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沉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标准的守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教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教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好久,程一觉悟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标准,是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忧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实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骄傲,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丢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开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本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200个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 0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喜事是:(C)C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 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C、酒 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 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 0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0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B、元宵节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 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 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 22.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 23.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 24.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 25. 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 26.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 28.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所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人民的优秀理念。如:尚和、重德、贵真等。 “尚和”是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

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字多是对美人的称谓,兰花亦是美丽的象征,若是巧用几抹颜色点缀在叶中,更是有一番风韵。一幅好的兰花作品经高手处理后的兰叶似翩翩飘动,灵动自有清韵在,比自然中的更为美丽。 入诗入画,如诗如画,在乐者的耳中,她似轻捷跳动的音符,心神起舞,心驰神往。回眸一曲《兰花草》,惊鸿一瞥《俏兰花》。那醉人的音律,扣人心弦,翩若君子,皎若皓月。成为中华洪流中涓涓的一汪清泉,透彻人心,熠熠生辉。 被人历代吟咏的,除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优美的画卷,涓涓的乐声,最为重要的是那丛中屹立的清洁高傲,那是君子之清,君子之骨。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爱国诗人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儒、道、佛三种。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道学,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哲学的道家、宗教学的道教以及属于人体生命科学范围的内丹学。佛学,佛经对佛学的定义就是两个字:“教”和“证”。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传讲的,或是经过释迦牟尼佛加持和开许,然后由菩萨们写下的经论,如藏传佛教的《丹珠儿》和《甘珠儿》;证,是指个人的修证,其中包括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部分。也就是说,教证这两个字代表了整个佛法;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字,也可以概括佛法的所有定义,那就是“智”和“悲”。 一、儒学:儒字有二种意思:其一,即有道之士。《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说:“凡有道术者皆称儒”。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其实,儒字是对古代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思,从“人”从“需”,指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别人,说服别人,为人所需。儒学是一种大家学者的意思,崇尚孔子学说的人创立的学派,其代表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大学》、《中庸》原本都是《礼记》中一篇,按朱熹和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而《中庸》则被认为是“孔门传收授心法”。《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尚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春秋》是儒学的一部史书。 二、道学:“道”,狭义的讲,指的是中国道家文化,广义的讲指的是同道家思想相融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称道学文化。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道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反复循环的过程。道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所以道是天地之母。道的第三层含义,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大道泛兮”,“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道是规律。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是法则。 道学有八大支柱:乾——天地人哲学;兑——政治管理学;离—文艺审美学;震—医药养生学;巽—宗教伦理学;坎—自然生态学;艮—丹道性命学;坤—方技术数学; 三、佛学:学佛就是学智慧与大悲。智慧是指佛的智慧,即是以另一种眼光看世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相关语法和写作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语法与写作练习 一、语法填空 As is known,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 While 1.(mention)Chinese culture, Chinese tea culture cannot be missed. It is the culture of making tea and drinking tea in China, which is 2.(difference) from that of Europe, Britain, and Japan. In China, drinking tea 3.(refer)as tasting tea, which not only means distinguishing the quality of tea, but also enjoying the pleasure of falling into the dream about life while drinking tea. A short retreat from a much busier life, make a cup of tea4.taste it in a quiet place on your own, not only relieving tiredness but also refreshing 5.(you) soul heartily.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6.is quite particular about ceremony and etiquette(礼节). When guests pay a visit, etiquette of making tea for guests is 7.(basic)required. When making tea, proper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中华兰文化,源远而流长。纵览古今,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和描述中,兰的意象渐渐生成并日渐丰富,更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系统的价值取向。经过历代文化的熏陶,兰的高雅绝不仅仅局限它的质,更在于它的精神。 关键词:兰文化民俗意象精神 一、兰花意象生成的条件和原因 (一)、兰花的质地美与中国的民俗 我们所知道的兰,多见于诗词歌赋,或者画作文章。这里的兰,往往是指国兰。在定义上,国兰是指兰科植物中的兰属植物的部分的地生兰,如春兰、惠兰、秋兰、寒兰和墨兰。兰科植物种类群极其庞大,约有800个属,3万一3.5万个原生种,而兰属植物仅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属,可见,中国兰只占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这并未影响兰花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相反,国兰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日渐成为高雅美丽的象征。我认为,首先,这与兰花自身的质地美是分不开的。 爱美中国人民的天性,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是世界共同的语言。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肺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描写兰花质地美的诗句,如:“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楚国·屈原《九歌·少司命》);“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明·陈汝言《兰》)。可见兰花最早为文人墨客所欣赏,不是以色和形诱人而是以那超凡脱俗的阵阵幽香吸引人,是兰花本质上具备的美。 (一)、兰花质地的延伸美及其意象的生成 如果说人们喜爱兰花,仅仅只局限于兰花本身,那么兰花文化不可能在中国民俗文化里根深蒂固,经久不衰。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分别是气清、色清、神清、韵清。这就是其质的深层。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术方面,人们极其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由此,人们对兰花的认识也逐渐在其质的基础上延伸。人们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认为它高洁典雅,傲骨刚毅,所以许多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因此,兰花也被喻为花中君子。兰花寓意深远,在朴实中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高远的境界。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歌咏,兰花的意象美逐渐明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奇葩。 二、传统文化里兰花的意象与变迁 (一)兰花的美与最初的意象 最初的兰花,本身并不具备今天所认为各种意象。人们喜爱兰花,源自兰花的自然美。所以,更多的是对兰花这种质地美的赏析。这时的兰花,并未在形成系统的兰花文化,只是结合与时代结合,成为一种生活的象征,或者叫陪衬。 据史料记载,国人植兰,可以追溯到上古之世,诸如《越绝书》所载“勾践种兰渚山”、屈原《离骚》自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号,又树蕙之百亩”,都是证明。这说明,那时的人们,更侧重与兰花带来的外在美,侧重于兰花造就的外部环境及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常识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碧螺春(江苏吴县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 7.【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8.【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6.【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五常】仁、义、礼、智、信 23.【古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青、黄、赤、白、黑 26.【五音】宫、商、角、址、羽 27.【五谷】稻、黍、稷、麦、豆 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河北瓷州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 3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茶艺文化1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茶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有着自身独特的传承性和多样性,而茶艺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一定的代表性。茶艺起源于中国流行与世界,茶叶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神奇树叶”。这足以体现茶叶及茶艺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在田广林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说:“在我国固有的汉语言系统中“文化”是“文”与“化”这两个字的复合。”“文”最早可见于商代甲骨文,像身有花纹袒胸而立之人,后引申为各色交错的纹理,并进而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化”字出现较晚,不见于甲骨文,有改易变约,生成诸义。初指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后被引申用于教行,迁善等社会意义。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在春秋战国以后的《周易·贲卦·象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指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人文”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而且在西汉刘向《说苑》中开始将“文”“化”二字正式合为一词,特别是在这本书的《指武》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治天下,先文德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遇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其后在晋人束皙的《补亡诗·由仪》中也有此类说法如“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不管意思是什么到从字面意思可解释为在国内必须以以文教化人民,在文不能教化的前提下对外需以武力对抗。所以在这里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到在汉语系统中“文化”一词的本意是与武功、武力相对,指以

