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战各国军人阵亡统计 (不计伤俘、不计平民)

二战各国军人阵亡统计 (不计伤俘、不计平民)

二战各国军人阵亡统计 (不计伤俘、不计平民)
二战各国军人阵亡统计 (不计伤俘、不计平民)

二战各国军人阵亡统计(不计伤俘、不计平民)盟国军队死亡人数

澳大利亚:23,400

巴西:493 加拿大:37,500

中国:1,480,000人(国军135万,其余为共军阵亡)。

捷克斯洛伐克:46,000

法国和“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 210,000

希腊: 88,300

印度: 36,000

荷兰: 7,900

新西兰: 11,625

挪威: 2,000

波兰: 123,000

南非:6,840

苏联:8,668,000人。

英国:264,000

美国: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意大利(从1943年起)17,500人。

受袭击国家军队死亡人数

阿尔巴尼亚:20,000

比利时:12,000

保加利亚(从1944年起):1,000

捷克斯洛伐克:46,000

丹麦:1,800

芬兰:82,000

埃塞俄比亚:5,000

希腊:88,300

印度:24,300

卢森堡:4,000

蒙古:3,000

荷兰:7,900

挪威:3,000

菲律宾:27,000

波兰:123,000

罗马尼亚(从1944年起):5,000

南斯拉夫:300,000 人。

轴心国军队死亡人数

保加利亚(到1944年至):9,000

德国:3,500,000 (包括德国军队中的奥地利人和苏台德德意志人)匈牙利:200,000

意大利(到1943年投降止):60,000

日本:1,850,000 人。

罗马尼亚(到1944年至):290,000

维希法国(Vichy France):1,20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的内容,具体内容: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6月,德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德国全面溃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24.5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23万人口中的约14万8千人伤亡和失踪。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

二战时各国死亡人数

二战时各国死亡人数网时:2011-12-09 国家/地区1939年人口军事人员死亡平民死亡犹太死亡数总死亡人口死亡占总人口比苏联175,500,000 8,700,000 16,900,000 1,000,000 26,600,000 15.15% 德国69,623,000 5,533,000 1,810,000 160,000 7,503,000 10.77% 中国517,568,000 3,800,000 14,200,000 18,000,000 3.47% 日本71,380,000 2,041,000 580,000 2,621,000 3.67% 南斯拉夫15,400,000 446,000 514,000 67,000 1,027,000 6.67% 美国131,028,000 407,300 11,200 418,500 0.32% 英国47,760,000 382,600 67,800 450,400 0.94% 意大利44,394,000 306,400 145,100 8,000 459,500 1.04% 匈牙利9,129,000 300,000 80,000 200,000 580,000 6.35% 罗马尼亚19,934,000 300,000 64,000 469,000 833,000 4.22% 法国41,700,000 212,000 267,000 83,000 562,000 1.35% 波兰27,007,000 100,000 1,900,000 3,000,000 5,000,000 18.51% 芬兰3,700,000 95,000 2,000 97,000 2.62% 印度378,000,000 87,000 1,500,000 1,587,000 0.42% 菲律宾16,000,000 57,000 90,000 147,000 0.92% 加拿大11,267,000 45,300 45,300 0.40% 澳大利亚6,998,000 40,400 100 40,500 0.58% 阿尔巴尼亚1,073,000 28,000 200 28,200 2.63% 捷克斯洛伐克15,300,000 25,000 43,000 277,000 345,000 2.25% 保加利亚6,458,000 22,000 3,000 25,000 0.38% 缅甸16,119,000 22,000 250,000 272,000 1.16% 希腊7,222,000 20,000 220,000 71,300 311,300 4.31% 比利时8,387,000 12,100 49,600 24,400 86,100 1.02% 新西兰1,629,000 11,900 11,900 0.67% 南非10,160,000 11,900 11,900 0.12% 荷兰8,729,000 7,900 88,900 106,000 202,800 2.32% 泰国15,023,000 5,600 300 5,900 0.04% 埃塞俄比亚17,700,000 5,000 200,000 205,000 1.16% 西班牙25,637,000 4,500 4,500 0.02% 挪威2,945,000 3,000 5,800 700 9,500 0.32% 丹麦3,795,000 2,100 1,000 100 3,200 0.08% 巴西40,289,000 1,000 1,000 2,000 0.00% 伊拉克3,698,000 1,000 1,000 0.03% 纽芬兰300,000 1,000 100 1,100 0.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一战中各国军事实力及伤亡情况介绍

