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龙吟答案

水龙吟答案

水龙吟答案
水龙吟答案

水龙吟答案

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一)品读上片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

明确:“楚天”金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明登临的季节。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壮阔,气势雄浑。

雄浑而不失清丽。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了远山的秀丽。

(2)“献愁供恨”移情入景。

3.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

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明确:

特色:

(1)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一见一闻,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以有声有色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2)虚实相生:这里是实景,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

(3)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人物: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手握宝剑却没有用武之地;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

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江南游子:

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5.“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

明确: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6、教师小结:

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给人造成了一种怨愤、失落、压抑的感觉,并且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展开题旨,不但交代了时间(深秋傍晚)、地点(赏心亭楼头)、人物(江南游子)、事由(登临凭吊),而且隐隐道出了作者的情怀,内涵极为丰富。

(二)品读下片

1.结合注释,理解三个典故的用意。

2.请简要分析三个典故的作用。

明确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典故。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反问句,表明自己不会像张季鹰那样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正面取意。许汜一心购置田产而不关心国家大事。推测句,表明自己不会像许汜那样囿于个人生计,求田问舍,无济世之志。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用桓温典,半露半隐。感叹句,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树犹如此”半句露出,“人何以堪”半句隐去。

连用三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有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即“豪而不放”。

3.从三典连用看作者的情感变化。

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

4.用典的作用。

A.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

B.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C.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D.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

5、下片小结:

下片三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通过古人古事的抒写表明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词人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课后练习】(1)参考答案: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标准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花亦眠点评:此答案是在解答“住”字的表达效果,非揭示其含义

(2)参考答案: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标准答案: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青玉案答案

研读词文

1、本词既然以“元夕”为题目,那么词的内容肯定与元夕有关。我们首先看上片,词人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

(提示内容:火树银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玉龙形的灯。

总之,这里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2、写元宵灯会,用满天星雨就已经形容了花灯的丰富多样,但是作者又用玉壶、鱼龙来形容灯火辉煌的景象,这种铺排的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4.“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5、下片写了哪些形象?

明确:盛妆艳服的丽人和孤高脱俗的美人。

6、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关系?

明确:用盛妆艳服的丽人来反衬孤高脱俗的美人。

7、其实不独此处,上片中的某些意象和下片的这个孤高脱俗的美人也有关系,试分析。

明确:词的开头写灯火辉煌的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灯火越热闹,越见“那人”孤高的性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对“那人”也是反衬。全词十三句,用做反衬的句子有九句,而写主要人物形象的,却只有四句。这不是喧宾夺主,通过对宾的着重描写,正起到了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8、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这首词中寄寓了诗人自己什么样的“怀抱”?(自己喜爱幽静与孤独,对别人的同流合污感到伤心)

明确: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自己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

政治上失意的文人,许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何尝不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好几年了。词里所谓“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是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五.延伸探究

王国维就曾把本词的最后一句话认为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这三大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间词话》)请你结合具体的人事谈谈自己对王说的理解

提示: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故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课后练习】

(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

贺新郎答案

【课后练习】1(1)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

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2.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答案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眉妩答案

⑴.“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这三句是如何来刻画初生的新月的?

参考答案:这三句由“渐”字领起,刻画初升的新月,烘托出一种清新轻柔的优美氛围。新月如佳人一抹淡淡的眉痕,悬挂柳梢之上。月色轻笼花丛,轻柔的月色像无力笼花,若有若无地穿流于花间,不断升腾仿佛分破了初罩大地的暮霭。三句充满新意地写出新月的独特韵致。对如此清新美妙的新月,自然生出团聚的祈望。

⑵.“深深拜”一句写出词人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表现出词人对“团圆意”的殷切希望。

⑶“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把新月写成为画完的蛾眉,在拟人化的象征意象中概括了新月的形色特征,又由月及人,借嫦娥懒于梳妆写出自己孤独感伤之情。⑷.“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词人反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现出极为沉痛的回天无力复国无望的绝望和哀叹。

⑸.“太液池”原是历代宋帝赏月之处,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由此感发,在强烈的盛衰对比中,反衬今日物是人非不尽凄凉的情景。

