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理八年级第五章测评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第五章测评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第五章测评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第五章测评附答案

第五章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小明同学从如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选择了一个物体,用托盘天平测量出其质量为100 g,该物体可能是()

2.小莉同学在测量物体质量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天平调平,于是他向左盘中放入质量为0.3 g的砂粒,这时天平平衡了。在测量过程中向右盘放入了62 g的砝码,此时天平再次平衡,则此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A.62 g B.62.3 g C.61.7 g D.61.3 g

3.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四种固体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ρ1>ρ2>ρ3>ρ4

B.ρ1<ρ2<ρ3<ρ4

C.体积相同时的固体1的质量最小

D.体积相同时的固体4的质量最大

4.现有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四个立方体,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边长和质量如图所示,空心的是()

5.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最适合用于制作()

A.汽车的底盘B.产品包装盒

C.打夯的重锤D.航空器部件

6.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

B.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7.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装有氧气,当活塞P向右移动时,容器内氧气的密度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

8.洛阳市新区博物馆进行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如图所示,小红看到一个大理石雕像

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大理石的密度是3×103 kg/m3。则它的质量约为()

A.1.8 kg B.18 kg C.180 kg D.1 800 kg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9.实验室中测质量一般用______测量;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以用______来测量体积。量筒的容积要______,适量的含义是固体______(填“能够”或“不能”)浸没液体,且不超过量筒的最高刻线。

10.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惜水如金。如图中,小丽同学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这种行为对吗?______。如果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 mL水,那么10 h将流失水______ kg。

11.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质量______,密度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4分,共20分)

12.(1)用天平和水测定一个空玻璃瓶(如图)容积的实验如下:

A.用天平称量装满水的瓶和水的总质量为300 g;

B.用天平称量空瓶的质量为100 g;

C.利用水的密度,求出瓶的容积;

D.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E.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且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步骤E中所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将以上各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

(2)用上面的空玻璃瓶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在玻璃瓶内装满该液体,用天平称得该液体和瓶总质量为340 g。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kg/m3。

13.小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2.6×103 kg/m3。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14.有一捆质量为8.9 kg、横截面积为2×10-5 m2、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小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同规格、同材料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1 m,质量为0.178 kg。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L;

(2)此金属丝的密度ρ。

15.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 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 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参考答案

1.答案:C 一支水笔的质量约为50 g ,一瓶550 mL 的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50 g ,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5 kg 以上,故A 、B 、D 错;而一根香蕉的质量约为100 g ,C 对。

2.答案:A 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放入的0.3 g 砂粒相当于平衡螺母的作用,此时天平平衡,当左盘放入物体,右盘放入62 g 的砝码后,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即为左盘中所放物体的质量,故所放物体的实际质量为62 g ,0.3 g 砂粒的质量不应计入物体的质量。

3.答案:A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体积的选择无关,由图像看出1的密度最大,其次是2、3、4,所以选项A 正确。

4.答案:C 由题图知,四个立方体的质量m 和边长已知,它们的体积可由V =a 3计

算出,根据图中数据和密度公式ρ=m V

计算出立方体的密度ρA =ρB =ρD =5 g/cm 3,ρC =3.9 g/cm 3,密度小的立方体C 一定是空心的。

5.答案:D 打夯的重锤、汽车的底盘要求制作材料坚固,密度大;产品包装盒只要求材料的密度小;航空器部件的制作材料要求既要坚固又要密度小。选项D 满足要求。

6.答案:B 若容器中的物质是水,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都不会改变。若容器中的物质是氧气,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会改变。

7.答案:C 本题考查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公式为ρ=m V

,本题中的容器密封,则里面的氧气的质量不变,当活塞P 向右移动时,里面氧气的体积增大,所以其密度会减小。

8.答案:C 真人的密度大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真人的质量大约是60 kg 。因为这个大理石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所以雕像的体积与真人的体积大致相等,则V 雕像=V 真人?m 雕像ρ雕像=m 真人ρ真人?m 雕像=ρ雕像ρ真人m 真人=3×103 kg/m 3

