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党课讲稿(22页)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党课讲稿(22页)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党课讲稿(22页)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党课讲稿(22页)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党课讲稿)

前言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些精神,主要是讲新常态,适应新事态,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这样一个话题。

“新常态”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一个解读。第一个,新常态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发展阶段的判断,是大判断,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第二,认识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还会有更宽泛的相关拓展内容,这里都回去讲新常态到底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其他还有哪部分,这部分会讲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和其他内涵。第三,从发展阶段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是为了适应新常态。最后,引领新常态。是这么一个逻辑关系。

一、新常态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发展阶段判断

(一)对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下面,第一个内容,新常态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发展阶段的判断。它是对当前,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而提出的一个重大的判断。当时没有作出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下没有作出这个判断。

但今天,特别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概念是论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地分析这个发展阶段的九大特征的描述,所以新常态论与新发展阶段论是紧密相连的。一个重大的判断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历史性、辩证性地认识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我们认识新常态要从阶段性的特点来把握,不然的话是一个从经济的某种速度变化、某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来分析新常态,都是不全面的,应该是辩证地、历史地来认识,从阶段性特征来把握。这稍微作一点展开,为何它是一个重大的关于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判断?

中国经济发展走过了很多的历程,现在现代化进入第四个历程,第一个历程是“五四运动”到建国,这是第一个阶段,国家民族独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标志的,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来之后,我们马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到了1978年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阶段),到了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到2008年又进入的第四个阶段,我们现在是新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战略及施政方略是非常不同的,这种不同是建立在对当前形势的判断。

改革开放前我们是怎么判断的?我们独立之后,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那时候是探索,但有一个判断,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当时也有冷战,通过计划体制能够解决我们的追赶的这样一些判断,是在这个阶段做出来的。这个阶段作出来

之后就靠政治,以阶级斗争,以政治决定经济的这样一些思路,这些判断之后,相关的政策就会有所配套,我们讲这么一个道理。我们的判断和政策是一致的。

那到了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的阶段,邓小平是改革的总体设计师,作出了两大判断,这两大判断决定了后来改革开放一系列的政策。第一个判断,当时的世界经济,有东西南北,全球的和平发展环境是时代的主题,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和平是主流,是不可能爆发大战争的,不可能从战备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建设和布局,这是一个。发展,都要发展,要解决“南南”的问题,南部的问题、东边的问题,更多的是通过差距和发展来解决的,所以提出的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是这个阶段的特征。还有一个判断,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中国经济没办法跳跃式地某种发展阶段,我们不通过发展农业、轻工业,直接进入重工业阶段,这是不可能的,可以部分地通过战略性地考虑这些重化工业,做一些投资和前期的安排,但积累的过程是不可逾越的,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需要商品经济,所以当时的判断在逻辑上是非常到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两大判断决定了改革开放政策。

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我们开放没有风险,开放反而能够得到很多利益,改革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的计划体制,不能适应现代化,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要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在两大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来的。这是第三个阶段。

现在我们进入第四个阶段,从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以来,中国经济内生地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中国在2008年人均收入超过了3000美金,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中等收入水平以后的发展和中等收入前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它面临的环境和内在的一些要求及自身结构的体制的变化,都已经不一样了,所以需要一个新的判断,这个判断有点迟,早时候就该作出判断,但后来我们慢慢认识到这些变化原来是阶段性的变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这一次的新常态指的是一种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对内外部总体发展环境的一个大判断,既然是新常态下,那就应有新政策、新战略、新任务。所以,新常态是指现在这么一个新状况的未来时,第一个部分是对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一种重大的判断。

(二)新常态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第二个问题,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说法,有一个总的要求,观念上要适应,这是一个新常态,不是旧状态、旧的工作方式,一些思路都要改变,因为不适应新的东西,不是它创新,是已经发生了内在的深刻的变化,必须去适应,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新常态的本质特征,新常态里的一些内在要求要去认识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新常态是一个新事物,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新的任务、新的难题,我们必须去应对,这是总的要求。

具体而言,新常态需要做什么?要完成转型升级的历史任

务。过去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在十二五”规划就提出要做重大突破,要完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任务,同时体制也要完善,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2020年。发展的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体制上是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里面包含了经济转型升级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目标的实现,当然为下一个“一百年”目标打下基础,新常态这个新阶段是有这么一个双重历史使命的。同时,这个新的阶段并不是自然就会向好,自然就不会出现风险,甚至出现重大的风险危机,是这么一个时期。