文德教化天下,这里既充满政治主张又有具体的伦理意义。所以在我国的这些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链条在传统文化中起着教化伦理的意义深厚颇远。中国人在饮茶过程中讲求的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茶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 一、茶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国饮茶的正式记载,要从《三国志》开始,才有较可靠的依据。此时茶饮仅流行于部分南方上流阶层间,一般社会对于茶饮抱持着存疑态度;而部分北方人尚不知茶为何物,嗜茶者多被视为“漏扈”、“水厄”、“酪奴”等轻蔑的字眼。 在北朝,达官贵人宴饮中有时也陈设茶饮,但多抱持着耻不复食的心态,只有江南残民至北朝投顺者,一时改不了在南方的喜好,因此仍习惯茶饮。一直到隋代南北统一,以迄大唐的太平盛世,渐渐南方的风尚,使嗜吃乳酪的胡人,也开始习惯茶饮。因嗜茶人口日增,风气逐渐形成,久之茶便成为日常大众化的饮料。此即为由尝试至肯定的过渡时期。当时出现几个承先启后的现象:第一、茶叶由最初的药用性质,至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到了隋唐时代,茶已成为纯粹的饮料;第二、从原本要到人烟稀少的山区,到引进茶树于山坡地栽种,以茶谋利的茶农也逐渐有其重要的角色;第三、从原本不讲究焙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二十个“之交”】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 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 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逆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 〖东岳〗山东泰山 〖西岳〗陕西华山 〖南岳〗湖南衡山 〖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茶艺师茶道传统文化学习笔记

