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材力设计

材力设计

材力设计
材力设计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设计题号6-d-7

设计者高洋

所在班级411002

学生学号72100406

指导老师麻凯

目录

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2)

2.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2)

2.2 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 (3)

2.3 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3)

3.设计题目 (3)

4.设计过程 (5)

4.1 绘制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5)

4.2 传动轴内力图 (6)

4.3 根据强度条件设计传动轴直径 (8)

5.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 (9)

5.1 y 方向挠度 (9)

5.2 z 方向挠度 (12)

6.阶梯传动轴疲劳强度计算 (14)

7.个人感想 (23)

附录:c语言程序和运行结果截图 (24)

参考文献 (30)

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有以下六项:

⑴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⑵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⑶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⑷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⑸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2.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该题目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要求书写工整,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明确,表达完整。具体内容应包括:

⑴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

⑵画出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

⑶静不定结构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定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解过程。

⑷画出全部内力图,并表面可能的各危险截面。

⑸各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判定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图。

⑹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的位置。

⑺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

⑻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理论依据、公式推导过程及必要的说明。

力图和单位力图。

⑽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征,бmax,бmin,r,бm,бa

的计算,所查各系数的,k,ε,β依据,疲劳强度校核过程及结果,

并绘出构件的持久曲线。

2.2 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

⑴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讨论其原因、改进措施。

⑵提出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

⑶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措施及建议。

2.3 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⑴程序框图。

⑵计算机程序(含必要的说明语言及标识符说明)。

⑶打印结果(数据结果要填写到设计计算说明书上)。

3.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材料均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

[σ]=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σ b=650MPa,σ -1=300MPa,τ -1=155MPa。磨削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度圆弧r均为2mm,疲

劳安全系数n=2。

1.传动轴力学简图

2.传动轴零件图

3.设计计算数据(6-d-7)

要求:

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2.作扭矩图及弯矩图。

3.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P

/kW P1 /kW n/ (r/mi n ) D /mm

D 1 /mm

D 2 /mm

G 2 /N

G 1 /N

ɑ /mm

α(°)

7.4

2.9

500

850

240

240

700

250

500

40

4.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

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

强度要求)。

6.对所选数据的理论依据作必要的说明。

4.设计过程

4.1 绘制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根据已知条件,将轴受力情况进行简化,如下图示:

传动轴受力简图

其中,

M e3=9549P/n=141.325N*m

M e3=F2*D/2 =>F2=332.530N

Me2=9549P1/n=55.384N* m

Me2=F1*D1/2 =>F1=461.535N

又因为:

Me1+ Me2= M e3 =>Me1=85.941 N*m

Me1=F*C OS40°*D2/2

=>

F y1=F*C OS40°=716.175N

F z1=F*S in40°=600.942N

4.2 传动轴内力图

1.求支座反力

F y B=1683.998N

F yA=1366.782N

F zA=680.272N

F zB=918.260N

2.作内力图

弯矩图

4.3 根据强度条件设计传动轴直径

由传动轴内力图可知,传动轴上可能的危险截面为 D 截面右截面,E 截面左截面,所以以两个截面出发设计轴的直径。

1.D 处右截面

My=Myc+(My E-Myc)*2/3=419.466N*m

σr3 =

W =

由上解得:

2. E 处左截面

σr3 =

W =

由上解得:

当取φ3=48mm时

所以不能取48mm,φ3应该取50mm。

又因为φ1/φ2=φ2/φ3=φ3/φ4=1.1,

所以

φ4=45.45mm;

当φ4=44mm时

经计算θ>5% 所以φ4=46mm;

同理φ2=55mm;

经计算θ>5% 所以φ2=56mm;

同理φ1=60.5mm;

经计算θ<5% 所以φ1=60mm;

所以:

φ1=60mm φ2=56mm φ3=50mm φ4=46mm 5.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

