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怎样教育好孩子呢

怎样教育好孩子呢

怎样教育好孩子呢
怎样教育好孩子呢

怎样教育好孩子呢

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问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成年人

最关心、最重视、最愿意投入却也最感到头痛的一桩事。这一篇所涉及的理念、技巧和方法,也许能为你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敞开一扇门,打通一条路,帮你走向家庭生活的柳暗花明。

一、家教应明确目标

目标之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这叫“过于

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这叫“过于干涉”。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因为这样做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没有一个孩子是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的。但是,很多父母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或者要求孩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等等。这样做只能得到扼杀孩子个性的结果。

目标之二:及时欣赏,使孩子的优点不断增多。

要培养孩子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样,

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要充满信心,要给孩子的心田浇灌丰富的营养和水分。

这营养和水分就是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加以欣赏和表扬。该批评

的时候也不要回避问题,但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表扬。把批评和表扬的比例大概定为“一比三”是合适的。受到表扬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然而如果要批评,则必须注意方式。

目标之三:有理想,更坚强。

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滑稽可笑,作为父母,要静心倾听孩子讲述他的梦想和希望。父母还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讲自己的经验,讲讲那些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最后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们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知道人生的目标是在出力流汗、不断重复失败的过程中达到的。

目标之四: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

切忌不要只将眼光落在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已经学会了多少东西上,别总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跟平均值比,这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没有好处,会使孩子失去自信。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没有完全照着父母期望的那样去做,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对了就行,不必太拘小节,这一点很重要。自然地养育孩子更能使孩子茁壮成长。

二、父母要做三件事

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观察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各国的孩子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手指头塞住漏斗底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漏进瓶子。由于没有经验,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把漏斗口对准瓶子口,沙子就漏得没多少了。但这孩子没有一点儿不耐烦,他一点一点儿地做着、做着。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先将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

瓶子就装满了。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而他的妈妈,更是一个劲儿地拍手鼓励着孩子。

另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是另一种做法:当孩子拿起漏斗,沙

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说:“来,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子口,再把沙子从这儿灌下去。

中国的家长什么都愿意为孩子做,认为自己多替孩子做一些,

孩子就少辛苦一些。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让孩子“走冤枉路”的过程,其实是积累财富的过程。一些创新性的发现都是通过“走冤枉路”而得到的,而且孩子自己通过辛苦付出得来的成果会感到特别的甜美。让孩子获得现成知识或经验的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和积累的机会,也剥夺了让他证明自己、习得自信的机会。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可归纳为三:一是对孩子事事管、时时管、处处管,替他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甚至事与愿违;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可想而知;三是科学地管、适度地管,做得不多,但却在轻松愉快中让孩子健康成长。很显然,父母在对孩子的管理上应该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则管,该放就放。具体讲,就是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要做孩子的好“律师”。首先要了解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

世界,了解孩子是对其施于教育、进行引导的前提,不然的话,家教就无从谈起。而要了解孩子就得让他对你敞开心扉,达此目的的要诀是维护其自尊和权利,使你成为他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

父母,要像“律师”对待其当事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了解并满足其个性方面的合理需求,维护好其合法权益。

二是要做竞技场上的“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上,孩子只能通过自己去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父母应该像竞技场上的“拉拉队”给予孩子以赞美、鼓励和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保证其人生成功的自信和理想,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做好“拉拉队”,还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使孩子在挫折面前坚韧顽强,在人生路上一往无前。

三是要检点言行,当孩子的榜样。孩子认识自己或自我意识的建立,通常是依据他人、特别是父母言行的反馈来实现的。父母的行为表现是孩子平时使用最多、作用最大的“镜子”。平时父母之间的和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父母在为人处事时表现出来的较高境界等,都是孩子成功、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家长,请多多审视自己

好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在行为方面不怎么好,不尊重人,斤斤计较;而别的有些孩子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其实这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大有关系。父母在儿女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子女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和执行者,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人生最初的道德观念,是非标准,为人处世准则是从家庭中得到的,幼小的孩子没有与社会接触、交往的经验。首先教他们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是父母。父母怎样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怎样对待社会,同事,邻里,怎样为人处世,能否好坏分明,往往有

