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262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03-27发布2006-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2626-1992《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GB /T 6223—1997《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T 6224.1-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总透漏率的试验方法》、GB/T6224.2—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的过滤效率的试验方法》、GB/T 6224.3—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死腔的试验方法》和GB/T 6224.4—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对空气呼吸阻力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262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从《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修改为《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所规范产品的防护对象从防粉尘扩大到防各类颗粒物,即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

——增加了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术语和定义。

——在面罩类型中增加了全面罩、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防颗粒物过滤元件分类,即防非油性颗粒物(以KN标记)和防油性颗粒物(以KP标记),并分别规定了检测条件。

——改变了过滤效率检测条件,取代医用滑石粉,用氯化钠代表非油性颗粒物,用DOP 代表油性颗粒物,使用最难过滤的颗粒物粒径,并将检测流量从30 L/min提高到85 L/min,从检测初始过滤效率改变为加载过滤效率。

——增加了过滤元件的过滤效率级别,半面罩有90.0%、95.0%和99.97%3个过滤效率级别,全面罩有95.0%和99.97%两个过滤效率级别。

——增加了对呼吸器面罩总泄漏率(适用于随弃式面罩)和泄漏率(适用于可更换式面罩)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将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的检测流量从30 L/min提高到85 L/min。

——删除了对吸气阻力上升值、湿阻力上升值和面罩质量的技术要求。

——改变了呼气阀气密性和死腔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对呼吸器头带、连接和连接部件、呼气阀盖和可燃性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对制造商提供的呼吸器清洗和消毒方法的评价方法。

——增加了对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的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防化研究院和3M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启元、丁松涛、姚红、程钧、张元虎、任辉、刘宏斌、袁晓华。

本标准于1981年首次发布第一版,1992年第一次修订为GB/T 2626—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的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防护有害气体和蒸气的呼吸防护用品。本标准不适用于缺氧环境、水下

作业、逃生和消防用呼吸防护用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91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

GB/T 5703 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

GB/T 10586 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 10589 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 1115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颗粒物particle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液态或固态与液态的颗粒状物质,如粉尘、烟、雾和微生物。

[GB/T 18664—2002,定义

3.2

粉尘dust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一般由固体物料受机械力作用破碎而产生。

[GB/T 18664—2002,定义

3.3

烟fume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一般由气体或蒸气冷凝产生,粒度通常小于粉尘。

[GB/T 18664—2002,定义

3.4

雾mist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

[GB/T 18664—2002,定义

3.5

微生物microorganism

自然界中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不能用眼直接观察、须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3.6

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non-powered air-purifying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气流阻力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GB/T 18664—2002,定义

3.7

密合型面罩tight-fitting facepiece

能罩住鼻、口的与面部密合的面罩,或能罩住眼、鼻和口的与头面部密合的面罩。密合型面罩分半面罩和全面罩。

[GB/T 18664—2002,定义

3.8

半面罩half facepiece

能覆盖口和鼻,或覆盖口、鼻和下颌的密合型面罩。

3.9

全面罩full facepiece

能覆盖口、鼻、眼睛和下颌的密合型面罩。

3.10

随弃式面罩disposable facepiece

主要由滤料构成面罩主体的不可拆卸的半面罩,有或无呼气阀,一般不能清洗再用,任何部件失效时即应废弃。

3.11

可更换式面罩replaceable facepiece

有单个或多个可更换过滤元件的密合型面罩,有或无呼吸气阀,有或无呼吸导管。3.12

吸气阀inhalation valve

呼吸防护用品上的止回阀,只允许可吸入气体进入面罩,防止呼气通过它排出。

3.13

呼气阀exhalation valve

呼吸防护用品上的止回阀,只允许呼出气体通过它排出面罩,防止吸入气体通过它进入面罩。

3.14

呼吸导管breathing hose

用于连接面罩与过滤元件的柔软、气密的导气管。

3.15

过滤元件filter element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的,可滤除吸入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过滤材料或过滤组件。

示例:滤毒罐(滤毒盒)、滤尘盒、滤料等。

[GB/T 18664—2002,定义

3.16

过滤效率filter efficiency

在规定检测条件下,过滤元件滤除颗粒物的百分比。

3.17

总泄漏率total inward leakage

TIL

在实验室规定检测条件下,受试者吸气时从包括过滤元件在内的所有面罩部件泄漏入面罩内的模拟剂的浓度与吸入空气中模拟剂浓度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18

泄漏率inward leakage

IL

在实验室规定检测条件下,受试者吸气时从除过滤元件以外的面罩所有其他部件泄漏入面罩内的模拟剂浓度与吸入空气中模拟剂浓度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19

死腔dead space

从前一次呼气中被重新吸入的气体的体积,用吸入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表示。

3.20

头带head harness

用于将面罩固定在头部的部件。

4 分类和标记

4.1 面罩分类

面罩按结构分为随弃式面罩、可更换式半面罩和全面罩三类。

4.2 过滤元件分类

过滤元件按过滤性能分为KN和KP两类,KN类只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KP类适用于过滤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元件。

4.3 过滤元件级别

根据过滤效率水平,过滤元件的级别按表1分级。

4.4 标记

随弃式面罩和可更换式面罩的过滤元件应标注级别,级别用执行本标准号及年号与过滤元件类型和级别的组合方式标注。

示例1:KN90过滤元件的标记为GB 2626—2006 KN 90。

示例2:KP100过滤元件的标记为GB 2626—2006,KP 100。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a)直接与面部接触的材料对皮肤应无害;

b)滤材对人体应无害;

c)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在正常使用寿命中不应出现破损或变形。

a) 应不易产生结构性破损,部件的设计、组成和安装不应对使用者构成任何危险;

b)头带的设计应可调,便于佩戴和摘除,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痛现象,可更换式半面罩和全面罩的头带设计应为可更换;

c)应尽可能具有较小的死腔和较大的视野;

d)在佩戴时,全面罩的镜片不应出现结雾等影响视觉的情况;

e)使用可更换过滤元件、吸气阀、呼气阀以及头带的呼吸防护用品应采用方便更换的设计,并且能使使用者随时和方便地检查面罩与面部的佩戴气密性;

f)呼吸导管不应限制头部活动或使用者的行动,不应影响面罩的密合性,不应出现限制、阻塞气流的情况。

g)随弃式面罩的结构应能保证与面部的密合,且应在使用寿命期内不出现变形。

5.2 外观检查

按照6.1方法检查。

样品表面不应破损、变形和有明显的其他缺陷,部件材料和结构应能耐受正常使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温度、湿度和机械冲击,头带应可调,可更换式面罩的头带设计应为可更换,全面罩的镜片在佩戴时不应出现结雾等影响视觉的情况。按6.2方法经温度湿度预处理和机械强度预处理后,部件不应脱落、损坏和变形。检查内容还应包括标识和制造商所提供的各种信息。

5.3 过滤效率

用氯化钠(NaCl)颗粒物检测N类过滤元件,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dioctyl phthalate)或性质相当的油类颗粒物(如石蜡油)检测P类过滤元件。

按照6.3方法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每个样品的过滤效率应始终符合表2的要求。

5.4 泄漏性

按照6.4方法检测。

有呼吸导管时,呼吸导管应作为面罩的组成部分进行检测。

5.4.1 随弃式面罩的TIL

随弃式面罩的TIL应符合表3的要求。

5.4.2 可更换式半面罩的IL

当以每个动作的IL为评价基础时(即10人×5个动作),50个动作中至少有46个动作的IL应小于5%;并且,在以人的总体IL为评价基础时,10个受试者中至少有8个人的总体IL应小于2%。