茶艺师茶道传统文化学习笔记 ★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云贵高原是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 2.云贵高原发现大量的野生大茶树。 3.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4.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 5.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的称呼都与中国有关。 6.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在中国。 ★中国分为哪些大的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茶园面积稳定增加,产量、产值快速增长 ——茶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茶叶销售屡创新高、优势产品得以体现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 ——产值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显著 ★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咖啡;可可;茶 ★中国茶叶出口必须实现的五个战略转移 1.从欠发达国家市场向发达国家市场转移 2.由绿茶出口一枝独秀向多茶类齐头并进的出口产品结构转移 3.从出口数量增长型向规模效益并举增长型转移 4.从出口中低档茶向中高档茶转移 5.从散装茶出口向小包装品牌茶出口转移 ★哪几个质量与安全问题是阻碍中国出口增长的核心因素 1.农药残留问题 2.稀土残留问题 3.重金属污染问题 4.氟、铝富集问题 5.微生物污染问题 ★茶产业未来的方向:茶叶深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 ★茶树的叶片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呈黄绿或棕褐色,表面有茸毛与蜡质,随着茶芽萌展,鳞片逐渐脱落。鱼叶:形似鱼鳞而得名。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钝。真叶:发育完全的叶片。 ★茶树的生育周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茶树生长有“四喜四怕”的特性,具体内容是什么?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喜酸怕碱 ★茶树良种的标准 丰产性:比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增产15%以上。适制性:要适制当地的茶类,制茶品质优良。适应性:适宜种在高山,也适宜种在丘陵,对土壤的碱度也不过于严格。抗逆性:茶树的抵抗病虫害能力、抵御寒冷和干旱的能力要好。 ★茶树育种方法:系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多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茶树组织培养育种 ★新建茶园一般需要经过规划设计、土地开垦、茶苗定植、幼龄茶园培育等工作步骤。 ★成龄生产茶园的常年管理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绿茶初制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红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乌龙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茶叶贮藏的目的:是要保持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 ★茶叶贮藏的原理:设法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氧气和阳光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

菊花与中国传统文化

菊花与中国传统文化 选题背景: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历代人们爱菊赏菊,留下了丰富的赞菊诗、词、歌、赋。不仅赞其实用和姿态化美,更喜爱其不畏寒霜的特性。古人爱菊、画菊、咏菊,借菊花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借物言志,而使菊花这种植物,具有了人们情志的色彩。正是由于他们赋于菊花以崇高的象征意义,从而使菊花升华到它的文化性,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的文化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源自古代的风俗习惯也在现代生活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人们丰富生活、旅游观光的有趣项目,而作为一种花卉,菊花的赏心悦目也牵住了人们爱美的视线。在中学课本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酷爱菊花的文人骚客的佳作。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过程中,我们从许多课题中选中这个课题,是有很深的文化情结的,相信我们的探寻不会是徒劳。 活动过程: 1、大概先了解有关菊花的一些情况,确定我们的研究方向。 2、对收集到的知识材料进行分类,定出子课题,分组进行研究。 3、到百花村、花市进行调查,了解菊花的市场现状及有关培育保养的小知识。 4、走访民居小巷,了解老人们对菊花的栽培情况。 5、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与菊花有关的风俗习惯及因菊花而作的文学作品。同时查阅有关菊花生物特性的材料,了解菊花的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知识、菊花的药用价值等。 6、召开一次简单的汇报会,对研究的进展作一个交流,同学之间互提问题,指出不足,调整研究方法及研究方向,补充材料。 7、分头行动,各取所需,各组自定新的研究计划,或出外调查,或上网查阅资料,或进行讨论小结。 8、开始就所研究的子课题进行最后的材料汇总和分析,写出有见解的小论文。 9、做成完整的一份结题报告,插入收集到的图片。 10、将研究成果做成主页,向全体师生展示。由一个同学上台总介活动过程、研究内容及心得。 小序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将梅、兰、 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 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 青竹挺拔刚健,有节有气;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 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当之无愧。在人们心目中,菊花 又是吉祥、健康和长寿的象征。 《海云堂》之梅兰竹菊花板 1、菊花名称的由来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是作"穷"字讲,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因为九月是阳,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意思,后来"重阳节"赏菊这个习惯由此而产生。"菊"字也写作"鞠"。"鞠"是"掬"的本字。"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形象。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叫作"菊"。