1.0×103 kg/m 3

×60 kg =180 kg 。 9.解析:利用量筒测固体体积,可用固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固体体积的方法。即量筒内的液体必须浸没固体。

答案:天平 量筒 适量 能够

10.解析:我们应珍惜用水,洗完手后不关紧水龙头会造成水源浪费,这种行为不对;10 h 流失水的体积V =50 mL ×10×60=30 000 mL =0.03 m 3,流失水的质量m =ρ水V =1.0×103 kg/m 3×0.03 m 3=30 kg 。

答案:不对 30

11.解析:水银在上升过程中,水银所含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温度上升,受热

膨胀,体积变大,根据ρ=m V

知,其密度会减小。 答案:不变 减小

12.解析: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方法是:使用前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线处;由于没有量筒来测体积,因此可利用等体积的水来代替玻璃瓶的容积,需要测

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的推导式V =m ρ

计算出水的体积,即为玻璃瓶的容积,同时也是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ρ液=m V

求出液体的密度。 答案:(1)把游码放到零刻线处 EDBAC

(2)1.2×103

13.解析: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

端调;小石块的质量m =52 g ,小石块的体积V =20 cm 3,则ρ=m V =52 g 20 cm 3=2.6 g/cm 3=2.6×103 kg/m 3。

答案:左 2.6×103

14.解析:物体的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长度)成正比,利用比例法求解。

(1)金属丝的总长度:L =8.9 kg 0.178 kg

×1 m =50 m ; (2)金属丝的总体积:V =SL =2×10-5 m 2×50 m =1×10-3 m 3;

金属丝的密度:ρ=m 总V =8.9 kg 1×10-3 m 3=8.9×103 kg/m 3。 答案:(1)50 m

(2)8.9×103 kg /m 3

15.解析:(1)柑橘排水质量:

m 排=m 总-m 剩=360 g -240 g =120 g

(2)由ρ=m V

可得 柑橘的体积V 橘=V 排=m 排ρ水

=120 g 1.0 g/cm 3=120 cm 3 柑橘的密度:ρ橘=m 橘V 橘=114 g 120 cm 3=0.95 g/cm 3 (3)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柑橘会带有部分水,则测出的排开水的质量m 排偏大,柑橘的体积V 橘=V 排偏大,所以密度偏小。

答案:(1)120 g (2)120 cm 3 0.95 g /cm 3 (3)偏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同步作业与测评:本册综合测评(一) Word版含解析

本册综合测评(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答案D 解析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不是悬浮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A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机不可能把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即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错误;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只能求出该物质的摩尔体积,不能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C错误;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内能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相同,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就相同,所以D正确。 2.(多选)关于液体表面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把缝衣针小心地放在水面上,针可以把水面压弯而不沉没,是因为针受到的重力小,又受液体的浮力 B.在处于失重状态的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成球状,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 C.玻璃管道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 D.漂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油滴呈各向同性

