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等收入陷阱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等收入陷阱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等收入陷阱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等收入陷阱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2年6月 理论学刊 Jun.2012第6期 总第220期 Theory Journal No.6Ser.No.220

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王仕军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工系,江苏南京210045)

〔摘 要〕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的重大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三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GDP偏好和攀比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效果不佳等一系列制约因素,需要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加快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确保经济持续增长;二是大力营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社会环境,以稳定促转变;三是扎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夯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保障三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2)06-0051-05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三”[1]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国家并不必然或自然而然地从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反而会遇到 发展烦恼”二 发展痛苦”甚至 发展失败”三从国际经验看, 中等收入陷阱”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并非只是个案三如巴西二阿根廷二智利二马来西亚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这些国家目前仍挣扎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长期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三

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30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躲不开二绕不过的重大挑战三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推动战略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三

一二 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挑战

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 三步走”战略,我国要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部初步测算,假设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2008 2050年维持其过去47年的平均增速,即2.6%,中国人均GDP要在2050年达到当时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3462美元,则2008 2050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速需达到7.3%三而要实现上述跨越,难度是巨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三有媒体总结出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方面特征: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二民主乱象二贫富分化二腐败多发二过度城市化二社会公共服务短缺二就业困难二社会动荡二信仰缺失二金融体系脆弱等三”[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上述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问题甚至很严重三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三个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主要由如下因素相互交织形成:

(一)经济上的 动力困境”与 结构性困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衰弱,而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又没有有效形成,这就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上面临的 动力困境”三据统计,2002 2007年,我国GDP实际增长67%,能源消耗总量增长75%,这种高能耗的增长动力无法持续三从人口红利来看,中国经济活动人口比在2005年就已经达到一个高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刘易斯拐点”在2004年就已经出现;老年人口抚养比2012年达到一个历史性低点,未来将显著提升三为了保持粮食安全,农业用地转

15

为非农用地带来GDP增长的所谓 土地红利”释放速度也将显著放缓三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支持一个经济体长期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创新和内需三而在这两个方面,我国却面临两大 困境”: 一是 熊彼特困境’,二是 凯恩斯困境’三”[3]熊彼特认为,真正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于创新,企业家作为创新的执行者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角色,而我国不足的正是创新,缺乏企业家形成的基础性制度环境三中国政府部门可能是全球政府中掌握经济资源最多的部门,而中国现有的制度却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这些资源的正确使用,于是向政府部门寻租就成为最快的赚钱方式,导致许多具有企业家潜质的人将心思不是放在如何通过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上,而是放在如何通过寻租赚钱上三因为缺乏大量的真正的企业家,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总量增长了

20多倍,但没有一家企业是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领导的二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大企业三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 熊彼特困境”三凯恩斯认为,如果经济短期内增长,首要的问题就是将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三而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恰好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尤其由分配体制机制上的众多问题而带来的国内消费不足的问题三中国经济面临的 凯恩斯困境”,一方面使中国产能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使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国外市场,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大大增加三

从 结构性困境”来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出来了,陷入增长乏力的 结构性困境”三具体来说,中国存在着四重二元结构,即以劳动力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二以所有制或产权结构为核心的公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二元结构二以资金配置机制差别为核心的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二元结构和以行政区划与产业结构差别为核心的区域二元结构三这些差别正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经济上整体 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这就使人们对整体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三

(二)社会上的 流动性困境”与 冲突危机”

社会建设滞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诱因三在这方面,我国面临两大突出问题:

1. 流动性困境”三社会流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三社会流动的空间增大,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三但近几年来,社会流动出现了固化趋势,即出现了所谓的 流动性困境”三久而久之,会滋生两个 不利局面”:一方面,如果缺少一种可以流动的机制,弱势群体会越来越边缘化,深深的失望将导致强烈的被剥夺感,以及 仇富”二 仇官”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身处缺乏竞争的安乐群体二占据优势社会地位的强势群体,往往只在意既得利益是否安稳,并不会真正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阻挠经济社会的进步三

2. 冲突危机”三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社会矛盾凸显期和社会风险高发期三 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差异性,使得中国社会内部原有的城乡矛盾二区域矛盾二民族之间矛盾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进一步释放三通讯技术迅速普及二大众媒体广泛传播二人员大范围内流动,进一步扩散和放大了这些矛盾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这一切都对新阶段的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课题三”[4]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问题,社会的动荡很容易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付之东流三

