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1)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2、数字地图3、电子地图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4. 地图学定义

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综合性)。

5. 地图学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表示。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同大地经度l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我国沿用了两个大地坐标系, 即(1) 1954年北京坐标系(2)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主要优点:

1.椭球体参数精度高;

2.定位所决定的椭球体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符合得好;

3.天文大地网坐标经过了全国的整体平差。

4.直接满足1:5000甚至更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等。

1. 地图投影(定义):就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使地面点的地理坐标(?,λ)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y)或平面极坐标(δ,ρ)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函数关系。

2.投影变形

1)投影变形表现在长度、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2)投影变形的相关概念

a. 长度比和长度变形

平面上微小线段与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叫做长度比。用公式表示为:μ=ds’/ds,其指某点某方向上微小线段之比。

最大长度比(a),最小长度比(b),经线长度比(m),纬线长度比(n)投影后经纬线成正交者,经纬线长度比就是最大和最小长度比。投影后经纬线不直交,其夹角为θ,则经纬线长度比m、n和最大、最小长度比a、b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m2+n2=a2+b2,m·n·sinθ=a·b

b. 面积比与面积变形

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 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 F之比,用P表示面积比:P = a·b = m·n (θ= 90) ;P = m·n· sinθ(θ≠90) 面积变形:面积比和1的差值,用Vp表示。

c.角度变形

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称为角度变形。以ω表示角度最大变形。

设A点的坐标为(x、y)A′点的坐标为(x′、y′),则:sin(w/2)=(a-b)/(a+b)

3. 地图投影分类

1) 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投影:

●等角投影的条件为:w=sin(w/2)=(a-b)/(a+b)=0 a=b,m=n

●等角投影在同一点任何方向的长度比都相等,但在不同地点长度比是不同的。

●多用于编制航海图、洋流图、风向图等地图。

等积投影:

●等积投影的条件是:Vp=p―1=0p=1 因为p=ab 所以a=1/b或b=1/a

●由于这类投影可以保持面积没有变形,故有利于在图上进行面积对比。一般用于绘

制对面积精度要求较高的自然地图和经济地图。

任意投影:

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但又都不大。任意投影中,有一种等距投影。它不是没有长度变形,只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等距投影的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多用于一般参考用图和教学地图。

三种变形的关系:(1)在等积投影上不能保持等角特性,在等角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特性。

(2)等积投影的形状变形比较大,等角投影的面积变形比较大。

(3)在任意投影上不能保持等角和等积的特性

2) 按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非几何投影

几何投影分类:(1)方位投影(2)圆柱投影(3)圆锥投影

非几何投影:方位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桑逊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4. 方位投影

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绘制地图时,总是希望地图上的变形尽可能小,而且分布比较均匀。一般要求等变形线最好与制图区域轮廓一致。因此,方位投影适合绘制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从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来说,两极地区和南、北半球图采用正轴方位投影;赤道附近地区和东、西半球图采用横轴方位投影;其他地区和水、陆半球图采用斜轴方位投影。

5. 圆柱投影

1)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

特点:赤道投影为正长;

纬线投影成和赤道等长的平行线段,即离赤道越远,纬线投影的长度比也越大;

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如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

墨卡托投影应用: 1. 广泛应用于航海和航空方面。

2. 还用于编制赤道附近等国家和地区的地图。

3.作世界时区图和卫星轨迹图。

2)高斯-克吕格投影:

投影特点:(1)中央经线和赤道被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而且是投影的对称轴;

(2)投影后没有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离开中经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变形在赤道上。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

?6°分带法:从格林尼治零度经线起,每6°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投影带。

?3°分带法:从东经1°30′算起,每3°为一个投影带,将全球划为120个投影带。

6.圆锥投影(经线为放射性直线)

1)切圆锥投影

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一条纬线投影后是不变形的线,叫做标准纬线。它符合主比例尺,这条纬线通常位于制图区域的中间部位。从切线向南向北,变形逐渐增大。