一战中各国军事实力及伤亡情况介绍 一战暴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战是第一次全世界型的大规模战争,那么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要了解根本原因,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当时战争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越来越严重。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个原因同时也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当时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成熟,因此主宰世界格局的就是英法两国。但是不久之后,德国的实力渐渐强大,于是想要打破英法统治的格局,这就加深了德国与英法两国之间的矛盾。我们都知道一战前夕世界主要有三大矛盾,分别是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但其实除了这三大矛盾之外,当时还存在着德日、德俄等多种矛盾,一战的爆发只是这些矛盾发展的结果。随着这些矛盾的加深,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或是扩大军队,或是增加军需,一步步走上战争的道路。 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身国家性质也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帝国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他们追求的最大利润就是瓜分殖民地,于是引起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的压榨和剥削,让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转移国内这些运动的视线,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这一场战争,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原因之一。最后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萨拉热窝事件了。 一战各国军事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各国的军事实力也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战各国军事实力。首先,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接下去应该是英国、俄国、美国、法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一战东线战场,1500万的俄军几乎全部崩溃,这一场战争中的同盟国是德奥联军,其中以德军居多。可见德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的。但这还不是德国的主要实力,德国在西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美军二战阵亡详细数据

美军二战阵亡详细数据 美国陆军在欧洲战区共伤亡586628名,战斗阵亡135576名,行动阵亡116991名。作战师共伤亡456779名,战斗阵亡94810名,行动阵亡80211名。 空降师共伤亡23066名,战斗阵亡5058名,行动阵亡4168名。 第17空降师伤亡6745名,战斗阵亡1394名,行动阵亡1191名。 第82空降师伤亡6993名,战斗阵亡1509名,行动阵亡1211名。 第101空降师伤亡9328名,战斗阵亡2155名,行动阵亡1766名。 装甲师共伤亡54872名,战斗阵亡11566名,行动阵亡9559名。 第2装甲师伤亡5498名,战斗阵亡1086名,行动阵亡883名。 第3装甲师伤亡9243名,战斗阵亡2147名,行动阵亡1810名。 第4装甲师伤亡6212名,战斗阵亡1366名,行动阵亡1143名。 第5装甲师伤亡3075名,战斗阵亡716名,行动阵亡570名。 第6装甲师伤亡4670名,战斗阵亡993名,行动阵亡833名。 第7装甲师伤亡5799名,战斗阵亡1138名,行动阵亡898名。 第8装甲师伤亡2011名,战斗阵亡469名,行动阵亡393名。 第9装甲师伤亡3845名,战斗阵亡728名,行动阵亡570名。 第10装甲师伤亡4031名,战斗阵亡784名,行动阵亡642名。 第11装甲师伤亡2877名,战斗阵亡524名,行动阵亡432名。 第12装甲师伤亡3527名,战斗阵亡732名,行动阵亡616名。 第13装甲师伤亡1176名,战斗阵亡253名,行动阵亡214名。 第14装甲师伤亡2690名,战斗阵亡566名,行动阵亡505名。 第16装甲师伤亡32名,战斗阵亡5名,行动阵亡4名。 第20装甲师伤亡186名,战斗阵亡59名,行动阵亡46名。 步兵师共伤亡378841名,战斗阵亡78186名,行动阵亡66484名。 第1步兵师伤亡15374名,战斗阵亡3307名,行动阵亡2713名。 第2步兵师伤亡16795名,战斗阵亡3512名,行动阵亡3031名。 第3步兵师伤亡9947名,战斗阵亡2410名,行动阵亡2131名。 第4步兵师伤亡22660名,战斗阵亡4907名,行动阵亡4097名。 第5步兵师伤亡12818名,战斗阵亡2684名,行动阵亡2298名。 第8步兵师伤亡13986名,战斗阵亡2852名,行动阵亡2532名。 第9步兵师伤亡19719名,战斗阵亡3869名,行动阵亡3246名。 第26步兵师伤亡10701名,战斗阵亡2136名,行动阵亡1850名。 第28步兵师伤亡16762名,战斗阵亡2873名,行动阵亡2316名。 第29步兵师伤亡20620名,战斗阵亡4824名,行动阵亡3887名。 第30步兵师伤亡18446名,战斗阵亡3547名,行动阵亡3003名。 第35步兵师伤亡15822名,战斗阵亡2997名,行动阵亡2485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全世界绝大多数独立国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几乎无一幸免,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几乎毁于一旦,人类历史的面貌被这场极其残酷和极端对立的战争根本改变,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世界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战争重创了欧洲,欧洲列强争雄的条件不复存在,以英德法等国为核心的欧洲传统均势体系崩溃,欧洲中心时代成为历史。