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学所属专业:材料物理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

(二)课程简介:《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根据材料物理专业先修课程和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金属学和金属材料两大部分,其中金属学的内容作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深入,金属材料部分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的关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

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1.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及性能三者间的关系,金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原理和规律;3.钢的热处理原理以及其与合金化的配合;4.掌握各类铸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特点;5.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热处理特点.

(三)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

《金属材料学》第二版,吴承建陈国良强文江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金属材料学》第二版,戴起勋主编程晓农主审,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荀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绪论

(一)讲授,2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1.金属材料的发展概况。

2.了解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本课程的性质、

地位和任务。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一节金属的结合方式第二节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三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5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组成材料的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与性能间的关系。2.晶体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5.刃型位错、螺型位错的结构特征、应力场、相互作用、增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重点掌握】:

位错的概念,柏氏矢量及其性质。位错的运动,两种位错的应力场的特征,位错的能量,位错的受力和线张力,位错的相互作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不全位错,堆垛层错,位错反应,扩展位错,位错的增殖。

【掌握】:晶面间距,晶带,六方系的三轴制和四轴制的表示方法晶体、典型金属

的晶体结构,晶胞中的原子数、配位数和致密度,晶体中原子的堆垛方式,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了解】:三种典型化学键的特征与材料性能的关系。位错概念的提出过程。汤姆逊四面体。

【难点】:合金的相结构和分类。位错结构、柏氏矢量、应力场和相互作用。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第一节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第二节结晶的热力学条件第三节形核规律第四节长大规律

第五节结晶理论的某些实际应用(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3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纯金属的凝固过程。

2.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3.形核及长大的规律。

4.凝固理论的应用。【重点掌握】: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过冷度的概念。

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条件和规律,形核率。长大的方式和规律,线长大速度。细化金属铸件的晶粒的方法。【掌握】:单晶、微晶、纳米晶、非晶、准晶的概念。

定向凝固与快速凝固。【了解】:

单晶体的制备,急冷技术。【难点】:

形核的条件和规律,长大的方式和规律。

第三章二元合金的结晶第一节合金的相和相结构。第二节相图的基本知识第三节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第四节共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第五节包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第六节其他类型的二元合金相图第七节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第八节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与缺陷(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4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合金的相结构:一次固溶体、二次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固溶度的影响因素,超结构,中间相,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拓扑密堆相。

2.相图的基本知识,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二元相图的分析与使

用方法。【重点掌握】:

相律,杠杆定理,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匀晶相图,固溶体合金的非平衡凝固,溶质再分配和成分过冷,合金生长形态。共晶相图,伪共晶、非平衡共晶、离异共晶的概念。

包晶相图,具有包晶转变的非平衡凝固。二元相图的基本分析方法。

合金的相结构,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的分类、特征。【掌握】: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根据相图判断合金的性能。铸件组织与缺陷,偏析。【难点】:

非平衡凝固、溶质再分配、成分过冷。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金属间化合物的分类、特征。

第四章三元相图

第一节三元相图的成分标示法第二节三元系平衡转变的定量法则第三节三元匀晶相图第四节三元共晶相图

第五节三元合金相图的四相平衡转变第六节具有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及其分割第七节三元合金相图应用举例(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5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方法及定量法则。

2.三元匀晶相图、三元共晶相图。

3.四相平衡转变。

4.三元相图应用举例。【重点掌握】:直线定律和重心定律。

三元匀晶相图和三元匀晶合金的凝固过程。三元共晶相图和三元

共晶合金的凝固过程。三元相图应用举例。【掌握】:四相平衡转变。

具有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及其分割。【难点】:

三元共晶相图和三元共晶合金的凝固过程,四相平衡转变。

第五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第一节金属的变形特性

第二节单晶体的塑性变形第三节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第四节合金的塑性变形

第五节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六节金属和合金强化的位错解释第七节断裂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4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塑性变形的机理,塑性变形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滑移系,晶体转动。

2.金属强化的位错解释。

3.断裂理论。【重点掌握】:滑移,滑移系,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时的晶体转动,多滑移和交滑移。孪生及其特点,扭折及其特点。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晶粒尺寸对塑性变形的影响。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变形过程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应力和织构。金属强化的位错解释。griffith理论和断裂韧性。影响材料断裂的基本因素。【掌握】:弹性变形机制。孪生晶体学。裂纹的萌生机制。【难点】:多滑移和交滑移,固定位错。金属强化的位错解释。

