重犯同样的错误呢?Robert ShiUer认为:人类的非理性因素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而历史教训并不足以让人们变得理性起来,非理性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局限性。Shiller教授曾在一个研究中发现:当日本股市见顶时,只有14%的人认为股市会暴跌,但当股市暴跌以后,有32%的投资者认为股市还会暴跌。投资者通常是对于最近的经验考虑过多,并从中推导出最近的趋势,而很少考虑其与长期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换句话说:市场总是会出现过度反应。 Richard Thaler和Werner De Bondt在1985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对于受损失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 依据有效市场理论(EMH)假设,任何一种股票或其组合的平均超常收益都该为零,但很多统计检验却出现了与之相冲突的股票价格异常现象,即被称之为证券市场异象。 本文拟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投资特性的相关性出发,对这些市场异象作出行为金融学(BF)角度的解释。 一、各种市场异象表现 对EMH的经验分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经验分析认为当影响资产价值的消息在市场中公布,价格应该速、准确地反应并将信息融入价格,即在最初的价格调整后不应再存有价格的趋势性变化或者价格的反转;第二类经验分析认为如果没相关于基础价值的信息,某种资产的供给和需求量的改变本身不能改变价格。 但自六七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很多与之相矛盾的统计异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异象(valueanomaly)。 三类价值型公司股票即“三低”股(低市净率股,低市价/帐面价格比股,低历史收益股)的表现都胜出于市场平均回报率及对应的三高股。 国外学者RichardThaler对1932—1977年NYSE上35只最好及最差表现的股票的研究也发现前期表现最好的股票接下来就表现平平,而前期表现不佳的股票反而后来产生明显高于NYSE指数的回报。 (二)时间效应(calendaranomalies),包括一月效应,每月之交效应,星期一效应,年末尾数为5的效应等。如证券市场的一月份和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及下一个月的前四天往往会带来异乎寻常的高收益,而星期一的回报则比一星期中其他任何一天都差。DJIA则从未在年末尾数为5的那一年中市场出现疲软。

(三)规模效应(thesizeeffect)。它表现为小公司常比市场平均水准 表现得更好,即小公司股票回报优于大公司股票。而小公司股票的收益 又主要归功于那些微型公司。 (四)公告效应(announcementbasedeffect)。 在一项具有正面效应的公告公布后,公司股价倾向于上扬,而负面效应 的公告则会带来股价的下挫。但当某个公司有意外盈利时,市场或多或 少又似乎都不能立即消化这个信息,会存有一定的时滞,然后又做出过 度反应。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回购,内部交易异象 (IPO’s,stockbuybacks,insidertransactions)。 首次公开发行总体上表现低于市场水准,一些首次在NYSE和AMEX发 行上市的公司随后的表现都不好。而那些宣布实行股票回购的公司在 接下来的几年中常具有长期异常收益。 公司执行官及董事长对自身公司股票实行的交易情况也与该股票的绩 效表现出相关性。 (六)处置效应(dispositioneffect)。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表现出存有 太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时间地卖掉赢利股票的倾向。 (七)股权溢价之谜(equitypremiumpuzzle)。股票市场投资与债券市 场投资历史平均水平回报之间存有巨大的差额。 据美国学者Sigel的研究,美国自1926至1992年,公司股票的总收益 与无风险收益之差约为 6.1%,而同期公司长期债券的这个收益仅为1%。 (八)期权微笑(optionsmile)。对股票期权的研究发现有利期权与无 利期权的定价都显得相对高估了。把各种执行价格的期权价格的波动 性与Black—Scholes公式所得价格的偏差所形成的曲线在低协议价格 与高协议价格处都比在中等范围协议价格的坐标点要高,就象是一个 “微笑”。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