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市场结构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基础上的,但现实中,大多数市场结构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种极端的情形之间。因而,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不完全竞争三大类型。

1. 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是指没有任何干扰和障碍得自由市场竞争。完全竞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够单独影响价格;

(2)许多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任何买者都不会对一个卖者的产品产生偏好,从而排除了卖者垄断;

(3)所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

2. 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厂商控制。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而非价格接受者。

3. 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是同时包含竞争和垄断因素的市场形态。或者说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状态。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理论框架去描述它。但有两种具体市场形态常常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研究的对象: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是竞争与垄断两种力量混合的市场形态,而且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市场形态。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是:

(1)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一方面,产品差异能确保厂商对其特有的产品拥有垄断地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差别产品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使厂商必须面对本行也其他厂商的竞争。

(2)厂商数目较多。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有一定控制力量,但因竞争存在又不能相互勾结来控制价格。在这一市场形态中,厂商的数目足够少,因此每个厂商都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厂商的数目有足够多,以至于每个厂商可以忽略竞争对手对其行为作出的反应。

(3)厂商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厂商均衡相同。长期均衡中竞争因素更显重要,如果存在垄断利润(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必然引起新厂商进入,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又迫使原有厂商压低产量,直到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平均成本=平均收益时为止,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不存在超额利润,从而达到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厂商提供某一行业的大部分产品,这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该行业的总产量中占较大的份额,因此对市场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寡头垄断也是一种竞争与垄断两种因素混合的市场形态,与垄断竞争不同的是:厂商数目更少,产品未必都是差异产品。

寡头垄断中,价格并非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也不是像完全垄断中由个别厂商独自定价,厂商的价格政策是相互依存的,厂商定价既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又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当厂商数目极少的时候,寡头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厂商的价格政策难以琢磨,整个厂商均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因而价格和产量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厂商的不同行为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厂商可以采取合谋行为,相互配合制定较高的价格(共

同控制的价格协议),增加它们各自的利润;厂商也可以采取战略行为,与竞争者角逐。

本节先讨论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关于寡头竞争的情况在下一节讨论产业内贸易时再作进一步阐释。

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贸易利益

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数目有限,且每个厂商的产品是有差异的,产品的差异是垄断厂商竞争的重要方式。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进入受到限制,垄断厂商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产量,成为价格的影响者或操纵者。

还需要注意的是,垄断厂商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内部规模经济,及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现在通过图示来解释垄断厂商贸易前后的情况,如图7-5。

图7-5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短期

自给自足时,某厂商在垄断竞争下的均衡状况是:平均成本(AC)随产量增加而递减,即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垄断厂商面临的国内市场需求曲线为D,边际收益(MR)与边际成本(MC)相交确定均衡产量Q*,均衡价格为P*,均衡点为国内需求曲线(D)与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E,此时,P*=AC,没有超额利润。

进行贸易后,即加进外国市场,需求扩大到D1,使得边际收益曲线提高到MR1,现在以MR1=MC确定边际产量和价格,均衡点移到E1,均衡产量是Q1,价格现在是P1。但此时的平均成本在AC1,P1>AC1,产生相当于阴影部分的超额利润。

比较贸易前后的情形,贸易后厂商面临更大的市场,即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而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成本降低,边际收益率从MR提高为MR1;出口产品的价格比自给自足时的价格更为低廉,即P1

但是,上面描述的垄断厂商获取垄断利润只是短期的效果。从长期来看,随着新厂商的进入,垄断利润将消失,如图7-6所示。

图7-6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长期

由于存在垄断利润,新厂商加入,使原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下降,从D1变成D2。厂商加入的过程一直进行到D2与AC相切于E2点,达到长期均衡。

在E2点,对应新的均衡价格P2,并且有P2=AC2,短期中存在的超额利润,在长期则由于新厂商加入竞争而消失。

贸易前后效果的比较:价格下降了,P*>P2;产量增加了,Q*AC2;福利(消费者剩余)上升。

三、消费多样化

许多消费者可能对特定产品并无偏好,但他们喜欢有选择。消费者希望供选择的消费品种类越来也多。但对厂商而言,由于产品的差异性,每个厂商可拥有相对稳定的消费者群。不过,如果其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一部分消费者会转而选择其它产品,但不会全部转移,因为其它厂商的产品不能完全替代原厂商的产品。反过来,价格低也不能将全部消费者吸引过来。所以,每一个厂商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每个厂商在单个品种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垄断力量,而且与其它厂商的产品差异越大,垄断力量也就越强。而且,追求垄断利润的目标要求厂商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济。