5.1 y方向挠度

1.画出传动轴在单个力作用下的内力图

1)F y1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图

(2)3F 1+G 1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图

(3)G 2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图

2.加单位力后轴的内力图

3.计算过程(图乘法)

E=196GPa

=3.489mm

5.2 z方向挠度

1.画出传动轴在单个力作用下的内力图(1)F z1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图

(2)3F 2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图

(3)加单位力后轴的内力图

3.计算过程(图乘法)

E=196GPa

=1.260mm

综上

即:在zoy面内与z轴正方向成成70.144o与y轴负方向成19.856o

6.阶梯传动轴疲劳强度计算

6.1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

因为该轴键槽为端铣加工,σb=650MPa ,所以根据《材料力学》图13-10a

可查得σK =1.81,根据《材料力学》图13-10b 可查得τK =1.62。

因为该轴经高频淬火处理,σb=650MPa ,σK =1.81,所以根据《材料力学》 表13-4可查得β=2.4。由于此传动轴工作在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状态下,因此在 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疲劳强度条件可写成:

2

2

2

=≥+=

n n n n n n τ

σ

τσστ 公式①

又 => r=-1,为对称循环,

所以

公式②

W M M W M z

y 22max max +=

=σ323

πφ=W max

min σσ-=

公式③

,故扭矩循环系数r=0,循环特征为脉动循环。

所以

公式④

公式⑤

注:参照《材料力学》表13-5可选取

在C截面侧处:φ3=50mm,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根据《材料力学》表13-2可查得:

Myc=340.136N?m Mzc=683.391N?m Mxc=85.941N?m

代人公式②得:

=62.204Mpa

max

1

σ

β

ε

σ

σ

σ

σK

n-

=

m

a

K

n

τ

ψ

τ

β

ε

τ

τ

τ

τ

τ

+

=-1

max

2

1

τ

τ=

m

max

2

1

τ

τ=

a

10

.0

=

τ

ψ

W

M

M

W

M z

y

2

2

max

max

+

=

=

σ

min

=

τ

P

x

W

M

=

max

τ

16

3

πφ

=

P

W

2

2

1

τ

τ

τ

ψ

τ

-

=

-

代人公式③得 =5.372

由公式④得: = =3.502Mpa

=1.751Mpa =1.751Mpa

由公式⑤得:

=91.695

有公式①得:

=5.363≥2 安全

在D 截面侧处:φ1=60mm,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

根据《材 料力学》表13-2可查得: 0.81 0.76

MyD=419.466N ?m MzD=1333.998N ?m MxD=141.325N ?m

P

x

W M

=max

τmax 21

ττ=m max 2

1

ττ=

a m

a K n τψτβ

εττττ

τ+=

-

1

m

a K n τψτβ

ετττττ+=-

1

同理由上面公式可得

=65.944Mpa

=4.886

=3.332Mpa

=1.666Mpa =1.666Mpa

=94.152

所以

=4.879≥2 安全

在E 截面侧处:φ1=50mm,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

根据《材 料力学》表13-2可查得:

MyE=459.131N ?m MzE=841.999N ?m MxE=141.325N ?m W M M W M z y 22max max +==σmax 1σβεσσσσK n -=P x W M =max τmax

21ττ=m max

21ττ=a m a K n τψτβετττττ+=-1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属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部分内容如“弹力”“重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这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节教学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策略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但力的概念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经历感知、描述、测量等认识过程,对力这个概念逐步达到认识、深化的目的。教学中以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及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再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事例和实验,发现各实例毫无例外地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会对这个物体施加一

