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

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

当中。

(2)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3)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们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博大胸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原则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4)底线思维能力;一方面,严守原则,不仅要画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踩雷区,比如说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法律的底线等,总之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受警惕,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另外,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

(5)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贯彻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2.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我们应该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2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有客观的特性,它的追求完全符合事实,这就是真理绝对的一面。

(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难以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由此会产生真理的相对性。(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但是放到无限的时空有无限智慧的凝结,又可以使人类不断接近绝对的真理。

(4)认识到真理有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因为我们需要真理,正是源自它的客观性造成的绝对性.

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加强它,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新时代的呼唤。

2.3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有价值的

(3)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的。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

(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

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社会有如此大的变革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高铁、飞机以及卫星的迅速发展,使得经济迅速增长

(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持续发展

(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3.4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5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不能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3)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5)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4.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

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出来,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资本主义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代名词。利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以积累资本。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2)从资本主义种种发展过程来看,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随着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抢夺货币财富。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资本家和贵族通过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的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共有地,用剥夺的方法,用残暴的恐怖的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建立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从15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掠金银珠宝,大批贩卖黑人,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进行商业战争,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人的剥削,积累巨额资产。资本的额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4.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

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4.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4.4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体现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中.

这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的混乱状态下.各生产厂家为了促销,发明出“分期付款”的销售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造成经济上出现“虚假繁荣”,而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从而使“产销矛盾”异常尖锐.

这个事件说明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假如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运用计划和市场共同调节的作用,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4.5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民主是囿于"钱主"的民主,迷于"游戏"的民主,止于"选举"的民主。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为什么

首先,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受资本的多少和财产的多寡所支配。其次,国家权利掌握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他们通过某种途径干预政治,其资本主义民主就成为了资产阶级富人的政治游戏。最后,因为政治受到这些富人所干预,政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然大量地被资产阶级富人们所掌握,而民主只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对于穷人只能是明面上的一个普通词语。

2018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资料

2018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资料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 (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 (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 (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2)内外价值并举。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 (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 (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2018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基础试题及答案一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A.赞科夫 B.马卡连科 C.夸美纽斯 D.凯洛夫 答案:C 2.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答案:C 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 答案:C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创造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答案:C 5.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教育的( )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答案:B 6.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答案:B 7.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 答案:A 8.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A 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答案:D 10.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 A.棍棒纪律 B.饥饿纪律 C.自觉纪律 D.惩罚纪律 答案:B 1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A.课堂教学以外 B.学校以外 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答案:D 12.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 ) A.接受性学习 B.研究性学习 C.合作式学习 D.网络化学习 答案:B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案: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1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答案:错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1)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 (2)活化文化的功能。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目录及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ニ、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辨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学习思考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

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的统一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学习思考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3.集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三、做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学习思考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018教育理论基础提纲精简(山香版)

2018教育理论基础提纲精简(山香版)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概述 教育的概念 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 继承性:前后相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 生产性 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古代中国:

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 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教育机构);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开设四馆;九品中正制选士。 隋唐时期的教育;三教并重;科举选士;六学二馆组成中央官学主干。 宋元明清时的教育:程朱理学产生;四书五经成为科举依据;书院盛行;明代八股文成为科考格式;1905年光绪废除科举。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经》、佛教教育 古代埃及: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 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身心发展)、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

2018年教育学真题及解析

2018年军队文职教育学专业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实践活动称为()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孟母三迁反映了( A.遗传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4.教育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反映了教育制度的 () A.客观性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5.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功能是教育的基本、核心功能 A.社会 B.个体 C.政治 D.经济 6.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国家教育规范) B.学校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家教育体制 7.从课程论的视角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A.活动课程C.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 8.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要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这种要求属于教育目 的层级中的(A.教育目的C.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 9.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1.根据范例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内容应选择一门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结构等,这反映了 教学内容的(A.公平性) B.基本性 D.范例性 C.基础性 12.()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教育经验 B.教育现象 D.教育方针 C.教育规律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直觉积极性C.巩固性 B.启发性D.因材施教 14.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 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C.谈话法 B.讨论法 D.自学辅导法 15.以评价对象自身的情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选,这种评价 属于()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6.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C.基础 B.关键D.决定 17缺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点288个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288个重点 (精心整理) 1、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教育的功能: 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8版(最新)思修课后学习思考习题答案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①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②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问1:①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么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②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③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问2: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二、坚定理想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 年教师招聘教育学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 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2.学校教育产生于( A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 现代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D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 C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 C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D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 、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B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 克里特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B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D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 世纪( C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 、韩非子14.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2018版思修课后思考题完整答案