面对这两种要求,厂商既希望生产更多的品种,又希望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怎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

怎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国际贸易增长趋势已经超越了自身生产经济的增长趋势,这给全球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都带来了不同水平的增长,包括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凭借着国际贸易的增长态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宏观经济评价体系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需要把握好全球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基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是走向国际上的必然选择,更是国际贸易的需要。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际贸易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全面抓紧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基于,提升改革和开放的速度,为国际贸易的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中的最大受益国。当前无论是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还是国家外汇储备和外贸利用数量,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我国在亚洲范围内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在世界范围内帮助亚洲经济实现国际贸易的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下图展示了我国在近些年来的对外贸易走势: 图1 1978年-20XX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情况 如今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逐渐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格局,资源格局和市场格局,我国也将进一步在世界经济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和开放的政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同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国际贸易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对外贸易中也需要不断地突破壁垒。只有这样我国的国际贸易才有可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好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与要求。 1.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国际贸易在全世界的贸易格局中处于交底的产业地位,同时从事相关产业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局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具有较快的增长幅度,但是相对应的国民收入却没有得到增加。我国的国际贸易应当在传统的产业基础优势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努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改善贸易条件,在一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进行渗透,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在国际贸易格局中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14国贸蔡琴 学号:144171901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扩大47.3%。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对本专业的认识与看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WTO方向)本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适应WTO运作规则,具备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运用技能的,能系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我们掌握的课程很多,具体课程如下:主干学科: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商务沟通与函电(英)、国际投资学、国际贸易模拟等。 此外还需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基本含义与特征: 1.含义: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市场结构。 2.特征: (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2)厂商生产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即有很大的替代性。而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垄断竞争形成的基本条件。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3)从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的下方(如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一样)。当个别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可能有两种情况: (1)当一个厂商降低自己产品价格,该行业中其它与之竞争的厂商并不随之改变价格时,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大幅度的变动,那么该厂商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2)如果其它厂商随之该厂商降价,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很难吸引其他消费者的需求,这时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需求曲线比较陡直。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由于改行业的厂商数目众多,有可能其他厂商不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通过不断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直到满足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就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所以,在短期均衡实现过程中,垄断竞争市场如同完全垄断市场一样,也会出现有超额利润、收支相抵、亏损三种情况。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市场结构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基础上的,但现实中,大多数市场结构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种极端的情形之间。因而,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不完全竞争三大类型。 1. 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是指没有任何干扰和障碍得自由市场竞争。完全竞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够单独影响价格; (2)许多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任何买者都不会对一个卖者的产品产生偏好,从而排除了卖者垄断; (3)所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 2. 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厂商控制。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而非价格接受者。 3. 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是同时包含竞争和垄断因素的市场形态。或者说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状态。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理论框架去描述它。但有两种具体市场形态常常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研究的对象: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是竞争与垄断两种力量混合的市场形态,而且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市场形态。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是: (1)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一方面,产品差异能确保厂商对其特有的产品拥有垄断地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差别产品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使厂商必须面对本行也其他厂商的竞争。 (2)厂商数目较多。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有一定控制力量,但因竞争存在又不能相互勾结来控制价格。在这一市场形态中,厂商的数目足够少,因此每个厂商都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厂商的数目有足够多,以至于每个厂商可以忽略竞争对手对其行为作出的反应。 (3)厂商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厂商均衡相同。长期均衡中竞争因素更显重要,如果存在垄断利润(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必然引起新厂商进入,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又迫使原有厂商压低产量,直到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平均成本=平均收益时为止,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不存在超额利润,从而达到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厂商提供某一行业的大部分产品,这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该行业的总产量中占较大的份额,因此对市场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寡头垄断也是一种竞争与垄断两种因素混合的市场形态,与垄断竞争不同的是:厂商数目更少,产品未必都是差异产品。 寡头垄断中,价格并非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也不是像完全垄断中由个别厂商独自定价,厂商的价格政策是相互依存的,厂商定价既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又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当厂商数目极少的时候,寡头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厂商的价格政策难以琢磨,整个厂商均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因而价格和产量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厂商的不同行为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厂商可以采取合谋行为,相互配合制定较高的价格(共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资本、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等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支撑。 2、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涉及现代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保证学生掌握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的基础知识,还有利于本专业的学生继续深造;同时,本专业还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服务与技术贸易、国际税收学、国际商法、国际保险、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等专业核心课。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保证学生具有非常深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科功底,还有利于学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3、长安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力量怎么样?科研实