5.4.3 全面罩的IL

当以每个动作的IL为评价基础时(即10人×5个动作),每个动作的IL应小于0.05%。

5.5 呼吸阻力

按照6.5和6.6方法检测。

每个样品的总吸气阻力应不大于350 Pa,总呼气阻力应不大于250 Pa。

5.6 呼气阀

若有呼气阀,应符合

5.6.1 呼气阀气密性

应按照6.7方法检测。

只检测半面罩。各样品均不得出现下述情况之一:

a)抽气流速已经达到500 mL/min时,系统负压达不到1180 Pa;

b)呼气阀恢复至常压时间小于20 s。

5.6.2 呼气阀盖

按照6.8方法检测。

面罩的呼气阀盖在承受表4规定的轴向拉力时,不应出现滑脱、断裂和变形。

5.11 镜片

按照6.13方法检测。

每个样品的镜片不应破碎或产生裂纹;然后按6.14方法检测气密性,应满足5.12的要求。

5.12 气密性

按照6.14方法检测。

在规定检测条件下,60 s内每个全面罩内的负压下降应不大于100 Pa。

5.13 可燃性

按照6.15方法检测。

暴露于火焰的各部件在从火焰移开后,不应燃烧;如果燃烧,续燃时间不应超过5 s。

5.14 清洗和消毒

若产品设计使用时间超过1个工作班,面罩材料应能够耐受制造者推荐的清洗或消毒的处理。

清洗或消毒后的样品应符合5.4要求。

5.15 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

按照6.1方法检查。

应参照GB/T 18664的有关规定判断制造商提供信息的正确性。

5.15.1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随最小销售包装一起提供。

b)应有中文说明。

c)应包括使用者必须了解的以下信息:

1)应用范围与限制;

2)对可更换过滤元件,说明其与全面罩或半面罩一起使用的方法,若为多重滤料,应标明;

3)可更换式面罩的组装方法;

4)使用前的检查方法;

5)佩戴方法和佩戴气密性检查方法;

6)何时更换过滤元件的建议;

7)如果适用,维护方法(如清洗和消毒方法);

8)储存方法;

9)使用的任何符号和图标的含义。

d)应对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警示,如:

1)适合性;

2)密合框下的毛发会导致面罩泄漏;

3)空气质量(污染物、缺氧等)。

e)信息应明确,可增加解说、部件号和标注等帮助说明。

5.16 包装

按照6.1方法检查。

销售用包装应能保护产品,防止在使用前受到机械损伤和污染。

6 检测方法

6.1 表观检查

根据各技术要求的需要(参见附录A),在进行实验室性能检测前,应对样品进行目测外观检查。

6.2 预处理

6.2.1 温度湿度预处理

样品数量及要求

2个样品为未处理样;或其他检测方法所要求的数量。

检测设备

a)高温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ll 158的要求;

b)低温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0589的要求;

c)湿热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0586的要求。

检测方法

注:采用的预处理方式应避免产生热冲击。

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顺序按下述条件处理:

a)在(38±2.5)℃和(85±5)%相对湿度环境放置(24±1)h;

b)在(70±3)℃干燥环境放置(24±1)h;

c)在(-30±3)℃环境放置(24±1)h。

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 h,再进行后续检测。

6.2.2 机械强度预处理

仅适用于可更换式过滤元件。

样品数量及要求

2个样品为未处理样;或其他检测方法所要求的数量。

检测设备

振动试验装置示意参见图1。该装置由放置样品的钢制箱体、钢制平台、凸轮及驱动、控制系统组成;钢制箱体固定在可垂直移动的支架上,通过凸轮转动,使钢制箱体提升20 mm,然后靠自身重量落在一钢制平台上,产生一次振动;钢制箱体质量应大于10 kg,钢制

平台的质量应至少是钢制箱体质量的10倍;凸轮转动频率为100 r/min。

检测方法

将样品从包装中取出,非封装型过滤元件应为最小销售包装。

将样品侧放在钢制箱体内;放置方式应保证检测中样品不会彼此接触,允许有6 mm水平移动间隔和自由垂直移动的距离。

振动检测持续时间约20 min,使总振动次数约为2 000次。

检测结束后,再进行后续检测。

6.3 过滤效率

6.3.1 样品数量及要求

可更换式过滤元件20个样品,随弃式面罩15个样品。其中10个为未处理样,5个为经,另5个为经,应放置在气密性容器中,并在10 h内检测。

6.3.2 检测设备

NaCl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a)NaCl颗粒物的浓度为不超过200 mg/m3,计数中位径(CMD)为(0.075±0.020)μm,粒度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不大于1.86;

b)颗粒物检测器的动态范围为(0.001~200)mg/m3,精度为1%;

c)检测流量的范围为(30~100)L/min,精度为2%;

d)过滤效率检测范围为0~99.999%;

e)应具有能将所发生颗粒物的荷电进行中和的装置。

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a)DOP或其他适用油类(如石蜡油)颗粒物的浓度为(50~200)mg/m3,计数中位径(CMD)为(0.185±0.020)μm,粒度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不大于1.60;

b)颗粒物检测器的动态范围为(0.001~200)mg/m3,精度为1%;

c)检测流量的范围为(30~100)L/min,精度为2%;

d)过滤效率检测范围为0~99.999%。

检测条件

KN类过滤元件的检测温度条件为(25±5)℃,相对湿度为(30±10)%,NaCl颗粒物浓度不应超过200 mg/m3。

KP类过滤元件的检测温度条件为(25±5)℃,油性颗粒物浓度不应超过200 mg/m3。

检测流量为(85±4)L/min,若采用多重过滤元件,应平分流量;如:对双过滤元件设计,每个过滤元件的检测流量应为(42.5±2)L/min。若多重过滤元件有可能单独使用,应按单一过滤元件的检测条件检测。

6.3.3 检测方法

首先将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调整到检测状态,并调整相关测试参数。

用适当的夹具将随弃式面罩(若有呼气阀,应将呼气阀密封)或过滤元件气密连接在检测装置上。

检测开始后,记录初始的过滤效率。检测应一直持续到过滤效率达到了最低点为止,或应一直持续到滤料上已经累积了(200±5)mg颗粒物为止;对KP类滤料,若当滤料上累积颗粒物的量达到(200±5)mg,但同时效率出现了下降,检测应一直持续到效率停止下降为止。应连续记录过滤效率结果。

6.4 泄漏性

6.4.1 样品数量及要求

随弃式面罩10个样品;其中5个为未处理样,另5个为,则每个号码应至少有两个样品。

可更换式面罩2个样品;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另1个为,则每个号码应有两个样品;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另1个为

6.4.2 检测设备

检测系统示意图见图2。

检测仓拥有大观察窗的可密闭仓室,大小可容许受试者完成规定动作;应设计使模拟剂从仓内顶部均匀送入,并在仓的下部由排气口排出。

模拟剂发生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之一:

1)NaCl颗粒物发生气量不低于100 L/min,颗粒物浓度为(10±2)mg/m3,在检测仓有效空间内的浓度变化不应高于10%;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应为0.02 μm~2μm,质量中位径约为0.6μm。

2)油类颗粒物对人体应无害,如玉米油、石蜡油等;发生气量不低于100 L/min,颗粒物浓度为(20~30)mg/m3,在检测仓有效空间内的浓度变化不应高于10%;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应为0.02μm~2μm,质量中位径约为0.3μm。

注:

颗粒物检测器的动态范围为(0.001~200)mg/m3,精度为1%,检测器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500 ms。

采样泵调节范围为(0.50~4)L/min。

1——气溶胶发生器;

2——气道和导流板;

3——检测仓;

4——排气口;

5——检测仓采样管样品;

6——被测样品采样管;

7——气泵;

8——补充新鲜空气;

9——颗粒物检测器。

图2 TIL和IL的检测系统示意图

6.4.3 检测条件

检测前,应按照6.1方法检查并确认样品完好,而且对受试者不存在任何危险。

应选择熟悉使用这类产品的人员参与检测。选择10名刮净胡须的受试者,其脸型应属该类产品的有代表性的使用者,并考虑到面型和性别的不同,但不应包括脸型明显异常者。按GB/T 5703的要求测量并记录受试者的形态面长和面宽数据。

颗粒物采样流量应控制为(1~2)L/min。

检测仓内颗粒物采样位置应位于受试者头部活动区域;被测样品内颗粒物采样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受试者口部中心线,采样管应与被测样品气密连接。