意无意地被孩子模仿和吸收,要想使孩子具有什么品质、修养,父母首先应该具备这些品质和修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则是父母的影子。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和家长自我教育的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而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所以,家长对于自己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教育能力等各个侧面都要不断自省、改进、提高,要配得上做子女的“好榜样”,做到以自己健全的人格对孩子进行感染、熏陶和塑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做为父母,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上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自己真正能成为孩子的一面光亮的镜子,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引导孩子用切实的行动去求真,求善,求美。

四、父母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让孩子能有人身安全,做父母的对此都非常明确。然而,让孩子有安全感,也许不少家长缺少这种意识。事实上,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人的这种意识不可缺少。

依恋父母是儿童的本能的需要和行为表现。做父母的一定要创造温暖和安全的环境与氛围,让儿童经常获的安全、幸福的感觉。这样他才会有一个稳定的心理基础,就不会有一点事儿而害怕和焦虑;这不仅使孩子当下感觉良好,实现了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而且为他未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更有质量地生活奠定了基础。

安全感、信任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都很重要。如果当妈妈的对人充满了敌意,充满了不信任,孩子会在不经意的潜移默化中感染上这些不良情绪。比如有个人觉得你的儿子很可爱,想带他出去玩。如果你是缺乏信任的妈妈,就会告诉儿子说:“你别去,他会把你带走的,那样的话,你就永远见不着妈妈了!”心理健康、充满爱意的妈妈常会对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有一大堆一大堆的好人,有坏人但坏人很少,。当然,等他大了以后,还应该从相应的角度告诉他人是复杂的,坏人身上也有好的一面,好人身上也有恶的一面,一定注意不要在无意识中引导出孩子本能中消极的东西来。

人的本能中存在着积极面和消极面,对儿童的积极面要尽力去关注、引导、激励和发掘;对于消极面则要避免关注和刺激。这应成为家长教子过程必须坚持的原则。譬如,孩子摔倒自己爬起来了,孩子把好吃的糖块送入妈妈嘴里,孩子对弱者的同情、为穷人捐助等等,父母一定要及时关注和表扬;譬如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想要,只要他没有伸手去拿,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不予理睬,不理睬的客观作用就是淡化。对于孩子非理性的东西,不予关注是上策,说理教育是中策(因为说教本身就是提醒关注和强化),批评打骂是下策。让孩子本能中理性的部分长成大树,使其非理性的本能处于原始的萌芽状态,这是教育者和做长辈的应有的大智慧。

五、欣赏孩子的错误

“你怎么这么笨”——当我们教孩子做某件事而孩子总是学不会或遗忘时。

“闭嘴,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当孩子考试的成绩很好,却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时。

“不许哭,你要是再哭,我就……”——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或挨了打感到委屈的时候。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一味地批评孩子会扼杀孩子的自信,扼杀孩子进取和进步的动力,因此,我们应学着去欣赏孩子的错误。

欣赏孩子的错误,就是要欣赏孩子的天性或本能。孩子就像花蕾,还没有充分展开,给他时间、机会和土壤,他会开得花枝招展。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会弹钢琴,可是我们的孩子却比他们家的孩子更会打篮球;我们家孩子的英语可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我们家的孩子数学还不错;我们家的孩子可能很淘气,会做许多让人生气的事情,可是他还是比以前有所进步……。只要你愿意和懂得欣赏,在孩子身上就一定有值得你欣赏的理由和内容。

欣赏孩子的错误,就是要欣赏孩子独特的方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并加以表扬;在一个序列中只有一个第一名,但是,如果我们创造更多个序列,就会创造出更多个第一名。帮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第一,让孩子体验一下第一的感觉,这是重要的家庭人际关系技巧。

欣赏孩子的错误,就是要挖掘孩子犯错误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比如打架,孩子打架是一个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会打架的孩子知道怎样打架是有理的,架打到什么程度时应该停止,打完架如何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