力如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导1人,硕导10人,博士后2人,12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拥有产业经济学、资产评估学硕士点。大部分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该系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从2011年至今,获“国家社科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2012年被评为长安大学科研先进集体。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乐观、进取、诚信、乐于团队协作并有良好外语基础的学生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更高的契合度。多门双语课程的开设及与来自于数十名外籍学生的同堂上课,给国内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外语训练的机会,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对多文化的包容性。课程授课方式的多元化如课堂讨论、组队合作完成作业等方式的采用训练了学生在团队协作、自我表达、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凡是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结算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选择本专业,并能在读研继续深造时找到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研究方向。 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会使用经济管理类软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外语水平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当然,兴趣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

2014年经济学知识: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解析

1.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B.非价格竞争的数量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D.以上都不对 A. 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B. 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收入 C. 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 D. 以上均对 2.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一般说来,消费者获得的(B ) A.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递减 C.边际效用递增 D.边际效用不变 3.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获得了最大利润 4.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C )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长期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与()有关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中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成本 D 市场价格 7.正常商品可分为(AC ) A.必需品 B.一般低档商品 C.奢侈品 D.吉芬商品 E.独立商品 8.分析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所利用的分析工具是( ) a.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b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 9.若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其确切的含义是价格上升会引起(A) A、购买者购买量的下降; B、购买者购买量的增加; C、购买者总支出的增加; D、购买者总支出的减少, m9 u# z5 10.电力部门对一定用电量如1——100度实行低价,对增加的电力如101——200度实行高价,厂商在确定价格时实行的价格歧视是( ) a.一级价格歧视b .二级价格歧视c.三级价格歧视d.垄断价格 11. 下列哪一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A.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他们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12.X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若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者要增加销售收益,应该()。