受试者先阅读被测样品的使用方法,若被测样品有不同号码,应按要求为受试者选择最合适的号码。受试者还应了解检测要求和方法。

检测可更换式半面罩和全面罩的泄漏率(IL)时,应采用至少KP100级,且阻力相当的过滤元件替代面罩原过滤元件。

6.4.4 检测方法

准备被测样品,并安装好采样管,采样管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接近使用者口鼻的正前方位置;对随弃式面罩,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采样管在检测中影响面罩的位置;适用时,连

接好KP100等级的过滤元件。检查检测系统,确认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颗粒物导入检测仓内,使其浓度达到要求。

受试者在洁净空气区域佩戴好被测样品,并按使用方法检查佩戴气密性,然后连接采样管至颗粒物检测器,测定受试者在检测仓外呼吸时面罩内的本底浓度,测定5个数据,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本底浓度。

令受试者进入检测室,并在避免颗粒物污染的情况下将采样管连接至颗粒物检测仪;然后受试者按时间要求,顺序完成以下动作:

1)头部静止、不说话2 min;

2)左右转动头部(大约15次)看检测仓的左右仓壁2 min;

3)抬头和低头(大约15次)看检测仓顶和地面2min;

4)大声阅读一段文字,或大声说话2min;

5)头部静止、不说话2min。

在进行每个动作时,应同时检测检测仓和面罩内颗粒物浓度;一般只测定该动作的最后100 s时间区段域,避免检测动作的交叉区段。对每个动作,应检测5个数据,并计算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动作的结果。

在检测过程中允许受试者调整佩戴的面罩,但该动作的检测必须重做。

采用NaCl颗粒物检测时,总泄漏率和泄漏率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C——各动作时被测面罩内颗粒物浓度;

Ca——被测面罩内颗粒物本底浓度;

Co——各动作时,检测仓内颗粒物浓度。

采用油类颗粒物检测时,总泄漏率和泄漏率按公式(2)计算:

(2)

6.5 吸气阻力

6.5.1 样品数量及要求

4个样品,其中2个为未处理样,另2个为,则每个号码应有两个样品,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另1个为

6.5.2 检测设备

吸气阻力检测装置示意参见图3。

流量计量程为0~100L/min,精度为3%。

微压计量程为0~1000Pa,精度为1Pa。

试验头模在试验头模口部安装有呼吸管道,主要尺寸应参考附录B的要求,分大号、中号和小号3个号型。

抽气泵抽气量不低于100 L/min。

6.5.3 检测条件

若适用,被测样品应包含可更换过滤元件。

通气量恒定为(85±1)L/min。

6.5.4 检测方法

检查检测装置的气密性及工作状态。将通气量调节至(85±1)L/min,并将检测装置的系统阻力设定为0。

将被测样品佩戴在匹配的试验头模上,调整面罩的佩戴位置及头带的松紧度,确保面罩与试验头模的密合。再将通气量调节至(85±1)L/min,测定并记录吸气阻力。

6.6 呼气阻力

6.6.1 样品数量及要求

4个样品,其中2个为未处理样,另2个为,则每个号码应有两个样品;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另1个为

6.6.2 检测设备

呼气阻力检测装置示意参见图3。

流量计同

微压计同

试验头模同

空气压缩机排气量不低于100 L/min。

6.6.3 检测条件

6.6.4 检测方法

检查检测装置的气密性及工作状态。将通气量调节至(85±1)L/min,并将检测装置的系统阻力设定为0。

将被测样品佩戴在匹配的试验头模上,调整面罩的佩戴位置及头带的松紧度,确保面罩与试验头模的密合。再将通气量调节至(85±1)L/min,测定并记录呼气阻力。

6.7 呼气阀气密性

6.7.1 样品数量及要求

4个样品,其中2个未处理样,另2个

6.7.2 检测设备

6.7.3 呼气阀气密检测装置示意图见图4。

定容腔体容积为150±10 mL。

微压计量程为0~2 000 Pa,精度为1 Pa。

流量计量程为0~1 000 mL/min,精度为3%。

计时器精度为0.1 s。

真空泵抽气速率约2 L/min。

6.7.4 检测条件

常温、常压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75%。

被测样品应包括与呼气阀连接的面罩部分,呼气阀应保持洁净与干燥。

6.7.5 检测方法

用气密检查盖封闭定容腔体后,将系统抽气至1 186 Pa负压状态,关闭控制阀后2 min内不应观察到压力变化。

将被测样品安装在定容腔体上,并确保密合;以不大于500 mL/min的抽气速率使系统达到1 250 Pa负压状态,关闭控制阀。

从系统的负压下降至1 180 Pa时开始计时,记录系统恢复至常压时所需的时间是否小于20 s。

6.8 呼气阀盖

6.8.1 样品数量及要求

3个未处理样品。

6.8.2 检测设备

材料试验机测量范围0~1 000 N,精度为1%。

夹具具有适当结构和夹紧度。

计时器精度0.1 s。

6.8.3 检测方法

用适当的夹具分别固定被测样品的呼气阀盖和面罩罩体(固定点应合理接近相应的连接部

位)。启动材料试验机,施加表4规定的轴向拉力,记录是否出现断裂、滑脱和变形现象。

6.9 死腔

6.9.1 样品数量及要求

随弃式面罩,3个未处理样。半面罩或全面罩,1个未处理样,或每个号码(若适用)1个未处理样。

6.9.2 检测设备

死腔(吸入气CO2含量)检测装置示意图见图5。除了呼吸模拟器外,检测装置气路的总容积应不大于2 000 mL。

试验头模同

呼吸模拟器模拟呼吸频率调节范围为(10~40)次/min,模拟呼吸潮气量调节范围为(0.5~3.0)L。

二氧化碳(CO2)气源CO2的体积分数为(5.0±0.1)%。

CO2流量计量程不低于40 L/min,精度为2级。

CO2分析仪器量程不低于12%,精度不低于0.1%。

风速仪、电风扇等其他。

6.9.3 检测条件

检测应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室温范围为16℃~32℃。

呼吸模拟器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应分别设定为20次/min和1.5 L。

采取适当通风措施,使检测环境中CO2浓度不高于0.1%,环境中CO2浓度检测点应位于被测样品正前方约1 m处。

若检测随弃式面罩样品,应用电风扇在被测样品侧面吹风,使气流从面罩前的流速为0.5 m /s。

6.9.4 检测方法

检查检测系统,确认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采取必要措施,以气密方式将被测样品佩戴在匹配的试验头模上,并防止面罩出现变形。

开启死腔检测装置,连续监测和记录吸入气和检测环境中的CO2浓度,直至达到稳定值。随弃式面罩3个样品的各检测1次,半面罩或全面罩每个样品应重复检测3次。

只有当检测环境中CO2浓度不大于0.1%时,测试有效,并应扣除检测环境中CO2浓度。吸入气中CO2浓度检测结果取3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

6.10 视野

按GB/T 289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6.11 头带

6.11.1 样品数量及要求

2个样品,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品,另1个为

6.11.2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同

6.11.3 检测方法

用夹具分别固定被测样品的头带(非自由端)和面罩罩体(应合理接近相应头带扣连接部位)。启动材料试验机,施加表6规定的拉力,记录是否出现断裂和滑脱现象。

应检测被测样品的每一头带连接部位,并记录结果。

6.12 连接和连接部件

6.12.1 样品数量及要求

2个样品,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品,另1个为

6.12.2 检测设备

6.12.3 检测方法

用适当的夹具分别固定被测样品的连接部件和面罩罩体(固定点应合理接近相应的连接部位)。启动材料试验机,施加表7规定的轴向拉力,记录是否出现断裂、滑脱和变形现象。应分别检测被测样品的每一连接和连接部件,并记录结果。

6.13 镜片

6.13.1 样品数量及要求

5个未处理样。

6.13.2 检测设备

试验头模主要尺寸应参考附录B的要求,分大号、中号和小号三个号型。

钢球直径22 mm,重量约45 g,表面应光滑。

6.13.3 检测方法

将被测样品正确佩戴在匹配的试验头模上,并以镜片向上的方式放置并固定头模。使钢球从1.3 m高度自由下落至镜片的中心部位,记录是否出现破裂现象。

应分别检测被测样品的每一镜片,并记录结果。

6.14 气密性

6.14.1 样品数量及要求

所有未处理样,或其他检测方法所要求的数量。

6.14.2 检测设备

试验头模同

微压计同

计时器同

真空泵同

6.14.3 检测方法

将面罩戴在匹配的试验头模上,封死吸气阀,润湿呼气阀。启动真空泵,使面罩内负压达到1 000Fa,停止抽气,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60 s内面罩内负压下降值。