力控组态软件教程

力控组态软件教程 第一节选型及安装 力控通用监控组态软件的正式发行企业版分为开发版和运行版,软件是根据点数进行计价的,点数是指实际监控的外部I/O设备参数的个数,即软件内部的实时数据库DB中I/O连接项的个数,软件内部的中间变量、间接变量等不计点。 力控演示版的开发版和运行版分别有64点的限制,完全免费的不限点数的开发版可以直接咨询三维力控销售部和各地办事处,索要注册号即可以使用,力控正式发行的开发版没有点数和时间的限制,购买软件时,开发版随运行版免费赠送,运行版分为通用监控版、WWW网络版等。 1. 力控的运行版本 1) 通用监控版 运行在单台PC上完成监控,该版本不包括扩展组件。 2) 标准网络版 由2套通用监控版软件通过以太网可以构成标准的服务器/客户端应用模式,标准服务器端只授权5客户使用,客户端在5个客户端的基础上可增加10、20、50、无限客户端。 3) WWW网络版 用标准的IE浏览器作为“瘦”客户端,在Internet/Intranet上来监控WWW服务器的上的数据,瘦客户端在5个客户端的基础上可增加10、20、50、无限客户端。 2. 扩展组件 包括PC控制策略程序、GPRS组件、数据库ODBC通讯组件、CommServer

通讯组件、DataServer数据转发组件、远程数据库历史备份程序等组件。 3.系统要求 1)硬件配置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机型完全满足力控的运行要求,推荐配置如下: CPU:Pentium(R) 4 CPU 2.0GHz以上。 内存:512M以上。 显示器:VGA、SVGA以及支持桌面操作系统的图形适配器,显示256色以上。 并行口或USB口:安装产品授权的加密锁。 2)软件要求 软件没有经过授权,也可以开发和运行,但有如下限制:数据库连接项支持64点,运行系统在线运行时间是1小时。 软件支持的操作系统:WINNT4.0(补丁6)/WIN2000 /WINXP/WIN 2003。 可用于win XP、win7,win10未试过,估计可以? 3)硬件加密锁 软件是通过硬件加密锁进行授权,软件经过授权后可以长时间运行,产品提供的加密锁包括:并口硬件加密锁和USB口硬件加密锁,硬件加密锁使用前必须安装驱动程序。 安装并口硬件加密锁步骤: 在安装加密锁前应关闭计算机电源和外围设备。 第二节创建一个简单工程

大数据处理平台构架设计说明书

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变更记录

目录 1 1. 文档介绍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读者对象 (3) 1.4参考文献 (3)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3) 2系统概述 (4) 3设计约束 (5) 4设计策略 (6) 5系统总体结构 (7) 5.1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7) 5.2可视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1) 6其它 (14) 6.1数据库设计 (14) 6.2系统管理 (14) 6.3日志管理 (14)

1 1. 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设计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多种数据库及文件数据;访问;采集;解析,清洗,ETL,同时可以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为此,根据“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本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平台。 1.2 文档范围 大数据的处理,包括ETL、分析、可视化、使用。 1.3 读者对象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1.4 参考文献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 系统概述 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分为9个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多种数据库及网页等数据进行访采集、解析,清洗,整合、ETL,同时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 ,分为3个层次,在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3 设计约束 1.系统必须遵循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 2.系统用java开发,采用开源的中间件。 3.系统必须稳定可靠,性能高,满足每天千万次的访问。 4.保证数据的成功抽取、转换、分析,实现高可信和高可用。

力的教学设计

课 题 力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重点里的概念 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运用力的作用相互性解释有关概念 教具演 示 弹簧、钢尺、气球、磁铁、小车、可乐瓶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 自主探究构建力的概念讲“神舟七号”飞船及宇航员太空行走问:同学们知道火箭是依靠 什么力量升空的?模拟火箭升空实验引入 一.感受“力”的存在 情景:学生推桌子、举起椅子等。 体验:(1)用俩手指夹住书本,并尽可能太高手臂;(2)双手 相对放于胸前,并相互挤压(3)与同桌同学单手拉起,并呈拔河状。 感受?(酸痛) 我们的祖先就是从推拉提压等作用引起肌肉酸痛中感受到力的 存在的。 情景:树被风吹弯;用力写字;十一放假收玉米等 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那位同学能用桌上的器材来演示力的存在,依据是? 两手挤压气球(空可乐瓶、气球),气球变扁;两手拉或压弹簧, 弹簧变长或短;手压直尺,尺变弯。 我们从物体的形状改变中感受到力的存在,可见力能使物体发 生形变。 各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吗?(能) 力除了使物体发生形变外,还用怎么样的作用效果呢? 实验:(1)运动小车在力的作用下静止 (2)静止的小车在力的作用下运动 (3)运动的小车在力的作用下转弯 可见力能使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发生变化,我们把物体 听讲思考 体验力 全员参与 回答 进一步认识 实验 观察 体验 思考