所以一个说法是它面临发展的关口,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现代化面临一个发展的关口,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中央领导人经常说我们处在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这个坎得过,过不去就会有重大风险,它是这么一个目标导向。具体的要求有两个方面必须要去适应。第一个方面,适应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这是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说话。经济下行压力很大,2014年、2013年、2012年的压力,连续三年我国的经济运行都在8%以下,是这样一个常态,而且还有下行的空间,调整没有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不是提出稳增长,要保高水平的增长的要求,当然稳定经济增长这也是一基本任务,但它并不是最根本的(任务),并不是盲目地要追求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目标,没有这些说

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一直是这样,十八大报告里就讲,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没有讲快速,这已经适应了新常态,中央现在提出来新常态这个概念,但在十八大的时候已经认识到这个变化,经济发展目标要适当,所以,重点的任务是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这是必须要完成的战略任务。没有转方式、调结构,那稳增长是不可能稳住的,8%稳不住,那7.5%、7%也稳不住,甚至6都稳不住,没有动力,没有活力,没有新的增长点,转方式、调结构是培育增长点,是增强活力。

第二个适应新常态,就必须在一些重大的改革上有重大突破。释放改革红利。人口红利消失,上一轮的改革红利也消失殆尽了,这种情况下需要有新的红利来推动,发展的红利主要是来源于改革红利,所以适应新常态必须在改革突破。

所以昨天总书记在中纪委的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他讲了反腐败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常抓不懈,但同时他前面的一个说法是中国的改革和反腐败这两件事情都是重大任务,反腐败更迫切一些,但改革也是紧随其后,所以2015年以后的两三年内,改革的攻坚战完全地打响了,适应新常态要做的事情是要通过改革来适应,这是新常态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因为发展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靠转型升级才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那必须在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上有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是第二个方面。这是第一部分,新常态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发展阶段的判

断。

二、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内涵

第二部分,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这次主要是从经济新常态,其实是一个全面的新常态,各个方面都进入常态的发展,社会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它主要还是讲经济新常态,是经济的一些特征。“新常态”这个词最早是外国的,它不是一个经济学的标准的术语,但它是对一种状态、形式的很形象的判断,这个判断的意思是,很多海外的学者认为新常态是在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受到重创,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处在一个严重的风化调整之中,全球经济结构处在一个再平衡的过程之中,而我们期待的强劲的复苏、周期性的复苏没有来临,进入了一个长期阶段性、结构性的大调整,而且不断地深化,复苏有时候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有时候又遇到新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债危机,欧洲的经济不景气,2014年欧洲的经济还遇到了通货紧缩的问题,欧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采取了美国的量化宽松的政策,而且还把利率降到负以应对新局面。

日本“安倍经济学”有些效果,但缺乏持续性,它是一个用通货膨胀的办法来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从本质上解决不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的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新常态的概念是对世界经济比较悲观的状态,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常态化的不佳

状态,这是其原始意义。

那我们所说的新常态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将“新常态”这个概念引用以后,一方面,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客观规律,内在的要素进行把握;另一方面,对中国发生深远变化且具有战略性影响的积极方面,我们要去认识。所以新常态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目标。

那具体的内涵是5月份总书记在河南考察的时候提出来的,对其内涵全面地分析是在2014年11月份APEC会议上总书记讲的三个方面,总书记讲的三个方面即是基本特征、基本内涵。经济发展内生的三个变化。

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即速度“换档”,过去,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的一段时间,2009年、2010年,我们不认为中国经济在换挡,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只是受到外部的冲击,暂时地下来了,我们要采取一个政策将它拉回到它应有的10%的高增长的状态,我们也做到了,这是2010年我国的GDP增长速度达到10.4%,但只有一年持续不下去。到了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连续4年内下降,而且开始的时候下降比较猛,从10.4%降到9.3%,下降1.1个百分点,从9.3%下降到7.8%,下降1.5个百分点,但过去两年(2013年、2014年),是新一届政府上台执政的头两年,我们的增长速度还在下滑,但下滑速度已放慢。这就形成一个下降的趋势,拉上去还得回来,这说明了我们的经济下来不是外部环境引起的,也不是我们政府

不努力,而是一个内生的阶段性的变化引起的,一定要这么认识。所以经济增长换挡不是换了档以后还有更高的档,不是这么回事,它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增长速度下来了,所以,经济增长降到7%到8%,甚至7%左右,再广泛一点,6%到8%之间的中高速增长是一种常态化的增长,这时候追求8%的增长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可能的,要追求的话,就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而且我们确实付出这样的代价。