1)圆锥投影面展开成扇形2)纬线是以圆锥顶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弧

3)经线为由圆锥顶点向外放射的直线束,经线间的夹角与相应的经差成正比,比实地经差小。

2)割圆锥投影

3)等角圆锥投影

投影条件:地图上没有角度变形,w=0;每一点上经线长度比与纬线长度比相等,m = n。4)等积圆锥投影

投影条件:投影后面积没有变形,即P=ab=1。

等积圆锥投影常用以编制行政区划图,人口密度图及社会经济地图或某些自然图。它是绘制我国地图时常采用投影之一,其他国家出版的许多图集也采用该投影。

5)等距圆锥投影

投影条件:经线投影后保持正长,即经线方向上的长度比为1。在标准纬线上也无变形,除

此以外其他纬线均有变形。

7. 地图投影的选择

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影响

决定投影的种类,在极地,应选正轴方位;在赤道,应选横轴方位、正轴圆柱;在中纬,应选正轴圆锥或斜轴方位。

2)形状的影响

中纬地区:沿纬线延伸,应选正轴圆锥;沿经线延伸,应选多圆锥投影;呈圆形,则应选斜轴方位。低纬地区:沿赤道延伸,应选正轴圆柱;如呈圆形,选横轴方位为宜

3)地图内容对投影选择的影响

主题和内容影响投影选择:

如交通图、航海图、航空图、军用地形图等多采用等角投影;

自然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布图、类型图、区划图等一般采用等积投影。

世界时区图,为使时区的表现得清楚,只能选择经线投影成直线的正轴圆柱投影。

中国政区图,为能完整连续地表示,应选用斜轴方位。

教学用图,选择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如等距投影。

8. 地图比例尺

大比例尺:1:10万及大于1:10万中比例尺:介于1:10万到1:100万之间

小比例尺:1:100万及小于1:100万

第三章地图概括

1.地图概括概念

也称制图综合,就是依据地图比例尺、用途和制图区域地理特征,对地图上的各要素和内在联系加以分析研究,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段,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2.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根据地理信息的不同,在集合成类的过程中,既有归并,也有拆分。

分类:地物的属性分级:根据数量划分同类地物的级别

2、简化——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弃不重要的细部。

地理信息的取舍:1)比例尺概括;2)目的概括

3、夸张——为提高或强调符号的重要特征。

它与编图的目的和用途密切相关,并充分体现在地图设计过程中。地图从设计图例开始便采用了夸张的方法。

4、符号化——将空间数据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指定成各种图形。

3.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主导因素)2)比例尺3)地图区域地理特征4)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5)制图者

4.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一、分类

1.层次归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2.数量分级分级越多,地图概括的程度越小。

3.等级合并经过层次归类的空间数据,有明确的先后层次顺序,随着比例尺的缩小,按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来合并等级,减小级数扩大级差。

4.降维转换

点状符号是一种0维的数据,线状符号1维和面状符号是二维的数据,比例尺缩小

或同级比例尺的制图目的不同时,运用符号表示数据的图形产生维量的变化,称图

形等级转换,它对地图的载负量影响很大。

5、分区选取

是一种不等精度的选取方法,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在同一图幅范围内进行定额选取是要采用不同的选取标准。

二、简化

简化分为:删除和图形化简

1.删除的最小尺寸

2.删除的指标定额

3.删除的资格排队

4.形状的简化(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

(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

(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5.内部结构的简化

空间数据构成了平面图形,在简化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格局。(1)合并(2)分割

三、夸张

夸张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夸大,没有夸张就不成为地图符号。地图概括时夸张的方法包括:1、局部夸大2、位移

第四章地图符号

1. 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

1)符号应与实际事物的具体特征有联系,以便于根据符号联想实际事物;

2)符号之间应有明显的差异,以便相互区别;

3)同类事物的符号应该类似,以便分析各类事物总的分布情况,以及研究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4)简单、美观、便于记忆、使用方便。

2. 地图符号的分类

(一)按符号的几何特性分类

1)点状符号2)线状符号3)面状符号4)体状符号

(二)从视觉上分类1)形象符号2)抽象符号

(三)按比例关系分

不依比例符号(点状符号);半依比例符号(线状符号);依比例符号(面状符号)3. 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

形状——视觉上能够区别开来的几何单体。

尺寸——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

方向——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

颜色(色相、亮度、彩度)