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第一节形变金属及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

第二节回复第三节再结晶第四节晶粒长大第五节金属的热加工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3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形变金属材料退火时的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及其机制。

2.金属的热变形。【重点掌握】:

形变金属退火是显微组织的变化过程。不同温度下的回复机制。再结晶的形核机制。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再结晶后晶粒的大小。晶粒的正常长大和异常长大过程及影响因素。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掌握】:回复动力学。再结晶动力学。超塑性。【难点】:

再结晶形核机制、晶粒长大过程及其机制。

第七章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第三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第四节钢在回火时的转变第五节钢的退火与正火

第六节钢的淬火与回火第七节其他类型的热处理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3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固态相变中的形核、长大。

2.钢的加热转变过程,扩散对奥氏体化转变、均匀化和晶粒长大的影响。

3.钢的冷却转变及动力学过程,TTT曲线和ccT曲线及应用。

4.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转变区间。

5.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转变的机理和特征。

6.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目的和特点。回火过程组织的转变。回火脆性。【重点掌握】:

1.固态相变的基本特征。

2.钢的加热转变过程,扩散多奥氏体化转变和均匀化的影响。

3.TTT曲线和ccT曲线。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转变区间。

4.碳和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

5.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转变的机理和特征。

6.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目的和特点。

7.回火过程组织的转变。回火脆性。【掌握】: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难点】:加热和冷却过程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马氏体、贝氏体转变机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目的和特点的区分。

第八章钢铁材料基础

第一节钢铁的冶炼

第二节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三节钢的分类和编号(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2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钢铁冶炼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

2.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钢的分类和号。【重点掌握】:钢的分类和钢的编号。

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掌握】:

钢铁冶炼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钢铁冶炼工艺。【难点】:钢的编号方法和规律。

第九章工程结构钢第一节工程结构钢的合金化第二节铁素体-珠光体钢第三节低碳贝氏体钢和马氏体钢第四节工程结构钢的冶金工艺特点(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工程结构钢的性能要求和特征。

2.工程结构的合金化原则。

3.碳素工程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微合金钢、低碳贝氏体钢、针状马氏体钢、低碳马氏体钢、双相钢的合金化和热处理特点。

【重点掌握】:

不同种类工程结构钢的组织、性能、合金化的区别。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掌握】:工程构件用钢的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

【了解】:工程结构钢的冶金工艺特点、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程构件用钢的发

展趋势。

【难点】:不同种类工程结构钢的组织、性能、合金化的区别。

第十章机械制造结构钢第一节结构钢的强度和脆性第二节钢的淬透性第三节调质钢

第四节低温回火状态下使用的结构钢第五节高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第六节轴承钢

第七节渗碳钢和氮化钢第八节其他机械制造结构钢(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5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3.结构钢的强化和韧化原理和特点、合金化原则。

4.淬透性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调质钢、低温回火钢、非调质微合金钢的种类、组织和性能特点、热处理特点。

6.滚动轴承钢、弹簧钢、渗碳钢、超高强度钢等特殊结构钢的性能和工艺特点。【重点掌握】:

调质钢的种类和特点、合金化、热处理。低温回火钢的种类和特点、合金化、热处理。轴承钢和弹簧钢。

【掌握】:非调质钢、超高强度钢的种类和特点、合金化、热处理。【了解】:渗碳钢和氮化钢、高猛钢、易切削钢。

【难点】:各种结构钢的性能特点、组织特点、热处理工艺、合金化特点的区分。

第十一章工具钢

第一节碳素及低合金工具钢第二节高速工具钢第三节冷作模具钢第四节热作模具钢(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4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组织性能特点和要求。

2.高速钢中的合金元素和作用,高速钢的热处理。

3.冷作模具钢和热作模具钢的组织性能特点和要求、合金化特点。【重点掌握】:

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的组织、性能和合金化特点。

【掌握】:掌握各种工具钢和模具钢的热处理特点。

【了解】:量具用钢。

【难点】:各种工具钢的分类、组织和性能特点的区分。

第十二章不锈耐蚀钢第一节钢的耐蚀性第二节不锈耐蚀钢的组织第三节不锈耐蚀钢的腐蚀特性第四节不锈耐蚀钢的强化与脆性第五节不锈耐蚀钢种(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2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4.钢的钝化现象,提高钢抗蚀性的途径、不锈钢组织、性能的要求,不锈钢