答案AD 解析液体表面分子间距较大,表现为引力,故可以使针浮在水面上,使液体的体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B、C正确,A、D错误。 3.如图所示,用F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E p表 示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10r0 变为r0的过程中() A.F不断增大,E p不断减小 B.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减小 C.F不断增大,E p先增大后减小 D.F、E p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矢量,分子势能是标量,由图象知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减小。故B正确。 4.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足够长U形玻璃管,左管插入足够大的水银槽中,右管内有一段水银柱,管中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左管始 终没有离开水银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持管子不动而将气体的温度降低一些,则右管内水银柱 不动 B.保持管子不动而将气体温度升高一些,则左管内外液面高 度差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把管子向上移动一些,则左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增大 D.保持温度不变,把管子向下移动一些,则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 答案D 解析以右侧液柱为研究对象可以知道。当温度降低时,若体积不变,则气体内部压强减小,因大气压不变,故右管中水银柱将上移,最后达到平衡内外压强相等,故A错误;当温度升高时,由A分析可以知道,右管中水银柱将保证管中压强不变,故左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故B错误;在温度不变时,因右侧管中水银外的大气压不变,故可保证管中气体压强不变,故无论管子上移还是下移,管内气体的体积均不变,故C错误,D正确。 5.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D.课桌的高度约为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s B. s C. s D. 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 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着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 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 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cm、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 B、 C、 D、 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_透镜及其应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2.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3.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 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如图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 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 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 .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 .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 而产生的。 2.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3 .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同步检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同步检测试题 目录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2《库仑定律》 1.3《电场强度》 1.4《电势能和电势》 1.5《电势能和电势》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7《静电现象的应用》 1.8《电容器的电容》 1.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10《简单的逻辑电路》 2.1《电源和电流》 2.2《电动势》 2.3《欧姆定律》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5《焦耳定律》 2.6《导体的电阻》 2.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8《多用电表的原理、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2.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3.1《磁现象和磁场》 3.2《磁感应强度》 3.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3.5《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3.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高二物理同步训练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解析:选BCD.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单位,不是指具体的带电体,所以A错B对;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电子的电量,故C、D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解析:选 D.自然界中的电荷量不是任意无限可分的,其最小单位为元电荷所带电荷量1.60×10-19C,故A项错.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量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项错.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项错.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 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解析:选A D.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 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4.如图1-1-9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图1-1-9 A.不带电B.带正电 C.带负电D.不能确定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单元评价卷(含答案)

第五章单元评价卷 (考查内容:第五章,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图1 1.图1所示的是太阳光通过虚线框内某光学元件后将纸烧焦的现象。由此可知该元件是________,用到这一元件的光学器件有________(只举一例)。 2.经常提到的像:①电影银幕上的像,②放大镜中的像,③投影仪上的像,④平面镜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_,成正立的像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处,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处。 4.图2所示是一束光通过一个透镜的情况,该类透镜是可以为________眼矫正视力的。 5.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加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6.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图3)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图2图3 7.图4所示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1m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___c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部教案