(三)政治上的 改革困境”与 民主乱象” 拉美一些国家掉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精英集团的 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二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三”[1]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改革的核心症结在于政府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政府的审批权,减少政府所掌控的经济资源,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但是这一改革,将受制于一系列悖论,陷入 改革的困境”: 首先,要政府放弃手中过大的权力,会触动大量既得利益,也包括改革者自身的利益三其次,对改革者而言,改革的成本在当期(比如经济增速可能下降),收益却主要在远期,这又势必要求执政者具有超越政治周期的远见三再次,集体行动的悖论三即使每个人都希望改革,但每个人却可能又希望别人承担改革的风险,这种集体行动的 搭便车’现象,也让改革愿望很难转化为改革行动三”[5]

从拉美一些国家的教训看,一国经济持续增长并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后,国家民主与利益诉求比较强烈,开始进行民主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民众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二加快民主化进程方面的呼声和期待日渐强烈,西方民主普世的论调大行其道,很多

25

发展中国家发生的 民主乱象”也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三从民主的产生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扩散来说,大致可分为内生型民主和外生型民主三外生型民主的产生受外来因素(主要是西方)的影响很大,极不稳定: 一是因为缺乏基本的国家制度,二是因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不能对民主提供有效的支持三”[6]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其 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大肆向全世界推销其民主制度和价值观三在世界各地,美国通过扶持所谓的民主力量,大力施展其 软实力”,推进全球民主战略三然而,美国在这些地区实行的民主扩展战略并没有给该地区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反而导致这些地区陷入政局不稳二甚至混乱的困境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伴随着所谓民主化进程而发展的是族群对立二民族分裂二社会动荡二贪腐未绝二政局不稳的 乱象”三这就是不顾自身的社会文化条件,盲目套用西方民主制度的结果三我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民主化道路,否则 民主乱象”很容易将中国向高等收入国家进军的进程打断三

(四)生态环境上的 生态脆弱”与 环境危机”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生态环境代价三目前,我国的水二土壤二大气已经部分严重污染,许多地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原有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三 十二五”时期及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期,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 瓶颈”三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举措化解 生态脆弱”与 环境危机”问题,我国就很难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三在快速工业化三十多年后,我国将进入各类群体性环境与健康事件的高发期或爆发期,目前公众对污染问题的敏感程度较高,环境危机易演化成社会危机三

生态脆弱”与 环境危机”问题还容易引发国际冲突三以2002年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为标志,全球环境治理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全球环境治理日趋机制化二一体化和刚性化,气候变化二生态环境等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三二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具有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独特优势

与那些经济长期徘徊或增长缓慢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目前仍然处于高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中虽然存在着很多矛盾,但中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条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有独特优势:

1.经济优势三主要体现在:其一,从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具有克服 中等收入陷阱”的天时三其二,从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看,我国具有大国开放型经济的明显优势,包括市场回旋余地大二产业抗冲击能力强二社会抗压能力强等三其三,从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实践看,我国可以保持较长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平稳增长三

2.政治优势三主要体现在:首先,中国具有独立自主的国家决策能力三面对来自外部,主要是西方大国的各种压力,中国政府从来不会屈服,而是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作出决定三其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在中等收入阶段所遇到的新问题二新矛盾二新挑战三最后,具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制度优势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期探索,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三这一制度体系,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在保障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三

3.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优势三 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增加是一个必然趋势三”[7](P67)2010年中国GDP为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三中国可以利用后危机时代的新契机,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化,参与全球治理,把握新一轮全球化中的主动权,把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先机,争取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主动权,实质性地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也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三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挥我国独特优势二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出路

虽然我们具备上述三方面的有利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实现顺利跨越,也并不意味着这一目标会自动地实现,或轻而易举地实现三前面我们所分析的使我国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诱因,从深层原因看,主要是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紧密相关三关键出路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