网纹(排列、纹理)——在一个符号或面积内部对线条或图形记号的重复交替使用。

注意:线和面的形状变量指它们的构成元素的形状、而非线、面的轮廓

4. 色彩在地图设计中的作用

1)色彩能提高地图的视觉效果2)色彩具有使要素简化和清晰的功能

3)色彩可诱导人对地图的主观反应4)提高地图内容表现的科学性

5)提高地图的审美价值

5. 色彩的基本属性:颜色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色彩三要素的应用

色相:表示质量类别明度:表示数量级别

饱和度:大面积的用饱和度低的色彩,小面积的重要要素用饱和度高的色彩。

6. 地图色彩设计的一般要求

1)与地图的性质、用途相一致

地形图?清爽明快;旅游图?活泼华丽;教学挂图?清晰易读;儿童地图?活泼生动2)与地图的内容相一致:表示内容的主次之分

3)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

4)和谐美观、形成特色

7. 量表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1)定名量表

最简单的一种量表系统,用数字、字母、名称或任何记号对不同现象加以区分,实际上是一种定性的区分。在这一量表水平上,无法对两类现象之间进行任何数学处理,只能确认类别。2)顺序量表

把对象按某种标志的差别排出顺序,但既无单位也无起始点,只是一个相对次序。在这类量表水平上,只能区分出现象的大小、主次、前后等相对等级,既可定性也可定量。3)间距量表

采用间距量表可以区分空间数据量的差别。即对象按某一标志的差别排出顺序,而且要知道差别的大小。即通过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图对象排序(等差数列)。常用的统计量是算术平均值X 和标准差d 分级间隔值:x- 2 d ,x- d ,x,x + d ,x+ 2d

4)比率量表

它和间距量表一样,按已知数据的间隔排序,但成比率变化。

8. 注记的作用

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地图中的注记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质量数量特征。9. 注记的分类

1)名称注记: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2)说明注记:说明事物的种类、性质、或特征。3)数字注记: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4)图幅注记:说明地图的编制状况。

第五章地图表示(注意看PPT)

1. 点位数据的符号表示方法

1)量表法

1、定名量表的应用

按固有特征区分时,采用定名量表。即定性区分(而不定量区分)制图现象。

2、顺序量表的应用

(1)顺序量表的点状符号用于表示地图信息的强度。

(2)顺序量表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将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不必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所以通常只取三项顺序。

(3)表达顺序可以采用尺寸变量,配合亮度、彩度或网纹变量,构成对象的强度变化。

3.距离/比率量表的应用

(1)距离/比例量表能显示点状符号中地图数据的数量差别。

(2)顺序量表和距离/比率量表的区别在于前者隐藏了数据的数量而只显示数据的强度。

(3)表示数据的数量时,最有效的视觉变量还是图形的尺寸,也可以用亮度或网纹来显

示数量。

2)比例圆

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

比例圆的表示方法:

1. 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

2. 确定比例圆的尺寸或比率

(1)绝对比率符号—符号的面积大小与它所代表事物的数量指标成正比关系。

(2)相对比率符号(任意比率符号)—符号的面积大小可大体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但与所代表事物的数量并不成绝对比例关系。

3)定位符号图与分区统计图

1、在专题地图中,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称为定位符号图。

2、如果点状符号示代表一个区域的数据,通常定位在区域的重心位置,这种地图通称为分区统计图。

4)点值图

人口分布或作物分布是一种离散的地理现象,所以是一种区域频数制图。当编图完成后,区域单元界线在清绘成图时即行删去,而出现一种离散点的分布。制图的步骤包括:(1)确定区域单元(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3)计算点值和点的尺寸(4)作图

2. 线性数据的符号表示

1)定位线—表示图上连续分布的线状地物

2)走向线——也称运动线,他表示地图信息在图面上的移动轨迹。

3)等值线、等密度线——用线状符号表示定量的分布

定量分布的地理现象经常采用等量线表示,等量线按照数据的特征,可以分为等值线和等密度线两类。

1、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

2、等密度线是由显示在区域单元上的平均值数据产生的

等值线图具有以下特点:

(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其采集的数据必须有连续性,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的、线状表面。

(2)等值线是定量的符号,它可以进行图上量测。

(3)在比例尺变换时,等值线容易通过制图法则进行图形的概括。

3. 定性信息的面状数据符号表示

1)定性信息的特征

定性信息表示在地图上有三种基本形式:

(1)类型图:表示制图对象质量特征及其地理分布规律的一种主要图型。(没空白,不重叠)(2)区划图:根据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在地域上总体和部分之间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划分不同等级区域的地图。(没空白,不重叠,同级)

(3)范围图:表现一些现象空间分布位置与范围的图型。(有空白,可重叠)