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指南

张岂之先生指导我读研究生 方光华 入门 1987年9月,满怀对研究生生活的憧憬,我来到西北大学,跟随张岂之先生研习中国思想史。当时与我一并考上张先生硕士研究生的还有韩健平、任泽峰两位同学。开学初,先生找我们谈话,对我们第一个学期的学习提出了一个要求: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传》五种典籍通读一遍,并做好读书笔记。那时大学里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并不多,更遑论钻研中国思想原典。听了先生的讲话,我们的感触是:得安安静静地研读原典,并学会独立思考。于是我们按照张生生指点的版本,开始认认真真地阅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五书。在校园西北角的一个偏僻的自修室里,我们几乎每天都读到夜晚十一点半,回到寝室,还要一起讨论,至深夜才罢。当时张先生正担任西北大学校长,并没有很多的时间给予我们具体指导,但每天都能见到先生的身影,因为他将他的休息室就设在自修室的隔壁。每隔十天半载,先生总会问问我们读书的收获,特别是一到节假日,先生总要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把我们召集到一起,向我们介绍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进展,主题多半是先生即将发表的论文的主要论点。在这样的鞭策之下,我们研读原典一点也不敢马虎,一个学期下来,基本按先生的要求读完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传》五部原典。记得先生为了考查我们对这些原典的掌握程度,还出了一套试题,几乎全是这些典籍上不容易理解的语句和段落,让我们闭卷回答。我们都得到了高分,受到先生表扬和鼓励。 多年之后,我才体会到先生对我们的要求,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尽快进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大门。中国思想史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延续性。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很少直接表述他们的观点,而是往往依托经典,通过对经典的注解和阐释体现自己的思想意识。例如孔子就是在对《诗》、《书》、《礼》、《易》、《春秋》的整理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他删削《诗》、《书》,编辑《春秋》,使它们成为体现自己思想的凭藉。不但儒家如此,道家老子、庄子亦是如此,近年来,关于老子与《诗》、《书》传统之间的联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提及。离开了对《诗》、《书》、《礼》、《易》、《春秋》的深入理解,就不太容易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创新。如果要尽快进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大门,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充分熟悉《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但对一个中国思想史没有什么基础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让他抱着一部《诗经》或者一部《尚书》去钻研,容易失去研读的兴趣,而在这几本经典基础上所形成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在文字上不像前者那样诘屈聱牙,在思想上又比前者要明快直截,特别重要的是它们后来也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基础,对它们的解读往往成为对《诗》、《书》、《礼》、《易》、《春秋》重新解读的先声,让一个对中国思想史刚产生一点兴趣的年轻学者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下这五部原典,不失为一个最直接而有效的进入中国思想史研究之门的办法。在后来的研究岁月里,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研究生第一个学期所读的几部原典是多么重要,而当时所形成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在后来发生的影响又是多么强烈。 引路 第二学期一开始,先生又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列出了一大堆书目,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有重点地阅读一些原典。经过第一个学期原典阅读,我们都对研读原典的快乐有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