课题: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作业与测评:期末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期末综合测试卷 对应学生用书P9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不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答案B 解析指南针为一具有磁性的物体,有两个磁极,A错误;指南针能指南北,说明指南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地球具有磁场,B正确;当有铁块存在时,指南针会与铁块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故指向受到干扰,C错误;指南针正上方的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与地磁场共同作用于指南针,故指南针可能会发生偏转,D 错误。 2. 如图所示,用细橡皮筋悬吊一轻质线圈,置于一固定直导线上方,线圈可以自由运动。当给两者通以图示电流时,线圈将() A.靠近直导线,两者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B.远离直导线,两者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C.靠近直导线,同时旋转90° D.远离直导线,同时旋转90° 答案A 解析用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断导线上方磁场方向向外,用左手定则判断线圈左侧受到的安培力向左,右侧受到的安培力向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线圈水平方向合力为零;线圈下侧受到的安培力向下,上侧安培力向上,但是线圈下侧磁感应强度大,安培力大,因此线圈受到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下,线圈将靠近直导线,但两者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故A项正确。 3. 有一个带正电荷的粒子,沿垂直于电场的方向射入带电平行板的匀强电场,粒子飞出电场后的动能为E k。当在带电平行板间再加入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后,粒子飞出电场后的动能为E k′,磁场力做功为W,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 kE k′,W=0 C.E k=E k′,W=0 D.E k>E k′,W>0 答案B 解析磁场力即洛伦兹力,不做功,故W=0,D错误;有磁场时,带正电的粒子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的作用使其所受的电场力做正功减少,故B项正确。 4. 如图所示,两块平行板A、B之间距离为d,加在两板间的电压为U,并将B板接地作为零电势,现将正电荷q逆着电场线方向由A板移到B板,若用x 表示移动过程中该正电荷到A板的距离,其电势能E p随x变化图线为下列图中哪一个()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 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5cm 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 缩小、正立的虚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放大、倒立的实像 7.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7题图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所在的范围是( ) A. u <f B. f <u <2f C. u =2f D. u >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D.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 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 ,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 是( ) A. f <2cm B. 2cm <f <4cm C. 4cm <f <5cm D. 5cm <f <8cm 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 ) 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二、填空题 9题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 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 (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 (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 一天=24×3600 s=86400s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要测出他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秒的摆吗? 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次数越多越精确。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运动的描述》 1.分别以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期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 命题人:彭明华 时间:2015-10-28 一、填空题 1.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发生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 。 2.《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这里充分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 。 3.(如图1)甲、乙两图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拍下的频闪照片 图说明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某同 学骑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25s 内 匀速行驶了100m ,则他的速度为 m/s 。 4.双休日小明全家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 (如图2 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 5.运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 。 (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 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 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用手蘸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7.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 “自己” ,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同时, 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3所示),墙壁上的“大雁” 图 1 图 2 图 3 图3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8.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 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 二、选择题 9.(如图4)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0.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 A .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 1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 12.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乙、丁 B.甲、丙 C.甲、丁 D.乙、丙 13.酒精的沸点是78℃,当酒精的温度为78℃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光学器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B.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一定是会聚光 C. 放大镜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 D. 教室里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2.冬天利用红外线暖炉取暖时,暖炉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A. 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 暖炉的电热丝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红色光 C. 暖炉的电热丝发出的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的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 D. 暖炉的电热丝发出的红外线与阳光中的红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红色,后者是看不见的 3.下列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4.与正常眼睛相比,近视眼对光线的() A. 会聚能力强 B. 发散能力强 C. 透射能力强 D. 反射能力强 5.一凸透镜焦距为10cm,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下列合适的物距是()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15厘米 D. 25厘米 6.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8.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9.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透镜30cm处得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焦距f的范围是() 10、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11.如图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同步作业与测评: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选修3-4综合测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1~7为单选,8~10为多选,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位移是4个振幅 B.物体在1 4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 1 4个振幅 C.物体在1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4个振幅 D.物体在3 4个周期内,通过的位移是3个振幅 答案C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对简谐运动的情况及特点十分清楚。另外,由于物体在振动过程中速度大小时刻变化,所以路程并不和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2.话说有兄弟两个,哥哥乘坐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离开地球去遨游太空,经过一段时间返回地球,哥哥惊奇地发现弟弟比自己要苍老许多,该现象的科学解释是() A.哥哥在太空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停止生长了 B.弟弟思念哥哥而加速生长了 C.由相对论可知,物体速度越大,物体上的时间进程越慢,生理进程也越慢 D.这是神话,科学无法解释 答案C 解析这是“动钟变慢”效应。选项C正确。 3.光导纤维是用透明度极高的玻璃纤维制成的,光从其一端射入可以经过弯曲的光导纤维从另一端射出,为此还要在玻璃纤维外裹一层其他材料,这种材料的折射率应()

A .比玻璃纤维的大 B .比玻璃纤维的小 C .与玻璃纤维相同 D .对折射率没有要求 答案 B 解析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时,光在内芯中传播时才会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故B 正确。 4.LC 振荡电路在某一时刻的电场和磁场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B 是自感线圈形成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E 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的场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电容器正在放电,电流沿电路的顺时针方向, 电场能正向磁场能转化 B .电容器正在充电,电流沿电路的逆时针方向,磁场能正向电场能转化 C .电容器正在放电,电流沿电路的逆时针方向,电场能正向磁场能转化 D .电容器正在充电,电流沿电路的顺时针方向,磁场能正向电场能转化 答案 C 解析 由安培定则知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场强方向知上板带正电,所以电容器正在放电,电场能正向磁场能转化。故C 正确。 5.一束光从介质A 进入介质B ,方向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B 两种介质相比( ) A .A 是光疏介质 B .A 的折射率大 C .光在A 中传播的速度大 D .光在A 中的频率大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中的角度关系可知,A 是光密介质,光密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大, 故A 错误,B 正确;又由n =c v 及A 的折射率大,可知光在A 中的传播速度小, 故C 错误;频率是光的固有属性,D 错误。 6.按照相对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火箭对地速度为v ,火箭“迎着”光飞行时在火箭上的观察者测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