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钴基复合氧化物微纳结构的可控制备、形成机理及储锂性能

钴基复合氧化物微纳结构的可控制备、形成机理及储锂性能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编制说明 金川集团有色公司 二00九年二月

1.任务来源 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综字[2008]24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为20082127-T-610,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完成。 2.编制原则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是锂离子电池用新材料,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该标准旨在加强供需双方的技术理解和交流,指导和规范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满足市场相关领域的不同需求。 3.编制情况 标准格式按GB/T1.1-2000标准要求编写。标准制定起草工作开展后,主要查阅了国外同类产品标准和国内有关企业技术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并对国内的生产和使用状况进行调研整合后,经起草单位与用户多次探讨、协商,与2009年2月提出该“标准预审稿”。 4.产品行业背景 锂离子蓄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单体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现有材料和电池设计技术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出现,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它将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已成为本世纪的研发热点。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 x Co y Mn1-x-y O2具有同LiCoO2和LiNiO2一样的α-NaFeO2结构和理论比容量,但是这种材料具有LiCoO2、LiNiO2等其它正极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1. 钴酸锂由于价格昂贵、安全性能差而不适合作为动力电池;2. 锰酸锂具有低成本、环保、安全性好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差、碳做负极时锰的溶解问题突出;3. 镍酸锂合成条件要求苛刻,而且循环性能不好,安全性能差;4. 镍钴酸锂容量比钴酸锂有所提高,但制备成本高、过充存在安全性问题;5. 磷酸铁锂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安全性好等优势,但其体积能量密度较低。相比较而言,LiNi x Co y Mn1-x-y O2的理论比容量较高,约278mAh/g,循环性能好,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小于2%),振实密度大,能量密度高,实际比容量可达140-180mAh/g(同镍、钴、锰比例有关),合成方法简单可行,克服了LiMn2O4、LiNiO2、LiCoO2及LiFePO4的部分缺点,因此成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特别是小型动力电池的首选材料之一。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主要面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厂商,用该材料可以合成出性能优异的LiNi x Co y Mn1-x-y O2三元素正极材料。由于三元素正极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而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目前,三元素正极材料技术刚刚成熟,2007年日本韩国的市场大概有2000吨,国内市场刚刚起步,预计08年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三元素正极材料及其中间体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世界主要的生产厂家有OMG、3M公司和日本田中化学等。 5.文献检索情况

