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复习提纲(全)精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复习提纲(全)精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复习提纲(全)精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复习提纲(全)精编版

2014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1、19世界末20世纪初,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飞跃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近代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明治维新

3、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渴望重新瓜分世界愿望最为强烈的是?德国

4、一战前,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矛盾最尖锐的是?德和英

5

6、一战爆发后,从同盟国转投协约国的是哪个国家?意大利

7、一战爆发前,哪个地方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8、(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9、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哪里为主战场?欧洲

10、一战时同时两线作战的国家有?德国和奥匈帝国

11、一战时发生在西线的两次著名战役是?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

12、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13、凡尔登战役发生在哪两个国家?德国和法国

14、1917年,协约国中的哪个国家由于国内发生什么革命退出一战?俄国发生十月革命

15、一战时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大炮、飞机、飞艇和毒气弹

16、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首次使用的武器是?毒气弹和坦克(坦克是英国发明)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帝国主义发动的掠夺和侵略战争,也是一场非正义战争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是因为?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二、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1919年)

1、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是?战胜国

2、哪个战胜国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苏俄

3、巴黎和会讨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德国

4、主张用最严厉的方式处罚德国的是?法国

5、巴黎和会签订了什么条约?凡尔赛条约

6、《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被哪个国家继承?日本

7、为什么最终中国没在《凡尔赛条约》中签字?1919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

8、为什么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并大肆宰割德国

三、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P11--13)

1、世纪初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是?铁路

2、面对列强掠夺,有识之士如著名实业家谁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张謇

3、知识分子邹容为了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撰写什么著作?《革命军》

4、革命团体的创建:

5、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体现民族平等思想的是?民族主义

7、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的是谁?孙中山

8、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中国同盟会

9、同盟会的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10、1911年,黄兴领导了什么起义,结果失败?黄花岗起义

四、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四川的保路运动

2、辛亥革命的时间和标志是?时间:1911年10月10日;标志:武昌起义

3、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的名称和成立时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4.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谁?孙中山

5、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溥仪

6、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7、为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封建帝制)

8、辛亥革命的贡献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推动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建立北洋军阀政权的是?袁世凯

10、孙中山在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亡国条约是?二十一条

12.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兴起了什么运动?护国运动.

13、袁世凯死后,内部主要分裂哪三大派系?直系、皖系和奉系

五、转变中的社会生活(P20—22)

14、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哪些新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轮船、火车、汽车、自行车

15、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哪些新的通信方式传入中国?电话、电报

16、辛亥革命后,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改变?称呼变化、争取婚姻自由、服饰变化(中山装)、妇女走出家庭

17、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1.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1)先秦---华夏。(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3)中华民族。2.梁启超的小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分别指什么?小民族主义是汉族对国国内其他民族而言。大民族主义国内所有民族对国外民族而言。

第二单元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1.背景:发生在一战期间

2.时间:1917年3月.

3.爆发武装起义地点:彼得格勒.

4.推翻的政府:沙皇专制统治.

5.建立的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四月提纲

1.四月提纲提出了什么新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四月提纲是谁提出的?列宁.

3.列宁为首的政党叫什么?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政党)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时间:1917.10

2.起义地点:彼得格勒.

3.革命胜利的标志:冬宫被攻克.

4.起义后的革命措施(1)成立苏维埃政府.(2)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颁布了<土地法

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6.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

向,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1.1918-1920,为了对付国内外战争和饥荒,苏俄采取了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921-1925: 战争结束,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4.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包括哪三个方面?农业、工业、流通(商业)

4.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和影响:粮食生产大大提高,工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它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P31最后一段.

5.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1922年,原来称苏俄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6.1925年开始,斯大林在苏联实行什么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7开始)

7.哪年苏联实行”一五计划”?1928年,重点是重工业。

8.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原因是什么?五年计划的实施(或社会主义工业化)

9.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什么?集体农庄。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10.如何认识苏联农业集体化?有利、有弊。具体见P33第二段

11.苏联新的经济体制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斯大林体制。它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来管理经济.P33最后

第二课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20世纪初,沦为半殖民地,被视为“西亚病夫”的是哪一个国家?土耳其

2.一战期间,土耳其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败国。

3.土耳其革命和改革的领导人物是谁?凯末尔

4.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文件是什么?《国民公约》.