的合金化。

5.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

理特点。

6.复相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及微量元素的作用。

【重点掌握】:

钢的钝化原理,提高钢抗蚀性的途径、不锈钢组织、性能的要求,不锈钢的合金化。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特点。

【掌握】:复相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及微量元素的作用。【难点】:各种不锈钢的成分、性能及热处理特点的区分。

第十三章耐热钢和耐热合金

第一节耐热钢和合金的工作条件及性能

第二节铁素体型耐热钢

第三节工业炉用耐热钢第四节奥氏体型耐热钢第五节镍基耐热合金第六节新型耐热合金(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2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3.热稳定性与钢的成分、组织关系。

4.珠光体型耐热钢、马氏体型耐热钢、奥氏体型耐热钢的合金化特点。

5.工业炉用耐热钢的性能要求和组织、性能特点。

6.镍基高温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特点。【重点掌握】:

热稳定性与钢的成分、组织关系。

铁素体型耐热钢和奥氏体型耐热钢。【掌握】:工业炉用耐热钢,高温镍基合金。【了解】:新型耐热合金

【难点】:各类耐热钢的成分、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和区分。

第十四章铸铁

第一节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控制

第二节常用铸铁第三节合金铸铁(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3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石墨组织的形成过程,石墨形态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2.灰口铸铁、球面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组织、性能特点。

3.耐磨、耐热、耐蚀等特殊性能铸铁的组织和性能。【重点掌握】:

石墨组织的形成过程,石墨形态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灰口铸铁、球面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组织、性能特点。【掌握】:耐磨、耐热、耐蚀等特殊性能铸铁的组织和性能。【难点】:石墨组织的形成过程,石墨形态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第十五章有色金属及合金第一节铝及铝合金

第二节钛及钛合金第三节铜及铜合金第四节轴承合金(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4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铝合金的分类、强化方式和机理。变形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特点。铸造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特点。

钛的特性,冶金基础。

2.钛合金相图和主要合金元素。钛合金的分类,强韧化原理,热处理和加工工艺。钛合金的发展和应用。

3.铜的特性,杂质对纯铜的影响。铜的合金化、组织和强化。铜合金分类,黄铜、青铜、白铜的成分、特性、用途。

4.轴承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要求及特点,常用轴承合金的种类。

【重点掌握】:

1.铝合金的强化方式和机理,变形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特点。

2.钛的特性,冶金基础。钛合金相图和主要合金元素。钛合金的分类,强

韧化原理。

3.铜的合金化、组织和强化方式,铜合金分类,黄铜、青铜。

4.轴承合金的组织性能要求。

【掌握】:铸造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特点。白铜。钛合金的加工工艺、发展

和应用。

【难点】:铝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第十二章铜合金

第一节铜合金中的合金元素

第二节工业纯铜第三节黄铜第四节青铜第五节白铜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2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1.铜的特性,杂质对纯铜的影响。

2.铜的合金化、组织和强化。

3.铜合金分类,黄铜、青铜、白铜的成分、特性、用途。

【重点掌握】:铜的合金化、组织和强化方式,铜合金分类,黄铜、青铜。【掌握】:白铜。

【难点】: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的合金化、强韧化原理。

制定人:张旭东审定人:批准人:

日期:20XX.06.28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模板】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及其与农业的相关性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原理和地质观测与研究方法以及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实践知识和方法,使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野外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目的、任务与意义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通过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有助于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同学们更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地质学内容,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特别是矿物、岩石、矿产、地质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弥补校内教学中标本和器材不足的弱点。 2)实地观测并记录各种岩石及其所含矿物特征和野外产出状态,认识各种岩石中的代表岩石类型,特别是沉积岩中的各种代表岩石,如砂岩、砾岩、页岩、粉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各种岩石在野外的产出状态和一般特征。使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野外实践中得到验证,使理论知识有了实践基础。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认识基本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不仅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实际验证,而且能有新的认识,开阔视野。 4)观察不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观察不同岩层在野外的出露情况,寻找典型地段观察并分析各种岩石演化为土壤的过程和机理。这都有助于对农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第一天: 1)观察晚古生代石灰岩、砂岩等沉积岩的特征;