2009年的四万亿的投资,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其中之一,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现在PPI持续地下滑,连续下滑3年,甚至还有第4年、第5年,现在没有影响CPI,如果CPI变成负的,那就会变成通货紧缩。我们的经济增长下来,这是一种新常态的最基本的原始特征。

那相应的变化,出口常态化、消费常态化、投资常态化,我们的产业发展常态化,我们现在的投资还未进入常态化,出口已经常态化,消费也差不多进入常态化,但投资还在下行,没有到位。我们过去的投资长期高增长,平均20%以上,2003年到2012年连续十年,我国的投资都在20%以上,这十年中年均增长速度26%,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们投资更快,我们要抵挡经济下行,投资要更多,超过30%,但到了最后,2013年我们没有办法再保持30%的增长,只有19.3%的增长,第一次跌破20%,是这么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并不是讲跌了20不是就能止住,那现在

连20%,17、18%都保不住,2014年增长速度又进一步地下滑,甚至是加速下滑,目前统计数据还没有完全出来,约为百分之十五点多,一年下降4个多百分点。我们的投资是向常态化的发展,这个常态是10%左右,甚至是10%以下,那经济下行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出口很早就常态化了,增长速度只能保持在GDP的同步水平,甚至比GDP还要低一点,有低有高,但基本与GDP同步。我国的消费稍微偏高一点,还具有持续性。我国的工业也是从十几的增长降到十,最后降到九,现在只有八点几的增长,甚至要降到八以下,与GDP同步,只有七,这些都是由常态化向新常态转变的。所以这几年的经济运行认为是一种向新常态转化的一个过程,其中反映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这是最典型的,这是第一个。

看中国经济就得看这个就很悲观,所以,我有一次参加国际研讨会,与国际的一些专家、投资者交流,我说:你们总是从速度来看中国经济,经济速度不断地下滑,总是看增长率,最后得出中国经济要崩盘,要硬着陆,要出现危机,这是一种很不全面的看法,看中国经济至少在这个阶段看速度有些悲观,但我们也不应该悲观,因为我们的增长水平是国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是最高的。我们要用一个相对概念来认识。美国过去在3%到4%的时候,我们的增长速度是10%,3:1,中国是3,美国是1,3:1的速度。那现在美国的增长速度只有2%,中国的增长速度有7.2%、7.3%,2014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在7.3%,我们还是美国的3倍多,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精心整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同志们: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要做好这次学习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向标”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 二、两学一做开展的背景 如今,在我们国家,要攀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山头”只剩下最后几步,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也胜利在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跨越这样一个历史瓶颈,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坚持下去,不断地开展工作,引领和感召全国人民一起来“爬坡过坎”。这也就是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大背景。 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 四、两学一做的主要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

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

五大发展理念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党课讲稿

五大发展理念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党课讲稿 一、“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亮点有以下几点。 亮点一: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趋势性变化,强调要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进行战略谋划。 亮点二: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谋划“十三五”和未来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亮点三: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强调在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短板上多用力。

亮点四: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主线,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放在主要目标的第一位,发展主线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亮点五:高度重视和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亮点六:推动实施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重大政策创新和重大项目,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提供持续动力和根本保障。 亮点七: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亮点八: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宏伟愿景。 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消费需求; 第二,投资需求; 第三,出口和国际收支; 第四,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第五,生产要素相对优势;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政策: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也将于明年召开。辛鸣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确立,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也属于政策。 事例:京津冀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 (参照:开放战略篇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未来构想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实践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 深化改革篇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民间投资创业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重庆实施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 成都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培训新载体 黑龙江泰来县养老事业探索与实践 创新驱动篇 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学校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讲稿

学校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讲稿:拒绝庸懒散奢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深入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加强学校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凝聚正能量,弘扬昂然正气,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努力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根据教体局党委的要求,我给大家上党课,这堂党课的题目是:《拒绝庸懒散奢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育人环境》。 一、慵懒散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表现 当前,我们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在思想作风、学风、教风、文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中的“庸懒散奢”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以整顿,以改善我们的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有力地促进我校健康、和谐、快速发展。联系我校工作实际,我们要重点整治以下五个方面19种问题。 (一)治庸转能,解决工作能力不强问题 1.精神萎靡不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岗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不学无术、不求上进,不敢担当,无所作为,得过且过。