5.土耳其革命使土耳其取得了独立,土耳其改革使土耳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发展迅速,成为30年代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6.土耳其改革的措施:(1)经济。(2)政治。(3)文化: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4)社会生活:改穿西服、不戴传统帽子。

印度的觉醒

1.印度是哪一国的殖民地?英国

2.领导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统一的全国性组织是什么政党?国大党

3.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它领导了什么运动,有何意义?甘地被称为圣雄,领导人民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属于民族民主运动(革命)

4.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一:普遍抵制英货、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等。(2)抵制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食盐专卖法。(3)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失败

第三课

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

1.1929-1933发生了什么事?它的直接起因?它开始于哪国?有什么特点?原因(实质)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答(1)经济危机。(2)生产能力远大于人们的消费能力,造成过剩。(3)美国。(4)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5)同(2),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表现:银行和工厂倒闭,股票暴跌,工人失业,生产下降。

2.为了解决这些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1)罗斯福新政。(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复兴银行业、调整工业和农业、解决

失业(以工代赈----田纳西工程)。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罗斯福新政的意义或影响(成功处):经济慢慢恢复,人们的消费能力日渐增强,预示着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第四课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旗帜:”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北京大学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北大校长蔡元培。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胡适首先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思想启蒙、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

1、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3、时间:1919.5.4

4、前期中心:北京主力:学生

后期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5、性质: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6、五四运动的结果:(1)放生。(2)免职。(3)拒签。。。。。。

7、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

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教材51页)也为中共成立作为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8、解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10、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什么事件以后: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成立的条件

(1)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时间是1921年7月,地点在上海和嘉兴南湖

4、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工作重点:开展工人运动

6、选举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7、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9、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见阅读卡)

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五课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1924—1927)

成果一:创建“黄埔军校”

成果二:北伐战争(1926—1927)

4、北伐目的:打到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5、北伐过程中被誉为“铁军”称号的是叶挺领导的第四军

6.1924-1927年被称为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也叫大革命时期。

7.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工农武装割据:

南昌起义:

1、时间:1927.8.1

2、地点:江西南昌

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七会议:

1.时间:1927.8.7

2.地点:汉口

3.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4.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5.意义: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秋收起义:

1、时间:1927.9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毛泽东

4、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1928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下与朱德、陈毅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7、被称为星星之火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

8、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

红军长征:

1、时间:1934.10—1936.10

2、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

3、结果: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

1、时间:1935.1

1、地点:遵义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意义:结束了中共中央长达四年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

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中国发展探索道路总结

中国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三单元学习清单

第一课第一目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或原因(1)__________后,日本强大起来,逐渐走上军国主

义道路。(2)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___________。

2.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于______的_________,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

3.日本在______柳条湖制造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奉令_____________。日本很快占领

________。

4.1932年1月28日,_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抗日,原因是日本制造了______事变。

5.1935年12月,______学生掀起了________运动。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谁发动的?___________.扣押了谁?__________。

7.国共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目

1.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也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中国奋起抵抗的二十九军将领_______、_____牺牲。

2.1937年,日本在上海制造___________事变,中日进行长达三个月的激战,史称__________会战。国民党被迫迁都___________。

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____________,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南京失陷,日本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______________.

4.日军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________部队。日军还在________、________投撒细菌弹。

第三目

1、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次合作,正式建立。(标志是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中国工农红军为改编为。

3、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部队是___________.

4、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的是。

5、国民党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指挥的,是在会战中。

6、通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振奋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的是指挥的,部队是。

7.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_________战场和______战场的作战任务。

8.民众抗战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游击战。

9.抗战时期的革命圣地__________.

第四目

1.日本投降的时间是年月日(抗战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月日.

2.台湾被日本占领年战争< 条约>后,50年后胜利后回归祖国.

3.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4.抗战期间,加拿大的_________来中国,在______的帮助下,驼峰航线开通.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5.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指_____战争.

第二课第一目1._____________于1922年夺取_______政权,建立了___________独裁统治.

2背景(1)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_______国,受到了<______________>的严厉处罚,国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2).20世纪30年代________中,德国再次陷入困境.加剧了德国对政府的不满.

3.以________为首的德国__________党在1932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4年,建立起专制独裁的____________专政.

4.纳粹党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如何夺取政权的.

5.希特勒上台后推行______、________政策.他煽动__________情绪。

6.二战期间,德国在波兰____________建立了集中营,大量犹太人被杀。

7._________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_______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_______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1937年,____________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___________集团”。

8.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又将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和法国采取_____政策。9.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了《____________》.

10.1939年,德国与苏联签订了《_____________》。

第二目1.1939年9月1日,______对______ 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________。2.二战爆发后,英法两国虽然已经对德国宣战,但并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出现了所谓“_________”.