35

展的理念二经济社会结构及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问题,是贯穿于我国经济社会全过程和各个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三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各种 困境”二 危机”的必然选择三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突出强调,一个行政主导,三个主要依靠三即突出强调经济增长,政府主导作用明显,主要依靠投资二出口拉动,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增加物质消耗维持三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下,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超高速增长,不断加大投资,而且大上工业和重化工项目,挤压消费;投资增速很高,粗放扩张,必然要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三为保经济增速一高再高,财政支出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增加低收人群体收入的财力不足,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结果是使上述困境与危机问题日益突出二相互交织,形成了积重难返的局面三只有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二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二生产要素报酬机制及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动力机制二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机制等,才能有效突破上述困境和危机,奠定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坚实基础三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三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处于一个以缓慢二复杂和曲折复苏为特征的后危机时代, 一个世界经济 大竞争二大调整二大洗牌’的新时代正在降临三我们只有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才能紧紧抓住机遇,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早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三”[8]三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既面临难得机遇,更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 1.GDP偏好和攀比三 抵御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表明,各级地方政府中普遍存在的GDP偏好和攀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障碍三”[9]这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变形:一是过分突出GDP目标,必然会忽略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二是过分突出GDP总量,必然重数量二速度,轻质量二效益;三是过分突出GDP增长速度,必然重投资拉动,轻科技创新拉动,甚至回到投资驱动二资源要素驱动的工业化老路上去三

2.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三当前的干部考核基本是以GDP论英雄,这导致干部行为短期化,在任期内不计成本地追逐政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履行职责行为时往往产生两大 热衷”:一是热衷于上项目二特别是上工业项目二上重工业项目二上房地产项目等见效较快的增长方式,千方百计地扩大投资三既 跑部钱进”向上要投资,又创造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内资外资,甚至不惜压缩公共福利开支而增加投资三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劳动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弱化,造成国民收入更多地向资本倾斜,为更多的投资创造有利条件三二是热衷于大量出口创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三一方面各地区相互压低出口产品价格,大量投资于公路二铁路二港口等基础设施为出口服务;另一方面力图维持城乡二元体制及扭曲的要素价格体系,以确保劳动力等低要素成本从而增强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三这也很大程度上拖曳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三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效果不佳三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深化改革的效果不佳三主要表现在:一是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足,很多领域存在改革表面化二形式化的问题;二是改革的协调性不够三改革滞后于开放,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社会变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生态保护滞后于经济建设;三是改革的公平性不高三在很长时期过多地强调了效率,忽视了社会公平三与此同时,由于我们的改革是在尽量不减少既得利益阶层权益的前提下向前推进的,反特权和反垄断不够,更有一些 伪改革者”打着改革的旗号谋取私利,这也导致了部分改革举措的不公平性三四是改革的前瞻性二整体性不强三一些改革举措过多考虑了眼前的二局部的形势,相对忽视了长远的二全局的形势,过多考虑了既得利益阶层和社会强势群体的权益,相对忽视了新兴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因而较少考虑改革可能带来的 后遗症”和改革的可持续性三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三

(二)着眼于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突破:

1.加快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确保经济持续增长三 中国未来的发展要从 两个过度依赖’转

45

变为 两个依靠’三即从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转化为依靠消费和自主创新三”[10]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举措三为此,需要做到:一是坚持内需为主,把扩大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二是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能力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创业二创新二创富的微观动力三

2.大力营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社会环境,以稳定保转变三特别要强调如下两点:一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强化社会流动三应以促进劳动收入的最大化为根本依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基尼系数三在此基础上,壮大中间阶层,多创造低层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机会,让弱势群体不被边缘化,提升全民的幸福指数三在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进城农民 市民化”三二是要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三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三发挥人民团体二基层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三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二诉求表达机制二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三

3.扎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夯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保障三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权力和资本的结盟,应当尽早推动以行政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改革三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尽快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二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要完善官员政绩评价体制,尽快改变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 指挥棒”,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不再考核GDP,将地方政府从GDP增长竞赛中解放出来,转向公共服务和福祉提升的竞赛;要建立和完善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和 透明”行政,不仅要加强权力机关二行政监察机关二司法机关等专门机关的职能监督,而且要形成包括群众组织二新闻媒体以及公民个人监督在内的广泛社会监督机制三在推动上述改革基础上,特别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二资源稀缺程度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严格的政府投资审批和责任约束制度,消除政府扩张投资的冲动,改革和建立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二科技进步和资源能源节约的财税制度,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推进预算公开透明,把公共资金的来源二分配二管理二使用二审计等情况置于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保障三

参考文献:

[1]王一鸣.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和原因分析[N].

学习时报,2011-03-28.

[2]左晓斯.经济社会政治三管齐下破 中等收入陷阱”

[N].南方日报,2011-05-30.