2018版思修课后思考题完整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答: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答: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中,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上有时会一帆风顺,有时会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2018职称考试教育理论试题

2018年美好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教育教学知识测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答 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题号下。每小题2分,共4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 A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B .公平性、民主性和普及性 C .发展性、普及性和实践性 D .科学性、发展性和实践性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 A .《论语》 B.《荀子》 C.《孟子》 D.《学记》 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的现代化。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人 D .教育结构 4.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社会公德 B .教育理论素养 C .教育思想 D .职业道德 5.对于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这里的“简单”具体指( )。 A .以两步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B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C .以三步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 D .以三步为主,不超过四步

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明法 B.榜样法 C. 锻炼法 D.陶冶法 7.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 D.前摄抑制 8.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地概括为()。 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 B.自我完善过程 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 D.问题解决过程 10.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 A.选修课 B.必修课 C.兴趣课 D.课外活动 11.“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 A.感知 B.综合 C.理解 D.掌握 12.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将原来的“空间与图形”改为()。 A.空间与几何 B.图形与几何 C.空间与模型 D.图形与模型 13.《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使用了“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词表述()目标的不同水平。 A.知识技能 B.过程方法 C.情感态度 D.数学思考 1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第二章习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一、单选题 1. 人生态度是指: A. 人们为什么活着 B. 人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C. 人们对人生问题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D. 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2.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 A. 个体的人对社会、他人所作出的贡献 B.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C. 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体对社会的索取的统一 D. 个体的人向社会的索取 3. 在人生道路上,任何人都要面对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下列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回答: A. 人必须消极地依赖自然 B. 人来源于自然,但又凌驾于自然之上 C. 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D.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逐步缩小 4. 在人生的社会价值中居于第一位的是: A.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 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占有 C.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D. 社会对个人的肯定和支持 D. 社会对个人的肯定和支持 5. 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A. 人生目的 B. 人的本质 C. 人生道路 D. 人生态度 6.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看他:回答: A.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 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C. 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 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7. 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严重心理障碍,是交往的大敌。: A. 自弃 B. 自信 C. 自强 D. 自负 8.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下列表现中,属于心理健康的是: A. 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B. 能够抵御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2018年《教育理论综合》重点题(一)

2018年《教育理论综合》重点题(一)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 A.行为倾向 B.心理体验 C.认知反应 D.道德规范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的能力、精力和体力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是()。 A.心理气氛 B.职业倦怠 C.人格取向 D.自居作用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两位老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两人共同讨论、评课、写教案,请问两位老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经验总结法 B.行动研究方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2016浙江杭州·单选)在实验中,让你戴上耳机,然后开始由小到大地调节音量,你会从一开始听不见,到开始逐渐能够听得见。在你刚刚能够听得见时的音量,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比概念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2014河北沧州·单选)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 )。 A.知识、能力、智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能力、情感 单选题-7/知识点:章节测试 (2016山西太原·单选)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 A.单一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活动式 单选题-9/知识点:章节测试 (2013山东济宁·单选)考试时,当一个学生想偷看夹带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放弃作弊,做一个诚实的人。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格成分是( )。 A.本我

2018版(最新)思修课本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人生得青春之问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得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得与意义得实践中形成得根本瞧法,人们实践活动得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就是由人生观决定得。人生观即人生真谛,就是对人本质得认识,从而对人生目得得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马克思曾用辩证得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得本质问题,并指出;“人得本质不就是单个人所固有得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得各种经历与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得根本瞧法,价值判断及生活得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得与错误得之分,正确得人生观对人未来得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得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得必要性就是不言而喻得。 2、如何理解人生目得,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得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得就是人生观得核心? 第一问:1、人生目得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得基本态度与人生态度得评判标准。 2、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得得持守与人生价值得评判。 3、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得与人生态度得选择。 第二问: 1.人生目得决定人生道路。正确得人生目得使人做出正确得选择,始终朝着正确得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得决定人生态度。正确得人生目得使人以昂扬乐观得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得坎坷。 3.人生目得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得人生目得使人懂得人生得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得原理,说明人生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得关系。 1.人生得自我价值,就是个体得人生活动对自己得生存与发展所具有得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得满足程度。 2.人生得社会价值,就是个体得人生活动对社会、她人所具有得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得矛盾统一体。 4.人生得自我价值就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得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得实现就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得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得过程,也就是其创造社会价值得过程。 5.人生得社会价值就是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得实现就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得保障。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与满足程度,取决于她得人生活动对社会与她人得贡献,即社会价值。 二、坚定理想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得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得理想信念,反映得就是对社会与人自身发展得期望。因此,有什么样得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得期望与方式去改造自然与社会、塑造与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得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得意义、奋斗得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得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得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得原则与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得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得理想信念,对今后得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得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得目得与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得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得本领。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得关系? p35-38(特别38中间)