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磷酸铁锂中碳含量的研究报告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3.7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磷酸铁锂中碳含量 谢英豪,黎俊茂,袁杰 摘要:试样中的碳经过富氧条件下的高温加热,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经处理后进入相应的吸收池,对相应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由探测器转化为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输出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磷酸铁锂中碳的精密度为小于1.0%,此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关键词:高频红外吸收法法;磷酸铁锂;测定;碳 前言: 现代仪器测定碳的方法主要有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1]、X射线荧光光谱法[2-4]、离子色谱法[5]等。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因结果准确、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析钢铁材料中的碳元素。本文在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6]的基础上,研究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碳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良好,该方法能满足科研及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1.1.1 氧气:纯度不低于99.5 %。 1.1.2 干燥剂:无水高氯酸镁,粒度0.7 mm~1.2 mm。 1.1.3 净化剂:烧碱石棉,粒度0.7 mm~1.2 mm。 1.1.4 纯铁:纯度大于99.8 %,碳含量小于0.002 %。 1.1.5 钨粒:碳含量小于0.002 %。 1.1.6 瓷坩埚:瓷坩埚大小应精确,能够用于在高频感应炉中燃烧;用前将瓷坩埚置于马弗炉中,于1200 ℃灼烧不少于2 h,取出稍冷后储存在干燥器中。 1.2 仪器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中仅使用普通实验室设备。 高频感应燃烧炉和红外吸收定碳仪可以从厂家购买。仪器的操作按照制造厂商的说明书。根据制造厂技术规范,需要一个调压器来控制进炉氧气的压力(通常为28 kN/m2)。市售商品仪器的特性参见GB/T 21631.1—2008中的附录B。 1.3 分析步骤 1.3.1试料 试样用前应置于110℃的烘箱中干燥1 h,取出后储存在干燥器中。称取0.200 0 g试样,精确至0.000 1 g。(粒度应不大于0.10 mm) 1.3.2 分析前准备 仪器启动前用氧气(1.1.1)检查气路的气密性,燃烧室、过滤器应经常清理。按仪器要求定期更换干燥剂(1.1.2)、净化剂(1.1.3)。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编制说明 (审定稿)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组 编写单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18日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12月28日下达的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见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的修订工作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20173793-T-610,项目完成时间为2019年12月。 2. 标准修订的目的及意义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三元材料因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产品。作为三元正极材料最关键的原材料,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在过去十年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下游客户的各种不同需求,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相应的指标要求也发生了变化。201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中的部分内容已经无法适用于现在的产品。为了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生产企业的开发和生产能力,敦促各企业按更先进的标准进行生产,需要及时对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3. 产品简介 3.1 性质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是深棕色或黑色粉末,流动性好,不溶于水,能溶于酸。 3.2 用途 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在走出导入期,开始跨入快速成长期。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力确定无疑将来自电动汽车市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主要正极材料包括改性锰酸锂、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带动了高比容量的高镍三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三元材料单体能量可达到180Wh/kg,高镍三元材料极限密度可达250-260 Wh/kg。三元材料因具有综合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日益被行业所关注和认同,已经超越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成为车载动力电池主流的技术路线。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又被称为三元前驱体,主要用于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编制说明 (预审稿)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组 编写单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6月30日 国家标准《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12月28日下达的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 计划(见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国家标准《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 )的修订工作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20173793-T-610,项目完成时间为2019年12月。 2.标准修订的目的及意义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三元材料因 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产品。作为三元正极材料最关键的 原材料,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在过去十年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下游客户的各种不同需求,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相应的指标要求也发生了变化。201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中的部分内容已经无法适用于现在的产品。为了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镍、 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生产企业的开发和生产能力,敦促各企业按更先进的标准进行生 产,需要及时对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3.产品简介 3.1性质 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是深棕色或黑色粉末,流动性好,不溶于水,能溶于 酸。 3.2用途 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在走出导入期,开始跨入快速成长期。未来几年,锂离子电 池市场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力确定无疑将来自电动汽车市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的 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主要正极材料包括改性锰酸锂、镍钻锰酸锂或镍钻铝酸 锂。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带动了高比容量的高镍三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三元 材料单体能量可达到180Wh/kg ,高镍三元材料极限密度可达250-260 Wh/kg。三元材料因具 有综合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日益被行业所关注和认同,已经超越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成为 车载动力电池主流的技术路线。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又被称为三元前驱体,主要用于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是三元正极材料最为关键的原材料。 3.3 生产工艺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采用共沉淀法进行生产。将镍盐、钴盐、锰盐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络合剂按一定流速持续加入反应器中,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沉

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综述

三元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正极材料LiNi l/3Co l/3Mn l/3O其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以及掺杂、包覆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三元系正极材料的结果: LiMn x Co y Ni1-x-y O2具有α-2NaFeO2层状结构。Li原子占据3a位置,Ni、Mn、Co随机占据3b位置,氧原子占据6c位置。其过渡金属层由Ni、Mn、Co 组成,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由 6 个氧原子包围形成MO6 八面体结构,而锂离子嵌入过渡金属原子与氧形成的(MnxCo yNi1-x-y) O2层之间。在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均有Li+与过渡金属离子发生位错的趋势,特别是以结构组成中有Ni2+存在时这种位错更为突出。抑制或消除过渡金属离子在锂层中的位错现象是制备理想α-2NaFeO2结构层状正极材料的关键,在LiMn x Co y Ni1-x-y O2结构中, Ni2+的半径( rNi2+=0.069nm)与Li+的( rLi+=0.076nm)半径接近,因此晶体结构会发生位错,即过渡金属层中的镍原子占据锂原3a的位置,锂原子则进驻3b位置。在Li+层中,Ni2+的浓度越大,则Li+在层状结构中脱嵌越困难,电化学性能越差。而相对于LiNiO2及LiNi x Co1-x-y O2 ,LiMn x Co y Ni1-x-y O2中这种位错由于Ni 含量的降低而显著减少。同时由于Ni2 + 的半径( rNi2 + =0. 069nm) 大于Co3+ ( rCo3+ = 0. 0545nm) 和Mn4 + ( rMn4 + =0. 053nm) ,LiMnxCo yNi1 - x - yO2 的晶格常数有所增加。 由于充分综合镍酸锂的高比容量、钴酸锂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锰酸