6.15 可燃性

6.15.1 样品数量及要求

4个随弃式面罩,其中2个为未处理样,另2个为

3个半面罩或全面罩,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另2个为

6.15.2 检测设备

可燃性检测装置示意图见图6。检测设备包括一安装在支架上的金属头模,金属头模的高度应可调节,可作水平移动或圆周运动,头模鼻尖处位移速度或线速度应为(60±5)mm/s;头模移动中可经过丙烷燃烧器上方,燃烧器火焰高度可调,使用适当的量具测量高度,并使用直径约1.5 mm的热电偶测量火焰温度。

6.15.3 检测方法

将被测样品佩戴在金属头模上,调整金属头模高度,使燃烧器顶端与面罩最下端的垂直距离为(20±2)mm;然后使金属头模位于燃烧器燃烧区外。

点燃燃烧器后,调节火焰,使火焰高度为(40±4)mm,使距离燃烧器顶端(20±2)mm处的火焰温度为(800±50)℃。

启动金属头模运动控制装置,使被测样品经过燃烧区,记录通过火焰上方时面罩材料的燃烧情况。

应重复检测,检测面罩的所有外表面材料,应使每个部件都通过1次火焰。

7 标识

产品上应有以下标识:

a)名称、商标或其他可辨别制造商或供货商的标注;

b)型号和号型(如果适用);

c)执行本标准号和年号,过滤元件应标注滤料级别,级别用执行本标准号和过滤元件级别组合方式标注,如GB 2626-2006KN90,或GB 2626-2006KP100;

7.2 包装

在最小销售包装上,应至少以中文用清晰、持久的方式标注,或透过透明包装可见下述信息:

a)名称、商标或其他可辨别制造商或供货商的标注;

b)面罩类型、型号和号型(如果适用);

c)执行本标准号和年号,过滤元件应标注级别,级别用执行本标准号和过滤元件级别组合方式标注,如GB 2626-2006KN90,或GB 2626-2006KP100;

d)产品许可证号;

e)生产日期(至少为年月)或生产批号,储存寿命(至少为年);

f)“参见制造商提供信息”字样;

g)制造商建议的储存条件(至少包括温度和湿度)。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检测要求汇总

本附录将标准中的技术要求、样品要求及检测条件等进行汇总,见表A.1。

表A.1 技术要求、样品要求和检测条件汇总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试验头模主要尺寸

本标准检测中使用的试验头模主要尺寸参见表B.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修订后标准与原标准及部分替代标准的对比

本附录对修订后的标准与原标准GB/T 2626—1992和替代标准GB/T 6223—1997的主要技术内容对比进行汇总,参见表C.1。

表C.1 GB 2626—2006与原标准GB/T 2626—1992及替代标准GB/T 6223—1997的对比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培训方案 (1)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培训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开发有限公司 2017年4月7日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培训方案 为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切实响应集团公司、国电电力和新疆公司关于对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哈密煤电公司决定举办一次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活动。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操作方法和要求,提高员工应急救援能力。 二、培训安排 1、培训时间:2017年4月12-15日 2、培训地点:集控室 三、参加培训人员 XXX、XXX、XXX 四、场地器材设置 摆放桌子一张,在桌子上放置安全帽1顶、正压式空气呼吸器1具(背托向上,气瓶开关向前,面罩放于一侧,正面朝上)。 五、操作程序 参加人员统一坐好。

听到喊“第一名出列”的口令,操作人员跑至操作区域站好。听到“预备”的口令,操作人员检查器材,做好操作准备(边讲解边操作)。 (1)打开气瓶开关检查气压,然后关闭气瓶开关,气瓶压力不低于额定压力的80%。 (2)检查面罩气密性,方法:戴好面罩,连接供气阀,系紧系带后关闭气瓶阀,深呼吸几次,若感觉无法呼吸,说明面罩气密性良好。 (3)调整肩带、腰带和面罩系带至合适长度。 (4)开启空气供给阀,排出残留气体,发出报警声,然后放置好呼吸器,完毕后站好。 听到“开始”的口令,操作人员双手握住背托将空气呼吸器举过头顶,双臂插入肩带,背好空气呼吸器,调整肩带,扣牢腰带,打开气瓶开关,戴好面罩,拉紧系带,连接空气供给阀与面罩,待呼吸正常后,戴好安全帽,系紧帽带。操作完毕举手示“好”。 操作完毕后操作人员将器材复位,并回到原位置。 六、操作要求 1、检查准备时要逐一报告气瓶压力、面罩气密性、减压器和报警器情况。 2、肩带、腰带松紧适宜,背托应紧贴身体。 3、气瓶开关要完全打开。 气、比赛成绩评定 1、从发出“比赛开始”口令开始计时至操作人员举手示“好”止。 2、符合操作程序和要求40秒内完成为合格,超出时间为不合格。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成绩:空气供给阀未连接好;面罩系带未拉紧;报警阀损坏未报告而继续操作的。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加2秒:器材检查项目少1项;肩带、腰带未拉紧;操作完成后未放出残留气体。 XXXX开发有限公司

(完整版)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262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03-27发布2006-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2626-1992《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GB /T 6223—1997《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T 6224.1-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总透漏率的试验方法》、GB/T6224.2—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的过滤效率的试验方法》、GB/T 6224.3—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死腔的试验方法》和GB/T 6224.4—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对空气呼吸阻力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262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从《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修改为《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所规范产品的防护对象从防粉尘扩大到防各类颗粒物,即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 ——增加了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术语和定义。 ——在面罩类型中增加了全面罩、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防颗粒物过滤元件分类,即防非油性颗粒物(以KN标记)和防油性颗粒物(以KP标记),并分别规定了检测条件。 ——改变了过滤效率检测条件,取代医用滑石粉,用氯化钠代表非油性颗粒物,用DOP 代表油性颗粒物,使用最难过滤的颗粒物粒径,并将检测流量从30 L/min提高到85 L/min,从检测初始过滤效率改变为加载过滤效率。 ——增加了过滤元件的过滤效率级别,半面罩有90.0%、95.0%和99.97%3个过滤效率级别,全面罩有95.0%和99.97%两个过滤效率级别。 ——增加了对呼吸器面罩总泄漏率(适用于随弃式面罩)和泄漏率(适用于可更换式面罩)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将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的检测流量从30 L/min提高到85 L/min。 ——删除了对吸气阻力上升值、湿阻力上升值和面罩质量的技术要求。 ——改变了呼气阀气密性和死腔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对呼吸器头带、连接和连接部件、呼气阀盖和可燃性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对制造商提供的呼吸器清洗和消毒方法的评价方法。 ——增加了对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的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防化研究院和3M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启元、丁松涛、姚红、程钧、张元虎、任辉、刘宏斌、袁晓华。 本标准于1981年首次发布第一版,1992年第一次修订为GB/T 2626—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标识。

个体防护装备口罩(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中国标准与欧洲等国外标准比对分析(英文版)

nnex2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Standards—Non-powered Air-purifying Particle Respirator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non-powered air-purifying particle respirator is mainly used in all kinds of places where aerosol particles exist,including all kinds of occupational places and daily places.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mask is to block liquid and solid particles into the wearer's respiratory tract through the filter material of the mask and the tightness design of the mask body.Key core indicators mainly include filtration efficiency,leakage rate, respiratory resistance,etc.Non-powered air-purifying particle respirator shall meet the standard GB2626in China,and meet the standard EN149in European Union. For penetration of filter material/filtration efficiency: In GB2626-2006,KN classes test Nacl only,KP classes test Paraffin oil only.Requirements of filtration efficiency:KN90≥90%,KN95≥95%,KN100≥99.97%;KP90≥90%,KP95≥95%,KP100≥99.97%.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221-91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 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是用于紧急逃生的呼吸辅助装置,一般由防护面罩和过滤装置组成,针对呼吸器的各项性能,国家作出了各项技术要求规定,只有全部满足这些指标,才能够称为合格的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产品。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 1、材料阻燃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在耐燃试验后,所有可能接触到火焰的材料均不应出现继续燃烧、熔融等现象,不应对人体产生附加的伤害。 2、防护头罩材料抗辐射热渗透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防护头罩材料在抗辐射