⑹多用隐喻是这首词的一个主要的写作技巧,请找出文中运用隐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全词充满了隐喻。例如“团圆意”寄寓故国恢复的希望,“带离恨”蕴涵旧朝覆亡的怅恨,“千古盈亏”为人世沧桑的对语,“难补金镜”乃无力补天的别称,而慨叹“老尽桂花影”则是词人在元朝黑暗统治下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总概括。

【课后练习】1.(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2. (1)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水龙吟赏析

赏析《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这首词是词人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之时,在这个时候他已经三十五岁,词人归南已经八九年了,眼看岁月一步一步流逝,但心中的壮志难酬,胸中满满的郁愤之情。诗人登上健康亭,他远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心中百感交集,感叹自己心怀雄心壮志想要为国效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此时此刻,词人作下《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寄予词中。 《水龙吟》的上阕是写景抒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写下了词人在建康亭上所见之景,“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看到祖国地土辽阔,无际的秋色,不知何处才是它的尽头。“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中的“遥岑”是远山,这句意为抬眼望去,能看到一叠叠的远山,有的远山像美人头上的玉簪,有的像美人的发髻,虽然眼前之景极美,但词人却愁上心头。“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为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增加了词人对远方的故乡的之情,而自己心中壮志难酬,只能愤愤的拍着栏杆来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无人会”体现出没有谁能够领会词人此刻的心情,“江南游子”显示出词人飘零、孤寂的心境。 在下阙中连续运用了三个典故,是直接言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引用了张翰归隐的典故,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然而词人却不能像大雁一样回归自己的家乡,现在只能漂泊他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的是三国时许汜看望陈登,

而陈登对他冷眼的典故。表现出词人登亭远望故土而产生情思,但是国势如此,不能回归,词人想着在他回归旧土之时就是山河收复之时,词人心中怀着远大的志向。“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的“流年”即是时光流逝;“风雨”是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是桓温北征典故,表明树已经长大了,人怎么会不老呢。这是词人在说自己虽然思念故乡,想要回归,但是不会像前两个典故中的人一样。词人所忧愁的是家国大事,国家飘摇,北伐遥遥无期,想要收复山河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中写词人自伤远大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词人无限感慨。 在词中词人把“国愁”和“乡愁”写在了诗中,也用拍栏杆等细节展示出词人的满腹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愤懑之情,想要回归故乡,平复山河却有心无力的苦闷,在其中能看出词人的强烈爱国情,。这 首词更能表现出辛弃疾的词的豪放风格特点。

古代诗歌赏析王夫之《水龙吟莲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共12分)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炫,秋光无赖。拚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伴江妃、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 深缀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露冷昆明霜凋,玉井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枮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2】拚:同“拼”。【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 [5]玉井:井的美称。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硕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13.“空望眼、悬愁碧海” 一句中“悬”字化无形为有形,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达效果的是(3分) A.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B.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D.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4.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芙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古代文人常借助不同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描写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的春日景象,表达回归田园的喜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周瑜“,谈笑间,”的儒将形象,对比出自己的落寞无奈;诗人们还常借用芳草的形象表达愁情,如诗句“ ,”。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16.《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12.(3分)A 13.(3分)C

诗歌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文

诗歌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文 诗歌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1)建康:今江苏南京。(2)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3)遥岑:岑,音én。远山。(4)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5)断鸿:失群的孤雁。(6)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7)了:音liǎ。(8)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后的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9)季鹰:张翰,字季鹰。(10)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11)流年:流逝的时光。(12)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13)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14)倩:请托。读音qìng(15)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16)揾:wèn。擦拭。 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

2017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十五)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练习(十五)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11分) 水龙吟西湖怀古 南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①,天吴移水②,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力士推山: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丁力士推山的故事。 ②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前句为“果”,后句为“因”,引出怀古思绪。 B.“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句用铺叙手法展开对西湖景致的描写。 C.“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句作者斥责豪杰们都忘却了当年收复中原的决心,表达他一人孤独奋战的无奈之情。 D.“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 E.全词运用了衬托、反问的手法。词的上阕以美景衬哀情,抒兴亡之思。下阕由怀古转入伤今,直抒胸臆。2.有人评论此词“达情曲而蕴蓄”,请结合下阕内容加以赏析。(6分) 二、(2016·西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3.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 4.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1分) 巴西①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 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击之声。 5.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6.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 四、(2016·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1分)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唐·岑参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水龙吟》教学设计1