2020年教育教学理论随笔

教育教学理论随笔 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仅取决于你的学历以及教学经验,而是懂得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探索。收集了教育教学理论随笔,欢迎阅读。 《魏书生教育教学理论》节选,主要讲的是民主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两方面内容。读完这本书实在受益匪浅,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真正实现了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切实做到了为学生服务。 以下分两个方面谈感受: 一、民主化管理 魏书生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如今还担任教育局的局长,一年平均外出开会4个月,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面对这一切让人惊讶的事实,我们不禁要问:魏书生究意依靠什么保证教学的成功? 我们认真研究魏书生的教学管理经验后,就会发现,魏书生管理艺术的核心有两个字:民主。 魏老师主张“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采取的具体实施方式就是“承包责任制”,将各项班级日常工作细化,承包给个人,专责管理,从而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大好局面。这种举措大大强化了个人的责任心,充分激发了班级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合力,集体推进了班级的各项工作。

民主化是魏书生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诀。“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您是用什么办法调动的?”在每次公开课后,面对众多同行的询问,魏书生总是这样回答的:“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 魏书生认为,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效率怎么会高?”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民主呢?魏书生认为,首先是师生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魏书生认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 间架桥,要努力防止

2018版(最新)思修课本课后思考题答案

2018版(最新)思修课本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 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 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 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 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 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 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p13上三行 第二问: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 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 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 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 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 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 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 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二、坚定理想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 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 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 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 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 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p35-38(特别38中间)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2018年教育理论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2018年考试真题 教育理论 一、选择题(教育学1-20题,心理学2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关注公众号Ai学习杂货铺,获取更多资料 1.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具有明显的专门性和 A.制度性 B.目的性 C.育人性 D.功能性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忽视了教育的 A.生产性 B.自觉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3.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应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内容的。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4.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是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5.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学校领导 6.赞许、表扬、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等都属于品德教育的 A.合作学习法 B.品德评价法 C.角色扮演法 D.修养指导法 7.人的身高、体重在出生后第一年及青春发育期的发展速度要比其他时期迅速很多。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认为必须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提出“实验教育学”的是()

A.梅伊曼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9.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动态状况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为了了解活动进程的效果,这种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0.提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的是 A.科尔伯格 B.苏霍姆林斯基 C.麦克菲尔 D.马卡连柯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系统性 C.长期性 D.学习性 12.反映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目标与任务、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要求的是 A.课程方案 B.课程标准 C.课本 D.课程大纲 13.把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对教学的研究,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是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泰勒 D.博比特 14.以下不属于德育任务的是 A.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B.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D.发展一定的智力水平 15.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科学人文主义 16.张老师见教室卫生惨不忍睹,就一声不吭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接下来,每天的值日生都非常自觉地打扫卫生。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A.情境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明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17.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癸寅学制

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考点1: “教育” 一词的由来:“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 :教育的概念 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3 :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4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6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 :古代社会的教育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建设练习题

绪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 B )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A、新时期 B、新时代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关键期 2、(C)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思想道德素质 D、法治素质 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B)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4、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指出人的本质是(B)。 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1 / 12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性本善 D、人性本恶 5、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C )的总和。 A、生产关系 B、经济关系 C、社会关系 D、政治关系 6、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 A、人的属性 B、人的本质 C、社会关系 D、自然属性 7、关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B、正确的人生观是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8、(B)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 / 12 A、人生态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人生道路 9、人生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理想 10、(A)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 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准则 11、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