热渗透试验后,其内表面温升不应大于25'C。 3、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对于规定的机械负荷、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应有裂纹、爆开、破碎等能导致失效的损坏,且仍应符合技术要求。 4、防护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防护时间(厂方公布值)应不小于15min。 5、一氧化碳防护性能 在防护时间内,任何单个10min过程中,一氧化碳透过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值应不大于200mL/m,至防护时间终了,透过装置的一氧化碳总累积量应不大于200mL。 6、氧化氢防护性能 在防护时间内,氧化氢透过浓度应不大于10mL/m2。有时在流出的空气中可能存在C2N2,但HCN 和C2N2的总浓度在防护时间内应不大于10mL/m2。

呼吸器的具体分类

呼吸器的具体分类 是以佩戴者自身呼吸为动力,将空气中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适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很高,且空气中含氧量不低于18%的场所,有机械过滤式和化学过滤式两种。 1.机械过滤式主要为防御各种粉尘和烟雾等质点较大的固体有害物质的防尘口罩。其过滤净化全靠多孔性滤料的机械式阻挡作用。又可分为简式和复式两种,简式直接将滤料做成口鼻罩,结构简单,但效果较差,如一般纱布口罩。复式将吸气与呼气分为两个通路,分别由两个阀门控制。性能好的滤料能滤掉细尘,通气性好,阻力小。 2.化学过滤式简单的有以浸入药剂的纱滤垫的简易防毒口罩,还有一般所说的防毒面具,由薄橡皮制的面罩、短皮管、药罐三部分组成,或在面罩上直接连接一个或两个药盒,如某些有害物质并不刺激皮肤或粘膜,就不用面罩,只用一个连储药盒的口罩(也称半面罩)。防毒面罩(口罩)应达以下卫生要求:(1)滤毒性能好,滤料的种类依毒物的性质、浓度和防护时间而定(表1);(2)面罩和呼气阀的气密性好;(3)呼吸阻力小;(4)不妨碍视野,重量轻。 (二)隔离(供气)式呼吸防护器 经此类呼吸防护器吸入的空气并非经净化的现场空气,而是另行供给。按其供气方式又可分为自带式与外界输入式两类。 1.自带式由面罩、短导气管、供气调节阀和供气罐组成。供气罐应耐压,固定于工人背部或前胸,其呼吸通路与外界隔绝。有两种供气形式:(1)罐内盛压缩氧气(空气)供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由呼吸通路中的滤料(钠石灰等)除去,再循环吸入,例如常用的两小时氧气呼吸器(AHG-2型);(2)罐中盛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及小量铜

盐作触媒,借呼出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供吸入。此类防护器可维持30分钟至2小时,主要用于意外事故时或密不通风且有害物质浓度极高而又缺氧的工作环境。但使用过氧化物作为供气源进时,要注意防止其供气罐损露而引起事故。 2.输入式常用的有两种:(1)蛇管面具:由面罩和面罩相接的长蛇管组成,蛇管固置于皮腰带上的供气调节阀上。蛇管末端接一油水尘屑分离器,其后再接输气的压缩空气机或鼓风机,冬季还需在分离器前加空气预热器。用鼓风机蛇管长度不宜超过50米,用空气压缩机蛇管可长达100-200米。还有一种将蛇管末端置于空气清洁处,靠使用者自身吸气时输入空气,长度不宜超过8米;(2)送气口罩和头盔:送气口罩为一吸入与呼出通道分开的口罩,连一段短蛇管,管尾接于皮带上的供气阀。送气头盔为能罩住头部并伸延至肩部的特殊头罩,以小橡皮管一端伸入盔内供气,另一端也固定于皮腰带上的供气阀,送气口罩和头盔所需供呼吸的空气,可以由安装在附近墙上的空气管路,通过小橡皮管输入。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

编号:SM-ZD-34825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 术性能要求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 求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是用于紧急逃生的呼吸辅助装置,一般由防护面罩和过滤装置组成,针对呼吸器的各项性能,国家作出了各项技术要求规定,只有全部满足这些指标,才能够称为合格的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产品。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 1、材料阻燃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在耐燃试验后,所有可能接触到火焰的材料均不应出现继续燃烧、熔融等现象,不应对人体产生附加的伤害。 2、防护头罩材料抗辐射热渗透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防护头罩材料在抗辐射热渗透试验后,其内表面温升不应大于25'C。

3、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对于规定的机械负荷、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应有裂纹、爆开、破碎等能导致失效的损坏,且仍应符合技术要求。 4、防护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防护时间(厂方公布值)应不小于15min。 5、一氧化碳防护性能 在防护时间内,任何单个10min过程中,一氧化碳透过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值应不大于200mL/m,至防护时间终了,透过装置的一氧化碳总累积量应不大于200mL。 6、氧化氢防护性能 在防护时间内,氧化氢透过浓度应不大于10mL/m2。有时在流出的空气中可能存在C2N2,但HCN和C2N2的总浓度在防护时间内应不大于10mL/m2。 7、烟雾透过防护性能 用油雾法测定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滤烟装置的烟雾透过防护性能。在防护时间内,其油雾透过系数应不大于5%。

3M 9001环保 双片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3M 9001环保双片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耳带式) 采用进口高效静电滤材(超越NIOSH要求),独特设计形状,配合优良鼻夹和头带,保证与脸部良好密合。在同等防护效果下,呼吸阴力小佩戴更舒适,9001A折叠式防护口罩(耳带式/标准号)采用进口高效静电滤材,在同等防护效果下,呼吸阻力小.佩戴更舒适。独特设计形状,配合优良鼻夹和头带,保证与脸部良好密合,可折叠式设计,便于保存和携带。符合澳大利亚/新西兰AS/NZS 1716-1994-P1标准作为全球呼吸系统防护产品的首选供应商之一,3M凭借在过滤及静电纤维方面的技术专长,生产提供免保养防护口罩。 【使用说明】口罩可以使用到它破损、受血液或体液污染为止,或遵守当地的有关导则废弃。此外,口罩应储存在洁净的环境中,防止受到损坏、弄脏、接尘、阳光直射、高温和有害的化学物污染等,储存时还要避免是口罩变形。应遵照使用要求和使用限制中的所有规定使用本防护口罩,并在暴露过程中一直佩带,否则将会降低防护口罩的防护效果,对健康有害的颗粒物包括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小颗粒状物质; 每次使用前检查口罩,确认其牌良好工作状态,检查口罩的所有部件,包括两条头带,鼻夹和固定钉,发现损坏式部件丢失时应立即将口罩废弃;请遵照适用的法规废弃已经使用过的防护口罩。 【注意事项】当污染物浓度达到立即危害生命或健康浓度时,不可使用本口罩;发生下列情况时,应立即离开污染区域: a、呼吸困难 b、头晕或其它不适; 当口罩破损或呼吸阻力变得过大时,应更换新口罩;本口罩不产生氧气,不能在氧气尝试低于19.5%的环境下使用,只能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中使用;不得改装、清洗、滥用或错误使用本口罩;弯折鼻夹时应避免形成锐角,折叠口罩时应将手指垫在鼻夹内侧