2)适宜于表示定性信息的变量

1、色相变量

2、网纹变量

4. 等值区域制图

等值区域制图所反映的地理数据,是离散的数据,根据每一个统计单元及相对应的统计值,选用面状符号表示,以反映每一个统计单元数量上的差别。

等值区域制图最常用的方法为分级统计图法,又称分区分级统计图法或平均值统计图法。表示一定区域单位范围内某种制图现象平均密度的方法。一般通过不同亮度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别。

第六章地图图型

1.地图图型: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N)

2. 普通地图的类型

(1)地形图(N):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地形图的特点:统一的数学基础;统一的规范和图式符号

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几何精度高、内容详细

(2)地理图(N)也称一览图,通常指的是比例尺小于1:100万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地理图的特点: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

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没有统一指定的编图规范与实施细则。

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

3. 普通地图的内容及其表示

(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二)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

普通地图上的社会人文要素: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

4. 地理图的编制特点

1)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2)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3)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

5.专题地图的特性与类型

1)基本特性

a. 内容广泛

专题地图以表示各种专题现象为主,也能表示普通地图上的某一个要素,如水系、交通网等b. 具备地理底图

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地理底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重新编制。专题内容必须依附一定的地理基础,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表现地图主体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底图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

c、图形丰富,图面配置多样

d、新颖图种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密切

2)类型

1. 按专题内容分类

根据内容专题地图可分为四大类:

(1)自然地图:大气现象地图、地质图、水文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人口地图、经济地图、社会事业地图、政治行政区划地图、历史地理图、城市地图。

(3)环境地图:环境背景条件地图、环境污染现状地图、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地图、环境预测及区划、规划地图、自然灾害地图。

(4)其他专题地图:指上述类型以外的专题地图,主要有各类航线图及工程技术图等。

2. 按专题现象概括程度分类

(1)分析图(解析图)

通常用来表示单一现象的分布情况,不反映现象与其他要素的联系或相互作用。

2)组合图

在同一幅地图上表示一种或几种现象的多方面特征。这些现象及其特征必须有内在联系,但又有各自的数量指标,概括程度及表示方法。

(3)综合图(合成图)

通过将几种不同但互有关联的指标进行综合与概括,以获取并表示出某种专题现象或过程的全部完整特征。

6.专题地图的应用

1、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特点与规律

2、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

3、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

4、进行预测预报

5、进行综合评价

6、进行区划和规划

7、其他方面的应用

7.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

1)地图设计

(1)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地图的主要参数(2)图面配置设计

(3)表示方法与资料的分配(4)图例系统与符号的设计

(5)制定作业方法与制印工艺流程(6)以编辑设计书的形式加以落实

2)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

作者原图:编图者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地图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

编绘原图: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3)出版准备

常规专题地图编制工作的出版准备与编制地理图所使用的方法及步骤基本相同。

8. 地理底图的编制

1) 地理底图的作用

(1)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2)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3)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2) 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

(1)工作底图: 内容详细,利于专题内容转绘,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常作为工作底图。

(2)出版底图:内容简略,主要作用是体现专题内容与有关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3) 地理底图编制

地理底图是专题底图的地理基础,内容选取过少作用难以发挥;内容过于繁杂,会干扰主题内容。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易读性及专题地图的整体效果。

9. 表示方法的选择

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 等值线法;运动线法; 范围法; 质底法(质别底色法); 定位图表法

点值法

定义: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专题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方法。它适合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例如,人口分布、农作物分布等。

点值法——分散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

点值法制图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点的位置;选择点值大小;确定点子的尺寸。

点子的大小所代表的数值是固定的;

点子的多少反映现象的数量规模;

点子的配置反映现象集中或分散的分布特征;

点值法通常需要的底图要素有:行政区划、水系、道路等作为配置点子的定位参照物。

分区统计图表法

定义:把制图区域分成若干个区划单位(一般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各区划单位的统计资料制成不同的统计图表绘在相应的区划单位内,以表示现象的总和、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方法称为分区统计图表法。

特点:表示区划内现象的总和,反映现象的绝对数量指标,而无法反映现象的地理分布,是一种统计制图。

分级统计图表法

定义:分级统计图表法是用颜色深浅或符号疏密表示制图现象的统计差异,它反映制图现象的分布强弱,必须使用相对值指针。

分级统计图表法设计特点:

分级统计的色彩设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表示同一现象的分布,原则上最好使用同一色相,但要求不同级别的色差即明度加于区分,同时又保持其连续性,使其色彩深浅变化反映出制图对象的强弱差异。