战争引起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世界上出现了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平行力量在各个领域的对抗与较量。战争给旧殖民主义体系以毁灭性打击,加速了存在数百年之久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彻底瓦解。争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展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士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质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但是在这场维系人类命运河前途的搏斗中,人民最终赢得了战争,是人类文明得到拯救,世界和平得以恢复。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了严重削弱。他们虽然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过了一国的范围。战后再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规模空前的反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二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军事上的需要,使交战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正是由于迫切地军事需要。V-2火箭的发明最初也是军事上的用途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和关贸总协定成立,是对战后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1944年7月1日~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性货币金融会议(后被称为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英、法、苏、中等44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稳定国际汇率和向急需外援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以黄金和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欧美女式服装也有所进.传统是不允许女士穿紧身裤之类的.但是战争的需求导致女士开始上战场.肥大的衣裙使她们行动不便于是女士们开始大胆的穿起牛仔裤. 二战期间,德国对法国的入侵和占领,给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带来极大的摧残和迫害。其服装也大受影响,那是毛衣的领子都是V字领,因为V代表胜利。上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们,用宽大的垫肩赋予女性坚实的肩膀,战后,S型的曲线衣成为时尚,著名时尚品牌迪奥,LV等也在战后进行服装革命,成为人们精神的代表,象征财富、繁荣、优雅,美好生活的代表。这些品牌至今影响

二战死亡人数统计

二战死亡人数统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以下是主要国家死伤人数: 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一直说不太清,因为统计不清楚,学者估计有1200万人-1800万人,不过90年代以后,数据渐渐明了:约1800万。其中士兵死亡人数约148万,其中国军135万,共军(包括游击队)约10万-12万多,其余为平民 苏联二战共有2680万人死亡,其中正规军队死亡人数有890万人(一说1400万人),民兵人数大大超过这个数据,其余是平民。二战苏联士兵死亡人数一直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卫国战争时期,许多平民男子和妇女被临时编入了红军,所以很难说清他们是正规士兵还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万和1400万两种说法,不过西方认同前种说法的多。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士兵有880万左右;死于苏日战场的有1万人不到;死于苏芬战场的有近9万人。 美国有38万军人死于二战,其中在西欧和北非有25万余人死亡,在太平洋约有12万人以上死亡 英军有40万人死于二战,其中士兵约有近38万;在太平洋死亡约3万;其余在欧洲和北非。 德国二战死亡约800万人,其中士兵约600万,其余平民。其中死于西线和北非约有50万,其余死于东线苏德战场。 日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历史教科书上写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我们现在教科书上写的135万是胡扯);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消灭日军1万还多)、游击队杀死约18万;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日方面统计) 意大利死亡约20万,大部分为士兵,主要死于北非战场 南斯拉夫死亡人数为170万 法国死亡人数为30万左右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口损失表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口损失表区分1美国○死亡 248,161 336,772失踪 47,222 98,113负伤 646,430 468,388被俘 116,233 330,523平民--计1,058,0461,233,7962 英国○ 苏联20,000,000--27,000,0003 中国○18,000,000-17,000,000--35,000,0004 日本○467,3651,483146,000--5,086,2285 德国○2,100,0002,900,0004,900,000--9,900,000奥地利-----700,000比利时10,000--70,000121,6201,626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6伐克○ 丹麦-----32,000-----1,500,0007,000--32,000-39,000芬兰52609----52,609法国166,195-408,895-1,500,0002,075,090希腊77,600-70,000--147,6007 意大利○77,494217,6489,3500,000-804,495荷兰6,23887-195006,8441 挪威-----10,000菲律宾21,000----1,111,9388