过滤式呼吸器的选择与使用规范

文件名称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附属 制定时间*******页码9/12 过滤式呼吸器选择与使用基准修订时间修订番号 4 1?目的 预防呼吸器使用错误而发生伤害。 2?定义 过滤式呼吸器:本基准所指过滤式呼吸器为本公司所配发的使用过滤原件起防毒作用的呼吸器。本公司现配有两种型式的过滤式呼吸器:全面罩和半面罩。 全面罩 3?过滤式呼吸器主要作用 (1)防毒:即防有机性气体,NH3,及防酸性气体(如HSQ)。不同的有毒 环境,使用不 同的编号和功能的滤毒盒。 4 ?使用的一般原则 探只可在Q2大于19.5%时使用。 (1)防护用品防护功能的有限性,使用前应了解; (2)使用前阅读使用说明书及接受培训; (3)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其功能的完好性; (4)进入有害环境前,应先配戴好; (5)配戴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6)在有害环境中作业时,应始终配戴; (7)当使用中感到有异味,刺激,恶心等时,应立即离开有害环境,检查确认及排除故障后再进入;若 无故障,则必须更换有效的过滤元件; (8)若使用双滤盒,则应同时更换; (9)不同品牌的防护用品不可搭配使用. 5. 过滤元件的更换 半面罩

过滤元件其使用寿命与环境有害物浓度,人的呼吸频率,使用时间及产品本身质量有关按以下方法更换元件(防毒性能的,防尘的暂不说明): (1)使用自吸式过滤呼吸防护用品 人员感受呼吸阻力明显增加时; (2)感觉污染物味道或刺激性时,立即更换; (3 )对于日常的作业,可根据经验制定更换时间表,定期更换; (4 )可每次使用后记录时间,帮助确定更换时间; (5)两次使用间隔时间较长时,也应考虑更换滤盒? 6. 维护保养 (1)检查 A. 定期检查和使用前进行检查(外观,整洁程序,配件等)。 B. 不可对过滤盒进行改装和不可采用其它方法延长使用寿命。 (2)清洗与消毒 A. 个人的要定期清洗消毒,每次使用后也要清洁和消毒; B. 不可清洗过滤元件;清洗面罩时,要将过滤元件拆下; C. 应在温水中清洗,及在温水中加中性洗涤剂进行清洗; D. 进行消毒时,最好用医用酒精类,用其它类时,需咨询卫生专家 (3)储存 A.应存放在清洁干燥,无油污,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性气体环境中 B. 建议用密封袋存放;特别是不常用的防护用品;并避免变形; C. 过滤元件必须用密封袋储存

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材料性能要求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7844 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材料性能要求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材料性能要求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是一种比较简易的消防呼吸装置,主要由一个具备阻燃、隔热性能的防护头罩,以及过滤装置组成。由于该呼吸器使用方便,因此被很多公共场所、普通家庭所接受。在选购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检验其材料性能。 自救呼吸器 自救呼吸器材料性能要求 1、金属材料表面质量 自救呼吸器的所有金属零部件应耐腐蚀,其表面应无龟裂、皱折、毛刺等缺陷。

2、橡塑材料老化性能 自救呼吸器使用的橡塑材料在高、低温试验后,不应出现明显的变形、破损、粘附、龟裂、硬化以及其他异常现象。 3、材料阻燃性能 呼吸器在耐燃试验后,所有可能接触到火焰的材料均不应出现继续燃烧、熔融等现象,不应对人体产生附加的伤害。 4、防护头罩材料抗辐射热渗透性能 自救呼吸器的防护头罩材料在抗辐射热渗透试验后,其内表面温升不应大于25C。 5、包装材料强度 自救呼吸器应密封包装,包装材料应有足够的牢度,在进行抗跌落、抗穿孔、撕裂性能试验后,不应出现穿孔、撕裂、破碎等现象。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209—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9—04—07批准1999—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403《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面具》。欧共体国家从1993年10月起实施403:1993标准。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等同于403标准,其中一氧化碳防护性能、氰化氢防护性能、烟雾透过防护性能等主要技术要求与403标准一致,这样有利于我国的产品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尽快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标准中防护头罩的漏气系数、烟雾透过防护性能的试验方法没有采用403的钠焰法,而是采用了国内技术上成熟且与钠焰法等效的油雾法。为了更有效地保证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标准增加了防护头罩材料的抗辐射热渗透性能指标要求。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国定、凌新亮、徐兰娣、金义重、李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发生火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7%的场所中,人员逃生时为防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害气体及烟雾、热气流的侵害而佩戴的一次性使用的呼吸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作型呼吸器。 本标准规定的呼吸器,基本设计尺寸为成人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 2891—1995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 /T 2892—1995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 10—1991 消防员普通防护服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透过浓度 试验毒气通过过滤装置后的浓度。 3.2 防护时间 检验呼吸器防护性能时,从试验开始到过滤后的有毒气体的有关指标达到标准规定值的时间。 3.3 吸气温度 检验呼吸器防护性能时,在距离试样的滤毒装置40处测得的吸气气流的温度。 3.4 吸气阻力 检验呼吸器防护性能时,试验装置的吸气口与环境大气之间吸气时的瞬时压力差。 3.5 呼气阻力 检验呼吸器防护性能时,试验装置的呼气口与环境大气之间呼气时的瞬时压力差。

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901995

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90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过滤式防毒面具(以下简称面具)。 本标准不适用于缺氧环境中使用的呼吸器。 2 引用标准 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检查) GB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检查) GB2891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 GB2892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 GB5891 防冲击眼护具试验方法 3 术语 3.1 全面罩 full-facepiece 与头部密合能遮盖住眼、面、鼻和口的罩体。 3.2 半面罩 halfs-facepiece 仅能密合遮盖住鼻和口的罩体。亦称口鼻罩。 3.3 防毒时间 protective time 在规定条件下,毒剂混合气通入滤毒罐至透过毒剂浓度达到限定值时的时间。 4 分类 面具分类见表1。 300~900g;大型滤毒罐质量900~1400g。 5 技术要求

5.1 基本部件性能 5.1.1 面罩 5.1.1.1 按规定选配的面罩,应与人体面部密合良好,无明显压痛感;面罩的固定系统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弹性;部件应易更换。 5.1.1.2 面罩的漏气系数、实际死腔和视野,应符合表2规定。 5.1.1.3 面罩的装配气密性 1min 内压降不大于50Pa 。 5.1.1.4 面罩呼气阀气密性 呼气阀动作气密性良好,当减压至-1180 Pa 时,全面罩呼气阀于45 s 内负压值下降不大于590 Pa 半面罩呼气阀恢复常压的时间大于20 s 。 5.1. 1.5 面罩对空气流的阻力,应符合表3规定。 5.1.1.6 面罩观察眼窗 视物真实且有保明设施;镜片的透光率(透光比)应大于85%;在规定条件下试验,镜片不能破碎。 5.1.1.7 头罩式全面罩罩体材料,应符合表4规定。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标准GA1242004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标准》(GA124-2004) 前言 本标准的5.1、5.2、5.4、5.5、5.6、5.9、5.12、5.15、5.16、5.17、5.19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非等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批准的EN 137-1993《空气呼吸器技术要求、试验、标志》(英文版),主要差异如下: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本标准对呼吸器系列按照气瓶公称容积(气瓶额定工作压力为30MPa 时)划分的,而EN 137-1993是按照气瓶贮存空气体积(20℃、1个标准大气压时)划分的; ——增加了安全阀性能、安全膜片爆破压力。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A 124-1996《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本标准与GA 124-1996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结构、材料阻燃性能、整机气密性能、动态呼吸阻力、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警报器声响时间、发声声级、平均耗气量、压力表黑暗环境下可视、防水性能、压力表导气管漏气、高压部件强度、中压导气管爆破压力、安全膜片爆破压力、气瓶瓶阀的输出端螺纹基本尺寸、人员佩戴性能; ——在面罩性能的表述上,用“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取代“实际有害空间”。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坚敏、凌新亮、戴国定、曹家胜、戎军。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消防队员和抢险救护人员进行灭火战斗或抢险救援时为防止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毒气、烟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或在缺氧环境中使用的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氧气呼吸器、潜水呼吸器、负压式呼吸器和外供气式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26-2001 一般压力表 GB/T 2891-1995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 GB/T 7307-2001 55o非密封管螺纹 GB/T 209-1999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质技监局锅发〔2005〕250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self-contained positive pressure air breathing apparatus for fire fighter 一种呼吸器,消防员自携贮存压缩空气的贮气瓶,呼吸时使用气瓶内的气体,不依赖外界环境气体,任一呼吸循环过程,面罩内压力均大于环境压力。 3.2 静态压力static pressure 在供气阀正压装置开启后,当系统气路平衡时面罩内的压力。 3.3 高压部件high-pressure components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安全使用要求