第六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六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主观需求曲线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E d,客观需求曲线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E D,则两个需求弹性的大小关系是()。 A. E d>E D B.E d = E D C. E d<E D D. 无法确定 2.垄断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产品的销售价格()。 A. 大于短期总成本 B. 等于短期总成本 C. 小于短期总成本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3.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厂商的获利情况是()。 A. 亏损 B. 获得正常利润 C. 获得超额利润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4.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有()。 A. 产品质量竞争 B. 价格与产量决策 C. 产品广告竞争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5.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的区别是()。 A. 在寡头市场中没有竞争 B.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C. 在寡头市场中,厂商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 A. 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有差别 B. 是独特无二的 C. 是互补的 D. 以上都不对 7.在斯威齐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需求价格弹性情况是()。 A. 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 B. 左边弹性大于右边弹性 C. 右边弹性大于左边弹性 D. 以上都不对 8.在斯威齐模型中,拐折的需求曲线意味着收益曲线是()。 A. 水平的 B. 垂直的 C. 向上倾斜的 D. 间断的 9.卡特尔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确定产量水平()。 A. 使每个厂商达到供求平衡 B. 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 使卡特尔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 以上都不对 10.卡特尔的解体将引起()。 A. 价格下降,产量下降 B. 价格下降,产量上升 C. 价格上升,产量下降 D. 价格上升,产量上升 11.以下哪一种不是寡头垄断厂商的勾结方式()。 A. 卡特尔 B. 支配型价格领导 C. 晴雨表型价格领导 D. 托拉斯 12.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会降低经济效率的原因是()。 A.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B.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互联网时代下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与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9T09:43:17.05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7期作者:刘宇[导读]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行业的发展状况、领域大小、产品的创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 刘宇 山西焦煤集团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030024摘要:在这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化工行业早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也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科技发展的强烈感召下,互联网业已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科技发展的催促之下,转变化工行业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改变传统落后的结构,运用新的生产方式,融入新兴技术,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 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竞争力;化工行业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行业的发展状况、领域大小、产品的创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努力将化工行业发展得当,对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和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感染下,化工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的化工产业对我国化工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也应该对此情况加以解决。这篇文章阐释了我国现阶段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如何提高化工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些见解,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了憧憬。希望我国在化工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更强的优势。 一、现阶段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 1.1没有贴近市场,掌握最新市场信息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低端化、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的现象显著,而且我国步入国际市场较晚,与其它国家相比没有更加贴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不足,对高销量产品的预测不足而去不断以量取胜,使外国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经济遭受了碾压。比如一吨价格就要十二万的甘草膦,由于生产过剩跌到了两万元。再比如三万元一吨的黄连价格跌到了一万以内。这都是由于我国对市场把握不足而产生血淋淋的后果的例子。倘若不加以转型,就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国际中的经济地位也会受到冲击。 1.2我国化工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是我国经济永葆生机的源泉。而现在的中国的化工行业却呈现出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首先,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力度不足,没有更多的创新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其次没有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外国优质成果。这二者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化工产业难以转型升级。 二、互联网时代下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2.1突破传统模式,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但是仍然有些传统模式束缚了我国的发展。因此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的化工产业我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也许传统模式更具有稳定性,但是它只能给短期带来良好的收益状况,若想让化工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应该与现代市场相接轨,制造具有特点,且符合现代人高要求的产品,而不是只追求量的突破。当前化工市场情况十分严峻,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未知与挑战,但这同时也是机遇,因此,现如今的化工产业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提高自身的能力,强化企业的发展。 2.2增强化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转型升级 如果想使我国的化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必不可少的。化工产业应该引进国际产业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增强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及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其次,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国际市场,应该积极与国际市场相关接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时也应该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企业的创新优势。 2.3积极建立与国际相接轨的服务平台 若只靠技术的支持,没有与国际相结合的平台,无法将产品运输出去便可以说是以前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劳。所以化工产业要积极打造国际化的平台,使得经营和运输融合在一起,减少中间环节资源的浪费,更快地打开国外市场。同时也可以与国外较强的企业相合作,弥补自身发展的短板,同时也可为企业带来更加雄厚的资源。一旦经济风险来临,可以相互扶持,共同难关。 2.4拓宽原材料的来源,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 当下,我十分重视重工业的生产力发展,但由于生产环节中需求资源较多,使我国的资源出现了十分匮乏的状况,原材料对外依赖度十分高,这使得我国化工产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给以后的发展带来了难题。针对此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原材料进行征集,进行国际分工,也可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获取增加廉价的原材料。使得资源成为现阶段的一种战略优势。 2.5提高行业员工素质 人是决定生产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化工产业必须要以技术为的衡量尺度。拥有高技术人才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准确把握市场竞争的焦点,而当今社会,我们不光需要企业员工具有专业性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较高的服务水平以应对国外市场的冲击。化工产业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为紧迫,这些原因让员工失去了工作的斗志和信心,这时就需要一个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和谐美好的工作环境,领导者也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转挖掘员工的潜力,让员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忠于本职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 结束语 即使我国现阶段在国际市场上重工业享有很高的地位。但这些都是以环境污染和人力消耗为代价的。现如今我国对重工业的投入较高,其支出经费无法缩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的含金量和研究产品的质量。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国际形象。所以我们要加大人才的引入,让这些新型人才为我国化工产业的生产和发展出谋划策,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使中国产业能够走出中国,成为世界的一颗闪亮明星。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 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 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 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猛增至104790.6亿元,增长了约28.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6%。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与相关的统计数字。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重点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与结构决定的。可见,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直接决定。”从本质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一直他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是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比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为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以上是近代几位经济学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几种论证。分别站在生产与交换;生产力提高与剩余产品出口;资本积累与边际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分析。而现代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更多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也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额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 h 罗伯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20世纪50年代,r 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他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他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他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