《力控组态软件》课程设计报告书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力控组态软件 课题名称:流量监控系统设计 系部名称:自动控制系 专业班级:计控102 姓名:崔建彪 学号:101413233 2012年09月30日

摘要 衡量一个自控系统的先进程度,除能完成一定的自动化控制功能外,日常的生产管理功能也是其重要指标之一。在流程工艺生产中的物料消耗和产量的自动统计就是一个生产管理的基本功能。我国属于能源缺乏国,精确的自动化监控更加有必要去研究和实行。通过设置多个采集点,以硬件组态、数据组态、图像组态等功能实现上位机对供水管路的实时检测,为操作人员合理实时调度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实现能源优化配置,提高管路稳定和对事故的预见性、降低了能耗。该系统运行正常,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力控软件的流量监控设计在成本、开放性、灵活性、功能和界面等方面给企业用户提供了最佳的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采用力控软件的工业流量控制系统。硬件用到了:涡轮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PLC等。 关键词:组态软件;硬件链接;流量监控;远程数据采集

1、引言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深入,在面临规模更大、控制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的开发方式,对项目来说是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同时,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大量应用,要求工业现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以便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组态软件作为一种工业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其发展方向必然是不断降低工程开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易用性是提高效率永恒的主题,但是提高易用性对于提高开发效率是有限的,亚控科技则率先提出通过复用来提高效率,创造性地开发出模型技术,并将这一技术集成到KingView7.0中。这一技术能将客户的工程开发周期缩短到原来的30%或更低,将组态软件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代表了组态软件的未来。 统集成。 本系统是由计算机和PLC、流量计等外围设备组成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工业控制机硬件指计算机本身及外围设备。硬件包括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接口、人机接口、外部存储器等。软件系统是能完成各种功能计算机程序的总和,通常包括系统软件跟应用软件计算机。把通过测量元件、变送单元和模数转换器送来的数字信号,直接反馈到输入端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要求按偏差进行运算,所得到数字量输出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送到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使被控变量稳定在设定值上。 该系统的软件选择力控ForceControlV6.0监控组态,力控软件是运行在Windows98/NT/2000/XP操作系统上的监控组态软件,主要包括工程管理器、人机界面、实时数据库DB、I/O驱动程序、控制侧罗生成器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组件等。力控ForceControlV6.0监控组态软件在秉承V5.0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对历史数据库、人机界面、I/O驱动调度等主要核心部分进行了大幅提升与改进,重新设计了其中的核心构件,力控6.0开发过程采用了先进软件工程方法:“测试驱动开发”,使产品的品质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组态软件是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提供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间洁的使用方法,其预设置的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硬件厂家生产的各种计算机和硬件设备,与高可靠性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可向整个测控系统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

大数据平台构思方案

大数据平台构思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 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启发与讲解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力的兴趣。(教师讲述: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及大量的自然现象中,许多都有与力有关,怎样认识力? 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力是什么: ①多媒体演示分析图6-1中的各种力现象,指出两个物体。(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②分析动词(举、推、压、拉、吸引、排斥等--力的作用;)(说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③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力是什么?) ④教师提问: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 ⑤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实验探究: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实验(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等)后,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结论。 ②教师说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③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④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①多媒体演示有关力的各种图片中的力的现象,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力的作