三元材料(锂钴锰镍复合氧化物)中微量元素测定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微量元素测定 一、简介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目前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及锂钴锰镍复合氧化物,本方法适用以上材料中微量元素测定,以三元材料(锂钴锰镍复合氧化物)举例。 二、实验仪器与主要试剂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AP-7200型(Thermo) (2)恒温电加热板 (3)盐酸(GR):35% v/v (4)元素标准溶液:100 ug /mL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 1.主元素:取Li、Ni、Mn标准溶液,加入5mL 35%盐酸后定容,得到主元素混标。 2.杂质元素:取相应标准溶液,加入5mL 35%盐酸后定容,得到杂质元素混标(5μg/mL),再取杂质元素混标,加入2mL 35%盐酸,稀释至相应浓度。 三、分析步骤 1.仪器工作条件

表(2)各元素测试波长 2. 试样溶液配制 2.1 称取0.2500g (精确至0.0001g)试样于50mL 容量瓶子中(耐高温),加1ml水润湿试样,加入5mL35%盐酸,并半旋紧样品瓶盖用于回流,置于90℃电热板上加热至样品完全溶解后,取下冷却后,定容至50mL用来测试杂质元素。 2.2 取1.00mL上述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10mL 35%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来测试主元素。 3. 上机测试 3.1 分析参数设置:样品重复测试2 次 样品冲洗时间10S 3.2 等离子源设置:功率1150W 辅助气流量0.5 L/min 雾化器气体流量0.7 L/min 3.3 标准溶液浓度设置 3.4 按照表(2)的工作条件新建测试方法,先用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然后测试试样溶液谱线强

国家标准镍钴锰氢氧化物

国家标准《镍钴锰氢氧化物》 编制说明 (讨论稿) 《镍钴锰氢氧化物》编制组 编写单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6月11日

国家标准《镍钴锰氢氧化物》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12月28日下达的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见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的修订工作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20173793-T-610,项目完成时间为2019年12月。 2. 标准修订的目的及意义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三元材料因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产品。作为三元正极材料最关键的原材料,镍钴锰氢氧化物在过去十年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下游客户的各种不同需求,镍钴锰氢氧化物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相应的指标要求也发生了变化。201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中的部分内容已经无法适用于现在的产品。为了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镍钴锰氢氧化物生产企业的开发和生产能力,敦促各企业按更先进的标准进行生产,需要及时对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3. 产品简介 3.1 性质 镍钴锰氢氧化物是深棕色或黑色粉末,流动性好,不溶于水,能溶于酸。 3.2 用途 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在走出导入期,开始跨入快速成长期。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力确定无疑将来自电动汽车市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主要正极材料包括改性锰酸锂、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带动了高比容量的高镍三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三元材料单体能量可达到180Wh/kg,高镍三元材料极限密度可达250-260 Wh/kg。三元材料因具有综合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日益被行业所关注和认同,已经超越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成为车载动力电池主流的技术路线。 镍钴锰氢氧化物又被称为三元前驱体,主要用于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是三元正极材料最为关键的原材料。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 编制说明 金川集团有色公司 二00九年二月