3.1940年,德国开始_________战役,这之前绕过了_________防线。

4.法国在短短六周兵败国降,1940年5月,英法联军进行了_____________大撤退。5.法国沦陷后,__________组织了“_____________”运动,继续开展反德斗争。

6.面对希特勒的进攻,________领导英国人民坚决抵抗德国的入侵。

7.1940年7月,德国开始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这是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8.1940年9月,德、意、日缔结《__________》,这标志着_______________正式形成。

第三目1.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袭击_______,__________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战争初,_______军节节败退。9月到次年2月,苏联取得______________的胜利。这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________的破产。

3.1941年月12月7日,______偷袭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战争爆发。

4.列举二战中三次突袭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第一目1.1941年8月,美国总统_________和英国首相__________发表《______________》,为后来的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2.1942年1月,26国在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2年夏到1943年2月,___________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苏联转入反攻。

4.日本在_______________惨败,从此丧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机。

5.在北非,英军在埃及的__________大败德军。1943年5月,________战事结束。6.1943年7月盟军在____________登陆。______________政权被推翻。__________集团开始瓦解。

7.1943年11月,___________三国领导人在____________举行会议,发表《_________》.

8.开罗会议结束后,___________三国首脑在_______________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______________。

9.1944年6月6日,以美英为主力的盟军在______________登陆。它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役。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的军事力量对比,加快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目1.1945年2月,__________三国首脑在_________________举行会议。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还就战后成立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____________是二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规划了战后世界和平,确立了三大国合作原则,同时又有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这些对战后的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1945年4月,对德国的最后一战____________结束。德国被打败。

4.1945年_______三国首脑在_________会晤。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___________》.

5.列举二战期间盟国的四次会议(包括时间和参加国)

6.1945年8月,美国先后向日本的_____和________各投下原子弹。__________对日宣战和_________对日本的猛烈反攻,构成强大的国际压力。_____________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宣告结束。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因素.

8.二战的危害

9.二战的影响。三败二削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盟国先后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对德国和日本的战争罪犯进行审判。

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目:

1.1945年4月到6月,中共在_______召开_______,中共的任务是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大会还确立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1945年8月,_______、周恩来、王若飞等在_____与______进行谈判,史称_________,后双方签订《_________》,通常称为《___________》.

3.1946年6月,蒋介石以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4.内战初期,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______进攻。

5.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了什么战略战术、主要目标、作战原则,主要作战方式?

6.1947年,国民党对解放区从_____进攻转入______进攻。

7.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解放军在________的指挥下,采取“________战术”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第二目:1 国统区人民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运动。

2.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___________,彻底___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分到了土地。3.1947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公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7年6月,_______________率领的部队千里跃进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

_____序幕。

5.三大战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民党的_________基本上被消灭。_______很快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________的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在_____战役中,北平的国民党军队在_________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_______全境基本解放.

6.解放战争可以分为哪几阶段?

7.解放战争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第二课1、1949年3月,中共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由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党的总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49年4月,国共双方在______进行和平谈判,但和谈破裂。

3.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在________到____________发起______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________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__________。

4.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具有临时______的性质。选举__________为主席,任命_________为总理。10月1日,进行_____________,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5.解放战争的时间____________,抗日战争的时间__________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6.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最新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一)(2017-10-9)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 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新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F俄国。2.欧洲。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2.1914;1918。3.同盟国;协约国。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2)1916;凡尔登;绞肉机。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2.1919;凡尔赛宫。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德国;中国山东。6.凡尔赛条约。7.日本。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2)欧洲;东亚;太平洋。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4)九国公约。(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6)巴黎和会。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2.民族资产。3.知识分子。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4.清政府;清朝。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1.南京;孙中山。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五、1.袁世凯;共和。2.1912;2;12;共和。3.北京;中华民国。六、1.清朝;君主专制;共和。 2.思想解放。 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南京;北京;北洋政府。2.(1)正式大总统。(2)日本;二十一条。3.中华帝国;洪宪;护国运动;撤销帝制。二、1.直系;皖系;奉系。2.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框新文化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知识分子;民主;科学。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2.民主;科学。3.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4.1915;青年杂志;新青年;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编辑部。5.民主和科学;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民主;科学;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新文学;旧文学;胡适;白话文;文言文;陈独秀。新道德;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鲁迅。三、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1)思想文化;思想启蒙。(2)极大解放。(3)马克思主义。 第二框五四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巴黎和会;势力范围;二十一条;山东;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二、1.1919;5;4;还我青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北洋;上海;工人阶级;工;学;商;全国性。3.工人阶级。三、1.被捕学生。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凡尔赛条约。四、1.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极大解放;新的眼光;新文化运动。