力控组态软件实例

《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 实验报告 姓名:胡文千_______ 学号:1345733203_____ 班级:13457332 ___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 二零一六年六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CS系统的方案设计; 2、熟悉使用组态软件对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3、熟悉使用组态软件生成多种报表。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 1、自行设计一个小型的工程现场; 2、绘制工艺流程图; 3、在力控中模拟设计的系统,仿真实现基本功能。实验(二) 1、在实验(一)基础上,完成在力控中生成报表; 2、运用DCS知识分析所设计的系统; 3、仿真结果分析总结。

实验(一) 1、方案题目 交通系统实时监控系统。 2、方案背景 现在的交通变得越来越繁忙,交通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交通系统实时必要的监控能够维持交通安全,若出现交通信号等混乱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3、组态软件 1)概念 组态软件,又称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译自英文SCADA,即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它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处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组态软件的应用领域很广,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RTU System,Remote Terminal Unit)。 组态软件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而不是编程方式)提供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简捷的使用方法,它解决了控制系统通用性问题。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各种硬件厂家的计算机和I/O产品,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 2)组态软件的功能 组态软件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强大的界面显示组态功能。目前,工控组态软件大都运行于Windows 环境下,充分利用Windows的图形功能完善界面美观的特点,可视化的m风格界面、丰富的工具栏,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进人开发状态,节省时间。丰富的图形控件和工况图库,既提供所需的组件,又是界面制作向导。提供给用户丰富的作

《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物理《力》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力》 科目物理年级九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在八年级学习物理一年的基础上,在明确物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力》的学习,学生能从感知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推小车,小车能动起来等),学生大 多有感性认识,具体什么是力,怎样表示、定义等,学生有较浓的兴 趣,也渴望能尽快认识力。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并形成知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力的作用效果(改变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状的改变),认识力的单位、能用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2.通过对力的学习,认识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知识指导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身边的事例入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感知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的单位及表示方法。 2.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力的三要素。(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位置,让学生感知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在发生改变)。 三、知识与技能 1.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2.明确力的单位; 3.认识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及力示意图; 3.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资源哑铃、小车、弹簧、鸡蛋、测力计、推“门”、气球、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教学活动2 1. 感知“力”: 1)让学生举哑铃,询问学生肌肉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如何认识“力”呢?

大数据平台概要设计说明书

计算平台 概要设计说明书 作者:日期:2013-01-28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 1.1编写目的................................................. 1.2术语与缩略词............................................. 1.3对象及范围............................................... 1.4参考资料................................................. 2.系统总体设计 ............................................................................. 2.1需求规定................................................. 2.1.1数据导入............................................ 2.1.2数据运算............................................ 2.1.3运算结果导出........................................ 2.1.4系统监控............................................ 2.1.5调度功能............................................ 2.1.6自动化安装部署与维护................................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思路和处理流程................................... 2.4系统结构................................................. 2.4.1大数据运算系统架构图................................ 2.4.2hadoop体系各组件之间关系图......................... 2.4.3计算平台系统功能图.................................. 2.4.4系统功能图逻辑说明.................................. 2.4.5计算平台业务流程图..................................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力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力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力的知识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揭示学科特点,能用身边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智力、生产力、体力等解释。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表示的是力量,其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2、力是什么? a、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教师举例总结如:马拉车,人推木箱,压路机压路等)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让学生举例老师分析)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地球对月亮的引力。(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b、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举例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会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例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那么书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同时桌面对书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3、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a、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弹簧测力计受拉力伸长、受压力缩短。 b、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鼓励学生使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例如:直尺,练习本,橡皮等,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演示,注意鼓励,态度和蔼。) c、学生通过身边的一些自然想象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促使其自己尝试归纳总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