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投影

1)比例尺系列(小)1:100万

(中)1:50万、1:25万(1:20万)

(大)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2) 投影(1)小比例尺采用等角圆锥投影(2)大、中比例尺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第八章数字地图制图

一、空间数据结构

1、图形数据的组织结构——矢量结构

图形数据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和体,图形要素的图形都可看作是点的集合。

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地理实体,即地理实体的形状和位置是由一组所在的坐标参考系中坐标确定的。矢量数据结构是人们较为习惯的一种表示空间数据的方法

●点——用一对(x,y)坐标表示,P(x,y)

●线——用一串有序的(x,y)坐标对表示,

P(x1, y1, x2, y2, …, xn, yn)

●面——用一串有序且首尾坐标相同的(x,y)

坐标表示,P(x1, y1, x2, y2, …, xn, yn,x1, y1)

2.图像数据的组织结构——栅格结构

栅格数据的概念

?将制图区域上的平面表像按一定的分解力作行和列的规则划分,就

形成了一个栅格阵列,其中每个栅格也称“像元”或“像素”

?由平面表像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

栅格数据结构简单,空间分析操作容易;但栅格数据表达精度不高,数据存储量大,工作效率低。

矢量数据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许多分析操作用矢量数据结构难于实现;但它的数据表达精度高,数据存储量小,输出图形美观却工作效率高。

二、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1、编辑准备阶段:包括收集、分析评价和确定编图资料,按自动制图要求做编辑准备工作。

2、数字化阶段

将地图图形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属性转化为计算机可接受的数字,称为数字化。

3、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

(1)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做规范化处理,主要有数字的检查、纠正,重新生成数字化文件,转换特征码,统一坐标原点,进行比例尺的变换,不同资料的数据合并归类等;

(2)为实施地图编制而进行的数据处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不同地图的投影变换,对数据进行选取和概括,各种专门符号、图形和注记的绘制处理。

4、图形输出阶段

计算题:

地图编号,概括、比例尺、长度比、地图综合、回归方程、等比数列、开放根公式、图幅编号的新旧转换。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

现代地图学重点和考点概括word精品

各章的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结合你对现代地图和地图学理解,谈谈它与你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2.未来地图学的发展趋势如何?请描述你想象中的未来地图是什么样子?第二章: 1.自然球体、大地球体和旋转椭球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空间参照系都有哪几种类型? 3.什么叫椭球体定位? 4.地图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5.叙述传统实测成图法的一般过程。说明每一过程完成的主要成果。 6.数字测绘成图法可有几种成图的类型?请简述其一般过程。第三章: 1.简要说明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2.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进行比较,观察经纬线网和大陆轮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地图投影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长度变形是主要的? 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那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5.简要说明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的投影特点。 6.墨卡托投影有何特点?为什么航海图和航空图选用此种投影? 7.我国地形图都选用哪几种投影?说明它们的投影原理。 8.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布规律。为什么要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说明6°带和3 带的分带规定。 9.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的特点和坐标值的表示方法。 10.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概念,为什么要换带? 11.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每种换带方法原理。第四章: 1.什么是地图符号?地图符号的作用有哪些? 2.按空间分布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图符号各分为哪几类?各类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按符号表示的维数和表示内容的动静状态进行分类?请说出这两种分类的各 4. 种类型。 5.地图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有哪些?其视觉感受效果是什么? 6.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点状、线状、面状符号的设计? 7.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 8.地图上可以进行哪些色彩的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进行色彩的调和? 9.地图注记的作用是什么?地图注记分为哪几种?能表达地理事物的那些特征? 10.如何运用地图注记来说明地物的类别、意义和重要程度? 11.地图上注记配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第五章: 1.简述地图概括的目标、任务、实质和方法。 2.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影响地图概括的根本因素与主导因素? 3.简述地图内容选取、概括和图形简化的基本方法。 4.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地理图?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特点? 5.结合你所了解的实例,说明各类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理图的用途及其差异。 6.什么叫水系?地形图上要反映水系的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7.地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那几种?哪种方法是基本的?为什么? 8.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和类型? 9.绘图并简要说明各类基本地貌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及其特点。 10.在普通地图上对于居民点主要反映那些特征?是如何表现的? 11.举例说明各种点状、线状、面状、片状和动态分布事象应采用的表示方法。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地图学复习资料76570