波兰○597,320---5,000,0005,597,320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印度尼西亚越南 印度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朝鲜 修死亡铁路总计80,000 1,685,000- -20,000 -594,000 125,000- -694,0001,810,000400万(亡)200万(亡)150万(亡)11,625(亡)23,365(亡)35万(亡) 7.4万(亡)105,334,603根据美国《世界年鉴》1946年版、《新加坡早报》 1995年4月刊载资料整理而成。 备注: 1美国《世界年鉴》 ○,1953年。美国参加大战人数为15,272,566人,死伤1,066,938人(其中死者393,131人,伤者673,807人)。 (2)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英国军事人员的亡者为353,652人,伤者475,070人,失踪者90,944人,平民死伤60,595人,计980,261人。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4.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 (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 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 (2)在xx战场死亡44万多人( 1937年7月- 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 1931年9月- 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 2.6万)。 (3)苏日战争死亡 8.3万人( 1945年8月9日- 1945年8月21日)等等。 1、xx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xx( 1939年11月至 1940年3月):

xx死亡 4.9万,受伤 15.9万人次。 (2)xx战争( 1941年6月至 1945年5月): xx死亡 681.7万,被俘或失踪 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 xx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 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 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 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

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 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 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 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xx在xx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 2959.3万。其中死亡 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 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 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 915.3万人。 (3)xx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xx 1939.9- 1939.10、苏日

(整理)二战伤亡概况及苏德两军损失的详细资料.

二战伤亡概况及苏德两军损失的详细资料★◆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相当一部分日军是被美军困死而非战死),因此,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伤病人数虽不比在中国战场上的大很多,但两个战场的死亡人数却差了近3倍。 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