[3]李勇坚.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困境与前景[J].上海市经

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4]胡鞍钢.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经济参考报,2011-07-01.

[5]刘胜军.改革的历史三峡[EB/OL].http://www.ftchi?https://www.sodocs.net/doc/004947019.html,/story/001039997.

[6]郑永年.亚洲民主乱象让中国引以为鉴[N].国际先驱导

报,2008-07-21.

[7]迟福林.第二次转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8]唐末兵.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

学动态,2010,(3).

[9]陈文科.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难点[J].江汉论坛,2011,

(3).

[10]王小广. 弯道超车”:中国经济需从 两个过度依赖”转

为 两个依靠”[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8-06.

作者简介:王仕军(1973 ),男,法学博士,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队政工系副教授三

责任编辑:赵丽娜

5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措施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邓小平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这就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民族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包括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应该说政府是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之一,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和出口,中国的很多增长都将是不可能的。似乎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国际体系采取的战略都还是防御性的战略,如保护主权,使自己免受伤害,等等。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角色似乎不得不发生真正的改变,这样它才会对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秩序作出贡献。 在过去较长时期,出口导向和扩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而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角色。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则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不仅会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消费升级,而且也会逐步提高产品消费的环保意识,这恰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09年政府主导投资的投资乘数作用小,为世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多数投资带动的仍是过剩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过剩行业并无扩大投资的需要,所以投资的乘数作用小。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得到有效落实,居民收入增加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乘数作用必然扩大。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工作:

中产阶层培育、发展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作用

【摘要】中国在经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后,正面临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严峻挑战,即面临所谓的世界难题中等收入陷阱。中产阶层的培育与发展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维视角,论证了培育中产阶层确实非常有必要,而美国、日本、韩国及拉美国家的相关经验教训为此提供了国际证据。 【关键词】中产阶层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战略三维视角。 一、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 二战以后,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在实现从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跨越后,一直无法突破10000 美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种现象被世界银行称为中等收入陷阱。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经济体如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从中等收入行列跨入了高收入行列。其中,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的仅有日本和韩国,完成这个跨越,日本花了大约 12 年时间,韩国仅用了 8年时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其经济发展起步甚至比韩国更早,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回顾近 30 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从贫困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战略是十分成功的。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0 年底,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4260 美元,已经达到上中等收入水平。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往往是矛盾与风险凸显的阶段,将面临诸多的挑战。林岗等(2011)认为,该阶段存在九大挑战:高储蓄率可能发生调整,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科技创新难度增大,工业规模扩张难以持续,外需拉动作用减弱,资源环境硬约束强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体制改革更加复杂。与已经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但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也在不断增多。孔泾源(2011)指出,目前,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凸显: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失速风险增大;金融深化不足,风险过于集中;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特别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公共服务总体不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发展严重不均;对低成本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着惯性依赖,经济结构调整难度越来越大。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回避的战略性难题。 二、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世界银行指出,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作为商品生产者,面对不断上升的工资成本,始终挣扎在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生产性竞争之中,不能有效提升价值链和以知识创新、服务为主的高成长市场。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是:收入分配不公;产业结构制约;对外贸易不平衡;存在金融系统风险。中国学者高世辑、卓贤(2011)、林岗(2011)、陈湘源(2011)、孔泾源(2011)、刘伟(2010)等学者认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存在以下问题:发展战略错误(包括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宏观经济不稳定(包括金融体系脆弱,过度依赖外资)、要素升级迟缓(包括科技创新不足,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快)、收入分配不公(包括贫富分化加大,基尼系数过高)、制度创新滞后(包括腐败丛生,政府效率低下)等。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观点评述。 部分学者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战略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转变发展方式(刘伟,2011),第二种观点是提高全社会的人力资本(高世辑、卓贤,2011),第三种观点是经济结构能否实现战略调整,社会结构能否顺利转型(马晓河,2011)。 (一)转变发展方式观点。转变发展方式与其说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如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与一定时期经济社会条件相匹配的,体现出阶段式特征。以中国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 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一、单选题 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2000年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冰雪圈 d.岩石圈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东南 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空气污染 d.采集薪材 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 a.气候异常 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 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 d.森林减少 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柴薪 b. 煤 c.石油 d.天然气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 2、气候不同于天气() 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 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 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 一、单选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同时对金融知识、现代服务业基础、沙河玻璃行业现状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宣传好、实践好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世界经济格局快速调整,技术创新一日千里,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物价的上涨,股票的大跌,雷曼的破产,通用的合并,以前的公司巨头恍惚在一夕之间就破产或是兼并。忽然间在感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以后的事情呢。现在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以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经济发展的快,资源也就消耗的快,环境也就污染的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三个转变、两个重