第一章 1什么是地图?它有哪些特征? 感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特征:1数学法则2地图概括3符号系统4地理信息载体 2地图的组成要素包括那几个方面? (1)地理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主体要素 (2)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3)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照片文字等补充说明 3简述地图的制作流程? 实测成图(1)常规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2)航空摄影成图: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相片镶嵌——立体测图——实地调绘——清绘整饰成图 编绘成图(1)常规编绘成图: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 (2)卫星遥感资料成图: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象镶嵌——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 4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地图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哪几类? 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6地图分幅方法有哪两种?是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细描述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割多次投影变性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拼接不变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7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哪几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8”J-50-56”是哪个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它的比例尺代码是多少?分幅是经差纬 差是多少? 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比例尺代码是“D” 分幅是经差30秒纬差20秒 9 地图学的定义 (1)地图学是研究空间信息表达,存储和传递的科学(2)是以地理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新编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判断、填空、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 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 (2)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国家图、海湾图等等。(3)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注:我国把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8种地形图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4)按其他指标分类:用途(文化地图)、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历史年代(古地图)、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 5.《制图六体》——————晋朝、裴秀。 6.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 7.现代地图学:由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组成。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1.大地测量系统 (1)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使用1975年国际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陕西安的大地原点。 (2)大地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3)全球定位系统:GPS\GLONASS\GALILEO\COMPASS\(3S是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2.地图投影概念 地图投影是指将地球表面展开成平面的理论和方法,是实现球面到平面的转换,就是地球体的数学模型。 3.地图投影的变形 长度(距离)、角度(形状)、面积等等 4.投影的分类 (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非几何投[根据经纬线形状可以分为(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 (2)按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注:用为编制世界地图的投影,主要有多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伪圆柱投影。我国选用的投影是正切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5.比例尺和多尺度的概念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地图比例尺是地图精度和内容详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地图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地图的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测制地图的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地图的构成和作用: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作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6、地图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图 3.按区域分类 包括多个层次:——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国家图以及下属的行政区区域地图; ——局部区域图:海洋图、海湾图、流域图。 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虚地图 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动态地图 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7.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出版使用方式、按感受方式、按历史年代 7、地图的功能: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第二章:地形图及其应用 1.地形图的特点和内容: 内容:水文、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和境界线。 特点:(1)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2)采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3)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图式。 2.地形图的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3.分带和地图投影 分带:为了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办法,规定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经差6°分带;1:1万及更大的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 地图投影:我国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即高斯——克吕格投影。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4.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直角坐标网 1.坐标系的建立和起算 直角坐标网是以每一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纵轴(X轴),赤道作为横轴(Y轴),纵坐标以赤道为0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都是正值。规定凡横坐标值均加500千米即等于将纵坐标轴向西移500千米,横坐标从此起算则均为正值。 2.直角坐标网的构成 以公里为单位,按相等间距,作平行于纵、横轴的若干直线,便构成了图面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又叫方里网。 3.坐标的注记 纵坐标注记在东西内外图廓间,由南向北增加(四位数);横坐标注记在南北内外图廓间,由西向东增加。近地图四角注有全部坐标数。横坐标前两位为带号,其余只注最后两位公里数。 5.地形图分幅编号的方法: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6.方位角和偏角的概念 三种方位角 1.真方位角:从真子午线北段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真方位角。 2.磁方位角:从磁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磁方位角。

2011年地图学_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折(每题2分,共20分)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C )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 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 )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C )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 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 a=b B. a>b C. a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二)数学法则的结构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 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 (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 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 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 (2)表达灵活: 依比例表示:双线河、 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 (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形状、大小、颜色 (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 (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 二、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一、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 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地图学概论期末复习