2)观察石灰岩中燧石结核的特征及其产出规律; 3)观察石灰岩中珊瑚、菊石等化石的特点; 4)认识一般的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褶皱); 5)介绍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二天: 1)学习使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2)认识砾岩、砂岩、泥岩; 3)在泥岩中寻找和观察植物化石; 4)学习观察河流二元结构。 第三天: 1)观察差异风化; 2)观察层内揉皱; 3)观察断层并判断其性质; 4)观察褶皱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5)观察燕山期正长斑岩的特征及其产出状况; 6)观察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页岩中的笔石和灰岩中的腕足类动物化石。 第四天: 1)观察上白垩统浦口组角砾岩及其层理构造; 2)认识河流阶地和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点; 3)观察石灰岩表面的溶蚀现象以及溶洞形态,并分析其成因; 4)观察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生长状况; 5)观察三级溶洞—地壳三次抬升的证据; 6)观察直立岩层和倾斜岩层; 7)观察背斜核部的特点并学习绘制素描图; 第五天: 1)上白垩统赤山组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2)观察火山构造; 3)观察玄武岩与下伏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4)观察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 5)观察玄武岩的球状风化; 6)辉绿岩岩墙; 第六天: 1)观察和描述晚古生代地层剖面:五通组石英砂岩、黄龙组灰岩、船山组生物碎屑灰岩; 2)观察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3)观察洞穴形态; 4)观察洞穴堆积类型—石柱、石钟乳、石笋; 第七天 1)观察玄武岩及其中的橄榄石包裹体,仔细观察并描述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气孔状构造; 2)观察玄武岩的基底岩石-第三纪中新统浦镇组砾石层、砂砾层;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肉眼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一般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的鉴定特征,学会设计地层柱状图;培养学生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要求: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尤为重要,它是掌握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践性启蒙教育,普通地质学实验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习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求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方式 在实验室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阅读地质图,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四、实习时间及安排 总共14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进展情况,安排进行各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 每次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

《地质学基础》(一)实验教学大纲(水文)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实验性质 《地质学基础Ⅰ》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了解通过手标本认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的鉴别。 2、实验的目的 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观察与判别能力。 3、实验的任务 通过对实标本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物、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基础Ⅰ》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 植物残骸堆积的学说(或理论)及其依据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1)原地生成说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至上的直立树干。 2)异地生成说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 什么是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2)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什么是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值化作用 1)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 3)残值化作用: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值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凝胶化作用: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2)丝炭化作用:①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②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③氧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参与下由于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氢、脱水,碳含量相对地增加 3)残植化作用:①水介质具有流动特性—敞流沼泽②长期有新鲜氧供应,发生氧化作用③稳定组分聚集 煤化作用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点 1.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2.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特点:①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②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③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④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⑥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煤化作用的演化主要是受温度的高低、经历的时间长短及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什么是希尔特定律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 4."5周学时:5课程性质: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 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 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 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 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 春季。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910 11 12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目标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的特征 2、难点:理解宇宙观 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 (一)教学要求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 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教学要求 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二)重点、难点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普通地质学 (General Geology, Physical Geology) 目录 课程计划 (3) 主要参考文献 (4) 第一章绪论 (5) 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5) 第二节中国的地学优势 (6) 第三节当代地质学的特点与最新进展 (7) 第四节地球科学家的任务 (7) 第五节地球科学的内容与分科 (7)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8) 第二章矿物 MINERAL (9) 第一节若干基本概念 (9) 第二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12) 第三节矿物的鉴定 (13) 第四节常见矿物 (14)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4) 引言 (14)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Extrusion and Eruption) (15)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18)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19) 第四节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21) 第五节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热 (21) 第四章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22) 第一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3)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性 (24) 第三节四类沉积岩 (26)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8) 第一节变质作用基本特征一 (28) 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30) 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31) 第六章地质年代 (32)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34)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34)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Geology Time Scale (35) 第七章地震(Earthquake)及地球内部构造 (36) 第一节地震学 Seismology基本概念 (37) 第二节地震波与地震仪 (38) 第三节地震的分布 (39) 第四节地震预报与预防 (40) 第五节地球的内部构造 (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