点。三个转变: 1、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由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两个重点: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由经济大国发展为经济强国,进一步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引导创新技术产业化大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国民经济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关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导刊 11 2011 / 04碰 撞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被突破,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自身机制及体制矛盾难以克服,不能成功过渡使发展陷于停滞,社会出现政治动荡和不稳定,无法转为高收入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出席停滞或回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的 表现特征与表现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基本特征有: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停滞或增长回落、过度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社会冲突加剧、腐败问题突出、民主乱象、金融体系脆弱等。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金融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首先是,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差距的扩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由于私人消费不足而导致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将完全失去动力。这一因素在拉美国家尤为普遍(如智利、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 其次,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当物资资本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资本的边际 【关键词】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逾越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文 |刘 波 产量递减效应,经济增长必然放缓。这时技术进步(或者说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成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如果能够在政 策层面实现技术进步,便可继续维持高经济增长率。相反,如果经济政策不能保证这一点,就会陷入增长停滞。这一现象在东亚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 第三,金融体系脆弱。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案例。自1997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与此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即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上世纪的日本社会曾经因为这个原因经历了“十年衰退”。 第四,劳动力转移困难。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特殊的政治需要,实行一定的限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这些政策在经济上是没有效率的。我国的户籍制度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类似的制度会严重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拖累经济发展。 第五,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采取渐进式改革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的国家, 政治体制改革一般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行政管理的落后、腐败滋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原本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往往还会制造出许多行政垄断,一些本该竞争的行业由于行政垄断失去活力,进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这一因素在我国已经逐步显露出来。 我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 陷阱”的诱因 目前,我国人均GDP 接近4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区域,我国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考验。长期以来 “加快增长”的目标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 “过度工业化、过度重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粗放增长、过度投资驱动”的模式,造成了官员腐败、收入分配不公、城市二元社会(市民和农民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了严峻挑战。“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可能为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所致。 首先,经济方面的原因。经济增长过程中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减少,土地、资源、能源、劳动等要素的成本增长,投入边际报酬逐年降低,如沿海地带劳动力成本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压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变弱。另外,我国出现所谓“超 常城市化”现象,城镇化加速时期带来了交

如何理解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理解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概念解释及相关时代背景】 (1)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2)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高发期,一旦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就可能掉进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迅速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人均GDP约4400美元。然而近年来,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不断凸显,加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趋势,引发了对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 (4)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观点】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阶段的需要,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外源式经济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资源消耗性经济发展, (2)【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转向内生性经济发展、协调内需市场与外需市场关系的发展、资源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 【中国目前存在的经济隐患、问题的成因】