1.任务来源 本标准计划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综字[2007]237号文件《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20079113-T-610,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完成。 2.编制原则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是锂离子电池用新材料,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该标准旨在加强供需双方的技术理解和交流,指导和规范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满足市场相关领域的不同需求。 3.编制情况 标准格式按GB/T1.1-2000标准要求编写。标准制定起草工作开展后,主要查阅了国外同类产品标准和国内有关企业技术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并对国内的生产和使用状况进行调研整合后,经起草单位与用户多次探讨、协商,与2009年2月提出该“标准预审稿”。 4.产品行业背景 锂离子蓄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单体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现有材料和电池设计技术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出现,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它将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已成为本世纪的研发热点。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 x Co y Mn1-x-y O2具有同LiCoO2和LiNiO2一样的α-NaFeO2结构和理论比容量,但是这种材料具有LiCoO2、LiNiO2等其它正极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1. 钴酸锂由于价格昂贵、安全性能差而不适合作为动力电池;2. 锰酸锂具有低成本、环保、安全性好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差、碳做负极时锰的溶解问题突出;3. 镍酸锂合成条件要求苛刻,而且循环性能不好,安全性能差;4. 镍钴酸锂容量比钴酸锂有所提高,但制备成本高、过充存在安全性问题;5. 磷酸铁锂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安全性好等优势,但其体积能量密度较低。相比较而言,LiNi x Co y Mn1-x-y O2的理论比容量较高,约278mAh/g,循环性能好,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小于2%),振实密度大,能量密度高,实际比容量可达140-180mAh/g(同镍、钴、锰比例有关),合成方法简单可行,克服了LiMn2O4、LiNiO2、LiCoO2及LiFePO4的部分缺点,因此成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特别是小型动力电池的首选材料之一。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主要面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厂商,用该材料可以合成出性能优异的LiNi x Co y Mn1-x-y O2三元素正极材料。由于三元素正极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而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目前,三元素正极材料技术刚刚成熟,2007年日本韩国的市场大概有2000吨,国内市场刚刚起步,预计08年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三元素正极材料及其中间体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世界主要的生产厂家有OMG、3M公司和日本田中化学等。 5.文献检索情况

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

《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 编制说明(讨论稿)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与协作单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7]40号)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召开“铝及铝合金预拉伸板”等87项有色金属标准工作会议的通知》有色标委[2018]7号的文件精神,由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起草《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7-0215T-YS,计划完成年限2018年。 1.2 产品简介 众所周知,锂电池用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具有比其他电池正极材料更优秀的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为更好的发挥镍钴铝酸锂优异的性能,必须先制备镍元素,钴元素,铝元素均匀混合的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Ni x Co y Al1-x-y(OH)2),然后通过预烧热处理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而实现减少产品杂质含量、改善材料电性能及提高生产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生产效率即为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Ni x Co y Al1-x-y O)的制备 用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来制备镍钴铝酸锂的方法比起目前市面上传统的直接使用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制备镍钴铝酸锂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前驱体产物中硫酸根等阴离子杂质含量,改善前驱体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安全性能。高温热处理后前驱体颗粒内部孔隙结构分布均匀、颗粒比表面积更大,前驱体锂化过程中更容易渗透进入颗粒内部,能显著提高材料电化学活性,并且由于前驱体材料预烧热处理后水分的脱出,前驱体金属含量提高,有效减少了物流成本及提高生产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生产效率。 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为黑色球形或类球形粉末,大小为0-100μm,每粒粉末均由无数颗小于1μm的一次颗粒团聚形成,一次颗粒的形状有纺锤形,长条形,针形等许多形状。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的SEM图片如图1所示: 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是先通过络合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然后再将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通过加热设备(回转窑、推板窑、轨道窑等)进行高温干燥的预烧热处理,从而形成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产品。镍钴铝酸锂生产商和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氧化物生产商是客