苏联在二战中死于德军的人数的推算

苏联在二战中死于德军的人数的推算 现在许多人都是人云亦云,基本上是不动自己的脑筋,不用自己分析,只要看见什么文章里说多少两千万啊、四千万啊,就跟着说。所以要真正了解苏联在二战中死于德军的人数,依靠某本书,某篇文章的所谓记载显然是不可靠的。最合理最客观的做法是把战争前后的人口数字加以对并扣除战争中由于卫生,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恶化导致的死亡率增高的因素,以及在战争中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因素,然后就能得出真正死于战火的人的数字。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1940年苏联版图内的人口(苏联当时新增加了一些国土)为1.941亿人。以1940年的苏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标准,可以计算出到1946年的人口应该为2.13亿,而实际人口为1.67亿,绝对减少的数字为2700万,相对减少的数字为4600万,许多人所谓的苏联人在卫国战争中死亡4600万,什么苏联军队死亡2660万,就是按照这种方法推算出来的。 但是这个方法根本就是错误。最关键的错误在于,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在战争年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和平时期根本不可能是一样的,首先战争年代的人口出生率会急剧下降,其次在战争年代,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降低食品数量的减少,以及医疗卫生状况的恶化资源的紧缺,都会使得人口本身的死亡率会急剧上升。这样即便没有受到战火直接打击的地区,人口都有可能是负增长的。(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就由于人民生活状况的恶化,人口到现在一直是负增长)。 在苏联的三十年代后半期,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18左右(这个死亡率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说每年的正常的死亡人口在360万左右(也就是老死病死的人口)。 按照常理来推断,战争年代由于医疗,食品状况比和平年差,人口死亡率应该增加一倍,所以在战争年代排除死于战火后的人口死亡率应该为千分之36(象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在和平年代的死亡率都在这个水平以上),正常死亡的人口应该在720万左右 苏联在1940年的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31,在战争年代,人口出生率应该急剧降低,(大量成年男子当兵,妇女怀孕的几率应该急剧降低,再加上战争年代流产率的增加),所以战争年代的人口出生率应该降低到千分之10左右(这是我自己推想的,但应该是符合事实的,欢迎有苏联在二战中人口出生率的数据的网友补充),所以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应该为200万左右 所以在战争年代,排除直接死于战火的人,人口自然增长应该为每年减少500万人口左右,41年下半年到45年上半年是处于战争状态,所以算是4年,自然减少人口,应该为2000万,而现在绝对减少的人口数字为2700万所以应该有700万苏联人是直接死于德军的战火下。 但是这个数字还应该加上1941年上半年增加的苏联人口,加上130万,则正确的数字应该是830万。 为了验证我上面说在战争年代,苏联的人口出生率大约为千分之10的假设,我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推算根据《苏联人口7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苏联的雷巴科夫斯基编著郭丽群翻译)

世界主要国家职业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与安全状况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职业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与安全状况比较 彭成 (安全生产法律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100029) 摘要介绍了世界各国常用的几种安全事故统计指标,分析比较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安全生产状况。 关键词职业安全安全状况统计指标 1 安全事故统计指标 1.1 职业伤害定义 职业伤害指经雇主或授权人安排在工作场所作业的职员,在作业期间因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爆炸)意外能量(热能、电能、动能)产生的冲击、碰撞、挤压、切割、中毒等作用,导致对身体的伤害。由这种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称为职业性伤亡事故。 1.2 世界常用工伤、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职业伤亡事故指标不统一,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标来考评事故伤害程度的严重性。最常用的几种统计指标是: (1)事故伤亡人数的绝对数,单位:人; (2)10万人伤亡率,单位:人/10万人; (3)100万工时伤亡率,单位:人/100万工时; (4)20万工时伤亡率,单位:人/20万工时; (5)千人伤亡率,单位:人/1000人; (6)伤亡率百分比,单位:%。 1.3 几种常用工伤、伤亡事故统计指标的优点

(1)伤亡人数绝对指标。目前,这个指标在世界上使用比较广泛,其优点是统计、计算简单、直观。缺点是不同规模、不同行业间的企业间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对比困难。 (2)10万人伤亡率指标。工伤事故人数与从业人员人数的比值。这种工伤指标,统计、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国际劳工组织为达到对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进行直观比较,且易于操作,推荐使用10万人伤亡率指标。但是这个指标,只简单考虑从业人数的误差,而未全面考虑工作量、工作时间多少的影响,如某个人,一年只工作了一天,也被列入计算之列,可见准确度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不适宜用于企业、行业间要求进行精确比较的场合。与之对应的指标还有:千人伤亡率和100 人伤亡率指标,均存在同样问题。 (3)100万工时伤亡率和2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这种工作指标体系主要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使用。 美国在1980年前后,普遍采用10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后来由于职业伤亡率下降,采用这一统计指标计算出来的数据偏小,尤其经过圆整处理后,差别过小,在比较时不直观,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改为用2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来统计工伤事故伤亡率。 美国劳工部规定,每人工作1h为1 个工时,每天工作8h,年工作日按225天左右计算,则20万工时大体相当于100个全职人员工作1年的时间(每周工作40h,每年50周)。 (4)1000人伤亡率和伤亡率百分比指标。这种工伤指标,统计、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使用这两种伤亡率统计指标的国家不少,主要有日本、波兰等。但由于未考虑工作时限长短的影响,因而,这种工伤指标只宜用于国家或地区间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进行直观性比较时用,如果企业、行业间要