力控组态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力控组态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力控组态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一、新建工程 1、打开力控点左上角新建新建一个新的工程 2、点击开发进入开发一个工程 二、新建IO设备 1、新建要连接到上位机的设备,比如:智能数显仪表、DSP控制单元、西门子PLC、西门子变频器。 (1)在“工程项目”栏中找到“变量”-----“IO设备组态” (如果软件界面左边没有“工程项目栏”可在“查看”----“工程项目导航栏”调出)

以下为新建“智能数显仪表”步骤: 2、双击工程项目栏中的“IO设备组态”弹出“IoManager”窗口。 注:6个“智能数显仪表”和DSP控制单元设备都为“MODBUS” 3、在“IoManager”窗口中双击“MODBUS”找到“MODBUS(RTU串行口)”双击进入设备配置配置连接到上位机的设备。

(1)配置“设备名称”和设备地址(设备名称自己定义(不可中文),设备地址与设备上的地址一致。智能数显仪表默认地址为从左到右1、2、3、4、5、6) 注:设备地址可更改,如更改后上位机设备地址要与硬件设备地址一 致 (2)“下一步”进入设备连接到上位机的串口设置 1、串口选中所设置设备连到上位机对应的com口(6个“智 能数显仪表出厂默认接到上位机com3”) 2、点击设置进入设置串口通信参数 设置主要设置两个参数:波特率:9600 奇偶校验:无校验 6个“智能数显仪表”的串口通信参数都一致,波特率为9600

奇偶校验为:无 注意:左下角的“连续采集失败”的勾一定要去掉,这关系到能不能采集到数据 (3)设置通讯时设备的读取 (4)完成以上设置后点击完成,完成一个设备的配置(6个“智能数显仪表”配置方法一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属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部分内容如“弹力”“重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这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节教学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

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平台设计方案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上,在保证系统效率的前提下,将突出系统的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易用实用、性能优化、可靠稳定等特点。 为充分保证系统在安全性、跨平台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建议采用先进的三层应用体系结构。这种结构已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如图所示:

Android/Ios Command1 Command2 对外接口 展示层(SpringMVC 框架) 逻辑层(Spring 框架) 应用1 应用2 数据持久层(Mybtis 框架) domain domain mapper DataBase json 平台性能设计原则 ? 响应时间 ? 当数据录入操作时无等待时间。 ? 日常操作用的显示响应时间(从敲执行键至完全显示画面、含 相关数据)≤ 3 秒; ? 复杂图表的显示响应时间≤ 10秒; ? 峰值状态时,日常查询、统计和分析的响应时间≤15 秒;

?CPU 和LAN 负荷率 ?CPU 平均负荷率 系统稳定状态:应用服务器<30% 系统繁忙状态:应用服务器<45% ?内存 系统稳定状态:应用服务器<200M 系统繁忙状态:应用服务器<240M 在每5 分钟测试期间,系统LAN 负荷不大于30% ?并发处理 并发处理用户≥100 人; 系统峰值响应速度,并发处理用户≥70 人; ?系统处理能力下降到20%的时间每年应小于20分钟 ?在98%的时间内系统处理能力均大于90% 平台用户体验设计原则 我们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适用性 根据现有软硬件平台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使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先进性 为了保证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在技术层次上不落伍,要求本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在技术上具有足够的先进性。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属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部分内容如“弹力”“重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这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节教学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策略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信息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 4 1.1. 概述...................................................................... .. (4) 1.2. 现状分析...................................................................... ............................... 4 1.3. 需求描述...................................................................... . (5) 2. 目标与原 则 ..................................................................... (6) 6 2.1. 建设目标...................................................................... ...............................2.2. 建设原则...................................................................... ............................... 7 2.3. 定义与约 束 ..................................................................... . (7)