使用前必须弄清作业环境中的毒物性质、浓度和空气中氧含量,在未弄清楚作业环境条件以前,绝对禁止使用。当毒气浓度大于规定使用范围或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不能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直接式防毒面具规定耐受毒气体积浓度大于0.5%,应改用导管式。 使用前应检查部件和结合部的气密性,若发生漏气应查明原因。例如,面罩选择不合适或佩戴不正确;橡胶主体有破损;滤毒罐(盒)破裂;面罩的部件连接松动等等。面具保持良好的气密状态才能使用。 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导气管有无堵塞或破损,金属部件有无生锈、变形、橡胶有否老化。螺纹接头有无生锈、变形、连接是否紧密。检查滤毒罐表面有无破裂、压伤、螺纹是否完好,罐盖、罐底活塞是否齐全,罐盖内有无垫片,用力摇动时有无响声。检查面具袋内紧固滤毒罐的带、扣是否齐全和完好。 整套防毒面具连接后的气密性检查。在检查完各部件以后,对整体防毒面具气密性的检查很重要。简易检查方法是:打开橡胶底塞吸气,此时如没有空气进入,则证明连接正确,如有漏气,则应检查各部位连接正确与否。

正确选用面罩的规格。在使用时,应使罩体边缘与脸部紧贴,眼窗中心位置应选在眼睛正前方下1cm左右。 应根据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浓度选用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如低浓度的作业环境可选用小型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应严格遵守滤毒罐的有效时间。在使用过程必须记录滤毒罐使用过的时间、毒物性质、浓度等。若记录卡片上累计使用时间达到滤毒罐规定的时间,应立即停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拧开滤毒罐(盒)的盖子,并防止水或其它液体进入罐(盒)中。 防毒呼吸面具的眼窗镜片,应防划痕磨擦,保持视物清晰。 防毒呼吸用品应专人使用和保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在清洗和消毒时,应注意温度,不可使橡胶等部件因受温度影响而发生质变受损。

呼吸防护器的分类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呼吸防护器的分类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6 页

呼吸防护器的分类 生产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蒸气、烟雾和粉尘等,因操作条件或工艺设备所限,在尘毒污染处、处理事故、抢修抢险、剧毒操作及在狭小的密闭舱室内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宜的呼吸器官保护器,以保证作业人员在尘毒污染或缺氧的环境中正常呼吸和安全健康。呼吸器的种类很多,按其工作原理为分空气过滤式和供气式两大类。 一、空气过滤式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器是将空气中有害物质予以净化,滤除可能吸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使呼吸的空气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过滤式呼吸器的特点是较轻便,适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很高,且空气中含氧气量不少于18%的作业环境。一般不在罐、槽等狭小密闭的容器中使用。 1.防尘呼吸器 防尘呼吸器是否符合要求,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过滤器对呼吸所造成的阻力,脸盖是否适于各种脸型,被过滤的尘粒的粒径的大小。呼吸器应在粉尘环境中使用较长时间后呼吸阻力仍然很低,太大的阻力不会消耗体力,而且长此下去会使肺部受到损害,高效率的过滤器应该在能够滤掉很小尘粒的同时仍能使呼吸阻力很小。 防尘呼吸器主要有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和送风式过滤防尘面具两种。 自吸式防尘口罩由罩体、滤盒滤料、呼吸气阀、固定拉带组成。送风式防尘面具有口罩式、面罩式和头盔式,由过滤器、导管和送排风的微电机及风泵组成。其净化过滤作用全靠多孔性滤料,通常吸气和呼气分为两个通道。性能好的呼吸器能滤掉细尘,且有较好的通气性,阻力小。这类口罩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粉尘阻塞滤料孔隙,呼吸阻力会增大, 第 2 页共 6 页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示范文本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是用于紧急逃生的呼吸辅助装 置,一般由防护面罩和过滤装置组成,针对呼吸器的各项 性能,国家作出了各项技术要求规定,只有全部满足这些 指标,才能够称为合格的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产品。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技术性能要求: 1、材料阻燃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在耐燃试验后,所有可能接触 到火焰的材料均不应出现继续燃烧、熔融等现象,不应对 人体产生附加的伤害。 2、防护头罩材料抗辐射热渗透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防护头罩材料在抗辐射热渗透试验后,其内表面温升不应大于25'C。 3、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对于规定的机械负荷、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应有裂纹、爆开、破碎等能导致失效的损坏,且仍应符合技术要求。 4、防护性能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防护时间(厂方公布值)应不小于15min。 5、一氧化碳防护性能 在防护时间内,任何单个10min过程中,一氧化碳透过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值应不大于200mL/m,至防护时间终了,透过装置的一氧化碳总累积量应不大于200mL。 6、氧化氢防护性能 在防护时间内,氧化氢透过浓度应不大于10mL/m2。

防毒面具和逃生呼吸器的区别

防毒面具和逃生呼吸器的区别 逃生呼吸器和防毒面具一样,都是消防领域常用的呼吸防护用品,不过防毒面具是一个更广义的分类,而逃生呼吸器是一个针对火灾逃生制作的产品,因此两者虽然看似相似,却并不可以替代使用。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什么区别吗?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逃生呼吸器的构成。 逃生呼吸器 一、逃生呼吸器滤毒罐结构: 逃生呼吸器滤毒罐的内部共有3层结构,分别是干燥剂层、触媒层(霍加拉特剂层)、滤烟膜。在这3层结构的中间,分别有一层滤尘毡把它们分隔成独立区域。滤尘毡使用超细玻璃纤维制作而成,透气耐热,能够首先过滤掉大颗粒烟尘,是滤毒罐防护的第一屏障。 1、干燥剂层 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中使用的常温CO氧化剂是,它遇水容易失效,所以在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催化剂药层前装有一层干燥剂来吸收空气中的水汽,防止催化剂失效。 2、触媒层(霍加拉特剂层) 滤毒罐能过滤一氧化碳(CO),是因为内部有触媒(霍加拉特剂)层。触媒是一种催化剂,在一氧化碳(CO)通过滤毒罐时使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CO2)。 3、滤烟膜 滤毒罐最后一道防线是滤烟膜,能有效过滤99%以上浓烟和微小颗粒,从此经过的毒烟便会变成洁净的空气,使佩戴者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体力进行逃生。 二、防毒面具和逃生呼吸器两者区别: 1.材质不同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具的本体材质一般为橡胶、硅胶,密闭贴合性能好,佩戴舒适。面具本体为可重复使用型,使用后清洗还可以多次使用,对过滤有毒物质的滤棉或滤毒盒定期更换就可以了。而逃生面具,面具本体材质为铝箔阻燃隔热材料制成,眼窗为弧成结构视野更广阔,口鼻罩曲面与颜面部吻合严密,漏气系数小。头罩上使用了特殊的反光材料,增强了火场的识别能力。面具不可以重复使用,属于一次性防护用品。 2.防有毒物质不同 防毒面具防护性能很广泛,比如有机气体(苯、汽油、二硫化碳等)、酸性气体(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氨气、氯气、甲胺、汞蒸气等等,面具本体只需要更换不同的滤毒盒就可以实现;逃生面具,只能防毒烟(一氧化碳、氰氢酸及烟氯等)。 3.使用实际不同 防毒面具使用,一般常用的过滤率是防毒面具,现场需要有足够的氧含量,如果氧含量符合要求,可以长时间的使用;而逃生面具,最长使用时间在火场为60分钟,一旦超过使用时间,生命就会有危险。