《水龙吟》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九专题是“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第一篇是教学篇目,第二篇是自读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另外这首词选得不好,缺少代表性和经典性,不知道编者如何见解。 专题目标: 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本文增加目标: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教学《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1、朗读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了解背景 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苏轼与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元丰四年(1081)四月章质夫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时苏轼“乌台诗案”贬官黄州。苏轼这首《水龙吟》是和韵之作。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 像花又非花,无人怜惜,飘扬坠落远离家。被抛离乡倚路旁,仿佛无情细思量。柔

赏析水龙吟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 《水龙吟》是词人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时路经建康赏心亭,登亭有感而作。全词充满了故国沦丧、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漂泊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压郁感和壮怀理想却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词的上片主要是抒情。浩瀚的水域,辽阔的天际,构成水天一色。远处的青山,像没人的发髻一样,青翠妩媚。可是这么壮丽的河山却不再属于我,不禁引起了我的哀愁和怨恨。一轮落日挂在天边,站在赏心亭上,只听见凄惨的大雁断断续续的哀鸣,仿佛在鸣说我的心境。上片前三句虽直接写景,可无不充斥着强烈的情。如何呢?就得先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起。当时南宋统治以江淮一线为界,而作者所处的赏心亭便是处于江淮线上,北望时,大好山河虽壮丽却不复属于祖国,因此,在词人大手笔的描写景时其实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痛失山河的哀痛描绘的淋漓尽致。接着,江南游子寓指自己,自己远离故土赴南上任,空有收复失地的壮志奈何南宋统治者居安不思危,忘却了国仇家恨。于是词人自己就只有自己登临意,无人会。“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如果说上片词人是致力于写景的话,那么下片作者就是纯粹的抒情。下片词人连用三个典故一气呵成的抒发自己的英雄无报国之路和

壮怀理想却无人理解。 下片主要是用三个典故来表达词人的四个意思。第一层是季鹰的典故。季鹰是晋人张翰的字,在《晋书·张翰传》中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时,看见秋风起,便想起家乡烹的鱼,于是弃官归乡。词人用张翰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的乡思之情不下于张翰,自己也想回到故地,不愿做这饱受飘零的游子。第二层是用《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求田问舍是指买房置产,借指安逸的生活。词人无疑是批判许汜欣赏刘备的雄心壮志。所以,词人借这一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不愿抛弃国仇家恨,自求安逸。第三层是引用《世说新语·言语》中恒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一事无成呢!的典故来表明时不我待,词人已经年岁不青,却还不能建功立业。这一典故是全词直抒胸臆的点睛之笔。最后,面对自己的壮志未酬,国仇家恨,词人哀叹:“倩何人、换去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总是曲高和寡,总是寂寞的。 整首词基调为豪而不放,壮中见悲,上片主要由水天一色引起词人的故国沦丧的痛心和漂泊他乡的孤独,下片主要抒发词人壮志未酬,时不我待的无奈之情。

古诗水龙吟·西湖怀古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西湖怀古翻译赏析 《水龙吟·西湖怀古》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德武。其古诗全文如下: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赏析】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写得慷慨悲壮。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引出怀古思绪。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临堤台榭”,承开头“多佳丽”三字而来,至“四山睛翠”,一气直贯,展开对西湖景致的铺叙。从堤到榭台、楼阁,从荷花到桂子和四山。廖廖几笔,写尽西湖之美。游人如织,歌吹飞扬之景象跃然纸上。“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睛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也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在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陈德武身历南宋覆亡,这几句无疑是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也对“百年”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的鞭挞。“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笔锋陡转,由怀古转入伤今。“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

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登临形胜,感伤今古”是全篇的文眼,作者登临之时,内心感情汹涌,似将倾泻而出,“发挥英气”因而要词情慷慨,又为下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了余地。“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力士、天吴,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词想借力士,天吴来填水移山。想靠神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之后词人再作一设想:“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岳飞精忠报国,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真是人神共愤。愤懑郁积于胸,作者想借外力将其激发出来。表明国虽亡,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水龙吟-公开课教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执教班级:高一(1)班执教者:龚巧华 2014-5-7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体会情感——感受形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四、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体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师:播放朗读音频。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读词的上片。(生齐读)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天、远山、落日、断鸿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词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 巧的角度赏析其妙。(4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4分)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作者运用拟 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 感更为沉重。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 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章楶水龙吟赏析: 这首咏絮词,上片写暮春季节,风吹柳絮的情景, 下片写杨花四处飘落。通过拟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