怎样描述力教案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黄山二中蒋小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与交流、活动探究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学会用图形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二、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三、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四、教学器材:气球、橡皮筋、弹簧。 五、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力的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那些效果呢? 问:力的作用效果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一、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结合教材所示的情景及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回答讨论结果,师生互评。 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一个气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请学生解释此现象。 探究一:请学生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教师设疑: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吗? 探究二:对弹簧向不同的方向施加力,观察到弹簧有什么不同?观察实验现象,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方向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是否还会跟其它因素有关呢? 洒水壶引入课题。 探究三:准备两只笔,一只做支撑点,用另一只将物理课本撬起,观察手在距离支撑点远近不同的地方,谁更容易将课本撬起? 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出:力作用点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分析门把手和扳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演示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让学生归纳总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教师给以评价并总结。力有大小之分,自然就要有单位。 二、力的单位 (1)介绍力的单位,并简单介绍牛顿的由来。 (2)让学生感受力的大小。 让学生感受1N力的大小,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 托起一瓶矿泉水的力,托起一瓶矿泉水的力. 力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如何将这些力形象的描述出来? 三、力的示意图: (1)教师设疑:太阳和光的传播都可以用图形表示,力可不可以用一种图形象直观的描述呢?

基于力控组态软件的控制实例

电控学院 基于力控组态软件的锅炉监 控系统设计 院(系):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0级测控1班 姓名:张坡坡 学号: 2013年 4月 29日 目录 1.力控组态软件PCAuto (3) 软件的认识 (3) 软件的使用 (3) 2.系统功能概述 (3) 3.系统设计 (4) 设计思想 (4) 软件组态设计 (4) 系统功能实现的脚本程序 (11) 4.设计心得体会 (12) 1.力控组态软件PCAuto 软件的认识 力控监控组态软件PCAuto是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它能同时和国内外各种工业控制厂家的设备进行网络通讯,它可以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便可以达到集中管理和监控

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方便地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来实现与“第三方”的软、硬件系统进行集成。 力控监控组态软件PCAuto最大的特点是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进行系统集成,它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简捷的工程实践方法,用户只要将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进行简单的“组态”,便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缩短了自动化工程师的系统集成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集成效率。 力控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开发石油、化工、半导体、汽车、电力、机械、冶金、交通楼宇自动化、食品、医药、环保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管理监测、工业现场监测、远程监测/远程诊断、企业管理/资源计划等系统。 PCAuto组态软件具有功能强大的图形开发环境Draw,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形技术,创建动画式人-机界面系统及高可靠性快速的图形界面运行系统View,用来运行Draw创建图形窗口。先进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DB是整个应用系统的核心模块,负责整个力控应用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存储、统计数据处理、报警信息处理、数据服务请求处理及完成与过程的双向通信。 软件的使用 在组态软件中填写一些事先设计的表格,再利用图形功能把被控对象(温度计、压力计、锅炉、趋势曲线、报表、温控曲线等)形象的画出来,通过内部数据连接把被控对象的属性与I/O设备的实时数据进行逻辑连接。当由组态软件生成的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与被控对象相连的I/O设备数据发生变化会直接带动被控对象的属性变化。 2.系统功能概述 基于力控组态软件的锅炉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利用软件的优势,通过对锅炉系统中的三个主要参数,即锅炉水位、炉膛压力、锅炉内温度的控制来实现对锅炉系统的实时监控。具体的控制原则为:当锅炉液位“LEVEL”的值高于100时,系统产生报警,对应的入水阀门会变小到5%;当炉内压强“YQ”的值高于时,系统也会报警,同时出气阀门开启;同样,当锅炉内温度“WD”的值高于90时,系统也产生报警信息,同时进气阀门会变小到5%。其中锅炉水位由仿真PLC的常量寄存器控制,炉膛压力和锅炉内温度也分别由仿真PLC的常量寄存器控制,由于无法准确地建立锅炉水位、炉膛压力、锅炉内温度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在设计时人为设定炉膛压力和锅炉内温度分别随锅炉水位增减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增减量变化。系统的启停则由“开始”按钮进行控制。系统报警时,会生成报警曲线。温度过高时,加热设备停止加热,其中是否加热有动画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