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 分析过程

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一国某种产品出口置于全球市场和全部商品贸易框架之下,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来反映一个国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计算公式为: i k i t x i k w k w t X X RCA X X = 其中,ik X 为国家i 出口商品k 的金额;wk X 为世界出口商品k 的金额;it X 为国家i 的全部商品出口总额;wt X 为世界全部商品的出口总额。根据RCA 指数判断第i 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强弱的经验准则是:RCA 大于2.5表明比较优势极强; 1.25 2.5RCA <<表明比较优势较强;0.8 1.25RCA <<表明比较优势中等,0.8RCA <表明比较优势较弱。 2. 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gional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RCA ) RCA 比较的是某一国出口某种产品的比重和世界出口该产品的比重。例如,在做实证研究时,我们把中国看做本国,把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看做“外国”。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结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更好的办法是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具体研究一国在不同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 RRCA ic = (X ic /X tc )/(X iR /X tR ) 其中,X ic 表示国家c 出口商品i 的值,X tc 表示国家c 的总出口值,X iR 表示区域R 出口商品i 的值,X tR 表示区域r 内的总出口值。如果RRCA>1,则表示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内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RCA<1,则表示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内具有比较劣势。 3. 净出口竞争力指数(TSC )

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1 概述 到此为止,我们的模型都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容易证明,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其平均成本不变。这种技术特点是不存在固定成本。但是,二战之后,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固定成本(研发成本)在总成本之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规模报酬递增取代了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在规模报酬递增技术的行业中,双倍的投入获取的是超过双倍的产出。我们举例子说明。 假设世界上只有美英两个国家,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最初两国都生产10件这种产品,那么全世界需要花30个小时来生产20个单位的该产品。但如果该产品只由一国来生产,则只需要25个小时。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两国在贸易前都生产两种产品,那么专业化生产并进行贸易可以使得两国都能消费更多的产品。事实上,正如后面我们要证明的:国际贸易还增加了可供消费的商品种类。 6.2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我们首先区分两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和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 具有规模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行业等。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其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所提出的“行业地区”现象——即无法用自然资源来解释的行业的地理集中。现在有关外部规模经济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半导体工业区。 Marshall认为有三个原因促成了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 一.专业化供应商 许多行业需要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然而单个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但行业的地区集中完全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这反过来使得该行业中厂商能够容易获得一些关键的设备和服务。例如洪城大市场及其托运车队。 二.劳动市场共享 厂商的集中能够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一般来说,厂商可以较少面临失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升值压力背景下的分析

总251期 第11期 2010年11月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 l .251,No .11  N ovember .2010  作者简介:罗小明,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李宏艳,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讲师、博士。  ①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2009年11月16日。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 ———升值压力背景下的分析 罗小明 李宏艳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摘 要:从汇率形成机制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真正来源在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是汇率形成机制回归市场的必然。对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分析证 明,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国际竞争力结构,但不会削弱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机制;升值;国际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22.1,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0)11-041-049 一、引言 2005年7月实施人民币汇制改革,至2008年 6月人民币汇率上升约17%,达到6.83人民币元兑1美元。然而2009年下半年,由美国开始,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IM F 、APEC 等国际机构的代表都在不同场合提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变人民币汇率显著低估的要求。 与2005年汇制改革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不同,这一轮不仅升值压力来源多元、压力水平空前,而且我国国际收支也面临多年的严重失衡。对此,有观点认为,回归市场供求均衡的汇率,既是市场经济所选,并且有助于缓解当前日益浓厚的通胀预期,改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1]。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仍较高,也担心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后的升值会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结构,并通过对外贸易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后一立场出发,侧重考察人民币升值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大多采用实证方法,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进 出口贸易的相关性,以及比照其他影响因素,考察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但结论与观点存在分歧。例如,方兴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个百分点,出口企业增长速度将放慢3到4个百分点[2]。王自锋、邱立成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很弱,不如生产成本对出口的实际贡献率大[3]。张明也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被夸大了[4],他的同事姚枝仲等的实证分析证实,收入需求弹性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远大于价格需求弹性[5]。另一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与贸易的关系,例如,叶迎、孟祺从垂直专业化视角所作分析显示,人民币升值对于垂直专业化指数高于40%的行业没有影响,但低于40%的行业在出口和贸易差额方面会受到负面影响[6]。Dean 等人以中国为例的研究也表明,一国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汇率升值对于贸易规模的影响越小[7]。林欣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影响的研究表明,短期内会使出口、进口同时减少,且对出口的影响大于进口,但在长期,升值则会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且对出口的影响仍然大于进口[8]。 上述研究大体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实证计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 导读: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国际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录 一、理论篇 FDI与国际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1 从国民财富实质谈网络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4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测度及方式创新 6 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 8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30 复杂网络视角下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探究_37 国际贸易_外国直接投资_技术进步和收入分配差距 4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_ 48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分析_基于政府视角的考察 50 国际贸易对污染_收入关系的影响研_省略_跨国家SO_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 56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商务英语应用分析 64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_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66 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 77 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 99 国际贸易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及其贡献的计量研究 101 二、发展篇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108 国际贸易中涉外贴牌生产中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 110 环境保护_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之路 118 基于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26 基于回归分析的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研究_129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31 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对策_ 138 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评述 140 浅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发展_ 146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148 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_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 151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157 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阐释及经验证据 163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综述171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国际贸易政策内生性理论分析 175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基本含义与特征: 1.含义: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市场结构。 2.特征: (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2)厂商生产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即有很大的替代性。而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垄断竞争形成的基本条件。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3)从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