水龙吟答案

水龙吟答案 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一)品读上片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 明确:“楚天”金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明登临的季节。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壮阔,气势雄浑。 雄浑而不失清丽。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了远山的秀丽。 (2)“献愁供恨”移情入景。 3.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 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明确: 特色: (1)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一见一闻,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以有声有色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2)虚实相生:这里是实景,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 (3)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人物: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手握宝剑却没有用武之地;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 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江南游子: 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5.“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 明确: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案 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 郭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辉县市一中郭鹏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味。 2.揣摩写景语句,把握情景关系。 3.解读典故内容,体悟悲愤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一把一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灼烧; 他是一支如椽巨笔,把历史的词章抒写; 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仰望。 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是慷慨悲壮的一代词宗! 这个人就是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感受他文武双全的人格魅力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修养。 三、解题 “水龙吟” 为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标题。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四、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由于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又参加过农民起义,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再加上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头的报国热火燃烧得他难以忍受。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六、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诵读。 2.学生诵读。(语速不能快) 3.读后思考: 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相照应?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所见所感(写景抒情) 登临所想(历史人物)用典抒情 七、词作赏析 (一)登——看到了什么 1.词人登高望见了哪些景物? 寥廓的江天连绵的山峰 楼头的落日哀鸣的断鸿 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示例:辽阔的楚地的天空到处弥漫着凄清的秋气,江水向天边流去,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秋景。极目遥望远处的山顶,那些像玉簪和螺髻的群山也仿佛在传递着忧愁和怨恨。西下的太阳斜照着楼头,在失群的孤雁的哀鸣声中,还有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 (二)登——做了什么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简要赏析。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手握吴钩看了又看,却没有用武之地,亦无人理解。他只好用拍打栏杆来发泄自己的怒气。表达了作者世无知己、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激愤之情。上片小结 词的上片,作者运用了移情和比喻等的手法,描绘了江天山峰落日断鸿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凄清壮阔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孤苦飘零、报国无门的感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出自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千里楚天一派凄清秋意,水随碧天流去秋色无边无际。放眼眺望远处的山峰,仿佛都在传送愁恨,有的像玉簪有的如螺髻。夕阳斜照楼头,孤雁声声哀啼,我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宝剑反复端详,把栏杆全都拍遍,没有人能够理会,我此时登临的心意。 不要说什么鲈鱼味美,秋风起也不会学季鹰弃官归。更不会学许汜买房置地,要是那样将羞于去见,雄才大气的英雄刘备。可惜大好岁月空流逝,徒然为风雨飘摇的国事忧愁,树都会愁老人又怎能不老垂?啊,有哪个人,能唤来红巾翠袖的美人,为我擦干英雄末路的悲泪。 译文二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

水龙吟赏析

《水龙吟》赏析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45岁的苏轼被贬居黄州。章质夫作了一首词《水龙吟》,赠与好友苏东坡,此词曰:“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此诗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赞誉,东坡也很喜欢这首词,于是写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词中体现的完全是另一种心境。此词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在艺术成就上,苏轼的《水龙吟》超过了章词。章词的缺点在于写杨花写得太实,而苏词则写的“似花还似非花”,在似于不似之间,含蓄隽咏恰到好处。《齐白石谈艺录》中说:“作画秒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词又何尝不是这样,苏轼是深谙此中三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咏物词的写法,就应“不即不离”,不要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借物来言情。 下面我将分析鉴赏苏轼的《水龙吟》。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耐人寻味,“似花”是说杨花似花但不是花。暗用梁元帝《咏阳云楼詹柳》诗“杨花非花树”和白居易《花非花》词“花非花,雾非雾”