镍钴锰三元技术资料

正极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善和宏观性能的提高与制备方法密不可分,不同的制备方法导致所制备的材料在结构、粒子的形貌、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性质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目前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技术主要有固相合成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喷雾降解法等。 溶胶-凝胶法:先将原料溶液混合均匀,制成均匀的溶胶,并使之凝胶,在凝胶过程中或在凝胶后成型、干燥,然后煅烧或烧结得所需粉体材料。溶胶凝胶技术需要的设备简单,过程易于控制,与传统固相反应法相比,具有较低的合成及烧结温度,可以制得高化学均匀性、高化学纯度的材料,但是合成周期比较长,合成工艺相对复杂,成本高,工业化生成的难度较大 化学共沉淀法:一般是把化学原料以溶液状态混合,并向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溶液中已经混合均匀的各个组分按化学计量比共沉淀出来,或者在溶液中先反应沉淀出一种中间产物,再把它煅烧分解制备出微细粉料。化学共沉淀法分为直接化学共沉淀法和间接化学共沉淀法。直接化学共沉淀法是将Li、Ni、Co、Mn的盐同时共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再进行高温焙烧。间接化学共沉淀法是先合成Ni、Co、Mn三元混合共沉淀,然后再过滤洗涤干燥后,与锂盐混合烧结;或者在生成Ni、Co、Mn三元混合共沉淀后不经过过滤而是将包含锂盐和混合共沉淀的溶液蒸发或冷冻干燥,然后再对干燥物进行高温焙烧。与传统的固相合成技术相比,采用共沉淀方法可以使材料达到分子或原子线度化学计量比混合,易得到粒径小、混合均匀的前驱体,且煅烧温度较低,合成产物组分均匀,重现性好,条件容易控制,操作简单,目前工业上已有规模生产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技术是指在高温高压的过饱和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合成的方法,属于湿化学法合成的一种。利用水热法合成的粉末一般结晶度高,并且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可以不含有任何结晶水,且粉末的大小、均匀性、形状、成份可以得到严格的控制。水热合成省略了锻烧步骤和研磨的步骤,因此粉末的纯度高,晶体缺陷的密度降低。但是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水热法并不是很好,当用水热法以CoOOH为前驱体合成LiCoO2时,研究表明在160℃的高压釜中反应48h,可以从混合物得到单相的Li CoO2,但其循环性能并不好,需要在高温下热处理,提高其结晶度后,LiCoO2的循环性能得以改善 其他方法:将镍、钴、锰、硝酸锂在氨基乙酸中于400℃点燃,燃烧产物碾碎后在空气中800℃加热4h,冷却后得到正极材料;将蒸馏水溶解的硝酸锂、镍钴锰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得到正极材料;以镍钴锰盐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配成溶液送入超声喷雾热分解装置,得到[Ni1/3Co1/3Mn1/3]O2前驱体,再将前驱体与锂盐混合高温烧结得到正极材料 评定三元材料好坏的方法因素(各种检测方法总结) 1、性能测试 循环性能测试:测试循环一定次数后容量保持率的大小;容量大小;容量衰减程度; 倍率性能测试:以一定倍率放电,看平均电压及容量保持率。平均电压越高越好。 高低温性能测试:在低温、常温、高温下电压降的多少,容量保持率多少无杂质峰;(006)/(102)及(108)/(110)峰明显分开说明层状结构明显;I(003)/I(104)比值越大,大于1.2,阳离子有序程度越高;R值(I(006)+I(102)/I(101))越小,晶体结构越有序; 2、SEM分析:产物形貌是否粘结,是否为球形,是否团聚,颗粒大小是否均匀,是否均匀分散,颗粒大小适中,表面是否粗糙,排列是否紧密, 3、成分分析:采用ICP-AES元素分析方法测定合成样品中各金属元素的 含量是否与理论值一致。 4、热重差热分析:即TG-DTA分析。在升温过程中测试样品晶型结构的转变、 材料自身熔融、吸附等物理变化;脱去结晶水、材料受热分解、在空气气氛中氧化还原等化