(1)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在收获“改革红利”、“人口红利”之后,如果不能尽快积累形成内生增长能力,亦即资本积累形成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制和管理的创新能力,就会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处于不利的局面,这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一个侧面。 (2)与拉美国家相比,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有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的是社会风险,比如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不同的是经济风险,比如,经济增长的传统比较优势在退化,面临产业空心化、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经济增长的内驱动力不足等问题。 (3)拉美国家之所以落入“陷阱”,是因为他们步入中等收入阶段的驱动力量不是内生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都是借助经济全球化、引进大量外资与外部技术、依托外部市场等途径,进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的。正因为是外生的驱动力量,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不前,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会不断加剧,以至于继续努力创造的积极性下降。 【外国的经验】 其实,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过“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只是它们提前解决了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成功跨过了“陷阱”。 (1)英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为减缓收入不平等的状况,采取税前收入政策和财产性再分配政策等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均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2)日本在中等收入阶段,非常注重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首先,日本政府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其次,为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日本政府一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实施工资倍增计划。韩国也是如此:首先,降低了工薪收入者的税率,实行了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并对储蓄与投资所得单独设计税率;其次,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增长第一,分配第二”的政策 (3)与发达国家相反,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因为忽视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分化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下面就我的家乡就我的家乡甘肃省而言,甘肃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北省份,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既是甘肃两千六百多万人民的迫切要求,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如何从甘肃实际出发,走出西部省份赶超东部并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省上下探索的核心问题。循环经济是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晶,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在保持适度规模和速度的前提下,实现物质消耗减量化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讲,循环经济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如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问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实现形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具体体现。甘肃省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分析了省情,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甘肃虽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效益不高、部分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分析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的案例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P1: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如图所示,日本人均GDP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 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P2:以日本为例: (1)战后五十年代,日本先确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但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崛起,电子计算机、宇航设备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以及产业环保的结构调整,通过“技术立国”的方针,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成功地转型到以文化和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 (2)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推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10年内将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一倍,而仅仅经过7年的努力,就实现了国民收入翻番。二战后,日本还进行了农地改革,建立工会组织,很好地控制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日本还十分注重社保,在80年代的泡沫经济尚未到来前,日本就基本完成了福利制度的建设,对稳定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3)日本还十分注重反腐,推行了财产公示制度,制定了完备的防治腐败的法律和制度,有效的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P3:以韩国为例: (1)破除经济垄断强力打压财阀 韩国在1950之后的30多年间,政府曾重点扶持三星、乐喜、东洋、金星等较大的垄断集团。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财阀逐渐形成了与政府、银行之间的三角关系,大多举债经营。进入上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财阀经济模式”不利于市场化竞争、容易催生腐败等弊端,开始减少对财阀支持。1998年初,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上台伊始,强力打压财阀,整改财团财务结构,实行企业重组,规范金融秩序和投融资体制,加强税务监管等措施。 (2)重视增加民众收入和社保 进入70年代,韩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村运动”,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进行家乡建设。 日本和韩国的上述改革,增加了农民和工人的收入,避免了随着经济发展出现过度的贫富差距。 (3)重视反腐推行财产公示制度 在处理腐败问题上,韩国由总统带头进行财产公示,铁腕反腐。 期间,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韩国上世纪70年代“汉江奇迹”主要依靠出口导向战略,但此后将发展方向从扶持和保护产业转向鼓励竞争和创新。 汉江奇迹: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韩国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南端,面积小、人口多,自然资源贫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长期处在日本统治下,国民经济带有严重的殖民地性质,国家贫困,市场狭小,资本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摘要: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 关键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abstract: this paper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is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goals and strategic measures, china is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faces important and pressing the realistic subject.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the key work puts forward opinions at 8. . keywords: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改革与创新,又涉及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更新与调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2011-3-17 19:28 提问者:276183555|浏览次数:7562次 2011-3-18 18:47 最佳答案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试答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可能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近年来,以( C )为主体的全球投资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单选题3分) o A.TTIP o B.TPP o C.自由贸易协定 o D.世界贸易组织 ? 2.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机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单选题3分) o A.物质基础比较雄厚 o B.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o C.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o D.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 ? 3.下列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o B.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但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o C.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但依然滞后 o D.产业布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区域产业差异性过大 ?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列对“五个更多”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单选题3分) o A.更多地依靠外需特别是出口贸易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o B. 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o C.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o D.更多地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着力”上,对“四个着力”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 o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o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 o D.着力培育封闭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 6.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是( D )。(单选题3分) o A.建立自贸区 o B.改革开放 o C.出口 o D.投资、消费 ?7.要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破除( D )。(单选题3分) o A.农村传统风俗习惯 o B.现有行政区划 o C.户籍制度 o D.城乡二元体制 ?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单选题3分) o A.全面从严治党 o B.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o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o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人民日报:中国预计从2024年开始进入高收入阶段 2016年06月12日06:14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郑秉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综合来看,再用六七年时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无太大悬念。问题的关键是,进入高收入阶段以后,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在现阶段就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塑增长动力源[-2.48%资金研报],使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动力,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经济长期趋势如何?在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前后如何保持强劲增长动力?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及其发展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二战以后,先后又有一些经济体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首先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几个小型经济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纷纷进入高收入阶段。然后是中东欧转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南美大陆的“优等生”,进入本世纪以来先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是南美一些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元年。智利和乌拉圭在这一年成功跨越二战后南美国家集体陷入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率先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南美国家。 先后发展起来的这些经济体,它们保持较高发展水平或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历史条件不同、发展道路不同、经验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可归纳出三条主要经验:第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创新活力的激发使这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达到发展巅峰;虽然后来经历了经济波动和危机,但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第二,坚持对外开放。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抓住转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机遇,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搭上世界经济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一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与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部门,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各类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实施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廉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消费、就业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入。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从强化制度入手 尽快形成相应体制