温州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历史与社会

温州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历史与社会部分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2019.1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30分) 11.(1)洋务运动李鸿章/奕?等;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辛亥革命孙中山(任意 写出一组,得2分) (2)关键事件:上海大规模罢工罢市,全国多地响应(2分) (3)“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工人群众也有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令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任意分析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若未结合材料每点得1分,最多得2分;单纯照抄材料未分析,不得分) 因为工人运动陷入低谷,必须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同时,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就 是一个革命党派(2分) (2)确立了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分)(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日本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2分)(4)依据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是中共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保存与发展力量的战略选择。(2分)依据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中共为了挽救祖国危亡,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民族利益,积极与国民党和解。(2分) 依据三:第二次公共合作破裂前,面对内战,不同于国民党的阴谋发动,中共秉持着坚决反对的态度,力求为人民群众维护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难得的和平。(2分)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0:10 编辑 优质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周虹 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活动建议:指导学生用地图呈现国际关系的图景,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明确东西方对峙的区域分布的同时,熟悉现代世界政治地理和地缘关系。 二、课标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与地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多角度探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特点,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当今国际大事,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概括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列举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和特

点,解释“冷战”的含义。3.运用材料分析“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2.通过读图比较与材料分析,初步具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2.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突破方案:“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该部分内容是初中学生树立正确国际观念和世界全球视野的重要知识载体,但由于其政治性较强,政治术语多,涉及的事例又关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求借助更多的地图、漫画等图片资料来直观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单元】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时间:15—17世纪。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 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 A 2. B 3. D 4. A 5. B 6.B 7.C 8. A 9.D 10.(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85.1%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的20. 8%,人均国民生产总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新中国成立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是………………() A.肃清反革命残余 B.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 C.和平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的胜利 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 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3、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4、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改后,农民耕种“自己的地”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耕种“公家的地”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D.三次变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 D.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有利于……………………() A.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B.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7、下列是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设立汕头、福建、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 ①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②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③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2013年4月,日本媒体编造莫须有的新闻,以及领导人物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日矛盾

【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 新人教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1.2学时重点 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1.3学时难点

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 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 活动2【讲授】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 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 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 假设2:和平、谈判…………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一战背景 1)为了争夺霸权,重新划分殖民地 2)军国主义思想盛行,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2.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3.一战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4.一战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巨大灾难)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两败俱伤) 3)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造成了有利条件,并促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革命高涨)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双刃剑) 5.巴黎和会的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亟待解决的问题 2)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6.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7.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1)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 3)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立了波兰等国家的独立 4)宰割德国种下了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 8.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政治: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经济:列强争筑铁路;掠夺矿产资源、原材料;倾销商品 3)思想: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些革命性组织的成立 9.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 1)1894年:建立兴中会 2)1905年:建立同盟会(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三民主义 10.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11.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2)经济发展:武汉经济发展,不仅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3)革命基础:湖北的革命团体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4)四川的保路运动:使鄂军西调,武昌、汉口等兵力空虚 5)资产阶级的革命果敢精神,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 因素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1:31 编辑 公开课资料《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瞿媛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以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简述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应的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提炼美国的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的经验,理性思考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 2.难点:了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给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知道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查阅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1:31 编辑 公开课资料《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瞿媛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以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简述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应的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

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提炼美国的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的经验,理性思考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 2.难点:了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给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知道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查阅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1:31 编辑 公开课资料《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教学设计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2.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内容与影响。3.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失误。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4.2新中国的诞生 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4.2新中国的诞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 A. 辽沈战役胜利后 B. 淮海战役胜利后 C. 平津战役胜利后 D. 渡江战役胜利后 2.使中国结束了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独立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乡愁四韵》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令人回味无穷。“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历史上,造成台湾与大陆三次分隔的事件有() ①荷兰侵占台湾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67年前与两岸分离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 A. 南京解放,蒋介石政府退守台湾 B.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 D.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 5.1949年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一年。以下场景我们在1949年可以看到() A. 西藏地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C. 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6.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三大战役胜利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完成 7.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基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③中国民国成立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属于( ) A. 资本主义社会 B. 封建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9.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 1911-1939年 B. 1919-1947年 C. 1921-1949年 D. 1949-1977年 10.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 D. 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知识点总结 导读:本文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篇二】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篇三】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