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的下方(如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一样)。当个别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可能有两种情况: (1)当一个厂商降低自己产品价格,该行业中其它与之竞争的厂商并不随之改变价格时,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大幅度的变动,那么该厂商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2)如果其它厂商随之该厂商降价,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很难吸引其他消费者的需求,这时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需求曲线比较陡直。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由于改行业的厂商数目众多,有可能其他厂商不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通过不断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直到满足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就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1962012年3月 https://www.sodocs.net/doc/0016651573.html, 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臧轶楠 摘 要: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既反映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也表明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依赖程度。与贸易小国不同,中国是一个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通过全面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 竞争力 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3(c)-196-02 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中国的外贸行业作为与世界连接的窗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对外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企业或产业在开拓外国经济中的市场而从中得到的利益的能力。 1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地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全部技术。各国都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取得所需要资源的不足部分并开拓国外市场,以加速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发展对外贸易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我国来说同样也是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以下是我国2010年以来月度进出口增长情况。 图1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月度进出口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下: 第一,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节余缺,加强国内外物质交流。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生产和出口本国居于优势的产品,进口国内稀缺的物资,弥补本国资源不足。这就可以节约大量社会劳动,获得比较利益。同时,发展对外贸易必然要求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要求国内产业与世界产业互接互补,积极发展国际市场需求的产业,不断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由此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及整个国民经济的优化。而且还可以调节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协调各方面的比例关系,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二,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赶上技术先进国家的重要途径。引进先进技术,可以使经济技术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争取时间,用先进技术来装备国民经济,改变本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 第三,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对外贸易影响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同外贸直接相关的进出口关税,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商调节税和利润,进口物质投入生产后所产生的税利,都是国家和地方的重要财政收入,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增加一笔巨额的财政收入,发展对外贸易也是解决国内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第四,通过对外贸易,可以调节国内市场的供应,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通过进口贸易,可以补充国内不能供应或供应不足的某些消费品,从而实现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五,通过对外贸易,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国内外经济联系的加强,必然促进国家关系向前发展。 2 协调管理贸易自由化具体政策体系和措施的框架内容 (1)具体贸易政策的构成:国际贸易交换内容的贸易政策、贸易促进、保障政策和贸易协调政策。(2)国际贸易交换内容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货物政策、服务贸易政策、与贸易有关投资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四个方面: 2.1 货物贸易政策 它主要包括进口管理政策、出口管理政策以及其他影响货物贸易的国内政策。其中,进口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海关关税、原产地规则、关税配额、配额与许可证、海关估价制度、装运前检验制度、反倾销与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出口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出口税、出口许可证与出口管制措施、出口补贴与出口退税等;其他影响货物贸易的国内政策主要包括国内税费(增值税、消费税)、技术性贸易措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等。 2.2 服务贸易政策 服务贸易是以信息、资本、实体和人员跨越国界流动而体现出来,各国对服务贸易的管理多以国内立法和条例形式出现。服务贸易政策可以分为市场准入方面和国民待遇方面的政策,其措施主要包括国内税收、企业形式要求、股权要求、数量要求、区域限制、对自然人流动的期限、资格和业务限制等。 2.3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政策与措施 投资措施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投资措施是指任何主体进行跨国投资直接相关的行为,其范围如联合国跨国公司编制的投资措施一览表。该表把投资措施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投资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