2.教风学风文风不正。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不认真学习掌握教育理论,不用心钻研业务知识,教育教学业务不精,课堂教学效果差,学术科研造假,一些文件和文章假、大、空。 3.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严重,是非不分、奖惩不明,解决问题不敢较真,责任追究不敢碰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思路不清、教育教学业务不熟、标准不高,有想法没办法,甚至没想法没办法,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低,不能胜任岗位职责。 (二)治懒转勤,解决工作效率不高问题 1.工作不作为。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消极怠工,敷衍塞责。 2.办事效率低。重部署、轻落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不求实效。时效观念差,执行能力弱,缺乏只争朝夕、一天也不耽误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办事拖沓,工作落实不到位。 3.脱离群众。群众观念淡薄,高高在上,作风漂浮,不掌握下情,调查研究走马观花,不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不及时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 4.服务意识差。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不强,应公开的校务信息不及时公开,应受理的工作不及时受理,应告知的办理事项不一次性告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接待群众漫不经心、语气生硬、态度傲慢。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同志们: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在这里讲一次专题党课,我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我们干部队伍实际,谈谈自己对两学一做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交流、共勉。 一、深刻认识两学一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为的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几年,中共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一方面通过出台八项规定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巡视工作与“铁腕反腐”并举,目标直指我们党内的“关键少数”。已取得的成效,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而如今开展的“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却是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的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的延伸。要做好这次学习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向标”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 二、两学一做开展的背景 如今,在我们国家,要攀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山头”只剩下最后几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也胜利在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跨越这样一个历史瓶颈,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坚持下去,不断地开展工作,引领和感召全国人民一起来“爬坡过坎”。这也就是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大背景。 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党规党章,学系列讲话,这是每一个党员的“基础课”。按说,这应该是大家都学习过的,为什么这一次还要大张旗鼓地从头学起?这起码说明,我们党内有不少同志学得不扎实、做得不到位。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我们党执政时所遇到的危机与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问题正是出在这里。 如果任由这种趋势蔓延,我党就势必变为高高在上的官僚机器,党与政府机构变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党的领导干部一入此衙,则行踪难觅。倘若如此,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就会蜕变成官民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甚至还会激化出相互对立的危险。普通党员群体的理想信念缺失与党性修养下降。中国共产党有8000多万党员,平均16个中国人里就产生一名党员。这一庞大的群体本应是一个先锋队组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是,现实情况中,却充满了悖论。试想,目前有多少中共党员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信徒?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真正体现出先进性,发挥了先锋队作用? 四、两学一做的主要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

两学一做党课讲课稿

两学一做党课讲稿篇 为让辖区党员干部学深学透《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抓好《准则》和《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百花社区党委以“四措”力促“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自学”活动。社区党委专门印发了《准则》和《条例》原文到每个党员干部手上,制作专门的学习记录本,要求社区党员干部和各村(居)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自学活动,逐字逐条学习《准则》和《条例》原文,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准确领会立意内涵,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上,用实际行动准确诠释《准则》和《条例》,让群众看到行动和变化,做一名合格党员。 二是开展“领学”活动。社区党委充分利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平台,举办学习《准则》和《条例》“大讲堂”,利用每周工作例会之机,由领导带头领学,逐字逐句原文领读,并结合实际展开讲解和讨论,带头撰写交流学习心得,引导社区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用《准则》和《条例》,将其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要求,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三是开展专项“促学”。社区党委将“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作为2016年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发活动通知,要求社区各部(办、组)、村(居)党支部制定详细学习计划,认真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同时,由社区分管领导和联系村(居)领导牵头开展跟踪督查、随机检查学习笔记、心得等,及时了解掌握各部(办、组)、村(居)党支部学习贯彻情况,及时交流做法经验,推动学习贯彻工作落实,以“促学”力促辖区党员干部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和要求。 四是开展“导学”活动。社区党委除专门制作“两学一做”学习记录本外,还组建了专门的微信群,定期传达社区党委的安排和部署,为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搭建平台,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简报、展板、QQ群等形式,全面宣传《准则》和《条例》内容,扩大影响面和知晓率,积极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为社区党委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 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2014上半年是7.4%,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经济由高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并且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成本上升,储蓄率、投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从历史上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当前,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新一轮产业变革融合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相互叠加,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甚至不惜用政策“推高”,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造成经济的进一步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二、新常态经济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对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与脱贫攻坚——党课讲稿

五大发展理念与脱贫攻坚——党课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1-2021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亮点有以下几点。 亮点一: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趋势性变化,强调要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进行战略谋划。 亮点二: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谋划“十三五”和未来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亮点三: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强调在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短板上多用力。 亮点四: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主线,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放在主要目标的第一位,发展主线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亮点五:高度重视和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亮点六:推动实施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重大政策创新和重大项目,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提供持续动力和根本保障。 亮点七: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亮点八: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宏伟愿景。 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第一,消费需求; 第二,投资需求;