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与策略

中等收入与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的内涵 所谓中等收入,一方面,它既可以根据GDP或GNI的相关指标来说明,另一方面,亦可以依据中等收入群体来说明。 按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这一统计指标,世界银行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大致分成: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2015年的最新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2015年世界银行所统计的215个经济体中,高收入国家80个,中等收入国家104个,低收入国家31个。以收入水平这一分配指标作为依据,可以判断哪些收入者可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因子。按照收入的标准,学者划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口径大致有四个:人均年收入1万一10万元和户均金融资产3万一10万元的群体;个人人均年收入及财富拥有量折合人民币在2. 5万一3. 5万元,家庭(以核心家庭的三口之家两位就业者为参照)年均收入在5万一7万元为基准;家庭财产达到45万元;年收入在1万一5万美元之间的核心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对“中等收入者”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统一的、能够获得广泛接受的界定标准,使得“中等收入者”成为一个内涵与外延都难以准确把握的、不确定性的群体。 “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个概念是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首次提出并使用,是指“各国赖以从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国家攀升是不能重复使用的”。其内涵是: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一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矛盾,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际上因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就业困难等等原因,从而落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指的是拉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亚洲的伊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有些则在较长时期滞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而难以自拔,或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不前,有些则刚刚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又重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联系与区别“收入分配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之间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差别以及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的差别。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最早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即基尼系数,从而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的状况。按照基尼系数,系数越低表明收入分配越合理,越高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合理。国际上通常把0. 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己接近0. 5,超过了国值得说明的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不是一个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word版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全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 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 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们党 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 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 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 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 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 指导性更强,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第一,更 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我国 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途径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GDP接近40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GDP约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风险—— 要素成本迅速上升,投入边际效益不断递减,比较优势正在弱化,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制造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竞争力。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过于倚重投资驱动,环境压力增大。 ——需求结构不平衡,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 社会风险—— 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不匹配,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GDP增长,民生改善明显滞后. ——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 ——城市发展贵族化,形成城乡“新二元结构”。 ——阶层固化苗头显现,向上流动的路变窄。 正视风险—— 我国发展中的失衡风险仍然可防可控,但由“中”到“高”比由“低”到“中”难度更大。“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社会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那么,该怎样看待我国面临的相关风险? 长期以来,在“加快发展”大思路下,我国沿袭“过度工业化、过度重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模式,映射到社会、政治和生态领域,就产生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分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腐败滋生等种种问题,一定程度上与有些国家落入“陷阱”前的状况相似,这是中国跨越“陷阱”不得不面对的难关。 但是,也应看到,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的失衡风险仍然可防、可控—— 与拉美等一些掉进“陷阱”的国家不同,我国政治安定、金融稳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具有较强的抵御外部冲击能力,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市场潜力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仍具备持续增长的基础和条件。 从居民收入看,虽然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但各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绝对值普遍增加。 从产业结构看,传统工业的产业集中、改造升级、并购重组都在加快,生物工程、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选择题17题,判断题21题,问答题55,共93题) 一、选择题 1.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CD) A.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B.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C.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原则 D.对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八大载体的构建进行了部署 2.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什么机遇和条件?(ACD) A.中央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B.广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C.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 D.广东的人文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厚实的文化积淀 3.“三来一补”是指什么?(ABCD) A.来料加工 B.来样加工 C.来件装配 D.补偿贸易 4.怎样深化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ABCD)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D.改革一些具体的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 5.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什么?(ABD) A.投资 B.消费 C.进口 D.出口 6.广东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B.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保水平,不断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C.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D.采取鼓励消费政策,刺激居民消费 7.广东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B.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C.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D.改善投资服务 8.广东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采取哪些措施?(BCD) A.发展对外贸易 B.培育现代产业项目,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C.抢占世界产业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推进绿色增长 9.广东对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采取哪些措施?(AB) A.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 B.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C.加大“腾笼换鸟”政策力度 D.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10.广东对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强产业转移力度 B.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C.加强政策调节 D.完善配套措施 11.广东的主体功能区域有哪些分类?(ABCD)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生态发展 D.禁止开发 12.广东对推进自主创新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B.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提升发展高新产业园区,完善自主创新平台 D.完善组织协调与法规政策,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