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2单元试卷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2单元试卷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2单元试卷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2单元试卷

第二单元动物练习

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12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 )1,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2,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 )3,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有6只脚.

( )4,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生活.

( )5,蜗牛可以在玻璃上爬行..

( )6,蚂蚁和蜗牛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 )7,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 )8,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使劲敲打它的外壳使它活动起来. ( )9,蚂蚁喜欢甜食,我们可以用白糖和面包屑把它们引出来. ( )10,蚯蚓的身体没有头,尾的区别.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 )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①老虎②长颈鹿③非洲象

2,( )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①老虎②长颈鹿③非洲象

3,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它的腹部就是它的足.蜗牛的足叫( ).

①腹足②软足③脚

4,蜗牛的触角有( )对.

①3 ②1 ③2

5,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 ),这种物质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①粘液②信息素③水分

6,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 ).

①鱼类②虾类③螺蛳

7,蜗牛用( )呼吸.

①鼻子②鳃③气孔

8,下列食物中,蜗牛最喜欢吃的食物是( ).

①蛋糕②菜叶③桔子

9,观察完蚂蚁后,我们应该( ).

①把蚂蚁放回家②把蚂蚁扔掉③把它养起来

10,植物和动物都属于( ),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①生物②植物③动物

四,看图做题.(18分)

1,写出蜗牛各部分的名称.

(附蜗牛的图片)

2,写出蚯蚓各部分的名称.

(附蚯蚓的图片)

五,观察与记录.(20分)

1,在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你观察到了哪些小动物请记录在调查表上.

发现的地点

观察到的动物

2在观察金鱼的活动中,我们观察认真观察了金鱼的身体,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六,观察与发现.(10分)

世界上大约有一百多万种动物.在学习本单元时,我们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动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你知道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

七,阅读与思考.(10分)

聪明的蚂蚁

地球上的蚂蚁有8000多种,数量更是不计其数.不被人们注意的小蚂蚁在不断地繁衍,通过辛勤的"工作"创造出自己的"世界",从一些小家族发展成庞大的蚂蚁王国.在建立王国的过程中,蚂蚁表现出了令人叫绝的"聪明才智".

蚂蚁经常单独地在地面上侦察食物,如果遇到一条死虫或者一小块肉骨头,不能独自搬回去,就很快地返回蚁巢,马上互通消息纠集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或者各取一口,或者协力拖拉.

那么,蚂蚁是如何与同伴传递"情报"的呢你蹲在地上仔细观察一下,常常会看到一只蚂蚁发现了一块食物,它在奔回蚁巢时行动变得很匆忙,与另一只蚂蚁碰到一起时,还要用这两根触角互相触碰

一下,刺激同伴去找食.假若第一个发现者已经很饥饿了,它的触角摆动就会比平时更加猛烈,在巢内的活动范围也更大,使更多的同伴受到刺激出来找食.可见,蚂蚁的活动往往是通过触角来联系的.

人们发现,在触角互相触碰的时候,发现食物的蚂蚁,并不用把食物的方向,地点"告诉"给同伴.所有被它动员出来的同伴,并不知道走向食物的路线,不过,嗅觉比较发达的蚂蚁,却能相当准确地走向食物,因为在这种蚂蚁中,第一个发现者在返回蚁巢时,已经在沿途留下一些气味,包括食物的气味或者从它肛门排出的特殊物质的气味.这时候,同伴们只要追随这种气味,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食物.如果不是同一个"家族"成员,则不能够破译这些"情报",从而确保食物为同一"家族"成员享用.

通过阅读这篇短文,你知道了关于蚂蚁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蚂蚁的哪些问题

动物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 集 乡 王 寨 小 学 年级:三年级 教者:耿志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在“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学生们将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其中一、二单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而三、四单元则涉及了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试卷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一) 姓名: 1、植物的生命过程中要经历()、()、()、()、()的过程。 2、植物从一粒()成长为一株植物,在这株植物上又结出数粒(),循环往复,延续它们的()。 3、记录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方法有()和()。 4、有些植物用()、()、()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大多用()繁殖后代。 5、有些种子太小了,我们要用()来看。 6、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7、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是()的好季节。凤仙花播种的季节是()。 8、凤仙花在花盆中的播种方法有4步:①、()。要挑选那些()的、没有()的种子;②、准备好()和(),把一块()放在花盆的()上,然后放入()的();③、用()在土中按2~3个(),深度约(),每个小坑放()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盖上;④往花盆中()适量的(),使()湿润,将它放在()的地方。 9、除了在花盆中播种凤仙花,我们还可以到校园的()中播种凤仙花。 10、要看到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可以用这个办法:①、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②、把种子放在()和()的中间,也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放置种子;③、往土壤中浇适量的(),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11、种植植物是一项()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和()等多项工作。除在()的过程中,每天记录()次()的长度外,从()出土开始,每()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观察叶的()和(),并记在()上。还可以用()、()和()等方式写观察记录。

12、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树是()的,这是因为植物的根有()作用。 13、种子萌发先(),再(),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14、植物根的作用是:①、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②、将植物()在土壤中。 15、种子播种后,我们先看到了(),后来种子又变成了(),()越长越高,最后开花和()了。 16、植物的()不仅需要(),还需要()。()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17、植物自己能制造生长所需的“食物”,即(),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18、植物叶子利用()和(),在()的作用下生成()和()的过程叫()。 19、1771年,()国科学家()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证明了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把()和()转化成(),并释放出()。 20、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和(),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21、植物茎的作用是:植物的茎具有()及运输()和()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向()将()吸收的()和()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向()将()制造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2、把收集到的植株高度数据制成()图,就能发现植物生长的()。 2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是:()→()→()→()→()。 24、凤仙花植株包括六大器官:()、()、()、()、()和()。凤仙花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和()等。 25、凤仙花又叫()、芨芨草和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凤仙花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共有500多个品种。 26、凤仙花的果实会像弹弓射石子一样把种子弹出来,所以有人把凤仙花的果实叫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 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 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 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 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 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5、我观察的狗尾草:小草矮小,茎细软,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 光)和(空气)。 3.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4.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8、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9、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0、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2、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15、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6、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17、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1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9、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0、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21、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22、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23、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4、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2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26、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7、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28、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9、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30、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3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3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3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3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3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37、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38、植物的相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都能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4、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部编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是液体、空气 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 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 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 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 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 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 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 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 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4.用磁铁可以分离木屑和铁屑 5.了解物质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我们可以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2.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龙坪完全小学黎丽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我看到了什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学会倾听。 【教学准备】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直接出示课件(梧桐树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什么树呢?(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 2.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3.学生汇报:(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二、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刚才很多发现都是大家平时看到大树时留下来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补充图片上没有的知识) 3.激发兴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不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呢? 4.学生合作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小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完整版2018)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 1.眼睛(看)、耳朵(听)、手(摸)、鼻子(闻)和(测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与小草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6.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9.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0.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5.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 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 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 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5、我观察的狗尾草:小草矮小,茎细软,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6、小草和大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大树: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根、茎、叶,都会开花结果,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水生植物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 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 (水花生),(浮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