权威二战伤亡报告

权威二战伤亡报告 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向媒体公布了苏联二战中人员伤亡的具体数据,这是迄今俄方公布的最为精确的相关数据。 据俄罗斯新闻网5月7日报道,伊万诺夫在莫斯科近郊的一所疗养院里与二战老兵聚会时说,根据俄罗斯目前的官方统计,共有2660万苏联公民在二战中丧生;在二次大战的各大战场上,共有866.84万名苏联官兵为国捐躯;二战期间,苏联受伤人员为15205592人;患上各种疾病的人员为3047675人;而被冻伤的人员为90881人。此外,二战中苏联失踪人员为505.9万人,455.9万名苏联官兵被俘。 失踪人员大部死亡,被俘者至少死250万 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员):(1)国民党军队死伤363.3万。其中阵亡132万、病亡等42.2万,受伤累计189万人次。(2)共产党军队伤亡人数有50多万和70多万两种说法 ------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不含俘虏):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万。其中死亡40.5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美军伤亡人员约70%分布于欧非战场,其中仅西欧战场(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万人阵亡、45.1万人(次)受伤。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2)在中国战场死亡44万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2.6万)。(3)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盟国军队死亡人数 ·澳大利亚:23,400 ·巴西:493 ·加拿大:37,500 ·中国:1,480,000 ·捷克斯洛伐克:46,000 ·法国和“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 210,000 ·希腊: 88,300 ·印度: 36,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 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5.3万人。 (3)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1939.9-1939.10、苏日1945.8)死伤人数均远远低于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苏波战争:苏军死亡人数仅737人,苏日战争:苏军损失累计3.64万人,其中死亡1.2万人。 2.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 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485万人(包括死亡的俘虏):对苏作战死亡380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意大利15万、西欧34万、非洲1.6万、南斯拉夫5万等等。 3.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备课人:孙存元 〖内容标准〗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知识回顾〗 1938年,英、法、德、意签定了《》 协定的影响: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绥靖政策:牺牲弱国利益,纵容侵略,苟且偷安的政策 时间:,标志着:二战爆发。知道“白色方案” 德国突袭苏联:时间: 标志:二战进一步扩大, 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时间: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标志:二战规模到最大。 个国家签订了《》 英美盟军在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内容:①②③ 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二战的性质: 〖备考建议〗 本考点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注意本单元中的几个标志性的事件,如二战爆发的标志、扩大的表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标志、二战转折点标志等;注意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以及二战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联系。 〖点击中考〗 例解1 (2005年南宁市中考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本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通过对二战爆发的结基本史实的回顾即可解决。 【解答】B 【评注】对于此类陈述式选择题,通过对课本基本知识的回顾就可解决。 例解2(盐城市2006年)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相似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美国都从中获利 C.日本都是战败国 D.英国都是战胜国 【解答】C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一、平津保卫战(1937.07.07--07.30) 日军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约5万余人。 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第29军阵亡5000余人。 二、南口会战(1937.08.07--08.27) 日军第5、第20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计7万余人;中国第13军、第17军、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共计6万余人。 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 三、凇沪会战(1937.08.13—11.12) 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28万余人,中国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 日军伤亡4万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四、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 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一部)、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第3

飞行团共计20万人;中国第2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部队、陆军装甲兵团、江宁要塞部队等部共计15万人。 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另有近100000万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日军进城后,展开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城内军民共计300000多万人丧生。 五、平型关大捷(1937.09.25) 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八路军115师3个团1万余人。 日军死伤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900余人。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步兵炮1门、炮弹3000余发、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六、忻口会战(1937.10.13—11.2) 日军3个师团7万余人;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日军伤亡2万余人,国军伤亡10万人以上。 七、太原会战(1937.09——11)(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包含在太原会战中) 日军四个半师团14万人,国军第二战区6个集团军

相关主题