两学一做党课讲话稿

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课。七月份已经进入了学习教育第二个专题的学习,即“对照党规党纪,看遵规守纪严不严”。今天,我借此机会,围绕区委确定的“坚守纪律底线,永葆政治本色”主题,以“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题,与大家作个交流。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党员干部为什么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强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和规矩,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多次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必须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我们的第二个专题也明确要求我们围绕“坚守纪律底线,永葆政治本色”的主题,重点学习讨论如何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的问题。之所以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如此重要的位臵上,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党一直高度重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历次党章都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员的基本义务。如一大党章提出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党员要接受地方委员会的最严格的监督等政治纪律要求;二大党章明确规定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禁止有多重党籍以及严守党的秘密等三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等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行的科学总结和全面部署,彰显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纪之魂的地位。特别是我们政法部门和政法干部, 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纪律和规矩之基。党组织及成员在政治方向、立场、言行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纪律之基。《条例》精简了近8000字,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部分却明显增加。如《条例》第四十六条“妄议中央大政方针”、“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歪曲党史、军史的”等行为;第五十二条“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助政治资本”等行为;第五十七条“对抗组织审查”行为。这些修改和增加的内容直指维护党内团结统一,是纪律“底线中的底线”,构成了党纪的基础。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王姝)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本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新常态?备受关注。如何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昨日,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部署。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如?消费需求?: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再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会议提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 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 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 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姓名:毛江冰 学号:119 班级:光信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厦门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厦门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特征来看,自2008 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厦门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率先进入了新常态。首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厦门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厦门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与此同时,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短缺,一些制造企业开始陆续从厦门迁出,这对厦门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厦门经济增速从危机发生前的年均17% 以上降到目前的10%左右。其次,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明显加快,使经济发展获得新动力。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厦门经济特区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使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成为拉动厦门经

领导讲党课: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领导讲党课: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来要求,并专辟一章,阐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可见,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范畴,也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不过党的十九大报告本身并没有给出其明确内涵界定。 为此,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作出了自己的有益探索。如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紧密‘握手’,是现代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经济体系向现代化升级的过程,也将是双向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特指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谋求和打造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体系。具体而言,做优做强做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

构建创新型国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别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战略支撑和制度安排。 这些观点对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当今世界发展现实,我们可以尝试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概括如下: 所谓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以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理性调控的“有形之手”紧密结合,并不断推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经济运行体系,是现代经济发展市场化、调控化、全球化的大趋势过程。中国经济体系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升级,就是中外市场双向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实力都逐渐步入了世界前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 从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毛泽东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到如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诸多科学技术都在迅猛发展;从解放之初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到如今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从1997年中国人刚刚接触网络,到如今移动支付、线上购物、共享单车等多种便捷式服务已成为人们常见的生活方式……以上种种都表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

2020年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党课

XX年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党课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开展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党工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常抓不懈,着力在真学常学、真做常做上下苦功、出实招,积极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坚持“深学”,确保入脑入心。 牢牢把握合格党员的标准,对焦党章的明确规定、党规的衡量标尺和总书记的具体要求,由党工委牵头,主持召开了“学准则条例,做合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以廖俊波为镜,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等多场专题学习讨论会,不断提高全体党员争做合格党员的思想自觉。 抓住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要求街道党政班子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头讲党课、说心得、谈体会,确保将学习教育的精神吃透悟准。期间,邀请“红色讲师团”教授专题讲授《准则》和《条例》,有效夯实了全体党员的理论学习功底。 二、创新“活学”,确保学习实效。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公众号、“两学一做”微信工作群及党建工作QQ群、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网络载体,学习文件精神和先进典型。 组织X岁以下党员登陆党员e家网站参与“学党规党章知识竞赛”,参学率达到XX%,并获得全市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此外,还将学习教育有机融入社区“一老一少一普”日常性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及社区邻里节等大型活动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寓教于乐的方式,进一步激发社区党员群众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广学”,确保全面覆盖。 以开展“X+X”网格党建为契机,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纳入网格党建范畴,通过“分类教学”“联动联学”“上门送学”等方式,实现学习教育工作全覆盖。 一方面针对格内“在家”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在外务工党员、高龄行动不便党员等不同党员类型群体,灵活运用“三会一课”“午间微课堂”“一刻钟”党课、党员志愿者送学、小区流动书屋、党员e家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习教育覆盖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