古诗水龙吟·梨花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梨花翻译赏析 《水龙吟·梨花》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前言】《水龙吟·梨花》是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咏梨花,词人罗致了许多梨花故事,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全词以秾艳著称,但笔力矫健,袭古弥新,词境恢宏阔大,堪称咏花佳作。【注释】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各家格式出入颇多。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⑵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⑶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⑷“樊川”三句:意谓“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敛迹避去。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灵关:《汉书·地理志》云:“灵关越巂郡。”谢朓有《谢随王赐紫梨启》云:“味出灵关之阴”,注云:“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敛:解作“收”。⑸传火:指清明日。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

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楼台:代指近臣家。⑹妒花:语出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⑺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诗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⑻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帘栊(ón):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⑼繁英:繁盛的花。⑽歌吹:歌声和乐声。⑾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⑿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⒀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⒁缟(ǎ)夜:映照黑夜。⒂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⒃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谩:作”徒“或”空“解。【翻译】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赏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钱鸿锳《柳周词传》云,此词或认为有《离骚》初服之意,有所寄托;也有人认为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不涉个人怀抱。其创作时间难以考证。此词上片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

古诗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翻译赏析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晁补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前言】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是北宋词人晁补之的词作。这首词将写景、抒情、明理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写春景中小园幽葩细萼壅培未就,经不住风吹雨打,繁红落尽,不如垂柳占春长久,流露出惜春之情,以抒发自己的愁思春恨。同时阐明花落不是因春归去,而是因结子自瘦,这如同人老自知世态功名,不为它失败未就而颓恨不休。感叹时光飞流,年华渐逝,纵然是好友相逢,痛饮狂歌,也难以像过去那样豪情依旧。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亦称《龙吟曲》、《小楼连苑》。双调一百零二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五仄韵,上去通押。 幽葩:清幽的花朵。

壅培:把土或肥料培在材料根部。 孤:辜负。 芳醪:芳醇的美酒。 自是:本是,原严明。 风味:风度,风采。 青眼:《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百官名》载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后因谓对人重视,喜爱曰青眼。又见《晋书·阮籍传》。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诗:“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翻译】 试问春光,你为何OrG这样行色匆匆,带着风伴着雨奔驰急骤。绿萼纤细香花清幽,小园里栏槛低矮,刚刚壅土培苗,花枝尚未挺秀。那姹紫嫣红的花朵,一经风雨,便已吹扫净尽,不如垂柳春绿长久。算起来春光常在永不衰老,然而人却为春色消逝而愁春光衰老,这份愁只是,善感愁怀的人间才有。 世间失意的春恨十常八九,每见风雨摧花,我怎忍轻易舍弃,那芳醇的美酒。哪知原来是,桃花由于结子才零落,并非为了春去才消瘦。世上功名无成,老来风操未就,已到春归时候。纵然是痛饮美酒,依旧像昔日那样狂歌,相逢时也难以像以往那样,豪情满怀,倜傥风流。 【赏析】 词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发露,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诗词赏析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诗词赏析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代: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 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 将军泪。 译文 杭州是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临堤有台榭楼参差,湖上有画船往来如梭,游人到处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风光明媚葱翠欲滴。南渡百年 来人们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张抗金的一些豪杰,也都耽于享乐忘却了 平生大志。 可惜时代更替世换时移,如今靠何人来洗雪这奇耻?登临这地形 险固的地方,感伤古今沧桑臣变,振兴国家要充分发挥英雄才气,请 来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邀来水伯天吴移走西湖之水,把“销金锅”西湖改造为农桑之地。借钱塘江的潮汐,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 《丰年瑞》,它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

“东南”句:指杭州,此句化用宋仁宗《赐梅挚知杭州》诗句:“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佳丽:俊美,秀丽。 台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歌吹:唱歌和吹奏。 四山:四面的山峰。睛翠: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 百年南渡:指靖康二年(1127)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王朝后渡江 南下,至南宋灭亡,历一百二十余年,此说百年是约数。 平生志:生平大志,此指收复中原,为国立功。 天旋时异:谓时世巨变,指北宋覆亡,南宋偏安江南,时势也与 南渡前不同。天旋,比喻世局大变。 藉(jiè):同“借”,凭借,依靠。 当年耻:概言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国耻。 形胜:指地形险要、位置优越、山川壮美之地。 发挥:犹抒发。英气:英武豪迈的气概。 力士推山:传说古时巴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 天吴:海神名。 潮汐: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 岳将军: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赏析