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地图的概念:地图就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缩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 2、地图的是个基本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2.科学的地图概括(地图综合)3.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符号系统) 4.地理信息的载体(可记载性)。(原题) 3、现代地图的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 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 4、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其他要素。(数量、质量、时间、空间。)(原题) 5、地图的基本功能:1、地图的模拟功能2、地图的信息负载与传输功能3、地图的认知功能。 第二章 1、数学法则:数学法则由投影、比例尺、坐标系统构成。(原题) 2、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 3、比例尺的作用:1、决定着地图图形的大小2、决定着地图的测制精度3、决定着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4、★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就是研究把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绘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 地图投影的变形有:1、长度变形2、面积变形3、角度变形4、形状变形(原题)(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方位投影,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5、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制图比例尺。3.地图的内容。4.出版方式。(原题) 6、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性质:(经纬线怎么变形?)长度变形是必然存在的! 1:100万用等角割圆锥投影 第三章 1、普通地图的概念: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全面、综合地反映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的普遍特征的地图。(地图比例尺大小的区别方法) 2、★图幅号的计算:例1、已知经纬度坐标,求坐在新图幅号。 例2、已知新图幅号,求图幅西南角经纬度。(1:5万或1:10万) 第四章 1、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1、个体符号法 2、线状符号法 3、范围法 4、质底法 5、量底法 6、等值线法 7、点值法 8、运动符号法 9、定位统计图表法 10、分区统计图表法 11、分级统计图法 12、格网法(原题) 第五章 1、地图概括(传统)的概念:地图概括是根据地图比例尺、地图的用途和制图区域的特点,采用简单扼要的手段,吧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信息提取出来,形成新的空间概念的过程。 2、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1、地图比例尺 2、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4、组图数据(资料)的质量 5、符号图形的图解限度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地图学复习要点(考试重点)

地图学复习讲义 1地图: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讨论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数据预处理:就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或将数据压缩、增加、保留主要特征;或对数据的使用进行取舍,以期适用于地图符号化和地图作业。 4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说明文字,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5非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制图数据没有明显比例关系的符号称作非比例符号。 6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或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称为遥感。 7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其所代表的属性数值具有明确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作比率符号。 8定位比率符号法:在定位符号法的定量表示中,通常使用点状符号面积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量成一定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的组合与配置称为定位比率符号法。 9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

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10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是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线状符号法。 11动线符号法:以线状符号的定位和指向表示事物变动的路径和方向,以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动线符号法。 12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它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3范围法:局部成片或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这种符号配置的方法称为范围法。 14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15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这种方式称为分级比率方式。 16地理图: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2020年九月整理).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A )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1: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C )P109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B ) A.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C )P78 A.等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A )P98 A.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8、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C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a=b B.a>b C.a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4、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6、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7、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8、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9、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0、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11、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12、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13、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14、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15、O 16、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17、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18、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19、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形感。 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20、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后的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 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 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 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 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地图学期末复习题库

地图学题库 一、判断题 1.地图、航空像片、风景画都具有可量测性。× 2.地图上表示各种信息是通过特殊的地图符号系统来实现的。√ 3.地图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核心。√ 4.地图上通常用地图符号的图形、色彩的变化来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用地图符号的尺寸 变化来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 5.1:150万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 6.普通地图是以表示某一项或几项要素为主的地图。× 7.高程基准面和理论深度基准面是重合的。× 8.海洋部分的水深是根据"平均海水面"自上而下计算的。× 9.山头等高线与凹地等高线相套,则相套的两条等高线同高。√ 10.石油输出图中,主要采用的表示方法是运动线法。√ 11.在计算机制图的条件下,地图原图编绘和地图出版准备仍有严格界限。× 12.地图制作的方法通常为实测成图和数字制图。× 13.编绘成图的主要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 14.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的化简。× 15.制图物体选取和形状概括都不能引起数量标志的变化。× 16.制图综合中的选取分为类别选取和级别选取。√ 17.计算机制图时,夸大也是通过对制图数据进行修改来实现的。√ 18.地图比例尺影响地图制图综合的方向和综合程度。√ 19.制图综合程度的大小只受图解尺寸的影响。× 20.地图载负量分为长度载负量和数值载负量。× 21.在彩色地图上,等高线通常不算载负量。√ 22.海洋中的岛屿图形只能选取或舍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几个小岛合成一个大的岛屿。√ 23.在概括河流图形时,首先要研究河流的弯曲形状和曲折系数。(√) 24.河流经过图形概括,其长度保持不变。(×) 25.河心岛单独存在时,可以取舍,也可以合并。(×) 26.湖泊一般只能取舍,不能合并。(√) 27.在概括水库图形时不需顾及到等高线的概括。(×) 28.河流选取标准通常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值;通常在高密度区采用高标准,低 密度区采取低标准。(√) 29.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河流舍弃愈来愈多,实地密度不断减少,图上密度却不断增大。 (√) 30.道路稀疏地区,道路网眼面积小。(×) 31.道路等级高,概括程度大;等级低,概括程度小。(×) 32.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各地区居民地的数量差别越来越大。(×) 33.取舍居民地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居民地的大小。(×) 34.最高的山顶必须选取,独立的山顶不能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