622镍钴锰氢氧化物制备试验研究

Han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9, 9(2), 81-91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034786680.html,/journal/hjcet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034786680.html,/10.12677/hjcet.2019.92013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622 Nickel-Cobalt Manganese Hydroxide Hongde Huang1, Wengming Zeng1, Guangkuang Deng1*, En’yao Huang1, Ying Qin2, Yingquan Yang1, Lulu Situ1, Huacheng Li1 1CITIC Dameng Mining Industries Ltd. Chongzuo Branch, Chongzuo Guangxi 2Guangxi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Chongzuo Guangxi Received: Jan. 29th, 2019; accepted: Feb. 21st, 2019; published: Feb. 28th, 2019 Abstract The liquid phase precipita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Using nickel sulfate crystal, co-balt sulfate crystal and manganese sulfate crystal as raw materials, ammonia water as base fluid and buffering agent, sodium hydroxide as precipitator, by adjusting the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reaction time,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tic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 and chemical analysis. The better synthetic process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element precursor materials with the ratio of nickel, cobalt and manganese to 6:2:2 under this method were fou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when the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is 11.4,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50?C,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5 h,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nickel, cobalt and manganese three pre-cursor are the best. The compaction density is 2.28 g/cm3; the particle size D50 is 10.66 μm; and the M (Ni + Co + Mn)% is 56.58%.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subsequent synthesis of nickel cobalt lithium manganate cathode materials. Keywords Lithium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Oxide, Liquid Precipitation, Ternary Body 622镍钴锰氢氧化物制备试验研究 黄洪得1,曾文明1,邓光矿1*,黄恩耀1,覃颖2,杨英全1,司徒露露1,李华成1 1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崇左分公司,广西崇左 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 收稿日期:2019年1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21日;发布日期:2019年2月28日 *通讯作者。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的研究进展 杨杰10070134 摘要:对镍钴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如高温固相合成法、溶胶一凝胶法、共沉淀法)进行了重点论述,并讨论了相应的电化学性能、结构特征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层状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容量;层状镍钴锰酸锂Progress in Research of Layered LiNi1/3 Co1/3 Mn1/3 O2 Cathode Material fjDr Lithium—ion Batteries Abstract: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layered LiNi1/3Co1/3Mn1/3 O2 calhode, such as high一tempemture solidrection method,sol-gel method,co—precipitation metllod and etc,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related electmchemical properties,stmcture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s well.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yered“Ni1/3 Co1/3 Mn1/3 O2 cathode material was forecasted. Key words:lithium-ion battery;cathode material;theoretical capacity; layeredNi1/3 Co1/3 Mn1/3 O2 层状LiNi1/3Co1/3Mn1/3O2作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理论容量高达278 mAh/g。LiNi1/3Co1/3Mn1/3O2具有a-NaFeO2型层状结构,Ni为+2价,co为+3价,Mn为+4价,少量的Ni3+和Mn3+。充电时,Mn4+不变价,Ni2+变为Ni4+,C03+变为c04+。LiNi1/3Co1/3Mn1/3O2集中了LiCoO2,LiNiO2,LiMnO2三种材料各自的优点,成本比LiNi0.8Co0.2O2稍低,电性能比LiNi1/2Mn1/2O2好。 由于存在三元协同效应,其综合性能优于任何一单组合化合物。本文着重对最近层状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方法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综述。

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 磷酸铁锂中总铁含量的研究报告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3.7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磷酸铁锂中总铁含量 谢英豪,黎俊茂,袁杰 摘要:在酸性介质中,三价铁离子被二氯化锡还原成二价铁离子,用二苯胺磺酸钠作为指示 剂,以重铬酸钾溶液滴定,溶液由绿色变为蓝紫色即为终点,求出总铁含量。采用灼烧的预 处理方法除碳和使用三氯化钛作还原剂对比两者的精密度。发现不经灼烧使用三氯化碳还原 三价铁的方案精密度最高,RSD为0.03%。 关键词:滴定法;磷酸铁锂;测定;铁 前言: 测定总铁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分为三类,即火焰原子吸收法[1,2]、容量法[3,4]和分光光度法[5,6],目前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容量法进行测定。本文在借鉴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以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总铁含量,实验结果良好,该方法能满足科研及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外,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电阻率不小于18.2MΩ·cm 的纯水。 1.1.1盐酸,1+1,以盐酸(ρ=1.19 g/mL)稀释。 1.1.2硫酸—磷酸混合溶液:将15 mL浓硫酸缓慢加至70 mL水中,冷却后加入15 mL浓磷酸混匀。 1.1.3三氯化钛溶液(1+14):取2mL三氯化钛溶液(约15%的三氯化钛溶液)用盐酸(1+5)稀释至30mL。 1.1.4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6K2Cr2O7)=0.1 mol/L]:按GB/T 601-2002中4.5的方法进行配制。 1.1.5重铬酸钾溶液[c(1/6K2Cr2O7)=0.01 mol/L]:取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4)用水稀释10倍,混匀。 1.1.6钨酸钠溶液(250 g/L):称取25 g钨酸钠溶于适量水中,加5mL磷酸。用水稀释至100mL。 1.1.7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溶液(5 g/L):称取0.50 g二苯胺磺酸钠溶于水中,用水稀释至100 mL,混匀,保存在棕色瓶中。 1.2 仪器 1.2.1 50mL酸式滴定管 1.2.2 电炉 1.3 分析步骤 1.3.1试料 称取0.40g试料,精确至0.0001 g。(试样粒度应不大于0.10 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