空气呼吸器培训方案

空气呼吸器培训方案 目的:中试室员工能正确使用空气呼吸器。 培训范围:中试室全体员工。 内容:一、了解空气呼吸器的结构组成。 1、RHZK系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Positive Pressure Air Breathing Apparatus)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又称:空气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消防空气呼吸器,业安空气呼吸器等呼吸器。主要适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厂矿、薰仓、粮食熏蒸等处,使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能够在充满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安全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业安空气呼吸器配有视野广阔、明亮、气密良好的全面罩,供气装置配有体积较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的新型供气阀;选用高强度背板和安全系数较高的优质高压气瓶;减压阀装置装有残气报警器,在规定气瓶压力范围内,可向佩戴者发出声响信号,提醒使用人员及时撤离现场。 同类空气呼吸器产品中,本产品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性能可靠、安全程度高、佩戴舒适、呼吸舒畅、视野广阔、适应性强、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是从事抢险救灾、灭火作业理想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 1.钢瓶型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气瓶为钢制气瓶) A.RHZK-5/30型(5L钢制气瓶) B.RHZK-6/30型(6L钢制气瓶)

2.复合气瓶型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 A.RHZKF-6.8/30型(6.8L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 B.RHZKF-6.8×2/30型-双瓶(2只6.8L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 1.空气呼吸器面罩:为大视野面窗,面窗镜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具有透明度高、耐磨性强、具有防雾功能,网状头罩式佩戴方式,佩戴舒适、方便,胶体采用硅胶,无毒、无味、无剌激,气密性能好。 2.空气呼吸器供气阀:结构简单、功能性强、输出流量大、具有旁路输出、体积小。 3.空气呼吸器腰带组:卡扣锁紧、易于调节。 4.空气呼吸器快速接头:小巧、可单手操作、有锁紧防脱功能。 5.空气呼吸器减压器:体积小、流量大、输出压力稳定。 6.空气呼吸器瓶头阀:具有高压安全装置,开启力矩小。 7.空气呼吸器背托:背托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由碳纤维复合材料注塑成型,具有阻燃及防静电功能,质轻、坚固,在背托内侧衬有弹性护垫,可使配戴者舒适。 8.空气呼吸器肩带:由阻燃聚酯织物制成,背带采用双侧可调结构,使重量落于腰胯部位,减轻肩带对胸部的压迫,使呼吸顺畅。并在肩带上设有宽大弹性衬垫,减轻对肩的压迫。 9.空气呼吸器压力表:大表盘、具有夜视功能,配有橡胶保护罩。 10.空气呼吸器报警哨:置于胸前,报警声易于分辩,体积小、重量

空气过滤式呼吸器的分类

空气过滤式呼吸器的分类 生产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蒸气、烟雾和粉尘等,因操 作条件或工艺设备所限,在尘毒污染处、处理事故、抢修抢险、剧毒操作及在 狭小的密闭舱室内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宜的呼吸器官保护器,以保证作业人员在 尘毒污染或缺氧的环境中正常呼吸和安全健康。呼吸器的种类很多,按其工作 原理为分空气过滤式和供气式两大类。 空气过滤式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器是将空气中有害物质予以净化,滤除可能吸入人体的有毒有 害物质,使呼吸的空气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过滤式呼吸器的特点是较轻便, 适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很高,且空气中含氧气量不少于18%的作业环境。一般不在罐、槽等狭小密闭的容器中使用。 1. 防尘呼吸器 防尘呼吸器是否符合要求,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过滤器对呼吸所造成的阻力,脸盖是否适于各种脸型,被过滤的尘粒的粒径的大小。呼吸器应在粉尘环 境中使用较长时间后呼吸阻力仍然很低,太大的阻力不会消耗体力,而且长此 下去会使肺部受到损害,高效率的过滤器应该在能够滤掉很小尘粒的同时仍能 使呼吸阻力很小。 防尘呼吸器主要有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和送风式过滤防尘面具两种。 自吸式防尘口罩由罩体、滤盒滤料、呼吸气阀、固定拉带组成。送风式防 尘面具有口罩式、面罩式和头盔式,由过滤器、导管和送排风的微电机及风泵 组成。其净化过滤作用全靠多孔性滤料,通常吸气和呼气分为两个通道。性能

好的呼吸器能滤掉细尘,且有较好的通气性,阻力小。这类口罩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粉尘阻塞滤料孔隙,呼吸阻力会增大,须注意更换滤料后再使用。 2. 防毒呼吸器 过滤式防毒呼吸器目前主要是自吸式。一般由面罩、滤毒罐、固定系统等部件构成。防毒呼吸器有全罩式和半罩式,由罩体、呼吸阀、进气阀、眼窗和固定拉带等构成。如某些有害物质并不刺激皮肤和粘膜,就可用半罩式,但吸气和呼气通道都是分开的。滤毒罐主要由罐壳、滤毒药剂、吸收剂和催化剂三类,因用于净化的有害物质不同而异。滤毒罐除在罐体用颜色标识外,还标明防护类型,如综合防护、防有机气体、防一氧化碳等,以及具体防护的对象,如氰氢酸、光气、苯等。 3. 过滤式呼吸器的使用和保存 使用和保存过滤式呼吸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清洗组装,保持连接部位的密闭性; (2) 除简易型防尘呼吸器外,均应在使用前检查呼吸器的气密性。使用者佩戴好呼吸器后,将滤罐或滤盒的进气口封闭,如感到呼吸困难,可认为气密性良好; (3) 使用时应注意过滤缺罐是否失效,如有毒物气味,或发现滤毒罐增重一定数值或使用时间过长,应引起警惕。最好有失效指示装置,或有使用记录卡; (4) 呼吸器用毕要认真检查、清洗,妥善保管。存放呼吸器的库房应干燥通风、温度适中、无毒物污染。避免使用过期的滤料。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厂家直销_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配置标准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厂家直销_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配置标准 随着消防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正渐渐被扩大使用。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是一种避险产品,它用于过滤火灾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氰酸等毒物,以保护人体不受伤害和中毒。下面我们来浅析一下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厂家直销以及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配置标准,一起来看文章了解下吧。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厂家直销】 宏晟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便携式火灾逃生防烟面罩全部通过国家监管部门检测,且有多种外观包装可供用户选择,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质优价廉,美观售后服好等优点。 本产品为密封包装,并一次性使用无须保养及维修。 本产品在出厂时已经过抗冲击检验,但并不代表可以在抗冲击的环境中使用,如受力过大会损坏药罐。

逃生面具应放置于醒目位置,近于逃生出口,如有建筑物业标准请按标准放置。 在运输过程中不要损坏包装,如尼龙密封袋在运输过程中损坏,逃生面具将会失效 1一旦发现火情,立即开启逃生面具,争分夺秒,正确佩带火灾逃生面具后,迅速撤离。 2穿过烟雾区时不要因感到呼吸干热而脱下火灾逃生面具。 3请在有效期内使用,有效期满后请通知当地销售商更换滤毒罐。 4如发现包装漏气,请通知当地销售商更换滤毒罐。 5仅供一次性使用。 防烟防毒面具能有效的滤除CO(一氧化碳)、HCN(氢化氰)和其它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并有阻燃隔热功能,能保护使用者不受伤害和死亡。 本产品已配置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上海图书馆等重大场合。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配置标准】 1.单品包装尺寸:底面 100mm直径高95mm 的近似圆柱形软包装 2.全新包装,采用ABS塑 料,产品外型更美观,且 采用橙 色盒盖设计,便醒目,采 用镭射标志,更易于让人 员发现。产品包装尺寸: 底面直径100mm,高 150mm的圆柱形。人员 佩带质量:<500g面罩尺 码:均码。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基本信息】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又叫做火灾逃生防毒面具主要用于消防、船舶、KTV、大型酒店及高层的住宅及办公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用于发生火灾或恐怖袭击等危机情况下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氢化氰、氯化氢等有剧毒的气体防护。本产品是一种过滤式的防护用品,是利用面罩与人面周边形成密合,使人员的眼睛、鼻子、嘴巴和面部与周围环境隔离,同时依靠滤毒罐中吸附剂的吸附、吸收、催化作用和过滤层的过滤作用将外界染毒空气进行净化,提供人员呼吸用洁净空气。由面罩、滤毒罐、抗热能,防幅射的帽子(有眼窗)、防毒面具等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行的优点。 当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后,吸气时染毒气体通过滤毒罐吸除有害物质后成为洁净空气,通过吸气阀门进入面具罩内,气流经口鼻进入呼吸道内;呼气时,人体呼出的气体经面罩的呼吸阀门排入大气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