苏轼-《水龙吟》赏析

苏轼《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一: 这首咏物词,以物拟人,写得缠绵悱恻,构思精妙,笔力卓绝。这是苏词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词中细腻地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情状,也借杨花自花自落的寂寞传递出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赏析二: 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本篇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物与神的境界,词中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起笔便不同凡响,用语精妙。“‘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咏他花”。“抛家傍路”三句转入拟人手法:“无情有思”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萦损柔肠”三句写“思”

的状态,描写杨花轻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睁又闭,想象奇妙无比,神采飞动。“梦随风万里”三句写“思”的内容,是万里寻夫。刚停而又被莺呼起。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下片则愈出愈奇。先以落红隐衬杨花,说“不恨”只是由笔传情,实则“有恨”。“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词人认为这碎萍便是杨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显出对杨花的一往情深。接下去再深描一笔,点出杨花的归宿。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一成变成绿萍。杨花已尽,春色已尽。煞拍再画龙点睛,“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以情收束全词,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此词遗取神,空灵婉转、精妙绝伦,压倒古今,为咏物词的极品。 赏析三: 这首词,一般以为作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其时,作者与章质夫同仕汴京。 题为“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次韵是要受到很多限制的,不但要用原作的韵,而且次序也不能变。这就比和韵更难。弄得不好,往往以辞害意。所以许多大诗人、大词人都不多作。东坡这一次韵之作,一般以为比原作更好。这就不能不说与作者的才学有关了。 词一起,便把描写对象放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非常高明的。“似花还似非花”,可说是形象地概括了这类咏物词的艺术规律。似花在形,似非花在神。很好地处理形与神的关系,这就是咏物词在艺术上

《国家宝藏》上,最震撼人心的古琴《水龙吟》没有之一!

《国家宝藏》上,最震撼人心的古琴《水龙吟》没有之一! 水龙吟出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此调句读各家不同,《词谱》分立二谱。上片十一句四 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此调气势雄浑,宜用以抒写激奋情思。《水龙吟》词牌圣洁高雅,行云流水,吟唱间,颇具 昆曲韵味。大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也是流芳千古,笔者认为,辛弃疾的词和这首古琴曲是难舍难分甚至融为一体的。年初大热的节目《国家宝藏》上,古琴大师李祥霆弹奏了这首《水龙泉》,太美~ 00:00 / 00:00 弹 重新播放0:00:00 上次观看至 {$min}{$sec},正在为您续播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广告剩余: 10 秒【剩余则广告】您是尊贵的QQ会员秒后可跳过此广告详情点击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 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我知道了!? 分享10广告详情------辛弃疾14岁的时候,中原已被 金人占领20多年了,从小祖父告诉他与金人有“君父不共戴天之愤”,发奋读书励精图治,小小的心里就埋下了英雄的种子。那一年,祖父命他赴燕京应考,实际上是对金人进行军事考察,后来又去,17岁。他曾经问过祖父,当年山东沦

陷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随着朝廷到南方去,祖父沉默不语,一家老小十多口人,只靠他一个人,他走不了。可这话如何告诉这个从小就不一般的孩子?只说,你一定要记住,这片河山本来就是我们的。21岁的时候,辛弃疾带二千人随耿京起事,做掌书记直至耿京被叛徒所杀,他率五十名骑兵深入敌穴袭人五万众,生擒叛首,千里奔突,长驱渡淮,率众归宋。“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那一年他23岁,名重一时,朝野震惊。多年之后,他44岁了,回忆起年少时的冲天豪气,仿佛仍听到风吹旌旗的猎猎声,闻到血溅沙场的气息,为朋友祝寿说的仍然是整顿乾坤。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还没死心,也无法死心。人生的大幕刚刚拉开,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刚刚燃起,突然所有的战鼓一下子都停了,渡江南归,渡江南归,却一下子没有了方向,所有打出去,献上去,剖心沥胆掏出来的复国大计都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没有了下文。“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他把国当成自己的家,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可那个小朝廷并不如何爱他,他们怕他,烦他。好不容易讲和了,能不能别提打仗了?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